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格言 > 描寫薩迦格言

          描寫薩迦格言

          時間:2015-08-22 04:22

          《平凡的世界》 讀書筆記 主要內(nèi)容 好詞佳句 感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無論性別、種族、貴賤、貧富……每個人都有他的尊嚴。

          也許因為生活的不同,人們會在許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難,但是,只要認真面對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會有不平凡的的人生。

          這就是我讀完后最大的體會。

          當初是我閑暇時打算以此書打消時光的,然而這部書卻以非凡的魅力打動了我,吸引著我如饑似渴地讀了下去,并且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兩天內(nèi))。

          唇齒留香,讀完后的我精神上從未有過如此的充實,書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雖然書中所刻畫的年代與我們的時代有了一段距離,然而,她與我們的生活是那么息息相關(guān),意義是那么重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我許久沒有遇到過的好書。

          那她為何如此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呢

          我想不外乎兩個字——真實。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shù)品。

          ”這是作者的原話。

          我想,沒有認認真真體會過勞動的人是讀不懂這句話的。

          什么是勞動

          勞動就是熱愛生活,就是創(chuàng)造幸福的過程。

          、兄弟倆,金波、……哪一個不是通過勞動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幸福

          我總覺得這本書是為勞動者而寫的,因為沒有哪幾本書是像這樣長篇大論歌頌勞動者的。

          尤其是對那些底層的勞動者們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畫,努力奮斗、執(zhí)著的,不甘人后、勤勞致富的,一心追尋理想愛情的金波……如果你用心去讀了,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許就在你的身旁。

          把六年的時間用在了這本書上,寫了十年間社會歷史的動蕩變遷,并成功刻畫了在此歷史過程中各個人物的變化和人與人之間的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

          小說第一條線索是在我們國家的動蕩下,各個時期給農(nóng)村生活帶來的變化,也描寫了人物復(fù)雜的心理活動和變化。

          的狂熱,給農(nóng)村帶來了災(zāi)難;改革的春風給農(nóng)村帶來了希望。

          各個人物都在改革的潮流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惡成了善,善變得更善,文中始終洋溢著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高唱著主旋律。

          由于作者的生活體驗的時間長與體驗的真實,因此人物都是非常有血有肉。

          其中有幾個人物給我影響最深刻,也從心里打動了我。

          是家的長子,雖然是中學(xué)畢業(yè),但是家境的貧寒讓他過早地踏上了社會,與父親一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成了家庭的主心骨。

          他干活是一把好手,所以成了生產(chǎn)隊長,而且是有名的一隊隊長。

          也因為家境的限制,他忍痛放棄了田潤葉對他的感情,娶了一位樸實的山西姑娘。

          因為窮,許多人看不起他們,但是生活的艱辛使他逐漸成熟起來,也使他不斷想方設(shè)法地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

          辦起窯廠燒磚,在經(jīng)歷了不少苦難后,他終于成了村里最先富起來的農(nóng)民,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

          雖然有他思想的局限性,但是這樣的人物無疑是農(nóng)村改革中的先進代表,是真實的。

          他的弟弟是個有志青年,高中畢業(yè)后,也是因為家境的貧寒放棄了考大學(xué)的機會,踏上了社會。

          他為人家打短工,由于肯吃苦,差點成了人家的上門女婿;他又到城里打工并贏得了同學(xué)的一段愛情;他后來又光榮地當上了煤礦工人,當上了工段長,成了模范。

          生活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練了他,使他不斷成熟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的父親雖然是省委書記,但田曉霞沒有躺在陽光下,而是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了一位光榮的記者,并最終在一次搶險中殉職。

          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對孫少平的愛情可以說是轟轟烈烈,雖然他們之間的地位懸殊如此巨大。

          …… 這些可歌可泣的勞動者們就是在筆下顯得豐滿而又。

          同時,活生生的不僅是他們的人,更還有他們的精神:直面生活,熱愛生活,不斷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生活也沒有欺騙他們。

          從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們民族的希望。

          他們才是生活的強者,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脊梁

          魯迅先生說得好,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把這個精神用在我們的工作中,那么何愁事不成

          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我們要的不是退縮,而是奮進

          人生來不是為被打敗而生的。

          轟轟烈烈的只是少數(shù),社會更多的是需要我們這樣默默無聞的勞動者。

          人可以貧窮,因為我們有時無法選擇;人可以地位卑微,因為我們也曾經(jīng)努力過;人也可以動搖,因為我們無法避免受傷。

          但是人決不能沒有精神

          因為我們也有自己的追求。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作為我而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xué)生,但是我的崗位決定了我不能虛度年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

          我們有這個責任指引他們前進,導(dǎo)向他們理想的生活。

          國家需要精英,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人們,因為社會需要他們來支撐,他們才是社會的中流砥柱。

          在平凡的世界里,開創(chuàng)不平凡的的人生,這正是我們應(yīng)取的人生態(tài)度。

          各位達人們,幫忙寫一下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每一章讀書筆記 120個字就好

          異界重生之打造快樂人生。

          。

          逍遙天地游。

          。

          。

          。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作文一篇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

          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對于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xiàn)代城鄉(xiāng)生活,通過復(fù)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fā)點——平凡的世界。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

          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

          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

          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

          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jīng)過自學(xué)達到可與大學(xué)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

          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包括并不好高騖遠。

          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xué)會欣賞。

          那種戰(zhàn)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xiàn)出自卑里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

          戰(zhàn)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xué)會生活,懂得珍惜,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

          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xiàn)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

          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

          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xiàn)。

          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jié)變化,相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fā)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

          ……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guān)堅持下去。

          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

          它應(yīng)該使我們偉大

          什么是平凡

          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xiàn)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并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盡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兩個字交錯復(fù)雜的愛情故事。

          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xiàn)。

          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

          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

          對于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

          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

          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

          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

          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xué),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么的讓人惋惜。

          是的,沒有浪漫。

          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

          對于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

          為了家里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

          盡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

          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

          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

          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

          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

          再說到少安的事業(yè),可以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并且思想很先進的人。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fā)家致富并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jīng)歷卻是幾經(jīng)坎坷,幾度起伏。

          多么的現(xiàn)實啊,付出才會收獲。

          有得當然有失,事業(yè)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

          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xiàn)在還無法預(yù)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

          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

          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tài)度。

          真的事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nèi)心充滿著各種幻想。

          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

          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于這個時代。

          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

          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參考:

          500字讀書筆記。

          《駱駝祥子》道盡了窮人的無奈,窮人的辛酸,窮人的末路。

          或許我們會說為什么要放棄希望呢

          會什么不繼續(xù)奮斗呢

          但我想有時對生來困苦的人們這實在是不容易,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要拼命換一口飯吃,溫飽就是他們的理想,成家立業(yè)甚至遙不可及—因為一個拉車的沒有辦法再養(yǎng)活一家子,婚姻的美好對一個窮拉車的身子卻是一種殘害

          老舍極深刻地刻畫了這些畫面,其中有一段說祥子在酒館看到一老一小,老的哆嗦著,一進客棧不久就暈了,他已經(jīng)在無數(shù)凜冽的冬夜里拉著輛破車、為了幾個子兒挨餓受寒,天氣太冷、因為不得不拉車,所賺的幾個子兒都買了酒喝好取暖,老爺爺從年輕拉車到老,不知哪一天會突然一倒死在路上

          但是為了養(yǎng)著沒爹沒娘的小孫子,還是得拼了老命

          客棧里同是拉車的人們都動了慈心,出錢出力幫助他們,老小兩個猛啃著祥子送的包子…走時,小孫子還抱怨爺爺沒能多拉回車—他們沒有煤炭好取火了。

          多么的早熟,這是命運雖逼的早熟,可不令人鼻酸呢

          。

          小市民的生活是如此卑微,他們沒有開通的思想,只能一昧地聽天由命,沒辦法再困頓中開出一條新路來…命運又何須扎爭呢

          到頭來不都一樣

          落得相同下場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本書寫的是蘇聯(lián)一位革命英雄的事跡,據(jù)說是根據(jù)作者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寫成的。

          其中的一些情節(jié)深深地感動了我。

          比如保爾修鐵路那一段,作者對俄羅斯的寒冷描寫使得我自己好像也身處其中了似的。

          在這種嚴酷的環(huán)境中和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完成了工作。

          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很深的感動了我,就是其中有一個共青團員因為怕苦就想逃跑,可是大家全都反對他,這個情節(jié)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種革命的激情和不怕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

          這本書教育了我。

          讀書筆記——《朝花夕拾》(魯迅)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xué)者”們的排擠,又歷經(jīng)戰(zhàn)亂后寫下的回憶。

          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閑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

          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yīng)是激發(fā)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后,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惡禍心。

          去留學(xué),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yī)治人的精神比醫(yī)治身體病癥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xué)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nóng),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里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yīng)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

          走過留學(xué)的日本的求學(xué)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

          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jié)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關(guān)于形容高原的句子有哪些

          13世紀初期,蒙古各部的統(tǒng)一以及蒙古帝國的形成,對蒙古族古籍文獻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統(tǒng)一分散已久的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的歷史使命,宣告了蒙古高原“天下擾攘,互相攻劫,人不安生”⑴的動蕩局面的結(jié)束,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為蒙古族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為使新興的蒙古帝國走上法制軌道,成吉思汗就設(shè)制“斷事官”⑵、“立青冊”⑶的制度來掌管蒙古帝國的行政事務(wù)。

          設(shè)在汗廷的斷事宜成為當時蒙古帝國行政中樞中的最大行政長官。

          在諸王和勛臣的分地內(nèi)也設(shè)有斷事官。

          這樣,從中央到各地封建主分地就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司法行政體制。

          當年成吉思汗委派的斷事官失吉忽禿忽⑷正是根據(jù)蒙古社會已有的習(xí)慣法和成杏思汗頒布的“札薩”⑸審斷刑獄、掌管賦斂、編制千戶,并把這些詳細記錄于青冊之上的。

          成吉思汗本人作為蒙古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為了治理國家、訓(xùn)練軍隊、整頓社會秩序、提高臣民的素質(zhì)先后頒布很多“札薩"、“訓(xùn)言”⑹、“必力克”⑺。

          這些用畏兀兒字記錄于青冊之上的“札薩”、“訓(xùn)言”、“必力克”后來咸為蒙古帝國的“札薩大典”,保存在為首的宗王庫藏中。

          “每逢新汗登基,大軍調(diào)動,或諸工會集(共商)國事和朝政,他們就把這些卷帙拿出來,仿照上面的話行事并根據(jù)其中規(guī)定的方式去部署軍隊,毀滅州郡、城鎮(zhèn)……。

          ”⑻這段記載充分說明了被稱作“卷帙”的“札薩大典”的法律效應(yīng)和權(quán)戚性。

          由此可見,蒙古族法典文獻的基礎(chǔ)是13世紀已經(jīng)奠定下來的。

          在實現(xiàn)法制的歷史長河中,蒙古族經(jīng)歷了未成文的習(xí)慣法時期、成文的成吉思汗時期、法制政教并行時期、清代地方法時期⑼,逐漸完成了由習(xí)慣法逐步完善而形成完整的成文法的歷史進程。

            隨著蒙古帝國的建立而開展起來的外交活動直接促進了蒙古文外交文獻的形成和發(fā)展。

          尤其是蒙古伊兒汗國時期,由于阿八哈、阿魯渾、合贊、完者篤汗等人的積極努力,蒙古帝國在政治、軍事、宗教等方面外交活動的范圍更加擴大了。

          這些外交活動在世界歷史舞臺上留下了它的歷史足跡和寶貴文獻。

          蒙古文文獻中著名的有阿八哈汗證書⑽、阿魯渾汗致腓力·貝爾的信⑾、合贊汗致天主教教皇的信⑿、完者篤汗致法國皇帝的信⒀都證明了這一點。

            蒙古族原始宗教薩滿教和藏傳佛教對蒙古族宗教文獻和翻繹文獻的形成和發(fā)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蒙古族在氏族社會時期就信奉蒙古薩滿教。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時期薩滿教廣泛傳播,薩滿以及主管薩滿教的“別乞”⒁受到推崇。

          成吉思汗所采取的以薩滿為主、對其他宗教一視同仁的政策,使得蒙古帝國時期的宗教得以發(fā)揚光大。

          因此,薩滿教至今留下許多教義、儀式、贊頌方面的宗教文獻。

            1244年闊端⒂在涼州(今甘甫省武威市)會見薩迦班第達貢噶堅贊貝桑布以及其侄子八思巴。

          從此藏傳偉教薩迦派紅教傳人蒙古地區(qū),同時西藏地區(qū)也歸顧于蒙古帝國的統(tǒng)治。

          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登基時封八思巴為帝師,并賜玉璽。

          忽必烈推行的政教合一的政策更使藏傳佛教薩迦派紅教在蒙古本土廣泛傳播。

          據(jù)一書序言介紹:忽必烈請來八思巴喇嘛后新建了108座寺廟。

          此時寺廟共達42318座,僧侶多達213100人⒃,可見當時的盛況。

          元至元年間忽必烈降旨翻譯梵文和藏文佛經(jīng)。

          如從梵文翻譯了、、、,從藏文翻譯了、、、、《佛說十二頌》等。

          這些佛經(jīng)的翻譯為后來蒙古族各種文獻的翻譯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仰華寺與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會面,尊索南嘉措為“圣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賜予金璽,并邀請他去蒙古地區(qū)傳教。

          自此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蒙古地區(qū)廣泛傳播。

          在此之后,俺答汗又作出禁止薩滿教,廢除血祭的獨尊黃教的新規(guī)定⒄。

          從而保證了黃教在自古地區(qū)的廣泛傳播。

          大量的佛經(jīng)翻譯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傳播,豐富了宗教文獻和翻譯文獻。

          著名的《甘珠爾》、《丹珠爾》的翻譯終于在僧俗通力合作下完成了。

          高僧傳和宗教史也相繼問世。

          如《內(nèi)齊托音傳》、《咱雅班第達傳》、《章嘉呼圖克圖傳》、《蒙古宗教史》、《蒙古喇嘛教史》。

            (二)蒙古族古籍文獻發(fā)展進程中特有的民俗與文化   蒙古族自古就有由長輩向晚輩講述祖先世系和主要事跡的傳統(tǒng)民俗。

          《史集》記載:“所有‘這些部落’全都有清晰的系譜(?а?аreh),因為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的系譜、教導(dǎo)出生的每一個孩子【知道】系譜(nassab)的習(xí)慣。

          這樣他們將有關(guān)系譜的話語做成氏族(millat)的財產(chǎn),因此他們中間沒有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qabileh)和起源。

          除蒙古人外,任何別的部落都沒有這個習(xí)慣,也許只有阿拉伯人【也在記憶中】保留著自身的起源。

          ”這種帶有游牧文化特征的習(xí)俗正如《元史譯文證補》一書所記“蒙兀⒅先無文字,世系事跡,口相傳述”。

          被世人行為蒙古族百科全書的《蒙古秘史》就是蒙古族世系承襲的足初的文字記錄。

          從《蒙古秘史》不難看出世系口相傳述的痕跡。

          《蒙古秘史》的開頭邱分就是講述蒙古族的祖先以及蒙古各部的形成,主要部分則是講述了成吉思汗如何建立蒙古帝國和窩闊臺汗如何繼承汗位的主要事這。

          自《蒙古秘史》到《黃金史》、《蒙古源流》、《水晶珠》、《黃金史綱》、《大黃冊》、《阿薩拉克齊史》等無不記錄了蒙古族世系事跡,只是把過去許多口述轉(zhuǎn)為筆錄而載入史冊的。

          這充分說明了“世系事跡,口相傳述”的民俗使蒙古族歷史文獻內(nèi)容有了獨特的特征。

            蒙古族特有的崇拜英雄的文化心理,在遠古時期就創(chuàng)造出生動感人的英雄史詩。

          蒙古族擁有許多不同風格的英雄史詩,其中《格斯爾》、《江格爾》等長篇英雄史詩和《汗哈冉惠傳》、《勇士谷諾干》、《智勇的王子希熱圖》等短篇史詩都是舉世聞名的文學(xué)杰作。

          古樸雄壯的英雄史詩既豐富了蒙古族文學(xué)主庫,又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學(xué)古籍。

            二、 文獻概況  (一)文獻的形成與發(fā)展階段   蒙古文文獻產(chǎn)生于13世紀上半葉。

          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蒙古族的第一部文獻當屬回鶻蒙古文《成吉思汗石》⒆,寫于1225年。

          在此之后,《拔都致窩闊臺汗的信》⒇(1238年)、《十方大紫微宮窩闊臺汗圣旨碑》(1240年)、《貴由汗璽》(1246年)、《釋迦院碑記》(21)(1257年)、《蒙古秘史》(1240年)等文獻的問世,不僅證明了蒙古文文獻形成于13世紀中葉的事實,而且還證明了13世紀中葉的蒙古文文獻形式已經(jīng)具備了石刻、璽文、碑銘、令旨、信札、書籍等不同類型。

          這些初期的蒙古文文獻都屬于回鶻蒙古文文獻。

            1269年八思巴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創(chuàng)制新國字以后,八思巴蒙古文便成了元朝官方文字,《譯寫一切文字》(22),留下了許多珍貴文獻。

          根據(jù)目前已有資料,最早的八思巴蒙古文文獻是1276年的《安西王忙哥剌鼠年令旨》(23),然后是《忽必烈敕賜太原府石壁寺安錄僧圣旨》(1277年)、《1306年榜文》、《元仁宗甲子年詔》(1312年)、《普顏篤皇帝虎年圣旨》(24)(1314年)、《答己皇太后猴年懿旨》(1320年)、(帝師公哥羅古思堅藏班藏雞年法旨)(1321年)、《妥歡帖睦爾皇帝鼠年圣旨》(1336年)、《敦煌六字真言八思巴字碑文》(1348 年)、《居庸關(guān)東西壁題記》(1345年)等重要文獻相繼問世。

          另外,還發(fā)現(xiàn)了米奴辛斯克金字銀牌和紐克斯克金字銀牌以及印有八思巴蒙古文紙幣和刻有八思巴蒙古文的銅錢等。

          八思巴蒙古文文獻內(nèi)容以旨令為主,以碑文、題記、榜文、詔書、牌符、貨幣為輔。

            于1648年托忒蒙古文創(chuàng)制之后逐漸有了托忒蒙古文文獻。

          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托忒蒙古文的創(chuàng)制人咱雅班第達那木海扎木蘇編寫于1649年的《字母匯編》是第一部托忒蒙古文文獻。

          其次是七回本托忒蒙古文《格斯爾》(l716年)。

          然后是《四衛(wèi)拉特史》(25)和《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26)、《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27)、《蒙古托忒匯集》(28)、《居?!罚ā端牟酷t(yī)典》)相繼問世。

          這些均是托忒蒙古文早期文獻。

          這些早期文獻包括了語言、文學(xué)、歷史、醫(yī)學(xué)、碑文等不同內(nèi)容。

          稍后,又有(和鄂爾勒克史)、《蒙古溯源史》、《土爾扈特諸汗史》、《新舊土爾扈特汗諾顏世譜》、《蒙古市里雅特史》等重要歷史著作,《烏巴什洪臺吉的故事》、《斯德爾扎布的故事》、《四衛(wèi)拉特之失和》等著名文學(xué)著作,《托忒蒙古文字母》、《明燈辭書》等語言著作,《羅摩衍那》、《薩迦格言》、《魔尸的故事》、《百喻經(jīng)》等文學(xué)名著譯文,《金剛經(jīng)》、《長壽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等佛經(jīng)譯文相繼問世。

          另外,還有著名文學(xué)巨著《江格爾》和《西域同文志》譯文。

            縱觀蒙古文文獻發(fā)展可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   1.13世紀初期到14世紀中期   這一階段正值蒙古帝國和元朝昌盛時期,因此以旨令(其中包括圣旨、令旨、法旨、懿旨)、碑文、榜文、用書、證書、牌符、外交信件、札薩、秘史為主要內(nèi)容的官方文書相繼出現(xiàn)。

          這一階段又是回鶻蒙古文文獻、八思巴蒙古文文獻的形成發(fā)展階段,因此在整個蒙古文文獻發(fā)展歷程中也是一個發(fā)展高潮時期。

            2.15世紀到16世紀   由于14世紀中葉元朝滅亡之后,作為新國字的八思巴蒙古文逐漸停用,回鶻蒙古文曾經(jīng)一度被八思巴蒙古文所代替,從而對15—16世紀蒙古文文獻的發(fā)展起了某種阻礙作用。

          再加之這時期蒙古封建主的連綿不斷的內(nèi)戰(zhàn)對蒙古文文獻的發(fā)展又起了一定的干擾作用。

          因此,這一時期除《甘珠爾》、《五部護法》、《金光明經(jīng)》、《百喻經(jīng)》等少量佛經(jīng)、文學(xué)作品的翻譯之外,只有《圖們汗法典》(29)、《俺答汗法典》(30)、《俺答汗宗教法規(guī)》等問世。

          可見這一時期的蒙古文文獻發(fā)展比較緩慢,直到16世紀末期才有一些法典文獻產(chǎn)生。

          因此,這一時期可視為回落時期。

            3.17世紀到19世紀   17世紀——19世紀是回鶻蒙古文和托忒蒙古文并行時期,也是蒙古族歷史上弘揚佛法的重要時期。

          這一時期有許多重要的歷史文獻、宗教文獻、法典文獻、語言文獻、文學(xué)文獻相繼問世。

          如,著名的蒙古族編年史著作《蒙古源流》、《黃金史綱》、《黃史》、《水晶珠》、《阿薩拉克齊史》、《水晶鑒》等回鶻蒙古文文獻和《四衛(wèi)拉特史》、《蒙古溯源史》》、《新舊土爾扈特汗諾顏世譜》、《土爾扈特諸汗史》、《蒙古布里雅特史》等托忒蒙古文文獻,重要佛經(jīng)文獻《甘珠爾》、《丹珠爾》以及高僧傳記《內(nèi)齊托音傳》、《札雅班第達傳》、《章嘉呼圖克圖傳》、《羅布桑楚勒特木傳》和《蒙古宗教史》(32)、《蒙古喇嘛教史》(33)等宗教文獻,《衛(wèi)拉特法典》、《白樺法典》、《喀爾喀法典》等重要地方法典文獻,《蒙文啟蒙》、《三合便覽》、《蒙文文法》、《蒙古語法詳解》、《蒙文指要》等語言文獻,《格斯爾》、《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等文學(xué)名著,哈斯寶《紅樓夢》節(jié)譯批注(34)、《今古奇觀》譯序(35)、阿爾納《西游記》譯序和批注(36)等重要文論文獻,《藥方》、《甘露之泉》、《蒙藥正典》等醫(yī)學(xué)文獻,《天文學(xué)》和石刻天文圖(37)等重要天文文獻。

          這些充分證明17世紀一19世紀是蒙古文文獻的又一發(fā)展高潮時期。

            4.20世紀前半葉   20世紀前半葉正值蒙古族歷史上以開通民智為主要內(nèi)容的啟蒙思想發(fā)展時期。

          因此,這一時期文化、教育、民俗、文學(xué)等文獻問世較多。

          如布和賀希格《〈蒙古源流〉序》(38)、卜彥畢勒格圖《〈奏折成語〉序》(39)等文化文獻,《喀喇沁源流要略便蒙》(40)、《初學(xué)國文》(41)、《初級文鑒》、《考察日本教育日記》和羅布桑卻丹編寫的著名的《蒙古鳳俗鑒》等,是這一時期文化、教育、民俗方面的主要代表性文獻。

            另一方面,這一時期又正處于社會動蕩、社會變革的年代。

          因此,是蒙古文文獻發(fā)展的又一個回落時期。

            總之,篆古文文獻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如此兩起兩落的發(fā)展階段。

            (二)文獻的分類   蒙古文文獻的分類方法基本上與圖書分類相似。

          主要分為:哲學(xué)、歷史、經(jīng)濟、政治、法律、軍事、文化、教育、語言、文字、文學(xué)、藝術(shù)、宗教、天文、醫(yī)藥、翻譯、綜合性圖書、畜牧。

           ?。ㄈ┲匾墨I介紹   蒙古文文獻中有許多重要古籍,限于篇幅,在這里僅介紹其中的幾部。

            《蒙古秘史》蒙古族第一部歷史文獻和文學(xué)巨著。

          成書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全書共282節(jié)。

          漢譯名為《元朝秘史》。

          撰者不詳。

          原稿為回鶻蒙古文,現(xiàn)已失傳,僅存明初的漢字標音本。

          《蒙古秘史》原為元朝藏于國史院的蒙古皇室秘籍,因元朝敗北才落人明人手里而公諸于眾。

            明朝洪武15年(1382年)翰林侍講火原潔、編修馬沙懿黑奉旨進行漢語標音和翻譯(44),收入《永樂大典》。

          漢字標音本有12卷本和15卷本兩種(45)。

          收入《永樂大典》的是15卷本。

          《四部叢刊》收人顧廣圻12卷本(46)。

          清朝學(xué)者錢大昕藏有抄于《永樂大典》的15卷本。

          國內(nèi)流傳的這兩種本稱之為顧廣圻本和錢大昕本。

          1叨1年顧廣圻12卷本傳人日本,1872年錢大昕十五卷本傳人俄國,從而引起國外學(xué)者的極大興趣。

            國內(nèi)對《蒙古秘史》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有許多很有價值的考證、注釋和研究。

          自清朝以來,漢族學(xué)者張穆、何秋濤、葉德輝、顧廣圻、錢大昕、洪鈞以及謝再善等在刻印、???、注釋、翻譯和研究《蒙古秘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世紀以來,蒙古族知識分子積極投人《蒙古秘史》研究領(lǐng)域。

          1917年呼盟的昌德公根據(jù)葉德輝本(47)還原為回鶻蒙古文,書名為《元朝秘史》(48)。

          1940年,奈曼旗的布和賀希格在開魯出版《蒙古秘史》,烏審旗的賀希格巴圖在張家口出版《蒙古秘史》。

          1941年喀喇沁人阿拉坦敖其爾用現(xiàn)代蒙古語轉(zhuǎn)寫出版了《蒙古秘史》。

          1957年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蒙古策·達木丁蘇榮通俗本(49)《蒙古秘史》。

          此本很快擁有大批讀者群,在普及《蒙古秘史)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1981年蒙古族學(xué)者巴雅爾用拉丁文注讀音并還原為回鶻蒙古文、附現(xiàn)代蒙古語的三卷本《蒙古秘史》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由額爾登泰、烏云達萊校勘的《蒙古秘史》。

          1985年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滿昌的現(xiàn)代蒙語還原并加注釋的《蒙古秘史》。

          1986年額爾登泰、阿爾達扎布編寫出版了《蒙古秘史??弊⑨尅芬粫?。

          1987 年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亦鄰真回鶻蒙古文還原本《蒙古秘史》。

          這些成果充分表明80年代對《蒙古秘史》研究方面更加深人。

            國外對《蒙古秘史》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歷史。

          《蒙古秘史》已在日本、俄國、德國、法國、英國、捷克、芬蘭、匈牙利、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國翻譯出版。

          在這些國家的《蒙古秘史》研究領(lǐng)域已涌現(xiàn)出海涅什、伯希和、庫贊、李蓋提、那坷通世、小澤重男等著名學(xué)者。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的柯立甫、比利時的田清波、澳大利亞拉哈立茲、蒙古的策·達木丁蘇榮、舍·嘎丹巴、達·策仁曹德那木等學(xué)者。

            《蒙古秘史》以生動的文學(xué)語言和編年史體裁記述了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的英雄事跡,以及窩闊臺繼汗位以后的蒙古族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的重要歷史事件。

            《蒙古秘史》作為蒙古族第一部歷史文獻和文學(xué)巨著開辟了蒙古族編年史和蒙古族文學(xué)的先河,給歷史著作和歷史小說以極大的影響。

          《蒙古秘史》與《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之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著作,與《格斯爾》、《江格爾》被稱作蒙古文學(xué)三個高峰。

          《蒙古秘史》為研究蒙古族13、14 世紀社會、歷史、語言、文學(xué)、法典、民俗、軍事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格斯爾》蒙古族英雄史詩。

          幾個世紀以來廣泛流傳于我國蒙古族聚居區(qū),以及蒙古、俄羅斯布利亞特蒙古族當中。

          在漫長歲月的流傳中,內(nèi)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qū)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版本。

          《格斯爾》不僅有回鶻蒙古文版本,而且還有托忒蒙古文版本。

          《格斯爾》的主要版本有:   北京木刻版、隆福寺抄本、鄂爾多斯抄本、烏素圖召抄本、札雅抄本、扎木薩拉諾抄本、諾本齊哈屯抄本、《贊嶺曾欽傳》。

            除以上八種回鶻蒙古文版本以外還有三種托忒蒙古文版本:  烏蘭巴托影印本、7章托忒蒙古文本、8章托忒蒙古文本。

            《格斯爾》研究由來已久。

          遠在18世紀d年代我國就開始了對《格斯爾》的研究。

          青海省史學(xué)家松巴堪布·益希班覺(50)和內(nèi)蒙古察哈爾部羅布桑楚勒特木(51)曾經(jīng)對《格斯爾》人物的原型進行過探討,提出過獨特的見解。

            解放后,《格斯爾》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圍繞著《格斯爾》的產(chǎn)生年代、人物、素材、社會性質(zhì)、藝術(shù)特色,蒙古文學(xué)界的莫·圖們、桑杰扎布、尤·齊木德道爾吉、哈·丹碧扎拉桑、道榮嘎等人曾經(jīng)發(fā)表過許多頗有影響的學(xué)術(shù)論文。

            在國外,俄國的雅·伊·施密特、法國的阿·斯提思、德國的海西希等人曾以不同角度對《格斯爾》進行研究和探討。

            《格斯爾》問世以來,引起國外學(xué)者的極大興趣,先后被譯成用、英、法、德、日、印度文等多種文字,廣泛流傳于國外。

            英雄史詩《格斯爾》,主要描寫格斯爾是一個天神轉(zhuǎn)世,能夠呼風喚雨,斬妖降魔,為民除害,威震四方,深受愛戴,被人們尊稱為雄師大王的故事,從而表達了當時人民群眾的社會理想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格斯爾》的產(chǎn)生年代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是11世紀產(chǎn)主。

            《格斯爾》篇幅宏偉,涉及蒙古族語言、文學(xué)、宗教信仰、生活習(xí)俗等諸多方面。

          從而對研究蒙古族古代社會、蒙古族文學(xué)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衛(wèi)拉特法典》亦稱《1640年蒙古衛(wèi)拉特法典》,音譯為《察津畢其格》。

          用回鶻蒙古文書寫的17世紀著名的地方性法典。

            明崇幀十三年(1640年)準噶爾部諾顏額爾德尼巴圖爾洪臺吉召集衛(wèi)拉特蒙古部的28位汗諾顏制定了《衛(wèi)拉特法典》。

          法典的制定旨在安定內(nèi)部,加強團結(jié),維護封建秩序,保護封建主和上層喇嘛利益,共同抵御外部威脅。

            此法典的原件和副本都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存的是托忒蒙古文抄本。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xué)院圖書館和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都藏有托忒蒙古文手抄本。

            法典原文未分章節(jié)。

          法典內(nèi)容包括關(guān)于內(nèi)政、外敵、驛站和使者、宗教、特權(quán)、打獵、道德、殺人、遺產(chǎn)、撫恤、婚嫁、盔甲賦、小偷和騙子、養(yǎng)子、叛逃者、狂犬與狂大病患者、牲口致傷、火災(zāi)與水災(zāi)、債權(quán)、走失的牲畜、淫蕩、吵架與挑釁、宰畜和救畜、救人與搶人、被告與證據(jù)、搜捕、受賄等的有關(guān)認定和處罰條款。

          法典后附噶爾丹洪臺吉的兩個旨令(52)和棟日布拉希的補充規(guī)定。

            對《衛(wèi)拉特法典》國內(nèi)早有關(guān)注,有不少研究論文涉及其內(nèi)容和意義。

          1985年道潤梯步校注出版了《衛(wèi)拉特法典》,為深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衛(wèi)拉特法典》早在18、19世紀就引起外國學(xué)者的興趣,并譯成外文出版。

          1778年由德國巴拉勒斯整理出版的《蒙古族歷史資料選》中就有《衛(wèi)拉特法典》的全譯。

          1880年俄國的戈爾斯通斯基用俄文翻譯出版了《衛(wèi)拉特法典》。

          1929年英文出版的《蒙古部習(xí)俗》的書中有《衛(wèi)拉特法典》的節(jié)譯。

          1967年日本的田山茂在其《蒙古法律研究》中全譯了《衛(wèi)拉特法典》。

          1981中戴力庫夫把托忒蒙古文還原為回鶻豪古文并附俄文全譯出版了《衛(wèi)拉特法典》。

            具有獨特地方色彩的《衛(wèi)拉特法典)不僅對研究蒙古族法典文獻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還對研究蒙古族社會、政治、經(jīng)濟、歷史、軍事、文化、民俗、宗教、道德觀念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尤其是對研究蒙古族法律由習(xí)慣法走向成文法的歷程具有重要價值。

            《甘珠爾》、《丹珠爾》蒙古族文人和僧人花費幾個世紀時間和精力,通力合作翻譯而成的佛經(jīng)翻譯文獻,是《大藏經(jīng)》的蒙古文譯本。

            (l)《甘珠爾》。

          翻譯始于13世紀末14世紀初。

          蒙古族著名翻譯家搠思吉斡節(jié)爾、希力布僧格在完者篤皇帝(1295-1307年)時期用回鶻蒙古文翻譯過《大藏經(jīng)》(55)。

          1602—1607 年席力圖召卻爾吉固始、喀喇沁的阿龍喜固始(56)為首的翻譯家們也曾經(jīng)完成了《甘珠爾》的主要部分。

          1628—1629年貢嘎敖德斯爾班第達、昆登固始為首的翻譯家們奉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命完成了108卷《甘珠爾》。

          此版被稱之為《蒙古文手抄金字甘珠爾》(57)。

          1717年,御前行走拉希、察哈爾格西羅布桑楚勒特木、烏拉特固始畢力昆達賴、蘇尼特旗沙力、阿巴嘎旗德木楚克等審訂《蒙古文手抄金字甘珠爾》,于1720年木版印刷。

          雍正二年(1724年)又木刻朱砂印刷了《御制蒙文甘珠爾》(58)108卷、其中《大般若經(jīng)》12卷、《第二般若經(jīng)》4卷、《第二大般若經(jīng)》4卷、《第三般若經(jīng)》1 卷、《諸般若經(jīng)》1卷、《大寶積經(jīng)》6卷、《華嚴經(jīng)》6卷、《諸品經(jīng)》33卷、《律師戒行經(jīng)》16卷、《秘密經(jīng)》25卷。

          此朱砂版《甘珠爾》附夢、滿、藏、漢合璧目錄。

          【急】800字 讀后感

          我才四年級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