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
賽德克巴萊讀后感1000字1
12月11日下午電影沙龍《賽德克·巴萊》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聽了同學(xué)們的分享體會以及和老師一起討論之后,我收獲了很多。
影片主要講述了1895年中國割讓臺灣,日軍侵占臺灣35年后,當(dāng)?shù)赝林柯潇F社的頭目莫那魯?shù)兰燮渌柯涞娜藗児餐纯谷哲姡罱K被鎮(zhèn)壓戰(zhàn)死的故事。
影片開頭的一幕便是莫那魯?shù)溃谝淮潍C殺后成為英雄,紋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圖騰,這意味著他將承擔(dān)遵守祖約,守護祖靈之家的責(zé)任。這是賽德克人自己的信仰文化,圖騰是他們成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靈之家是他們的獵場,在他們的信仰體系逐漸瓦解之時,年輕一代臉上逐漸不再紋有圖騰時,想要為驕傲而戰(zhàn),而圖騰是他們的驕傲。獵場,是一個部落狩獵的獨立場所,一個部落是絕不會允許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獵場的,因為這里是他們族群生活的空間,就像莫那魯?shù)篮丸F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爭奪獵場之后結(jié)下的那樣,可知獵場對他們的重要性,所以當(dāng)日本人不斷伐木然后導(dǎo)致他們獵場縮小時,沖突就產(chǎn)生了。
另一方面,文明與野蠻的沖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現(xiàn)得也很明顯?;◢徱焕珊突◢彾杀闶菉A在這組矛盾中生活著,日本人阻斷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可也帶來了先進的文明,學(xué)校、郵局、鐵路讓他們不想退回野蠻的狀態(tài),因而他們在自己是日本人還是賽德克人中痛苦掙扎,雖然戰(zhàn)爭的爆發(fā)讓他們被迫站在了祖靈一家,然而二郎卻以穿著和服切腹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還是進祖靈之家,這種身份認同的危機,依舊發(fā)生在他們身上,如何選擇依舊困擾著他們。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就要讓他們看看野蠻的驕傲!我們不能區(qū)分出相對而言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驕傲,但我們可以學(xué)會的是可以如何去發(fā)現(xiàn)和理解這個世界,我們的視角應(yīng)該放在如何去關(guān)注和發(fā)現(xiàn)賽德克的文化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讓賽德克人有了共同維系生活與身份的紐帶,而不是使用我們自己的視角并把我們自己的想法賦予這部影片中,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和這種文化,也許能讓我們學(xué)會更多的東西。
賽德克巴萊讀后感1000字2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以甲午戰(zhàn)爭時期中國戰(zhàn)敗后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為大背景,主要講述了在此背景下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對抗日本、屈從日本、并在莫那·魯?shù)朗最I(lǐng)的帶領(lǐng)下反抗日本的歷程。
影片開篇的場景為屯巴拉社人狩獵時正逢馬赫坡社人出草,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展現(xiàn)了賽德克族人的勇猛好斗。當(dāng)時還是馬赫坡社頭目兒子的莫那·魯?shù)啦徽撛讷C物搶奪過程中還是兩個部落的沖突過程中都表現(xiàn)得尤為出色,因此他臉上被紋上賽德克族象征英雄的圖騰。影片刻畫的青年莫那·魯?shù)篱_始是驕傲自信又張揚,甚至是有點沖動的,直至日本官兵來犯,父親戰(zhàn)死、莫那見識到敵我力量懸殊后才將自己所有的驕傲收斂起來。成為首領(lǐng)的莫那為保存族群向日本“卑躬屈膝”。但是,青年莫那有多驕傲,就有多不甘。電影中莫那在馬赫坡社投降后毆打日本警察,被制服時他卻哭得無助而茫然,自己與族人的尊嚴和自由都將被異族人摧毀,但他無能為力。
轉(zhuǎn)眼日本統(tǒng)治臺灣二十年,中年莫那終日以酒精麻醉自己。族內(nèi)的一個少年從長輩口中聽聞莫那頭目年輕時是位英雄。可如今族內(nèi)少年在學(xué)校受辱,族人處處被日本壓迫,少年問莫那是否真的不能如青年時期做出英雄之舉?英雄還是那個英雄,只是英雄學(xué)會了隱忍妥協(xié),學(xué)會了等待時機。中年莫那是沉穩(wěn)睿智的,他清楚他身上背負著部落存亡的責(zé)任,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化解族人與日本人的沖突,而暗地里他一直在收集火藥準(zhǔn)備起義。在這里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莫那頭目帶領(lǐng)族人狩獵時遇上帶著山地巡警打獵的屯巴拉社人,莫那因屯巴拉社人闖入本社獵場而暴怒。莫那,或者說是賽德克族人,是十分在意獵場和獵場范圍的。日本小孩的話語卻否認了賽德克人對獵場的.所有權(quán):什么你的我的,這些都是我們?nèi)毡救说?!日本強求原住民砍伐、徒手運輸巨木,只向他們發(fā)放少量工錢,也即原住民不但受到壓迫,獵場范圍還不斷縮減,甚至失去獵場的所有權(quán)。賽德克族人與日本人的矛盾重重,而莫那在未等到時機時選擇了隱忍。
在影片中,文明與野蠻的沖突比較明顯。當(dāng)時的日本無疑代表文明,而賽德克族較為原始的生活方式、文化習(xí)俗等則彰顯著他們的野蠻。日本在接管霧社后對當(dāng)?shù)剡M行改造,被日本化的年輕賽德克族人也就出現(xiàn)了。花崗一郎、二郎一面接受著日本文化的洗禮,一面拋棄不下對賽德克族人的身份認同感,但在兩種文明的沖突中他們選擇了被馴化。盡管他們內(nèi)心的矛盾不少,可他們愿意相信再過二十年,他們的子孫能徹底改變野蠻的面貌。但是根本不愿意接受日本文明的其他年輕族人向往的仍然是山林,是獵場,是他們舊有的生活。他們信仰祖靈,但他們不能守護獵場,不能自由狩獵,不能出草,干干凈凈的臉上沒有屬于英雄的印記,他們卑躬屈膝,他們?nèi)倘柰瞪F鹆x的爆發(fā)是必然,巡山警察一事是一個偶然的導(dǎo)火索。馬赫坡社與日本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激化,既然已處于必死之局,不如主動出擊,血祭祖靈,讓年輕男兒面刺圖騰從容赴死。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那用什么換回這些年輕的生命?” “用驕傲!”
即使他們的一切被踐踏,他們對祖靈的信仰不會被磨滅,他們?nèi)匀挥袑儆谒麄兊尿湴僚c尊嚴。莫那頭目即使知道起義斗爭會是一場必敗之戰(zhàn),他還是義無顧地放手一搏,企圖換回野蠻的尊嚴。
在賽德克族進攻霧社時,身穿和服的花崗二郎的妻子高山初子也成為攻擊目標(biāo),后來被父親和丈夫救出后,她問:“為什么要出草?”為什么要破壞現(xiàn)有秩序?為什么濫殺婦孺?為什么不顧整族存亡反抗?為了所謂的驕傲值得嗎?這是導(dǎo)演的發(fā)問,唯有參與反抗的人才能有一個清晰肯定的回答,值得。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還原了霧社事件,還原了賽德克族的`生活和習(xí)性,不乏對賽德克人野蠻血腥一面的刻畫,這種處理大膽又新穎,也使得影片更真實了。影片中出現(xiàn)多個矛盾沖突,激發(fā)觀眾情緒,也引導(dǎo)著觀眾思考文明的沖突、野蠻與文明等問題??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賽德克巴萊讀后感1000字3
期待了很久的電影沙龍在12月11日如期而至,帶著新的想法我又看了一次影片,這次的收獲頗豐。
觀看完電影后,我關(guān)注到了原始部落他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他們的生存空間以及他們的圖騰。也通過同學(xué)們的提問和探討,了解到了影片體現(xiàn)出的交易場所的改變以及建立關(guān)系的方式,更認識到了產(chǎn)權(quán)概念的名詞和文明與野蠻的相對性。
在影片中,除了緊緊跟隨自己信仰的莫那魯?shù)乐?,吸引我還有達奇斯。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的矛盾源于他是夾在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人。這個人物充滿了對兩種文化身份的困惑,承受了由文化混亂帶來的種種痛苦。兩種文化沖突對立的標(biāo)志性體現(xiàn)在了這個人物上,最終他也因此“切開了自己充滿矛盾的肝腸”。
除此之外,從影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賽德克人的生活方式是打獵,而他們的生存空間就是獵場,因而他們經(jīng)常為了爭奪獵場而展開種族斗爭。他們用打到的獵物與漢人換鹽,這就涉及到了他們與外部關(guān)系的建立。土著部落通過交換鹽的方式成為了所謂的“納稅人”,即受到了當(dāng)時“政府”的管制。在日本人殖民之前,土著部落的交易場所是山下的漢人居住地;而在日本人統(tǒng)治了這片區(qū)域之后,他們建立起了類似社區(qū)的交易處,改變了當(dāng)?shù)厝说慕灰追绞胶徒灰讏鏊D敲矗@時候我們又會疑惑:日本人是如何在土著部落不接受異族人的情況下成功的進入這片區(qū)域,并且建立了某些統(tǒng)治他們的機制呢?對于這個問題,影片中也有所體現(xiàn)。除去一開始的暴力進駐,接下來長久的統(tǒng)治就有賴于日本人與原住民雙方之間的妥協(xié)了。
從當(dāng)?shù)厝嗽诖颢C時去日本派出所借槍的情節(jié)我們就能看出,日本人尊重了他們的打獵傳統(tǒng),他們承認了賽德克人的獵場。日本人不與賽德克人爭奪他們所信仰的獵場,而只要木材。在賽德克人的產(chǎn)權(quán)概念之中,他們的獵場指的是林子中的會跑的動物,活的就是他們的,至于不會動的,樹木等,他們不在乎。簡單來說,就是日本人所需要的與賽德克人信仰的獵場沒有沖突,因而他們能夠和平共處一段時間。那么,為何賽德克人又反抗了呢?問題還是出現(xiàn)在了獵場的沖突和信仰的消亡之上。樹木沒了,自然林子里的獵物也少了,那么他們的獵場也不存在了。至于信仰,在這些“生番”被日本人進行殖民教化之后,很多年輕人的臉上已經(jīng)失去了他們應(yīng)有的圖騰,即日本人影響了他們的信仰的傳承,于是賽德克人為了獵場、為了圖騰,進行了一場“不是求生,而是向死”的反抗。
最后,通過麥思杰老師的講解,我意識到,我們不能通過我們的視角和眼光去評判他們原本的生活方式,不能居高臨下的去俯視別人的文明。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是他們?nèi)绾慰创约旱奈拿鳎绾卧u判他們所處的“社會”。就像麥老師說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評價文明,而是理解文明。同時,麥老師所舉出的馬林洛夫斯基的例子讓我更清楚地知道,野蠻和文明的概念不是絕對的,而我們卻由于自己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而界定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主觀的界定了野蠻與文明的概念,所以野蠻與文明應(yīng)該是相對的。
以上,就是我觀看了這部影片以及與同學(xué)們的探討所理解到的和學(xué)習(xí)到的東西。期待下一次的學(xué)習(xí)機會。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qū)懸黄?/p>
賽德克巴萊的觀后感1
最近,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賽德克巴萊”,主要是在說在日本統(tǒng)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種族的沖突,而引發(fā)的“霧社事件”。從他們的奮戰(zhàn)過程中,我心中有了許多感觸。
電影一開始,賽德克族住在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過著生態(tài)平衡的生活。但是隨著日治時代的來臨,他們被強迫改變原本的生活,讓頭目莫那魯?shù)婪浅M葱?。賽德克年輕人要求莫那魯?shù)缼ьI(lǐng)他們反擊日本人,于是他們的戰(zhàn)爭必就此展開。
莫那魯?shù)烂髦肋@是場必定會輸?shù)膽?zhàn)役,但還是拼命的反擊,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這么做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讓祖靈認同的彩虹橋。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彼麄儾辉敢庾屗麄兊墨C場就這樣被文明給吞沒,他們寧愿光榮地死去,也不要羞恥的活著。他們靠著這種意念,前往公學(xué)校的運動會血祭祖靈,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的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我覺得不只原住民,就連漢人在以前的作為也跟現(xiàn)在差很多,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說打打殺殺是不對的,這種用現(xiàn)代角度來批評,是不公平 的。我們應(yīng)該要反過來思考他們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即使遇上連自己都心知肚明敵不過的敵人,他們還是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換作是你,你辦 得到嗎?他們把他們的不甘心用實體行動表現(xiàn)了出來,而你又如何呢?
賽德克巴萊的觀后感2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電影院,影片結(jié)束,低調(diào)的魏和兩名主要演員和觀眾現(xiàn)場交流,一個光頭憤青大喊這電影好,要有這樣精神,不愁黃巖島收不回來,臺下也一片叫好,臺上主持更是不斷顯擺民族主義優(yōu)越感,什么這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也是拍給日本人看的,顯然,魏所有在電影里面的努力在他們面前基本是屬于白費。他不得不耐心解釋他拍這電影的內(nèi)心沖動,是覺得活著比什么都好,雖然悲壯去死也很感動。
相比《賽德克巴萊》,我認為《與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于偽史詩,因為它們給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讓你在電影院里為了那一聲freedom繃緊渾身唯一一個膀胱而不愿動彈,其敘事策略非常明確,就是直搗你最愿意看到聽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屬于調(diào)味的羅勒草,有點清新有點澀,但絕不敢敗你的胃口,至于《阿凡達》,更是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極,為了票房,好萊塢的劇本永遠牽著觀眾的鼻子走,他們說,這個叫專業(yè),是很專業(yè),在電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錢買快樂,天經(jīng)又地義。
《賽德克巴萊》一方面以磅礴氣勢主推抗日主線,但卻不斷以各種濃重筆墨在消解這個行動的正義性,后者絕對是影響票房的,因為善良的觀眾不愿意看到英雄有兇殘殺戮未成年人的動機,也不愿看到太太們?yōu)榱四腥说淖饑啦坏貌贿x擇自盡,更不愿意看到還在啼哭的孩子被扔進山崖,魏已經(jīng)收斂了,在國際版里我沒看到賽德克們?nèi)绾慰诚氯毡緝和蛬D女的頭顱,但是,尸橫遍野的場景還是暗示了這一點。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詩才敢這么寫,寫下英雄或神靈身上種種不可思議的殘暴與邪惡,而現(xiàn)代人能接受的,卻只能是被改裝過的玩意兒,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點。
賽德克巴萊的觀后感3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臺灣經(jīng)馬關(guān)條約被割舍后,臺灣霧社與日本人對抗的事跡,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也有講述。
這部電影從兩個視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霧社土著的視角演繹了全片,土著人各個部落之間的對弈,是為了追求榮譽與食物;土著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為了自尊與救贖,為了在死后可以抵達“彩虹橋”(一個可以讓土著人死后心靈得以凈化的圣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個部落的人都會高喊“血祭祖靈”這深深的體現(xiàn)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們部落之間的對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和競爭,輸了的就是死亡,靈魂的超脫。當(dāng)然,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像電影中道澤部落的鐵木瓦利斯頭目,在年幼時被莫納頭目一次的威脅,成為其心理陰影,直到與日本人作戰(zhàn)時,為一己之私協(xié)部落戰(zhàn)士與日本人聯(lián)手擊殺土著聯(lián)軍??吹竭@里,我不禁想起了現(xiàn)在工作的事來,好多電影里都有演繹出這種為一己之私不顧團體利益的人,他們結(jié)局都是很凄慘的。果然,鐵木最終在對抗中死在了莫納兒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間,或許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覺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對抗只是被電影導(dǎo)演化作了一個精細的片面,而主要演繹的還是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電影中,日本人后用的是同化的辦法,力求用最小的代價徹底征服臺灣,讓臺灣人成為日本人,著相對是成功的,在電影中也表現(xiàn)出了土著人與日本人的和諧,少數(shù)人與日本人通婚、學(xué)習(xí)日語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鐵木這樣的頭領(lǐng)一樣,日本人也不乏類似的人。一個日本小軍官,從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負土著。在莫納兒子結(jié)婚的時候,跑出來挑釁被土著毆打,最終成了兩方對抗的導(dǎo)火索,接著戰(zhàn)斗就開始了。
戰(zhàn)爭很慘烈,土著女人為了男人可以無后顧之憂,除孕婦外(電影中日本人不殺孕婦)全部自縊。莫納首領(lǐng)說“謝謝你們女人和孩子,是你們成就了男人的靈魂”。土著三百戰(zhàn)士全部死亡,戰(zhàn)死或者自縊,沒有俘虜。一位日本軍部的軍官說了這樣的話“為什么我會在臺灣看到消失了幾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這里的櫻花更加燦爛嗎?”
電影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在那彩虹橋上出現(xiàn)了莫納和他的300戰(zhàn)士,靈魂的超脫用一種意會的感覺在這一刻完美的演繹出來。心存信念,死并不可怕。
賽德克巴萊的觀后感4
與其他電影不同,《賽德克·巴萊》最先感動我的,不是其自身的電影劇情,而是它背后的故事。
《賽德克·巴萊》的導(dǎo)演魏德圣,因為拍出《海角七號》而聲名鵲起,本來,他可以借著這部口碑與票房俱大獲成功的電影再拍幾部不痛不癢的'商業(yè)片賺足熱錢,但他為了十二年前的一個夢想,選擇了另外一條艱難的道路。
為了拍《賽德克·巴萊》他先是于2003年自掏200萬臺幣拍攝5分鐘的短片,雖然受到各方稱贊,但因商業(yè)因素,無人看好此片的票房前景,遂陷入資金籌措困難的尷尬境地。《海角七號》之后,功成名就的魏德圣終于獲得了5億臺幣的巨額投資,但試拍時每天100萬臺幣的花費仍讓導(dǎo)演捉襟見肘,為完成此片,魏德圣不僅把自己《海角七號》賺的5000萬臺幣全部搭了進去,就連辦公室也抵押給了銀行,但即便這樣,資金缺口依然很大,逼不得已的他只好四處借錢,危急時刻,好在臺灣的演藝同仁紛紛仗義相助,周杰倫借出2000萬臺幣,只象征性的收了1塊錢利息,主演徐若瑄想要賣房子但被導(dǎo)演拒絕,最后拿出了1000萬臺幣,其他像言承旭、戴立忍等也紛紛資助,電影結(jié)束后字幕中有一個名為“天使·巴萊”的名單,上面都是曾經(jīng)為這部影片出錢的人,一行一行,密密麻麻,有很多現(xiàn)在活躍在歌壇影壇的明星,也有很多默默無名的人,或許有人指責(zé)說這是影片的噱頭,但即便這真的是噱頭,我也希望今后我們大陸的電影,可以少一些借緋聞八卦等搏出位博眼球的噱頭,而多一些“賽德克·巴萊”式的噱頭。
這部電影的主角幾乎全部都是素人(無表演
近來又看到一則新聞,是《賽德克·巴萊》引進大陸后首周票房不利,和很多導(dǎo)演不同的是,魏德圣并沒有把責(zé)任推到觀眾身上(似乎觀眾不識貨已經(jīng)成為很多票房不好的最好推辭),而是認真的反思了自己,他坦言說:“我們私下也
賽德克巴萊的觀后感5
今天,爸爸向我推薦了一部超好看的電影,片名叫《賽德克·巴萊》(意即“真正的人”)。電影講述了臺灣賽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四個半小時——這是我看過最長的電影。
在日本人來之前,賽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里山清水秀,風(fēng)景優(yōu)美。男人們負責(zé)打獵,女人們負責(zé)農(nóng)耕和織布。賽德克人成年后,以臉上刻有圖騰為榮。男人必須善于打獵和取敵人首級,女人必須會織彩布,才有資格獲得圖騰。
但是隨著日本人的占領(lǐng),賽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fù)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準(zhǔn)打獵。女人只能做女傭,不能織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獵場,賽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樹。他們備受煎熬,心里愧對祖先。年輕一代的臉上再也無法印上那令人驕傲的圖騰。
終于有一天,賽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發(fā)了。他們在頭領(lǐng)莫那的帶領(lǐng)下,奮起反抗,與日本軍隊展開了殊死拼搏,最后慘遭滅族。賽德克人帶著尊嚴和驕傲跨過了“彩虹橋”,與祖先相會。
在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剛強堅毅,雖然平時他話很少,但他雙目炯炯有神,身材矯健,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威嚴,神圣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揮下,賽德克族的戰(zhàn)士們數(shù)次把強大的日本軍隊殺得人仰馬翻,真了不起!
賽德克人在起義之前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注定失敗,因為他們的實力遠遠不能跟日本人比。但為了尊嚴,為了臉上自豪的圖騰,他們視死如歸。當(dāng)我看到婦女們?yōu)榱斯?jié)省糧食,不拖男人們的后腿而集體上吊自殺時,我哭了。那是多么悲壯的場面?。?/p>
電影看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浮現(xiàn)的依舊是那些血腥殘酷的場面,耳邊回響著莫那的話:“真正的人,可以輸?shù)羯眢w,但一定要贏得靈魂!”
原本沒想寫blog的,沒想到影評寫著寫著就剎不住了。那么,就多聊會兒吧~~
「賽德克-巴萊」很早就聽說了,覺得名字有點怪,以為跟「艋舺」是一路的,就一直沒動心思看。臺灣電影一直有種要么很文藝,要么很寫實,要么很殘酷的的調(diào)調(diào)。坦白講,前兩年的「海角七號」居然看到睡著,估計會被很多人鄙視,呵呵……
但是,「賽德克-巴萊」要在大陸上映了,很驚訝!于是乎Google了預(yù)告片,意外發(fā)現(xiàn)這正是偶滴菜。這部電影是遠遠超出預(yù)期的,預(yù)告片通常都會把精華濃縮,之前曾擔(dān)心會不會沒有那么精彩,但沒想到整整154分鐘,從頭至尾都跟隨著塞德克人在奔跑。
「賽德克-巴萊」取材于「霧社事件」,和很多電影不同,導(dǎo)演是很中立地反映了賽德克族人的信仰和生活,比如男人必須出草后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這一點,我們現(xiàn)在是無法認同的。同時,也沒有避諱在霧社事件中,賽德克族人一反不獵取女人小孩首級的習(xí)俗,殺害了日本的平民。此外,不同部落之間的爭斗,被仇恨蒙了心,由著外族人的挑唆與自己的同胞自相殘殺。魏德圣真實而且完整地呈現(xiàn)了1930年那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沒有掩飾和夸張。
我認為,導(dǎo)演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塑造了那一群塞德克人的形象,他們之中不僅有血性男兒,也有向往文明懷疑自己的普通人,還有得過且過的族人,每一個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實而豐滿。
如果你的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莫那魯?shù)赖难輪T選得太棒了,眼神都是那么的犀利!青年時代莫那魯?shù)莱霾輹r的張揚,那種狂傲不羈、俾倪一切的眼神,而在被日本人按在地上時絕望的眼神。而中年時代的莫那魯?shù)腊察o時肅殺的眼神,會讓人不寒而栗,在決定起事時毅然決然的神情,又讓人肅然起敬!
花岡一郎和次郎的演員也非常出彩,他們流著塞德克的血液,卻又向往文明的生活,他們對自己本身的懷疑是他們的悲劇。這不是種過錯,他們生活在夾縫中,沒有任何一方真正認可他們,他們苦無出路,所以他們最好的結(jié)局就是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鐵木瓦力斯屬于電影中的'反面人物了,但是他其實也有自己柔軟的一面,當(dāng)他看到馬赫坡部落的婦女集體自縊時,他也感受到了震撼,只是最終還是沒有敵過內(nèi)心的仇恨。
巴萬,一個從小接受日本教育,內(nèi)心卻充滿對塞德克傳統(tǒng)的崇拜,最終成長為塞德克戰(zhàn)士。
劇中的女性角色不多,特別是國際版中,很多支線都被裁減掉了。馬紅莫那把兩個死的孩子拋入山谷中,那神情讓人心碎;而花子和一郎生離死別的那場戲,無聲勝有聲,讓人掬一捧淚。最令人動容的是部落里的婦女為了給戰(zhàn)斗的男人們節(jié)省糧食,集體自縊的那場戲,令人震撼。特地查了資料,發(fā)現(xiàn)這是真事,當(dāng)年以致于巨大的古樹都被壓彎了。
導(dǎo)演的鏡頭功力也很強,很難想象這和導(dǎo)《海角七號》的是同一個導(dǎo)演。鏡頭語言是那么的不一樣,整個戰(zhàn)爭場景的把握也很到位。有幾個印象最深的鏡頭,一個是在夜晚,莫那魯?shù)勒驹谠鹿庀?,他的狗叼著日軍的帽子過來,放下帽子又走了;另一個則是在莫那魯?shù)辣持鴺尡寂軙r,看到光禿禿的樹枝上綻放著一朵紅色的花。
我非常非常喜歡電影的配樂,很少有電影能讓我一邊看,一邊就覺得這音樂怎么那么好的。主題的solo幻化成不同的節(jié)奏,用不同的樂器演奏,配合不同的場景。女聲獨唱的「賽德克-巴萊」,悠悠然的聲音,卻別有悲涼的味道在其中;我們是聽完片尾的「賽德克-巴萊之看見彩虹」才離開的,這首歌放在片尾太合適了,讓人能慢慢地舒緩心情……
這是魏德圣積蓄12年力量完成的電影,如果不是自己被深深感動,又怎能拍出如此感動人的電影呢?真正用心的電影,是每個人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