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友誠邀我享農(nóng)蔬,和暖秋陽且放書。
車行長橋仙去處,舟劃碧水月何如?
碧螺榴橘醇香誘,清蟹魚蝦鮮嫩舒。
看盡夕陽歸鳥急,何時朋聚再茶廬?
(第二首)
秋陽斂烈飽含情,射透軒窗暖畫屏。
脈脈嬌容羞葉落,纖纖細(xì)手撫波驚。
霜菊入夢休盈淚,落日余暉笑叮嚀。
大愛無邊寰宇灑,明天曉色望東瀛。
(第三首)
烈日如熾火流淌,彤云似煉熱騰浪。
窗前芭蕉苦掙扎,柳蔭鳴蟬聲彷徨。
黃雀斂羽棲息處,睡蓮醉酒臥池塘。
村頭老槐忍煎熬,西山秋月送清涼。
(第四首)
秋陽不度山坡北,旭日騰空照舊寒。
曲水流經(jīng)潮氣重,亂茅堆積葆光殫。
忽來風(fēng)起霏霏急,轉(zhuǎn)逝夕沉默默難。
雨霽雜蕪紛擾處,被欺骨朵一聲嘆。
(第五首)
霞映金鱗次第開,波光弄影暫徘徊。
經(jīng)伏嫩草添青黛,浴雨虬枝染翠來。
雀鳥呼晴啁樹椏,蟲魚跳水鬧葦排。
天圓地闊渾一色,且放秋歌與吾儕。
(第六首)
秋陽紅若柿,曉雨翠如絲。
福地逢迎日,江天笑傲?xí)r。
蓮臙猶殢水,桂粟已粘枝。
波靜天一色,山低云四垂。
垂綸懷渭叟,縱棹擬鴟夷。
上水遲吾樂,西風(fēng)壯我詩。
(第七首)
失枕驚先起,人家半夢中。
聞雞憑早晏,占斗辨西東。
轡濕知行露,衣單覺曉風(fēng)。
秋陽弄光影,忽吐半林紅。
(第八首)
棐幾明窗樂未央。熏爐茗碗是家常??蛠黹L揖對胡床。
蟹眼湯深輕泛乳,龍涎灰暖細(xì)烘香。為君行草寫秋陽。
(第九首)
秋陽未作結(jié)霜風(fēng),沙細(xì)堤平落日紅。
客子何須念行役,馬蹄多在柳陰中。
(第十首)
圃迥人全寂,池清慮自消。
萍根微著水,荷葉欲穿橋。
今歲知何故?秋陽爾許驕。
追涼猶有處,此老未無聊。
無邊無際、成語解釋
【拼音】:wú biān wú jì
【釋義】:際:邊緣處。形容范圍極為廣闊。
【出處】:清·錢采《說岳全傳》第66回:“白茫茫一片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例句】:山路通過澗上一座毛竹小橋,重又隱沒到~的大竹林里了?!杜Z》
一望無際、成語解釋
【拼音】:yī wàng wú jì
【釋義】:際:邊。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四回:“一望無際,似有千里之遙?!?/p>
【例句】:蒙古族騎士們像雄鷹一樣;翱翔在~的大草原上。
地廣人稀dì guǎng rén xī
[釋義]地域廣闊;人煙稀少。
[語出]《漢書·地理志下》:“自武習(xí)以西;……習(xí)俗頗殊;地廣民稀”。
[近義]人跡罕至渺無人煙
[反義]地狹人稠
[用法]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例句]我國大西北~;正希望有志青年前去開發(fā)。
沃野千里wò yě qiān lǐ
[釋義]形容肥沃的土地極為寬廣。
[例句]天府之國。
【成語】:皓月千里
【拼音】:hào yuè qiān lǐ
【解釋】:范圍極為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于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暗和。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
【成語】:平衍曠蕩
【拼音】:píng yǎn kuàng dàng
【解釋】:平衍:平坦廣闊。形容心胸寬廣,開朗豁達(dá)。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p>
【成語】:萬里河山
【拼音】:wàn lǐ hé shān
【解釋】:河山:祖國領(lǐng)土。形容國家領(lǐng)土幅員廣闊。
【出處】:宋·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牡丹因為身邊的綠葉而映襯得更加嬌艷;大海因為天空的無際而顯得更加廣闊;人們因為正直的態(tài)度和圓滑的處事而更加成功。
兩袖清風(fēng),他不為高官厚祿而戀戀不舍;身正影直,他不為五斗米而打破原則。陶淵明的正直清廉,為歷代后人所歌頌;他的氣節(jié)品德,為子子孫孫所學(xué)習(xí)。從古至今,方正便是人們行為的準(zhǔn)則,為人正直乃做人之根本。方正也是規(guī)矩,是框架,是約束人們的法律,是標(biāo)準(zhǔn)行為的條例。剛正不阿的人往往能受到人們的敬仰,方正的人便是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標(biāo)準(zhǔn)。然而,一味地追求方正也未必能使人在交往中保持成功。
歷史的卷軸中,很多正人君子的下場并不太好。明朝的著名守將袁崇煥,他捍衛(wèi)著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對朝廷忠心耿耿。卻因為不會圓滑,最后被千刀萬剮處死,也帶走了沒落的明朝。
叱咤三國的劉皇叔告訴我們:要想站得穩(wěn),就要多交友。劉備的出身并不好,家境貧窮的他喜歡廣交朋友。從學(xué)堂到戰(zhàn)場,劉備一路上的步步攀升,靠得不全是自己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圓滑的處世之道。桃園三結(jié)義,他收獲了相伴一生的情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贏得了對手的刮目相看;三顧茅廬請孔明,他獲得了縱橫捭闔的頭腦。圓滑的處事,即面對不同的人和事時,都能夠讓他人覺得沒有遭到損失,同時又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并收獲利益。即使自己對某些人或事有些不好的態(tài)度,也要收斂內(nèi)心,換一種態(tài)度去處理,避免與他人的沖突和矛盾。要注意處事的手法和長遠(yuǎn)性,不能盲目和草率,保持思考的`頭腦。
但圓滑也是有尺度的,對于圓滑的尺度,清朝的大學(xué)士紀(jì)曉嵐曾做過很好的解釋。他認(rèn)為圓滑要求“內(nèi)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意思是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可以靈活把握尺度,依照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內(nèi)心也要誠實忠厚,做人保持誠信,這便是方與圓相結(jié)合的態(tài)度。
幾千年的文化教育都主張方方正正的做人,但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卻需要學(xué)會圓圓滑滑。世界上的盒子大多數(shù)都是方形的,房屋的底部也都是平的而不是圓弧狀的。是因為平直的、方正的才能穩(wěn)穩(wěn)地立??;世界上的車輪都是圓的,而沒有一個是方方正正的,因為方正的輪子是行不通的,只有圓的才能行通。但如果輪子太滑了,也許就不知道會滑到哪兒去了。我們的教育和書本中要求我們方方正正的做人,但在生活實踐中,我們又不斷悟出了“圓”的道理。不斷的摩擦,會使石頭也變成圓的,而我們身上的刺也會隨著生活的摩擦而漸漸光滑。
應(yīng)該堅持的事,要能堅定的表達(dá)自己的意見;可以妥協(xié)的事,要能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做出適當(dāng)讓步。什么事都和別人針鋒相對,會激化矛盾;事事附和,阿諛奉承,則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無方,世界沒有了規(guī)則,便無約束;無圓,世界負(fù)荷太重,將不能自理。為人處世,當(dāng)方則方,該圓就圓。方圓相濟(jì),社會才能和諧,人生自在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