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yǎng)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fā)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著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發(fā)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鍊,自然發(fā)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tǒng)的文明越重視老人。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xù)傳統(tǒng)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yǎng)、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啟發(fā)與實現。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向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里培養(yǎng)出來的,品德修養(yǎng)的基礎當以孝為首要。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于更廣泛的群體社會??鬃雍兔献訉π⒌荔w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
孝道文化讀后感300字1
昨天讀完了媽媽推薦的《母慈子孝》,讀完后,第一感覺就是覺得“孝”有很多種方式;再就是教育孩子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言傳身教。
鐘茂森教授為我詮釋了孝要怎么做?即: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并且在生活細節(jié)上處處體現了這個“孝”字。而趙良玉老師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現代“孟母”的形象,在有了兒子后,為了孩子她都處處克制著自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形象。
看看趙良玉老師和鐘茂森教授,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自嘆不如,可是我們不能只是仰望,而應向著這個目標前進,我也相信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不要覺得圣人距我們非常遙遠,只要我們能忍住寂寞,耐住辛苦,就一定會成功。
相信等我們這一代長大了,也可以像鐘茂森教授一樣,為了世界的和平而立德,立功,立言??!
孝道文化讀后感300字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二十四孝》,里面講了許多孝心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扇枕溫衾》。
《扇枕溫心》講的是黃香侍奉父親,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這讓我想起了媽媽,媽媽平時陪我學習,陪我練琴,還要干活和工作,非常辛苦。
還記得今年七月的一天,我鋼琴考級,我被領進了考場,考場里開著空調,考場外面很熱,我在里面一小時,媽媽盯著炎炎烈日站了一個小時,等我出來時,媽媽的衣服已經濕透了,媽媽顧不上熱,先問我:“考得怎么樣?”“很好?!薄俺圆怀岳滹??”“不吃。”看到媽媽的衣服已經濕透了,我想起了平時練時對媽媽沒禮貌,不聽媽媽的話,我的眼不禁濕潤了。
以后我也要像黃香一樣好好學習,孝敬父母。
孝道文化讀后感300字3
《弟子規(guī)》開篇第一章就講到孝,可見孝的重要性,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親,其次不辱”。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愛生活的'涵義,最愛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wěn)的愛,與其說父母賦予了這樣高潔的贊美,不如說是肉體與生智的延續(xù),我想體會在心,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的最根本是從一個孝字開始的,懂得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才會知道回饋和報答。也會對所有付出的人,對這個社會有所感知,有所理解,進而我們也會有所付出,才會之恩圖報。
結合自已的家庭情況,合理處理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供養(yǎng)父母是基本,與父母多溝通交流,更能體現孝的真諦。知恩圖報、滿懷的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心態(tài),有了這個心,我們才會知道感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社會。
孝道文化讀后感300字4
今天,再次認真閱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入則孝”一章,讓我更加明白了做人的基本原則。每天里,爸爸辛勤地工作、拼命地掙錢;媽媽接我上學放學、洗衣做飯忙個不停。學校離家約十里地,一天四個來回,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寒來暑往,我從未遲到過,而是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幫同學開門、收發(fā)作業(yè)。父母如此的辛苦操勞就是為了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一個扎實的學習基礎。我七歲了,在爺爺眼里,我已經是一個懂事的大孩子了,所以我要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
我一定努力學習,好好的孝敬二老,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以此慰藉我那顆感恩的心。我一定認真聆聽你們的教誨,改正自己的不足、知難而進,做一個你們引以為榮的寶貝。
孝道文化讀后感300字5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二十四孝》的書,里面的故事有很多,讓我給你們講一個吧!
原谷九歲時,祖父已經非常年老,不能勞作了。原谷的父親厭惡祖父,想把他丟到荒郊野外。原谷聽說后,再三為祖父求情,卻遭到父母的斥責。
次日凌晨,父親把祖父放進簍子,背著去將祖父丟棄。去荒野的一路上,原谷一邊走一邊回頭看祖父。簍子里的祖父,神情暗淡地注視著頻頻回頭的孫子。
將老人背到荒野后,父親命原谷丟下簍子回家。原谷說:“不,簍子還有用!等你年老了,我還可以用這簍子把你背到這里來?!备赣H聽后十分生氣:“小孩子怎么可能這樣跟大人說話?”原谷反駁道:“你能這樣對待爺爺,我為什么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呢?”
原谷的話使父親大為震驚,繼而羞愧難當。于是,父親跪倒在祖父面前哭求饒恕,然后將老人重新抬回家中,精心贍養(yǎng)。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敬父母,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
孝道文化讀后感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那什么是孝呢?以前我對孝的感覺是那樣的抽象、空洞、不理解,自從讀了《孝在我心中》,我對孝有了具體的感受和深刻的認識。
《孝在我心中》這本書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當今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真實的孝德故事:有長跪父親病榻懇求獻腎的孝女——楊春月;有沖擊奧運冠軍時刻牽掛雙親的孝子——陸永;有為了給沒有血緣關系的奶奶治病不惜曠課去打工的代父盡孝報恩的好學生——郭超群;有堅韌頑強天天服侍殘疾在床的媽媽的八歲女孩——倪東艷……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他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無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深深地震動了社會,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被贊譽為當代的道德楷模。
從《孝在我心中》這本書中,我深刻的認識到: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有孝心的人,才會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奧運舉重冠軍陸永就是在“不能讓父母為我擔心”和“每月從有限工資中省出錢來寄給弟弟,以減輕父母負擔”的孝心鼓勵下克服重重困難,舉起奧運冠軍;郭超群把孝當作一種自己的責任和前進的動力,從十歲開始就代父盡孝報恩,用稚嫩的雙肩擔負起照顧“奶奶”的責任并以此為動力更加努力學習,最終考上大學……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孝,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但有的人不孝順父母反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yǎng)他們。有的同學從來不幫父母做家務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一個小皇帝;父母不給零用錢就哭、鬧,惹父母生氣;有些同學放學時總讓父母拿著書包,自己就拿著父母給的冰棍或棉花糖,讓父母為他們做牛做馬;父母年年給他們做生日,他沒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甚至有些人打罵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fā)現父母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父母的頭上多了一絲銀發(fā)。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幫媽媽做做家務,給他們沏杯熱茶,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等等。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后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心無價,做人要先做到孝。孝在我心中,把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孝道文化讀后感2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yè)”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高興,心里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yè),仍然感到很欣慰?;叵肫饋?,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么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么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xù)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傊乙欢ㄒ尠职謰寢尶鞓罚屗麄?yōu)槲易院馈?/p>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yǎng)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后,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fā)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后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孝道文化讀后感3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yǎng)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fā)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著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發(fā)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鍊,自然發(fā)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tǒng)的文明越重視老人。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xù)傳統(tǒng)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yǎng)、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啟發(fā)與實現。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向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里培養(yǎng)出來的,品德修養(yǎng)的基礎當以孝為首要。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于更廣泛的群體社會。孔子和孟子對孝道體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