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環(huán)境優(yōu)美成語,要很多
描寫環(huán)境優(yōu)美成語有:山清水秀、青山綠水、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江山如畫1、山清水秀讀音:shān qīng shuǐ xiù解釋: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麗,形容風(fēng)景優(yōu)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譯文:你的黛眉之下斂聚一汪秋水,那眉如遠(yuǎn)山之明,眼若秋水之秀,無人能比。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風(fēng)景優(yōu)美。
反義詞:窮山惡水近義詞:山明水秀例句: 我國江南有許多山清水秀的旅游勝地。
2、青山綠水讀音:qīng shān lǜ shuǐ解釋:青色的山,嫩綠的水。
泛稱美好山河。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曰:‘青山綠水。
’曰:‘見后如何
’師曰:‘綠水青山。
’”譯文:問“牛頭未見四祖時怎么樣
”師父說:”青色的山,嫩綠的水。
“問:”見了以后怎么樣
“師父說:”綠色的水,青色的山》。
“近義詞:山清水秀反義詞:窮山惡水例句:她站在雄偉的壩首上,望著青山綠水,和代表們談?wù)撝麄円郧霸谶@里勞動的情景。
3、湖光山色讀音:guāng shān sè 解釋:湖和山相映襯的秀麗景色。
出 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園內(nèi)軒窗四啟,看著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譯文:園內(nèi)軒窗開啟,看著湖和山相映襯的秀麗景色,真像仙境一般。
近義詞: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反義詞:窮山惡水例句:杭州西湖水波如鏡,倒映著四周的秀色層巒,泛舟湖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4、鳥語花香讀音:niǎo yǔ huā xiāng解釋:鳥唱著歌兒,花飄著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風(fēng)光。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肥遁》:“一路行來,山青水綠,真?zhèn)€好風(fēng)景也。
”譯文:一路走來,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麗,鳥唱著歌兒,花飄著清香,真是個好風(fēng)景。
近義詞:山清水秀反義詞:窮鄉(xiāng)僻壤例句:春天到公園里踏青,身處鳥語花香的境界,別有一番樂趣。
5、江山如畫讀音:jiāng shān rú huà解釋:謂山川、河流美如畫卷。
形容自然風(fēng)光美麗如圖畫。
出處:宋·柳永《雙生子》:“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輸范蠡扁舟。
”譯文:江山如同畫卷一般,想及前史之無休,結(jié)果空尋煩索,倒不如范蠡攜西施泛舟太湖之閑適。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山河美如圖畫。
例句:我們的祖國江山如畫,讓人贊嘆不已。
形容長沙的句子有哪些
沁園春·長沙【年代】:現(xiàn)代【作者】:【詞牌】:沁園春【詞題】:長沙【寫作時間】:1925【內(nèi)容】: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注釋】: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橘子洲:在長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大船。
同學(xué)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讀于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校。
1918年毛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xué)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遒(qiú):強勁。
遏(è):阻止。
在深秋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座山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滿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fēng)破浪,爭先恐后.雄鷹敏捷矯健,在遼闊的藍(lán)天里飛翔,魚兒輕快自如,在明凈的水底里時沉?xí)r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爭求自由.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回到過去,我和我的朋友,經(jīng)常攜手結(jié)伴來到這里漫游.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shù)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xué)們正值青春年少,風(fēng)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dāng)時那些達(dá)官貴人,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大家是否記得,當(dāng)年我們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駛而來的船?【題解】:1925年秋,湖南省長趙恒惕再次通緝。
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是離開長沙時所作。
【賞析】萬山紅遍 一派壯麗秋景從美學(xué)上講,崇高美表現(xiàn)于外在方面,體現(xiàn)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
德國哲學(xué)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shù)學(xué)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xué)的崇高,如暴風(fēng)雨的氣勢。
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lián)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
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xiàn)得最為鮮明。
《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
同時也把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高遠(yuǎn)的深秋境界里。
遠(yuǎn)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lián)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shù)山岳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
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云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
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游。
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dāng)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guān)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
不愧為“驅(qū)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七句從內(nèi)容上看,寫大山,樹林,湘江,船只,鷹魚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動植物,品類齊全,充滿生機。
從寫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視角上,有遠(yuǎn)近高低,從邏輯上,從點到面,由實到虛,從自然到人類。
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fēng)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zhèn)惖娜笆斤L(fēng)景畫。
風(fēng)華正茂 一段崢嶸歲月崇高美表現(xiàn)于內(nèi)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
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fā)。
這種抒發(fā),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作者想起曾和當(dāng)年的同學(xué)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
大約是在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dāng)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
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shù)度在長沙學(xué)習(xí)、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
這期間,國內(nèi)外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
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xué)蔡和森、蕭子升、張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如陶斯詠、向警予、楊開慧、蔡暢、羅章龍、李維漢等,除何叔衡、謝覺哉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fēng)發(fā),熱情奔放。
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
方遒,正當(dāng)旺盛有力的意思。
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quán)威,是不準(zhǔn)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
”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jìn)一步具體化。
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繡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
于是,發(fā)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dāng)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
在這一時期,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xué)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xué)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xué),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lǐng)導(dǎo)了驅(qū)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
特別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zhǔn)備。
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的具體內(nèi)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
了解這個背景,有助于我們進(jìn)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 一腔拿云心事“少年心事當(dāng)拿云。
”(李賀《致酒行》) 詩人和同伴們的拿云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
在結(jié)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達(dá)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一種解釋認(rèn)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jìn)的船舶。
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
我傾向于“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zhuǎn)化。
《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后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fù)興祖國的代詞。
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fēng)破浪,鼓槳前進(jìn),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
使人讀后仿佛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
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
”(《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dá)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xiàn),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zhuǎn)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jìn)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
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jīng)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
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shù)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fā)前進(jìn)的信心和力量。
【總體鑒賞】在我國的詩史上,第一個大量描繪自然美,并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guān)切結(jié)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
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他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shù)性象,表現(xiàn)出社會美的內(nèi)容。
特別是本詩的最后三句,以設(shè)問結(jié)尾,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正像當(dāng)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風(fēng)浪中,急流勇進(jìn)。
湖南人寫的和寫湖南的古詩詞,越多越好。
登岳陽樓 []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贈長沙陳太守 李白 長沙七郡國,南連湘水濱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容身 莫小二千石,當(dāng)安遠(yuǎn)俗人 洞庭鄉(xiāng)路遠(yuǎn),遙羨錦衣春 譚嗣同,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曾國藩 登岳陽樓 獨立煙波萬頃間,心知勝景隔塵寰。
天當(dāng)盡頭疑無地,水到中心卻有山。
孤棹風(fēng)云來遠(yuǎn)域,層樓鼓角壯雄關(guān)。
諸侯事業(yè)如今古,不見仙人跨鶴還。
登岳陽樓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fēng)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誰為天下士,飲酒樓上頭。
過洞庭湖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yuǎn)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岳陽樓 湖山與我最多情,每到登臨眼獨明。
駭浪飛花衡岳雨,孤云落日鼎州晴。
高吟適有潛魚躍,靜坐如聞奏樂聲。
屈原 《九歌》 九歌(一)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九歌(二) 云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搴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焱遠(yuǎn)舉兮云中。
覽冀州兮有馀,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cè)。
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間。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萃兮蘋中
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yuǎn)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匊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薜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yuǎn)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五) 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云。
令飄風(fēng)兮先驅(qū),使涷雨兮灑塵。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
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
吾與君兮齋速,導(dǎo)帝之兮九坑。
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
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
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老冉冉兮既極,不寖近兮愈疏。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結(jié)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
愿若今兮無虧。
固人命兮有當(dāng),孰離合兮可為
九歌(六) 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fēng)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云之際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fēng)至兮水揚波。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fā)兮陽之阿。
望濘美兮未來,臨風(fēng)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慫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九歌(七) 東君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撫余馬兮安驅(qū),夜皎皎兮既明。
駕龍辀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
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
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
絙瑟兮交鼓,簫鍾兮瑤虡。
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
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
應(yīng)律兮合節(jié),靈之來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
撰余轡兮高馳翔,杳冥冥兮以東行。
九歌(八) 河伯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fēng)起兮橫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
魚鱗屋兮龍?zhí)茫县愱I兮朱宮。
靈何為兮水中
乘白黿兮逐文魚, 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廕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鳴。
風(fēng)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十) 國殤 操吾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土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十一) 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
《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寶璐。
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唉秋冬之緒風(fēng)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船容與而不進(jìn)兮,淹回水而疑滯。
朝發(fā)枉渚兮,夕宿辰陽。
茍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yuǎn)之何傷
廬山西海名人詩句
廬山西海賦淦家凰廬山西海①,潯城之璀璨明珠,豫章之休閑樂園②。
爾其雄踞江右,處四城之交匯。
北觀匡廬嵒嵒以葳蕤,東瞰鄱湖茫茫以浩淼,南望衡岳蒼蒼以巍峨,西眺長江蕩蕩以洶涌③。
千島柘林湖,鑲嵌于永武兩邑之通衢④;天上云居山,險居幕阜山脈之雄峰⑤。
廬山西海,六景斑斕。
青石湖花鳥依依,蓮花城禪風(fēng)醇醇,鹿角尖桃花夭夭,桃花溪漂流怡怡,百灣宮島湖迷迷,紅巖潭碧水盈盈⑥。
溯夫古艾圣地,五縣同邑,共系幕阜一脈;海昏秀域,二邑同宗,同飲修江一水⑦。
常念太白鼓琴于松門山⑧,樂天喚渡于楊柳津⑨;又憶沈公獨居于東田⑩,東坡泛舟于順濟(11)。
南有危樓雅閣,常念滕王閣王子賦序(12),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又憶岳陽樓范公作記(13),政通人和,為國為民。
若乃登壩游湖,高壩壁立兮雄渾,傲居亞洲土壩冠首(14);群島星羅兮燦燦,勝似東方蓬萊仙境。
湖水澹澹(15)兮綴綠,青山隱隱兮溢彩。
泛舟攬勝,秀林吐綠,芳草襲人。
水母游弋于湖中(16),蝴蝶比翼于花亭。
佇島立嶼,云蒸霞蔚,隱逸勝似桃源;笛橫蕭吹,怡情休夸宮瀛(17)。
且夫煙雨空濛(18),遠(yuǎn)望青山時隱時現(xiàn),近觀綠葉若珠若玉。
千島迷蒙,恰似處子眉黛,宛若仙女浴淋。
至若巘路躡云,攀蓮城之絕頂,登歐峰之脊頸(19)。
冠世絕境兮云居,大士所廬兮真如(20)
歐峰之巔,云煙氤氳(21),神清氣爽,天渾地成。
蓮花城,環(huán)城峰巒以疊嶂;明月湖,環(huán)湖碧水以清澈。
昔騷人無數(shù),獨愛云居。
真可尋訪于歐峰禪林(22),戒顯獨喜于五潭龍吟(23)。
虛云(24)餐風(fēng)宿露創(chuàng)業(yè),了元(25)豁達(dá)開朗著文。
至于馬噴泉、天葬墳、朝天簡、吳文化遺址,獨彰古艾神韻(26);將軍塔、魏源墓、乾隆刻、人鶴共舞石,盡釋?;柚i案(27)。
蓮城、花谷、青湖、泉坳,景景詩情畫意悅目(28);真如、圓通、云門、瑤田,處處禪曲梵音繞梁(29)。
摩巖石刻、銅佛僧鍋,彰顯佛禪底蘊;石床石鼓、石雞石船,譜寫傳奇佛章。
蓋幕阜山孕育一代代豪杰,修江水滋潤一批批俊秀。
魏源公(30)薦賢舉能,剛正不阿,清正愛民;雷發(fā)達(dá)(31)筑殿建堂,誠信勤奮,標(biāo)樣立榜。
續(xù)之治經(jīng)于匡廬(32),公擇讀書于山房(33),李燔講學(xué)于白鹿(34),吳白創(chuàng)學(xué)于云陽(35)。
巍巍乎云居山,汲天地以靈氣,沐日月以神光;泱泱乎柘林湖,納清泉以淼淼,吐修水以湯湯(36)。
借盛世之風(fēng),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乘改革之機,舉棹揚帆,再創(chuàng)輝煌
何其幸哉,浩浩西海
何其樂哉,滔滔修江
乙未年正月初八日于鄱西齋【注 釋】①廬山西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由大型水庫(柘林湖)和佛教禪宗圣地(云居山)組合而成。
2005年12月31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被列為”國家著名重點AAAA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及“中國最美的湖光山色”。
廬山西海地處南昌、武漢、長沙、合肥四個省會城市的十字交匯地,地處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西麓、昌九工業(yè)走廊中段,地跨永修、武寧兩縣。
距南昌市區(qū)80公里、九江市區(qū)86公里、廬山風(fēng)景區(qū)88公里,武漢市區(qū)280公里、長沙市區(qū)320公里,合肥市區(qū)430公里。
由蓮花城景區(qū)、青石湖景區(qū)、桃花溪景區(qū)、鹿角尖景區(qū)、百灣迷宮景區(qū)、紅巖潭景區(qū)這六大景區(qū)組成。
②潯城,指九江。
豫章:南昌的別稱、古稱。
璀璨:形容光彩奪目。
③匡廬:廬山別稱。
嵒嵒(yányán),高峻的樣子。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葉繁盛。
④永武:永修、武寧。
通衢:四通八達(dá)的道路。
⑤幕阜:幕阜山,古稱天岳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縣南江鎮(zhèn)東面,系羅霄山脈,海拔1606米,為湘、鄂、贛三省邊界最高峰,東接江西修水,北臨湖北通城,西南皆踞湖南,距長沙160公里,岳陽90公里,武漢240公里。
⑥醇醇,樸實敦厚的樣子。
依依:形容依戀不舍的樣子。
怡怡:安適自得貌。
夭夭:絢麗茂盛的樣子。
百灣宮:指百灣迷宮。
迷迷:不明貌。
盈盈:形容清澈。
⑦艾邑:永修古稱艾地。
海昏:?;杩h。
根據(jù)地方志記載,漢?;璋私袢盏挠佬?、武寧、靖安、安義和奉新5個縣。
二邑:永修、武寧。
⑧太白,李白。
李白寫有《之彭蠡經(jīng)松門》詩。
⑨樂天:即白居易,字樂天,他寫有《建昌江》詩,其中有“建昌江水縣門前,立馬教人喚渡船”的詩句。
⑩沈公,指沈約(441~513)南朝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字休文。
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zhèn))人。
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
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仆射,封建昌(今永修)縣侯,官至尚書令。
沈約死后,其子沈旋、其孫沈?qū)嵗^續(xù)為“建昌縣侯”。
有《郊居賦》,其賦與潘岳的《閑居賦》、謝靈運的《山居賦》構(gòu)成了這一時期的三篇大賦。
(11)東坡,蘇軾,號東坡。
東坡曾寫下《吳城順濟廟石砮記》。
(12)王子:王勃,有《滕王閣序》名篇。
(13)范公:范仲淹,有《岳陽樓記》名篇。
(14)柘林湖由亞洲第一大水電土壩攔河工程所在地——柘林鎮(zhèn)而得名。
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省級地質(zhì)公園。
景區(qū)總面積4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能見度11米,負(fù)離子含量為15萬個\\\/立方厘米,屬國家一級水質(zhì)一級空氣。
湖區(qū)擁有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的島嶼997座,比較著名的有桃花島,金猴島,孔雀島等。
其眾島星列,簇簇?fù)泶涞膲延^景象,堪稱世界奇觀。
冠首:首位。
(15)澹澹:水波微微蕩漾的樣子。
(16)水母:世界瀕危野生動物。
在柘林湖潔凈的水面上桃花水母大批量出現(xiàn),人們在柘林湖天然浴場游泳時都能隨手撈起。
淡水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約有15億年的歷史,僅人體手指甲大小,身體由兩層細(xì)胞構(gòu)成,體內(nèi)有一腔,為吸收消化之用,相當(dāng)于其他動物的腸。
其體態(tài)晶瑩透明,在水中游動時姿態(tài)狀若桃花花瓣,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桃花魚”,具有較強的觀賞性。
(17)佇:長時間地站著。
宮瀛:瀛,瀛臺。
瀛臺是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島皇宮。
(18)空濛:指細(xì)雨迷茫的樣子。
(19)巘(yǎn):山,山頂。
躡(niè):踩,踏。
歐峰:古稱歐山,云居山。
(20)“冠世絕境,大士所廬”,語出蘇軾。
真如:云居山真如寺。
(21)巔:山頂。
氤氳:指濕熱飄蕩的云氣。
(21)蓮花城:此指云居山蓮花城。
明月湖,云居山明月湖。
(22)真可,明朝僧人、詩人,有《無心杏》詩:“有實無心事最真,難將此語對傍人。
只須自已親嘗嚼,如信歐峰別樣春。
”。
(23)戒顯,清朝僧人、詩人,有《五龍?zhí)丁吩姟?/p>
五潭,五龍?zhí)丁?/p>
(24)虛云:虛云禪師(1840--1959),湖南湘鄉(xiāng)人,俗姓蕭,名古巖,字德清,六十歲后改字幻游,號虛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
虛云禪師作為近代禪門泰斗,為后世禪宗復(fù)興而選擇培養(yǎng)儲備了大量的護(hù)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門下嗣祖沙門比丘較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釋一誠、釋傳印兩位大德高僧先后擔(dān)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
1953年8月,虛云應(yīng)云山性福之請,在釋果一、達(dá)成陪同下往云居山禮祖,目睹祖庭僅存破舊大寮三間,荒草遍地,逐發(fā)愿重修。
沒有住房,便先后搭成七間茅蓬住下。
消息傳出后,四方衲子云集,年底就達(dá)50余人。
次年,虛云與寺中各寮職事商量,將全山僧眾加以組織,開荒種地,修建寺廟。
至1955年,藏經(jīng)樓、積香廚、五觀堂、庫房、客堂等相繼建成。
同年秋,虛云在真如寺內(nèi)設(shè)壇傳授三壇大戒。
1956年正月,虛云主持重建大雄寶殿。
同年5月制訂真如寺修復(fù)重建工程總休規(guī)劃。
鑒于僧眾日增,為提高僧眾的佛法知識,虛云與海燈在寺中共同主持講經(jīng)法會,時間長達(dá)4月之久。
同年10月,虛云在真如寺向釋海燈、性福數(shù)人傳授為仰宗法印。
1957年因人欲占寺中所墾田地,虛云屢屢據(jù)理力爭,并將情況寫成一信,派專人送交全國人大李濟深副委員長轉(zhuǎn)周恩來總理,很快得到明確回復(fù):“宗教政策要落實,不得隨意侵占真如寺的田地”。
1958年,真如寺僧眾先后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反右斗爭”,虛云也受到波及,但他一如既往,嚴(yán)格要求自己。
1959年5月,虛云抱病寫了《申明事由》上交省有關(guān)部門,詳細(xì)回顧自己自登云居山的一些情況,并就其中一些事實加以說明。
同年秋,虛云病勢日深,他對真如寺方丈及各執(zhí)事交待:“今問我最后語,中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目真、癡’。
正念正心,養(yǎng)出大無畏精神,度人度世”。
10月13日,虛云園寂于真如寺茅蓬內(nèi)。
虛云園寂后,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巨贊法師、北京廣濟寺方丈廣濟法師及四眾弟子數(shù)百人專程前來參加悼念法會,虛云園寂7天后封龕,次日荼毗。
得五色舍利百余粒,小者無數(shù),以白色居多,晶瑩光潔。
10月22日骨灰奉安入云居山海會塔。
(25)了元:了元禪師,云居山僧。
曾與蘇軾、黃庭堅結(jié)下深厚友誼,在云居山演繹出許多傳奇的故事。
(26)馬噴泉、天葬墳、朝天簡、吳文化遺址:均在廬山西海,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
馬噴泉:即馬噴水瀑布,馬噴水,山澗越谷而下,自兩峰峽壁間噴涌而出,飛瀑數(shù)十米,始一股,后分?jǐn)?shù)股,再十?dāng)?shù)股,千變?nèi)f化,落差140米,交水瀑布飛瀑重簾,聲達(dá)數(shù)里,給人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
終年不竭,頗為壯觀。
天葬墳:傳說三國時孫權(quán)之母死后出殯,行至此處突然烏云密布,雨似瓢潑,只好停殯躲雨,當(dāng)“八仙”剛一走開天便放晴,停殯處亂石成山。
朝天簡:一峰飛峙,壁立谷中。
形同古代朝臣之笏。
(27)將軍塔、魏源墓、乾隆刻、人鶴共舞石:均為景點。
人鶴共舞石:6億年前自然形成的“人鶴共舞”奇石。
(28)蓮城、花谷、青湖、泉坳:即蓮花城、百花谷、青石湖、泉祠坳,均為景點。
(29)真如、圓通、云門、瑤田:即真如寺、圓通寺、云門寺、瑤田寺,均為景點。
(30)魏源(1382~1444),字文淵,號愛竹,建昌縣人(今永修縣)。
生于明洪武十五年。
源自幼好讀書,習(xí)禮節(jié),13歲能文。
永樂三年(1405年)受鄉(xiāng)薦,翌年舉進(jìn)士,詔命回家修學(xué)待用,后應(yīng)詔赴京任監(jiān)察御史。
(31)雷發(fā)達(dá):即世界宮廷建筑大師,永修梅棠人。
他與子孫創(chuàng)造的宮廷建筑技術(shù)被世人譽為著名的“樣式雷”或“樣子雷”。
(32)續(xù)之,即南北朝(宋)周續(xù)之。
周續(xù)之,字道祖,永修人。
精通“五經(jīng)”、“五緯”,攻讀“老”、“易”。
隱居廬山,與東林名寺名僧慧遠(yuǎn),彭城劉遺民、陶淵明等人,切磋詩賦,相互唱和,時人稱周、劉、陶為“廬山三隱”。
荊州刺史劉毅以撫軍、參軍、大學(xué)博士等職請周出仕,遭拒絕。
江州刺史劉柳向劉裕推薦周,并授以太尉椽職務(wù),周亦不受。
(33)公擇,李常,字公擇,建昌人(今永修人),生于宋天圣五年(1027年)。
李氏山房:李常讀書處。
常少年時,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僧舍(白石庵)讀書。
皇裕元年(1049年)舉進(jìn)士,將九千卷藏書寄存白石僧舍,供人閱讀,人稱“李氏山房”或“公擇山房”。
蘇軾曾撰《李氏山房藏書記》贊之。
(34)李燔:字敬子,號弘齋,建昌人(永修人)。
從朱熹學(xué),曾在白鹿書院講學(xué)。
《宋史》人物傳列李燔為“理學(xué)”名人,高度評價李燔說:“居家講道,學(xué)者宗之”,與黃干并稱“黃、李”。
史臣李心傳贊譽李燔:“當(dāng)今海內(nèi)一人而已”。
(35)吳白,建昌(今永修縣)歐麓區(qū)洽坪(今云山峽坪)人。
原籍四川洽州。
弱冠登進(jìn)士,后唐莊宗(923~926年)時官至內(nèi)閣中書。
后因莊宗不理朝政,妄信伶人,成天沉醉戲曲歌舞之中。
吳白上書諫之。
因犯顏而遭貶?;瑁ń裼佬蓿┙淌凇?/p>
自此淡意仕途,后隱居峽坪。
白自幼勤奮好學(xué),熟讀經(jīng)書,隱居后遂在本里創(chuàng)辦“云陽書院”,教書育人。
現(xiàn)峽坪村后仍有“考堂”地名(現(xiàn)人們也稱“考垅”),村前有“學(xué)堂角”等地名。
傳,書院曾遷“花嶺”(原名“畫嶺”,現(xiàn)云山農(nóng)科所)至今乃有“書院”地名。
后遭廢,現(xiàn)兩處僅存遺址。
近年吳氏在峽坪建一紀(jì)念堂。
(36)泱泱:形容深遠(yuǎn)廣大的樣子。
湯湯:指水勢浩大、水流很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