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說唐詩讀后感1
在這本書中蔣勛教員以一種特別的視角來講解唐詩的繁華,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增添了對唐詩的另一種理解。
蔣勛教員認為從魏晉南北朝起頭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詩”這顆珍珠的過程。唐詩是詩歌到唐代一個水到渠成的階段。前人語言的積累和唐朝開放性使得唐代的詩人也有一種生命的開放性,所以才出現(xiàn)了那么多大氣的詩歌,像陳子昂的“前不見前人,后不見來者”充滿了自負、驕傲,同時又充滿了孤獨感。唐代的詩人都是可以同時表達孤獨和自負,像李白,李白驕傲到極點,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種人,“碰杯邀明月”同時又好大的自戀與孤獨。唐代的詩人不斷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獨的巔峰上。像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夕照圓”充滿了孤獨感,正因為這種孤獨,使得詩人起頭與宇宙對話。唐代的文人也隨著大唐帝國的開拓來到塞外,所以才會有“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只在書齋里是寫不出如許的詩句的。
蔣勛教員從時代的特點來說唐詩出現(xiàn)的必然性,使我們更能理解唐詩。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2
在讀《蔣勛說唐詩》之前,我認為這本書是一本很是嚴肅的文學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堅持”的準備,卻不想一打開此書后,就被簡練直白,引經(jīng)據(jù)典的評論,滑稽幽默的語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氣看完了才罷休。
這本書通過介紹唐朝各個期間的六位詩人,講述了唐朝的興衰與唐詩文化隨之的發(fā)展和變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服全唐之作”,而蔣勛先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對唐詩格式的講解,令我對這首本認為已耳熟能詳?shù)脑姷睦斫庥指M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種氣概?!秾⑦M酒》的狂放不羈,《蜀道難》的'大膽想象,李白作詩不受格律束縛,反而善加運用,在作者的率領下,我感受著《蜀道難》多變的韻律節(jié)奏,體味著李白用多變復雜的節(jié)奏韻律所表現(xiàn)出的蜀道崎嶇難行,地形陡峭險峻的特點。安史之亂期間的詩圣杜甫,關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們二人有良多描寫戰(zhàn)亂,兵役重壓下百姓的磨難和無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賣炭翁》的解讀,令我更深切地領會詩人心里的悲哀和憤慨。而作者以兩首詩對比白居易寫《長恨歌》,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境變化,令人感嘆。李商隱的時代已是晚唐,舊日繁華只似大夢一場,在李商隱的詩中見到“向晚”,“凋碧樹”,“落日”等意象,總讓人感到一絲感傷。而有時,又有一種對生命的感悟。有人說晚唐時的詩詞藻華麗,但我讀了這本書后,卻感到自己明白了那個時代的詩人們那難言的情感。
在講堂上,我通過學習詩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來學習一首詩,而在這本書中,我隨著作者細細感受每一首詩的精神,全然沒有講堂上把詩一個字一個字地分析的全無意境,而仿佛有種沉浸在文學的空氣中的愉悅和輕松。書中不僅介紹唐詩,也詳細地介紹了唐朝不同期間不同的風氣,政治,公共的思惟習慣,從而也使我良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認為詩人寫的奇異的地方有了正確的認識,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惟開放,才有了李白的隨意瀟灑;有了安史之亂如許的戰(zhàn)亂期間,才有了杜甫這般的憂愁悲憤;有晚唐繁華落盡,才有了李商隱的感傷嗟嘆。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偉大,而作者則率領我們?nèi)フ嬲斫?,感受這份偉大。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3
好久好久以前,有人在文學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種子——一粒詩的種子。后來,經(jīng)過一千多年地汲取營養(yǎng),努力成長,終于開花。
這朵花,叫唐詩!唐代是詩的盛世,也是詩作成就的巔峰。
舊年暑假,我讀了《蔣勛說宋詞》,今年暑假,我看了《蔣勛說唐詩》。讓我觸摸到了恬靜的王維、狂傲的李白、簡樸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心李白,頗與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志同志合呢。
吾愛李,愛他的大膽創(chuàng)作,愛他的孤獨。李詩中無不透露著他那種驕傲的孤獨。
李白,他大膽創(chuàng)作。如《蜀道難》開首三字:噫吁嚱!據(jù)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啊啊??!我見過用一個啊,用兩個啊,就是沒見過連用三個啊的。我想李清照連用六七個疊詞,該是李白三個的延續(xù)吧,李白好一個開創(chuàng)前鋒。
李白,我認為他也很孤獨。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莊思惟,多時,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如許的千古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世界那么大,讀著他的詩,我有一點悵惘,也帶一絲虛無。暑假中,我也常常會關上門呆個半天,只在媽媽叫我吃飯時,我才打開房門與外界接觸。當然這些行為,引起了爸媽強烈的不滿,可是,我卻依然我行我素。當我把自己拘囿于僅有的幾平方米的空間時,我的心里感到無比的結壯,在這里,我不受任何打擾,盡情做著我想做的工作。在自我拘禁的這段日子里,我寫下了我的寶塔詩——浮萍
萍隨風,漂蕩。
片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定風止。
隨與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觀長茂凋之。
無盡無限甚了期,不知歸日是何年。
初嘗寫詩,才發(fā)現(xiàn)千難萬難,押韻、平仄、字數(shù)、內(nèi)容形式,而我不及詩人的一星半點兒,更別說如李白如許的大詩人了。突然間明白了,李白驕傲的孤獨是因為他的登峰造極無人能企及,而自己給自己營造的孤獨是何等片面、何等狹隘,這種孤獨只有把自己迫近死胡同。
花開終有花落時,在唐朝,這朵花曾嬌艷無比地綻放過,可最終凋謝了。我們能做的,只有仰慕前人的輝煌,去賞識、去模仿。我想,再過幾百年,也許又會開出那充滿智慧的花瓣吧!
《蔣勛說唐詩》中,蔣勛用十個章節(jié)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從魏晉到晚唐,從文學到美學,從張若虛到李商隱,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娓娓道來,好看,好讀,好美。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一
大學之前,雞湯我只喝林清玄和畢淑敏,后來游蕩在圖書館里偶遇了林青霞心目中的男神--蔣勛,才知道,還有一種雞湯,叫蔣勛說。
最開始是浩浩蕩蕩十來本的蔣勛說紅樓夢系列,雖然沒有耐心仔細看完過《紅樓夢》,但這個解說系列卻是讀的津津有味。后來抱著對男神毫無保留的信賴,購入時不看書評,不加猶豫?!妒Y勛說唐詩》就是這樣輕易的加入購物車,進入結算頁面,然后到了我的手上。
蔣勛的格局可以很大,從唐代是詩的盛世鋪開,講到文學的形式與內(nèi)容,到詩人的孤獨感,俠的精神;蔣勛的觸角也 很細微,聚焦詩里的每一個意象,揣摩每個字用法的精妙,更是不放過文字背后隱含的種種不明情愫。無論“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還是似乎熟悉的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他都可以大氣磅礴,細膩雋永的講述,娓娓道來一首唐詩,一種人生,一份修為。仿佛跟著男神以唐詩這一維度的認知,暢游了一遍唐朝,且旅途舒心,意猶未盡。
記得小時候都被要求背唐詩,于是我們死背、硬背、不帶感情的背。前幾日和伙伴們?nèi)竦毓珗@拍荷花,一走進“荷花森林”中,“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便蹦出腦海。才感嘆,面對美景,面對困境,可以脫口而出應景詩句,可見兒時植入些許文化內(nèi)涵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只能是本能的去叫嚷,那樣全然沒有含蓄、詩意的成分,就十分的可悲了。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二
《蔣勛說唐詩》這本書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對唐詩的解說令我感到耳目一新,深切地感受到了唐詩的別樣的魅力,也增添了對唐詩的另一種理解。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而作者對其中蘊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對唐詩格式的解讀,令我對已耳熟能詳?shù)脑姷睦斫庥指M了一步。書中通過介紹唐朝各個時期的六位詩人,講述了唐朝的興衰與唐詩文化的發(fā)展和變化。作者認為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詩”這顆珍珠的過程。前人語言的積累和唐朝的開放性原因等使得唐代的詩人也有一種生命的開放性,所以才出現(xiàn)了那么多大氣的詩歌。像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充滿了自負和驕傲,同時也充滿了沉重的孤獨感。唐代的詩人是可以同時表達孤獨和自負的,李白永遠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要喝酒就跟月亮喝,還從不低頭喝,還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是何等的霸氣和灑脫。《將敬酒》的狂放不羈,《蜀道難》的大膽想象,在作者的帶領下,我感受著《蜀道難》多變的韻律節(jié)奏所表現(xiàn)出的蜀道崎嶇難行,地形陡峭險峻的特點。唐代的詩人不斷地往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獨的巔峰上。像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充滿了孤獨感,正因為這種孤獨,使得詩人開始與宇宙對話。唐代的文人也隨著大唐帝國的開拓來到塞外,所以才會有“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書中的第一首詩講的是《春江花月夜》。在這首詩中,作者認為應將題目中的五個漢字分解開來,即春天不必用來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 ”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離去。在分析了每句詩的含義后,作者說,這首詩從“用字、用句到哲學思想與文字的優(yōu)美,都到達了完美的境地”,這其實不全是張若虛個人才氣的表現(xiàn),而是時代的水到渠成。宇宙意識在唐代被詩人凸顯出來,因此唐詩顯出宏大的格局。唐代詩人總是跟月亮、山川對話,他們的生命都被放到了巨大的空間中,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問,有了“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彩翠時分明,夕蘭無所處”等詩句的.出現(xiàn)。
讀完這本書,我對唐詩由有了一些新的感觸,仿佛是第一次“讀”它們,而像王維、白居易、杜甫??????他們的形象也在我心里重新勾勒了一番,讓我對唐詩產(chǎn)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不禁感到原來唐詩還可以這樣品讀,從新的角度去看它總會感受到它新的獨特魅力。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三
最近我在讀《蔣勛說唐詩》一書,在讀之前,我以為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嚴肅的文學研究作品,卻不想一打開此書后,就被簡潔直白,旁征博引的評論,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
這本書通過介紹唐朝各個時期的六位詩人,講述了唐朝的興衰與唐詩文化隨之的發(fā)展和變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而蔣勛先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對唐詩格式的解說,令我對這首本以為已耳熟能詳?shù)脑姷睦斫庥指M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種風格?!秾⑦M酒》的狂放不羈,《蜀道難》的大膽想象,李白作詩不受格律束縛,反而善加運用,在作者的帶領下,我感受著《蜀道難》多變的韻律節(jié)奏,體會著李白用多變復雜的節(jié)奏韻律所表現(xiàn)出的蜀道崎嶇難行,地形陡峭險峻的特點。安史之亂時期的詩圣杜甫,關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們二人有很多描寫戰(zhàn)亂,兵役重壓下百姓的苦難和無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賣炭翁》的解讀,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詩人心里的悲哀和憤慨。而作者以兩首詩對比白居易寫《長恨歌》,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境變化,令人感嘆。李商隱的時代已是晚唐,昔日繁華只似大夢一場,在李商隱的詩中見到“向晚”,“凋碧樹”,“夕陽”等意象,總讓人感到一絲感傷。而有時,又有一種對生命的感悟。有人說晚唐時的詩詞藻華麗,但我讀了這本書后,卻感到自己明白了那個時代的詩人們那難言的情感。
書中不僅介紹唐詩,也詳細地介紹了唐朝不同時期不同的風氣,政治,大眾的思想習慣,從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認為詩人寫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確的認識,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開放,才有了李白的隨意瀟灑;有了安史之亂這樣的戰(zhàn)亂時期,才有了杜甫這般的憂愁悲憤;有晚唐繁華落盡,才有了李商隱的感傷嗟嘆。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偉大,而作者則帶領我們?nèi)フ嬲斫猓惺苓@份偉大。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1
唐詩的文學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蔣勛是美學大師,詩、書、畫俱全,文學作品也頗佳?!妒Y勛說唐詩》,這樣一本書的讀后感,我很難說出專業(yè)的見解,只能是信口雌黃。
在我所接觸到的詩歌解讀的書籍中,蔣勛是我最推崇的。他從多種角度解讀了唐詩的魅力,把唐詩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讀者的眼前。我只能把書中關注到的點呈現(xiàn)出來。
首先是蔣勛對文學的獨到見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別人的話,請恕我見識少。)“那些積累了很長時間,和我們的身體、呼吸已經(jīng)有了共識與默契的語言和文字才叫文學?!蔽膶W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記載。只有真正的文學才能夠代代的流傳。在我10歲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時候,借住在村里一戶人家。在他家發(fā)現(xiàn)了一副撲克牌,每一張撲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詩,每天晚上媽媽陪我背撲克牌上的古詩打發(fā)時間,近兩個月的時間,房子蓋好,我把五十四張撲克牌上的古詩也背完了。當時就是無意識的,喜歡這些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沒有帶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來。后來對我的語文學習有了很大的幫助?!霸娙绻荒芨鼘υ?,就真的味同嚼蠟。”“文學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學的有趣之處就在于是一種狀態(tài)的再現(xiàn),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講清楚,講的太清楚就是論文了?!?/p>
第二是蔣勛慧眼選詩。他把濃墨重彩留給了《春江花月夜》,留給了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
記得讀中師的時候就背過《春江花月夜》,覺得這不像一首古人寫的詩?!按航彼B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每當月圓之夜,都在人們心底浮現(xiàn)的詩句,讓人的心沉靜下來。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當我們在一定的情境當中,很多儲存在我們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詩句,在生命的某些經(jīng)驗中會忽然活過來,因為情感從來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p>
第三,蔣勛充分解讀了唐詩的豐富。1唐詩的開闊。“何處春江無月明”是空間的跨越。“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是時間上的跨越。“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詩的浪漫與灑脫?!袄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兒女情長;“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的不羈;“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钡男拍睢?/p>
3唐詩的哲理?!俺榈稊嗨鳌?。
4唐詩的深情。杜甫對李白的友情,“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鄉(xiāng)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生命的眷戀。
唐詩是美的?!霸钢鹪氯A流照君?!钡富梢黄⌒〉脑鹿?,流轉(zhuǎn)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萬里,中間唯一可以連貫的東西是月光。當你身邊有人離開的時候,可以給他寫上這句詩,表達你對他的牽掛。讓我們偶爾遠離及時通訊工具,留一點距離,留一點空間,留一點時間給唐詩,去感受那個迷人的世界。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2
蔣勛大師是一位在美術上頗有成就的一位藝術大師,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想必于此,蔣大師才會將這位有山水田園詩人、畫家稱號的王維在他的《蔣勛說唐詩》中作為第三章節(jié)來講,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蘇軾稱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這一成就其實是從他的中年才開始的,時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維也難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亂是他少年夢想的一個幻滅,同時也是他另一個山水田園詩派的一個開端。少年王維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畫作、通詩賦,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樣,胸懷大致、傲視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輕時的代表作,把他的個人壯志顯現(xiàn)的淋漓盡致:好一個“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好一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一身能擎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薄疤熳优R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這首詩同時也是唐詩貴游文學和俠的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王維人到中年時,隱居藍田輞川,當時的他也許只想遠離朝政、遠離喧囂、隱居山林、靜心修行,沒想有才之人卻開辟了唐詩新派,并一舉成為唐朝山水田園詩的鼻祖。初看這一時期的力作,王維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對自然山水進行了白描,但經(jīng)過蔣大師的解讀,讓我們發(fā)現(xiàn)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還寄托了詩人對自然的認識、對生命的領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鼻耙痪涫菍π录颐铣强谒チ拿鑼?,后一句寫出了王維覺得生命里面有種無奈,對生命有種哀傷,這種體驗正是他經(jīng)歷過開元盛世,看過繁華之后的一種內(nèi)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塢》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綻放那紅色的花萼,花開花落,本該是一種自然的常態(tài),蔣大師的解讀中,王維又向我們道出了一種人生的狀態(tài):我們能不能找回自己對自己發(fā)紅萼的時刻,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無人問津的時候,是不是一樣可以花開花落?又如《欒家瀨》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蓖蹙S描寫的依舊是簡單的秋雨、急流、白鷺之景,但蔣先生卻讓我從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詩人對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態(tài)的認識,詩人在客觀講風景,卻又深邃地帶出了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
王維的《洛陽女兒行》一詩是典型的貴游文學的傳統(tǒng),詩作中“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鲙鯉魚?!薄傲_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寫盡了唐初奢侈的貴族生活,印證了唐初的貴游文學繼承了南朝王謝子弟傳統(tǒng),有一種奢侈、豪華的風尚。詩末一轉(zhuǎn):“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又道出了這一時期的階級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邊塞詩也是王維詩的一大板塊,如我們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痹诖瞬灰灰毁樖觥?/p>
王維的詩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質(zhì),看出生命的本質(zhì)。王維是一位詩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禪、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