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
2、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于我?!T葛亮
3、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nèi)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quán)
4、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5、大丈夫生于亂世,當(dāng)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苤?/p>
7、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諸葛亮
8、夫處世之道,亦即應(yīng)變之術(shù),豈可偏執(zhí)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jī)應(yīng)變?!龠_(dá)
9、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
10、(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p>
11、袁紹雖強(qiáng),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12、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酌髟u曹操
13、大丈夫生于亂世,當(dāng)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4、“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唐?/p>
15、亮志大而不見機(jī),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quán),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龠_(dá)評孔明
16、……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qiáng),固非一道;若拘執(zhí)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嬍吭?/p>
17、(袁紹、劉表)皆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18、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荑?/p>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苤?/p>
2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21、三日不見,變刮目相看?!斆C
22、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酌?/p>
23、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24、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獎?/p>
25、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fù)重故也?!懖?/p>
26、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T葛亮
27、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司馬仲達(dá)
28、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周瑜
29、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求時之過已?!茇?/p>
30、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獜堈阎G孫權(quán)
31、袁將軍外寬而內(nèi)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zhàn)敗則羞,吾不望生矣?!u袁紹
32、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隱士
33、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
三國經(jīng)典名言
1、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
2、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dá)
3、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4、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fù)重故也。陸伯言
5、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6、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于我。諸葛亮
7、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周瑜
8、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jī),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10、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諸葛亮
11、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曹操
1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13、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酌?/p>
14、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15、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16、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諸葛亮
17、袁紹雖強(qiáng),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18、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程普
19、亮志大而不見機(jī),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quán),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仲達(dá)
20、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曹操
21、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
22、我觀顏良如插標(biāo)賣首耳。關(guān)羽
23、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
24、夫處世之道,亦即應(yīng)變之術(shù),豈可偏執(zhí)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jī)應(yīng)變。仲達(dá)
25、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2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
27、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
28、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2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3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31、敵欲固守,攻其無備;敵欲興陣,出其不意。諸葛亮《諸葛亮集治軍》
32、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33、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34、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35、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求時之過已。曹丕
36、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司馬仲達(dá)
3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
38、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qiáng),固非一道;若拘執(zhí)常理,寸步不可行矣。龐統(tǒng)
39、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孫權(quán)
40、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楊顒
41、(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42、三日不見,變刮目相看。魯肅
43、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
44、(孫堅、孫策)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陳壽
45、當(dāng)紹之強(qiáng),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曹操
46、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nèi)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
47、袁將軍外寬而內(nèi)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zhàn)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4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
49、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50、(袁紹、劉表)皆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51、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
52、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曹操
53、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張昭
54、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劉備
55、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劉安
56、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曹植
57、大丈夫生于亂世,當(dāng)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58、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諸葛亮
5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60、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馬超
定義:這里說的評語,其實是指對一個人或多個人的評價。由于中國古代文學(xué)深受以《左傳》、《史記》為代表的史傳文學(xué)的影響,對于人物刻畫多以事件描寫和當(dāng)世之人的評語為主,其中大都是簡潔而精辟的語言。因此對一個人的評價,評語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賞古典小說時所要注意的一點?!度龂萘x》作為古典小說的代表,其人物眾多,個性張揚(yáng),性情迥異,因此上它的評語都是極其精彩的,有的已融入現(xiàn)代生活中的口頭語。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lǐng)。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的人。精辟指數(shù):10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rèn)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zhàn),以為泄露了天機(jī)。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精辟指數(shù):9.5
第三位:“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quán)還是在罵孫權(quán)。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quán)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quán)能守住父兄基業(yè),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quán),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精辟指數(shù):9
第四位:“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dāng)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quán)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fēng)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zhǔn)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nèi)事時把孫權(quán)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數(shù):8.5
第五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guān)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精辟指數(shù):8
第六位:“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tǒng),曾經(jīng)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jīng)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數(shù):8
第七位:“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dāng)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yùn)草,打掃戰(zhàn)場,保護(hù)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精辟指數(shù):7.5
第八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shù)拇~,也只有當(dāng)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fēng)。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數(shù):7
第九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xiàn)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精辟指數(shù):6.5
第十位:“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wěn)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dāng)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精辟指數(sh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