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抗日英雄人物的句子
將有必死之志,士無 貪生之念 愛國將領(lǐng)郝夢鈴關(guān)東,豫府馬驥生; 壯矣殉國殤,雄哉鐵干城。
斷糧仍馳騁,孤膽憑縱橫。
四島豈亡華
白山志雄風。
有關(guān)抗日英雄的句子
1)大丈夫生在三光之下,生而何歡,死而何俱?人得一命,輕如牛毛,人得一名,揚滿天下. (2)儀表堂堂,器宇軒昂,如同三國呂布,列國子都。
大鵬展翅,陡蔽烏云;狂颶施威,恐飄鬼國,憑他隨處為家,哪里回頭是岸. (3)站街頭數(shù)一數(shù)二 出門去蓋地遮天 先斬后奏 (4)詩歌杜甫其三句 樂奏詩經(jīng)第一章 鐘鼓樂之 (5)萬丈高樓腳下踩 就地刨坑不嫌窄 (6)三國呂布,世之虎將,八面威風,有萬夫不擋之勇,卻哭求于貂嬋之色;病西施弱不禁風,反使強吳衷亡;唐明皇創(chuàng)天寶盛世,是真龍?zhí)熳樱瑓s沉湎于楊貴妃的懷中,足見美女有降龍伏虎之能,有旋乾轉(zhuǎn)坤之功,有傾城傾國之力,有殺退百萬將士之勇。
(7)“寶劍欲出鞘,將斷佞人頭,豈為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聲音悲壯,大有燕趙豪俠彈劍悲歌之慨
(8)我這個短小精悍的身材,這副與眾不同的尊容,這副臨死不眨眼的浩氣.跟你們這些鼠輩可不一樣. (9)大麥青青小麥黃,蟠桃美酒我先嘗. 妙手東方皆門下,摟草逮兔戲和尚. (10)茫茫愁,浩浩劫,夫妻俠義兼忠烈, 碧血丹心永不滅. (11)熟讀圣賢之書,廣看烈女之文,吟詩作賦,出口成章,提筆能寫,走馬觀碑,目數(shù)群羊. (12)入籠之鳥,落網(wǎng)之魚,虎落平川,龍臥少灘,可惜我空有鴻雁之志,難以遂愿!!! (13)男子漢大丈夫生在三光之下應該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為國家出力報效。
(14)人不論大小,馬不論高低,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年,竹子倒高,節(jié)節(jié)是空的,金鋼石倒小,可捻瓷器
關(guān)于描寫抗日戰(zhàn)爭,抗日英雄的成語。
奮不顧身;頂天立地;赴湯蹈火;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慷慨就義;大智大勇;力挽狂瀾;光明磊落;身先士卒;身經(jīng)百戰(zhàn);智勇雙全;勇往直前;視死如歸;堅貞不屈 ;無所畏懼;氣壯山河;氣宇軒昂;正氣凜然;雄才大略;雄心壯志;文韜武略;志在四方;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德高行遠。
描寫抗日戰(zhàn)爭烽火的句子
朱德: 太行春感 一九三九年春 遠望春光鎮(zhèn)日陰, 太行高聳氣森森。
忠肝不灑中原淚, 壯志堅持北伐心。
百戰(zhàn)新師驚賊膽, 三年苦斗獻吾身。
從來燕趙多豪杰, 驅(qū)逐倭兒共一樽。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頭, 天險黃河一望收; 兩岸烽煙紅似火, 此行當可慰同仇。
寄語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佇馬太行側(cè), 十月雪飛白。
戰(zhàn)士仍衣單, 夜夜殺倭賊。
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五首 (錄四首) 一 敵后常撐亦壯圖, 三師能解國家憂。
神州尚有英雄在, 堪笑法西意氣浮。
二 黃河東岸太行陬, 封鎖層層不自由。
愿與人民同患難, 誓拚熱血固神州。
三 朋輩志同意自投, 團成砥柱止中流。
肅清日寇吾儕事, 鷸蚌相爭笑列侯。
四 抗戰(zhàn)連年秋復秋, 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黃河岸, 父老齊聲話御仇。
吉鴻昌(二首) 詩一首 渴飲美齡血, 饑餐介石頭。
歸來報命日, 恢復我神州。
就義詩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
李兆麟(二首) 露營之歌 一 鐵嶺絕巖,林木叢生, 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zhàn)馬鳴。
圍火齊團結(jié),普照滿天紅。
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來喲,果敢沖鋒
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二 濃蔭蔽天,野霧彌漫, 濕云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
煙火沖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們,鏡泊瀑泉喚起午夢酣。
攜手吧
共赴國難, 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萬里息烽煙。
三 荒田遍野,白露橫天, 野火熊熊,敵壘頻驚馬不前。
草枯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戰(zhàn)士們,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
奮斗呀
重任在肩, 突封鎖,破重圍,曙光至,黑暗一掃完。
四 朔風怒吼,大雪飛揚, 征馬踟躕,冷風侵人夜難眠。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壯士們,精誠奮發(fā)橫掃嫩江原
偉志兮
何能消減, 全民族,各階級,團結(jié)起,奪回我河山。
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 一 絢爛神州地, 白山黑水間。
八載余,強敵囂張, 鐵蹄肆踏踐。
中華民族遭蹂躪, 慘痛何堪言
骨露原野, 血染白山巔。
義忿填胸, 揭竿齊向前。
誓驅(qū)倭寇, 團結(jié)赴國難。
民族自救抗日軍, 鐵血壯志堅, 殺敵救國復河山。
二 馳騁吉、黑邊, 橫掃哈東南。
軍威遠,松江動蕩, 興安亦震撼。
冰天雪地朔風吼。
夜雨復霜天。
救亡壯志, 永矢兮弗諼
鼓角乍鳴, 將士各爭先。
殺聲四起, 敵寇心膽寒。
六載于茲未稍懈。
孤軍喋血戰(zhàn), 偉哉豪氣長虹貫
三 機動游擊戰(zhàn), 突破嫩江原。
貔貅健,長驅(qū)挺進, 到處得聲援。
反日怒潮澎湃起, 爆發(fā)指顧間。
響應我黨對日總抗戰(zhàn), 消滅日賊走狗與漢奸。
精誠團結(jié), 粉碎封鎖線。
救國重任萬眾擔, 勢急不容緩, 國恥血債血來還
四 舉國鼎沸兮, 全民總抗戰(zhàn)。
烈焰熾, 戰(zhàn)爭烽火延燒遍中原。
東北抗聯(lián)齊奮斗, 統(tǒng)一指揮建, 三路軍成立軍民齊騰歡。
厲兵秣馬, 慷慨赴火線。
果敢沖鋒, 寇氛一掃光。
民族革命成功日, 紅旗光燦爛, 高歌歡唱奏凱旋。
楊靖宇(二首) 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歌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lián)合軍, 創(chuàng)造出聯(lián)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 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 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 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jié)起, 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 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 解放亡國奴的牛馬生活
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
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
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 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中朝民族聯(lián)合抗日歌 一 山河欲裂,萬里隆隆,大炮的響聲, 帝國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象征。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根本沒有和平。
黑暗、光明,生死線上斗爭來決定。
蹶起呀,中朝民族
萬不要再酣夢。
既有血,又有鐵, 只等著去沖鋒。
二 全世界上,最大的仇敵日帝數(shù)頭等, 焚燒掠奪,奸淫侮辱,亡國且滅種; 并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折》的獸行
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決不讓再久逞
聯(lián)合呀
中朝民族
團則生,離則亡
謹防備離間計。
手攜手打沖鋒
三 熱血沸騰,殺聲沖天,民族齊覺醒。
壯夫斷臂,爭先恐后,共奪萬年燈
旌旗所至,勢如破竹,虜焰自息影。
陣容強化,戰(zhàn)線鞏固,基礎(chǔ)早奠定。
團結(jié)呀
中朝民族
互相間,本赤誠, 堅持那最后五分鐘。
勇沖鋒
四 照耀全球,閃爍不滅,最驚人的火星
萬惡日寇,自掘墳墓,非人能回生。
勇猛沖鋒,吉兇禍福并非天來定。
事在人為,誠至金開,自有曙光逢。
前進呀,中朝民族
既有始,要有終
誓殺到敵人大本營。
猛沖鋒
李貫慈(一首) 哭遼東 哭罷江山無淚流, 亡國慘禍已臨頭
恨爾民賊方得意, 哀此匹夫能不羞
復我片土可百世, 殺敵一毛足千秋
男兒一副好身手, 拚將熱血灑神州。
李少石 南京書所見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義長爭日月光。
不作尋常床簀死, 英雄含笑上刑場。
呂惠生(一首) 留取丹心照汗青 忍看山河碎
愿將赤血流
煙塵開敵后, 擾攘展民猷。
八載堅心志, 忠貞為國酬。
且欣天破曉, 竟死我何求
陳毅: “七七”五周年感懷 一九四二年七月 即今抗戰(zhàn)艱難日,累累新墳啟我思。
五年碧血翻滄海,一片丹心照漢旗。
國中忍見兒皇立,朝內(nèi)惟謀萁豆炊。
九仞為山爭一簣,同仇敢與億民期。
郁達夫: 滿江紅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傳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遺餅紀東征,民懷切。
會稽恥,終須雪。
楚三戶,教秦滅。
愿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臺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秋興 桐飛一葉海天秋,戎馬江關(guān)客自愁。
五載干戈初定局,幾人旗鼓又爭侯。
須知國破家何在,豈有舟沉櫓獨浮。
舊事崖山殷鑒在,諸公努力救神州。
郭沫若: 七律一首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余淚血,登舟三宿見旌旗。
欣將殘骨理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謝無量 江油水行居(1941年) 群山赴郭一江明, 雙塔當階萬竹迎。
惟恐平生奇氣盡, 又來此地聽灘聲。
葉劍英: 登祝融峰一九三八年 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
聽濤起雄心,誓蕩扶桑兒。
羊城懷舊 百戰(zhàn)歸來意氣雄,念年人事各西東。
關(guān)心最是公園路,十丈紅棉依樣紅。
看方志敏同志手書有感 一九四○年 血染東南半壁紅,忍將奇跡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
摘抄課外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10個)和抗日戰(zhàn)爭中的其他英雄。
寫英雄人物的成語:英姿煥發(fā);奮不顧身;頂天立地;赴湯蹈火;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慷慨就義;大智大勇;力挽狂瀾;光明磊落;身先士卒;身經(jīng)百戰(zhàn);智勇雙全;勇往直前;視死如歸;堅貞不屈 ;無所畏懼;氣壯山河;氣宇軒昂;正氣凜然;雄才大略;雄心壯志;文韜武略;志在四方;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德高行遠。
中的英雄:1,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
時期,王二小的家鄉(xiāng)是八路軍抗日根據(jù)地,經(jīng)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二小十三歲。
10月25日(農(nóng)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wèi)轉(zhuǎn)移躲藏的鄉(xiāng)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王二小犧牲后,當?shù)剀娒癜阉裨嵩趧⒓仪f的山坡上。
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干部張士奎(后為保定市離休干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qū)青救會,在第一版發(fā)表了這條消息。
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jù)這篇報道,立即創(chuàng)作了歌曲。
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shù)青少年。
現(xiàn)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
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xiàn)在還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在二小的家鄉(xiāng)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王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chuàng)作了革命傳統(tǒng)紀實小說。
2,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中將加上將銜,犧牲后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lǐng),民族英雄。
同時也是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lǐng)。
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
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
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
張自忠,一代名將,生于“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于抗戰(zhàn)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
張自忠戎馬三十余載,竭盡微忱。
自抗戰(zhàn)事起,命運起落無常。
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zhàn)于淝水,再戰(zhàn)于臨沂,三戰(zhàn)于徐州,四戰(zhàn)于隨棗,終換得,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
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3,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中國共產(chǎn)黨派到領(lǐng)導革命斗爭。
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qū)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wèi)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zhàn)爭。
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zhàn)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y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后,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
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xiàn)出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
”沒說出一字有關(guān)抗聯(lián)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立醫(yī)院進行監(jiān)視治療。
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y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jīng)過輾轉(zhuǎn)后,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nèi)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趙一曼在準備奔往抗日游擊區(qū)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后,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
據(jù)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lián)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
刑訊前后采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
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
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xiàn)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寧兒啊
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zhàn)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4,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姓馬名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
1905年2月26日(農(nóng)歷正月初十)出生在驛城區(qū)古城鄉(xiāng)李灣村(原確山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卷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于火熱的斗爭中;一九二三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一九二六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lǐng)導農(nóng)民運動;一九二七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nóng)民協(xié)會會長;四月領(lǐng)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nóng)民起義,組織了五萬農(nóng)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jīng)過四天的激戰(zhàn),占領(lǐng)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縣級人民政權(quán)——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六月一日在確山縣城關(guān)鎮(zhèn)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員。
七月十五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quán)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zhuǎn)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xù)堅持斗爭,開辟新的根據(jù)地。
九月三十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lǐng)導了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chǎn)黨確山縣委員會,并成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豫南游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
這一時期曾與數(shù)倍于我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
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xiāng)、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qū),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
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zhàn)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jù)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后來 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qū),開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據(jù)地。
一九二七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diào)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zhuǎn)上海。
不久由上海調(diào)往東北。
他在東北期間先后曾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滿州省委軍委書記、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民主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在蒙江縣(即現(xiàn)在的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贊美抗日英雄的詩句
老同志除提供了同志和何叔衡同志的親屬寄給他的何老的之外,還曾作《讀革命烈士詩抄》兩首,可說是語重心長,特抄在這里: 其一: 詩抄連日展晴窗, 讀罷頻添淚萬行。
粉骨碎身心似鐵, 吊民伐罪筆如槍。
憂時字字皆悲憤, 喚眾篇篇最激昂。
軀殼縱填溝壑去, 精神猶在海天張
其二: 河山節(jié)次換新裝, 飲水思源豈可忘
領(lǐng)導必須由我黨, 斗爭方得挫強梁。
人民躍進心無二, 先烈犧牲志已償。
珍重一聲安息吧, 遺篇不斷放奇光 回答者:shaoaizei - 一級 4-3 20:26 ·女英雄 文 \\\/ 春光明媚 生逢亂世歷風霜,鐵馬冰河為救亡。
玉手纖纖槍桿握,丹心爍爍我旗揚。
豪情萬里驅(qū)倭寇,功德千秋憶。
璧碎山河銘國恥,汗青巾幗字生香。
朗誦詩: 我們尊崇的就是你
—— 獻給民族抗日的英雄們 A 從懵懂的孩提時期就知道了你, 你的形象就是小人書、連環(huán)畫和露天電影片上那樣高大無比。
英雄的字眼,從此在我的心頭揮抹不去 故事中你的每一個情節(jié),都成了我們童年模仿的游戲 穿梭在大街小巷,抓漢奸、打鬼子,玩一個痛快淋漓 模仿頂著一支荷葉,拿著一支木頭手槍,一頭扎進清亮亮的白洋淀水里,去體味你們當年在老區(qū)流傳的事跡 光著小屁股和“胖墩”摔跤,只為了把胖子摔倒,哪顧得上一身水和一身的黑泥 誰家的門前掛一塊“光榮軍屬”的牌子,他家的孩子在我們中間就有無上的牛氣 誰要是有一顆紅色的五角星啊,在我們的眼里那是最奢侈的寶貝最神圣最珍奇 我們幸福著大眼睛“潘冬子”的幸福,我們勇敢著“兩個小八路”的勇敢,我們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小塊“根據(jù)地” 小的時候,不懂思考,只會崇拜,總覺得戴上一頂大人的帽子扎上一根大人的皮帶,就扮演了你,就成為了你 英雄啊,你是我幼小心靈中的至愛
英雄啊,你賦予我茁壯成長的真正涵義
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抗日詩篇 送戰(zhàn)友編歌壯行保國家 穿上征袍擐盔甲,志強男兒保國家。
今日相聚要開懷,共商大計闖天下。
共君一夕話,明日各天涯。
縱然惜別總有時,相約再會在松花。
先建根據(jù)地,軍民共一家。
同仇敵愾抗日寇,聯(lián)合義勇把敵殺。
三江出奇兵,遼東躍駿馬。
白山黑水齊出動,復興我中華。
祝君捷報傳,盛于五月花。
振臂高呼我必勝,鴨綠江邊飲戰(zhàn)馬。
” 《西征歌》 “紅旗招展,槍刀閃爍,我軍向西征; 大軍浩蕩,人人英勇,日寇心膽驚。
紀律嚴明,到處宣傳,群眾齊歡迎; 創(chuàng)造新區(qū),號召人民,為祖國戰(zhàn)爭
南方紅軍,已到察綏,眼看要出關(guān); 西征大軍,夾攻日本,趕快去會面。
日本國內(nèi),黨派橫爭,革命風潮涌, 對美對俄,四面楚歌,日寇死不遠。
緊握槍刀,向前猛進,同志齊踴躍, 殲滅日寇今田部隊,我軍戰(zhàn)斗好, 摩天高嶺,一場大戰(zhàn),驚碎敵人膽, 盔甲槍彈,勝利無算,齊奏凱歌還。
同志們快來高高舉起勝利的紅旗, 拼著熱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鐵騎縱橫滿洲境內(nèi),已有十大軍, 萬眾蜂起,勇敢殺敵,中國收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