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1
終于踏進了中學的大門,不知不覺過了許多日子;在這些日子里,我悄悄的愛上了這美麗的校園,這里花兒是那么絢麗,就連小草也是那么的青綠,更讓我喜歡的是路旁的一列青松。
雖然只是那么幾棵,立在路旁,像士兵,高峻、挺拔、威嚴。
它屹立著,葉子像針一樣,片片向外伸展著包住了整個樹身;由下到上逐漸變淺,對列相間而又生得那么整齊,微風吹來,葉片輕輕晃動,顯得嬌嫩而端莊,那豐滿的姿態(tài)很像一位豐姿卓約的少婦;作為一個姿態(tài),小鳥時常停在松樹中,它們在那兒唱出清脆的歌聲,我想應該是這綠色使他們的歌聲這么婉轉(zhuǎn)清脆吧。
秋霜把花兒打落,小草也不那么青翠,只有那松樹越發(fā)的青黑,葉片針尖一樣,我輕輕摘上一片,保留做往昔的記憶;心中想:也許這可憐的松樹也會不再絢麗,也會淡淡的枯萎吧,來年的春天我一定將去年的拿出來,和新的葉片比較。相信他們會一模一樣的,就像一個葉柄里長出來一樣。我知道就算凋零它也有悠悠的歡樂,不會惆悵。
北風呼嘯,冬雪飄零;只有松樹依然挺立,依然那么的青綠,鮮花不再香,鳥兒的歌聲不再脆。它會孤單嗎?我凝視著這一片綠,樹旁是一個學生捧書而讀的身影。書聲朗朗,書香淡淡。從此,哪怕天寒地凍,哪怕萬物凋零,我知道它不會孤單。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2
我家后院的花壇旁有一棵,他就象一位哨兵,守衛(wèi)著我們家。
春天,百花爭艷,青松也不甘示弱,發(fā)出了嫩芽,小小的,鮮綠色,十分可愛;每當春雨下過,青松細細地吮吸著雨露,靜靜地發(fā)芽,小鳥飛來,站在青松的頂頭,唱著動聽的歌,青松慢慢的欣賞。春姑娘給啊了一個指點,青松向春姑娘道謝。
夏姑娘到來了,青松枝葉茂密,無論是烈日的暴曬,還是風雨的吹打,青松都如此的挺拔,人們在烈日站在下面乘涼,時不時的拉拉他的枝葉,而他卻一點兒也不介意。
秋天,其他的枝木都以凋謝,惟獨青松,而卻挺在那,秋風習習,枝葉飄落,青松的枝葉仍然那樣鮮綠,青松你是多么執(zhí)著,你是多么堅定。
冬天,寒風刺骨,普通樹木都以凋零,唯一青松是那樣特別,就象白鍛上鑲嵌著一朵綠色的話,是多么獨特,多有別有風格,冬天是一個樹木的末日,而青松卻向樹神勇于挑戰(zhàn)。
青松,你就象是一名戰(zhàn)士,挺立在風雨,你意志那樣堅定,啊!青松!我愛你!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3
春天,它那針形的葉子呈現(xiàn)出嫩綠色,給山崖添上一道絢麗的色彩。它的枝干也開始增高,山崖上到處飄著一股松香味。青松點綴著山崖,使山崖變成了一道綠色的屏障;在這個季節(jié),它的葉子也很柔軟,不是那么扎手。
夏天,它那針形的葉子變成墨綠色,碰一碰“針尖”,也會把手扎到。這時侯,樹枝上面長滿了綠色的松塔,不過還沒有長成熟。在炎熱的夏日,青松用它的枝葉遮住了毒辣的陽光,使來到山上旅游的人們不必飽受陽光的照射,如果累了,就可以坐在樹蔭下休息一會兒。樹干的顏色越來越深。有了這些青松,顯得這座山很古老。
秋天,墨綠色的葉子逐漸變成棕色,也沒有以前那么濕潤了;樹枝上的松塔,慢慢裂開,露出誘人的松果,它的顏色也慢慢變灰,招引來了可愛的小松鼠,它們抱起松塔,高興地跳著,而樹干依然是棕色,和樹葉差不多,山上的松香味更濃,更清新了。
冬天,有些樹枝可能會凍死,長在這些樹枝上的樹葉和松塔也會落在地上,有的人會把它們拾到家里,燒火取暖。冬天雖然寒冷,但它們依然挺立在那里。雖然它們都生長在巖石縫中,但它們卻沒有半句怨言,深深地扎根在巖石縫中。
山崖上的青松,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冬日里,許多植物都枯死了,但它們卻在寒冷的冬天里等待著明年春天的到來。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4
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一個小山坡腳下。山坡上到處是一片綠油油的青松。
春天,那片青松綠得像蔚藍的海洋。綠油油的松毛里開滿了粉黃色的松花;那花粉隨風飄散,花香迷人。人們常會去那里參觀。有的人在看花,有的人照相,有的人在玩游玩。
夏天,青松和春天的樣子沒有多大變化;只是樹上的枝丫和松毛密集了許多。密密麻麻的松樹,蒼翠挺拔,像千千萬萬的哨兵日夜守候在自己的崗位上。那一支支松花變成了一個個錐狀的果實,像一顆顆香甜可口的菠蘿點綴在林中。
秋天,那松針變成了綠黑色。一個個松果裂開了,像成千上萬的神仙向人間揮撒著綠色的種子。
冬天,下雪了!鵝毛般的大雪落在松針和干的松果上。那松丫和松毛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偶爾發(fā)出“咯吱”的聲音。真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節(jié),待到雪化時。”
我喜歡你——青松。你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可愛!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5
家鄉(xiāng)的許多景物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青松。
春天,春姑娘給花草樹木換上了一件新裝?;ㄩ_了,草綠了,所有樹木都長出了新的枝干,枝干上滿是綠葉。這時松樹枝頭的芽苞里也吐露出好象鋼針一樣的嫩葉,尖尖的,綠綠的,與原來的那些老葉對比鮮明,多么地生機盎然?。?/p>
夏天到了,但是松樹卻沒有向炎熱低頭,葉子更加茂密了,一點也不怕熱似的。偶爾,燥熱的風拂過林梢,撩撥松樹唱出歌兒,那么動聽。
秋天,其它樹木的葉子都枯黃了,惟有松樹的葉子還是那么青蔥蒼翠。冬天,在呼呼寒風的吹襲下,草兒全都枯萎了,樹木僅剩零星的黃葉。松樹卻披著那身綠色的戰(zhàn)袍,昂首挺立在風雪中??吹剿莻€英勇不屈的樣子,我不禁想起一首詩: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我們要學習松樹這種英勇不屈的精神??!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6
青松是最常見、最普通的一種樹木,我見過的青松的葉子呈針形,有長有短。
春天,陽光明媚。一株株青松抽出了新的芽兒,長出了新的枝葉,它們吸足了陽光,奮勇的長著。
夏天,烈日炎炎。許多花草經(jīng)不住烈日的照射,都低下了頭。而青松卻依然高聳直立,堅強的抵擋著烈日的暴曬。
秋天,秋風蕭瑟。一棵棵樹木的枝葉都凋零了,滿地盡是落葉。只有青松還葉綠枝盛,高聳直立。它做好了準備,與即將到來的寒冬進行頑強抗爭。
冬天,大雪紛飛。一棵棵樹木被大雪壓彎了腰。只有青松巍然屹立、不屈不撓,這正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它傲然屹立于風雪之中。
??!青松,你不屈不撓,你不畏嚴寒,你不怕酷暑,敢于挑戰(zhàn),敢于斗爭。讓我們都來學習青松的優(yōu)良品質(zhì)吧!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7
超格梅以上,品在竹之間。
——題記
有人喜愛梅花的高潔,有人喜愛竹子的清高,而我卻獨獨喜愛青松的堅韌和不群。
青松,一年四季顏色如一,所以被稱之為“常青樹”??崾詈蛧篮魏尾涣怂?,改變不了它的顏色,它是夏日里最顯眼的蔥綠,更是冬天里唯一的一抹綠色,為蒼茫的白色大地帶來勃勃生機。青松不論周圍環(huán)境如何,始終也改變不了它的`青翠和挺直,這種卓爾不群的品質(zhì),是我最為欣賞和喜歡的地方。
“飽歷冰于霜,千年方未己”,這既是青松氣節(jié)最好的寫照,還能形象的刻畫出像魯迅先生這樣擁有青松品質(zhì)的人。當時白色恐怖,在反動派強大的兵力和壓迫下,許多人叛變,被殺害,但是魯迅先生卻臨危不懼,利用文字與反動派作斗爭,批判反動派,呼吁大家挺直腰桿為爭取民主與自由而抗爭。魯迅先生被抓后不屈服,不叛變,直到犧牲,好一棵活生生的青松!我敬佩魯迅先生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魯迅先生真是青松的最好代言人,我愈發(fā)的喜愛青松這種堅貞不屈的精神!
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青松也正是無私的奉獻出它全部。青松的樹干可以制作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可以當做造紙的原料;脂液可以制松香、松節(jié)油;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松針還能用來熏肉,制作松花蛋??偠灾?,青松為我們默默奉獻著,它要求與人的很少,給予人的甚多。
青松,我的榜樣,高尚的品質(zhì)是我所追求的境界。我喜歡青松,我要做一個具有青松般精神的人!
以借物喻人的青松作文8
我愛你,堅強的象征——青松!
我愛青松,并不是因為它具有的某種外表,而是它的超凡脫俗,無論是炎熱的盛夏,還是寒冷的隆冬,都無法改變它的本質(zhì)——堅強!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大地萌發(fā)出了大片大片的嫩綠。青松也吮吸著春天賜予的甘露,在微風的吹拂下,愉快的生長!
炎熱的夏季,太陽狂噴著火焰,灸烤著大地,有的花草都被曬得打不起精神。但蒼松依然那么挺拔,一根根松針綠的發(fā)亮、冒油。油區(qū)的大路兩旁,被青松所覆蓋,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在綠色中,還偶爾有紅的、黃的斑斕點綴,又像是跳動著色彩的波浪。置身碧海,陽光下,一株株年輕的青松碧綠滴翠,挺拔堅毅,亭亭向上。
涼爽的秋天是金色的季節(jié),也是人們喜氣洋洋收獲的季節(jié)。此時,青松卻毫不泛黃,依然那樣濃綠,冠如一團烏云,濃得吹不進風,而針葉縫里,卻掛著一串串碩大的“松塔兒”,點綴著樸素的松枝。
隆冬來臨,很多樹木往日的“神采奕奕”一下全無,只有青松無謂嚴寒,依然那樣蔥郁,當鵝毛大雪紛紛飄落之時,那些蒼翠欲滴的青松像是披著銀白色大衣、戴著銀色帽子的戰(zhàn)士,美麗的樹掛吸引著賞雪的人。撥開白雪,好似“撥開烏云”,我看見了濃濃的綠,我又感到了春的氣息,想起了雪萊說的
我愛青松,愛它蒼翠欲滴,愛它四季常綠,愛它的頑強精神。在萬綠叢中,它是那么脫俗,又是那么平凡,它那永存的綠,給了人們信念,給了人們希望!
我愛青松!
我愛這棵永不褪色的長青樹!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來抒寫作者的見聞和感受。它通過短小的篇幅,自由、靈活的手法,表達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發(fā)現(xiàn)。敘事、抒情、議論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讀起來,像走進作者敞開的心扉,聽他傾訴衷腸。
二、散文的特點
1、內(nèi)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zhì)的發(fā)現(xiàn)、認識。(真)
形式上(行散):(1)表達方式多樣: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
(2)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
(3)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象征、襯托、對比、托物言志等;
(4)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
(5)從側(cè)面暗示,發(fā)揮讀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題集中鮮明
綜合以上兩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作者借助想象與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xiàn)物我的統(tǒng)一,展現(xiàn)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yōu)美凝練,富于文采
所謂優(yōu)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叫美麗),生動活潑,富于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
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zhì)樸,自然流暢,寥寥數(shù)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yōu)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zhì)樸無華的文采。
三、散文分類
1、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cè)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nèi)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fā)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發(fā)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fā)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發(fā)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fā),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guān)系。
3、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fā)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準確、說理充
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借助于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線索、方法:理材料,抓線索,識文眼??
1、找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2、理順序。研究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jié)尾。
3、抓線索。線索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于聯(lián)系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jié)。一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jù)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為線,②以事為線,③以物為線,④以情為線,⑤以時間為線,⑥以地點為線。
總之,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xiàn)材料間內(nèi)在聯(lián)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線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以及所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讀起來整體感更強。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兩條線索。找線索的方法:a.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句子;
c.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4、品情感。閱讀時,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脈搏。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記敘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獨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發(fā)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認識,即思想的升華。借物抒情之作,在閱讀時,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過關(guān)鍵詞句(段)去體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隱含在以下幾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結(jié)束語;③神話、傳說、典故的類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chǎn)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yōu)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于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要調(diào)動豐富的想象,結(jié)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升華。
六、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
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聯(lián)想想象、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
散文往往運用象征的寫法,象征就是托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一種深遠的意義。這里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征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征意義。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對比烘托
在散文中,為了突出作者所寫的對象,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
(4)欲揚先抑
先抑后揚(針對文章整體而言):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nèi)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
作用:通過先貶低事物??形象,突出強調(diào)事物的??特征
(5)聯(lián)想。
運用聯(lián)想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6)襯托
以他體陪襯本體的寫作方法,本體與他體有主次之分。襯托有兩種:一是正襯,又叫陪襯,是用同類事物來襯托;二是反襯,是用相反的事情來襯托。
(7)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情感。
作用:通過對??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8)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虛境指由實境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虛境通過實境來實現(xiàn),實境要在虛境的統(tǒng)攝下來加工,虛實相生成為意境獨特的結(jié)構(gòu)方式。
七、散文的思想內(nèi)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蘊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體事物。
寫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結(jié)合作者對人物的態(tài)度、感情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敘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xiàn)、場面細節(jié)把握作品內(nèi)容;
關(guān)于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一)、考點及常見題型分析
考點1.寫什么(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考點2.為什么寫(寫作意圖,即文章要表達的情、理、觀點)
考點3.怎么寫(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寫什---再寫什么---后寫什么)
(二)散文閱讀應注重的幾個方面及考點
1.把握文章內(nèi)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guān)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
(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態(tài)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比如,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jù)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jù)提問靈活回答。關(guān)鍵是能判斷準線索。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
解釋詞語要根據(jù)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jié)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jù)詞語前后語句的內(nèi)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jié)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xiàn)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jié)合發(fā)展性考題來考,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種題型可以說“逢散文閱讀題必有之”。這樣的考題,關(guān)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guān)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jié),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有關(guān)細節(jié)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jié)合起來考。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1)對描寫對象;(2)對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4)對文章某些內(nèi)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
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guān)鍵是:①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tài)度,不能模棱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梢砸迷娢幕蛎曰卮鸫祟}
5.表現(xiàn)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fā)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xiàn)手法還有:對比襯托,側(cè)面描寫,象征,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以實寫虛,寓虛于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7、關(guān)鍵詞的賞析:
⑴、該詞的本義;
⑵、該詞的深層含義(比喻義、引申義、象征義);
⑶、該詞在本句中的含義(對句子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句子作答;
(4)、該詞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8、閱讀步驟: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第二、確定區(qū)域圈點勾畫。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針。
1、字不離詞。2、詞不離句。3、句不離段。4、段不離篇。
二.常見考查題型:
(一)整體感知內(nèi)容概括文章主題整體感知內(nèi)容概括文章主題。整體感知內(nèi)容概括文章主題考察類型:
1.直接概括全文內(nèi)容。
2.回答某一段落內(nèi)容或全文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解題鑰匙1.盡量利用原文語句;沒有原文語句可利用時,要注意概括得全面、準確,不要漏掉答題點。)
(二)品味散文語言體悟詞句作用,考題形式:
1.解釋詞語含義。2.品評加點詞語的作用。
答題策略:⑴、該詞的本義;
五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知識與能力:
1、過自主認讀詞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認讀量詞。
2、了解包含遞進關(guān)系的復句,并會正確運用。
3、積累名言警句。
4、通過短文,引導學生搜集資料。
5、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書中人物。
5、習作要按照一定順序表達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詳略得當;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過程與方法:
1、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1、課前觀察了解:課中交流、交流習作,修改提升。新—課—標—第—一—網(wǎng)
2、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敘事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并積累量詞。
2、理解關(guān)聯(lián)詞的作用,并能熟練運用。
3、習作要按照一定順序表達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詳略得當;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
第1課時
教學設計:個性化備課:
一、學習“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學生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熟練.
2、帶著問題去發(fā)現(xiàn):
(1)指名讀詞,想想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交流與提示:帶點的字在詞語中的意思。
(3)結(jié)論: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詞語環(huán)境中意思不同。
(4)指名讀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字,想想能發(fā)現(xiàn)什么
(5)交流與提示:帶點的字與數(shù)字連在一起。
(6)結(jié)論:這些字與具體的數(shù)字在一起,是數(shù)量詞。
3、齊讀,積累詞語。
4、你能想到具有相同規(guī)律的另外幾個詞語嗎?
二、學習“讀一讀,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說說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師講解轉(zhuǎn)折。
4用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寫句子。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
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五年級語文教案2
一、背景知識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有一篇課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現(xiàn)代優(yōu)秀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許地山,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樸實洗煉、清新自然的筆墨,寫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感觸,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優(yōu)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間。
2、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jīng)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1、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我認為語文閱讀教學只是示例教學。課堂上對課文內(nèi)容的處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就如《落花生》這篇課文我認為教師應抓住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質(zhì)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性思維。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教師可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著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同時,新課程理念(二)提到的關(guān)于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xiàn)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xiàn)?!澳銈兣既豢匆娨豢没ㄉs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它才能知道?!甭浠ㄉ鷽]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jié)果。
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欲望的滿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在生長的同時由于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畢竟還是有果實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滿足自己,沒有果實,絲毫不貢獻的主兒,大概許地山連提也不愿提到它們。也許,落花生的默默奉獻并沒有要以此貶低別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紛爭、斗爭,它也許只要我們品嘗它,而不要我們?nèi)ツ盟鷦e的植物比較。所以我們?nèi)绻堰@種奉獻擴展到人際關(guān)系的斗爭、社會的貢獻,甚至到增加許多道德、倫理的內(nèi)容進去,那就違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沒有要我們把它的哲學當作工具,而只是講了一種人生的意義,傳達一種極高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是那么一種極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塊極普通的閑地,普通的父親母親,普通的故事所產(chǎn)生出來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課文重點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說的幾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類,有著內(nèi)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
文章否定的是那種“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只會炫耀自己,嘩眾取寵,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絕不是美的、有價值的東西。
2、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設計思路
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把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會全文思想感情。另外,為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lián)系起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具體步驟如下:
(1)、課前,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guān)花生的常識。(學生可通過查找相關(guān)資料獲知,課堂上教師可利用課本P48頁插圖,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
(2)、課堂教學中從內(nèi)容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從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3)、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lián)系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體現(xiàn)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說:“比喻總是跛足的。”比較也是一樣。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不曲解課文的本意。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一家人議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學生懂得不要只講體面,只求外表美,應該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借助具體事例來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4、學會生字新詞句。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shù)寶庫,為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shù)而驕傲。
2、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4、5兩段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看圖片引入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藝術(shù)源遠流長。在
2、學生交流討論,
對,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請學生簡單介紹)。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到這個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學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盡量劃出能表示每個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讀(請學生找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朗讀,教師以此檢查自讀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師挑中心詞進行簡單板書。
塑像——精美
藝術(shù)寶庫
壁畫——艷麗多姿
(三)深入學習課文4、5兩段
1、學習第4段
①指名配樂朗讀,其它同學邊聽邊感受畫面內(nèi)容,體會畫面上主要在畫什么。
②交流討論,并從文中找出對應語句。
③朗讀體會
④比較朗讀、
a她提起腿,伸出兩臂,把琵琶舉到腦后撥琴弦。
b她輕提著腿,舒展兩臂,把琵琶高高地舉到腦后,撥動琴弦。
引導學生找動詞從而體會畫面女子舞姿的優(yōu)美。
⑤學習課文第一句,由背景來感受壁畫的艷麗多姿。
2、學習第5段
①學生寫感受看了這樣的壁畫你會有什么感受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②交流所寫感受
③學習課文剛才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最后一個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栩栩如生的畫面內(nèi)容。
3、背誦4、5兩段
①學生自己準備
②檢查背誦情況(可由學生自己選喜歡的段落來背誦)
(四)教師
(五)布置作業(yè)1、積累4、5兩段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