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寫作、古詩、評價
4月28日,省評價會議在樂清舉行,會上點評,把主要觀點羅列如下,具體課例分析略。
寫作課觀點
先說寫作吧,作文挺難上,但是既然要上,我希望作文能有真正的指導。所謂真正的指導,大概的意思是,下課了給學生留下了什么。如果好學生在你的指導下,沒有更好,不會寫的學生仍然不會寫,那這節(jié)課從目前看肯定是無效的指導。這樣說,好像是廢話。但是事實上,很多作文指導是無效的指導,甚至是錯誤的指導。所以,我平時在教作文的時候,也都會問問自己,這樣的指導有效嗎,然后還會希望,我所提供的方法,是有用的方法,而不是偽方法。希望是簡單有效的,而不是復雜,要容易操作。
看一個老師會不會指導作文,一直以來,我有個粗魯?shù)南敕?。只要看一下他的評語就行了,如果老師只是說,這里這里哪里哪里不好,只是指出問題,而不是能給學生指出出路,這樣肯定不行。比如,你的語言不生動。你等于是給他的作文語文判了刑,而老師不是簡單判刑,而是指明方向的。如果學生問你,老師,怎么樣才能生動?你能說出所以然嗎?大家可能會想到,多用修飾詞,多用修辭手法。學生說,老師這個方法小學老師三年級的時候,就教過我了,還有別的方法了嗎? 學生為什么對寫作越來越?jīng)]信心,哪位學生都渴望進步,他們也都盡力去探索,可是每次探索在被老師宣判不行之后,而又不給指出出路,只能寸步難行。
古詩觀點
古詩教學,應該教出詩歌的獨特魅力。一首古詩詞,經(jīng)受了千百年時間的考驗,而沒被歷史淘汰,流傳至今,肯定有其獨特的魅力。作為語文老師,有這個任務,揭示出古詩詞獨特的魅力。孫紹振教授說,如果不能從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上的盲點,將已知轉化為未知,再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秘,讓他們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負了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名作細讀,有很多這樣的解讀。比如二月春風似剪刀,為什么好,為什么不寫二月春風似菜刀。一枝紅杏出墻來,而不是不是一枝白杏出墻來。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到底妙在何處呢?化抽象為具體嗎,不是這句詩的魅力,這只是比喻的作用,任何一個比喻都可以這樣說,但 不是任何一個比喻都能成為千古名句。
我記得我們小學,學每一首詩歌,只要是寫到山川,主題大多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如果都是這樣,哪詩歌的獨特性哪里去了啊?
大家想想,這首詩(《約客》)的獨特魅力在哪里呢?
評價觀點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學中,就像摘玉米,三個指標,快,多,安全。事關有效的`三個指標:速度、收益、安全(體驗)。課堂評價的作用,就相當于學生在摘玉米過程中的引導,如果學生道跑錯了,你要引導他,跑慢了督促他。學生摘了一個就覺得夠了,你要提醒他,學生跑累了,你要鼓勵他。評價就是手段。 目的要明確,實現(xiàn)有效教學。比如提醒,至于你是聲嘶力竭的提醒,還是春風化雨的提醒,還是你幽默風趣的提醒,你是笑著還是繃著臉提醒,都是因人而異。
有人說過,上好一節(jié)課,只要注意三個句子就可以了,問句、陳述句、過渡句。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由這三句話構成,問句是你的問題設計,陳述句,是你對這個問題的總結,這些都是可以備課時準備好的,是預設的。只有過渡句,是課堂生成的,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這是見智慧見個性,見水平的句子。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過渡句,其實就是老師的評價語。我說的意思是,過渡句貫穿課堂始終,推進課堂教學進程。
黑暗之中
光陰一分一秒
我就這樣看著它流逝
正位于生命路口
——青春期的我們
正在迷茫
不要多想
想做什么
就去做吧
我們不怕輸
因為此時的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不怕輸
因為此時的我們最富有
點評:雖然只有短短的50字,我們也還是可以通過文字看到小作者對于青春的不服輸,直白的文字在表達作者的感情時起到很大的'作用,小作者對于寫作的喜愛也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文章不足之處在于,文字整體略顯稚嫩,既然“說”青春,整體還是要以青春為主題,雖然最后的立意很好,是說明青春的我們不服輸,但是前面過于簡單粗糙的描述,讓整篇文章有些散漫,希望小作者在以后的寫作中注意這些問題哦!
花蕾初張與陽光相融
亦如一絲清夢
吾仰看艷陽
愿之于齊
此青春狂傲何如
星光爍天與黑夜纏綿
亦如幾束銀輝
吾環(huán)顧天下
愿之瘋狂
此青春爆發(fā)何如
豆蔻梢頭與荏苒流年
亦如幾千笑顏
吾回眸莞爾
愿之纖柔
此青春美好何如
歲月已日漸姍闌
微風拂過臉畔
留下狂傲爆發(fā)溫柔記憶
重掃一地
點評:對于六年級的小作者而言,這篇詩歌整體感覺較好,無論是細膩的景色描寫還是真實的`自我心理活動描寫,在語言的修飾和表達上都是值得肯定的?;ɡ俪鯊埮c陽光相融、星光爍天與黑夜纏綿、豆蔻梢頭與荏苒流年,這樣的排比句式讓整篇詩歌在結構上顯得層次分明,并且詩意十足!
文章略有缺憾的是開頭處沒有一句統(tǒng)領局的詩句,而是直接進入到詩歌的正文了,似乎有些突兀,建議小作者在開頭處添加一結構兩句總領的詩句,這樣與結尾處可以較好的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