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第一集三年級學生讀后感
讀了這本書,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經(jīng)》傳達給我們的那種文化信息,才能理解《三字經(jīng)》對于今天,特別是當前我們開展國學經(jīng)典教學不可替代的意義。
在我們學校經(jīng)典文化讀書活動更是搞得有聲有色。
學校非常注重對學生國學經(jīng)典文化思想的教育,一直堅持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論語》、《老子》和古詩詞等的誦讀活動,課間喇叭里播放著《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新學堂歌》……每當中午、晚上放學的時間朗朗的背誦聲音就會響遍我們的校園。
文化氛圍濃厚了,品位提升了,在校園內(nèi)東南角創(chuàng)設一條文化長廊,該長廊由三、四十米多長的竹簡組成,上面匯集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內(nèi)容。
每個教室門前的柱子上也有這樣的竹簡,樓梯間掛有古詩詞、成語故事,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到經(jīng)典文化的魅力。
經(jīng)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其潤物是無聲的。
經(jīng)典,讓學生愛讀書了,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學修養(yǎng),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
百家講壇弟子規(guī)單片觀后感
觀了百家講壇——《弟子規(guī)》只會,覺得有些感觸。
“長呼人,即帶叫。
人不在,已即到。
” 錢教授在百家講壇中講到,長輩叫人的時候,你要代替他去叫,若是要叫的人不在,你要回到長輩跟前復命,并問一問:我有沒有什么能為您效勞的
千萬不可以要叫的人不在就不回去跟長輩說一聲,這樣會讓長輩擔心、焦慮…… 說到這,不由得聯(lián)想起了我自己,我自幼就不是個能心甘情愿的幫長輩干點事的人,小時候,家人常常叫我干點事或是幫忙叫個人都叫不動,要是哪天心情好,家人叫我去叫下XXX,我就會高高興興的找人去了,但是 ,若是找的人不在,也就沒當回事兒,樂顛顛的出去玩了,完全不考慮回去告訴一下家人人不在這一情況。
往往弄地家人急的跳腳。
——從《弟子規(guī)》上來將,這已是不孝了吧
“奸巧語,穢圬詞,市井氣,切戒之。
” 在當下這個時代,已經(jīng)有許多人無法遵循這一條令了。
這一點在中學生上體現(xiàn)的最佳,往往在身邊就能聽到如“神經(jīng)病”這一類的臟話,或許是出自情緒的不佳,或許是自幼年來早已落下的習慣,這樣的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幾乎已經(jīng)出口成章,司空見慣,毫不顧及是否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奸巧語在這世上則更是常見了,下屬對上司的原腔滑調(diào)何曾不將奸巧語一詞飾演得淋漓盡致。
市井氣幾乎在大多市民身上都可看得見。
經(jīng)常走在街上就能聽見有人罵罵咧咧:或說騙子黑心,或說店老板奸詐,卻從未曾自省過。
而《弟子規(guī)》卻明確的提出了: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的規(guī)定。
若人人都能盡力按照《弟子規(guī)》所說的去做,是否這個社會會變得高尚地多。
一本《弟子規(guī)》,揭示人生,啟蒙一個個幼小純真的心靈,我們應當為擁有這樣的讀本而倍感自豪…… 我們應當翻過自己舊的一頁,譜寫新的篇章。
現(xiàn)在《百家講壇》里,錢文忠教授開始解讀《弟子規(guī)》,我每天都準時收看。
每次看完,我都有很多的收獲。
我學會了做人要誠實,講話要得當,要尊敬長輩,不能在長輩面前見能,只要是長輩叫做的事都不能遲緩、不聽。
我還學會了說話吐子要清楚,這樣是對別人的尊 重,答應別人的事如果做不到,就會進退兩難,等等,這些做人的道理。
并且,我還通過故事、成語,知道了古人是怎樣做弟子規(guī)的。
每次看完,我都有很多新的感受。
《百家講壇《弟子規(guī)》》觀后感《弟子規(guī)》的作者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字子潛,號采三,生于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
《弟子規(guī)》以前叫《訓蒙文》,后來由一個叫賈存仁的人在它的基礎(chǔ)上修改后才叫《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分八段,他們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和學文。
而總敘是《弟子規(guī)》里最關(guān)鍵的一句,道出了人活著要為家人、國家增光添彩。
入則孝是讓我們孝敬長輩,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
我們應當聽從父母的教誨,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出則弟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謹是讓我們謹慎,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
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說人家的壞話。
這樣是不道德的。
信是讓我們守信用,仁代表仁慈、親仁。
對親人仁慈,對外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
而學文是讓我們好好學習,要從課本中學,也要跟別人學。
從《弟子規(guī)》中,我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基本常識,做人就得有規(guī)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愛學習。
我覺得《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把它落實到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去,做一個孝敬、有出息的孩子。
《百家講壇之弟子規(guī)》觀后感 作者:范開源 學校:倉庫路學校 班級:三年級二班 指導教師:劉建民 電視上的《百家講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
它教給我做人的道理,真是我的好老師。
近期的主題是錢文忠教授講《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經(jīng)過錢文忠教授的剖析講解,頓時變得淺顯易懂 ,非常精彩。
其中有一期特別讓我受益,接下來就讓我講給給你們聽吧。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這是《弟子規(guī)》里其中的兩句。
意思是只要說話,必須要重而且舒緩,不能急也不能咬字不清楚。
錢教授還舉了兩個例子:裴楷,人稱“美男子”,又稱“玉人”。
這不光因為他外表美,而且說話字字句句聲音洪亮,咬字清楚,所以被稱為“玉人”。
侯思正,雖然很有才能,被武則天提拔,但因語速太快,咬字不清,使他沒有再得到很好的重用。
這一期的《百家講壇》給我震撼很大,想想我自己,雖然語速快捷,但有時也吐字不清。
真想不到,語速太快,吐字不清還有那么大的害處呢
以后我一定好好改正。
錢文忠教授教給我的這個做人的道理,我會銘記于心,我要不懈的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
百家講壇7月14日到8月22日這段時間,覺得在錢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和兒子的收獲都大。
特別是兒子的收獲更大
他還把《弟子規(guī)》背了下來。
有時他的行為不規(guī)范時,只要我一讀到《弟子規(guī)》里邊的相關(guān)句,他馬上就會調(diào)整過來。
再也不象以前那樣反復去講解道理了,省了很多時間
我倆母子的關(guān)系與之前相比明顯好轉(zhuǎn)了。
非常感謝錢老師的精彩解讀
我老公甚至把《弟子規(guī)》里邊的一些內(nèi)容拿到公司去做宣傳教育工作了,而且效果特別好
我女兒聽了我的感言后也開始背《弟子規(guī)》了。
這個活動還讓我明白了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雖然小時候爸爸已經(jīng)給我講了《弟子規(guī)》里面所有的要求,聽起來是那樣的熟悉,但是我特別喜歡聽錢老師的解讀。
每天中午趕著時間回到家來聽,生怕聽漏了一句。
再次感謝錢老師
感謝百家講壇
弟子規(guī)讀后感【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因為有愛 所以你的生活就從滿陽光 陽光灑在公路上,公車緩緩的靠站停下。
被華麗的服飾裹著的人們,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擁上車。
可憐的老奶奶卻被擠得離車門一點一點遠去。
美麗的大眼睛不服的瞪著捷足先登的窮阿姨。
窮阿姨抱著自己的錢包恰似抱黃金。
埋頭走進車廂后坐。
高高瘦瘦的男子靠著強壯的體魄為他的女朋友開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其女朋友皺著眉頭看著擁擠的人。
終于跟著那男子上了車,踩著高高的跟佇立在靠下車的后門處,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態(tài)。
男子摟著她的肩膀,炫耀著。
接踵而來的大叔,滿臉躺著汗水,略喘息著。
行李沒有空位放,無奈的一聲輕嘆。
抱著孩子的媽媽靠著座位,身體伴隨車的慣性傾斜著,然而抱著孩子的雙手姿勢還保持著,寶寶依舊在手中靜靜的睡著。
車門正要關(guān)閉,最后上來的是那位可憐的老奶奶,佝僂的身體,伸出一只干癟了的手拍著車門。
門始終再次打開,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門的階梯處。
端詳了一下雙鬢,一直凝視著玻璃外面的世界~~~~~車上座無虛席。
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
車開了,是那么緩慢而顯得沉重。
冰涼的空氣縈繞在我們的身邊。
是金錢蒙蔽了雙眼,是欺騙歷練出冰冷的心,還是社會的風氣籠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華的城市點綴得燦爛迷人,也許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東西卻悄無聲息的失去著。
電視上新聞報道:叢飛——愛心大使的奉獻: 原名張崇,1994年8月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
截至目前,已經(jīng)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qū)178名貧困兒童。
先后被授予“中國百名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愛心市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
2005年4月被診斷為胃癌。
魯迅曾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
”對于叢飛來說,那些失學的孩子不都和他有關(guān)嗎
他是一位真正的無私者,一位奉獻了金錢、時間乃至健康的博愛者。
“只要你快樂,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圓上了好夢,我就不辛苦。
只要你開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
”這是叢飛自己寫的一首歌。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jīng)用舞臺構(gòu)筑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
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時代的腳步,科技的腳步在飛躍。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于我們的天空。
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
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
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唱出同一首歌曲:愛給我們陽光愛帶我們飛翔抬頭看藍藍的天空我不在乎你變什么我要成為你黑暗里那道光要帶著你遠離沙漠的孤單弟子規(guī)讀后感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guī)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guī)》的意思。
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guī)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guī)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
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
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
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yǎng)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yǎng)育之恩吧
更何況弟子規(guī)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
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
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xiàn)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
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jīng)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
怎么才能做呢
學知識。
怎么學呢
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我覺得《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guī)》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jīng)》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guī)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jīng)》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fā)達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huán)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guī)》我想在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guān)系
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yǎng),做一個完善的人
這是我們應從傳統(tǒng)中繼承和發(fā)揚的。
在物質(zhì)豐富、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guī)》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yǎng),在物質(zhì)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lǐng)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guān)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guī)》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
我從中深刻領(lǐng)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lǐng)導,認真完成領(lǐng)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xié)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guī)》對和諧家庭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
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gu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lǐng)悟其精華,發(fā)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
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jīng)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jié)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guī)》,真正了解《弟子規(guī)》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yǎng)。
《弟子規(guī)》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
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我讀完《弟子規(guī)》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xiàn)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
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guān)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
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jīng)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zhí),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
現(xiàn)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guī)》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yǎng)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guī)》,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為限,緊用功。
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意。
”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
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時領(lǐng)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
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
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jīng)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lǐng)導批評。
在讀過了《弟子規(guī)》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
而《弟子規(guī)》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今后,我還會深入內(nèi)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guī)》,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guī)的手抄報的內(nèi)容資料
弟子規(guī)名《訓蒙文》,為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nèi)容《論語》篇第六條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
集中國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家教之大成!也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教導,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guī),是做人的根本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I(yè)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nèi)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
集中國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家教之大成!也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教導,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guī),是做人的根本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I(yè)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nèi)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
集中國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家教之大成!也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教導,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guī),是做人的根本
中國講弟子規(guī)最好的是誰
《弟子規(guī)》是我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它對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行為都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都能按照《弟子規(guī)》的教誨去做,那么我們的家庭和社會就能更加和諧。
通過《弟子規(guī)》的學習,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規(guī)》的第一篇“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入則孝”的意思是說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我們的身體受之父母,沒有父母的養(yǎng)育,就沒有我們的生命。
因此我們應無條件的孝敬父母。
那么怎樣做才是對父母的孝敬呢
《弟子規(guī)》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從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說父母的呼喚,要馬上應承;父母的命令,有馬上執(zhí)行;父母的教誨,要恭恭敬敬的聽取;父母的責備,要虛心的接受,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xiàn)。
俗話說“孝順孝順,孝就是順,順就是孝”我們應順應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們的要求是錯誤的,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能頂撞他們,我們應做到“諫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聲”;如果父母的責備是錯誤的,我們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從小到大,父母為我們的成長可謂是嘔心瀝血,但他們不圖我們的回報,養(yǎng)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yǎng)育之恩吧
更何況弟子規(guī)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應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在“余力學文”中,“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制定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松一些,實際執(zhí)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zhí)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的功夫深了。
原來窒礙不通,困頓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在該學習的時候我們就要抓緊時間學習,切勿荒廢、
公司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弟子規(guī)》,并作為企業(yè)文化來搞,領(lǐng)導讓我寫個力行弟子規(guī)的年度方案。
求幫助。
貴公司重視企業(yè)文化工作,首先值得慶賀,說明領(lǐng)導層已經(jīng)意識到企業(yè)文化是提升企業(yè)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和關(guān)鍵。
在開展企業(yè)文化工作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企業(yè)文化是什么,通俗地講,它是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被大家廣泛認同的、能夠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的、已經(jīng)在潛移默化引領(lǐng)廣大員工行為的思想觀念、價值評判標準、行為準則等,它是思想之源、行為之基。
《弟子規(guī)》作為儒家經(jīng)典,弘揚的是人性與道德,講述的是為人、處事、行為之道,作為企業(yè)文化的核心思想確有可取之處,但是要注意與時俱進,根據(jù)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調(diào)整和有所側(cè)重,否則很可能僅僅成為一種公司的倡導和鼓吹,僅僅成為一種道德約束,而不能使員工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并踐行在日常行為中,從而推動企業(yè)績效的提升。
企業(yè)文化還是應該以“實用、有效”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回歸正題,企業(yè)文化工作的實施方案,無論是以《弟子規(guī)》還是以其他為核心內(nèi)容,在實施上都大同小異,總的來看,可以分為“入腦”、“入行為”兩個階段,并且要注意在每一個階段都要是一個閉環(huán),即有前期的宣傳和學習,也要有后期的評估和總結(jié)。
對于“入腦”階段,可以組織集體學習,包括找外面的國學講師對《弟子規(guī)》進行詳細的解讀,熟記與背誦,結(jié)合日常生活和工作寫心得體會等,幾個月之后,可抽查學習背誦效果,并對心得體會進行評獎;對于“入行為”階段,更為重要,建議把《弟子規(guī)》當中的關(guān)鍵內(nèi)容編譯成“關(guān)鍵行為準則”,通過這個過程,使《弟子規(guī)》的思想與符合公司實際的行為結(jié)合、掛鉤起來,便于廣大員工對照踐行,日后也可定期由管理者對下屬員工的行為符合情況進行評估,找到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不斷提升和改善。
《弟子規(guī)》中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這” 句話的講解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解說:出則弟,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 在一起的規(guī)矩。
在這些規(guī)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
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 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沖突,父母心中就快樂。
在這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點,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 ;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么不必要的沖突怨恨就會消失無蹤。
日常飲食起居中,有人認為孩子還小,和長輩相處在一起,不要太過要求他們,長大自然就適應了,甚至對孩子寵愛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給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認為這樣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要禮讓長輩,因而誤導孩子養(yǎng)成壞的習慣。
而卻指導我們,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yǎng)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
長輩呼叫人時,自已聽見了,要替長輩去傳喚,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時,自己應當回來報告長輩,更能進一步請問長輩,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事情。
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長輩的名字,那是不禮貌的行為;在長輩面前,不要表現(xiàn)自己很有才能,藐視長輩。
走路時遇見長輩,要趕緊走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和我們說話時,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著,讓長輩先走過去。
如果自己是騎馬的,遇到長輩就應該下馬,如果乘坐車輛就應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等待大約離我們百步的距離以后,自己才上馬或上車。
如果長輩還站著,年幼的我們不應先坐下來,如果長輩坐著,允許我們坐下時才可以坐下。
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低,但是回答的聲音,低到聽不清楚,那也不適當,要和顏悅色,聲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進見長輩時走路要快點,動作表現(xiàn)得很禮節(jié),等到告退時,要慢慢退出。
長輩問話時,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視長輩,不要左右移動。
對待叔叔伯伯,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同族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