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樵夫呀,你掉的是這把金斧頭,還是這把銀斧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共工是九天玄女的弟子,是玄天玉女的師兄。
《元陽志略》中稱:共工又名康回,業(yè)水以為法。
九天玄女與女媧不和,便派共工去幫蚩尤與被女媧支持的黃帝為敵,黃帝在逐鹿南野襲擊蚩尤的部隊,共工前去迎戰(zhàn),一人獨擋黃帝坐下的祝融、力牧、句芒、英招等四員大將亦不占下風(fēng),后來女媧在不周之山設(shè)壇封天,使蚩尤的部隊不能后退,共工大怒,對天大罵天神不公。
而后一頭撞塌不周山而死,破了女媧的封天陣,使九黎族的部隊可以在戰(zhàn)敗后逃亡。
共工,死于涿鹿之戰(zhàn)。
(九天玄女是黃帝之師曾授黃帝奇門遁甲之術(shù))?神話傳說中的共工是在女媧政權(quán)時期的造反部落,原為女媧政權(quán)下的水正,主管治水方面。
后與女媧爭奪統(tǒng)治權(quán),女媧派火正(“祝融”乃后世火正官職的統(tǒng)稱)部族打敗共工部。
共工帶領(lǐng)部落逃亡過程中,將不周山的預(yù)測氣象用的簡單儀器破壞了,導(dǎo)致女媧無法了解氣象變化,無法預(yù)知洪水并作出應(yīng)對,最后洪水肆掠,許多部落死傷慘重。
女媧在洪水中帶領(lǐng)部下伐木為舟,進(jìn)行救援。
后面又帶領(lǐng)人們治水,治水以各種“石料”和“蘆灰”為主。
故而有了后來“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造人”、“女媧煉石補(bǔ)天”之說。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發(fā)動進(jìn)攻。
擔(dān)當(dāng)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
大地頓時一片漆黑。
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zhàn)。
所到之處,云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xiàn)光明。
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里傾去。
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云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fēng)神幫忙,風(fēng)助火威,火乘風(fēng)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
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里留得住。
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
共工率領(lǐng)水軍且戰(zhàn)且退,逃回大海。
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
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
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
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zhuǎn),讓開了一條大路。
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zhàn)。
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
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zhàn),狼狽地向天邊逃去。
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
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
不周山一倒,大災(zāi)難降臨了。
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
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這場大戰(zhàn)。
后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bǔ)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呂氏春秋 齊伯謀伐橘國 的故事
《說苑》 春秋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
”不得擅生事矣。
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
”既曰:“大夫以君命出,進(jìn)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者,何也
曰:“此義者各止其科,不轉(zhuǎn)移也。
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jīng)也;專之可也者,謂救危除患也;進(jìn)退在大夫者,謂將帥用兵也;徐行而不反者,謂出使道聞君親之喪也。
公子子結(jié)擅生事,春秋不非,以為救莊公危也。
公子遂擅生事,春秋譏之,以為僖公無危事也。
故君有危而不專救,是不忠也。
若無危而擅生事,是不臣也。
傳曰:‘詩無通詁,易無通吉,春秋無通義。
’此之謂也。
” 趙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遣之,誡之曰:“必如吾言。
”使者曰:“王之鼓瑟,未嘗悲若此也
”王曰:“宮商固方調(diào)矣
”使者曰:“調(diào)則何不書其柱耶
”王曰:“天有燥濕,弦有緩急,宮商移徙不可知,是以不書。
”使者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以辭,遇吉則賀之,兇則吊之。
今楚、趙相去,千有余里,吉兇憂患,不可豫知,猶柱之不可書也。
詩云:‘莘莘征夫,每懷靡及。
’” 楚莊王舉兵伐宋,宋告急,晉景公欲發(fā)兵救宋,伯宗諫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
”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往命宋毋降,道過鄭,鄭新與楚親,乃執(zhí)解揚而獻(xiàn)之楚。
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解揚乃許。
于是楚乘揚以樓車,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今至矣。
”楚莊王大怒,將烹之,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出,雖死無二。
”王曰:“汝之許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
”解揚曰:“死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臣不恨也。
”顧謂楚君曰:“為人臣無忘盡忠而得死者。
”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
于是莊公卒赦解揚而歸之。
晉爵之為上卿。
故后世言霍虎。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鄢陵,鄢陵君辭而不受,使唐且謝秦王。
秦王曰:“秦破韓滅魏,鄢陵君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吾豈畏其威哉
吾多其義耳。
今寡人以十倍之地易之,鄢陵君辭而不受,是輕寡人也。
”唐且避席對曰:“非如此也。
夫不以利害為趣者,鄢陵君也。
夫鄢陵君受地于先君而守之。
雖復(fù)千里不得當(dāng),豈獨五百里哉
”秦王忿然作色,怒曰:“公亦曾見天子之怒乎
”唐且曰:“王臣未曾見也。
”秦王曰:“天子一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唐且曰:“大王亦嘗見夫布衣韋帶之士怒乎
”秦王曰:“布衣韋帶之士怒也,解冠徒跣,以頸顙地耳,何難知者。
”唐且曰:“此乃匹夫愚人之怒耳,非布衣韋帶之士怒也。
夫?qū)VT刺王僚,彗星襲月,奔星晝出;要離刺王子慶忌,蒼隼擊于臺上;聶政刺韓王之季父,白虹貫日,此三人皆布衣韋帶之士怒矣。
與臣將四士,含怒未發(fā),■厲於天。
士無怒即已,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即案匕首起視秦王曰:“今將是矣。
”秦王變色長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
秦破韓滅魏,鄢陵獨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 齊攻魯。
子貢見哀公,請求救于吳。
公曰:“奚先君寶之用
”子貢曰:“使吳責(zé)寶而與我?guī)?,是不可恃也?/p>
”于是以楊干麻筋之弓六往。
子貢謂吳王曰:“齊為無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魯賦五百,邾賦三百,不識以此益齊,吳之利與
非與
”吳王懼,乃興師救魯。
諸侯曰:“齊伐周公之后,而吳救之。
”遂朝于吳。
魏文侯封太子擊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進(jìn)稱曰:“為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
為人父,三年不問子,不可謂慈。
君何不遣人使大國乎
”太子曰:“愿之久矣。
未得可使者。
”倉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
”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
”于是乃遣倉唐■北犬,奉晨鳧,獻(xiàn)于文侯。
倉唐至,上謁曰:“孽子擊之使者,不敢當(dāng)大夫之朝,請以燕閑,奉晨鳧,敬獻(xiàn)庖廚,■北犬,敬上涓人。
”文侯悅曰:“擊愛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
”召倉唐而見之,曰:“擊無恙乎
”倉唐曰:“唯唯。
”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國君,名之,非禮也。
”文侯怵然為之變?nèi)荨?/p>
問曰:“子之君無恙乎
”倉唐曰:“臣來時,拜送書于庭。
”文侯顧指左右曰:“子之君,長孰與是
”倉唐曰:“禮,擬人必于其倫,諸侯毋偶,無所擬之。
”曰:“長大孰與寡人。
”倉唐曰:“君賜之外府之裘,則能勝之,賜之斥帶,則不更其造。
”文侯曰:“子之君何業(yè)
”倉唐曰:“業(yè)詩。
”文侯曰:“于詩何好
”倉唐曰:“好晨風(fēng)、黍離。
”文侯自讀晨風(fēng)曰:“■彼晨風(fēng),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文侯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
”倉唐曰:“不敢,時思耳。
”文侯復(fù)讀黍離曰:“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文侯曰:“子之君怨乎
”倉唐曰:“不敢,時思耳。
”文侯于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敕倉唐以雞鳴時至。
太子起拜,受賜發(fā)篋,視衣盡顛倒。
太子曰:“趣早駕,君侯召擊也。
”倉唐曰:“臣來時不受命。
”太子曰:“君侯賜擊衣,不以為寒也,欲召擊,無誰與謀,故敕子以雞鳴時至,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遂西至謁。
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稱曰:“夫遠(yuǎn)賢而近所愛,非社稷之長策也。
”乃出少子摯,封中山,而復(fù)太子擊。
故曰:“欲知其子,視其友;欲知其君,視其所使。
”趙倉唐一使而文侯為慈父,而擊為孝子。
太子乃稱:“詩曰:‘鳳凰于飛,噦噦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舍人之謂也。
” 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觀焉。
反曰:“不可伐也。
其憂在上;其樂在下。
且賢臣在焉,曰沈駒。
”明年,又使豚尹觀,反曰:“可矣。
初之賢人死矣。
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好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
上下離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
”莊王從之,果如其言矣。
梁王贅其群臣而議其過,任座進(jìn)諫曰:“主君國廣以大,民堅而眾,國中無賢人辯士,奈何
”王曰:“寡人國小以狹,民弱臣少,寡人獨治之,安所用賢人辯士乎
”任座曰:“不然,昔者齊無故起兵攻魯,魯君患之,召其相曰:‘為之奈何
’相對曰:‘夫柳下惠少好學(xué),長而嘉智,主君試召使于齊。
’魯君曰:‘吾千乘之主也,身自使于齊,齊不聽。
夫柳下惠特布衣韋帶之士也,使之又何益乎
’相對曰:‘臣聞之,乞火不得不望其炮矣。
今使柳下惠于齊,縱不解于齊兵,終不愈益攻于魯矣。
’魯君乃曰:‘然乎
’相即使人召柳下惠來。
入門,祛衣不趨。
魯君避席而立,曰:‘寡人所謂饑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嘗能以觀喜見子。
今國事急,百姓恐懼,愿借子大夫使齊。
’柳下惠曰:‘諾。
’乃東見齊侯。
齊侯曰:‘魯君將懼乎
’柳下惠曰:‘臣君不懼。
’齊侯忿然怒曰:‘吾望而魯城,芒若類失亡國,百姓發(fā)屋伐木以救城郭,吾視若魯君類吾國。
子曰不懼,何也
’柳下惠曰:‘臣之君所以不懼者,以其先人出周,封于魯,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齊,相與出周南門,刳羊而約曰:“自后子孫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
”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懼矣,不然,百姓非不急也。
’齊侯乃解兵三百里。
夫柳下惠特布衣韋帶之士,至解齊,釋魯之難,奈何無賢士圣人乎
”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
陸生至,尉佗椎結(jié)箕踞見陸生。
陸生因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zāi)乖谡娑ā?/p>
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先入關(guān),據(jù)咸陽,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qiáng)。
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
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qiáng)于此,漢誠聞之,掘燒君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越則殺王以降漢,如反復(fù)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
”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
”陸生曰:“王似賢。
”復(fù)問:“我孰與皇帝賢
”陸生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qiáng)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
今王眾不過數(shù)十萬,皆蠻夷,踦■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
”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乃大悅陸生,與留飲數(shù)月。
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佗送亦千金。
陸生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
歸報,高祖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晉楚之君相與為好會于宛丘之上。
宋使人往之。
晉、楚大夫曰:“趣以見天子禮見于吾君,我為見子焉。
”使者曰:“冠雖弊,宜加其上;履雖新,宜居其下;周室雖微,諸侯未之能易也。
師升宋城,猶不更臣之服也。
”揖而去之,諸大夫瞿然,遂以諸侯之禮見之。
越使諸發(fā)執(zhí)一枝梅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顧謂左右曰:“惡有以一枝梅,以遺列國之君者乎
請為二三日慚之。
”出謂諸發(fā)曰:“大王有命,客冠則以禮見,不冠則否。
”諸發(fā)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
不得冀、兗之州,乃處海垂之際,屏外蕃以為居,而蛟龍又與我爭焉。
是以剪發(fā)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避水神也。
今大國其命冠則見以禮,不冠則否。
假令大國之使,時過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
曰:‘客必剪發(fā)文身,然后見之。
’于大國何如
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見,意如不安,愿無變國俗。
”梁王聞之,披衣出,以見諸發(fā)。
令逐韓子。
詩曰:“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若此之謂也。
晏子使吳,吳王謂行人曰:“吾聞晏嬰蓋北方之辯于辭,習(xí)于禮者也,命儐者:客見則稱天子。
”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請見。
”晏子憱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將使于吳王之所,不佞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問吳王惡乎存
”然后吳王曰:“夫差請見。
”見以諸侯之禮。
晏子使吳,吳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xiāng),希見教君子之行,請私而毋為罪
”晏子憱然避位矣。
王曰:“吾聞齊君蓋賊以慢,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
”晏子逡巡而對曰:“臣聞之,微事不通,麤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
如臣豈能以道食人者哉
”晏子出。
王笑曰:“今日吾譏晏子也,猶裸而訾高橛者。
” 景公使晏子使于楚。
楚王進(jìn)橘置削。
晏子不剖而幷食之。
楚王曰:“橘當(dāng)去剖。
”晏子對曰:“臣聞之,賜人主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
今萬乘無教,臣不敢剖,然臣非不知也。
” 晏子將使荊,荊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子賢人也,今方來,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于是荊王與晏子立語。
有縛一人,過王而行。
王曰:“何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盜。
”王曰:“齊人固盜乎
”晏子反顧之曰:“江南有橘,齊王使人取之而樹之于江北,生不為橘,乃為枳,所以然者何
其土地使之然也。
今齊人居齊不盜,來之荊而盜,得無土地使之然乎
”荊王曰:“吾欲傷子而反自中也。
” 晏子使楚。
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至狗國者從狗門入。
今臣使楚,不當(dāng)從此門。
”儐者更從大門入見楚王。
王曰:“齊無人耶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汗成雨。
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
其賢者使賢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嬰最不肖,故宜使楚耳。
” 秦、楚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戲之曰:“子來亦卜之乎
”對曰:“然
”“卜之謂何
”對曰:“吉。
”楚人曰:“噫
甚矣
子之國無良龜也。
王方殺子以釁鐘,其吉如何
”使者曰:“秦、楚轂兵,吾王使我先窺我死而不還,則吾王知警戒,整齊兵以備楚,是吾所謂吉也。
且使死者而無知也,又何釁于鐘,死者而有知也,吾豈錯秦相楚哉
我將使楚之鐘鼓無聲,鐘鼓無聲則將無以整齊其士卒而理君軍。
夫殺人之使,絕人之謀,非古之通議也。
子大夫試熟計之。
”使者以報楚王。
楚王赦之。
此之謂“造命”。
楚使使聘于齊,齊王饗之梧宮。
使者曰:“大哉梧乎
”王曰:“江海之魚吞舟,大國之樹必巨,使何怪焉
”使者曰:“昔燕攻齊,遵雒路,渡濟(jì)橋,焚雍門,擊齊左而虛其右,王歜絕頸而死于杜山;公孫差格死于龍門,飲馬乎淄、澠,定獲乎瑯邪,王與太后奔于莒,逃于城陽之山,當(dāng)此之時,則梧之大何如乎
”王曰:“陳先生對之。
”陳子曰:“臣不如刁勃。
”王曰:“刁先生應(yīng)之。
”刁勃曰:“使者問梧之年耶
昔者荊平王為無道,加諸申氏,殺子胥父與及兄。
子胥被發(fā)乞食于吳。
闔廬以為將相。
三年,將吳兵復(fù)讎乎楚,戰(zhàn)勝乎柏舉,級頭百萬,囊瓦奔鄭,王保于隨。
引師入郢,軍云行乎郢之都。
子胥親射宮門,掘平王冢,笞其墳,數(shù)其罪。
曰:‘吾先人無罪而子殺之。
’士卒人加百焉,然后止。
當(dāng)若此時,梧可以為其●矣。
” 蔡使師強(qiáng)、王堅使于楚。
楚王聞之,曰:“人名多章章者,獨為師強(qiáng)王堅乎
”趣見之,無以次,視其人狀,疑其名而丑其聲,又惡其形。
楚王大怒曰:“今蔡無人乎
國可伐也。
有人不遣乎
國可伐也。
端以此誡寡人乎
國可伐也。
”故發(fā)二使,見三謀伐者蔡也。
趙簡子將襲衛(wèi),使史黯往視之,期以一月六日而后反。
簡子曰:“何其久也
”黯曰:“謀利而得害,由不察也。
今蘧伯玉為相,史■佐焉,孔子為客,子貢使令于君前甚聽。
易曰:‘渙其群,元吉。
’渙者賢也,群者象也,元者吉之始也。
渙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賢矣。
”簡子按兵而不動耳。
魏文侯使舍人毋擇,獻(xiàn)鵠于齊侯。
毋擇行道失之。
徒獻(xiàn)空籠,見齊侯曰:“寡君使臣毋擇獻(xiàn)鵠,道饑渴,臣出而飲食之,而鵠飛沖天,遂不復(fù)反。
念思非無錢以買鵠也,惡有為其君使,輕易其弊者乎
念思非不能拔劍刎頭,腐肉暴骨于中野也,為吾君貴鵠而賤士也。
念思非敢走陳、蔡之間也,惡絕兩君之使,故不敢愛身逃死,來獻(xiàn)空籠,唯主君斧質(zhì)之誅。
”齊侯大悅曰:“寡人今者得茲言,三賢于鵠遠(yuǎn)矣。
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獻(xiàn)于大夫以為湯沐邑。
”毋擇對曰:“惡有為其君使而輕易其弊,而利諸侯之地乎
”遂出不反。
貴比王謝,總緣喬木扶桑是什么意思
知妙道,玄關(guān)一訣為至要。
識真情,玄上天機(jī)竅上分。
漫說天星并納甲,且將左右問原因。
先觀水倒向何流,玄關(guān)造化此中求。
內(nèi)外玄關(guān)同一竅,綿綿富貴永無休。
一竅通關(guān)坐大謀,玄關(guān)交媾亦堪求。
若是玄關(guān)俱不媾,局堪圖畫沒來由。
重重生氣入關(guān)中,連逢三五位三公。
轉(zhuǎn)關(guān)一節(jié)逢生旺,便知世代出豪雄。
不論陰陽純與雜,猶嫌墓氣暗相攻。
其間造化真玄機(jī),不與時師道。
吾今數(shù)語吐真情,不誤世間人。
玄空秘旨不知來路,焉知入路,盤中八卦皆空。
未識內(nèi)堂,焉識外堂,局內(nèi)五行盡錯。
乘氣脫氣,轉(zhuǎn)禍福於指掌之間。
右挨左挨,辨吉兇於毫芒知際。
一天星斗,運用只在中央。
千瓣蓮花,根蒂生於點滴。
夫婦相逢於道路,卻嫌阻隔不通情。
兒孫盡在於門庭,猶忌兇頑非孝義。
卦爻雜亂,異姓同居。
吉兇相并,螟蛉為嗣。
山風(fēng)值而泉石膏肓。
午酉逢而江湖花酒。
虛聯(lián)奎壁,啟八代之文章。
胃入斗牛,積千箱之玉帛。
雞交鼠而傾瀉,必犯徒流。
雷出地而相沖,定遭桎梏。
火克金兼化木,數(shù)驚回綠之災(zāi)。
土制水復(fù)生金,自主田莊之富。
木見火而生聰明奇士。
火見土而出愚鈍頑夫。
無室家之相依,奔走於東西道路。
鮮姻緣之作合,寄食於南北人家。
男女多情,無媒妁則為私約。
陰陽相見,遇冤仇而反無情。
非正配而一交,有夢蘭之兆。
得干神之雙至,多折桂之英。
陰神滿地成群,紅粉場中空快樂。
火曜連珠相值,青云路上自逍遙。
非類相從,家多淫亂。
雌雄配合,世出良賢。
棟入南離,驟遽見廳堂再煥。
車驅(qū)北闕,時聞丹詔頻來。
茍無生氣入門,糧艱一宿。
會有旺星到穴,富積千鍾。
相克而有相濟(jì)之功,先天之乾坤大定。
相生而有相凌之害,後天之金木交并。
木傷土而金位重重,雖禍有救。
火克金而水神疊疊,災(zāi)不能侵。
土困水而木旺無妨。
金伐木而火縈何忌。
艮交震巽七運無礙。
文兼武破要用弼星。
貪若兼巨尤須震巽。
破武遇弼兼貪反吉。
吉神衰而忌神旺,乃入室而操戈。
兇神旺而吉神衰,直開門而揖盜。
重重克入,玄見消亡。
位位生來,連添財喜。
不克我而我克,多出鰥寡孤獨之人。
不生我而我生,乃生俊秀聰明之子。
為父所克,男不招兒。
被母所傷,女不成嗣。
後人不肖,因生方之反背無情。
賢嗣承宗,緣生位之端拱朝揖。
我克彼而反遭其辱,因財帛以喪身。
我生之而反被其災(zāi),為難產(chǎn)以致死。
腹多水而膨脹,足以金而蹣跚。
巽宮水路纏乾,為懸梁之犯。
兌位明堂破震,主吐血之災(zāi)。
風(fēng)行地而硬直難當(dāng),室有欺姑之婦。
火燒天而張牙相斗,家生罵父之兒。
兩局相關(guān),必生雙子。
孤龍單結(jié),定主獨夫。
坎宮高塞而耳聾,離位摧殘而目瞎。
兌缺陷而唇亡齒寒,艮傷殘而筋枯臂折。
山地被風(fēng),還生瘋疾。
雷風(fēng)金伐,定被刀傷。
家有少亡,只為沖殘子息卦。
庭無耆耄,多因裁破父母爻。
漏道在坎宮,遺精洩血。
破軍居巽位,顛疾瘋狂。
開口筆插離方,必落孫山之外。
離鄉(xiāng)砂見艮位,定遭驛路之亡。
金水多情,貪花戀酒。
木金相反,背義忘恩。
震庚會局,文臣而兼武將之權(quán)。
丁丙朝乾,貴客而有耆耄之壽。
天市合丙坤,富堪敵國。
離壬會子癸,喜產(chǎn)多男。
四生有合人文旺,四旺無沖田宅饒。
丑未換局而出僧尼,震巽失宮而生賊丐。
南離北坎,位極中央。
長庚啟明,交戢四國。
健而動,順而動,動非佳兆。
止而靜,順而靜,靜亦不宜。
富并陶朱,斷是堅金遇土。
貴比王謝,總緣喬木扶桑。
辛比庚,而辛要精神。
甲附乙,而甲亦靈秀。
癸為元龍,壬號紫氣,昌盛各得有因。
丙臨文曲,丁近傷官,人財因之耗乏。
見祿存,瘟黃必發(fā),遇文曲,蕩子無歸。
值廉貞而頓見火災(zāi)。
逢破軍而多虧身體。
四墓非吉,陽土陰土之所裁。
四生非兇,卦內(nèi)卦外由我取。
若知禍福緣由,妙在天心橐籥。
宋江三敗高俅不需要概括
高太尉在濟(jì)州城中帥府坐地,喚過王煥節(jié)度商議:傳令路軍馬,拔寨收入城中;教現(xiàn)度使俱各全副披掛,伏于城內(nèi);各寨軍士盡數(shù)準(zhǔn)備,擺列于城中;城上俱各不豎旌旗,只于北門上立黃旗一面,上書“天詔”二字。
高俅與天使眾官都在城上,只等宋江到來。
當(dāng)日梁山泊中,先差沒羽箭張清將帶五百哨馬,到濟(jì)州城邊周回轉(zhuǎn)了一遭,望北去了。
須臾,神行太保戴宗步行來探了一遭。
人報與高太尉,親自臨月城上女墻邊,左右從者百余人,大張麾蓋,前設(shè)香案。
遙望北邊宋江軍馬到來,前面金鼓,五方旌旗,眾頭領(lǐng)簸箕掌,栲栳圈,雁翅一般,擺列將來。
當(dāng)先為首,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在馬上欠身,與高太尉聲喏。
高太尉見了,使人在城上叫道:“如今朝廷赦你們罪犯,特來招安,如何披甲前來
”宋江使戴宗至城下回復(fù)道:“我等大小人員未蒙恩澤,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
望太尉周全。
可盡喚在城百姓耆老,一同聽詔,那時承恩卸甲。
”高太尉出令,教喚在城耆老百姓,盡都上城聽詔。
無移時,紛紛滾滾,盡皆到了。
宋江等在城下,看見城上百姓老幼擺滿,方才勒馬向前。
鳴鼓一通,眾將下馬。
鳴鼓二通,眾將步行到城邊,背后小校牽著戰(zhàn)馬,離城一箭之地,齊齊地伺候著。
鳴鼓三通,眾將在城下拱手,聽城上開讀詔書。
那天使讀道: 制曰:人之本心,本無二端;國之恒道,俱是一理。
作善則為良民,造惡則為逆黨。
朕聞梁山泊聚眾已久,不蒙善化,未復(fù)良心。
今差天使頒降詔書,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并與赦免。
其為首者,詣京謝恩;協(xié)隨助者,各歸鄉(xiāng)閭。
嗚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歸正之心;毋犯雷霆,當(dāng)效革故鼎新之意。
故茲詔示,想宜悉知。
宣和年月日。
當(dāng)時軍師吳用正聽讀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視花榮道:“將軍聽得么
”卻才讀罷詔書,花榮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則甚
”搭上箭拽滿弓,望著那個開詔使臣道:“看花榮神箭
”一箭射中面門,眾人急救。
城下眾好漢一齊叫聲:“反
”亂箭望城上射來,高太尉回避不迭。
四門突出軍馬來,宋江軍中,一聲鼓響,一齊上馬便走。
城中官軍追趕,約有五六里回來。
只聽得后軍炮響,東有李逵,引步軍殺來;西有扈三娘,引馬軍殺來。
兩路軍兵一齊合到。
官軍只怕有埋伏,急退時,宋江全伙卻回身卷殺將來。
三面夾攻,城中軍馬大亂,急急奔回,殺死者多。
宋江收軍,不教追趕,自回梁山泊去了。
卻說高太尉在濟(jì)州寫表,申奏朝廷說:“宋江賊寇,射死天使,不伏招安。
”外寫密書,送與蔡太師、童樞密、楊太尉,煩為商議,教太師奏過天子,沿途接應(yīng)糧草,星夜發(fā)兵前來,并力剿捕群賊。
卻說蔡太師收得高太尉密書,徑自入朝,奏知天子。
天子聞奏,龍顏不悅云:“此寇數(shù)辱朝廷,累犯大逆。
”隨即降敕,教諸路各助軍馬,并聽高太尉調(diào)遣。
楊太尉已知節(jié)次失利,再于御營司選撥二將,就于龍猛、虎翼、捧日、忠義四營內(nèi),各選精兵五百,共計二千,跟隨兩個上將,去助高太尉殺賊。
這兩員將軍是誰
一個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wèi)親軍指揮使,護(hù)駕將軍丘岳;一個是八十萬禁軍副教頭,官帶右義衛(wèi)親軍指揮使,車騎將軍周昂。
這兩個將軍,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鎮(zhèn)京師,又是高太尉心腹之人。
當(dāng)時楊太尉點定二將,限目下起身,來辭蔡太師。
蔡京分付道:“小心在意,早建大功,必當(dāng)重用
”二將辭謝了,去四營內(nèi),一個個選揀身長體健,腰細(xì)膀闊,山東、河北能登山、慣赴水,那一等精銳軍漢,撥與二將。
這丘岳、周昂辭了眾省院官,去辭楊太尉,稟說:“明日出城。
”楊太尉各賜與二將五匹好馬,以為戰(zhàn)陣之用。
二將謝了太尉,各自回營,收拾起身。
次日,軍兵拴束了行程,都在御營司前伺候。
丘岳、周昂二將分做四隊:龍猛、虎翼二營一千軍,有二千余騎軍馬,丘岳總領(lǐng);捧日、忠義二營一千軍,也有二千余騎軍馬,周昂總領(lǐng)。
又有一千步軍,分與二將隨從。
丘岳、周昂到辰牌時分,擺列出城。
楊太尉親自在城門上看軍。
且休說小校威雄,親隨勇猛。
去那兩面繡旗下,一叢戰(zhàn)馬之中,簇?fù)碇o(hù)駕將軍丘岳。
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纓撒火、錦兜鍪、雙鳳翅照天盔。
披一副綠絨穿、紅綿套、嵌連環(huán)鎖子甲。
穿一領(lǐng)翠沿邊、珠絡(luò)縫、荔枝紅、圈金繡戲獅袍。
系一條襯金葉、玉玲瓏、雙獺尾、紅鞓釘盤螭帶。
著一雙簇金線、海驢皮、胡桃紋、抹綠色云根靴。
彎一張紫檀靶、泥金梢、龍角面、虎筋弦寶雕弓。
懸一壺紫竹桿、朱紅扣、鳳尾翎、狼牙金點鋼箭。
掛一口七星裝、沙魚鞘、賽龍泉、欺巨闕霜鋒劍。
橫一把撒朱纓、水磨桿、龍吞頭、偃月樣三停刀。
騎一匹快登山、能跳澗、背金鞍、搖玉勒胭脂馬。
那丘岳坐在馬上,昂昂奇?zhèn)?,領(lǐng)著左隊人馬,東京百姓看了,無不喝采。
隨后便是右隊,捧日、忠義兩營軍馬,端的整齊。
去那兩面繡旗下,一叢戰(zhàn)馬之中,簇?fù)碇囼T將軍周昂。
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吞龍頭、撒青纓、珠閃爍爛銀盔。
披一副損槍尖、壞箭頭、襯香綿熟鋼甲。
穿一領(lǐng)繡牡丹、飛雙鳳、圈金線絳紅袍。
系一條稱狼腰、宜虎體、嵌七寶麒麟帶。
著一雙起三尖、海獸皮、倒云根虎尾靴。
彎一張雀畫面、龍角靶、紫綜繡六鈞弓。
攢一壺皂雕翎、鐵木桿、透唐猊鑿子箭。
使一柄欺袁達(dá)、賽石丙、劈開山金蘸斧。
駛一匹負(fù)千斤、高八尺、能沖陣火龍駒。
懸一條簡銀桿、四方棱、賽金光劈楞簡。
這周昂坐在馬上,停停威猛。
領(lǐng)著右隊人馬來到城邊,與丘岳下馬,來拜辭楊太尉,作別眾官,離了東京,取路望濟(jì)州進(jìn)發(fā)。
且說高太尉在濟(jì)州,和聞參謀商議,比及添撥得軍馬到來,先使人去近處山林,砍伐木植大樹;附近州縣,拘刷造船匠人,就濟(jì)州城外,搭起船場,打造戰(zhàn)船;一面出榜,招募敢勇水手軍士。
濟(jì)州城中客店內(nèi),歇著一個客人,姓葉名春,原是泗州人氏,善會造船。
因來山東,路經(jīng)梁山泊過,被他那里小伙頭目劫了本錢,流落在濟(jì)州不能夠回鄉(xiāng)。
聽得高太尉要伐木造船,征進(jìn)梁山泊,以圖取勝,將紙畫成船樣,來見高太尉。
拜罷,稟道:“前者恩相以船征進(jìn),為何不能取勝
蓋因船只皆是各處拘刷將來的,使風(fēng)搖櫓,俱不得法;更兼船小底尖,難以用武。
葉春今獻(xiàn)一計,若要收伏此寇,必須先造大船數(shù)百只。
最大者名為大海鰍船。
兩邊置二十四部水車,船中可容數(shù)百人,每車用十二個人踏動。
外用竹笆遮護(hù),可避箭矢。
船面上豎立弩樓,另造剗車擺布放于上。
如要進(jìn)發(fā),垛樓上一聲梆子響,二十四部水車,一齊用力踏動,其船如飛,他將何等船只可以攔當(dāng)
若是遇著敵軍,船面上伏弩齊發(fā),他將何物可以遮護(hù)
其第二等船,名為小海鰍船。
兩邊只用十二部水車,船中可容百十人,前面后尾,都釘長釘,兩邊亦立弩樓,仍設(shè)遮洋笆片。
這船卻行梁山泊小港,當(dāng)住這廝私路伏兵。
若依此計,梁山之寇指日唾手可平。
”高太尉聽說,看了圖樣,心中大喜。
便叫取酒食衣服賞了葉春,就著做監(jiān)造戰(zhàn)船都作頭。
連日曉夜催并,砍伐木植,限日定時,要到濟(jì)州交納。
各路府州縣,均派合用造船物料。
如若違限二日,笞四十,每一日加一等;若違限五日外者,定依軍令處斬。
各處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數(shù)多,眾民嗟怨。
有詩為證: 井蛙小見豈知天,可慨高俅聽譎言。
畢竟鰍船難取勝,傷財勞眾枉徒然。
且不說葉春監(jiān)造海鰍等船,卻說各處添撥水軍人等,陸續(xù)都到濟(jì)州。
高太尉分撥各寨節(jié)度使下聽調(diào),不在話下。
只見門吏報道:“朝廷差遣丘岳、周昂二將到來。
”高太尉令眾節(jié)度使出城迎接。
二將到帥府參見了,太尉親賜酒食,撫慰已畢,一面差人賞軍,一面管待二將。
二將便請?zhí)緦⒘睿姵龀寝鶓?zhàn)。
高太尉道:“二公且消停數(shù)日,待海鰍船完備,那時水陸并進(jìn),船騎雙行,一鼓可平賊寇。
”丘岳、周昂稟道:“某等覷梁山泊草寇,如同兒戲,太尉放心,必然奏凱還京。
”高俅道:“二將若果應(yīng)口,吾當(dāng)奏知天子前,必當(dāng)重用。
”是日宴散,就帥府前上馬,回歸本寨,且把軍馬屯駐聽調(diào)。
不說高太尉催促造船征進(jìn),卻說宋江與眾頭領(lǐng),自從濟(jì)州城下叫反殺人,奔上梁山泊來,卻與吳用等商議道:“兩次招安,都傷犯了天使,越增的罪惡重了,朝廷必然又差軍馬來。
”便差小嘍羅下山去探事情如何,火急回報。
不數(shù)日,只見小嘍羅探知備細(xì),報上山來:“高俅近日招募一水軍,叫葉春為作頭,打造大小海鰍船數(shù)百只,東京又新遣差兩個御前指揮,俱到來助戰(zhàn)。
一個姓丘名岳,一個姓周名昂,二將英勇;各路又添撥到許多人馬前來助戰(zhàn)。
”宋江便與吳用計議道:“似此大船,飛游水面,如何破得
”吳用笑道:“有何懼哉
只消得幾個水軍頭領(lǐng)便了。
旱路上交鋒,自有猛將應(yīng)敵。
然雖如此,料這等大船,要造必在數(shù)旬間,方得成就。
目今尚有四五十日光景,先教一兩個弟兄去那造船廠里,先薅惱他一遭,后卻和他慢慢地放對。
”宋江道:“此言最好
可教鼓上蚤時遷、金毛犬段景住這兩個走一遭。
”吳用道:“再叫張青、孫新扮作拽樹民夫,雜在人叢里入船廠去。
叫顧大嫂、孫二娘扮做送飯婦人,和一般的婦人雜將入去,卻叫時遷、段景住相幫。
再用張清引軍接應(yīng),方保萬全。
”前后喚到堂上,各各聽令已了。
眾人歡喜無限,分投下山,自去行事。
卻說高太尉曉夜催促督造船只,朝暮捉拿民夫供役。
那濟(jì)州東路上一帶都是船廠,趲造大海鰍船百只,何止匠人數(shù)千,紛紛攘攘。
那等蠻軍都拔出刀來,唬嚇民夫,無分星夜,要趲完備。
是日,時遷、段景住先到了廠內(nèi),兩個商量道:“眼見的孫、張二夫妻只是去船廠里放火,我和你也去那里,不顯我和你高強(qiáng)。
我們只伏在這里左右,等他船廠里火發(fā),我便卻去城門邊伺候,必然有救軍出來,乘勢閃將入去,就城樓上放起火來,你便卻去城西草料場里,也放起把火來,教他兩下里救應(yīng)不迭。
這場驚嚇不小。
”兩個自暗暗地相約了,身邊都藏了引火的藥頭,各自去尋個安身之處。
卻說張青、孫新兩個來到濟(jì)州城下,看見三五百人,拽木頭入船廠里去。
張、孫二人雜在人叢里,也去拽木頭投廠里去。
廠門口約有二百來軍漢,各帶腰刀,手拿棍棒打著民夫,盡力拖拽入廠里面交納。
團(tuán)團(tuán)一遭,都是排柵;前后搭蓋茅草廠屋,有二三百間。
張青、孫新入到里面看時,匠人數(shù)千,解板的在一處,釘船的在一處,粘船的在一處。
匠人民夫亂滾滾往來,不記其數(shù)。
這兩個徑投做飯的笆棚下去躲避。
孫二娘、顧大嫂兩個穿了些腌腌臜臜衣服,各提著個飯罐,隨著一般送飯的婦人打哄入去。
看看天色漸晚,月色光明,眾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掙趲未辦的工程。
當(dāng)時近有二更時分,孫新、張青在左邊船廠里放火,孫二娘、顧大嫂在右邊船廠里放火。
兩下火起,草屋焰騰騰地價燒起來。
船廠內(nèi)民夫工匠,一齊發(fā)喊,拔翻眾柵,各自逃生。
高太尉正睡間,忽聽得人報道:“船場里火起
”急忙起來,差撥官軍出城救應(yīng)。
丘岳、周昂二將各引本部軍兵,出城救火。
去不多時,城樓上一把火起。
高太尉聽了,親自上馬引軍上城救火時,又見報道:“西草場內(nèi)又一把火起,照耀渾如白日。
”丘、周二將引軍去西草場中救護(hù)時,只聽得鼓聲振地,喊殺連天,原來沒羽箭張清引著五百驃騎馬軍,在那里埋伏,看見丘岳、周昂引軍來救應(yīng),張清便直殺將來,正迎著丘岳、周昂軍馬。
張清大喝道:“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
”丘岳大怒,拍馬舞刀直取張清。
張清手持長槍來迎,不過三合,拍馬便走。
丘岳要逞功勞,隨后趕來,大喝:“反賊休走
”張清按住長槍,輕輕去錦袋內(nèi)偷取個石子在手,扭回身軀,看丘岳來得較近,手起喝聲道:“著
”一石子正中丘岳面門,翻身落馬。
周昂見了,便和數(shù)個牙將,死命來救丘岳。
周昂戰(zhàn)住張清,眾將救得丘岳上馬去了。
張清與周昂戰(zhàn)不到數(shù)合,回馬便走。
周昂不趕。
張清又回來,卻見王煥、徐京、楊溫、李從吉四路軍到。
張清手招引了五百驃騎軍,竟回舊路去了。
這里官軍恐有伏兵,不敢去趕,自收軍兵回來,且只顧救火。
三處火滅,天色已曉。
高太尉教看丘岳中傷如何。
原來那一石子,正打著面門,唇口里打落了四個牙齒;鼻子嘴唇,都打破了。
高太尉著令醫(y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一面使人喚葉春,分付教在意造船征進(jìn)。
船廠四圍,都教節(jié)度使下了寨柵,早晚提備,不在話下。
卻說張青、孫新夫妻四人俱各歡喜;時遷、段景住兩個都回舊路。
六人已都有部從人馬,迎接回梁山泊去了。
都到忠義堂,去說放火一事。
宋江大喜,設(shè)宴特賞六人。
自此之后,不時間使人探視。
造船將完,看看冬到。
其年天氣甚暖,高太尉心中暗喜,以為天助。
葉春造船,也都完辦,高太尉催趲水軍,都要上船演習(xí)本事。
大小海鰍等船陸續(xù)下水。
城中帥府招募到四山五岳水手人等,約有一萬余人。
先教一半去各船上學(xué)踏車,著一半學(xué)放弩箭。
不過二十余日,戰(zhàn)船演習(xí)已都完足了。
葉春請?zhí)究创性姙樽C: 自古兵機(jī)在速攻,鋒摧師老豈成功。
高俅鹵莽無通變,經(jīng)歲勞民造戰(zhàn)艟。
是日,高俅引領(lǐng)眾多節(jié)度使、軍官頭目,都來看船。
把海鰍船三百余只,分布水面。
選十?dāng)?shù)只船,遍插旌旗,篩鑼擊鼓,梆子響處,兩邊水車一齊踏動,端的是風(fēng)飛電走。
高太尉看了,心中大喜:似此如飛船只,此寇將何攔截,此戰(zhàn)必勝。
隨取金銀緞匹,賞賜葉春;其余人匠各給盤纏,疏放歸家。
次日,高俅令有司宰烏牛、白馬、豬、羊,果品,擺列金銀錢紙,致祭水神。
排列已了,眾將請?zhí)拘邢恪?/p>
丘岳瘡口已完,恨入心髓,只要活捉張清報仇。
當(dāng)同周昂與眾節(jié)度使,一齊都上馬,跟隨高太尉到船邊下馬,隨侍高俅致祭水神。
焚香贊禮已畢,燒化楮帛,眾將稱賀已了,高俅叫取京師原帶來的歌兒舞女,都令上船作樂侍宴。
一面教軍健車船演習(xí),飛走水面,船上笙簫謾品,歌舞悠揚,游玩終夕不散。
當(dāng)夜就船中宿歇。
次日又設(shè)席面飲酌,一連三日筵宴,不肯開船。
忽有人報道:“梁山泊賊人寫一首詩,貼在濟(jì)州城里土地廟前,有人揭得在此。
”其詩寫道: 幫閑得志一高俅,漫領(lǐng)三軍水上游。
便有海鰍船萬只,俱來泊內(nèi)一齊休。
高太尉看了詩大怒,便要起軍征剿:“若不殺盡賊寇,誓不回軍
”聞參謀諫道:“太尉暫息雷霆之怒。
想此狂寇懼怕,特寫惡言唬嚇,不為大事。
消停數(shù)日之間,撥定了水陸軍馬,那時征進(jìn)未遲。
目今深冬,天氣和暖,此天子洪福,元帥虎威也。
”高俅聽罷甚喜,遂入城中,商議撥軍遣將。
旱路上便調(diào)周昂、王煥同領(lǐng)大軍,隨行策應(yīng)。
卻調(diào)項元鎮(zhèn)、張開總領(lǐng)軍馬一萬,直至梁山泊山前那條大路上守住廝殺。
原來梁山泊自古四面八方茫茫蕩蕩,都是蘆葦煙水。
近來只有山前這條大路,卻是宋公明方才新筑的,舊不曾有。
高太尉教調(diào)馬軍先進(jìn),截住這條路口。
其余聞參謀、丘岳、徐京、梅展、王文德、楊溫、李從吉、長史王瑾、造船人葉春、隨行牙將、大小軍校隨從人等,都跟高太尉上船征進(jìn)。
聞參謀諫道:“主帥只可監(jiān)督馬軍,陸路進(jìn)發(fā),不可自登水路,親臨險地。
”高太尉道:“無傷。
前番二次,皆不得其人,以致失陷了人馬,折了許多船只。
今番造得若干好船,我若不親臨監(jiān)督,如何擒捉此寇
今次正要與賊人決一死戰(zhàn),汝不必多言
”聞參謀再不敢開口,只得跟隨高太尉上船。
高俅撥三十只大海鰍船,與先鋒丘岳、徐京、梅展管領(lǐng),撥五十只小海鰍船開路,令楊溫同長史王瑾、船匠葉春管領(lǐng)。
頭船上立兩面大紅繡旗,上書十四個金字道:“攪海翻江沖巨浪,安邦定國滅洪妖。
”中軍船上,卻是高太尉、聞參謀,引著歌兒舞女自守中軍隊伍。
向那三五十只大海鰍船上,擺開碧油幢、帥字旗、黃鉞白旄、朱幡皂蓋、中軍器械。
后面船上,便令王文德、李從吉壓陣。
此是十一月中時。
馬軍得令先行。
水軍先鋒丘岳、徐京、梅展三個,在頭船上首先進(jìn)發(fā),飛云卷霧,望梁山泊來。
但見海鰍船: 前排箭洞,上列弩樓。
沖波如蛟蜃之形,走水似鯤鯨之勢。
龍鱗密布,左右排二十四部絞車;雁翅齊分,前后列一十八般軍器。
青布織成皂蓋,紫竹制作遮洋。
往來沖擊似飛梭,展轉(zhuǎn)交鋒欺快馬。
宋江、吳用已知備細(xì),預(yù)先布置已定,單等官軍船只到來。
當(dāng)下三個先鋒,催動船只,把小海鰍分在兩邊,當(dāng)住小港;大海鰍船望中進(jìn)發(fā)。
眾軍諸將,正如蟹眼鶴頂,只望前面奔竄,迤邐來到梁山泊深處。
只見遠(yuǎn)遠(yuǎn)地早有一簇船來,每只船上只有十四五人,身上都有衣甲,當(dāng)中坐著一個頭領(lǐng)。
前面三只船上,插著三把白旗,旗上寫道“梁山泊阮氏三雄”。
中間阮小二,左邊阮小五,右邊阮小七。
遠(yuǎn)遠(yuǎn)地望見明晃晃都是戎裝衣甲,卻原來盡把金銀箔紙糊成的。
三個先鋒見了,便叫前船上將火炮、火槍、火箭,一齊打放。
那三阮全然不懼,料著船近,槍箭射得著時,發(fā)聲喊,齊跳下水里去了。
丘岳等奪得三只空船,又行不過三里來水面,見三只快船搶風(fēng)搖來。
頭只船上,只見十?dāng)?shù)個人,都把青黛黃丹土朱泥粉,抹在身上,頭上披著發(fā),口中打著胡哨,飛也似來。
兩邊兩只船上,都只五七個人,搽紅畫綠不等。
中央是玉幡竿孟康,左邊是出洞蛟童威,右邊是翻江蜃童猛。
這里先鋒丘岳,又叫打放火器,只見對面發(fā)聲喊,都棄了船,一齊跳下水里去了。
又捉得三只空船。
再行不得三里多路,又見水面上三只中等船來。
每船上四把櫓,八個人搖動,十余個小嘍羅,打著一面紅旗,簇?fù)碇粋€頭領(lǐng)坐在船頭上,旗上寫“水軍頭領(lǐng)混江龍李俊”。
左邊這只船上,坐著這個頭領(lǐng),手持鐵槍,打著一面綠旗,上寫道“水軍頭領(lǐng)船火兒張橫”。
右邊那只船上,立著那個好漢,上面不穿衣服,下腿赤著雙腳,腰間插著幾個鐵鑿,手中挽個銅錘,打著一面皂旗,銀字上書“頭領(lǐng)浪里白跳張順”。
乘著船,高聲說道:“承謝送船到泊。
”三個先鋒聽了,喝教:“放箭
”弓弩響時,對面三只船上眾好漢,都翻筋斗跳下水里去了。
此是暮冬天氣,官軍船上招來的水手軍士,那里敢下水去。
正猶豫間,只聽得梁山泊頂上,號炮連珠價響,只見四分五落,蘆葦叢中,鉆出千百只小船來,水面如飛蝗一般。
每只船上,只三五個人,船艙中竟不知有何物。
大海鰍船要撞時,又撞不得。
水車正要踏動時,前面水底下都填塞定了,車輻板竟踏不動。
弩樓上放箭時,小船上人一個個自頂片板遮護(hù)。
看看逼將攏來,一個把撓鉤搭住了舵,一個把板刀便砍那踏車的軍士。
早有五六十個爬上先鋒船來。
官軍急要退時,后面又塞定了,急切退不得。
前船正混戰(zhàn)間,后船又大叫起來。
高太尉和聞參謀在中軍船上,聽得大亂,急要上岸,只聽得蘆葦中金鼓大振,艙內(nèi)軍士一齊喊道:“船底漏了。
”滾滾走入水來。
前船后船,盡皆都漏,看看沉下去。
四下小船,如螞蟻相似,望大船邊來。
高太尉新船,緣何得漏
卻原來是張順引領(lǐng)一班兒高手水軍,都把錘鑿在船底下鑿?fù)复?,四下里滾入水來。
高太尉爬去舵樓上叫后船救應(yīng),只見一個人從水底下鉆將起來,便跳上舵樓來,口里說道:“太尉,我救你性命。
”高俅看時卻不認(rèn)得。
那人近前,便一手揪往高太尉巾幘,一手提住腰間束帶,喝一聲:“下去
”把高太尉撲通地丟下水里去。
堪嗟赫赫中軍將,翻作淹淹水底人
只見旁邊兩只小船,飛來救應(yīng),拖起太尉上船去。
那個人便是浪里白跳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手到拈來。
前船丘岳見陣勢大亂,急尋脫身之計,只見旁邊水手叢中,走出一個水軍來。
丘岳不曾提防,被他趕上,只一刀把丘岳砍下船去。
那個便是梁山泊錦豹子楊林。
徐京、梅展見殺了先鋒丘岳,兩節(jié)度奔來殺楊林。
水軍叢中連搶出四個小頭領(lǐng)來:一個是白面郎君鄭天壽,一個是病大蟲薛永,一個是打虎將李忠,一個是操刀鬼曹正,一發(fā)從后面殺來。
徐京見不是頭,便跳下水去逃命,不想水底下已有人在彼,又吃拿了。
薛永將梅展一槍,搠著腿股,跌下艙里去。
原來八個頭領(lǐng)來投充水軍,尚兀自有三個在前船上:一個是青眼虎李云,一個是金錢豹子湯隆,一個是鬼臉兒杜興。
眾節(jié)度使便有三頭六臂,到此也施展不得。
梁山泊宋江、盧俊義,已自各分水陸進(jìn)攻。
宋江掌水路,盧俊義掌旱路。
休說水路全勝,且說盧俊義引領(lǐng)諸將軍馬,從山前大路殺將出來,正與先鋒周昂、王煥馬頭相迎。
周昂見了,當(dāng)先出馬,高聲大罵:“反賊,認(rèn)得俺么
”盧俊義大喝:“無名小將,死在目前,尚且不知
”便挺槍躍馬,直奔周昂,周昂也掄動大斧,縱馬來敵。
兩將就山前大路上交鋒,斗不到二十余合,未見勝敗。
只聽得后隊馬軍,發(fā)起喊來。
原來梁山泊大隊軍馬,都埋伏在山前兩下大林叢中,一聲喊起,四面殺將出來。
東南關(guān)勝、秦明,西北林沖、呼延灼,眾多英雄,四路齊到。
項元鎮(zhèn)、張開那里攔當(dāng)?shù)米?,殺開條路,先逃性命走了。
周昂、王煥不敢戀戰(zhàn),拖了槍斧,奪路而走,逃入濟(jì)州城中;扎住軍馬,打聽消息。
再說宋江掌水路,捉了高太尉,急教戴宗傳令,不可殺害軍士。
中軍大海鰍船上聞參謀等并歌兒舞女,一應(yīng)部從,盡擄過船。
鳴金收軍,解投大寨。
宋江、吳用、公孫勝等都在忠義堂上,見張順?biāo)疁O淥地解到高俅。
宋江見了慌忙下堂扶住,便取過羅緞新鮮衣服,與高太尉從新?lián)Q了,扶上堂來,請在正面而坐。
宋江納頭便拜,口稱:“死罪
”高俅慌忙答禮。
宋江叫吳用、公孫勝扶住,拜罷,就請上坐。
再叫燕青傳令下去:“如若今后殺人者,定依軍令,處以重刑
”號令下去,不多時,只見紛紛解上人來:童威、童猛解上徐京;李俊、張橫解上王文德;楊雄、石秀解上楊溫;三阮解上李從吉;鄭天壽、薛永、李忠、曹正解上梅展;楊林解獻(xiàn)丘岳首級;李云、湯隆、杜興,解獻(xiàn)葉春、王瑾首級;解珍、解寶擄捉聞參謀并歌兒舞女一應(yīng)部從,解將到來。
單單只走了四人:周昂、王煥、項元鎮(zhèn)、張開。
宋江都教換了衣服,從新整頓,盡皆請到忠義堂上,列坐相待。
但是活捉軍士,盡數(shù)放回濟(jì)州。
另教安排一只好船,安頓歌兒舞女一應(yīng)部從,令他自行看守。
有詩為證: 奉命高俅欠取裁,被人活捉上山來。
不知忠義為何物,翻宴梁山嘯聚臺。
當(dāng)時宋江便教殺牛宰馬,大設(shè)筵宴,一面分投賞軍,一面大吹大擂,會集大小頭領(lǐng),都來與高太尉相見。
各施禮畢,宋江持盞擎杯,吳用、公孫勝執(zhí)瓶捧案,盧俊義等侍立相待。
宋江開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緣積累罪尤,逼得如此。
二次雖奉天恩,中間委曲奸弊,難以縷陳。
萬望太尉慈憫,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銘心,誓圖死保。
” 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fā)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懼怯,便道:“宋公明,你等放心
高某回朝,必當(dāng)重奏,請降寬恩大赦,前來招安,重賞加官,大小義士,盡食天祿,以為良臣。
”宋江聽了大喜,拜謝太尉。
當(dāng)日筵會,甚是整齊,大小頭領(lǐng),輪番把盞,殷勤相勸。
高太尉大醉,酒后不覺放蕩,便道:“我自小學(xué)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
”盧俊義卻也醉了,怪高太尉自夸天下無對,便指著燕青道:“我這個小兄弟,也會相撲,三番上岱岳爭交,天下無對。
”高俅便起身來,脫了衣裳,要與燕青廝撲。
眾頭領(lǐng)見宋江敬他是個天朝太尉,沒奈何處,只得隨順聽他說,不想要勒燕青相撲,正要滅高俅的嘴,都起身來道:“好,好
且看相撲
”眾人都哄下堂去。
宋江亦醉,主張不定。
兩個脫了衣裳,就廳階上,宋江叫把軟褥鋪下。
兩個在剪絨毯上吐個門戶。
高俅搶將入來,燕青手到,把高俅扭捽得定,只一交攧翻在地褥上,做一塊半晌掙不起。
這一撲喚做守命撲。
宋江、盧俊義慌忙扶起高俅,再穿了衣服,都笑道:“太尉醉了,如何相撲得成功,切乞恕罪
”高俅惶恐無限,卻再入席,飲至夜深,扶入后堂歇了。
次日又排筵會,與高太尉壓驚,高俅遂要辭回,與宋江等作別。
宋江道:“某等淹留大貴人在此,并無異心。
惹有瞞昧,天地誅戮
”高俅道:“若是義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好全家于天子前保奏義士,定來招安,國家重用。
若更翻變,天所不蓋,地所不載,死于槍箭之下
”宋江聽罷,叩首拜謝。
高俅又道:“義士恐不信高某之言,可留下眾將為當(dāng)。
”宋江道:“太尉乃大貴人之言,焉肯失信
何必拘留眾將。
容日各備鞍馬,俱送回營。
”高太尉謝了:“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
只此告回。
”宋江等眾苦留。
當(dāng)日再排大宴,序舊論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
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設(shè)筵宴送行,抬出金銀彩緞之類,約數(shù)千金,專送太尉,為折席之禮;眾節(jié)度使以下,另有饋送。
高太尉推卻不得,只得都受了。
飲酒中間,宋江又提起招安一事。
高俅道:“義士可叫一個精細(xì)之人跟隨某去,我直引他面見天子,奏知你梁山泊衷曲之事,隨即好降詔敕。
”宋江一心只要招安,便與吳用計議,教圣手書生蕭讓跟隨太尉前去。
吳用便道:“再教鐵叫子樂和作伴,兩個同去。
”高太尉道:“既然義士相托,便留聞參謀在此為信。
”宋江大喜。
至第四日,宋江與吳用帶二十余騎,送高太尉并眾節(jié)度使下山,過金沙灘二十里外餞別。
拜辭了高太尉,自回山寨,專等招安消息。
卻說高太尉等一行人馬望濟(jì)州回來,先有人報知,濟(jì)州先鋒周昂、王煥、項元鎮(zhèn)、張開、太守張叔夜等出城迎接。
高太尉進(jìn)城,略住了數(shù)日,收拾軍馬,教眾節(jié)度使各自領(lǐng)兵回程暫歇,聽候調(diào)用。
高太尉自帶了周昂并大小牙將頭目,領(lǐng)了三軍,同蕭讓、樂和一行部從,離了濟(jì)州,迤邐望東京進(jìn)發(fā)。
不因高太尉帶領(lǐng)梁山泊兩個人來,有分教:風(fēng)流出眾,洞房深處遇君王;細(xì)作通神,相府園中尋俊杰。
畢竟高太尉回京,怎地保奏招安宋江等眾,且聽下回分解。
以前玩過一個塔防游戲,里面有3個英雄分別是火神水神死神,塔可以分為三類火塔箭塔死神塔,里面有魔法泉
彎涂歲符畫水神 (英語1234567的諧音) 蛇戲壞佛睡土碗 (英語7654321的諧音) 上聯(lián):和尚過河,手掣荷花何處插
下聯(lián):侍郎游市,眼前柿樹是誰栽
新聯(lián):委員入闈,臉上威風(fēng)為甚猥
(無情) 上聯(lián):何所長,何所長,何所長因何當(dāng)所長。
上聯(lián):先生磨墨,墨濺先生兩脈墨。
下聯(lián):枚香燒煤,煤爆枚香雙眉煤。
下聯(lián):牧童伐木,木傷牧童二目木。
上聯(lián):樹上桐子,樹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下聯(lián):屋前園外,屋內(nèi)員外,員外掃園外,園外凈員外靜。
新聯(lián):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
(無情) 上聯(lián):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下聯(lián):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聯(lián):霜降降霜,誰憐孀婦雙腳冷。
下聯(lián):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上聯(lián):寶塔六七層,中容大鶴。
下聯(lián):通書十二頁,里記春秋。
新聯(lián):家譜四五筆,上書老子。
(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