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黃帝的詩詞
世界文明 唯有我 中山 中華開國五,神州軒轅自古傳。
創(chuàng)造指南平定蚩尤亂。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國共兩黨祭黃陵 中國國民黨黨部祭陵詞 張繼 顧祝同 奧稽遐古,世屬洪荒;天造草昧; 民乏典章。
維我黃帝,受命于天; 開國建設,臨治黎元。
始作制度, 規(guī)距百工;諸侯仰化,咸與賓從。
置歷紀時,造字紀事;宮室衣裳, 文物大備。
丑虜蚩尤,梗化作亂; 愛誅不庭,華夷永判。
仰維功業(yè), 廣庇萬方;佑啟后昆,恢廓發(fā)揚。
追承績猷,群情罔懈;保我族類; 先靈攸賴。
懷思春露,祀典告成; 陳斯俎豆,來格來歆。
中華民國政府祭陵詞 林森 孫蔚如 維帝知周萬物,澤被瀛寰。
拯群生于涂炭,固國本于金湯。
涿鹿征諸侯之兵,轡野成一統(tǒng)之業(yè)。
干戈以定禍亂,制作以 開太平。
盛德鴻規(guī),于今攸賴。
今值清明良辰,受修?祀 之舊典。
園寢蔥郁,如瞻弓劍之威儀;庭燎通明,恍接 云門之雅奏。
所冀在天靈爽,鑒此精誠,默啟邦人,同心 一德,化災?為祥和,躋一世于仁壽。
庶憑鴻貺,以集丕 功。
備禮潔誠,伏維歆格
中國祭陵詞 朱德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 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披遐荒, 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 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 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zhí)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
命世之英;涿鹿奮戰(zhàn),區(qū)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 讓其滄胥,東等不才,劍履俱奮, 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斗, 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 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 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zhàn)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wèi)我國權;此物此志, 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 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海峽兩岸祭黃陵 落日來登黃帝陵 邱逢甲 天下洶洶黨人死,神師一呼群盜起。
此時理亂都不聞,心醉君家老孺子。
欲為孺子吾不能,短衣匹馬秋呼鷹。
神中一卷英雄傳,落日來登黃帝陵。
如此江山竟付人,干戈留得苦吟身。
亂云殘島開詩境,落日荒原泣鬼憐。
埋碧可憐黃帝裔,殺青誰作素王臣, 請將風雅傳忠義,班管重回故國春。
誰非黃炎之子孫,九天忍令呼無門。
上書宰相毀苛約,此義已比昌黎君。
百年萬事半顛倒,中外約章那可遵
天下萬山祖,其名曰昆侖。
昆侖有南支,萬里趨越門。
人生亦有祖,誰非黃炎孫
歸鳥思故林,落葉戀根本。
祭黃帝文 何文德 緬我民族,軒轅肇始;唐堯虞舜,三代之君; 胄裔綿衍,四方流布;歷經變亂,終克復興; 五千歲載,東亞雄踞;聲威天下,木本水源; 唯我始祖,黃帝軒轅。
臺灣同胞,閩粵漢裔;逐荷東來,洪荒山川; 秉承遺訓,敦睦土著;共啟山林,營建家園; 拓土開疆,是作屏藩;婆娑之樣,美麗之島; 教化廣被,海上中華。
近世悲運,列強陵夷;甲午一戰(zhàn),乃淪日寇; 首唱民主,義軍奮起;浴血衛(wèi)士,援絕盡彈; 殖民含垢,猶持漢節(jié);文化協(xié)會,民眾之黨; 送仆迭起,忍辱不屈。
抗戰(zhàn)勝利,內戰(zhàn)繼起;國共鬩墻,神州燎原; 臺灣光復,舉島歡騰;二八事件,同胞相殘。
一九四九,國土分裂;海峽天塹,骨肉離散; 天地不仁,我為芻狗。
天旋地轉,萬劫歸來;今遂夙愿,探親返鄉(xiāng); 鬢鬢雖衰,鄉(xiāng)音未改;滾滾黃河,悠悠長江; 巍巍五岳,大地蒼茫;泰山昆侖,黑水白山; 土泥芬芳,乃我原鄉(xiāng)。
俳徊陵前,心緒縈繞;仍有同胞,難謁故土, 大劫未了,太平難期;愿我先祖,佑我華胄; 同室止戈,永棄相殘;再結同心,光大中華; 千秋始祖,其余尚饗。
撎ㄍ逯泄?騁渙?藬恭祭黃帝文 陳映真 嗚呼
唯我遠祖,拓土開疆,統(tǒng)一宇內; 我武維揚;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雄峙東方; 山河壯麗,郁郁蒼蒼。
東起大海, 西迄西藏;南自南沙,北達龍江; 延綿萬里,固若金湯;人杰地靈, 代出賢良;春秋賢哲,孔孟老莊; 神武赫赫,漢武秦皇;唐宗宋祖, 承其馀緒;元明兩代,盛世相維, 惜呼晚清不幸,國勢陵替,長期衰亂, 百廢待舉,及呼今日,兩岸隔離, 波濤未靖,海內同悲,兄弟陌路, 骨肉乖離,倦鳥如還,何枝可依
嗚呼
云山蒼蒼,江海茫茫,隔海相望, 默然神傷,箕豆相煎,本屬同根, 同室操戈,念主斷腸;我等不才, 爰組撏沉獢,念茲在茲,務求一統(tǒng), 自忖力薄,難當重任,惟思海峽兩岸, 同出一源,何竟未能謀國族一統(tǒng)
遂乃不辭艱苦,欲竟其功,飛渡海峽, 恭謁遠祖之陵寢,陵前俯伏,誠不知涕淚之何從
設此淚有助于海峽兩岸同胞之團結,即便淚盡,亦所甘心
嗚呼
遠祖有靈,何忍再見子孫之分離
惟愿漫漫長夜從此逝,靄靄旭日升于東, 國泰民安風雨順,中華從此慶大同
尚饗 五十年后重謁陵 賀生華 初祖軒轅陵,幼稚常去游。
日寇侵華時,應征抗倭奴。
背井半世紀,殘年慶返鄉(xiāng)。
今又重謁陵,始悟祖土香。
龍的傳人 楊余慶 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凡我華胄,誼屬同根。
人文始祖,萬世千秋。
振興中華,四海一心。
黃帝子孫歸宗 安德禮 黃帝子孫歸宗,中華兒女奮起。
重整固有文化,建設現代國家。
橋山瞻拜 梁披云 蔥蒼勁柏卻春寒,靈爽昭昭霄壤間; 四海曾孫爭繼起,黃魂終古耀江山。
橋山弓劍尚依稀,絳氣晴光繞翠微。
辟地戡天今勝昔,人文初祖且開眉。
描寫黃帝陵的詩句有哪些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zhí)笞繩,我為奴辱。
——《祭黃帝陵文》
中國歷代歌頌黃帝和炎帝的詩詞
.... <黃帝頌>東方曙光, 文明始祖 中華炎黃 薪火相傳 盛世未央 華夏各族 中原家鄉(xiāng) 和平天下 國運興昌 和睦百姓 社稷安康 新鄭拜祖 彌之高仰 同根同源 龍族榮光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祈福九州 祥和無疆 風調雨順 百業(yè)興旺 護佑中華 盛世運暢 護佑子孫 永續(xù)輝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大風起兮云飛揚 吾土吾心吾歡暢 四海之內皆和諧 吾思吾夢吾向往
描寫中年皇帝的句子。
。
。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
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氣。
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云端。
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頭上戴著束發(fā)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俊朗的眉,清麗的眼,挺直的鼻梁,不染而朱的嘴唇。
烏黑的頭發(fā)直達臀際,披散在潔白的頎長身軀上,裝點出妖魅般的美麗。
黑金色的深邃眼眸,俊美非凡的臉龐,舉手投足在在都流露出渾然天成的帝王霸氣,看了叫人難以抗拒那野性的魅力
關于“富強民主”贊美的詩句有哪些
登基大典是為新皇位所舉重要的宮廷儀式,登基大典老皇帝死后一個月之內擇吉日舉行。
在古代,多數情況下老皇帝死時下一代皇帝和大臣們都會在身邊,老皇帝一斷氣,大臣們會立即參拜新皇帝,這個其實就已經算是繼位了;先帝死后,新帝登基大典之前這段時間,新皇帝(盡管他還沒舉行登基大典)仍會被大臣們稱為皇上。
等舉行完登基大典后,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即立”在周代青銅器銘文中是一個常見的詞匯。
如元年師兌簋銘文中有“惟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王在周,各康廟,即立。
”又如諫簋銘文中有“惟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師錄宮。
旦,王各大室,即立。
司馬共右諫入門立中廷。
” 根據劉雨《近出殷周金文綜述》等資料輯錄的西周青銅器金文出現“即立”的情況,可明顯看出西周金文“即立”有一定的格式。
最典型的是四十二年逑鼎的銘文,相關部分為:“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康穆宮。
旦,王各大室,即立”。
本句可分為若干部分,第一部分是時間,本句中為“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有紀年有紀月有月相有紀日。
第二部分是“王”在某宮廟,本句為“王在周康穆宮”。
第三部分是王“格”大室而即立,“格”字有的學者釋讀為“各”字,《爾雅》“格,至也”。
本器金文第三部分為“旦王各大室即立”。
用現代漢語說這個“即立”的格式的話,就是某年月日,周王在某宮廟,清晨周王來到大室,即立。
在“即立”之后,金文就會記錄在場的王臣以及周王的冊命或賞賜等。
前述二十余篇出現“即立”的金文,都嚴格地遵守這個格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二十余個“即位”格式句的第一部分時間的紀年,有“元年”有“十又一年” 有“卅年(三十年)”有“卌又二年(四十二年)”等,可見當時的“即立”并不一定在紀年元年。
楔子明史贊曰: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
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
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早朝時,皇帝朱佑樘宣布退位給未滿十六歲的太子朱厚照,朝野上下無不為之感到震動。
同年六月新皇朱厚照正式登基,年號正德,改明年為元年。
當一場隆重莊嚴并且前所未有的登基儀式在京城舉行之后,大明皇朝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二個太上皇,與首個真正以嫡長子身份登臨皇位的第十位皇帝。
而在這個時候,卻還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傳承上百年的大明皇朝也迎來了她徹底改變的時機,一個更加輝煌強盛的皇朝將在世界的東方傲然獨立。
第001章登基大典天灰蒙蒙的,明亮的啟明星才剛剛落下,連太陽都尚未升起,朱厚照卻早已在宮人的幫助下穿上了一身黃色的袞服,他的雙手放在膝上靜靜的等待著,整個房間內都靜悄悄的,僅為偶爾袞冕上的珠串會隨著他的呼吸擺動發(fā)出清脆的碰撞聲。
今日的乾清宮已經被宮人們整理打掃得煥然一新,但是室內的眾多擺設都沒有變動。
他的視線一寸寸的打量著這座熟悉卻又陌生的宮殿,兒時與父皇相處的一點一滴不時在他心中劃過。
從今天開始這座紫禁城中最尊貴的宮殿與這個國家就要更換主人,完全的屬于他了。
洪亮的鐘鼓鳴聲打破了紫禁城的安寧,也喚醒了朱厚照的沉思,他聽到殿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之后便是劉瑾輕聲的通報聲,“殿下,時辰到了
”“知道了
”他應了一聲,吸了口氣起身,清亮烏黑的眸子中已經滿是堅定與憧憬。
朱厚照拉開大門走出宮殿的時候,鐘鼓聲已經鳴了三響,那意味著禮部的官員們已經結束了在天壇、先農壇與太廟的祭祀,盛大而隆重的登極儀式即將要拉開序幕。
天安門外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早已等待多時,在他們的翹首以盼中朱厚照的天子儀仗終于在城樓前停下。
由于是舊皇直接禪位,朱厚照自然不用身著孝服,皇宮中張燈結彩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繼位,而整個儀式也是一片歡快而輕松的氣氛,禮樂飄飄。
隨著朱厚照下轎步行,緩緩登上天安門的城樓。
官員們的視線全部都落在這位自出生開始就被寵極一時的新皇身上。
在官員們的眼中新皇一身金黃色的袞服,龍袍上繡著的九條五爪金龍顯得尊貴而威儀,他的步伐均勻,每一步都堅定沉著,數萬人的視線與注目仿佛對他沒有一絲影響,沉穩(wěn)的氣質完全看不出他僅僅是一位不滿十六歲的少年。
隨著朱厚照開始在天安門上進行禱告祭天,與天地溝通,官員們不安地心也漸漸的安定了下來,新皇穩(wěn)重的表現讓他們對未來開始充滿信心。
此時的朱厚照卻不知道官員們的心思,他正裝模作樣的跟著禮部的人進行祭天。
禱告天地是新皇繼位的必要儀式,之后還要與各路神仙一一溝通才能繼續(xù)開始儀式。
剛開始朱厚照還有幾分虔誠之心,畢竟在這個時空中那些仙魔鬼怪是真正存在的,但是中國的神話體系是非常完整的,除了道教還有佛教的各類神仙,因此一次性需要“溝通”的神仙們實在是太多了,可是偏偏他又根本感受不到任何所謂的神諭,重復的動作做上幾十次以后,他終于心煩了起來。
好不容易在他心中還沒開始腹誹前禱告總算是完畢了,他立刻逃跑一般從天安門城樓上下來,心中興慶還好這樣的儀式一生只要經過一次。
沿著高高的臺階一路向上,朱厚照進入太和殿就座,等到他坐定之后,在午門外廣場等待多時的文武百官才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大殿上表道賀。
寬大的龍椅對他來說還顯得有些大,盡管鋪上了軟軟的墊子他還是覺得硬邦邦的坐得有些不舒服,若是正在上表道賀的官員們知道這位新出爐的皇帝正在嫌棄這張人人都想做的龍椅,只怕會被他氣的吐血。
朱厚照的雙手扶著龍椅兩邊把上的黃金龍頭,心中卻感慨萬千,自己前世不過是一個民主民權社會的普通士兵,現在卻成為了萬人之上的皇帝,不由得只能感嘆人生無常。
其實在他心里還對于朱祐樘不和他商量就將他推上皇位有些怨念,即使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繼位,他卻沒想到會這么早,所以才會有諸多抱怨。
直到新任司禮太監(jiān)王岳開始宣讀詔書,朱厚照才又將心思放在了登基儀式上。
讀完詔書他的皇帝身份便正式確認了下來,接著同樣一身明黃袞冕的太上皇朱祐樘在百官的叩拜聲中走進大殿,微笑著挽著他的手走出大殿,來到太和殿外高高的丹陛之上。
太和殿的廣場之上站滿了百官與士兵,這些都是品級不夠入殿的大臣。
當著這些臣子的面,朱祐樘從身后的蕭敬手中接過一方木匣,小心翼翼的將之打開。
木匣中放著一方雕刻著盤龍的玉璽,旁邊放著一根金符,朱厚照知道這就是象征著最高皇權的兩樣東西——六方玉璽中的皇帝之璽與掌管天下軍隊的金符。
朱祐樘淡笑著將那木匣交到他手上,然后取出了那方玉璽,吩咐道,“把手指咬破
”朱厚照心中滿是不解,卻還是按照他說的去做,聽話的伸出右手食指放到唇邊咬出一道血痕。
在他疑惑的眼神中,朱祐樘單手半托著那玉璽在兩人眼前,又道,“把血涂在龍的眼睛上面。
”看著父皇認真慎重的表情,朱厚照只能按他說的一一照做。
這并不是那枚從秦朝流傳下來,由和氏璧而成,然后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寶貝玉璽,盡管這枚玉璽也被稱為傳國玉璽,卻只不過是在開國時太祖?zhèn)飨聛淼摹?/p>
真正的那方傳國玉璽早在元朝敗退之后便銷聲匿跡。
雖然這方玉璽在平時很少使用,僅僅作為一種傳承,不過朱祐樘也曾經讓他看到過好幾次。
他的印象里,似乎與父皇平時使用的那幾枚玉璽也差不多,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神奇之處,也許唯一特殊一點的地方就是玉璽上方雕刻的龍。
在這枚玉璽之上是兩條怒目相視的五爪金龍,它們盤橫在六寸大小的底座上,兩只前爪交握在一起看起來似乎正在進行拼死的爭斗,顯得十分猙獰,與其他玉璽之上祥和的盤龍完全不同。
朱祐樘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卻故意保持神秘不回答,將那玉璽放到了他的手中,等他捧好以后才道,“用神識好好感受一下。
用真氣
”朱厚照好奇的將心神沉浸在這方玉璽中,靜靜的感受著玉石的脈絡。
從他指尖還微微的放出了一股細細的真氣,沿著玉石的紋路仔細的探察著這玉璽的秘密。
當真氣在這玉璽中蔓延開來,朱厚照突然發(fā)現自己與這方玉璽有了一種無比契合的感覺,就像這玉璽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他曾經也有過這種相似的感覺,當初軒轅夏禹劍認主的時候就有點像是這樣。
難道這個玉璽也是一個法寶
他的心中不由得驚嘆起來,可是接下來他卻更為吃驚。
隨著他對用真氣探完這玉璽,將真氣收回體內之后,慢慢的有一股細微的能量從玉璽中傳了出來,沿著手指接觸玉璽的地方傳入了自己的體內。
心知父皇定然不會害他,所以他只是驚訝的分析著那股能量,那并不像是真氣,卻又蘊含的無窮無盡的力量一般。
那股奇特的能量隨著真氣的運轉附著在筋脈中,剩余的則全部進入了丹田,然后朱厚照驚奇的發(fā)現自己對于天地靈氣的感應與吸收突然好像加倍了。
這種奇特的能量好像天生對于靈氣有著一種吸引力,他并沒有刻意去吸收,那些天地靈氣就已經如同前仆后繼一般涌入他的體內,雖然朱厚照以往修煉速度就很快,但是卻從來沒有如同這樣暢快淋漓的吸收過靈氣,那種好像大熱天里一口飲下一碗冰涼解渴的酸梅湯般的爽快,讓他忍不住完全沉浸其中。
正在吸收靈氣的朱厚照沒有發(fā)現在他完全掌握這個玉璽之后,一股強大的威壓隱隱從他身上散發(fā)開來,如同扔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層層波浪,那股強大而充滿威儀的壓力以他為中心朝著四面八方蔓延開來。
首當其中的就是離他最近如同劉瑾、蕭敬等一般的近侍,像劉瑾這樣不懂武功的還好一點,他們只是覺得新皇朱厚照似乎突然之間便得高大起來,盡管感覺到壓力,卻只是覺得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皇家風范。
而如同蕭敬與守衛(wèi)太和殿的錦衣衛(wèi)這般懂得武功的表現就比較不堪了,當他們剛剛感受到這種壓力的時候就已經忍不住運功去抵抗,但是那種感覺就像彈簧一樣,越是拼命抵抗那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威壓就越重。
沒有多久這些人就開始有些功力不濟,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滴滴答答的滾落下來,一個個都滿臉驚駭的望著發(fā)出這種氣勢的朱厚照。
由這種能量引發(fā)出來的威壓像是天性能分辨人的強弱一般,個人能力與精神力強的人就施加得多一點,而那些普通一些的人就施加得少一些,雖然柔和而沒有傷害力,但是卻像是一個烙印一般留在了在場的文武百官精神之上。
在場的人里面唯一沒有太大影響的僅有朱祐樘而已,他滿臉喜悅的望著朱厚照,回想起自己當初即位是只能引發(fā)出不到十丈的可憐威壓,相比起來,這一幕讓他心中充滿了欣喜。
自己的決定果然沒有錯,能夠將這方皇璽發(fā)揮出如此大聲勢的人只怕也知道自己的照兒了。
“吾皇萬歲萬萬歲
”終于有人忍不住跪倒在地高呼起來,在有人帶頭的作用之下,眾大臣、士兵將士都不約而同的一排排跪倒下來,口中高呼萬歲,太和殿前的廣場設計時本就有回音的效果,上萬人的呼喊聲被增幅如同地動山搖般震撼。
朱厚照的心神終于收了回來,他敏銳的六識讓他能夠清楚感受到,原本那些心思各異的大臣們如今心中卻都充滿了虔誠,至少在這一刻他們是真心的將自己當作是天地之間最尊貴的皇帝。
心里知道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廣場中的百官,于是他試圖收回那股突如其來的威壓,這個時候他才發(fā)現進入自己體內的那股能量短短時間居然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原來不是能一直留在體內的
朱厚照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不過想想也就不再貪心,若是能一直如此劇烈的吸收天地靈氣似乎也太過駭人了。
他試著再輸入一股真氣進入玉璽之中,但這次他卻失望了,那股神秘的能量再也沒有出來。
他不滿地瞥了一眼在身旁淡笑的父皇,看來這其中的奧妙只能等晚上再一一盤問了
“呵呵,還不快讀即位詔
”朱祐樘被他懊惱的表情逗笑了,提醒道。
他知道這兒子對于能提升自己實力的東西肯定充滿了興趣,不過現在可不是解釋的好時機。
“難怪您的實力能提升得這么快
”朱厚照忍不住嘟噥了一句,任誰能像剛才那樣洶涌的吸收靈氣如果提升速度不快反而是反常了,切,枉費之前自己還真的以為父皇是天賦異稟呢
看來這個臭父皇還有很多秘密沒有告訴自己
哼
他朝著朱祐樘皺了皺鼻子,然后對著文武百官開始宣讀即位詔。
所謂的即位詔只不過是一套固定的儀式,也就是登基大典最后的一項,由新皇先頌列祖列宗、皇明基業(yè),接著再開始贊美先皇,將前一代皇帝吹的無比的圣明賢德,再然后是述說自己登基做皇帝的經過與感言,同時宣布新朝的年號。
最后,朱厚照還必須以新任皇帝的身份,說出新朝的治國方針:“朕以沖齡,統(tǒng)承鴻業(yè),仰承父恩,殷勤教誨,巨細無遺。
迨親政后,振奮圖強,敬報父恩。
爾等百官,文武皆賢,股肱之臣,贊予重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
”朱厚照將這段繞口的治國方針順利的背完以后總算是松了口氣,這些話可是他想了好久好久,最后請父皇一番改過之后才最終定下來的。
里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告訴百官,自己這個新任的皇帝還是會器重前朝的大臣們,并且會繼續(xù)任用他們共同治理天下,只有這樣才能安定由于改朝換代而開始浮動的人心。
當大臣們再次跪倒高呼萬歲以后,朱厚照終于露出了今天最動人的一抹微笑,因為他知道這個磨人繁瑣的登基大典總算是完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