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雁塔的詩句
早在寺塔建成初期,時為太子的李治就率百官親臨賦詩,當(dāng)上皇帝后,又親謁慈恩寺賦詩一首:“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唐中宗時,專置修文館,招納文人雅士,往往隨駕游宴。
其中每年九月九重陽節(jié),皇帝都要親臨慈恩寺登高遠眺,吟詩作賦。
學(xué)士們則紛紛唱和,曾被編輯為四十卷詩集,廣為傳誦,雁塔詩會一時蔚然成風(fēng)。
天寶十一年(752年)秋,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jù)、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今大雁塔六層懸掛有這些詩會佳作。
《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wǎng)林。
寥闊煙云表,超然物外心。
”(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陽節(jié),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yīng)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貝葉寫,圣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游。
”(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fēng)。
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
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jīng)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fēng)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
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
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
汴梁已有興邦志,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
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fù)砧聲雜細螀。
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
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
”(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游竟渺茫。
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
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
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
”(洪亮吉,清進士)
贊美大雁塔的詩句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
描寫大雁塔的詩詞一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謁大慈恩寺》李治(唐高宗皇帝)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wǎng)林。
寥闊煙云表,超然物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上官婉兒帝里重陽節(jié),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yīng)制》李適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貝葉寫,圣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游。
《禮慈恩寺題詩》呂大防(北宋進士)玄奘譯經(jīng)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
滿意請采納,謝謝。
有關(guān)“大雁塔”的名人的詩句有哪些
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游慈恩寺,將名字題在大雁塔下,此舉引得文人紛紛效仿,尤其是新科進士更把雁塔題名視為莫大的榮耀。
凡新科進士及第,除了戴花騎馬遍游長安之外,還要一起曲江流飲作詩品評(皇帝也必于曲江邊的樓上垂簾觀看),杏園探花參加國宴,然后登臨大雁塔,推舉善書者將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及第的時間用墨筆題寫在墻壁上留念,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還要將姓名改為朱筆書寫。
在雁塔題名的人當(dāng)中,最出名的當(dāng)屬白居易。
他27歲一舉中第,登上雁塔,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