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度眾生,實無眾生可度” 怎樣理解這句話
凈空法師---佛不度眾生,眾生怎么度的
自己度自己。
1 佛不度眾生,因為是你自悟、自修、自證,自度的。
佛在《金剛經(jīng)》上很坦率地告訴我們,佛不度眾生,眾生怎么度的
自己度自己。
2 佛對眾生的幫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過去今生種種業(yè)因果報說清楚,讓你自己覺悟。
3 佛看我們迷惑顛倒,他以種種方便來誘導(dǎo)我們、開啟我們,希望我們豁然覺悟,又恢復(fù)到本覺,這就是佛度眾生。
4 十方一切諸佛都是以度眾生為本懷,諸佛實實在在巴不得你立刻成佛,這是佛度眾生的本愿。
5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佛教。
“慈悲”是指無條件的愛,“方便”是指用最合適、最便利的方法去教化眾生。
6 佛度眾生,最終的目標是教你成佛,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當中,念佛法門是至高無上
實在講,念佛這個法門,在末法時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
7 眾生業(yè)障深重,不用念佛法門,沒有法子度眾生;不用這個法門,眾生不能在一生圓成佛道。
佛度眾生,如果沒有方便法門,就度不了眾生,所謂“大開方便之門”。
8 念佛法門是方便中的方便——第一方便門,無論什么人,如果依念佛法門,決定得度,決定覺悟,決定成佛。
佛度眾生,實無一眾生可度,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佛說眾生皆苦,是有證據(jù)的,說世間有八苦:一曰生苦,誕生之痛苦;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
你說苦不苦
哪個你能逃脫
佛菩薩不救度,誰能解脫
是我在度眾生,還是眾生在度我
“眾生”在方言里有另外一個意思。
指的是畜生,人類以外的動物,并不包括人在內(nèi)。
方言里有罵別人“眾生”,就是在罵別人畜生。
而佛教里的“眾生”包括人在內(nèi)的。
如:眾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