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 名言多一點
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一針不補,千針難縫滴水穿石,繩鋸木斷
以小見大的名言有哪些
以小見大的文章,畢淑敏的《一厘米》。
全文如下:小說:一厘米 畢淑敏 陶影獨自坐公共汽車時,經(jīng)常不買票。
為什么一定要買票呢
就是沒有她,車也要一站站開,也不能因此沒有司機和售票員,也不會少燒汽油。
當(dāng)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售票員,她早早就買票。
只有對那些吊兒郎當(dāng)?shù)?,她才小小地懲罰他們,也為自己節(jié)約一點錢。
陶影是一家工廠食堂的炊事員,在白案上,專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滿芝麻醬的小火燒。
她領(lǐng)著兒子小也上汽車。
先把兒子抱上去,自己斷后。
車門夾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撐起一頂帳篷。
她伶俐地扭擺了兩下,才脫出身來。
“媽媽,買票。
”小也說,小孩比大人更重視形式,不把車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車。
油漆皸裂的車門上,有一道白線,像一只蒼白的手指,標(biāo)定一·一○米。
小也擠過去。
他的頭發(fā)像于草一樣蓬松,暗無光澤。
陶影處處儉省,但對孩子的營養(yǎng)絕不吝惜。
可惜養(yǎng)料走到頭皮便不再前進(jìn),小也很聰明,頭發(fā)卻亂紛紛。
陶影把小也的頭發(fā)往下捺,仿佛撥去浮土觸到堅實的地表,她摸到兒子柔嫩的頭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輕微的彈性。
那地方原有一處縫隙。
聽說人都是兩半對起來的。
對得不穩(wěn),就成了豁豁嘴。
就算對得準(zhǔn),要長到嚴(yán)絲合縫,也需要很多年。
這是一道生命之門,它半開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樣,從這里流進(jìn)去。
每當(dāng)撫到這道若隱若現(xiàn)的門縫,陶影就感覺到巨大的責(zé)任。
是她把這個秀氣的小男孩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可無,唯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在小也的圓腦袋和買票的標(biāo)準(zhǔn)線之間,橫著陶影纖長而美麗的手指。
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澤,像貝殼一樣閃亮。
“小也,你不夠的。
還差一厘米。
”她溫柔地說。
她的出身并不高貴,也沒讀過許多書。
她喜歡溫文爾雅,竭力要給兒子留下這種印象,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她感覺自身高貴起來。
“媽媽
我夠來我夠來
”小也高聲叫,把腳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鐵皮鼓。
“你上次講我下次坐車就可以買票了,這次就是下次了,為什么不給我買票
你說話不算話
”他半仰著臉,憤怒地朝向他的媽媽。
陶影看著兒子。
一張車票兩毛錢。
她很看重兩毛錢的,它等于一根黃瓜兩個西紅柿如果趕上處理就是三捆小紅蘿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夠吃三天的菠菜。
但小也仰起臉,像一張半開的葵盤,準(zhǔn)備承接來自太陽的允諾。
“往里走
別堵門口
這又不是火車。
一站就從北京到保定府了,馬上到站了……”售票員不耐煩地嚷。
按照往日的邏輯,沖她這份態(tài)度,陶影就不買票。
今天她說:“買兩張票。
” 面容兇惡的售票員眼睛很有準(zhǔn)頭:“這小孩還差一厘米,不用買票。
” 小也立刻矮了幾厘米,而絕不是一厘米,買票與不買票強烈地關(guān)系著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尊嚴(yán)。
兩毛錢就能買到尊嚴(yán),只發(fā)生在人的童年。
沒有一個媽媽能夠拒絕為孩子提供快樂。
“我買兩張票。
”她矜持地重復(fù)。
小也把他那張票粘在嘴唇上,噗嚕噗嚕吹著響,仿佛那是一架風(fēng)車。
他們是從中門上的,前門下的。
前門男售票員查票,陶影覺得他很沒有眼力:哪個帶孩子的媽媽會不買票
她就是再窮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能昂起頭。
她把票很瀟灑地交給售票員,售票員問:“報銷不
”她說:“不要了。
”其實她應(yīng)報銷,夫婦都是藍(lán)領(lǐng)工人,能省就省一點。
可小也是個絕頂機靈的孩子,會追著媽媽問: “咱們出來玩的票也能報銷嗎
”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謊。
這樣挺累的,她按照各種父母必讀上的標(biāo)準(zhǔn),為自己再塑一個金身。
你得時時注意檢 點,因為面對一個無所不在的觀眾。
不過也充滿了溫馨與愛。
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 一定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
其實在她看來,西瓜瓤與西瓜皮沒什么大分 別,一路吃下去,不過紅色漸漸淡了,甜味漸漸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樣的。
瓜皮敗火,還是 一味藥呢。
終于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兒子也像媽媽一樣,把瓜皮啃出梳齒樣的牙痕,印堂上粘了 一粒白而軟的嫩瓜子時,她勃然大怒了:“誰叫你把瓜皮啃得這樣苦
要用瓜皮洗臉嗎
” 小也被媽媽嚇壞了,拿著殘月一般的瓜皮顫顫兢兢,但圓眼睛盛滿不服。
小孩子是天下最出 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
陶影從此明白了,以她現(xiàn)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風(fēng)度的 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這很難,就像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一樣,但并不是 做不到。
在這個過程中,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
今天她領(lǐng)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參觀,小也長這么人,還沒見過佛。
陶影心里是不信佛 的,她不會讓小也磕頭。
這是迷信,她知道。
門票五塊錢一張。
如今廟也這樣值錢了。
票是紅案上的老張給的。
期限一月,今天是最 后一天,老張神通大,什么人都認(rèn)識。
有時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雜志說:“見過嗎
這叫大 參考。
”陶影覺得論個頭,它可比報紙樣的參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參考呢
問老 張,老張也說不清,只說別人都這么叫,許是把雜志拆開來一張張鋪開,終歸是要比那張小 報大的。
想想也很有理。
仔細(xì)看那大字印的參考,上面還在議論海灣戰(zhàn)爭會不會打,其實大 家都在談伊拉克的戰(zhàn)爭賠款問題了,說他們除了伊拉克棗,不知道還有什么。
不管怎么說, 陶影還是佩服老張。
為了這鍥而不舍的佩服。
老張給她這張票。
“就一張啊
”感激之余, 陶影還不滿足。
”爺們就算了,領(lǐng)孩子開開眼唄
不滿一米一的孩了免票。
實在不樂去,到 門口把票搗騰出去,夠買倆西瓜的
”老張設(shè)身處地為她著想。
她特地倒要帶小也來玩。
京城里難心有這一大片森然的綠地。
未及靠近,便有湛涼的冷綠之氣漫溢而來。
仿佛正 要面臨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飛瀑。
小也從媽媽手里奪過門票,又含在喉里,飛快地跑向金碧輝 煌的寺門,仿佛一只渴極了要飲水的小動物。
陶影突然有些傷心。
不就是一座廟嗎
怎么連媽媽都不等了,旋即又釋然,帶兒子出 來,不就是要讓他快樂嘛
廟門口的守衛(wèi)是一個穿著紅衣黑褲的青年。
想象中應(yīng)該穿黃色工作服,現(xiàn)在這一身打 扮,令人想起餐廳和飯店。
小也很流暢地跑過去,好像那是流量很大的瀉口,而他不過是一滴水珠。
紅衣青年很敏 捷地摘下他口中的票,仿佛那是清明節(jié)前的一片茶葉。
陶影用目光包裹著兒子,隨著小也的步伐,這目光像柔硬的蠶絲從繭中袖了出來。
“票。
”紅衣青年攔住她,語句簡單得像吐出一枚棗核。
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
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
“我問的是你的票。
”紅衣青年僵硬地說。
“不是剛才那孩子已經(jīng)給你了嗎
”陶影安靜地解釋。
這小伙子太年青,還沒來得及做 爸爸。
今天出來玩,陶影心境很好,她愿意有始有終。
“他是他的。
你是你的。
”紅衣青年冷淡地說。
陶影費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紅衣青年的意思:他們娘倆應(yīng)該有兩張票。
“小孩不是不要票嗎
”陶影不解。
“媽媽你快一點啊
”小也在遠(yuǎn)處喊。
“媽媽就來。
就來。
”陶影大聲回答。
附近有人圍攏來,好像魚群發(fā)現(xiàn)了燈光信號。
陶影急了,想趕快結(jié)束這件事,她的孩子在等她。
“誰說不要票
”紅衣青年歪著頭問,他挺喜歡人越聚越多。
“票上說的。
” “票上怎么說的
”紅衣青年仿佛一個完全的外行。
。
“票上說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免費參觀,超過一米一的孩子照章購票。
”陶影自信自己背 得一點不錯,但她還是伸手想從廢票箱里掏出一張,照本宣讀比背誦更接近真實。
“別動
別動
”紅衣青年突然聲色俱厲。
陶影這才感到自己舉動不當(dāng),像冬天觸到暖 氣片似地縮回手。
“您很清楚嗎
”紅衣青年突然稱她為“您”。
陶影聽出了敵意,還是點點頭。
“可是您的孩子已經(jīng)超過了一米一。
”紅衣青年很肯定地說。
“沒有。
他沒有。
”陶影面帶微笑地說。
人們天生地傾向母親。
“他從這里跑過去,我看得很清楚。
”小伙子斬釘截鐵。
他順手一指,墻上有條紅線, 像雨后偶爾爬上馬路的蚯蚓。
“媽媽,你為什么還不進(jìn)來
我還以為你丟了呢
”小也跑過來,很親熱地說,好像他 媽媽是他的一件玩具。
人們響起輕微的哄笑。
這下好了,證據(jù)來了,對雙方都好。
紅衣青年略略有些緊張。
當(dāng)然他是秉公辦事,當(dāng)然他明明看清楚的。
可這個逃票的女人 不像別人那樣心虛,也許,這才更可惡。
他想。
陶影果然很鎮(zhèn)定,甚至有點洋洋得意,兒子喜歡熱鬧,喜歡被人注意,這種有驚無險的 遭遇,一定會令小也開心。
“你過來。
”紅衣青年簡短地命令小也。
人們屏氣靜心等待。
小家伙看了看他的媽媽,媽媽向他鼓勵地點點頭。
小也很大方,輕輕地咳嗽了一下,又 揪了揪衣服,像百米賽跑沖刺似地撞開了眾人的視線,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到了紅蚯蚓旁。
于是——人們無可置疑地看到——紅蚯蚓掛在小家伙的耳朵上。
這怎么可能
陶影一個箭步?jīng)_過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頭顱上,聲音清脆,仿佛踩破一個乒乓球 皮。
小也看著陶影,并沒有哭。
驚訝大于疼痛,他從未挨過媽媽如此兇猛的一掌。
“打哪也不能打頭哇
” “這當(dāng)媽的
有錢就買張票沒錢就算了,也犯不著拿孩子撒氣哇
” “是親媽嗎
看模樣倒還像……” 人們議論紛紛。
陶影真慌了。
她并不是想打小也,只是想把他那雞冠子一樣高聳的頭發(fā)撫平。
她悲慘地 發(fā)現(xiàn),小也縱是此刻變成一個禿子,身高也絕對在這條紅蚯蚓之上。
“小也,別踱腳尖
”陶影厲聲說。
“沒有,媽媽。
我沒有……”小也帶出哭音。
是的,沒有。
紅蚯蚓殘忍地伏在比小也眉頭稍高的地方。
紅衣青年突然像早晨醒來時伸了一個懶腰,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過許多企圖逃票的 人。
“買票去
買票去
”他驕橫地說,所有的溫文爾雅都被紅蚯蚓吮去。
“可是,他不夠一米一。
”陶影感到了自己的孤立無援,頑強地堅持。
“所有逃票的人都這么說。
信你的還是信我的
這可是全世界統(tǒng)一的度量衡標(biāo)準(zhǔn),國際 米尺證存在法國巴黎,是純鉑制成的,你知道么你
” 陶影目瞪口呆。
她只知道做一身連衣裙要用布料兩米八,她不知道國際米尺保存在哪, 只敬佩這座廟里的神佛,它使她的兒子在頃刻之間長高了幾厘米
“可是,剛才在汽車?yán)?,他還沒有這么高……” “他剛生下來的時候,更沒有這么高
”紅衣青年清脆地冷笑。
在人們的哄笑聲中,陶影的臉像未印上顏色的票根一樣白。
“媽媽,你怎么了
”小也逃開紅蚯蚓,用溫?zé)岬男∈掷寢尡涞氖帧?/p>
“沒什么,媽媽忘了給你買票。
”陶影無力地說。
“忘了
說得好聽
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孩子給忘了
”紅衣青年還記著這女人剛才的鎮(zhèn) 靜,不依不饒。
“你還要怎么樣
”陶影盡量壓抑怒火,在孩子面前,她要保持一個母親最后的尊嚴(yán)。
“嘴還這么硬
不是我要怎么樣,是你必須認(rèn)錯
不知從哪混了張專供外賓的贈票,本 來就沒花錢,還想再蒙一人進(jìn)去,想的也太便宜了是不是
甭羅嗦,趁早買票去
”紅衣青 年倚著墻壁,面對眾人,像在宣讀一件白皮書。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彈撥一張無形的古箏。
怎么辦
吵一架嗎
她不怕吵架,可她不愿意 孩子看見這一幕。
為了小也,她忍。
“媽媽去買票。
你在這里等我,千萬別亂跑。
”陶影竭力做出笑容。
好不容易領(lǐng)孩子出 來一天,她不能毀了情緒,要讓天空重新燦爛。
“媽媽,你真的沒買票
”小也仰著臉充滿驚訝與迷茫。
這神情出現(xiàn)在一張純正的兒童 臉上,令人感到一絲恐懼。
陶影的手像折斷的翅膀僵在半空。
今天這張票,她是不能買
。
若買了,她將永遠(yuǎn)說不清。
“我們走
”她猛地一拉小也。
若不是男孩子骨縫結(jié)實,幾乎脫臼。
他們到別的公園去玩。
陶影要逗小也高興,但小也總是悶悶的,仿佛一下長大許多。
走過一個冰棍攤,小也說:“媽媽給我錢。
” 小也拿了錢,跑到冰棍攤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
”陶影這才看到有位老太大守著 一盤身高體重磅。
老太太癟著嚙,顫微微扶起標(biāo)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
”她湊近 了看。
陶影覺得見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筍一樣見風(fēng)就長
小也眼嶇生出一種冰晶一樣的東西,不理陶影,一甩頭,往前跑。
突然,他摔了一膠。
騰起在空中的一剎那,他像一只飛翔的鳥。
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陶影趕快跑過去扶,就 在她走近的一剎那,小也忽地爬來,兀自往前跑。
陶影站住了。
她想如果自己追過去,小也會摔第二跤的。
望著孩子漸漸遠(yuǎn)去的身影,她 傷心地想:小也,你真的不回頭看媽媽了
小也跑到很遠(yuǎn),終于還是停下來,回過頭尋找媽媽。
找到了,就又轉(zhuǎn)過身跑…… 陶影覺得事情不可思議。
她問老奶奶:“大媽,您這磅……” “我這磅準(zhǔn)讓您高興
您不就巴著孩子長高點嗎
別巴望著孩子長
孩子長大了,當(dāng)媽 的就老嘍
”老奶扔把啼呷得吧吧響。
“您這磅……”陶影又一一次問。
老人很和善,可她沒把問題說清楚。
“我這磅大點。
讓您貴著個頭高點,分量輕點,時下不是都興健美嗎
我這是健美 磅。
”老人慈樣的臉上露出狡黠。
原來是這樣
應(yīng)該讓小也聽到這話
小也已經(jīng)跑遠(yuǎn),況且他能否明白這其中的奧妙
小也的目光總是怯怯,好像媽媽是大灰狼變的。
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給小也重新 最一下身高。
“我不量
人家都說我夠高了,就你說我不夠。
你不愿意給我買票,別以為我不知道
只要你一量,我一定又不夠了。
我不相信你
不相信
” 陶影拽著那根淡黃色的塑料尺,仿佛拽著一條冰涼的蟒蛇。
“陶師傅,您烙的小火燒穿迷彩服了
”一位買飯的人對她說。
小火燒糊了,凹凸不平,像一只只斑駁的小烏龜。
真對不起。
陶影很內(nèi)疚,她對工作還是很負(fù)責(zé)的,這兩天常常走神。
一定要把事情挽回來
夜里,小也睡了,陶影把兒子的雙腿持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縮過 水的新布。
陶影用卷尺從他的腳跟量到腦瓜頂,一米零九厘米。
她決定給紅衣青年的領(lǐng)導(dǎo)寫一封信。
拿起筆來,才知道這事多么艱難
看著她冥思苦想的樣子,當(dāng)鉗工的丈夫說:“寫了又能咋樣
” 是啊,小也不知道能咋樣,只是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須要干點什么。
終于,她寫好了。
廠里有位號稱“作家”的,聽說在報屁股上發(fā)過豆腐塊。
陶影恭恭敬 敬地找到他,遞上自己的作品。
“這象個通訊報道。
不生動,不感人。
”作家用焦黃的指頭戳著陶影給報社寫的讀者來 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訊報道到底是個啥樣子,只知道此刻這樣講,肯定是不滿意,看著焦黃 指頭上的繭子,她連連點頭。
“你得這么寫,開頭先聲奪人,其后耳目一新。
得讓編輯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見你這一 篇,眼前呼地一亮,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見到一個蘋果。
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動人。
哀兵必 勝你懂不懂
” 陶影連連點頭。
作家受了鼓勵,侃得越發(fā)來勁:“比如這開頭吧,就改成:佛法無邊,五齡孩童未進(jìn)寺 門先長一寸;佛法有限,剛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樣高了……當(dāng)然后頭這句對偶還不工穩(wěn),你再 考慮一下……” 陶影拼命心記,還是沒能記全作家的話。
不過她還是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掛號寄出去。
作家吃飯時來買小火燒。
“您稍等。
”陶影的臉鑲在收飯票的小窗口,像一張拘謹(jǐn)?shù)恼铡 ∑?/p>
作家想可能是今天的小火燒又烤糊了,為了酬謝點撥之功,給幾個糊得輕的。
“給您。
這幾個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
”陶影怯怯地說。
這是一個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 能表達(dá)的最大的謝意了。
其后,是漫長的等待。
陶影每天都極其認(rèn)真地看報紙,連報紙中縫作錄相機的廣告都不 放過。
然后是聽廣播,她想那些聲音甜美莊重的播音員,也許會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一字不 差地把自己寫的那封信念出來。
最后是到收發(fā)室去看信,她想也許寺院管理部門會給她回一 封道歉信…… 她設(shè)想了一百種可能,但一種可能都沒有發(fā)生。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無變化地流瀉過 去。
小也外表已恢復(fù)正常,但陶影堅信那一幕絕沒有消失。
終于,等到了一句問話:“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 “我知道。
我?guī)銈內(nèi)ァ?/p>
”小也興高采烈地領(lǐng)著兩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進(jìn)家門。
“媽 媽,來客人啦
”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們是寺廟公園管理處的。
報社把您的信轉(zhuǎn)給我們了。
我們來核實一下情況。
” 陶影很緊張,很沮喪。
主要是家中太亂了,還沒來得及收拾。
他們會覺得她是一個懶女 人,也許不會相信她。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嗎
”陶影設(shè)想中一定要讓小也在,讓他把事情搞清楚。
真事 到臨頭,她心中不安,想象不出會出現(xiàn)什么情景。
能有紅衣青年那樣的下屬,領(lǐng)導(dǎo)估計也好 不到哪去。
“我們已經(jīng)找當(dāng)事人調(diào)查過了,情況基本屬實。
不要叫孩子走,我們要實地測量一下身 高。
”那位年紀(jì)較輕的說。
小也順從地貼在墻壁上。
雪白的墻壁襯著他,好像一幅畫。
他不由自主貼得很緊,測量 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記憶,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懼。
干部們很認(rèn)真。
他們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墻上劃了一道杠,然后用鋼卷尺量那杠刻地表的 距離。
鋼卷尺像一條閃亮的小溪,跳動在他們身邊。
鎮(zhèn)靜回到了陶影身上。
“多少
”她問。
“一米一,正好。
”較年輕的干部說。
“不是正好。
你們過了一個月零九天才來。
一個月以前,他沒有這樣高。
”陶影平靜地 反駁。
兩位干部對視了一眼。
這是一個無法辯駁的理由。
他們掏出了五元錢。
錢是裝在一個信封里的,他們早做了準(zhǔn)備。
他們量過墻上那條紅蚯 蚓,知道它的缺斤少兩。
“那天您終于沒有參觀,這是我們的一償。
”年長的干部說,態(tài)度很慈樣,看來是 位領(lǐng)導(dǎo)。
陶影沒有接。
那一天失去的快樂,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了。
“如果您不要錢,這里有兩張參觀券。
歡迎您和孩子到我們那去。
”年輕些的干部更加 彬彬有禮。
這不失為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建議。
但陶影還是毫不遲疑地?fù)u了搖頭。
那個地方,對于 她,對于小也,都永遠(yuǎn)不會激起快樂的回憶。
“你到底要哪樣呢
”兩位干部一齊問。
是的,陶影在這一瞬,也在問自己。
她是個生性平和的女人,別說是兩位素不相識的老 年人登門致歉,就是紅衣青年本人來,她也不會刁難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兩位老人面前。
“叫爺爺。
”她吩咐。
“爺爺。
”小也叫得很甜。
“兩位領(lǐng)導(dǎo)。
錢請你們收起,票也收起。
就是那天當(dāng)班的查票員,也請不要難為他,他 也是負(fù)責(zé)……” 兩位干部。
一看陶影說得這樣寧靜,反到有些無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離老人更近些:“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講清楚,告訴他, 媽媽沒有錯兒………” “陶師傅,您烙的小火燒穿迷彩服了
”一位買飯的人對她說。
小火燒糊了,凹凸不平,像一只只斑駁的小烏龜。
真對不起。
陶影很內(nèi)疚,她對工作還是很負(fù)責(zé)的,這兩天常常走神。
一定要把事情挽回來
夜里,小也睡了,陶影把兒子的雙腿持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縮過水的新布。
陶影用卷尺從他的腳跟量到腦瓜頂,一米零九厘米。
她決定給紅衣青年的領(lǐng)導(dǎo)寫一封信。
拿起筆來,才知道這事多么艱難
看著她冥思苦想的樣子,當(dāng)鉗工的丈夫說:“寫了又能咋樣
” 是啊,小也不知道能咋樣,只是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須要干點什么。
終于,她寫好了。
廠里有位號稱“作家”的,聽說在報屁股上發(fā)過豆腐塊。
陶影恭恭敬敬地找到他,遞上自己的作品。
“這象個通訊報道。
不生動,不感人。
”作家用焦黃的指頭戳著陶影給報社寫的讀者來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訊報道到底是個啥樣子,只知道此刻這樣講,肯定是不滿意,看著焦黃指頭上的繭子,她連連點頭。
“你得這么寫,開頭先聲奪人,其后耳目一新。
得讓編輯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見你這一篇,眼前呼地一亮,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見到一個蘋果。
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動人。
哀兵必勝你懂不懂
” 陶影連連點頭。
作家受了鼓勵,侃得越發(fā)來勁:“比如這開頭吧,就改成:佛法無邊,五齡孩童未進(jìn)寺門先長一寸;佛法有限,剛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樣高了……當(dāng)然后頭這句對偶還不工穩(wěn),你再考慮一下……” 陶影拼命心記,還是沒能記全作家的話。
不過她還是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掛號寄出去。
作家吃飯時來買小火燒。
“您稍等。
”陶影的臉鑲在收飯票的小窗口,像一張拘謹(jǐn)?shù)恼掌?/p>
作家想可能是今天的小火燒又烤糊了,為了酬謝點撥之功,給幾個糊得輕的。
“給您。
這幾個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
”陶影怯怯地說。
這是一個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能表達(dá)的最大的謝意了。
其后,是漫長的等待。
陶影每天都極其認(rèn)真地看報紙,連報紙中縫作錄相機的廣告都不放過。
然后是聽廣播,她想那些聲音甜美莊重的播音員,也許會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一字不差地把自己寫的那封信念出來。
最后是到收發(fā)室去看信,她想也許寺院管理部門會給她回一封道歉信…… 她設(shè)想了一百種可能,但一種可能都沒有發(fā)生。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無變化地流瀉過去。
小也外表已恢復(fù)正常,但陶影堅信那一幕絕沒有消失。
終于,等到了一句問話:“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 “我知道。
我?guī)銈內(nèi)ァ?/p>
”小也興高采烈地領(lǐng)著兩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進(jìn)家門。
“媽媽,來客人啦
”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們是寺廟公園管理處的。
報社把您的信轉(zhuǎn)給我們了。
我們來核實一下情況。
” 陶影很緊張,很沮喪。
主要是家中太亂了,還沒來得及收拾。
他們會覺得她是一個懶女人,也許不會相信她。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嗎
”陶影設(shè)想中一定要讓小也在,讓他把事情搞清楚。
真事到臨頭,她心中不安,想象不出會出現(xiàn)什么情景。
能有紅衣青年那樣的下屬,領(lǐng)導(dǎo)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我們已經(jīng)找當(dāng)事人調(diào)查過了,情況基本屬實。
不要叫孩子走,我們要實地測量一下身高。
”那位年紀(jì)較輕的說。
小也順從地貼在墻壁上。
雪白的墻壁襯著他,好像一幅畫。
他不由自主貼得很緊,測量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記憶,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懼。
干部們很認(rèn)真。
他們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墻上劃了一道杠,然后用鋼卷尺量那杠刻地表的距離。
鋼卷尺像一條閃亮的小溪,跳動在他們身邊。
鎮(zhèn)靜回到了陶影身上。
“多少
”她問。
“一米一,正好。
”較年輕的干部說。
“不是正好。
你們過了一個月零九天才來。
一個月以前,他沒有這樣高。
”陶影平靜地反駁。
兩位干部對視了一眼。
這是一個無法辯駁的理由。
他們掏出了五元錢。
錢是裝在一個信封里的,他們早做了準(zhǔn)備。
他們量過墻上那條紅蚯蚓,知道它的缺斤少兩。
“那天您終于沒有參觀,這是我們的一點賠償。
”年長的干部說,態(tài)度很慈樣,看來是位領(lǐng)導(dǎo)。
陶影沒有接。
那一天失去的快樂,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了。
“如果您不要錢,這里有兩張參觀券。
歡迎您和孩子到我們那去。
”年輕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禮。
這不失為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建議。
但陶影還是毫不遲疑地?fù)u了搖頭。
那個地方,對于她,對于小也,都永遠(yuǎn)不會激起快樂的回憶。
“你到底要哪樣呢
”兩位干部一齊問。
是的,陶影在這一瞬,也在問自己。
她是個生性平和的女人,別說是兩位素不相識的老年人登門致歉,就是紅衣青年本人來,她也不會刁難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兩位老人面前。
“叫爺爺。
”她吩咐。
“爺爺。
”小也叫得很甜。
“兩位領(lǐng)導(dǎo)。
錢請你們收起,票也收起。
就是那天當(dāng)班的查票員,也請不要難為他,他也是負(fù)責(zé)……” 兩位干部。
一看陶影說得這樣寧靜,反到有些無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離老人更近些:“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講清楚,告訴他,媽媽沒有錯兒………”
共啟愿景 格言
要素一:、地點、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文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xiàn)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shè)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nèi)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拓展資料:常用修辭比喻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dá)的內(nèi)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現(xiàn)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xiàn) 是、成為 如: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xiàn)無知: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擬人把物當(dāng)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dāng)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夸張對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zhì),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xiàn)的說成先出現(xiàn),把先出現(xiàn)的說成后出現(xiàn) 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排比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增強表達(dá)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zhì)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對偶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dá)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反復(fù)為了強調(diào)某個意思,表達(dá)某種感情,有意重復(fù)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fù)的種類:連續(xù)反復(fù)和間隔反復(fù),連續(xù)反復(fù)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間隔反復(fù)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柯巖《周總理你在哪里》)(連續(xù)反復(fù))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想,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魯迅《“友邦驚詫”論》)(間隔反復(fù))設(shè)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nèi)容。
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首先有它的物質(zhì)基礎(chǔ)。
(賈祖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dá)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yīng)該責(zé)備的地方嗎
引用引用現(xiàn)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dá)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落后,我們應(yīng)該記住這一真理。
借代用相關(guān)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dá)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三大紀(jì)律八項注意》) 先生,給現(xiàn)錢,袁世凱,不行么
(葉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dá)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dá)效果。
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xué)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biāo)致極了。
(魯迅《藤野先生》)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編錄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六年級上冊)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dá)的事物的矛盾本質(zhì)有深刻的認(rèn)識。
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yīng)該有互相對立的關(guān)系,否則是不能構(gòu)成對比的。
關(guān)于目光短淺的名言警句及素材
1、民無信不立。
——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2、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子3、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4、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
——墨子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6、小信誠則大信立。
——韓非子7、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子8、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9、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10、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11、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薛瑄12、人背信則名不達(dá)。
——劉向13、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yīng)。
——程頤14、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頤1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王充16、不信不立,不誠不行。
——晁說之17、內(nèi)不欺已,外不欺人。
——弘一大師18、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楊筒19、一言之美,貴于千金。
——葛洪2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楊泉21、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jīng)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
——周恩來22、禍莫大于無信。
——傅玄23、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呂坤24、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蔡鍔。
2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2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27、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28、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29、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chǎn)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zhì)。
—— 周恩來30、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于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31、誠信為人之本。
——魯迅32、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33、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y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yī)生。
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34、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3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36、我們應(yīng)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dāng)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yīng)該受得起。
—— 劉少奇37、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 諸葛亮38、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諸葛亮39、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4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4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4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王安石43、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44、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45、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資治通鑒》46、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準(zhǔn)南子》47、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48、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nèi)心的安全感與尊嚴(yán)感。
——艾琳·卡瑟49、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爾50、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
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
——池田大作51、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高爾基52、沒有誠實何來尊嚴(yán)。
——西塞羅53、當(dāng)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54、失足,你可能馬上復(fù)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富蘭克林55、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56、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57、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58、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塞59、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
——莎士比亞60、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
——愛默生61、誠實和勤勉,應(yīng)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富蘭克林62、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
——拉羅什夫利63、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
——沃夫格64、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
——伊索65、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康德66、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
——杰弗遜67、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68、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69、我寧愿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愿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贊揚。
——裴多菲70、失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71、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72、人類最不道德訂戶,是不誠實與懦弱。
——高爾基73、善良——這是天才者的偉大品質(zhì)之一。
——安格爾74、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75、真誠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zhì)。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76、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77、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yīng)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78、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79、應(yīng)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80、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隨筆寫什么比較好,不要太俗,有點深度,以小見大,抒發(fā)情感真實
你的看法就不對,還需要系統(tǒng)深入的學(xué)習(xí)。
隨筆就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可以寫的。
雅和俗并不在你所描寫的事物本身,而在你的立意和文筆。
同樣,大和小也并不是一定的,很多時候滿篇的小,你看不到大,但心靈深處感受得到。
這是水平問題。
想抒發(fā)真實情感,就不需要太在乎方法。
太在乎方法,就會顯得你是為了寫而寫。
那還談得上真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