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竹子和石頭”的詩句有哪些
智寶寶、心貝貝吉是原始文化的,是的人類在和大自然的斗爭中形成的人類原始的文化。
在這種和大自然的斗爭中,人類首先以生存需要為中心,而在發(fā)展過程中自然就形成趨吉避邪的本能的觀念。
中國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龍、鳳、麒麟等等吉禽瑞獸,而且賦予這些東西一種象征的內(nèi)容及意義,去滿足人們內(nèi)心祈福的心理需求,民間流傳的吉祥物形形色色,不勝枚舉。
但是大多是象征平安吉祥的動物或象形的圖。
比如龍,鳳凰,喜鵲等等。
從生肖的角度來說,每一個生肖都可以為吉祥物,而現(xiàn)在董易林吉祥物很多也是從從生肖的角度來設計,只是在設計的意義上更加深遠而已;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平安而且快樂,但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此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許多用以祈求萬事順利的象征物,而這些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事物,我們便稱他為[吉祥物]。
這也就是中國最早代表人類精神文化的吉祥事物“吉祥物”,而且至今在中國仍然是吉祥物設計應用的主要圖像,因為它們更能代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2吉祥五福編輯吉祥物往往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性。
要生活,必需先求存,而「逢祥瑞,求吉利」亦是人之常情。
古人常常面對不可知或突如其來的災害,他們?yōu)橐谶@種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便要小心翼翼地規(guī)避各種災禍和苦難,竭力追求吉祥、平安和幸福的生活。
與西方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相比,古代中國人對宗教顯得較淡漠。
尚書·洪范他們所考慮的多是如何在現(xiàn)世生活得幸福。
什么樣的生活才算幸福
人們多以「五?!垢爬ㄖ?/p>
《尚書·洪范》中所載的「五?!?,指的是「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攸好德」是指「所好者德」,「考終命」即是說得以善終。
近世把「五?!龟U釋為「福」、「祿」、「壽」、「喜」、「財」,意義雖有些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所追求的現(xiàn)世幸福生活。
3吉祥圖案編輯[吉」謂善、利;「祥」本指吉兇的征兆。
二字合用有幸福、吉利的意思,戰(zhàn)國時期開始,吉祥這個詞日漸普遍。
至唐,成玄英解釋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此后,吉祥一詞便成為福壽吉慶、諸事順利的祝語,追求吉祥、「好彩頭」的觀念便構(gòu)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
吉祥圖案集錦(40張)吉祥物和吉祥圖案可以說是吉祥觀念的具體表現(xiàn)──為了表達對幸福、歡樂喜慶的向往,人們便把事物固有的屬性予以加工,或加上藝術的象征意義,例如把某個事物附會神話傳說或取其名稱的諧音,并視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慶的征兆繪成圖像。
吉祥物表現(xiàn)了人類與生俱來趨吉避兇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我們可嘗試細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動人故事和藝術成就。
就是現(xiàn)今的許多體育盛會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現(xiàn),其他諸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飾、陶瓷描繪、窗花剪紙、壁畫掛歷乃至商標城徽或廣告宣傳等各方面,均反映了這種對生活的企盼。
4龍須珠編輯定義龍須珠是龍須、龍珠的簡稱,是古代人們將龍須、龍珠搭配在一起佩戴的吉祥飾物。
龍須和龍珠本身都有吉祥之意,而龍須珠搭配寓意更為深遠。
龍須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
在黃帝升天成玉帝時,有龍垂胡須迎黃帝升天。
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
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臣民都抓住龍的胡須,龍須受不了重量而斷了。
(據(jù)《史記·封禪書》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
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
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至此,斷掉的一半龍須留在民間。
民間有傳說,龍須型的飾物是有靈性的,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學業(yè)、事業(yè)有成。
龍珠龍珠:在古代,龍珠一般由珍珠,木珠或由其他一些球狀物品充當。
珍珠產(chǎn)自水中,擁有亮麗的光澤和形態(tài),而龍在很多傳說記載上都是掌管水的水族之長,所以可將珍珠作為龍珠。
珍珠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所愛戴,珍珠不僅美麗而且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余年歷史,三國時的醫(yī)書《名醫(yī)別錄》、明代的《本草綱目》等19種醫(y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
現(xiàn)代醫(yī)學也經(jīng)常指出珍珠有安神定驚,清熱滋陰,明目,解毒之功效。
龍須珠的搭配龍須、龍珠的搭配佩戴更有深刻含義,龍須雖然能給人帶來諸多吉祥之意,但民間傳說龍須擁有靈性總想要回到龍的身上,這樣也會將龍須的吉祥祝福也帶走,而龍喜歡龍珠眾人皆知,龍珠的作用就是定住龍須,將龍須一直留在人間,留住吉祥祝福。
龍須珠并非封建迷信產(chǎn)物,和龍一樣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們在生命中的精神寄托,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歷史文化。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年輕人開始注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龍須珠雖然是古代人們佩戴的吉祥飾物,但須和珠的造型透出經(jīng)典的時尚造型,又有吉祥文化含義所以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
5演化途徑編輯吉祥物是人們在事物固有的屬性和特征上,著意加工而成,用以表達人們的情感愿望。
由原物發(fā)展成為富于吉慶意味的吉祥物,采用的加工手法包括轉(zhuǎn)化事物的屬性、諧音取意、神話故事的口耳相傳和藝術工匠的手藝技法。
從這些吉祥物中,我們可窺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人們共同珍視的事情。
屬性延長各種吉祥物由原物衍生成富有吉祥意蘊,可謂意趣無窮。
其手法之一是把事物的外形、特性或?qū)嵱脙r值等屬性,予以放大或延長,使之具祥瑞的涵義。
以椿樹、萱草、芝蘭、磐石和竹這「五瑞」為例,莊子說過:「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唐朝詩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滿頭」的詩句,因椿樹的壽命長,人們便把椿樹比作父親,稱「椿庭」,更象征老人的長壽。
萱草,又名忘憂草。
古人的寢室有「前堂」與「后室」之分,「后室」亦稱「北堂」,北堂常常是母親的居所,因為古人多于北堂種植萱草,后人也將萱草借代為母親,說它能使人忘記憂愁、給母親帶來祝福。
芝蘭是古人種植于庭階的盆栽植物,外形高潔優(yōu)雅,古人總以它訓喻子弟,要學效芝蘭的德行,生長于庭階而非野地。
磐石是平坦而厚的大石頭,通常在高山上巋然不動,后人乃將其引申為穩(wěn)固、志向堅定的意思。
至于竹子,自古至今人們多以竹借喻高潔正直的君子。
古時習以「竹報」喻為家書,因而有 「竹報平安」之說:在信箋上印有竹枝或竹葉,以代語平安。
把這五樣東西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父母長壽、無憂,家基穩(wěn)如磐石,子孫興旺、合家平安的含意,可以說是將瑞物屬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了。
諧音取意如意「諧音取意」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民間吉祥物更是忠實地運用了「諧音取意」的原則。
以「如意」為例,它是中國特有的吉祥物,本為軍旅器物,后漸成民間的「爪杖」,即搔癢工具。
若在一個瓶子里插上如意,即為「平安如意」。
如以兩個柿子或獅子配如意,便成「事事如意」。
若畫上童子騎象、手持如意,就是「吉祥如意」。
若如意加上盒子與荷花,組成的是「和合如意」。
再如「百事如意」,則是如意與柏樹和柿子的組合。
還有,萬(萬年青)事(柿)如意,四藝(琴、棋、書、畫)如意,福(蝙蝠)壽(桃)如意。
此外,眾多流行于民間的贈禮亦多屬諧音取意的吉祥物。
贈赴考書生以糕和粽子,糕諧音「高」,粽諧音「中」,寓意「金榜高中」的美好愿望;贈予新婚夫婦以棗、栗、桂圓和花生四樣物品,寓意著「早生貴子」或「立生貴子」的美好寄望。
很多地方還有「送燈」的習俗,因南方方言中「燈」與「丁」諧音,送燈便有人口「添丁」的祝福之意,這在靠天吃飯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中,沒有比子孫繁衍、人丁興旺更令人高興的了。
傳說附會很多民間吉祥物都出于民間神話傳說:一代又一代的人,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將故事流傳、延續(xù)下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遂相沿成習。
就如民間四大吉物中的「龍」、「鳳」和「麒麟」,有誰看過它們的真實模樣呢
它們都是通過各種美好的傳說,而活在中國人的精神空間里。
再如民間每于老年人壽誕時送上「壽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幸福,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傳說。
相傳戰(zhàn)國時期齊人孫臏自十八歲離家,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一別家鄉(xiāng)十二年,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才猛然想起正是母親八十歲的生日,他想:「烏鴉反哺母娘,羊羔吃奶跪乳,禽獸還知恩達禮,我卻已經(jīng)有十二年沒有報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于是問準師傅請假回去看望老母,臨行前,鬼谷子隨手摘了一顆桃子讓孫臏回家獻給高堂。
沒有想到,孫臏回家將桃子給老母親吃后,母親竟返老還童。
人們聽說孫臏母親吃了桃子之后變得年輕,也想讓自己的父母健康長壽,于是競相仿效,也都給自己的父母「送壽桃」。
傳說是否真實,人們沒有去考證,但它所蘊涵的美好寓意,卻被人傳承下來,綿延不絕。
藝術加工
一幅有竹子,蘭花和石頭的國畫題什么款
四時不謝之蘭,萬古不敗之石,百節(jié)長青之竹,千秋不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