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朗讀者》觀后感
當朗讀聲起,畫面上出現(xiàn)那本會翻頁的書籍,電視不再是充滿喧囂和吵鬧的舞臺,緩緩流動的朗讀聲中能觸摸心靈與文字交匯時感動的震顫。
董卿用一段段的情感,一句句的文字,向人們昭示著真善美,像一股清泉,一束暖陽,沁入人們心扉,溫馨而舒適。
從《朗讀者》的“遇見”,到“陪伴”,到“選擇”,再到“禮物”,最后回歸到“第一次”,每一個故事,每一段歷程,每一場畫面,都讓人感悟深遠。正如這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我們干涸而又沉悶的心靈,那掙扎著要擠出靈魂的感悟,透過心靈的千年古屋,已然綻放出詩的語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
“這位妹妹我曾經(jīng)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
“風情云淡的片刻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最為深刻而美好的東西”這是我和《朗讀者》之間的遇見。
第一期朗讀者濮存昕小時候是一位殘疾孩子,被同學嘲笑,體育課上跑步也沒人愿意和他一組,甚至同學給他起外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有多受傷,要有多堅強?但上帝再給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是不會忘記給你打開一扇窗,濮存昕透過這扇窗戶遇見了改變他命運的榮國威大夫,榮大夫給他做了整形手術(shù)后他可以和正常小孩一樣跑、跳了。他在節(jié)目中帶來的朗讀是老舍的《宗月大師》節(jié)選,其中這么寫道:“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和意義、、、他是宗月大師?!崩仙嵊鲆娏俗谠麓髱?,走上了讀書這條路,成就了他后來的種種,寫出這么多優(yōu)秀書籍,這大概是他最美麗的遇見。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信很多人都被這句話打動過,也對此寄予著美好的期許吧。為何孤單的黑白兩色會多姿多彩,為何是非對錯總在上演不同的精彩,為何生活會這般曲折離奇,為何我們會喜怒變換著心情?只因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陪伴著我們。感謝陪伴,《朗讀者》第二期上孩子問媽媽:“你為什么愛我?”,媽媽回答道“不為什”。這就是母愛,母親陪兒子讀書16年,這種陪伴真的太刻骨。林青玄的《百合花開》中我最愛的一句“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此破椒驳脑捳Z,卻十分動人,我們這代人,身在滾滾紅塵中,又有幾人能像百合般,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中永不停歇的生命狀態(tài)呢?我想百合終其一生給了自己最美好的陪伴。
朗讀者第三期的主題是選擇。生活處處皆選擇,面對鴉片泛濫,長此下去,全中國將無御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下,虎門銷煙是林則徐的選擇;面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罷休”是文天祥的選擇;“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也”是孟子的選擇。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的.突破和重塑過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或彼或此。
董卿說:“當我們仰望星空,放眼浩蕩,這蔚藍色的星球是宇宙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當我們低頭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禮物;孩子是父母的禮物,江河是大地的禮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嬌江山的禮物。”我想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禮物,我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一份禮物,或輕或重,都是一種體驗和成長。李亞鵬在《朗讀者》中跟女兒說:“上帝給了你這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這大概就是一份特別的禮物。倪萍《姥姥語錄》中說:“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下,誰也扶不起你。”2004年她離開央視后踏上漫漫為子求醫(yī)路,一次次的徘徊和煎熬,一次次的堅持和面對,生活還在繼續(xù)、、、這份不易也是生活賦予她的禮物,讓她更具有韌性。
人的記憶具有首因效應,第一次收到鮮花,第一次戀愛,第一次遠行,第一次極限運動,第一次被爸媽夸獎、、、第一次的經(jīng)歷總是那么刻骨銘心,越多的第一次代表越豐富的人生,第五期節(jié)目回歸到“第一次”。王學圻帶來了第一次導演《天堂鳥》的經(jīng)歷,熱情,堅強和不服輸?shù)男拍罱o了他這一次頂尖的成就。他朗讀了《平凡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了孫少平第一次見到心動的女孩小霞時的羞怯與欣喜;少安第一次收到潤葉的告白信時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痛苦;可那時代里打不穿的思想封建如那牢不可摧的保險柜。少安與潤葉,那一對雙水村里青梅竹馬玩到大的童真少年,就因為身份不平等生生把思念埋葬;少平與小霞這對抱負遠大的知識青年,在一起談理想談希望,卻只能是夢中的姑娘。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如愛情一般,會讓人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然而閱讀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會心一擊的觸動,那些相見恨晚的感動,那些與作者心神相通的時刻,像極了遇見真愛一般的心情?!独首x者》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它教會我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中遇見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當代大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缺失已然是個大問題,“現(xiàn)在的大學生都不肯下功夫去較真,所謂浮躁,是大家的心浮躁?!苯K揚州舉辦的第六屆江蘇書展上,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談及現(xiàn)在大學生的快餐式閱讀時說道。
在這網(wǎng)絡化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里,大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面也非常廣,并不存在無書可讀的情況,相反,書多得難以選擇是最大的問題,想讀書但不知道讀什么書,各種推薦書單眼花繚亂。其實我覺得,不管讀什么書,一定要多元,另外,要讀干貨,才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見解,三觀才慢慢變得更強大。對閱讀沒有自己的看法,一切以簡單方便為主,這種淺閱讀并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
我認為大學生的閱讀除了自主,同時也需要學校、組織方面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閱讀氛圍,環(huán)境的影響力非常重要。比如學??梢远ㄆ谂e辦讀書會,讓學生報名分享自己近期的閱讀和一些感受;另外可以邀請一些文學大咖舉辦閱讀講座;圖書館方面可以在圖書的質(zhì)和量上花多點心思;另外,圖書館可以每周做個統(tǒng)計,將本周借書最多的同學做個排行榜公布在圖書館大廳,并將每周暢讀書籍書單公布出來,對同學們的閱讀將會起到一個引導作用。
生活不止,閱讀不息。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你值得擁有。
篇2:《朗讀者》觀后感
最初知道這個節(jié)目并不打算看,因為那時候綜藝界已經(jīng)有了第一股清流《見字如面》,我想,這大概是又一個高仿品吧,不看也罷。后來得知主持人是端莊得體、優(yōu)雅知性的董卿,突然就有了興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再者我相信能讓董卿做主持人的節(jié)目,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
《朗讀者》,每期都會選擇特定的主題詞。每次看完,會有些許感觸、感動,也會有些些思考和反省。但晚上的時間總是匆匆,我?guī)еX海里的這些文字入夢了。今晚有充足的時間,用手機看視頻回味,再用紙筆和電腦記下一些思緒、一些疑惑、一些欽佩。
第一期主題詞,遇見。最讓我觸動的是許淵沖老人家,名片上寫著“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給人第一感覺,有點自負。慢慢看,才知道他的自負,或者說自信,是有資本的。過度謙虛等于驕傲,我倒更喜歡他的坦蕩。后面會看的,這是一個可愛、幽默并極其感性的老人家。年輕時的許淵沖,把林徽因?qū)懡o徐志摩的詩:《別丟掉》,翻譯成英文,送給喜歡的一個女同學?,F(xiàn)場讀起,竟哽咽不已、老眼通紅,讓我的心情為之一揪。鏡頭切換后,情緒過去,他又笑意盈盈了,多真實、朵可愛的一個老人家…“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chuàng)造美,發(fā)現(xiàn)美——許淵沖”。
還喜歡張梓琳朗讀的劉瑜的作品:《愿你慢慢長大》,與《見字如面》節(jié)目里,張曉風寫給全世界的一封信:《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一樣,都包含著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第二期主題詞,陪伴。令我最震撼的是喬榛老師和他妻子唐國妹的陪伴,一起經(jīng)歷了七次生死?!拔抑皇歉杏X,做了一個妻子應該盡的責任”,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還很喜歡冰心的作品《不為什么》:“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不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第三期主題詞,選擇。讓我有強大共鳴的,是麥家這一段,更確切的說,是最后他與董卿的對話。不過這段放在第二期,是不是更貼合主題詞一些呢?
麥家說,“陪伴他那叛逆期的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得小心翼翼的”。“當你哪天突然意識到,爸爸媽媽開始對你小心翼翼的時候,不要以為那是出于一份恐懼,那是出于一份愛”。
我想起自己的叛逆期,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的我,做的一些事,現(xiàn)在想來,還是令人傷心。叛逆期養(yǎng)成的性格,在前幾年春節(jié),還有些后遺癥,就好像魔咒似的,每年都會有那么一次,對家里人發(fā)脾氣,先關(guān)門睡上好久,直到老媽把我哄好為止。每次發(fā)完脾氣睡醒來,都知道自己又犯錯了,可在那個當下,就是控制不好情緒。而且還死要面子,非等著老媽來給我一個臺階。只要我不吃飯,老媽一定會來哄我的。記不起哪一天,我看到一句話:“有的年輕人,在外面是一頭羊,在家里是一頭狼”。這說的不就是我嗎?對待外面的朋友同事、陌生人,從來都是禮貌有佳,不起非必要的沖突,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會有多一絲的忍耐。慢慢的,開始有意識的控制。是媽媽多一點、再多一點的溫柔和忍耐,陪我走過叛逆期。話說回來,我的叛逆期,似乎也改造了媽媽。
童年的記憶里,媽媽是一個強悍的女人,對我和哥哥的管教很嚴,換句話說,我們挨了不少打。隨著我叛逆期的到來,媽媽再強硬,也硬不過我寧折不彎的性格。于是媽媽變的越來越溫柔了,因為除了溫柔和忍耐,她別無選擇,因為我是她女兒。事后想,是不是因為她的步步退讓,我的叛逆期才會這么長;又或是因為她的包容,我才終于又回到正軌……慶幸,一切都過去了,終于學會感知、并感恩父母的愛。
第三期耶魯大學畢業(yè)、當了五年村官的秦玥飛,他讓我有些疑惑。一個如此高材生,站在舞臺上,用帶著磁性的聲音,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與視頻中農(nóng)村的他,宛若兩人。如果說黑土麥田項目的其他參與者,是為了歷練,讓專業(yè)知識學以致用。那他呢,一待就是5年,他的所長,明明有更好的用處,為什么會做這個選擇,不是應該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嗎?每個人都有憧憬美好生活,并朝之努力的權(quán)利,可他在當下這種社會環(huán)境和壓力下,能堅守夢想這么久。
第二期的無國界醫(yī)生蔣勵,也是如此,好好的一個醫(yī)生,為什么要跑到阿富汗的戰(zhàn)亂中去;第三期的人民醫(yī)院院長郭小平,跑去當艾滋病感染者學校的校長和爸爸已經(jīng)13年了, 33個孩子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在他們面前,我太渺小了,如茫茫滄海之一栗。做不了什么感天動地的大事,且過好自己,不給社會添亂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F說過,她很喜歡讀散文,我說我特別不喜歡,感覺很催眠。那時我對散文的印象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課本里,課本總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我也就等價的認為:散文很枯燥。而今聽著這些散文,突然有些喜歡上了。美好的有點像
篇3:《朗讀者》觀后感
周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
就像董卿阿姨在節(jié)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jīng)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愿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shù),那是他生命中的轉(zhuǎn)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shù),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shù)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jié)選,內(nèi)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jīng)將自己領(lǐng)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yī)生",在戰(zhàn)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洞鸢冈陲L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沖"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么美好,愿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shù)次美好的"遇見".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展現(xiàn)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下面是語文迷整理的朗讀者
《朗讀者》觀后感1:
有人說:每一首詩都有為她朗誦的人,每一個人都有一首等他朗誦的詩?!独首x者》恰好提供了一個平臺,讓這些作品找到了為她朗讀的人,而那些人也遇見了值得他們用詩去表白的陪伴。
陪伴,一個多么溫暖的詞,便是不經(jīng)意從唇齒間吐露,都會帶著絲絲幸福與感動。親人的陪伴,朋友的陪伴,愛人的陪伴,陌生人的陪伴……每一種都是人生的一份驚喜。人的一生很長很長,一段旅程里會發(fā)生太多太多故事;人的一生很短很短,每個故事匆匆開場過后又匆匆散場。你和我都是這故事里的角色,總要面對坎坎坷坷,經(jīng)歷起起伏伏,
遇上那些陪伴是一種幸,擁有那些陪伴是一種幸,記得那些陪伴也是一種幸。陪伴,讓所有不幸的日子都開滿了花朵,讓幸福的日子陽光更為燦爛。有幸,在寒冷的日子里,有你為我取暖;有幸,在悲傷的日子里,有你借我肩膀;有幸,在寂靜的日子里,有你陪我聆聽風來的聲音。
所有的陪伴都是一場驚喜,如果遇見,請好好珍惜。
《朗讀者》觀后感2:
最近,開始看一檔電視節(jié)目《朗讀者》,節(jié)目中主持人說“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令我印象深刻。節(jié)目每期有一個主題詞,有關(guān)“遇見”,有關(guān)“選擇”,有關(guān)“陪伴”,有關(guān)“眼淚”,有關(guān)“告別”,更有關(guān)“勇氣”。每一個嘉賓都會朗讀一段文字,或者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這些人,這些文字給我們分享了親情、友情、愛情以及理想和信仰,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體會。
節(jié)目的開始在各個城市的朗讀亭里,朗讀者都說“謹以此篇,獻給我愛的`人們……”短短的朗讀,飽含著心中的愛與思念,思考與期盼,理想與信仰。當李亞鵬讀著朱自清的《背影》,父親在月臺買橘子蹣跚的背影就在眼前浮動,父愛的深沉悄悄地在心里流淌;當楊乃斌和媽媽讀著冰心的《不為什么》:“‘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兒!’”,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當徐靜蕾讀著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我會想起外婆慈祥的臉和那和藹的目光,格外的思念;當斯琴高娃讀著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現(xiàn)實告訴我,媽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毖蹨I不停地流,趕緊打電話給媽媽,覺得媽媽在身邊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初為人母的母親對女兒祝愿:“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作家寫給遠方兒子叮囑“要保護你的生命,要冷暖自知,要勞逸結(jié)合,更要遠離一切形式的沖突……”;自閉癥兒童的父母的勇氣“在生命的意義上,我們都是奇跡,正如未來不一定比現(xiàn)在更重要,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我愛你,僅此而已”……文字就是這么的神奇,總能擊中我們內(nèi)心柔軟的部分,恰如其分的表達出我們的情感。
在節(jié)目中有許多年輕的戰(zhàn)士,燃燒著自己的青春,拼搏著自己的理想,給了我深深的震撼:無國界醫(yī)生蔣勵在戰(zhàn)火紛飛的阿富汗接生了數(shù)千名新生兒、維和戰(zhàn)士申亮亮在異國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耶魯大學生秦玥飛和年輕的同事們在希望的田野上,帶領(lǐng)村民致富……也有許多年長的前輩依然在堅持著自己的信仰:敦煌女兒樊錦詩不忘初心,一輩子守衛(wèi)著敦煌文化、已故清華教授趙家和,他曾將一生積蓄全部匿名捐獻給了陌生的貧困學生、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用愛和奉獻,為一群特殊的兒童撐起了一把傘,為他們擋風遮雨、九十多歲的翻譯家許淵沖說:“生活吶,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薄钪杏心敲炊嗫蓯鄣娜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創(chuàng)造著更美好的世界,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努力奮斗呢?
看到這里的時候,常常會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想給誰朗讀什么呢?”想起上次看到巴金、老舍、朱自清這些文學大家的名字還是在上學的時候書本里,長大后的我,丟掉了書本,忘記了文字的看讀寫,也忘記了最初愛書的情懷。而《朗讀者》,讓我重新遇見了那些曾經(jīng)熟悉的名字和文章,也遇見了曾經(jīng)的自己。我想,在今后的時間里,試著放下手機,安安靜靜的去讀一段文字,思考下生活,關(guān)心下身邊的人,收獲一個充實的生活。
《朗讀者》觀后感3:
不管過去還是現(xiàn)在我都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的含義包含著世間一切,一花一草一菩提。它所組成的詩句蘊含著詩人的心境,短短的幾句話就能把一幅幅的畫面放映在眼前。
品詩,品的是故事,是場景,是字里行間抹不去的情愁。“墻內(nèi)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nèi)佳人笑”是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情。詩,是我們?nèi)A夏的瑰寶,在歷經(jīng)五千年的時光里都不曾在人們的眼中消失,而如今懂詩的人越來越少,品詩的人也越來越少,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詩,需要去朗讀,需要將自己帶入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以前我只知詩美,卻從未想過朗讀它,可是如今的我才知道只有朗讀才能讓詩的美更上一層?!白砼P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要用豪氣去朗讀;“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要用溫和;“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要用凄美。這些好詩如果不去朗讀,不去品味,那詩中的豪情壯志,凄美柔和就展示不出來。古人時讀書要求大聲的朗讀,雖然現(xiàn)在的人也有朗讀,但他們大多是學生時代,只求的大聲不求理解其意,埋葬了詩的意境。
如今我國還有大量的詩集流落在外或埋葬在土里等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那些因出土而破損的詩集是我們損失最大的財富。試想一下,當你老了,兩鬢斑白,帶著老花鏡,手里捧著一本詩書,坐在長椅上,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呢?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作文500字一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北酒凇独首x者》以“選擇”為主題,邀請的嘉賓有演員、有大學生村官、有作家、有導演……不同的身份之別,面臨人生不同的選擇。
#演員·王千源#
選擇了希望的田野
演員王千源,因為對表演的一股傻氣,他推掉姜偉導演的《潛伏》,堅持拍完《鋼的琴》,收獲東京電影節(jié)影帝的同時,也錯過了紅遍全國的機會。他選擇朗讀《老人與?!?,桑地亞哥的那股子韌勁,跟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二十年仍保有表演熱情的他何其相似。
#大學生村官·秦玥飛#
選擇了希望的田野
秦玥飛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后,意外的選擇到湖南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當了一名村官,在他深愛的土地默默地奉獻著。秦玥飛用遲子建《泥濘》,為服務的千萬村民們朗讀,為服務的廣袤的農(nóng)村大地朗讀。
#作家·麥家#
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茅盾文學獎的作家麥家,他在作品中為人物撰寫著出其不意的選擇,而在生活中面對青春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父愛的回眸,選擇不放棄,選擇朗讀一封信,送給青春叛逆期的兒子。
#導演·徐靜蕾#
選擇了挑戰(zhàn)和變化
徐靜蕾被稱為“娛樂圈的才女”,她在很多人生角色中不斷的選擇。做導演,嘗試指導不同類型影片,卻因為奶奶的過世至今不敢觸碰親情類的電影,她選擇在《朗讀者》的舞臺上以史鐵生《奶奶的星星》獻給在天上的奶奶。
#漢字叔叔·理查德·希爾斯#
選擇了為漢字貢獻所有
一個美國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國漢字來源演變,為此常常陷入窮困潦倒,心氣卻一如少年,他被網(wǎng)友親切地叫做漢字叔叔,他就是理查德。為了感謝母親對自己的支持和理解,理查德選擇朗讀劉禹錫《陋室銘》。
#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平#
選擇了呵護與守望
郭小平目前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里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選擇拉迪亞德·吉卜林為兒子寫的《如果》,送給他的孩子們。?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作文500字二
上周末,《朗讀者》播出第三期“選擇,王千源受邀參加。在節(jié)目現(xiàn)場,王千源也和董卿暢談起了拍攝這部電影時的事情。推掉已經(jīng)定好的戲,投入在《鋼的琴》中,遇資金緊張,公映時間等等問題。但正因為王千源“有點犯傻”的選擇和對藝術(shù)電影的堅持,讓他拿到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影帝的獎杯。
《鋼的琴》作為王千源職業(yè)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本期節(jié)目中,他也把一篇《老人與海》獻給導演張猛,獻給片中角色陳桂林。
節(jié)目播出后,很多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發(fā)文稱:“王千源真的太厲害了,好演員連聲音都是會演戲的?!薄奥犕晖跚г吹摹独先伺c?!?,被里面老人面對絕望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感謝王千源。”“好久沒有聽過這么酣暢淋漓的朗誦了,已經(jīng)被深深的觸動到?!币灿泻芏嗑W(wǎng)友表示:“聽完王千源的《老人與?!?,我已經(jīng)被他圈粉了。?
朗讀者第三期觀后感作文500字三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zhuǎn)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jié)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zhàn),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tài)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jié)目和娛樂節(jié)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制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拔淖值谋澈笫乔楦械某休d,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著名作家劉震云也參加了《朗讀者》的錄制,帶有口音的他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說她說服劉震云來參加這個節(jié)目,是因為兩個真誠的人最真誠的交流,“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并非這個節(jié)目最想展現(xiàn)的,換句話說技巧不是節(jié)目的核心,真情實感才是節(jié)目最打動觀眾的地方?!?/p>
真情實感是《朗讀者》要傳遞的價值,文字的背后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所以,也會有平凡人帶著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舞臺。四川成都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qū)ζ拮拥某兄Z。為了實現(xiàn)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這對夫妻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的錄制,他們用共同走過的26年人生路,詮釋著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