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城南舊事》一書表達自己的看法,感受和評價,寫一篇不少500字的短文
主容: 主人公小英子無意見一個小偷,以收破爛來掩飾自己時常躲藏在草叢里。
他偷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供自己的弟弟上學,雖隱約感覺出了對方的身份,但在與他的幾次接觸后,直覺又告訴她,他并不是一個壞人。
后小偷被抓,英子很傷心。
補充: 《城南舊事》是著名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響力的成名作。
本書以其以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于1960年出版。
全書通過作者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于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1983年上映的由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在幾十個國家播放過。
寫讀了《城南舊事》后的感受,約300~400字
城南舊事讀后感300字 讀了這本城南舊事這本書,我覺得,小英子的故事讓我覺得實在是太苦了。
小英子雖說是有幾個朋友,但她們經常被那些富人家鄙視,所以慘遭痛苦。
雖說這幾個朋友對小英子很好,但有時也被人污蔑… …但這是事實,一段關于北京的事實,那時的地主耀武揚威,經常欺負那些窮老百姓,現在我們是幫也幫不上忙啊,心里只能干著急。
我記得,有一次,我做夢都能想到小英子的苦難,猶如跟曹文軒寫的青銅葵花那樣,是寫苦難的。
我覺得,有一個地方相同,青銅一家曾被誤解,而小英子一家也被誤解過,這說明,苦難的一家總被人誤解。
現在,我們的祖國漸漸強大,地主現在也沒有了,大家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
城南舊事全是寫的以往的北京和小英子的苦難。
《城南舊事》讀后的感受(少一點)
《城南舊事》讀后感_600字童年是一朵美麗芬芳的花朵,增長一歲,花瓣就掉落一片,花瓣掉光了,我們的童年也就過完了。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
在上個世紀的老北京,不時響起小販叫賣聲的胡同、種著夾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著熱氣的暖爐、厚厚的能直立起來的小棉褲、西廂房的小油雞、佛照樓的八珍梅、城南游藝園、大鼓書場……書中的小主人英子被這些充滿溫情的事物包圍著,又被慈祥而嚴厲的爸爸、操持著家務的媽媽、善良的宋媽等人寵愛著,再加上幾乎每年都會新加一個的弟弟或妹妹……這樣一大家子的生活故事仿佛一場韻味十足的大戲。
英子的童年趣事都體現在了《惠安館》里。
英子敢去闖一闖:她的媽媽和宋媽都不讓英子去惠安館旁玩,甚至每當走到惠安館門口時都會加快腳步:因為那兒有一個“瘋子,”可英子還是經常背著她們去那兒了,并慢慢地于“瘋子”秀貞成了朋友,明白了她并不是真瘋,而是因為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而“瘋”。
英子發(fā)現與自己同齡的好伙伴——妞兒竟然是小桂子時,我也不禁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到高興:大吃一驚是因為英子每天與妞兒玩,也就是與小桂子成為了好朋友;高興是因為她們母女兩團聚了。
小英子也樂于助人,會幫助有困難,被冤枉的人,還勇敢、善良……這些優(yōu)點我們都要向她學習。
《城南舊事》故事中的主角都與英子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但隨著事情的變化,這些人都由于種種原因離開了英子,甚至是永別。
現在我們正處在美好的童年時光,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隨著現在的科技發(fā)達,我們不會向英子那個年代一樣,失去朋友了就聯系不上。
我們更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件事和每個人。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的許多趣事為童年增添了色彩。
童年,像一條小河,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童年過得很快很快。
所以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麗童年時光
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_讀了《城南舊事》有感_600字“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每當聽到羅大佑唱的《童年》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歡樂童年,也想起我讀過的《城南舊事》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它以純樸、天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
作者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通過主人公英子的雙眼,觀看大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風光自然地融入字里行間。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
我的童年也不例外,也是快樂的,因為我在童年時做了許多傻事,這些事令我難忘。
有一次,媽媽喂我吃芝麻糊,當時我覺得這跟媽媽敷的海底泥面膜差不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舀起一大坨的芝麻糊就往臉上涂。
結果,芝麻糊把臉都弄黑了,只剩下一雙撲閃著的大眼睛是白色的,像一個燒焦的小人兒,惹得家里人都哄堂大笑。
還有一次,外婆買回來一些紅辣椒,奶奶說小孩子不能吃,因為這些紅辣椒很辣。
我心想:紅紅的果子怎么會是辣的呢,蘋果不也是紅的嗎
西瓜不也是紅的嗎
那為什么它們都那么甜
一定是這個東西太好吃了,外婆不舍得給我吃,才故意騙我的。
哼
小氣鬼外婆
你不給我吃,我偏要吃
于是,趁外婆不注意時,偷偷跑到廚房里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辣椒拿起,塞到嘴里。
“哇——”我眼淚和鼻涕都跑了出來,“哇”的一聲哭了。
“好辣,好辣
”我的嘴里像有一把火烤著,嘴都冒泡了。
外婆趕過來給我敷冰塊,這才沒那么疼。
從此,我再也不敢吃辣椒了。
《城南舊事》這本書,展現了老北京的熱鬧的市民生活,也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讓人回味。
后來,這本書還被拍成了電影呢
《城南舊事》讓人陶醉其中。
童年,它像夜空中的繁星,璀璨照人;它像海貝里的珍珠,光彩奪目。
童年的夜空閃耀著七彩虹光,給人無限遐想。
范羅岡小學五童年_讀了《城南舊事》有感_600字這本書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所為題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集。
它寫了20世紀20年代,英子一家的故事。
它從英子那說不出來的天真與單純,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人世間復雜的情感糾紛。
書中。
那一件件趣事,一句句言語都深深感染著我:《惠安館》中,小英子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瘋癲癲”而感到畏懼,還想盡所有辦法,希望秀貞和妞兒母女相認,她的善良、淳樸、富有同情心的本質,都已在我的心中伸根發(fā)芽;《我們看海去》中,蹲在草叢中與小偷的約定,又展現了小英子的質樸童真;《蘭姨娘》中,聰明機智的小英子又做了一回月下老人,為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帶給了她們母女快樂,減少了她們的煩惱;《驢打滾兒》中,宋媽的頑強精神與她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爸爸因得肺病而去世了,小英子也就從此告別了童年生活,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書中,不管是人、還是那里的一花
城南舊事的惠安館的閱讀心得概括的寫2030字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每當聽到羅大佑唱的《童年》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歡樂童年,也想起我讀過的《城南舊事》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它以純樸、天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
作者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通過主人公英子的雙眼,觀看大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風光自然地融入字里行間。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
我的童年也不例外,也是快樂的,因為我在童年時做了許多傻事,這些事令我難忘。
有一次,媽媽喂我吃芝麻糊,當時我覺得這跟媽媽敷的海底泥面膜差不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舀起一大坨的芝麻糊就往臉上涂。
結果,芝麻糊把臉都弄黑了,只剩下一雙撲閃著的大眼睛是白色的,像一個燒焦的小人兒,惹得家里人都哄堂大笑。
還有一次,外婆買回來一些紅辣椒,奶奶說小孩子不能吃,因為這些紅辣椒很辣。
我心想:紅紅的果子怎么會是辣的呢,蘋果不也是紅的嗎
西瓜不也是紅的嗎
那為什么它們都那么甜
一定是這個東西太好吃了,外婆不舍得給我吃,才故意騙我的。
哼
小氣鬼外婆
你不給我吃,我偏要吃
于是,趁外婆不注意時,偷偷跑到廚房里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辣椒拿起,塞到嘴里。
“哇——”我眼淚和鼻涕都跑了出來,“哇”的一聲哭了。
“好辣,好辣
”我的嘴里像有一把火烤著,嘴都冒泡了。
外婆趕過來給我敷冰塊,這才沒那么疼。
從此,我再也不敢吃辣椒了。
《城南舊事》這本書,展現了老北京的熱鬧的市民生活,也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讓人回味。
后來,這本書還被拍成了電影呢
《城南舊事》讓人陶醉其中。
童年,它像夜空中的繁星,璀璨照人;它像海貝里的珍珠,光彩奪目。
童年的夜空閃耀著七彩虹光,給人無限遐想。
關于我什么我快樂的作文500字
我讀書,我 高爾基曾經說過:“是人類進步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當我會依依呀呀說話起,就經常一邊聽爸爸講故事一邊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書中的故事讓小小年紀的我體會了悲慘與善良,正義與邪惡.我常常聽得如癡如醉,《白雪公主》引得我浮想聯翩,《賣火柴的小女孩》又叫我淚如雨珠、、、、、、童話故事開啟了我與書的情緣. 上幼兒園時,爸爸買了許多精彩有趣的書給我看,起初我對這些花花綠綠的書籍很是驚奇,不免產生興趣,把他們當做稀世珍寶一樣看待.之后,我看了起來,雖然我還不會拼音,但是我還是一直往下看.不一會兒,我就看得津津有味.我感受了一份簡單的快樂,就像品嘗一杯甜甜的甘蔗汁. 當我上小學時,爸爸又買了許多書,我借助書上的拼音讀了起來,又被書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書本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常常使我牽腸掛肚,看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書讀完.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過去了兩年,漸漸地我已經不滿足只看一般的故事書了,家里爸爸的文學藏書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那些著名的文學書籍使我如癡如醉.書成了我的朋友,有時候去逛街,我都會在書店門口停下,進去看看,就像魚兒來到了美麗的海洋,還沒等書買回家就在書店里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讓我忘乎所以.猶如喝下一杯酸酸甜甜的酸奶. 就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書的懷抱里成長吧.2.我讀書,我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把金鑰匙,打開了無數的智慧大門,而我用這把金鑰匙打開了書的智慧之門,走進了飄滿書香的花園里,與蝴蝶同舞,在花叢中不斷探索,上至天文歷史,下至自然地理,無所不好,讀書不僅讓我快樂,而且還讓我體會到了無限的樂趣和許多道理.《居里夫人傳》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獨立、堅毅,有遠大抱負的女學者—居里夫人.讓她名留青史的不僅是她偉大的自然發(fā)現—鐳,還是她那堅持不懈,視名利如糞土,為人類作貢獻的精神,讓我欽佩,讓人仰慕,讓人感動!《城南舊事》讓我從一個孩子的眼里認識了以前的北京城,寫出了真實感受,讓人難忘,作者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成長到一個懂事的小女孩,閱讀過本書的人都會有同感的.《愛的教育》講述小主人公恩里科的友誼故事,其中有幾則故事,讓人感動得落淚!特別是《小抄寫員》那一則故事教育了我們要多從父母的角度出發(fā),多點分擔家務,盡量不要讓父母擔心!《世界歷史懸案》讓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從中探索那些歷史未解之謎,讓我大開眼界.書,對于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精神食糧,只要它與我作伴,我就會快樂!讓我們一起在書的花園中玩耍嬉笑,讓我們在金色的陽光下一起快樂的閱讀,讓我們一起飛向書的藍天,讓我們一起喊:“我讀書我快樂!”lz自己選選,
以《送別》為題寫一個生活片段,把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寫清楚,100字左右懸3分
李叔同根據英國奧特威所作旋律填詞的一首著名的學堂樂歌。
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
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
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
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并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
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
這些歌曾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傳播。
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
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杰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
他于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昆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
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
曾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
同時發(fā)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余首。
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于韻味。
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yǎng),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yōu)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后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游》,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送別王維 下馬飲君酒①,問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歸臥③南山陲④。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注解】 ①飲君酒:勸君喝酒。
②何所之:去哪里。
③歸臥:隱居。
④南山陲:終南山邊。
【簡析】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
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
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志歸隱,借以貶斥功名,抒發(fā)陶醉白云,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后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第一句敘事。
“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
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
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里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
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
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里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
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
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
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詢問了。
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
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
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聯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fā)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余”(謝榛語)的感覺。
--------------------------------------------------------------------------------------------------------------李叔同 的 送別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無名氏 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