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xiàn)只為韋陀”的出處
有沒有一首完整的詩
第一個:在千萬年前,在天界的花園著各式各樣的花,曇花只朵不起眼的小花,甚至她其他花朵笑話,她,沒有美麗的花朵,因為她不會開花。
有一天,一陣大風(fēng)吹過,曇花小小的身姿差點就被大風(fēng)吹斷。
這個時候有個男人,穿著白袍經(jīng)過,男人輕輕的撫著她,讓她躲過了大風(fēng)。
然后男人走了。
只是那驚鴻的一瞥,甚至只是那溫柔的扶持,讓曇花終身難忘。
曇花一直在想,男人什么時候還會來。
等了一千年,男人沒有再來,等了第二個一千年還是沒有來,有天百花仙子來了,曇花問她:那個當(dāng)年的男子是誰。
百花仙子笑著說,那是菩薩,是韋陀菩薩。
曇花癡迷的自言自語道,如果她能永伴菩薩該有多好。
仙子說:別天真了,你知道菩薩是無情的。
是沒有七情六欲的,仙子讓曇花放棄那個念頭。
就這樣曇花又等了一千年,經(jīng)過了幾千年,曇花已經(jīng)修煉成了一朵花精。
就在這個時候,曇花有了個機(jī)會,天界要召開大會,韋陀菩薩也會來參加。
曇花有了這個機(jī)會去參加大會,當(dāng)她以小小的花精身份仰望她的菩薩的時候。
她激動萬分,大會結(jié)束后,曇花跟著韋陀走了好遠(yuǎn)好遠(yuǎn)。
他們又走到了那個花園里。
韋陀沒有轉(zhuǎn)身,只是問曇花,你跟著我為何。
曇花萬分高興,她說:我仰慕你很久了。
韋陀菩薩踏上了蓮花座,閉目坐在蓮花座上。
輕輕的對曇花說。
你已見到了我,回去吧。
安心的修行你會列入仙班的。
曇花不死心慢慢的走向韋陀。
她知道菩薩沒有七情六欲,但是她愛了他幾千年,等了他幾千年,換來的只是他的垂暮。
曇花走到蓮花座前,看著韋陀。
輕聲說:我今天可以變換人身了,您能否看我一眼,菩薩依舊垂暮,手里的佛珠轉(zhuǎn)動著。
清風(fēng)吹過,還是那么的安靜。
是啊,菩薩怎么會愛人。
曇花心死,曇花對菩薩說,我要變換成一次人身,只為你。
曇花說完,在韋陀面前耗盡千年修行。
綻放她最美麗的一次。
花很美,美過牡丹。
但是只是一剎那,花開花落。
曇花看著菩薩,但是菩薩始終只是垂暮,未曾看她一眼。
曇花一現(xiàn),曇花并沒有看到菩薩有看他一眼就消失了,但是當(dāng)她消失的一剎那,她望見了菩薩滴下的一滴眼淚。
因為她不知道,不是韋陀無情,是他無法有情。
他何嘗不是在見她第一面時就愛上了她。
只是兩個人永遠(yuǎn)不可能。
曇花一現(xiàn)只為韋陀,就是這個典故。
第二個版本:曇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
她還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的年輕人。
后來此事給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發(fā)雷霆要拆散鴛鴦。
玉帝將花神抓了起來,把她貶為每年只能開一瞬間的曇花,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還把那年輕人送去靈鷲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習(xí)佛,漸有所成。
而花神卻怎么也忘不了那個曾經(jīng)照顧她的小伙子。
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
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
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
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
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采集朝露。
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
韋陀始終沒有記起她。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從曇花身邊走過,看到花神憂郁孤苦之情。
便停下腳步問花神“你為什么哀傷
”。
花神驚異,因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
如果是大羅金仙頭上有金光、如果是妖魔頭上有黑氣、如果而凡人頭上是無任何靈光。
剛剛從身邊走過的明明是一個凡人,如何看得見自己的真身。
花神猶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幫不了我”。
又默默等等待韋陀不再回答那個男子的話。
40年后那個枯瘦男子又從曇花身邊走過,重復(fù)問了40年前的那句話“你為什么哀傷
”花神再次猶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許幫不了我”。
枯瘦的男子笑了笑離開。
在40年后一個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現(xiàn)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來更是奄奄一息。
當(dāng)年的男子已經(jīng)變成老人,但是他依舊問了和80年前一樣的話“你為什么哀傷
”。
曇花答道“謝謝你這個凡人,在你一生問過我3次,但是你你畢竟是凡人而且已經(jīng)奄奄一息,還怎么幫我,我是因愛而被天罰的花神”。
老人笑了笑,說“我是聿明氏,我只是來了斷80年前沒有結(jié)果的那段緣分。
花神我只送你一句‘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說完老人閉目坐下時間漸漸過去,夕陽的最后一縷光線開始從老人的頭發(fā)向眼睛劃去,老人笑道“曇花一現(xiàn)為韋陀,這般情緣何有錯,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說吧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時夕陽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隨即圓寂,抓著花神一同去往佛國去。
花神在佛國見到了韋陀。
韋陀也終于想起來前世因緣,佛祖知道后準(zhǔn)韋陀下凡了斷未了的因緣。
因為聿明氏的老人違反了天規(guī)所以一生靈魂漂泊。
不能駕鶴西游、也不能入東方佛國凈土,終受天罰永無輪回。
曇花一現(xiàn),只為韋陀。
所以曇花又名韋陀花。
也因為曇花是在夕陽后見到韋陀。
所以曇花都是夜間開放
曇花生長的全部過程。
直至死亡。
是一段文字。
很詳細(xì)的。
悲劇點= =拜托啦~
常憐曇花開, 芳馨更闌珊。
風(fēng)華一夜盡, 花去人不堪。
清晨,在陽臺瞥見一盆曇花悄然垂掛了三個花苞,喜出望外地取來相機(jī),等了老半天,趁風(fēng)的間隙拍下幾張稍微清晰的圖片,圓滿一個初始的記錄。
其實每年花開的時候我都這么記錄著,年年如此,不僅僅是一種習(xí)慣,更是怕花開的時候,會錯過,雖說花謝花開花期總在,可這一朵錯過了,始終不是那一朵所能彌補(bǔ)的…… 眼前這兩盆茂盛的曇花,是母親從成都空攜而來的,當(dāng)初不過是幾片其丑無比的葉子,無根的葉為長條形,泛著病態(tài)的黃,水分盡失,葉邊焦?fàn)€地卷曲著,葉片上癩癩疤疤長滿灰白的病蟲,形如扁平疣,讓人直擔(dān)心那些惡心的疣皮惹到自己身上。
這樣的草根,全無半點值得欣賞之處,無怪我毫不待見,推說沒多余的花盆,將報紙裹著的葉撂陽臺角落就沒打算種上,致使其活生生繼續(xù)焦渴了兩日。
第三天,母親不顧我的反對翻了個花盆好歹給它們埋土里了,看那干巴巴仙人掌科的葉子,料定它無法起死回生,哪怕母親賦予那草根一個清高的名字:曇花
我也權(quán)當(dāng)她弄錯了花名,時刻準(zhǔn)備將其棄之門外。
奇跡般的,那葉子活過來了,葉邊滋生出幾處小小的嬌嫩的芽,生機(jī)勃勃的樣子,如我每日清晨在陽臺蘇醒。
我開始贖罪般擦拭老葉片上曾躲之不及的“扁平疣”,直到斷了病根。
漸漸葉子碧綠如洗,生長極快,第二年,即分種為兩盆,今年換成兩個大盆,葉子已1m多高了,每年都剪一些給朋友,向所有人贊嘆曇花之頑強(qiáng)不息。
前年夏季,臺風(fēng)夜襲,室外的曇花經(jīng)受一夜風(fēng)雨,不但沒有折枝,反而含苞欲放,更加嬌媚可人。
那天,我整日捧本書坐在她旁邊等待花開,其過程有種難言的期許和怡然,那時刻,我想留住所有的絢爛,瞬息不失。
友人曾疑惑:閨中真有曇花
可想而知,曇花在醞釀花期時枝葉是何等平凡,她不似君子蘭那般既可觀葉又可賞花,終其一生,不過是在等待那一剎那的繁華,凋萎后,淡泊到讓人忽略不計。
故而當(dāng)粉紅的花苞顫巍巍昂起秀雅的臉蛋,釋放著美麗的能量時,我竟不敢輕易獨享其芬芳,不時用手機(jī)將清晨的花蕾、傍晚的花蕊、深夜的奇葩連拍后彩信傳給正在藏區(qū)為宗教和夕陽餐風(fēng)露宿的友人,據(jù)說當(dāng)時他們夜宿的吉普車旁徘徊著幾只“狼”,彩信傳達(dá)時駭人一跳,友人驚呼:“這花好潔白
”我用了眾多詞匯去贊美那驚鴻一瞥,竟不如這一聲直覺的驚嘆,在甘孜區(qū)色達(dá)縣異常純凈的夜空下,宛如暴風(fēng)雨精靈般的這一朵曇花如雪蓮在雪域中綻放,唯有圣潔。
那幾年,兩盆曇花競相綻放,許是繁茂過了頭,去年夏花遭遇淡季,整個夏季不曾綻放,不料她積蓄了一年的思量選擇在中秋之夜絢麗。
三年前的中秋,正是在這方陽臺上,這盆曇花下,父親在電話里說很想我,那聲音觸及我最柔軟脆弱的情感,注定一生用淚水去懷念。
這些年,難道真因了過多的淚把花兒澆灌成靈性之根,令其絢極生命為這份月圓花開、天人共鑒
這般靈物,卻是當(dāng)初我極端輕視的幾片焦?fàn)€的葉子,念及其生命衰到極限而重生的復(fù)活經(jīng)歷,不由悲欣交集。
古來多少帝王為尋求長生不老耗費一生,但生命之終結(jié),誰也無法逃避,即使絢若曇花。
曾不甚明了:如此流光溢彩的生命,何以選擇在深夜綻放,僅將超凡脫俗的美奉與星月同輝,即使枯萎,也心安理得,從不因生命的短暫而乞哀告憐。
從花苞低垂的羞澀,到笑靨綻露的冰清,及至秋葉般凋零的靜美,無不呈現(xiàn)著一種頑強(qiáng)悟徹、謙遜內(nèi)斂。
曇花,正因為脫離了世俗的紛擾,才出落得一塵不染、清雅幽香,她不刻意取悅于人的眼睛,卻用花魂震撼了人的靈魂。
但愿我們一生能有機(jī)會(哪怕再平淡無奇的一生),如同曇花,在一夜間綻放出全部生命的絢爛,于凌晨迎接死亡那一刻,恬靜地想著的皆為美麗的“生”
你要找的是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