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輸出的
1)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會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 ——南懷瑾
2) 從語義上講,文化自覺就是對文化的自我覺悟。這個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國家的,還是階層的、地域的,乃至團體的、個人的。一般意義上——廣義的文化自覺,是屬于國家民族層面的。 ——李宗桂
3)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干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林語堂
4)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談論靈魂問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是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靈魂且靈魂相對重一些的人卻值得每個人想想。 ——崔永元
5) 文化也是有層次的。最外圍的,是物質文化;居于中間的,是制度文化;處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格。所以,文化自覺,既包括物質文化的自覺,也包括制度文化的自覺和精神文化的自覺,這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自覺,人格的自覺是文化自覺的終極。 ——宋圭武
6) 文化的價值在于它對人類品性的影響。除非文化能使品性變?yōu)楦呱?、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標不是美,而是善?——毛 姆
7)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和傳統(tǒng),可以說我們不缺‘文’了,我們當代最缺少的是‘化’。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到文化自覺,我個人心得是:關鍵在一個‘化’字上。 ——于 丹
8) 中國文化應該有一種自信和從容,沒有必要去聲嘶力竭地辯解。 ——于 丹
9) 藏族人從血液上就認為生死是一件自然的事。他們不會繞圈圈,始終站在起點上,也在那終點上。 ······ 我也一直在那個點上。不是我有了悟性,然后再找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去生長。我本來就是一棵長在土地里的樹,土地就是我的本質,我不會思考太多。 ——楊麗萍
10) 文學的衰落表明一個民族的衰落。這兩者走下坡路的時候是齊頭并進的。 ——歌 德
11)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先哲通過觀察宇宙萬物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成為中國的千年傳世格言。
12) 一個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聲恥笑或一個呵欠扼殺,可能被一句嘲諷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權威人士皺一下眉便郁郁而終。
13) 文化是人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情感、愿望的反映,反過來又對人的生存、發(fā)展給予能動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即人。 ——孫家正
14) 人與文化是一種共在關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離不開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離不開人的存在。 ——李金齊
15) 人類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級的階段,就是當我們認識到應當用理智控制思想時。 ——達爾文
16) 文化既不外是人類適應各種自然現(xiàn)象或自然環(huán)境而努力于利用這些自然現(xiàn)象或自然環(huán)境的結果,文化也可以說是人類適應時境以滿足其生活努力的結果。 ——陳序經(jīng)
17) 文化自覺就是將“文”挪到了“化”,將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遺產(chǎn)化入我們的道德規(guī)范。如果“文而不化”就會出現(xiàn)道德失范的問題。 ——于 丹
18) 硬實力——HARD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jīng)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SOFT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
19) 歷史是知識分子文化活動的結果。 ——高爾基
20) 說到底,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叭嘶笔前慈说姆绞礁淖?、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帶上人文的性質;“化人”是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來培養(yǎng)人、裝備人、提高人,使人的發(fā)展更全面、更自由?!盎恕笔恰叭嘶钡?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成果、層次和境界。 ——李德順
21) 西方有人認為中國到二十一世紀初葉將成為經(jīng)濟大國,甚至是軍事大國,其實中國從本質上說是一個文化大國,最有可能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的是中國文化,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的世紀。 ——季羨林
2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 。 ——許思園
23) 文化體現(xiàn)人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根本意義上決定著人的層次、地位和社會評價。 ——彭文山
24) 經(jīng)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tǒng)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經(jīng)典作為源頭活水。“經(jīng)典”不僅構成民族之傳統(tǒng),而且提供給全人類以無限之啟發(fā)。 ——王財貴
25) 教育從根本上講應該是一個人文過程,是有關價值的事情,而不僅僅是知識或信息。 ——陸登廷
26) 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愚昧無知的一層裱糊紙 。
文化輸出的名言警句【2】
1) 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印度
2) 中國的長斯封建社會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3) 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蒙昧無知的最后一層裱糊板。——馬洛利
4)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鸥鞑肌2伎斯?/p>
5) 越是自覺自信,就越能胸有成竹、珍惜自身,同時越能改革開放,兼收并蓄?!?蒙
6)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锏?/p>
7) 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guī)律?!s翰·赫爾達
8) 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R大·安諾德
9)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獝勰?/p>
10)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⒅Z德
11) 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qū)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lián)系。——森谷正規(guī)
12) 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遺產(chǎn)。
13) 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反映,又經(jīng)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jīng)濟。
14) 有如語言之于批評家,望遠鏡之于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獝郢I生
15) 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谌?/p>
16) 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陶行知
17) 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 ——劉 向
18) 所謂“文化自覺”,“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fā)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chuàng)建。 ——費孝通
19) 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占據(jù)了文化發(fā)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20) 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這是神。 ——拿破侖
21) 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郀柣?/p>
22)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獸?!妒浪字腔鄣乃囆g》
23) 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獝郢I生
24) 道德文化有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思想?!狢harles Darwin
25)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
26)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窦獱?/p>
27) 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龍應臺
28) 文化作為人最核心的內在因素,決定了人之所以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彰顯著人與人的根本差別。
29)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 ——雅各布。布克哈特
30) 文化,是人類在其社會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造、總結、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因此,文化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歷史發(fā)展的體現(xiàn)。
關于文化的名言警句精選
1.戒貪,求心安理得;慎行,為正人君子。
2.克服“衙門作風”,力倡雷厲風行。
3.警鐘長鳴長鳴長警,醒言常省常省常醒。
4.文化是體現(xiàn)出一個社會或一個社會群體特點的那些精神的、物質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復合體。文化不僅包括藝術和文學,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權、價值體系、傳統(tǒng)和信仰。 ——歐文?拉茲洛
5.權大不忘責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
6.大事小事秉公辦事,小節(jié)大節(jié)廉字為節(jié)。
7.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
8.以權交友,權傾則情絕;以利交友,利盡則人散。
9.虛懷若竹,清氣若蘭。
10.沒有文化的人類歷史是無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離不開文化;任何個體無法脫離文化,個體總是需要認同某種文化,沒有文化的個體人生是不可能的。
11.人才是壓出來的,高效率是嚴出來的。
12.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干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林語堂
13.弘揚慈孝文化 傳播華夏文明 共建和諧家庭。
14.弘揚慈孝文化,構建大愛甬城。
15.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钕逃谩端腿恕?/p>
16.以“孝”修身立命,以“慈”傳愛立家。
17.文化自覺,本質上是一種主體意識的清醒和執(zhí)著。而“主體性的迷失”,即忘記整個中華民族是一個完整的、連續(xù)的主體,通過無視或割斷我們自己的歷史,把現(xiàn)實的主體加以孤立和虛化,則必然會導致文化上的“不自覺”。
18.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 ——
19.干部廉潔為人民,人民與黨心連心。
20.文化,是以“自我關系模式”為圓心,以“人際關系模式”為半徑,以“天人關系模式”為圓周的人類賴以存續(xù)的組織行為模式。它因為地域不同、歷史不同、族群不同而略有差異,而它的總的趨勢是趨同的。 ——梁 勛
關于文化的名言警句大全
1.一份權力,一份責任。
2.不請、不送、不拍、不諛,無官何懼?宜勤、宜儉、宜清、宜廉,為仆欣然!
3.我是小草,是你的朋友。
4.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5.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鸥鞑疾伎斯?/p>
6.父母對子女的養(yǎng)育,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子女對父母的孝敬,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7.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啊! ——林語堂
8.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盾髯印ば奚怼?/p>
9.人生包括兩個部分:過去的是一個夢;未來的是一個希望。
10.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
11.取不義財,當心要下臺。
12.領悟文化天地,超越平凡課堂。
13.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14.敬業(yè)修德強能健體。
15.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鸥鞑?。布克哈特
16.樹百年報國志,做世紀棟梁才。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18.父愛似老酒,外涼內熱;母愛像細雨,潤物無聲;兒女是春風,暖意融融。
19.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20.文化也是有層次的。最外圍的,是物質文化;居于中間的,是制度文化;處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格。所以,文化自覺,既包括物質文化的自覺,也包括制度文化的自覺和精神文化的自覺,這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自覺,人格的自覺是文化自覺的終極。 ——宋圭武
2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2.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23.父母的皺紋美麗了我們,父母的花眼陽光了我們,父母的彎腰挺直了我們。
24.不要踩我,我是你們的綠化者。
25.言必信,行必果。
26.人民的干部要記住,當官一任為民造福;少說空話多辦實事,群眾滿意百姓擁護。
27.讓藝術的歌聲回蕩在新海的殿堂。讓文化的芬芳熏陶著新海的學子。
28.今后的世界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對峙,而是美國式的放任主義的文化同反美國文化之間的對峙。 ——保羅·肯尼迪
29.和氣,文明之美;和順,孝悌之美;和睦,慈敬之美;和諧,大愛之美。
30.文化體現(xiàn)人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根本意義上決定著人的層次、地位和社會評價。 ——彭文山
一、東方管理學學術困境的原因
現(xiàn)代管理學作為一門經(jīng)世致用的學科,從1911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出版以來,誕生已經(jīng)超過百年。在現(xiàn)代管理學在誕生之初,管理學的先驅巨擘,比如管理科學學派創(chuàng)始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管理過程學派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經(jīng)營管理之父”法約爾,社會系統(tǒng)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管理理論之父”巴納德等,本身就是有著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管理者。那個時代的管理學研究者和管理實踐者是一體的,管理學的價值取向也比較單純,就是有效的指導管理實踐。但隨著管理學的發(fā)展,管理學的研究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需要依靠其他傳統(tǒng)學科,比如經(jīng)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數(shù)學等的支撐,管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合法性遭到了極大的質疑。同時,管理學研究者的也開始日漸分化,管理學研究者和管理的實踐者開始出現(xiàn)了明顯分野。主體的分化導致了關注點的分化,原本應該“經(jīng)世致用”的管理學研究者們,從其他相關學科借鑒了大量的概念、東方管理學的困境與出路陳敬宇胡祖光框架和方法后,卻開始埋頭于完美的科學體系的構建,反而對實踐中管理者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漠不關心了。管理學研究到底應該更多的指導管理實踐,還是應該去爭取其“學科合法性”使之真正的發(fā)展成一門“科學”,成為了難以調和的內在價值矛盾。如今,隨著中國學術體制越來越向美國靠攏,中國管理學“學術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高水平的學術期刊基本都是以實證主義為主導的話語模式的,其研究成果實際上更多地反映了知識生產(chǎn)者的偏好,是學科爭取合法性的見證和結果,而不是體現(xiàn)了管理實踐發(fā)展的結果146。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東方管理學在學術界不受重視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如果東方管理學如果僅僅是因為管理學價值取向問題而不受學術界重視,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在美國被實務界奉為圭臬的經(jīng)驗主義學派也不被主流學術界重視??墒?,東方管理學在發(fā)展過程中,自身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明顯制約了東方管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定位不清,對東方管理學處于什么發(fā)展階段認識不明。
二、東方管理學的定位
關于東方管理學的定位問題,本文作者之一的胡祖光教授早在1995《東方管理學及其在管理理論連續(xù)譜中的地位》一文就做了討論,胡教授從學科思想發(fā)展史的歷時性角度,提出了以物為中心、以組織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三個周期循環(huán)的連續(xù)譜。認為,東方管理學應該處于連續(xù)譜的最右端,即東方管理學主要是以管理中的“人”為研究對象的管理理論(包括一部分的組織管理理論)。進一步,從管理者必須抓好的事物出發(fā),將東方管理學納入了一個有意義的分類結構中,并命名為“管理要務學派”。胡祖光教授的東方管理學實際上是為了彌補了西方管理學的不足,提出的一種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學“學派”,并沒有革新西方管理學“范式”的想法。應該說,這個定位是相當清晰的。不過,在東方管理學的發(fā)展中,許多學者的步子邁的太大,認為東方管理學是一種可以更新西方管理學的“新范式”,試圖一舉替代西方管理學的統(tǒng)治地位,這種對東方管理學的過度夸大,導致了管理學者尤其是青年管理學者對東方管理學莫衷一是,反而對東方管理學的建設不利。要想對東方管理學進行更清晰的定位,我們還是必須回到“管理學是什么”這個元問題上。對于這個問題,學者們一般有四種觀點:1、管理學是對常識的精煉;2、管理是一種職業(yè),管理學是一種職業(yè)教育學科;3、管理學是一門研究性和學術性學科;4、管理學是科學。實際上,這四種觀點恰好是管理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的四個階段:從經(jīng)驗常識的精煉發(fā)展為一門職業(yè)教育和研究性學科,最后轉變?yōu)榭茖W149。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認為東方管理學目前應該處于經(jīng)驗常識的精煉到職業(yè)教育的階段上,還沒有完全的進入研究性和學術性學科的階段。應該說,東方管理學作為經(jīng)驗常識的精煉,已經(jīng)基本建立起了一個合理的分類學結構,比如,《東方管理學13篇》就是通過梳理東方管理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和管理案例,對中國管理的經(jīng)驗常識做了系統(tǒng)的歸納和整理,彌補了管理過程學派忽視管理者自身修養(yǎng)、教化責任的缺陷,以管理者所必須從事的事務為劃分標準,建立了東方管理要務學派。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符合中國管理管理實踐,更加有效的指導中國的管理實踐。管理學作為職業(yè)教育學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大多數(shù)學習者能夠很快的學會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然而,經(jīng)理人是很難記住和使用他們所難以理解的管理學原理的。而用名言警句表達的東方管理學原理精煉優(yōu)美,而且符合中國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經(jīng)歷,在內容相似的情況下,中國管理學習者對東方管理學原理和中國管理案例的理解領悟水平都會高于西方的同類管理理論和案例。按照信息經(jīng)濟學的“信息接受成本”概念,我們認為,東方管理學作為管理學職業(yè)教育來說,比其同類型的西方管理理論具有信息接受成本更低的優(yōu)勢,更容易的被中國管理者所學習和掌握。這是目前東方管理學管理要務學派的最大貢獻之一,也是《東方管理學13篇》在實務界引起的反響更大的原因。
但是,東方管理學起步較晚,許多概念,原理并沒有完全厘清,而且缺乏與之配套的研究方法體系,還沒有真正進入研究性和學術性學科的階段,只是在一些具體管理問題上,按照東方傳統(tǒng)管理價值觀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胡祖光教授遵循“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定量考核目標領域中發(fā)展出了聯(lián)合確定基數(shù)法,對西方的委托代理理論做了改進,應用于實踐中,效果非常顯著。但總體而言,東方管理學還遠遠沒有發(fā)展成研究性和學術性的學科,更加不可能去革新西方管理學的“范式”,只能作為一種管理學派,對西方管理學的不足做出有益的補充和改進。
三、東方管理學的發(fā)展出路
如上所述,東方管理學目前還處于經(jīng)驗常識的精煉和職業(yè)教育的管理學發(fā)展階段上,東方管理學就不僅僅是“東方管理思想學”,就是要真正以解決中國管理實踐問題作為出發(fā)點,而不是僅僅為了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試圖全面革新西方管理理論。東方管理學的研究者們當下的任務,不是急于追求東方管理學在主流管理學圈子中的學術合法性,也不是僅僅陶醉于博大精深的東方管理思想,而是要直面中國的管理實踐,揭示出中國管理模式的文化特殊性。首先,研究者們應該通過扎實的素材收集,認真的理論梳理,分清楚傳統(tǒng)管理所依據(jù)的歷史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實踐經(jīng)驗的區(qū)別,將歷史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在產(chǎn)生條件、適用范圍等方面進行緊密對照,認真判斷當今時代變化和管理學思想的發(fā)展趨勢,挖掘和弘揚東方管理思想中的精華,去粗取精,發(fā)展出適合真正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東方管理學;其次,研究者們應該按照科學的體系整理出東方管理學研究框架,繼續(xù)發(fā)展作為職業(yè)教育的東方管理學,開發(fā)出與之配套的東方管理學研究方法,而不是試圖馬上將東方管理學發(fā)展成學術性研究學科;再次,東方管理學應該先具備費孝通所說的“文化自覺”,即真正對中國管理的背景文化有“自知之明”,對這種背景文化的發(fā)展的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并以此為基,了解西方文化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只有認清自己的文化、并且包容的理解所能夠接觸到的其他文化,東方管理研究才能真正超越“客位研究取向”西方管理理論,勾勒出中國管理理論建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