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炫資料
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簡歷 盧武鉉1946年8月6日出生于韓國金海市一個農(nóng)民家庭。
他1966年在釜山商業(yè)高等學校畢業(yè)后曾在部隊服役,1977年任大田市地方法院法官,1978年成為律師。
盧武鉉1988年加入統(tǒng)一民主黨,1991年至1995年,先后任該黨發(fā)言人、最高委員和副總裁。
他于1997年任領(lǐng)導的新政治國民會議副總裁,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任韓國海洋水產(chǎn)部長官,2001年任常任顧問,2002年11月通過與韓國足協(xié)主席鄭夢準領(lǐng)導的國民聯(lián)合21黨聯(lián)合,成為兩黨單一候選人。
盧武鉉曾于1988年和1998年當選國會議員。
盧武鉉的競選口號是“實現(xiàn)新舊交替,打破舊政治和特權(quán)政治”。
他的座右銘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他著有等著作,已婚,有一兒一女。
盧武鉉簡介 名人姓名:盧武鉉 出生年代:1946年8月6日 名人職稱:韓國第16屆總統(tǒng) 名人國家:韓國金海市韓國 相關(guān)介紹: 盧武鉉,1946年8月6日出生于韓國金海市一個農(nóng)民家庭。
他1966年在釜山商業(yè)高等學校畢業(yè)后曾在部隊服役,1977年任大田市地方法院法官,1978年成為律師。
盧武鉉1988年加入統(tǒng)一民主黨,1991年至1995年,先后任該黨發(fā)言人、最高委員和副總裁。
他于1997年任領(lǐng)導的新政治國民會議副總裁,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任韓國海洋水產(chǎn)部長官,2001年任常任顧問,2002年11月通過與韓國足協(xié)主席鄭夢準領(lǐng)導的國民聯(lián)合21黨聯(lián)合,成為兩黨單一候選人。
并于12月19日當選為韓國第16屆總統(tǒng)。
盧武鉉曾于1988年和1998年當選國會議員。
盧武鉉的競選口號是“實現(xiàn)新舊交替,打破舊政治和特權(quán)政治”。
他的座右銘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他著有等著作,已婚,有一兒一女。
著作: “成績優(yōu)秀口才甚佳但愛哭的少年” 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盧武鉉出生的慶尚南道金??みM永邑本山里烽火村地處距離邑內(nèi)4公里左右的村落。
這是一個被稱作“即使烏鴉飛來也因沒有吃食哭著飛回去的村子”的典型貧農(nóng)村落。
1946年9月1日即農(nóng)歷8月6日,經(jīng)營果園的父親盧判石和母親李順禮生下了三男二女中的老幺盧武鉉。
據(jù)盧武鉉的二哥健平(60歲)說,盧判石一家是落根此處的第八代光州盧氏。
據(jù)說,盧候選人的父親通達漢文。
特別是非常關(guān)心子女的教育。
盧武鉉的大昌初中學籍冊中記載“屬小農(nóng),生活雖然貧困,但教育熱很高”。
小盧武鉉常聽人夸獎說頭腦聰明。
健平說,“武鉉6歲時就把父親教的千子文倒背如流,被周圍人夸為‘盧天才’”。
盧武鉉一直保持著前1~2名的成績,六年期間始終獲得優(yōu)秀獎。
所以其母親李氏對他抱有很大希望。
據(jù)說,李氏每天凌晨都盛上一碗清凈的水祈禱子女的成功。
但是家里的境況未能供盧武鉉過寬余的學校生活。
看來,對盧武鉉來講貧困曾是個難以忍受的痛苦。
他從小開始就有下定決心一般不輕意改變主義的倔犟性格。
而且具有出色組織能力,經(jīng)常擔任隊長帶領(lǐng)村里的孩子玩耍。
他回憶說,“到了高年級,班里的孩子分成邑內(nèi)出身和窮困農(nóng)村出身兩派,我曾是農(nóng)村出身的中心人物”。
這與自稱是“庶民總統(tǒng)候選人”的如今的形象形成一致。
也可以在此略微透視從小開始他就隱約有過這種政治感覺。
國中班主任的“不良”評價:對政治過于關(guān)心 盧武鉉1959年考入國中時,也經(jīng)歷了迂回曲折。
因為沒有學費,他的母親找到校監(jiān)請求說到了夏天賣了桃子再補交學費。
但遭到了校監(jiān)斷然拒絕。
校監(jiān)告訴盧武鉉的母親說,“即使你的大兒子畢業(yè)大學,也不就是那種窮光蛋嗎
沒有必要讓他學習”。
聽完事情經(jīng)過的大哥第二天就到學校揪住校監(jiān)的脖領(lǐng)子抗議說,要把他“即使學習了也只能成為地痞”的非教育性發(fā)言當成問題。
結(jié)果,校監(jiān)對自己的發(fā)言表示道歉,而盧武鉉也就當上了中學生。
盧武鉉離升入二年級不遠的1960年2月,學校為了紀念3月26日總統(tǒng)的生日舉行了作文比賽。
但是面對總統(tǒng)選舉,盧武鉉卻把這次作文比賽當成了非法選舉運動。
盧武鉉煽動朋友們說,什么也不要寫,并訂立了白紙同盟。
他被揭發(fā)為主謀拽到教導處,教導主任讓他寫檢討書,但他始終沒有寫檢討書,只寫了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
二哥健平說,“雖然是中學生,但是非常關(guān)心政治問題”。
盧武鉉念完國中二年級后,由于沒法籌集學費,休學了一年。
后來他在當時釜山代表性工商者金智泰釜山日報社長運營的釜日獎學會考試中合格。
這是一種在全國只選拔30名的競爭率激烈的考試。
于是他能繼續(xù)上學,升入釜山商業(yè)高中后,享受了金社長建立的白陽獎學會的獎學金。
后來成為律師的盧武鉉1986年接辦金社長死后遺族以國稅廳為對象提出的非法征收117億韓元繼承稅的行政訴訟獲得了勝訴,算是報了恩。
打開盧武鉉的國中生活記錄簿,全部課目中三年期間大部分取得“優(yōu)秀”(A)和“良好”(B)成績非常優(yōu)秀,但不知是身體弱的緣故,體育課成績經(jīng)常打個“及格”(C)。
在盧武鉉的檔案中,班主任的評價每個學年都不相同。
例如,在二年級的評價是“自主性和正義感強,意志堅定,具有比年齡更成熟的判斷力。
有可靠性,站在班級的領(lǐng)導位置上”。
而在三年級的評價是“頭腦清醒,明辨是非。
但是具有非妥協(xié)性,極端的獨善其事”。
到初中三年級時,由于家境更糟糕,他放棄了升學,開始進行自學。
這時候大哥永賢勸弟弟盧武鉉報考釜山商業(yè)高中。
其理由不僅是公立學校,而且還能領(lǐng)到獎學金。
到釜山“留學”的盧武鉉在滅火器銷售會社辦公室值夜班,吃著方便面,解決了吃住問題。
有時還輪流寄宿在嫁到釜山的姐姐家或者朋友家里。
有時候甚至睡在學校教室地板上。
既喝酒又抽煙的“彷徨的高中時代” “稀里糊涂地過一年級之后從二年級開始我就“偷懶”了。
為了不剃頭考試時間也逃學,和朋友們一起既喝酒又抽煙。
成績降到低于中等水平。
一句話,高中時代是彷徨的連續(xù)”。
盧武鉉的成績在一年級502名當中第48位,到了二年級則下降到481名中的第213位。
到了三年級,盧武鉉想起家鄉(xiāng)的父母,就埋頭于就業(yè)學習。
由于家境不容許上大學,沒有選擇升學班,而選擇了就業(yè)班。
在生活記錄簿記錄著盧開鉉畢業(yè)時已獲得數(shù)板3級、會計2級、打字3級。
3年級的畢業(yè)成績是462名中的第59位。
生活記錄欄對盧武鉉評價道“性情親熱的人”(2年級),“誠實和明朗”(3年級)。
盧武鉉在畢業(yè)釜山商高之際,參加了農(nóng)協(xié)入社考試,但名落孫山。
盧武鉉當時滿以為能合格,但是落榜后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
最終,盧武鉉就業(yè)于叫做三海工業(yè)的魚網(wǎng)公司,但不堪忍受還不到一個月住宿費的月薪,一個半月后辭退不干,回到了故鄉(xiāng)進永。
1966年,盧武鉉在故鄉(xiāng)山村的山坡上用黃泥抹墻壁,親自蓋起了房子。
然后就埋頭于高考準備。
據(jù)說,有漢學修養(yǎng)的父親盧板石給這個土房起了個磨學堂的名字。
當年,他在準許高中畢業(yè)生報考的“司法及行政要員預備考試”中合格。
當時,要參加有學歷限制,兩位哥哥也在67、68年5級公務員考試中分別合格,當上了稅務公務員。
家境開始有所好轉(zhuǎn)。
自從盧武鉉開始準備高考后,母親李順禮就筑起供奉“天上神將”位牌和觀世像的祭臺,竭誠為他祈禱。
98年李氏去逝后,這個祭臺由姐姐英玉繼承下來。
不顧反對結(jié)婚…成功考取 盧武鉉于1968年參軍,軍編號為51053545。
在昌原預備師團接受訓練,服役34個月后退役。
退役后回到家鄉(xiāng)的盧武鉉與現(xiàn)在的妻子權(quán)良淑開始戀愛。
權(quán)良淑是同村出生的姑娘,晚上就讀釜山啟星女子商業(yè)高中,白天在樂喜(現(xiàn))上班,當時正巧來到了進永。
1973年1月盧武鉉和權(quán)良淑結(jié)婚。
這一婚事受到了兩家強烈的反對。
盧武鉉的姐姐英玉這樣描述當時的氣氛: “(權(quán)良淑)十分傲氣。
武鉉說是要‘征服她’開玩笑似地開始了戀愛……。
我們家人認為武鉉能成為法官或檢察長,所以反對這門親事‘有很多好婚事等著你,為何一定要與她結(jié)婚’。
另外,岳父(權(quán)五石)的左派活動經(jīng)歷也令人擔心。
但是,最終還是給他們辦了婚事。
這是由于不能扭過他的固執(zhí),而且她已懷上了孩子” 盧武鉉和權(quán)良淑結(jié)婚4個月就生下兒子建昊。
當年,即1973年5月14日一直是家庭精神支柱的大哥英鉉因交通事故去逝后,盧武鉉由于感覺成了家長,心里上有很大的負擔。
估計,挑戰(zhàn)司法考試已有7年的當時來說,加重了他對未來的不安。
在1975年3月27日上午10時,朋友告訴盧武鉉報紙上登出的考取17屆司法考試名單榜上有名。
權(quán)良淑至今也說這一生最高興的一件事情就是“丈夫考取司法考試的時候”。
從事法官7個月后辭職據(jù)回憶,2年期間的司法實習生生活對盧武鉉來講是個“很有意義的時期”。
1977年在大田地法開始法官生活的盧武鉉7個月后就辭去法官一職開始了律師生涯。
似乎在這一時期盧武鉉最關(guān)心的事情是在經(jīng)濟上提高“生活”質(zhì)量。
當律師后盧武鉉主要通過登記業(yè)務、處理租稅、會計事件等賺了不少錢。
據(jù)說,盧武鉉的誠實,在律師同事中也受到了好評。
此時,盧武鉉也深深陷入了帆船等娛樂活動中。
“能賺錢也會玩”的盧律師以1981年為契機,轉(zhuǎn)變成了“道路上的律師”。
從能賺錢的律師轉(zhuǎn)變?yōu)槌伞奥愤吢蓭煛薄 ‘敃r,30名釜山運動圈成員進行所謂“左傾學習”時被捕。
在野律師金光一和李興祿為他們找律師,后來把宋某等兩三名托付給了盧武鉉。
也就是這時,盧武鉉首次以委托人身份見到了“時局案犯”。
盧武鉉看到學生被刑訊逼供而留下的傷疤受到了很大的刺擊。
為此,盧武鉉在法庭上拍桌子大聲喊叫等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令人關(guān)注的是沒有進過大學校門的盧武鉉,在和這些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思想開始“意識化”了。
下面是盧武鉉的回憶: “在發(fā)生的過程中大學生們努力使我理解因壟斷資本而產(chǎn)生的剝削勞動和矛盾。
還勸我讀使他們被捕的書。
那是《轉(zhuǎn)換時代的邏輯》、《偶像與理性》等書籍。
剛開始和學生談話的時候聽不進什么貧富之差呀、剝削勞動之類的話,也沒有共鳴之處。
但是,隨著擔任對勞動運動的辯護,逐漸產(chǎn)生了同感。
通過書本和與青年的討論,我對社會形成了新的認識。
從此不但不玩快艇,而且也不去原來就認為昂貴的酒店。
我被社會主義所吸引,但每每碰到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問題時就說“不對”馬上回頭。
(“孩子他爸……”) 在1982年律師事務所里來了一個因為大學時期參加示威的經(jīng)歷,未能取得法官和檢察官資格的文在寅律師。
從此,盧武鉉全面開始“參與現(xiàn)實”。
盧、文兩個律師“幾乎獨攬了釜山地區(qū)的時局事件”(文在寅),盧武鉉設(shè)立了公害問題研究所,組成釜山民主市民協(xié)會,開辦了勞動法律咨詢所。
盧武鉉從1986年開始幾乎終止律師業(yè)務,全身投入到了時局運動。
當時盧武鉉討論問題的對象兼同志運動圈出身人士現(xiàn)在也是盧武鉉陣營的核心參謀。
通過這種“斗爭”,盧武鉉的名聲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接著就得到了加入政界的提議。
金光一律師接著解釋道: “1988年在13屆總統(tǒng)選舉即將開始的3月份,統(tǒng)一民主黨金泳三(YS)總裁來了電話。
‘為了結(jié)束軍政,前去參加總統(tǒng)選舉,但輸給了對方。
如果在國會議員選舉中也失敗,將會出現(xiàn)獨裁政治’,并勸我參與政治。
之后,我說服盧武鉉律師等人一起去,得到了他們的同意。
” 當時決定由盧武鉉出馬參加釜山南區(qū)選舉,但他自己卻強烈希望能夠參加東區(qū)的選舉。
可那里有民正黨的實力派候選人許三守。
其他政治人盡量躲開許三守,但盧武鉉卻想正面與他較量。
從初入政界到成為聽證會名人 雖然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盧武鉉進入政界已有14年,但擔任國會議員的時間卻只有5年10個月。
每次議員選舉他都出馬競選,據(jù)此可算是開展了“低效率政治”。
他參加13、14、15、16屆議員選舉和一次國會議員補選、釜山市長選舉等共6次選舉,但只當選過兩次。
如果13屆國會沒有發(fā)生第五共和國違法聽證會,政治人盧武鉉也有可能一直以“說話多少有點個性的那種政治人”無法嶄露頭腳。
說到底,1988年的聽證會對于當時剛步入政界的年輕議員來說可以算是一個莫大的幸運和機會。
在民主黨競選中同盧武鉉開展競爭的李仁濟議員也是在當時的聽證會上揚名的。
當年從11月7日到9日舉行的第五共和國聽證會,在電視現(xiàn)場直播的過程中創(chuàng)出暴發(fā)性人氣。
收視率超過了50%。
在該聽證會上,盧武鉉嚴厲追究前國家安全企劃部長張世東和前青瓦臺警衛(wèi)室長安賢泰、現(xiàn)代集團鄭周永會長等,成功地使他們陷入困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夜之間成為著名人士。
盧武鉉在那年12月31日聽到出席聽證會的全斗煥前總統(tǒng)對于光州民主化運動提供證詞說“雖然當時處在危急狀況的當?shù)刂笓]官強調(diào)行使自衛(wèi)權(quán)是不可必免的……”,就拍案而起向全斗煥扔去自己的名牌。
因此,聽證會落空。
1990年1月盧武鉉做出非常重要的政治選擇。
民正黨總裁盧泰愚總統(tǒng)和金永三(YS)、金鐘泌(JP)總裁通過三黨合并創(chuàng)立民自黨,但盧武鉉拒絕加盟。
他指責YS是“叛徒”,“沒有歷史意識的人”。
留在“小民主黨”的他參與了金大中(DJ)總裁領(lǐng)導的平民黨與在野合并,成為合并民主黨的發(fā)言人。
當時周刊朝鮮報道盧武鉉發(fā)言人的人物介紹時,報道他特殊經(jīng)歷的同時還說他擔任過釜山市快挺協(xié)會會長,說他是“相當大的財主”。
他就此提起訴訟,并部分勝訴。
但是這一訴訟成為了他和朝鮮日報之間長達10多年的馬拉松式斗爭的開始。
以釜山為選區(qū)的盧武鉉和YS決裂的代價是非常昂貴的。
他出馬釜山92年第14屆總統(tǒng)選舉和1995年釜山選舉,一一落選。
“可以不遵守不當法規(guī)”的發(fā)言吃了苦頭 有人指出,與盧武鉉的人氣不同,在提出明確的政策方面力不從心。
可能是因為,他的政治歷程不太順利,因此對他來說學習更多政策的機會不是很多。
他被人評價為,避開對政策懸案的具體討論、把“原則和方向”當作爭論點推進選舉戰(zhàn)的人物。
據(jù)說,DJ(金大中總統(tǒng))在1997年12月總統(tǒng)選舉中當選為總統(tǒng)后,盧武鉉為了研究DJ,1998年初到書店購買了DJ全集并精讀了一遍。
此后,盧武鉉進入DJ麾下做事,夢想有朝一日能夠掌握大權(quán)。
DJ為他提供了全力支援。
2000年第16屆國會議員選舉中,盧武鉉離開自己的選區(qū)漢城鐘路,參加了釜山北-江西乙區(qū)的競選。
盡管他周圍的人都表示反對,但他又干出了魯莽的政治挑戰(zhàn)。
他又一次遭到失敗。
“盡管投入了很大一筆資金,但還是不行”,他感到無奈。
讓盧武鉉走到今天這一地步的“愛盧會(愛盧武鉉的人聚會)”也是在那個時候成立的。
隨著政界人士盧武鉉“魯莽的挑戰(zhàn)”給國民打下深深的烙印,這無疑給他的形象起了決定性作用。
2000年8月,DJ給落選的盧武鉉委以海洋水產(chǎn)部長官職務。
對他來說,這是一次完全新鮮的經(jīng)歷。
時任長官時,他向上班路上碰見的警位員和民愿人鞠躬行禮。
而且給那些海洋水產(chǎn)部局長賦予了人事權(quán),給人留下了平易近人的印象。
隨著平時以較強硬的發(fā)言而著稱的盧武鉉,去年2月進行了“目前政治圈與媒體開戰(zhàn)的時機已成熟。
應該向媒體宣戰(zhàn)”的強硬發(fā)言被傳開后,引起了又一場爭議。
對當時狀況,盧武鉉說,“由于記者用那種口氣來提問,所以我只是回答說,‘也有可能’”。
盧武鉉在當時圍繞對媒體稅務調(diào)查的政治圈攻訐中可以說是黨內(nèi)掌權(quán)人中最積極擁護政府的一員,這就成了作為“對策”給動搖的民主黨支持層打下深深烙印的契機。
經(jīng)歷風風雨雨后,終于在上個月27日盧武鉉被確定為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
從他走過來的人生歷程中,不難看出當時的失敗為未來的成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而且也有很多情況是與此恰恰相反。
但很多人指出,更多人比“他過去如何如何”更加關(guān)心“今后他將會如何”。
新總統(tǒng)當選,韓國選擇了“年輕” 新華網(wǎng)專題報道
誰有短一點的愛心故事?
林紓小時候家里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
他曾在墻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
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
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
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
由于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xù)十年經(jīng)常咳血,但他臥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
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
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
米開朗琪羅幼時寄養(yǎng)在一個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這位未來的雕塑家。
米開朗琪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里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jīng)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shù)是可恥的。
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后來進入雕塑學校。
當時的意大利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臘古典文化的風氣下,他潛心學習模仿古希臘藝術(shù),這對米開朗琪羅的藝術(shù)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莊園雅斯納雅?波良納。
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
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
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xiàn)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
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jiān)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 李琛獻愛心又一個背后的故事 8月28日中午,秋高氣爽,位于海淀區(qū)花園北路北醫(yī)附小園內(nèi)的北京全池博愛康復教育中心的師生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歡送兩名由李琛資助的聾啞孩子去河南上大學;李琛將親自護送兩個孩子到河南鄭州,并交接給河南中州大學的院方,扶持他們走入另一精彩人生的旅途…… 歡送會現(xiàn)場,李琛為兩個孩子準備了書包、日記本等等學習用品,并交待孩子們要好好學習。
2000年5月,李琛慕名來到 “全池博愛康復中心”,看著在這里治療的孩子們,同為殘疾人的李琛心頭無限感觸。
在與院長全鐵偉、中心主任池美芬聊過之后方知,這夫婦二人同為科班畢業(yè)于特殊教育專業(yè),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更為了讓所有的聾啞人恢復健康,創(chuàng)辦了這個康復中心并克服了種種困難走到了今天。
李琛深深的被他們夫婦所感動,當即決定資助6萬元來幫助這些殘疾的孩子們,李琛資助了10名聾啞孩子,這一資助就是五年的時間,其中就有如今即將上大學的黃日洙、李永濤。
國際上公認的康復最佳年齡是0—6歲,黃日洙來中心治療時是98年6月初,當時10歲;李永濤是98年5月底來中心的,當時8歲;來時都是完全的聾啞孩子,并且都已過了康復最佳年齡。
他們在全鐵偉夫婦潛心研究的課題下得到最好的治療,并且有了今天的康復結(jié)果,是通過第一階段10個月,能夠聽懂、說清楚,與正常人交流;第二階段(99年初至2003年初),完成小學教育;第三階段(2003年至2005年5月)完成初、高中教育,參加國家統(tǒng)考的高考,最終以全國排名前十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河南中洲大學。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李永濤今年只有15歲,父母下崗,全家唯一的經(jīng)濟支柱是母親在路邊擺的小攤,父親在兩年以前不幸犯上舌頭癌,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舌頭切除,從此,父親也成為了殘疾人,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年僅15歲的聾啞孩子李永濤用李琛的鼓勵作為自己的動力,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取得今天如此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李琛對他們的捐助。
他們是不幸的,可他們又是幸運的,不僅選擇了好的治療中心,同時也得到了李琛的愛心資助,,才會有今天雙雙步入大學,而且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學習、生活,不僅令我們驚喜,這也令國際醫(yī)學界所關(guān)注。
李琛依然會繼續(xù)資助康復中心其他正在接受治療的孩子們,而黃日洙、李永濤以及那些有殘疾的孩子們希望社會有更多的人來關(guān)心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好的治療,能夠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機會,順利的步入社會,并且融入社會。
8月29日,李琛一大早就把兩個孩子送到了中州大學北校區(qū),學校召開了歡迎會,孩子的母親激動的握著李琛的手,表示感謝,并淚流滿面。
在歡迎會后,李琛還到了孩子們的宿舍,看看兩個孩子的生活學習用品是否足夠。
李琛說自己從小到大就一直受到殘聯(lián)及周圍人們的幫助,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密不可分,他深深地感受到殘疾人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幫助。
李琛由衷地呼吁,奉獻愛心靠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希望全社會的每個人都來奉獻我們每一顆愛心,正如“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每段就是個名人愛心故事
“誠信、自信、自強、追求、堅強、奉獻、愛心、人生觀、價值觀”的論點論據(jù)或名人故事(不需網(wǎng)址的答案)
經(jīng)歷了許多次愛心的洗禮,心中裝著許多愛的故事,我們就像擺龍門陣一樣,和你說說,或許您能聽到愛的呼喚。
十五年前 高中生活 記得是十五年前,讀高中時,家里特窮,我在縣城讀書。
從家里帶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時間更短。
沒有青菜吃,更不用說吃肉了。
在這期間,我領(lǐng)略了貧窮的滋味。
可就在這期間,我也發(fā)現(xiàn)了人間的溫情。
我的一個叔叔住在縣城里,但家庭條件也不好。
可是,他家卻為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就是我從家里帶菜,像土豆、蘿卜、黃瓜、白菜等。
當我吃完了從家里帶的菜后,他家就給我炒菜吃,三年,我?guī)缀趺總€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時,叔叔還會留我在他家吃一頓肉,讓我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日子,后來,一想起這段日子,就覺得溫馨無比,讓我深深體會到:愛會給人留下的美好回憶。
2005年9月12日上午 盲人的捐助 一個青年扶著一位盲人走進辦公室。
我以為又是求助者來了,趕忙起身接待,讓座之后,開始問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哪些幫助,我們都會盡力的。
這名青年趕忙解釋說,他不是來求助的,他是來捐助的。
啊
捐助
我?guī)缀醪桓蚁嘈抛约旱亩洹?/p>
這時,盲人哥哥說話了,“我是來捐款救助貧困高中學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給報紙上報道的那名叫李偉的困難學生。
”說著,便從包里拿出一小沓錢來,一張一張地數(shù),剛好1000元,他把錢交給我,并告訴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學習,他一定會資助這孩子上大學的。
我感動得無話可說,好多有錢的健康者沒做到,他卻做到了。
2005年7月某縣城和辦公室 愛心的距離 兩次愛心的舉動讓我明白了愛的意義,也發(fā)現(xiàn)了愛的距離。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網(wǎng)上向上海教育委員會的郵箱里發(fā)出了關(guān)于貧困生的求助信。
本沒當回事,可過了幾天,那邊回話了,他說明了當?shù)氐脑颍瑖野才诺挠蟹鲐毜貐^(qū),因而對我的請求無能為力,聽到電話那端的話語,我的心里很感動,至少他們很重視這件事,給了明確的回復。
至今,電話那端的的話語還在耳邊縈繞。
無獨有偶,7月14日,幾位愛心人士到某縣的一個鄉(xiāng)村小學去奉獻愛心。
行至一個岔路口問路時,一個小伙子竟然把他們指向岔路。
幸虧他們發(fā)現(xiàn)得及時,確認無誤后才敢繼續(xù)趕路,要不然不知會走多少彎路。
但這次那個小伙子的行為對幾位愛心人士影響很大,他們差點就想驅(qū)車返回了,幸好有位長者說:“我們是去奉獻愛心的,那就不要被這樣的人影響。
”一句話,大家都認為有理,便釋然了。
這兩件小事都與愛心有關(guān),但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愛因人而異,愛需要真誠和細膩。
2005年6月中旬 辦公室 尊重、保護、關(guān)注 一天下午,一位母親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說她的孩子玩電腦游戲上癮,一個多星期沒上學。
一個星期后孩子回到家,整個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點恍惚了,長期的電腦游戲,已經(jīng)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變。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學,想玩游戲,另一方面,學校為嚴肅校紀校規(guī),要給予孩子處分。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這般天地,是誰的錯,事已至此,埋怨誰都沒用,關(guān)鍵是現(xiàn)在該怎么辦,怎么把孩子從這個深深的泥團中拽出來。
首先對年輕的母親說:這件事出現(xiàn)了,你首先要冷靜,不要追究以前怎樣,也不要把孩子整天關(guān)在家里,否則,你早晚會把孩子關(guān)成精神病的。
再就是你得承認孩子已經(jīng)有了心理缺陷,要對他進行矯正。
你先到學校找到相關(guān)部門,說明自己孩子的問題,不要回避什么。
要求學校從保護孩子名譽及前途出發(fā),不要處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找人進行矯正。
第三就是帶孩子到各地風景區(qū)去玩一段時間,讓他換個環(huán)境,讓他認識到除了網(wǎng)絡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美的現(xiàn)實世界等待著他去發(fā)現(xiàn)、去感知。
這位母親半信半疑地點點頭,走了。
了20來天,這位母親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種淚水漣漣的面容,滿臉微笑著對我說:“你說的辦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說的幾點去做了。
結(jié)果,從外地一回來,孩子就要去上學,學校也很寬容地接納了他。
” 從此,他沒再癡迷于網(wǎng)吧,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
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時奉獻、幫助也只不過是出出主意,而寬容、保護、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2005年10月20日,鄖陽中學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詩信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無法把眼前的的這位老人和中國“希望老人”聯(lián)系起來。
瘦削的臉龐,快要全白的頭發(fā),黝黑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
唯獨那雙眼睛里的平實與和善讓我明白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舊夾克衫,一條淺藍色的褲子,一雙不超過50元的球鞋,包裹著一個瘦弱的身軀,還在不斷的咳嗽,當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還在不停的整理材料。
我在想,是什么促使了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么使他為貧窮的孩子而舍棄了安享晚年的快樂。
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議,但在他的心里,愛主宰了一切,貧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據(jù)了他們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無一言表。
我還看到了世界上最簡單的名片,一張很薄的白紙片,上面簡簡單單的寫上了“江詩信”三個字,和那一排愛心協(xié)會的小字。
慢慢的走近老人,我發(fā)現(xiàn)了一顆滾燙的心。
2005年6月5日,鄖西河夾鎮(zhèn)豐溝村小學當小朋友們看到這些捐來的書時,他們的樣子讓人吃驚,像看什么稀奇似的。
我就伸手拿一本給他看,幾個衣衫襤褸的同學就和他圍在一搶著看,看著他們新奇的樣子,我感到一陣酸楚。
這可是城里孩子看過的不要的書籍呀
在操場上,幾個小伙伴正在玩一輛城里孩子捐贈的玩具小汽車,舊得已不成樣子,而且還沒電池,可這幾個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
高新民教授背后的故事 7月7日,武漢 作為一個博士生導師,關(guān)注慈善事業(yè)成了他業(yè)余生活的全部,當?shù)弥A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向張灣區(qū)第九中學捐助20臺電腦和300副鐵架床的意愿后,高教授和他的夫人劉雅琴親自叫貨車,現(xiàn)場幫著搬運和清理物品,直至當天午夜,所有物品裝上車之后才安心去休息。
9月14日晨,十堰 高教授吃早點時,剩下一個包子,不值5角錢,可他不浪費,要求隨行人員把它吃下,而下午到了學校,卻慷慨捐贈5000元,用于改善貧困學生生活。
兩次舉動的強烈反差,映襯出人性的光輝。
2005年9月的一個周末 朋友家里 在飯桌上,我遇到一位老板,他說他資助了一名高中生,可這孩子三年下來花了他5萬余元,穿衣服要名牌,吃東西還挑三揀四。
聽到這里,我感到一陣悲哀,物質(zhì)的資助和精神的資助如果不并舉,只會害了孩子,而受助者的不懂事只會害了他自己,同時嚴重挫傷了資助方的積極性。
下鄉(xiāng)多了,看到了許多貧困的人們,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了改變。
我覺得一個人的同情心、愛心是多么的珍貴和重要
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它可以影響周圍的一圈人。
接待的窮人多了,我發(fā)現(xiàn),在這個相對比較發(fā)達的城市還有那么多生活艱難的人們,它們顯得那么無助。
我分明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憂愁、看到了乞求、看到了無奈所帶來的滄桑和年少的成熟。
快樂離他們很遙遠,幸福是他們夢中的希望。
這些讓我明白了人間百態(tài)。
我知道,這個世界擁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經(jīng)常有善行的人卻不是很多,為善一時容易,為善一世卻很不容易。
心與行的距離在此表現(xiàn)得很清楚。
貧窮并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喪失斗志;貧窮并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熟視無睹。
我深深地感到,愛需要奉獻,愛更需要我們拿出具體的行動。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善心,但善心與善行之間好像還有一條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這條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這條小巷亮些、再亮些。
這樣,陽光就會灑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愛心故事 作者:江西省殘… 文章來源:江西日報 點擊數(shù):525 更新時間:2006-4-29 愛傳中華網(wǎng)消息:1997年,肖淑珍擔任金溪縣殘聯(lián)理事長時,賬面上只剩36元,還有一張借來的辦公桌,一間租用的辦公室。
1999年,45歲的肖淑珍被評為全省“三八”紅旗手,并獲“巾幗英豪”榮譽稱號。
金溪縣殘聯(lián)也先后榮獲“金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扶貧工作先進單位”和由國務院表彰的國家“九五”期間“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等稱號。
肖淑珍,一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用自己的真情演繹出一個個感人的—— ————————————————————————————————————————————— “以后,我們就是親組妹
”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小建高的皺眉在跳躍著的生日燭光里舒展開來,小臉上綻出了燦爛的微笑。
這是14歲的小建高第一次過生日,也是他出生以來感覺最幸福的一天。
小建高的母親周菊花是個盲人,嫁到黃通鄉(xiāng)李姓人家就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
生下小建高之后,丈夫得病去世,她只好帶著兒子投靠父母,可年邁的父母怎能養(yǎng)活她母子呢
就在周菊花走投無路的時候,肖淑珍來到她的家。
看到骨瘦如柴的周菊花,肖淑珍的心碎了,她緊緊地拉著周菊花的手說:“不要怕,我會幫你渡過難關(guān)的。
以后我們就是親姐妹,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為解決周菊花的生活問題,肖淑珍拿出自己的工資墊付費用,親自送她到撫州市盲人按摩中心學習按摩技術(shù),然后又安排她去上海一家盲人按摩院就業(yè)。
肖淑珍將小建高接到縣城自己家里,幫他辦理了“農(nóng)轉(zhuǎn)非”的戶口,又把他從鄉(xiāng)下轉(zhuǎn)學到縣城象山中學讀書。
當周菊花得知兒子生活很好時,打電話向肖淑珍再三表示感謝之情,肖淑珍說:“只要你在外面工作好,將來你們母子過好日子,我就放心。
” 7個雞蛋和一只鴨 瑯琚鎮(zhèn)城上村農(nóng)民鄭樂戰(zhàn),一家五口就有3個殘疾人,生活十分貧困.一天早晨,他發(fā)現(xiàn)自家的牛死了,當即就昏倒在地,從此得病臥床不起。
就在這個時候,鄭樂占在縣城一家殘疾人開的裁縫店避雨,偶然遇見肖淑珍。
肖淑珍進了店門,看到鄭樂戰(zhàn)是個殘疾人,便仔細地問他家的情況,并且告訴他如果有什么困難就去找她。
開始鄭樂戰(zhàn)并不想念現(xiàn)在世界上還會有這么好心腸的人,也就沒有去縣殘聯(lián)找肖淑珍。
這次家里可謂是雪上加霜,他便叫女兒到縣殘聯(lián)去找肖淑珍,試試看能否幫他一把。
鄭樂戰(zhàn)萬萬沒有想到,肖淑珍聽了他女兒的訴說后,當時就跟著小女孩來到鄭樂戰(zhàn)的家,并且還帶了禮品去看望。
沒過幾天,肖淑珍又把鄭樂戰(zhàn)的小女兒接到自已家吃住,接著又幫助他的女兒找?guī)煾祵W習縫紉技術(shù),并且介紹他大兒子到縣城學習修理摩托車技術(shù),還借了1000元他買牛、養(yǎng)獵。
為了表示謝意,鄭樂戰(zhàn)把家里積攢幾天的7個雞蛋和一只鴨子,步行20多里路,專程送給肖淑珍。
禮輕情義重,肖淑珍不能不收下鄭樂戰(zhàn)的禮。
可是,肖淑珍留下鄭樂戰(zhàn)吃了中午飯之后,硬要他帶上她給他買的5斤肉,一壺植物油。
如今,鄭樂戰(zhàn)的兩個孩子都已學有一技之長,并在外地打工賺錢,家里的債還清了。
“幫助你們,是我的責任” “向殘疾人‘輸血’,不如增強其‘造血’功能。
”肖淑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可源鄉(xiāng)殘疾青年蔣日輝高考落榜后,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信心。
一天,蔣日輝坐車到縣城,看到縣場面貌煥然一新,街上的行人說說笑笑,想想自己身患殘疾,生活又無著落,心頭便生出許多悲哀來。
當他走過街邊一邊電腦培訓中心時,看到許多年輕人在那里學習電腦,便想,如果自己能學會電腦,然后買臺電腦回家鄉(xiāng)開個打字店該多好啊。
可是,家里沒有錢,誰能圓他這個夢呢
這時,他想起了縣殘聯(lián)。
于是他找到了肖淑珍阿姨,并向她傾訴了自己的苦惱。
肖阿姨不僅推薦他到縣城華大電腦培訓班學習,而且資助他600元和一輛輪椅,鼓勵他自強自立。
如今天,蔣日輝開辦的打字店生意紅火,年收入近萬元。
今年肖阿姨還幫他借款1萬元增添電腦設(shè)備,用于開辟網(wǎng)吧,這樣既可培訓家鄉(xiāng)待業(yè)青年,又可豐富村民業(yè)余生活。
一次,蔣日輝專程坐車到肖阿姨家來謝她。
肖淑珍說:“要謝就謝黨和政府,幫助你們殘疾人,是我的責任。
” 尾 聲 這三個故事,僅僅是肖淑珍把愛心獻給殘疾人的幾朵小花。
去年,在她的多方努力下,金溪縣就有100多殘疾人被安排到抗州、溫州、蕭山等地么營企業(yè)工作,而且金溪縣共有500多名科級以上干部與426戶貧困殘疾人結(jié)成扶貧幫殘的對子。
到目前為止,金溪縣有2800多名殘疾人實現(xiàn)就業(yè)。
有關(guān)法律的古代名言
1、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quán)利的紙。
——列寧2、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nèi)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nèi)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康德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孟德斯鳩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quán)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chǎn)生影響的預測。
——【美】霍姆斯《普通法》5、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
——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6、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7、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暴力,超越權(quán)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quán)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
——著名的法律學者8、法律之內(nèi),應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9、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諺10、法無授權(quán)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11、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
——法諺12、在民主的國家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
——馬克思13、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14、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15、真想解除一國的內(nèi)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16、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17、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并為其基礎(chǔ),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shù)。
——薩維尼18、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jīng)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強森19、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guī)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2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21、法律顯示了國家?guī)讉€世紀以來發(fā)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shù)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22、憲法創(chuàng)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23、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24、民眾對權(quán)利和審判的漠不關(guān)心的態(tài)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25、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么
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26、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惡行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27、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nèi)的事情的權(quán)利。
——西塞羅28、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29、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30、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采納
可可背單詞每一關(guān)耗時多少合理
名人姓名:奧斯特洛夫斯基 出生年代:1904-1936 名人職稱: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 名人國家:俄羅斯(前蘇聯(lián)) 相關(guān)介紹: 1936年12月22日,蘇聯(lián)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逝世。
他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30年代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
[上有更多資料] 奧斯特洛夫斯基,H·(1904~1936)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
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nèi)戰(zhàn)爭。
1923年到19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qū)共青團的領(lǐng)導工1924年加入共產(chǎn)黨。
由于他長期參加艱苦斗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
同年底,他著手創(chuàng)作一篇關(guān)于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
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
這一殘酷的打擊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
[上有更多資料] 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
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稱贊。
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為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會員。
1935年底,蘇聯(lián)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卓越的貢獻。
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復發(fā),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上有更多資料]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激勵了無數(shù)人的佳作,問世以來六十年間長盛不衰。
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后烏克蘭地區(qū)的廣闊生活畫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
用保爾的話來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