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和墓志銘什么區(qū)別
座右銘——周以前的箴銘以黃帝的《金人銘》為最有名。
從金人銘載體的形式看,應(yīng)該是座右銘的源頭之一:一,它用非常形象生動的金人三緘其口的樣式來警告世人的慎盲。
二,它把銘文刻在金人背后,如果沒被銷毀,則可做萬世之則。
三,文章中明確說的是“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
這也就是說,這個金人放置的地方,是在臺階的右邊。
這和座右銘的本質(zhì)一樣,實際上金人銘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座右銘。
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歷史上,許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幾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銘。
墓志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更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
墓志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
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銘的。
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
墓志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跡等稱為“志”;后一部分是“銘”,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贊頌。
通過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座右銘和墓志銘的最明顯區(qū)別是:前者是人在世時用到的,而后者是人死后用到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而不羈就是我的座右銘………
如從詩句的結(jié)構(gòu)和組織來看,這兩句用上了對比和比喻原則。
首先「卑鄙是通行證」和「高尚是墓志銘」是隱喻,四個意象分別以比喻原則連在一起。
另一方面,四個意象從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強烈的對比。
「卑鄙」與「高尚」是言行的兩個極端,對比明顯十分強烈。
「通行證」與「墓志銘」一組,前者是暢通無阻的根據(jù),后者則是死亡的標(biāo)志,也有著無法繼續(xù)前進的意味;所以兩個意象之間明顯有著對比的關(guān)系,再加上「卑鄙者」與「高尚者」的強烈對比,使這兩詩行形成比喻的橫向關(guān)系,以及對比的縱向關(guān)系。
只這兩句已能將〈回答〉一詩的主題:社會黑白不分,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