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o為韻腳的古詩詞,越多越好
虞美人·春花秋月了朝代:五代作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
往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雕欄 通: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兵車行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耶娘 一作:“爺”)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西江月·遣興朝代:宋代作者:辛棄疾原文: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
信著全無是處。
(著 通:著)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
以手推松曰去。
----------------------還有幾個ang 、ou 之類相似的
七字押韻的詩句,8段16句誰會
白居長恨歌、琵琶行看行不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
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
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詩歌中怎樣押韻
詩歌都是押韻的。
有的是句句押韻,有的是隔句押韻。
近體詩除有的句首入韻外,都是隔句押韻。
古體詩一般也是隔句押韻。
在這一點上,兩者沒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
說近體詩押韻嚴格,主要是指: ?、沤w詩一般只用平聲韻,古體詩則既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
⑵近體詩不能”出韻“,也就是說,韻腳(即押韻的字)必須只用同一個韻中的字,不許用鄰韻的字。
詩人用韻一般根據(jù)當時的語音,同韻(即主要元音、韻尾相同)相押。
上古三十個韻部基本上適用于先秦兩漢的詩歌韻文。
魏晉以后,語音的變化越來越大,詩人用韻也有不同。
南北朝出現(xiàn)了許多供詩人選字押韻而編寫的韻書。
隋代陸法言的《切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為一百九十三韻(聲調(diào)不同屬于不同的韻)。
北宋陳彭年編篆的《廣韻》,在《切韻》的基礎(chǔ)上細分為二百零六韻。
但是《切韻》、《廣韻》的分韻都過于瑣細,不完全符合當時的口語,詩人們都苦其苛細。
事實上唐朝人做詩也不完全按照一百九十三韻或二百零六韻。
當時就有”同用“的規(guī)定,允許人們把某些臨近的韻合起來用。
到南宋江北平水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就把同用的韻合并起來,成一百零七韻。
與此同時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韻略》又并為一百零六韻。
這一百零六韻就是常說的”平水韻“。
”平水韻“包括平生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
。
。
。
。
。
。
。
盡管”平水韻“是南宋時才出現(xiàn)的,但反映了唐朝人做詩用韻的部類。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真韻,李白《渡荊門送別》、杜甫《旅夜書懷》用尤韻,杜甫《登高》用灰韻,等等。
唐以后直到近代,盡管實際語音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人們做近體詩時,還都依照”平水韻“。
每一首詩的韻腳都必須是”平水韻“中同一韻里的字,否則就叫”出韻“。
”出韻“的詩,就不能算標準的近體詩。
所以,近體詩的用韻是很嚴格的。
古體詩就不然,它用韻較寬,可以用鄰韻的字。
例如杜甫《北征》的第一段,韻腳”吉、室、日、篳、出、失“是質(zhì)韻,”勿“是物韻,”切“是屑韻,”惚“是月韻。
古體詩還可以換韻。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十幾句,基本是平仄相間:”客、瑟“是陌、質(zhì)和韻(仄),”船、弦“是先韻(平),”別、月、發(fā)“是屑、月和韻(仄),”誰、遲“是支韻(平),而”見、宴、面“是霰韻(仄)。
至于樓上說的”平仄“。
到齊梁時代,詩體又逐漸發(fā)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主要隨著四聲的發(fā)現(xiàn)而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講究平仄。
當時有所謂”永明體“,它的特點就是講究聲律,沈約和謝脁為其代表作家。
到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種講究平仄和對仗為特點的格律詩。
這就是所謂”近體詩“(包括律師和絕句)。
但唐以后也仍然有按照古詩的作法寫詩的。
既不講究平仄和對仗,這種詩稱為”古體詩“,也叫”古風“。
【省略掉的是平水韻,你可以到網(wǎng)上搜搜。
】
求大量押韻(韻母a)的詩詞曲
<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樹寒鴉,一點飛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山行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浪淘沙·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水檻遣心·杜甫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春雪·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浣溪沙·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望海潮 ·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
但棲樓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七字押韻祭文
回想往日,猶見慈容面,奕奕,奈何,如今天人永別,青山依舊,故影還熟,母卻已駕鶴西去
古有云: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悲痛哉
歲無情而思欲追,憶我幼年,父母雜事瑣碎,無暇顧及,托外祖母照看。
長憶幼時,相伴而眠,每夜蓋被哄睡,唯恐驚之凍之,偏袒愛護,縫補叮囑,無微不至,視若掌上明珠。
每每若此,惟凄,不感言陳。
今仙蹤渺渺,過往種種,一一難表,思念及此,惟凄然淚下,感無以為
以AN 押韻的字
什么叫“押韻”
在“韻文”里,用同一個“韻”的字放在句尾,使之產(chǎn)生一種聲音回環(huán)的和諧感,這就叫“押韻”。
由于押韻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韻腳”。
押韻時可以每句都用(指句號,含嘆號、問號,為一句),也可以連分句也用韻,還可以隔句或隔幾句才用韻。
這叫押韻方式,或稱“韻律”。
韻的和諧程度是構(gòu)成的條件的差異而不同造成的。
如果主要元音與韻尾(指有韻尾的字)完全相同,就是最和諧、最嚴格的韻;如果主要元音不同,只是接近,那就是較寬的韻(如:“門”men、“心”xin,);如果不同程度更大,連韻尾也不同,那就是“通韻”,也就是更寬的韻(一般用在散文押韻是在詩文中,把同韻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jié)奏、聲調(diào)諧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