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的詩句
安得與君相訣絕教生死作相思..既頭,何必不忘。
既然,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陸游的《釵頭鳳》紅穌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杯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唐婉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
難
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卜算子 答施 (宋)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jié)、來生愿。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煮書銷的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形容要分開的愛人詩句
描寫情人離別的詩句 1、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2、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3、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4、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
東萊不似蓬萊遠。
5、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7、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8、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9、凄涼別后兩應(yīng)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10、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形容分開的詩句
1、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2、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3、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4、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5、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6、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7、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8、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9、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1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1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12、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1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4、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15、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1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18、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1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20、南浦凄凄別,西風襲襲秋.一看腸一斷,好云莫回頭.21、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2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3、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24、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5、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26、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第二首: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27、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yīng)作斷蓬飛。
28、《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29、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p>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30、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頭翁。
胡兵屯塞下,漢騎屬云中。
君為白馬將,腰佩騂角弓。
單于不敢射,天子佇深功。
蜀山余方隱,良會何時同。
31、《金陵歌送別范宣》 李白 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
白馬小兒誰家子,泰清之歲來關(guān)囚。
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
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
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
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
此地傷心不能道,目下離離長春草。
送爾長江萬里心,他年來訪南山老。
32、黃河流出有浮橋,晉國歸人此路遙。
若傍闌干千里望,北風驅(qū)馬雨蕭蕭。
33、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34、《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35、不應(yīng)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6、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37、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戴叔倫《相思曲》38、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jié)婦吟》39、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描寫“不想分開”的詩句有哪些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賞析:此詩是送別的名作。
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承之,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
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
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賞析: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
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
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境內(nèi)。
渭城在長安附近。
陽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
當時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經(jīng)渭城,出陽關(guān)(或玉門關(guān))。
此詩所寫,即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
在唐代,西北地區(qū)與中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民族之間也經(jīng)常有政治上的交涉,軍事上的沖突,因此,往來道途的人很多,而在當時,兩地的生活水平、風俗習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當親友到這種遼遠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人們自然會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別之情,如這首詩所寫的。
從詩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離家作客,而是已經(jīng)游宦長安,這一次,又奉使到更遠的西安去。
王維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
元二從長安出發(fā),王維送到渭城,置酒餞別,詩即從渭城風物寫起。
前兩句布景。
地是渭城,時是早上,細雨濛濛,沾濕了微細的城土。
天氣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難,當然也就增加了別離的悵惋。
客舍寫明客中送客,并顯示遠送渭城,暫留復別的情況。
古人送別,都要折柳為贈,所以柳色青青,見之不免觸目驚心。
朝雨畫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離別之情,只寫景物,而別情已有豐富的暗示。
后兩句抒情。
使命在身,分手在即,雖然遠送,勢難再留,這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勸元二再飲一杯,再待一會而已。
用一“更”字,則此前之殷勤勸酒,此刻之留戀不舍,此后之關(guān)切懷念,都體現(xiàn)了出來。
所以這一個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戀、關(guān)切呢
因為元二一出陽關(guān),就再也沒有象自己這樣的知心朋友了,何況他還越走越遠,要到安西呢
從此以后舉目無親,還是在故人面前多飲一杯吧。
只這廖廖十四個字,就將好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抒寫無余。
言簡意賅,語淺情深,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3、《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賞析: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p>
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
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誰不得而知,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
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
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
耐人尋味。
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
”(《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
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詩,卻是對友情的最好詮釋,此詩更是被后人所傳誦。
4、《別董大》二首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賞析: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guān)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
高適在寫此詩時,應(yīng)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
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可見他當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
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
以其內(nèi)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
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
高適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
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
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zhuǎn)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zhuǎn),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
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
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zhì)而豪爽。
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zhì)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
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
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4、《西廂記·長亭送別》 【元】王實甫 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賞析:《長亭送別》這折戲充分表現(xiàn)了一對戀人被迫分離時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恨。
在凄涼的氣氛和痛苦的內(nèi)心獨白中表現(xiàn)了兩種不同思想的對立,戲劇沖突在一種獨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發(fā)展。
鶯鶯的唱詞,體現(xiàn)了她大膽反抗而又溫順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時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和命運。
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現(xiàn)得含蓄深沉,她不僅不能有越禮的行為,同時在情人離別時因有母親在身邊也不能暢抒情懷,這就顯示出她性格中溫順柔弱的另一面。
她的痛苦中,不僅有離愁別恨,而且包含著怕將來被遺棄的隱憂。
《長亭送別》充分表現(xiàn)出《西廂記》作為一部抒情詩劇的藝術(shù)特色。
開頭化用范仲淹《蘇幕遮》中的詞句和意境,運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寫情,情景交融,構(gòu)成凄清哀婉的詩的藝術(shù)境界。
下面《滾繡球》一曲,則以主觀的情感去驅(qū)遣客觀的景物,既富于詩情畫意,又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語言亦雅亦俗,既華美典麗又通俗生動。
夸張、對比、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是極夸張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實動人。
《三煞》中從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構(gòu)成的鮮明對比里,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人物孤寂難耐的離愁別恨。
而整折戲里,從頭到尾處處點染的西風黃葉、衰柳長堤等種種凄清的物象,使整個環(huán)境和背景彌漫著一種悲涼的氣氛,與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為一體,增強了戲劇語言的抒情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
5、《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
從上片的描寫,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nèi),一對男女飲酒話別。
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象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
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jīng)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
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
”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
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
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
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里。
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處在于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diào)較低沉,情調(diào)未免太傷感了些。
另外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huán)境,描摹情態(tài),惟妙惟肖。
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jié)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
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6、《贈別》 【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賞析: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jīng)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
但這種感情的表現(xiàn),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
“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多情。
別筵上,凄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
“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
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
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
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tài)描寫,把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xiàn)人的惜別之情。
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
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
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
物色》)。
“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里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
在詩人的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
“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
“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余韻不盡。
就詩而論,表現(xiàn)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
杜牧為人剛直有節(jié),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jié),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7、《鷓鴣天》 【宋】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賞析:又是精美的玉杯,又是佳人彩袖下的纖手捧來,這份殷勤,公子便是不勝酒力,也無以推卻了。
為了佳人的良情柔意,今宵一準拚他個醉顏酡紅。
佳人自然也有以相報:只見她翩翩起舞于楊柳樓頭,只聞她的清歌起于桃花扇底、縹緲于晚風之中,公子的杯中始終不空,她也舞到月下樓頭、直歌至風兒消歇
若不是佳人這番多情、風流的公子又怎來得這般佳句:月兒不是自落,倒似是在低窺她的舞姿;風兒不是自散,倒似是在屏息靜聽她的嬌音。
不過,畢竟是家道中落后感傷的晏小山,如此佳人悅公子,公子憐佳人的旖旎情事,他卻總愛放在漫長的別后去追憶,在一盞孤悄的以內(nèi)燈之下、在相對如夢寐的驚疑惝恍之中…… 8、《生查子》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賞析:這首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
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
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與燈依舊”與 “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
在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
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gòu),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9、《送別》 【近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賞析: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蕓蕓眾生的永恒主題。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恒的旋律。
“五四”運動以后,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
其中,李叔同先生創(chuàng)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
1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綿綿、感人肺腑的送別詩。
作者通過對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及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lián)以對偶句寫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你看,送別已至城外,主客兩人卻仍難舍難分。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城北,潔白的河水從城東緩緩繞過。
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連忘返。
可是現(xiàn)在,兩人卻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戀萬分
“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用詞準確而傳神。
頷聯(lián)是詩人對友人遠行的看法。
蓬草枯后根斷,常隨風飄飛,古人常用以比喻飄流無定的游子。
“一為別”就成“孤蓬”,實為感傷;而“孤蓬”之“征”遙遙“萬里”,連明確的目的地也沒有。
可見朋友此去,并不是有了什么歸宿,而只是去尋找歸宿。
如此別離,怎不令人心酸
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油然而生。
“蓬”之前用“孤”來限制,準確而生動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單無依,行跡無定。
頸聯(lián)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
通過“浮云”與“落日”表現(xiàn)“為別”時雙方的心理活動。
朋友即將告別遠游他方,行蹤如浮云飄游一般,看到浮云就能體會到游子的心境。
而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想到同友人的分別已是不可再拖,更是萬分留戀
“游子”之“意”及“故人”之“情”雖未明言,卻可由特定景物“浮云”、“落日”引發(fā)聯(lián)想,手法委實高明。
尾聯(lián)寫離別時的場景。
惜別已到“落日”,萬般無奈,這才“揮手自茲去”。
“揮手”既指分別雙方各自揮手,珍重道別,也指詩人佇立原地,深情凝望,長久揮手,以示難舍之情。
“茲”近接“落日”,指“此時”;遙承首聯(lián),指“此地”。
“蕭蕭班馬鳴”一句,實際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托他和友人的離情。
表面上是寫馬,實際上是寫離情。
這首詩是送別詩中的佳作。
詩中出現(xiàn)的青山白水,使人聯(lián)想到朋友間深厚而純潔的友誼,構(gòu)思極為新穎。
11、《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這首詩是李白初居安陸時所作。
出川未久,剛剛結(jié)束江南吳越之游的李白,這時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在送孟浩然東下?lián)P州時,李白揮筆寫下了這首傳涌千古的杰作。
形勢動、意境闊大是此詩最突出的特點。
黃鶴樓在江夏,與廣陵(今江蘇揚州)相距數(shù)百里,詩人舉重若輕,將楚地吳天盡收于短短的四句詩中。
首句說友人孟浩然辭別黃鶴樓開始東行,次句描寫陽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風光.后兩句寫隱沒于碧空盡頭的孤帆和與天相接的江流,則象一條無形的纖繩,縮短了黃鶴樓與揚州在讀者心中的距離,使詩作描繪和包容了廣闊無垠的空間。
此詩每句分別各用一個動詞:“辭”、“下”、“盡”、“流”,從不同角度(行者與相送者)表現(xiàn)了時間上的順承關(guān)系,給人以流動之感,加上動詞自身給詩句帶來的動勢,使全詩雄渾壯闊,.呈現(xiàn)出一種幽深高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