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后感
那句話的真理古往今來,“誠信”一詞一直貫穿于大街小巷,而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更是獨占鰲頭,稱王稱霸。
它在眾多企業(yè)者面前盡顯它獨特的風姿,釋放著它迷人的流光溢彩。
記得是剛懂事的時候,耳畔邊九響起了父母,親戚,老師對于“誠信”的嘮叨,他們用最簡單的語言讓我認識了“誠信”,看到了它在生活中所處的地位。
于是,我用最真誠的姿勢對待它,用最堅不可摧的外殼保護它,因為我知道,倘若讓它從我身邊漠然走過,我將什么都不是。
曾聽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
“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的一份好處。
”他對店主說。
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
顧客糾纏著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
”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
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
”這就是誠信的光芒。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zhì)樸如流水,但卻令人領(lǐng)悟到一種山高海深。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著幾個行囊:金錢,榮譽,健康,才學,誠信等等,無論我們走得多累,多艱難,也不能把“誠信”這個行囊放下。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干什么
就像大車少了輗,小車少了軏,車子還怎么能走呢
”是的,一個人活著,最重要的東西莫過于“誠信”二字,只有得到了誠信,才會離自己的目標更近,未來發(fā)展的道路才會更長遠。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讀罷后令人受益匪淺。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大聲呼救,有個漁人聞聲而至。
商人急忙喊:“你若能救我,我給你100兩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
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不料后來商人又一次帆船。
有人欲救,那個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話的人
”于是商人淹死了。
這是失信的慘痛教育,也是失信產(chǎn)生的惡果。
一個人不守信,便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可見,誠信在生活中扮演的是怎樣重要的角色。
孔子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關(guān)于誠信的真理,讓我們一起隨著他的真理去探索,讓自己擁有誠信。
有關(guān)學習或人生的座右銘
1:反省不是去后悔,是為前進鋪路 2:如果要飛得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3:雖然過去不能改變,未來可以 4:哭著流淚是怯懦的宣泄,笑著流淚是勇敢的宣言. 5:重要的不是要得到什么,是珍重已經(jīng)擁有的 6:所有的魅力在習慣面前都將無色 7: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活得長,是為了活得好 8:摔倒了爬起來就好 9:愿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 10:失去金錢事小,失去名譽事大,失去了勇氣就失去了一切 11: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沒有勝他的把握. 12:不怕失敗的人比不失敗的人強 13:只要你確信自己正確就去做。
做了有人說不好,不做還是有人說不好。
不要逃避批判 14:幸福就像香水,灑給別人也一定會感染自己 15:太陽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靈的路 國外: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s mastercard & visa. 鈔票不是萬能的,有時還需要信用卡. one should love animals. they are so tasty. 每個人都應(yīng)該熱愛動物,因為它們很好吃. save water. shower with your girlfriend. 要節(jié)約用水,盡量和女友一起洗澡. love the neighbor. but don‘t get caught. 要用心去愛你的鄰居,不過不要讓她的老公知道.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 每個不成功男人的背后, 都有兩個. every man should marry. after all, happiness is not the only thing in life. 再快樂的單身漢遲早也會結(jié)婚,幸福不是永久的嘛. 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聰明人都是未婚的,結(jié)婚的人很難再聰明起來. 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成功是一個相關(guān)名詞,他會給你帶來很多不相關(guān)的親戚(聯(lián)系). never put off the work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put off today. 不要等明天交不上差再找借口, 今天就要找好. love is photogenic. it needs darkness to develop. 愛情就象照片,需要大量的暗房時間來培養(yǎng). (老外也保守,要摸黑辦事,哈哈) children in backseats cause accidents. accidents in backseats cause children. 后排座位上的小孩會生出意外, 后排座位上的意外會生出小孩.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現(xiàn)在的夢想決定著你的將來,所以還是再睡一會吧. there should be a better way to start a day than waking up every morning. 應(yīng)該有更好的方式開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個上午都醒來. hard work never killed anybody. but why take the risk? 努力工作不會導致死亡!不過我不會用自己去證明. work fascinates me. i can look at it for hours! 工作好有意思耶!尤其是看著別人工作. god mad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神決定了誰是你的親戚,幸運的是在選擇朋友方面他給了你留了余地. when two‘s company, three‘s the result! 兩個人的狀態(tài)是不穩(wěn)定的,三個人才是! a dress is like a barbed fence. it protects the premises without restricting the view. 服飾就象鐵絲網(wǎng),它阻止你冒然行動但并不妨礙你盡情的觀看.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bother to learn. 學的越多,知道的越多, 知道的越多,忘記的越多, 忘記的越多,知道的越少,為什么學來著?!誰了解女人
? the nice women are ugly. 好女人不漂亮。
the beautiful women are not nice. 漂亮女人不好。
the beautiful and nice women are general stupid. 又漂亮又好的女人一般都很愚蠢。
the beautiful, nice and clever women are married. 又漂亮又好又不愚蠢的女人都結(jié)婚了。
the women who are not so beautiful but are nice women are born in poverty. 不是很漂亮但是很好的女人都出身貧寒。
the women who are not so beautiful but are nice women born in noble think we areonly after their lordliness. 不是很漂亮但是很好又出身高貴的女人會認為我們看上的是他們的權(quán)勢。
the beautiful women without lordliness are after our lordliness. 而沒有權(quán)勢但是很漂亮的女人看上的是我們的權(quán)勢。
com the clever women, who are not so nice and somewhat beautiful don‘t think we are clever enough.
關(guān)于 忠孝仁信禮義廉恥 演講稿
忠:介子曰:“事君者,無不竭心力,謂之忠。
以臣事君,力有所能無不為,是其忠也。
君天下,忠利之教,近人而忠,以忠恕于民,忠之謂也”。
或問:忠有別乎
介子曰:“有大忠、次忠、下忠,國賊者也。
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謂大忠也;以德調(diào)君而輔之,是謂次忠也;以諫非君而怨之,是謂下忠也。
不恤乎公道達義,偷合茍同以持祿者,是謂之國賊也”。
介子曰:“夫事君知而不爭,不可謂忠也”。
介子曰:“竊聞事君者,忠其義,不阿其惑,惑則誤民,誤民則失德,是棄民也。
民之有君,以治義也。
義以生利,利以豐民,民豐則邦固也”。
簡介:忠,是一種傳統(tǒng)道德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其本意為“忠,忠心也。
”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本性,忠于自己的本心,忠于自己的良知,這才是被社會所共認的忠誠。
介子推追隨重耳從亡十九年割股奉君的至忠壯舉,柱上所刻他對臣民忠于君王,君王忠于臣民的精辟論述,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因而介休大地忠臣賢哲輩出,曾有漢代孤膽探險擁立代王為帝,被封為壯武侯的宋昌;東漢時為民請命,抨擊朝政的太子生領(lǐng)袖郭泰;宋代更有為仕四朝,一心為國,出將入相五十年的文彥博等,被傳為千古佳話。
時至今日,黨中央提出了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堅持傳承和發(fā)揚忠誠的傳統(tǒng)道德信念,仍有積極的意義。
在全社會倡導忠心耿耿,恪盡職守,拼搏奉獻,認真負責地做好每項工作,政府就會取信于民,效率倍增,企業(yè)就會興旺發(fā)達,學校就會英才輩出。
在生活中人人堅持忠誠老實,忠厚待人,忠心交友,忠懇謙和,社會正氣就必然大興,民族精神必然弘揚,公民良知必然堅守,這樣就會形成介之推畢生追求的政治清明的理想社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將指日可待。
孝:介子曰:“天地人,萬物之本也。
天生地養(yǎng),以人成之。
故天生之以孝悌,地生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無孝悌則亡其所以生,無衣食則亡其所以食,無禮樂則亡其所以成也”。
介子曰:“夫孝者,德之本也,先王以孝事天”。
介子曰:“事親者,當盡心竭力以養(yǎng)之,謂之孝”。
介子曰:“雖圣人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者,必有先也,言有兄也,況乎民哉
故孝始于事親,立身之本也”。
或問孝有類乎,介子曰:“居處莊重,孝也;事君忠貞,孝也;居官恭敬,孝也;朋友仁信,孝也;戰(zhàn)陣勇猛,孝也”。
簡介:崇尚孝道,最早始于夏代。
到春秋時期,其義逐漸完備,才產(chǎn)生了曾子所著的《孝經(jīng)》,成為古代孝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此百年之前,介之推隱不違親的孝道行為以及他對孝的闡述,必然對《孝經(jīng)》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
因此,介之推就成為遵崇孝道的最早典范,寒食清明節(jié)祭祖掃墓緬懷先德是展現(xiàn)孝心的具體表現(xiàn)。
綿山是寒食清明節(jié)的發(fā)源地,早已被舉世公認為感悟孝文化的最佳去處。
當前,構(gòu)建和諧社會已成為國人共同的奮斗目標。
家庭和睦是社會和諧的堅實基礎(chǔ),遵老盡孝是家庭和睦的基本要求,緬懷先德是增強親情的重要內(nèi)容。
因此,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道德,人人養(yǎng)成敬老愛老,養(yǎng)老孝老的良好品行。
日常生活中,對老人問寒問暖,關(guān)心愛護。
老人疾病時,及時送醫(yī)治病,陪護療理。
老人困難時,主動敬送財物,排難解憂。
遠離家鄉(xiāng)時,抽點時間,?;丶铱纯?。
在外遇到老人時,禮讓三分,主動幫扶。
總之,心中常存孝道,孝行才能堅持不懈。
孝道不僅是個人美德,也是社會的共同財富。
一個人孝道修養(yǎng)高尚,在社會上必然忠于職守,與人為善,謙虛禮讓,誠實敦厚,成為和諧社會中的和諧一員。
所以,只要人人都充滿孝心,中華大地就會變成美好的家園。
仁:介子曰:“天生之,地載之,圣人教之。
先之以博愛,教之以仁也。
難得者君子不貴,教之以義也。
雖天子必有尊也,教之以孝也”。
介子曰:“何謂仁
仁者,恒愛人。
其心舒,其志平,其氣和,其欲節(jié),其事易,其道行。
故平易和理,為之仁”。
介子曰:“吾聞王霸之道,皆本乎仁。
高其位以為尊,下其施,所以為仁,故位尊而施仁,博愛群生,不以喜怒賞罰,所以為仁也”。
介子曰:“上知天能用其時,下知地能用其財,中知人安樂之,謂之圣仁也。
上知天用時,下知地用才,中知人能使人肆之,謂之智仁也。
寬而容眾,道所以至,弗辱以時,謂之德仁也”。
簡介:仁,是中國古代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原本是指人與人之間要相互親愛,故謂“仁者愛人”。
本柱上所刻的介子推對仁的講述,以及他功不言祿,隱居綿山舍身成仁的高風亮節(jié),對孔子將仁作為最高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必將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而孔子才有了“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千古名言。
在這種傳統(tǒng)道德的教化下,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無數(shù)舍身成仁的英烈賢哲,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脊梁。
不管社會如何發(fā)展,時代如何變遷,仁者“愛人”“博愛”的基本內(nèi)涵一直不變。
到現(xiàn)代,已經(jīng)演變?yōu)楝F(xiàn)代人文精神,成為“以人為本”的理性動因和追求真善美的內(nèi)在源淵。
傳承仁的傳統(tǒng)道德,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在家庭尊老敬長,兄弟相愛;在鄰里互敬互讓,和睦相處;在單位互相尊重,團結(jié)友愛;在社會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使整個社會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尚,社會文明必然大盛。
仁做為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標準,特別要求每個人都有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
有了這種態(tài)度,博愛的理念才能變?yōu)楝F(xiàn)實,就會做到既尊重上級,又愛護下屬;既熱愛志同道合者,又能容納持不同意見者;既能使用優(yōu)點特長者,又能熱情幫助錯而能改者;既能學習先進模范者,又能接濟貧窮落伍者等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為整個社會的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信:介子曰:“信,國之寶也;誠,民之所憑也。
天地為大也,不誠則不能化萬物。
圣人為知也,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父子為親也,不誠則疏。
君上為尊也,不誠則卑。
故誠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昔公子將返國,問以王道。
介子曰:“信”。
問曰:“安信”
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問曰:“然則曷
”曰:“信于君心,則美惡不逾;信于名,則上下不干;信于令,則時無廢功;信于事,則民從事有業(yè)。
于是乎,民知君心,貧而不懼,藏出好入,何匱之有”。
介子曰:“明主賢君必取于其信,信則得民,得民則國昌”。
介子曰:“信所以守也,守則固,固不偷,民不怨而財不匱,令不偷而動不攜,何事不濟”。
簡介:“無信不立”。
信,作為一個道德概念,就是要完全實踐自己的言詞和公開履行自己的承諾。
介之推就是唯誠唯信的典范,在晉國內(nèi)亂時,為給百姓輔佐一位清明的國君,他不辭辛苦,追隨重耳流亡一十九年。
危難時,他毅然割股奉君。
重耳復國,二三子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他功不言祿,攜母隱居綿山。
重耳尋賢不獲,焚林以逼,他初衷不改,守志不出。
可見,他為了實踐自己追求政治清明的信念,畢生奮斗,甚至獻出了生命,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信,作為傳統(tǒng)道德,其內(nèi)涵包括自信與他信。
自信是一個人修身立命自立于社會的內(nèi)在動因。
有了自信,貧窮者才能立志致富,勤奮拼搏,永不休止。
有了自信,愚昧者才會立志求知,苦學勤問,不斷求新,勤學成才。
有了自信,弱勢者才會正視現(xiàn)實,立志奮起,百折不撓,永不言敗。
有了自信,成功時才能永不滿足,向更高目標前進,失敗時才能總結(jié)教訓,以利再戰(zhàn),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自信人生二百年,全當擊水三千里”的名句,應(yīng)當成為每個人自強不息的座右銘。
守信是社會秩序和諧的道德基礎(chǔ),也是互信的前提。
只有人人都遵守信用,整個民族的理念、道德和正義才能實現(xiàn)。
只有每個單位都守信用,才能確立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國家的法律、法令和法規(guī)才能貫徹執(zhí)行,每個公民才會有安全感。
否則,社會空間和社會關(guān)系充滿不信和懷疑,欺詐和陷阱隨處可見,整個社會就會崩潰,每個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
因此,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單位,不僅僅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禮:介子曰:“夫禮,經(jīng)天地,體陰陽,慎主客也”。
或問:“禮起于何也”
介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則不能無爭。
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之,故制禮義以分之矣”。
介子曰:“三才之位高,四維之義張,禮樂之分生焉”。
介子曰:“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jié)也,善德之建也,故國無紀不可以終,德無建不可以立,民天結(jié)不可以固。
凡三者,君之禮也”。
介子曰:“禮者,治辯之極,強國之本,威信之道,功名之統(tǒng)也。
由之,所以一天下。
不由之,所以隕社稷也。
介子曰:“國由禮則治,不由禮則亂,士有禮則節(jié),不由禮則貪。
故人無禮則不立,國無禮則不寧也”。
簡介:禮的本義是人們對豐收的祈禱,是農(nóng)耕社會的先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
隨著社會發(fā)展,綱紀秩序就成了維護人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
因而禮被儒家演變?yōu)榫S護整個社會秩序的道德準則。
本柱上所刻的介之推關(guān)于禮的深刻論述,久被儒家崇尚并沿用。
降至唐代,唐玄宗南出雀鼠谷上綿山追祖拜賢,拜讀介公論禮之文后感悟良深,遂命朝官纂修五禮即《大唐開元禮》,寒食掃墓永為恒式,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禮儀之一。
禮儀、禮節(jié)、禮貌是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在發(fā)展經(jīng)濟人心思富的今天,只有注重禮儀、禮節(jié)、禮貌,才能不受私心的操縱,擺脫金錢、權(quán)力、地位等世俗的影響,使人人懂得自尊,人人懂得尊重人,華夏大地真正成為家庭和睦、民眾和親、社會和諧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邦。
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每個公民都要養(yǎng)成注重禮儀、規(guī)范禮節(jié)、待人禮貌的自覺習慣。
在家庭,小輩尊長為禮,長輩也給小輩作出表率。
在學校,學生尊師為禮,老師也給學生作出榜樣。
在單位,職工尊重領(lǐng)導為禮,領(lǐng)導更要給職工作出示范。
只有這樣“禮尚往來”,互相尊重,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必然會有顯著提高。
行禮儀、知禮節(jié)、講禮貌,是中華民族的普遍崇尚的社會行為模式。
因此,我們不僅在重要場合行禮儀、知禮節(jié)、講禮貌,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在細微小事中,在利益沖突中自覺地履行實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中,守住我們民族的祖根文化。
義:介子曰:“天地之生人,使生義與利,利以養(yǎng)其體,義以養(yǎng)其心,實以知之,今人大有義而甚無利”。
介子曰:“仁者,天下之表也。
義者,天下之制也。
故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以愛之,義以正之,所以治人與我者,仁義也”。
介子曰:“民不能,知而反常之,皆忘義而殉利,去理而走耶,以賊其身而禍其家也。
”介子曰:“夫義者,事君則修臣下之義,出則修長幼之義,遇長老則修弟子之義,遇貪則修寬裕之義,故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無與人爭也。
如是,則王者德義,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
簡介:義,由善和我構(gòu)成,本義是一種在自我之上的善,一種高于自我的善,一種超越自我的善。
后來被引申為義氣,即具有報恩之心,就是義舉。
為正義而犧牲自我,則是更高意義上的義舉。
本柱上所刻的介子推所言之義以及他重義勸君退避三舍的故事,早已成為歷代義士的楷模。
在這種傳統(tǒng)理念和傳統(tǒng)道德的熏陶下,我國古代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為正義而犧牲自我的義士仁人,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和中硫抵柱。
在近現(xiàn)代史上,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追求民族解放,許多志士仁人舍生取義,無數(shù)革命先輩獻出生命,才取得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幸福。
在當今倡導的“八榮八恥中,明確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是整個社會都應(yīng)自覺堅持的道德理念。
實踐這個理念,每個公民就會自覺崇尚正義,做到輕利重義,知恩報恩,見義勇為,舍生取義。
每個單位就會自覺地執(zhí)政為民,服務(wù)至上,以人為本,優(yōu)質(zhì)高效。
每個企業(yè)就會誠實守信,質(zhì)量為本,不斷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
整個社會就會法度公正,分配公平,扶貧幫困,共同富裕。
這樣,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就會早日到來。
廉:介子曰:“廉者,斂也。
居功不貪,輕利重義,得而不取,斂欲者,謂之廉”。
是故,厚刀布之斂以奪之財,重田里之賦以奪之食,苛關(guān)市之征以難其事。
此三者,非君子之廉也。
介子曰:“公子反國,賞從亡者,其所當也。
吾聞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
爭而得財,廉士不受也”。
公子曰:“使吾主晉祀者,子也,寡人將成子之名”。
推曰:“吾聞君子之道,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則不敢當其后,為人臣而不察于其君者,則不敢立于其朝,然推則無索于天下矣”。
簡介:廉潔,即居功不傲,居官不貪。
廉者常樂無憂,貪者常憂不足。
要做到廉潔,則必須自律。
自律是一個人心靈軌跡折射出來的外在表現(xiàn),是人們對其行為自覺自愿的選擇,是自身職業(yè)素質(zhì)和社會公德的綜合表現(xiàn)。
介子推堪為廉潔自律的最早典范之一。
他割股奉君,功高蓋天,但卻功不言祿,無索于天下。
為了潔身自好,甚至逃祿隱跡,終生不仕,其廉潔自律的高風亮節(jié),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楷模。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大凡為人傳頌者,無不是廉潔自律的典范。
古有孔子自廉表率,有“上惡貪則下恥多”的經(jīng)典之句。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近代吉鴻昌將軍大仁大義,有“當官即不許發(fā)財”的治吏警句,所有這些都已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這應(yīng)當成為我們每位公民的立身之本。
為官者不貪不利之財,為商者不圖不義之利,為民者不取不當之物,使廉潔自律成為整個民族的良好風尚。
自古以來,無論是執(zhí)政當官者,還是平民百姓們,要做到廉潔自律,就應(yīng)當守得住志向,經(jīng)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jié)。
因此無論時代如何前進,條件如何變化,廉潔者名垂青史,貪腐者自取滅亡,這是必然規(guī)律,人人應(yīng)當引以為戒。
恥:或問:“曷為恥
”介子曰:“恥者,德之表也”。
介子曰:“為禮不終,恥也;中不勝貌,恥也;華而不實。
恥也;不度而施恥也,施而不濟,恥也。
君子明乎恥焉
”介子曰:“夫義之不立,名之不顯,則士恥之,故殺身以遂其行。
反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
介子曰:“公子反國,二三子以為已力。
主晉祀者,天實置之,竊人之財謂之盜,況貪天之功,與其為伍,吾實恥之”。
介子曰:“鮮廉寡恥,君子不取也。
君子知恥,則不肖者得而退也,賢者得而進也,能不能可得而官也。
若是,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夫天下何患不治也。
”簡介:《尚書·說命下》曰:“其心愧恥,若達于市”。
可見知恥、知辱,是一種自我心理感受和社會道德評價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個人和社會對真善美和假惡丑作出的思辯標準和客觀反映。
本柱上所刻的介子推對恥字的言論,以及他恥與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者為伍,避祿遁跡,守志被焚的壯舉,是對恥字的最佳詮釋。
后來儒家把教民知恥和以恥自律作為治國之道。
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成為幾千年來儒家治國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恥作為一種個人節(jié)制的心理感受和社會摒棄的道德評價,自古以來就是與榮相輔相成的,求榮必然知恥,知恥必然求榮。
兩者雖然互相聯(lián)系,卻又是統(tǒng)一于社會公德之下相克相生,此消彼長。
因此,各個時代不同社會公德,形成了不同時代評判榮恥的基本標準。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在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今天,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精僻而全面地提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道德標準,是每個公民應(yīng)當自覺堅持和終生修養(yǎng)的行為規(guī)范。
廉潔文化進校園心得體會作文450字
八榮八恥學習心得(八榮八恥征文)3月4日,錦濤主席在看望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時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是對榮與辱的根本看法。
“榮”指光榮或榮譽,“辱”指恥辱。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強烈榮辱感的民族。
在我們的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
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jīng)濟發(fā)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
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yīng)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應(yīng)當成為每個公民應(yīng)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例如,熱愛祖國,我們就要從熱愛家庭、班級、學校、家鄉(xiāng)和環(huán)境做起;服務(wù)人民,我們要從服務(wù)父母、老師、同學和長輩做起;崇高科學,要從刻苦努力學習、發(fā)奮成才做起;辛勤勞動,要從主動做家務(wù)事,積極打掃班級、學校清潔衛(wèi)生做起;團結(jié)互助,要從學會合作,學會相處、關(guān)心同學、樂于助人做起;誠實守信,要從不撒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說話算數(shù)做起;遵紀守法,要從守校紀班規(guī)做起;艱苦奮斗,要從勤儉節(jié)約、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做起。
“八榮八恥”的根本是什么呢
我常常想,當一個人以“八榮八恥”為鏡子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一些;當一個終身以“八榮八恥”為鏡的時候,他就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們比肩齊高。
從恥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項羽,從恥為亡國奴的文天祥,到拒絕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無數(shù)錚錚傲骨的人物,在中華歷史上演繹了大數(shù)可歌可泣的事跡。
周恩來,他一生服務(wù)人民,鞠躬盡瘁,而后已。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美國說他抵三個師,在新中國誕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國。
李四光,當外國專家定論中國沒有石油時,他自信地說:“科學證明中國有儲量豐富的石油。
”焦裕祿,將災(zāi)難中的蘭考人民緊緊團結(jié)起來,與風沙鹽堿戰(zhàn)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
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
他認為這才是誠實守信對待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
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zhàn)友的家人。
……這一批批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閃爍著一個個平凡而光輝的名字,每一個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
他們公而忘私,助人為樂,敬老尚賢,無么奉獻,張揚著道德的大旗,聳立著一座座人格的豐碑。
孟子云:“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古人云:“民無德不立,政無德不威。
”有德,是修養(yǎng),是文明,是基石;無德,是無信,是卑鄙,是自滅。
這些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八榮八恥”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
反之,那些遺臭萬年的八恥類人物將會永遠被人民和時代唾棄,踩在腳下。
學習了這“八榮八恥”,我深切地感受到奮進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物質(zhì)文明的豐碩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們嶄新的精神面貌。
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yīng)當從我做起,從心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在思想上積極追求上進,明辨是非;在學習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節(jié)約水電,不攀比;在工作崗位上熱心為同學服務(wù),大膽創(chuàng)新;在行動上堅決反對有損民族形象的丑惡行為,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德和校規(guī)校紀。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自覺把“八榮八恥”作為心靈的準則和行動的指南,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共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新風尚,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中學八榮八恥演講稿作者: 止境一項面向未來的希望工程有什么樣的孩子,就有什么未來。
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說到底都是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yōu)橹I身的事業(yè),最后都要交給我們的孩子。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領(lǐng)悟著胡錦濤同志關(guān)于在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重要論述的深刻含義。
世界上無論大事業(yè)還是小事情,都要靠人做。
學會了做人才能學會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
事情做不好,可以從頭來。
人做不好,很難重新來。
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永葆活力,蓬勃發(fā)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青少年一代樹立是非分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讓他們從學會做人做起,學會做事,成就偉業(yè)。
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整個社會“言教”,更需要整個社會“身教”。
教師要為人師表。
“這是老師說的”,“老師要我們這樣”,“老師不準我們這樣”。
在少年兒童眼里,老師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師的教導是神圣的,老師的話是他們辨是非、分榮辱的標準。
在廣大青少年眼里,老師往往是他們做人的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廣大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在培養(yǎng)青少年成長中肩負的光榮責任,要結(ji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的實際,針對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建設(shè)的實際,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鮮活形式,將“八榮八恥”引進課堂,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特別是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行育人,以德化人,不能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義憤填膺抨擊各種丑惡現(xiàn)象,走下講臺卻對各種不正之風熟視無睹甚至迎合追逐。
父母要為子楷模。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的更多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事事處處都在點點滴滴塑造著孩子的心靈。
孩子們對是非美丑善惡的最初判斷,常常是從父母那里獲得的。
那些為人正派、積極進取、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父母,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榜樣。
相反,那些消極度日、自私自利、愚昧無知的父母,只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即使望子成龍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不會有多大說服力和影響力。
社會是更大的課堂。
今天,生活在信息時代、受到各種文化影響的孩子,視野更為開闊,思想更為活躍,他們以各種方式更早地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成年人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無不成為他們做事的參考、做人的參照。
為孩子們我們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為未來我們需要約束自己的言行。
在我們的社會中,只有榮辱有鮮明的觀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惡有明確的區(qū)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知榮明辱,揚榮抑恥,向善而行,健康成長。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jīng)過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培養(yǎng)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他們成為改革建設(shè)事業(yè)的棟梁。
今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偉大事業(yè),召喚著更為優(yōu)秀的建設(shè)者;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依賴于奮發(fā)有為的年輕一代。
我們應(yīng)當肩負起歷史的責任,通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理想遠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
我們承續(xù)著前人的事業(yè),我們的事業(yè)寄希望于今天的年輕人。
八榮八恥學生演講稿胡錦濤同志關(guān)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我國社會當前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和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
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他自己的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回答的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體現(xiàn)時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國,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來。
每個時代、每個民族的榮辱觀,歸根結(jié)底是由那個時代那個民族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jīng)Q定的,同時也極大地作用于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它對榮恥的界定,對是非的判斷,對美丑的區(qū)分,立足中國的現(xiàn)實國情,著眼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要求,體現(xiàn)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
“八榮八恥”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
社會主義榮辱觀內(nèi)含著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堅持了以為人民服務(wù)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
“八榮八恥”既有先進性的導向,又有廣泛性的要求,引導人們擺正個人、集體、國家的關(guān)系,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xié)作、先富與共富、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guān)系,確立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八榮八恥”反映了市場經(jīng)濟的特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大增強了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但市場自身的缺陷和消極因素也會反映到人們的思想道德和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上來。
市場經(jīng)濟是利益經(jīng)濟、效益經(jīng)濟,更是信用經(jīng)濟、法制經(jīng)濟。
“八榮八恥”針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損公肥私、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消極現(xiàn)象和社會公害,提出鮮明的是非、善惡界限。
它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為建設(sh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yīng)的道德體系,提供了思想基礎(chǔ)。
“八榮八恥”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的特性。
隨著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公共生活領(lǐng)域不斷擴大,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八榮八恥”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xiàn)。
“八榮八恥”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確立了公民應(yīng)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
在我們的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
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jīng)濟發(fā)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
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yīng)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應(yīng)當成為我們每個共產(chǎn)黨員和每個公民應(yīng)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尚。
“八榮八恥”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們的民族就能夠在思想道德建設(shè)上,站在時代前列,領(lǐng)引時代風尚,推動時代進步教師8榮8恥心得體會(新)學習“八榮八恥”領(lǐng)導講話范文 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發(fā)表了關(guān)于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
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概括精辟,內(nèi)涵深邃,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zhì)要求,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對于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shè)樹起了新的標桿,應(yīng)該成為青少年的座右銘,也為建設(shè)和諧校園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結(jié)合學校實際來踐行“八榮八恥”,建設(shè)更加和諧的校園呢
我認為重在做到“四個結(jié)合”: (一)與黨風廉政教育相結(jié)合。
學校要把“八榮八恥”的榮辱觀作為黨風廉政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與黨風廉政教育相結(jié)合,進一步促進學校領(lǐng)導廉潔從政、從教,為建設(shè)和諧校園提供保障。
特別是要與現(xiàn)在進行的“廉潔(政)文化進校園”工作相結(jié)合,全面提升“廉潔(政)文化進校園”工作的品味和檔次,學校都要在校園顯要位置設(shè)立“八榮八恥”的標語牌。
學校要在學習中結(jié)合廉潔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shè),教育廣大教職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教育系統(tǒng)廣大黨員教師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實的行動;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嚴格的自我約束。
社會主義榮辱觀它需要我們努力去實踐,更需要從自身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從小事做起。
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是許多人腐敗墮落的重要思想根源。
我們要把“八榮八恥”教育作為一次黨風廉政教育的再深入、再升華,為教育 社會主義榮辱觀關(guān)系到黨的執(zhí)政地,而中國共產(chǎn)黨是由千千萬萬個黨員組成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靠這千千萬萬個黨員去執(zhí)行,黨的主張要靠這千千萬萬個黨員去實施,每一個黨員的素質(zhì)關(guān)系著黨的整體素質(zhì),每一個黨員的言行影響著黨的整體形象,我們的黨能不能保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有無吸引力、凝聚力、能不能穩(wěn)固執(zhí)政地位,就看能否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的黨員隊伍總體上是好的,但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在各種思潮的沖擊下,也還存在著許多不適應(yīng)的地方,有的黨員理想信念動搖,2002年有關(guān)部門對福建省6571名黨員進行抽樣調(diào)查的資料顯示,40.07%的人認為黨員理想信念弱化,25.4%的人認為共產(chǎn)主義不可能實現(xiàn),13.88%的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沒有什么區(qū)別。
有的黨員黨性觀念淡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眾,干工作怕吃苦,對好處斤斤計較。
對錯誤、對歪風邪氣不敢抵制和斗爭。
是非觀念不強,感情用事,憑個人好惡、得失來看待和處理問題。
有的黨員文化水平低、觀念落后、無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無一技之長,不但無能帶領(lǐng)群眾致富,而且對致富的人眼紅。
有的黨員價值觀念畸變,以錢的多少、官的大小來衡量人的價值,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無私奉獻的精神統(tǒng)統(tǒng)棄之腦后,甚至把黨和人民給的權(quán)利用于謀取私利,等等。
造成有的黨員不能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影響社會主義榮辱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機制不全、管理機制落后、黨員主體機制缺失等等。
要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保持社會主義榮辱觀,主要還應(yīng)從健全科學機制上下功夫。
1、 建立黨員教育機制,提高黨員綜合素質(zhì) 綜合素質(zhì)是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基礎(chǔ),素質(zhì)的高低決定發(fā)揮作用的大小。
要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zhì),首先必須構(gòu)建科學的教育體系:一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定黨員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提高黨員的理論素質(zhì),使其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和解決問題;二是用思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堅定黨員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強黨員抵抗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
三是要加強法制教育,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黨員肯定要帶頭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辦事。
四是業(yè)務(wù)技能和職業(yè)道德教育,黨員不但要有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還要有完成黨的工作的能力。
其次,必須健全黨員學習監(jiān)督機制。
黨員學習的時間、內(nèi)容、數(shù)量、質(zhì)量要量化、制度化,要進行測評或考試,要有獎懲,結(jié)果要記入個人檔案,以督促黨員的學習。
2、 確立黨員主體機制,提高黨員主體意識就黨員個體而言,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需要有一種內(nèi)在的動力,這種動力來自何處呢
從根本上講,來自黨員的主體意識,即來自黨員對黨的事業(yè)的自覺認同,自覺參與,自覺奮斗。
要提高黨員的主體意識就必須確立黨員主體機制,黨員的主體機制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大的方面:第一、黨員的參與機制。
參與,是黨員在黨內(nèi)主體地位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現(xiàn)。
要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按照黨的十六大的要求擴大在市、縣進行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建立黨員代表競選機制、議事機制、聯(lián)系黨員機制,黨內(nèi)制度法規(guī)黨員聽證會制,黨員參與討論重大問題的制度等。
第二、黨員主體的監(jiān)督機制。
這對于黨的健康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要在大力發(fā)展黨內(nèi)民主的基礎(chǔ)上擴大黨內(nèi)事務(wù)公開化的程度,疏通黨員民主監(jiān)督的渠道,開辟更多有利于黨員監(jiān)督 的“直通車”,使黨員的意見、批評、檢舉、控告、質(zhì)疑、評議等等,能夠有順暢上達和規(guī)范處理的機制。
第三、黨員主體的權(quán)利保障機制。
切實保障黨員的權(quán)利是黨內(nèi)民主制度建設(shè)的基礎(chǔ),亦是建立和完善黨員主體機制的重要內(nèi)容和基本條件。
可以說,目前黨員主體的權(quán)利保障機制一直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現(xiàn)在在黨內(nèi)能夠充分地行使黨章賦予黨員權(quán)利的情況還不多,漠視或侵犯黨員權(quán)利的行為還時有發(fā)生。
因此,必須建立黨員權(quán)利的保障機制,通過機制的剛性力量來認真落實這些權(quán)利、切實保障這些權(quán)利。
3、 完善黨的用人機制,確保黨的正確導向 胡錦濤指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對黨的作風建設(shè)乃至整個黨的建設(shè)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導向作用。
高考是學生的指揮棒,用人是黨員行為的指揮棒,被提拔的人,無形中會成為不是典型的“典型”,被提拔者是什么樣的人,是因什么被提拔的,人們都會向他看齊。
如果被提拔的都是起先鋒模范作用的優(yōu)秀黨員,那么其他黨員就會朝這個方向努力,處處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如果被提拔者是靠投機鉆營、跑官買官、拉關(guān)系走后門被提拔的,那么,比較落后的黨員就會向其學,弄壞風氣,而那些本身比較先進的黨員也會寒心,積極性受打擊而變落后。
因此,胡錦濤鄭重指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是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風,而且還會帶來和助長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風。
所以,一定要健全完善用人機制,用科學的選人用人制度來保障把人選準用準,確保被提拔之人都是德才兼?zhèn)湔撸軌蚱鹣蠕h模范作用的人,這樣才能確保正確的導向。
4、 創(chuàng)新黨員管理機制,提高黨員管理水平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黨員流動大幅上升,對這些流動黨員,黨籍所在地的黨組織對他們無法管理,打工所在地的黨組織又對他們?nèi)鄙俟芾?,他們似無根的浮萍,游離于組織之外。
黨員發(fā)揮作用不僅需要自身的素質(zhì)和內(nèi)在的動力,更需要有組織的力量,就是黨組織如何具體地為黨員發(fā)揮作用提出要求、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平臺。
缺乏黨組織的力量,黨員個人要發(fā)揮作用往往是很難的。
所以,要根據(jù)黨員分布的特點在各種企業(yè)中建立健全黨組織。
對流動黨員實行“流動黨員聯(lián)系卡”管理,使每一個黨員不管在哪里都不會游離于組織之外,都有一個“家”,或都能找到一個“家”,都能依靠組織發(fā)揮作用。
對黨員的管理還要完善黨員的“出入口”機制,要正確處理黨員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加強發(fā)展黨員的計劃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yù)見性,嚴格把好“入口關(guān)”,要善于培養(yǎng)和吸收年富力強、文化層次高、威望較高的群眾入黨。
把好“入口”關(guān)要責任到人,入黨介紹人要保證介紹對象的質(zhì)量,否則要追究介紹人的責任。
在把好“入口”關(guān)的同時疏通“出口”關(guān),對于犯錯誤的黨員,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黨章的規(guī)定,該處理的處理,該清除的清除,決不姑息遷就。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5、 建立科學完善的考評機制,形成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 黨員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先鋒模范作用必須得到肯定和鼓勵,才能保持下去。
要對黨員進行合理的評價,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
這個考評機制一要有針對性,要根據(jù)不同類別、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黨員所履行的職責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有全局性,考核內(nèi)容要涉及經(jīng)濟、黨建、品德、精神文明等方面;三要突出重點,結(jié)合職業(yè)特點、工作特點、工作任務(wù)等,提出具體的參照數(shù);四要有合理性,分別不同情況,制定不同標準,指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五要有可操作性,凡是能量化的指標盡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作出明確的定性要求,盡量做到客觀剛性、公平合理,使每一個黨員都信服考評結(jié)果,信服被考評出來的先進,形成人人爭創(chuàng)先進的良好氛圍,使每一個黨員都自覺地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只要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都能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中國共產(chǎn)黨就能永遠保持社會主義榮辱觀。
教師8榮8恥心得體會(三) 3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看望政協(xié)委員時發(fā)表的關(guān)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在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胡-錦濤同志說,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
胡-錦濤同志強調(diào),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wù)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jié)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總書記關(guān)于榮辱觀的八個方面,概括精辟,寓意深刻。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抓住了當前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
這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體現(xiàn)了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jié)合起來,將經(jīng)濟建設(shè)、政治建設(shè)、文化建設(shè)、社會建設(shè)融為一體的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總體布局。
什么是榮辱觀
榮辱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
不同的榮辱觀,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
榮辱觀滲透在整個社會的生活之中,不僅影響著社會的風氣,體現(xiàn)著社會的價值導向,標志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而且對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怎樣理解歷史上的榮辱觀
榮辱觀念,古已有之。
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歷來十分重視榮辱觀念。
“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寧可毀人,不可毀譽”、“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jié)”等等格言警句,都說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將榮辱放到了與人格一樣重要的地位。
這是我們民族珍貴的思想財富,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榮辱觀念,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那里,是有區(qū)別的。
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著眼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全局,面向中華民族的未來,緊密聯(lián)系當前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汲取了我國傳統(tǒng)榮辱觀的精華,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現(xiàn)實針對性是什么
一個現(xiàn)代社會總體上是開放和寬容的,但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線和準則。
現(xiàn)代社會生活多樣性,給了每個人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但不論怎樣選擇,都不能離開做人的底線,都不能顛倒是非,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恥為榮。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在我們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時,必須樹立的社會價值觀和個人人生觀。
它應(yīng)當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也應(yīng)當成為每個人做人的準則。
胡-錦濤同志關(guān)于榮辱觀的重要講話,切合人們的思想實際,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必將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共鳴。
論語讀后感
君子應(yīng)當有課寬容的心。
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在孔子眼中一個可以稱為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顆寬容待人的心。
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君子從來不抱怨,不哭天搶地,君子永遠著眼于當下,永遠不好高騖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由古至今的名人雅士,那些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君子們哪一個是沒有寬容坦蕩的胸懷呢
君子還應(yīng)講求誠信。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在社會生活是很難立足的。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治理國家也應(yīng)該講求誠信。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可見,講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還能給人們帶來福運。
當然,作為君子還應(yīng)當有很多別的品質(zhì),比如善于反省,敏而好學,虛心求學,不恥下問。
還要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
要注重禮儀,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等等。
雙簧:八榮八恥 有關(guān)的就回帖
新世紀 鑄輝煌 目標定 國富強 總書記 發(fā)號召 榮辱觀 要樹牢 首一條 是根基 愛祖國 如母親 愛集體 樹公心 危害者 難做人 講文明 強精神 第二條 人為本 人為我 我為人 為人民 謀福利 不背離 勇獻身 救危難 獻愛心 第三條 別忘記 愛科學 不唯心 反封建 除迷信 知識足 不愚昧 有理想 做新人 第四條 是根本 勤有功 戲無益 愛勞動 收效益 好逸者 是頑疾 惡勞者 傷心肌 第五條 道理深 團結(jié)緊 互助密 眾志城 泰山移 損人恥 利己鄙 傷人心 害自身 第六條 是古訓 行必果 言必信 善親友 睦鄉(xiāng)鄰 見利時 別忘義 多自愛 少貪心 第七條 法治國 別善惡 守法紀 促穩(wěn)定 人共遵 違法紀 是禍根 好公民 宜勉力 第八條 好傳統(tǒng) 艱苦樂 奮斗榮 新時期 座右銘 驕奢恥 邪念生 淫逸辱 壞作風 倡“八榮” 國運興 斥“八恥” 樹新風 奔小康 立新功 民族魂 記心中 你拍一,我拍一,八榮八恥要牢記 你拍二,我拍二,為了祖國要出勁 你拍三,我拍三,鋪張浪費要揭穿 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顧自。
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惡勞是恥辱 你拍六,我拍六,我們尊老也愛幼 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學屬第一 你拍八,我拍八,誠實守信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規(guī)要遵守 你拍十,我拍十,爭做文明小衛(wèi)士
以團結(jié)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彩色蠟筆畫友誼,同學之間心相系。
遇到難題大家?guī)?,有了困難別著急。
鄰里相處一家親,團結(jié)互助不分離。
你愛我來我敬你,同繪和諧新天地。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紅領(lǐng)巾、胸前飄,誠實守信最重要。
犯了錯誤不逃避,主動承認要做到。
答應(yīng)事情定做好,許下諾言要記牢。
說到做到講信譽,從小培養(yǎng)好情操。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是非面前多思量,紀律法規(guī)心中裝。
在校守紀講秩序,令行禁止做榜樣。
法律知識不能忘,依法做事要提倡。
遵紀守法是保障,社會穩(wěn)定大家創(chuàng)。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我們都是好兒童,勤儉節(jié)約講文明。
珍惜資源愛生命,自主勞動最光榮。
不鋪張、不浪費,變廢為寶再利用。
不攀比、不炫耀,艱苦樸素記心中。
小朋友,上學堂,八榮八恥不能忘。
祖國就是我親娘,誰當叛徒誰遭殃。
服務(wù)人民最吃香,欺壓百姓臭名揚。
熱愛科學好兒郎,愚昧無知頭碰墻。
勞動鍛煉體格強,好吃懶做志氣喪。
團結(jié)互助好風尚,挖人墻腳壞心腸。
做人守信要表彰,見錢眼開莫效仿。
遵紀守法賢德仰,違法亂紀坐牢房。
艱苦樸素是個筐,鋪張浪費扔一旁。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紅國旗,五顆星, 高高飄揚在空中; 講團結(jié),求發(fā)展, 祖國騰飛似巨龍; 尊歷史,學英雄, 中華民族傳美名; 危害祖國最可恥, 熱愛祖國最光榮。
以服務(wù)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為人民,獻真情, 從小牢記在心中; 愛集體,做好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 敬老人,扶弱小, 一片愛心最公平; 背離人民最可恥, 服務(wù)人民最光榮。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多思考,善用腦,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科學,反迷信, 練就一身真本領(lǐng); 有理想,有文化, 服務(wù)社會立新功; 愚昧無知最可恥, 崇尚科學最光榮。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不懶惰,愛勞動, 身邊小事做成功; 會自理,能盡責, 有益活動向前沖, 講奉獻,重實踐, 克服貪圖壞毛?。?好逸惡勞最可恥, 辛勤勞動最光榮。
以團結(jié)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單是險,獨是難, 團結(jié)力量護航程; 有困難,大家?guī)停?助人為樂要倡行, 不損人,不利己; 友愛和諧樹新風; 損人利己最可恥, 團結(jié)互助最光榮。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為人想,為己爭, 待人接物要真誠; 心比心,承諾重,(君子諾,最看重) 為人處事守信用; 舍小利,取大義, 胸懷壯志也從容; 見利忘義最可恥, 誠實守信最光榮。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學法規(guī),守紀律, 約束自己言與行; 講法制,守法紀, 公民維護是法定; 齊出力,抓共管, 觸犯國法要嚴懲; 違法亂紀最可恥, 遵紀守法最光榮。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克勤儉,美德名, 艱苦奮斗好傳統(tǒng); 反浪費,興節(jié)約, 為國為家好品行; 成由儉,敗由奢, 歷史教訓要記清; 驕奢淫逸最可恥, 艱苦奮斗最光榮。
名人名言及詳細評析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一生博學多才,教學生“六藝”,但更重視人格的培養(yǎng)教育。
在其宏篇大論中以一個“仁”(恭,寬,信,敏,惠)貫穿始終,教導后人“仁”是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必備的基本品德。
即此文所詮釋的恭敬就不受侮辱,寬厚就能得到別人的擁護,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信用,勤敏就會有功績,慈惠就能使喚(指揮)別人。
箴言中首先提出了做人要給別人以莊重的良好印象,對別人要以恭敬的態(tài)度,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不至于被別人侮辱。
莊重是一種不隨便、不輕浮的態(tài)度,是做人的基礎(chǔ),是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xiàn),更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學會尊重別人。
對別人以謙恭之禮,舉止淳化、得體。
在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倡導人權(quán)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為值得我們借鑒的寶貴財富。
曾子說:“士不可不弘毅”,為人者不可以不心胸寬廣、意志堅強。
“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寬厚、溫柔、敦厚是足夠包容萬物的。
宅心仁厚了,心境自然也就寬宏了,心境寬宏了道路也就寬闊了,道路寬闊了于人于已都方便了。
從近代的偉人、學者即便是個基層的領(lǐng)導者們守則、訓示里時常會看到“嚴于律已,寬厚待人。
”這樣的座右銘,它也是千百年人類對于“寬”字的最好引申,對自已嚴格,對別人寬厚,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
對別人寬容是一種何等的大器,是海納百川之豪情,是英雄之本色。
做到了這些才能夠真正得到別人的擁護和愛戴,才能積大成。
“君子誠之貴。
”誠信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接受的傳統(tǒng)觀念。
“人之初,性本善。
”“誠,善莫大焉。
”誠信是善良之本。
哲學家、思想家子思曾這樣精辟地闡述:“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成無物。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
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即“誠”是自己成全自己,也就是人的本性使然,是真誠的人對自己的完善。
“道”是自己引導自己,是自己在為自己鋪路。
真誠是貫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終,沒有了真誠,就沒有了萬物,因此君子以真誠為貴。
真誠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要用來成就萬物的的根本,就像一條引領(lǐng)自己前進的道路。
自我完善,是仁義的表現(xiàn);成就萬物,是智慧的體現(xiàn)。
天賦的真誠品德,是結(jié)合了天地內(nèi)外的道理,所以是隨時運用而無不適宜。
也許從“三顧茅廬”的典故中我們更能夠了解誠實守信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