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陳景潤講述了少年陳景潤到三明之后,融入其中,逐步成長,和同伴之間由對立面的被調弄和斗智,轉化為同伴對他的佩服,從而得到了更純真的友情。下面是語文迷網(wǎng)為大家整理提供的
少年陳景潤觀后感一
三明市首部動畫連續(xù)劇《少年陳景潤》,講述了1941年至1944年間,陳景潤院士在少年時期因躲避日寇戰(zhàn)火,隨父舉家內遷到三元區(qū),在家境清貧、頑劣欺壓等逆境下,以堅韌的求知精神感動父母家人和老師、同學,終圓
陳景潤
今天中午,我看了《陳景潤的故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陳景潤讀書很吃苦。他給自己訂了一個學習時間表。這個時間表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外,余下的時間幾乎都是用來學習的。經過這些努力,陳景潤終于登上了科學家的`高峰。
陳景潤為了學習,付出很多。他這種為了學習嘔心瀝血的精神是多么偉大啊!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
讀后,我不禁想起我是怎樣學習的:我在做作業(yè)時,做不出的題就不寫,老是想著抄別人的;課堂上,我有不懂的問題,也就不去問老師,心里總是想:不懂的老師以后會講,還用問嗎?我在學習上很多地方都不用功,所以導致我很多知識都沒學到。今后我一定要改正,用功學習。
我們學習一定要不斷前進,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每周定一個安排。因為只有這樣都會前進。前進才能得到新的知識才能登上光輝的頂點。正如陳景潤所說: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shù)的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所以說,學習要不怕困難,要勇于戰(zhàn)勝困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登上學習的高峰,到達勝利的彼岸。
內容提要
講述了1941年至1944年間,陳景潤院士在少年時期因躲避日寇戰(zhàn)火,隨父舉家內遷到三元區(qū),在家境清貧、頑劣欺壓等逆境下,以堅韌的求知精神感動父母家人和老師、同學,終圓求學夢的勵志故事,充分展現(xiàn)少年陳景潤勤奮好學、愛國愛家的精神和樂于助人、寬以待人的品格。該片對教育廣大青少年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振興民族、建設強國的遠大理想,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起到啟示作用。
同學們知道陳景潤爺爺嗎?他曾經創(chuàng)造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跡: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shù)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chuàng)造了距摘取這顆數(shù)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被國際數(shù)學界譽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爺爺有著如此偉大的成就,但他的少年生活并不一帆風順。他10歲時,母親突然病逝。正需要母愛溫馨的年齡,他卻永遠失去了母親,他品嘗了人生的沉重和悲傷,為此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刻苦鉆研,不讓母親失望。最終,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身為90后的我們,身邊有自己親愛的母親,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為什么和他的勤奮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即使我們不像他那樣廢寢忘食,也應該在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課后認真復習,遇到難題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還可以隨時上網(wǎng)來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空缺。然而,在我們中間就有這樣一些同學,他們上課說話,不寫作業(yè),甚至還迷戀網(wǎng)絡游戲,荒廢了學業(yè),這都是因為他們不能安心去做每一件事,缺少陳景潤爺爺那種專心致志、刻苦鉆研的精神。
“長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代青少年都應該帶給每一個時代活力和動力。我們的任務是勤奮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像陳景潤爺爺一樣為祖國作出巨大的貢獻!
記得去年,書法老師對我說:“段錚一,再過一個月,省里有一個少兒書法比賽,要求選手當場寫字,并評出最優(yōu)秀的一幅。我希望你能在這一個月內,好好練習取得好的'成績?!蔽沂钟行判哪塬@獎,學習幾年的書法,借此機會,來看看我的書法水平?;氐郊液?,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獲得一等獎。從那以后,我每天認真練習,為了每一個字,我常常練習十幾張紙,直到寫的和書里差不多了,才去練習下一個字。經過長期的堅持的練習,我在比賽時發(fā)揮的十分良好,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說,也應該是兔子贏得這場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么緣故呢?這正是因為兔子不堅持到底,它恃自己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wěn)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它沒有因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反而,它卻更加鍥而不舍地堅持爬到底。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的烏龜獲勝了。
再我們的學習中,一定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決心,三是恒心。所以說,學習有了這“三心”,還能學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