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1
今天下午,老師組織同學們在教室里觀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授課的直播。
宇航員王亞平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講解和演示了幾個實驗。我最感興趣的是魔幻水球的演示,王亞平把水注到一個金屬圈里,水沒有像飛流直下三千尺那樣流下來,而是奇跡發(fā)生了,變成了一個水球,水球漂浮在王亞平的臉前,透出的頭像是倒立的。如果大詩人李白看到這一幕,他會寫出怎樣的詩句呀?
這次觀看學習,讓我對失重,牛頓第二定律和水的張力等有了很深的印象。覺得知識也很有趣,女孩子也能成為航天員。放學了,我走出校門,仰頭望著碧藍的天空,想像如果我是一名宇航員該多好??!我也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無窮無盡奧秘……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2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說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學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么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并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zhàn)者”號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并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于,在20xx年,她在國際空間站里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鐘課,并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huán)境下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面張力有什么作用,同時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
這次實驗是他們事先自己劃定的嗎?其實不是。這次實驗中的部分問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wǎng)所征集到的,這不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為只有具有演示價值的問題才能被征集,這要求我們青少年需要補充更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從里到外充實起來,不能外強中干腹空空。
有人詢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huán)使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指令長聶海勝告訴我們,飛船中的用水是從地球帶上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huán)利用功能,因為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復雜的設備。聽了這話,我不禁有些心酸,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該有多艱苦啊。
也許,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環(huán)利用是否能夠實現(xiàn)就需要看我們青少年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我們的航天事業(yè)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向我們“中國夢 太空夢”的實現(xiàn)靠近!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3
自3名航天員于6月13日進駐天宮一號后,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陸續(xù)開展。其中,即將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受到廣泛關注。
航天員太空授課引世界關注 俄羅斯計劃推中學生太空課
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課于今天上午10時許開始,女航天員王亞平將在距離地面約300公里的太空為青少年授課,從而成為繼美國芭芭拉·摩根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教師?!边@一事件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而作為世界航天大國的俄羅斯也按捺不住,計劃在今年新學期推出“中學生太空課”。
俄新網(wǎng)18日報道稱,6月11日中國“神舟-10”號飛船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在此次飛行任務中,女航天員王亞平肩負著一項“特殊任務”,為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她將向學生們展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物理現(xiàn)象,讓孩子們對液體表面張力、物質的質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有形象的理解。除此之外,王亞平還將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進行交流。屆時,中國媒體將全程直播此次活動。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太空授課是將航天項目與普通中國人生活相結合的一次大膽的嘗試,以前美國航空航天局曾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來激發(fā)孩子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美國“空間”網(wǎng)站報道稱,太空授課的構想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被里根總統(tǒng)提出,但是該計劃在1986年因“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爆炸而一度中止。本該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師”的美國宇航員麥考利夫在這次事故中遇難,而芭芭拉正是她的替補。
20xx年8月,芭芭拉在距離地面32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進行了歷史上首次“太空授課”,授課內容主要介紹了失重狀態(tài)下的生活環(huán)境。她通過視頻向學生生動地展示了在太空運動、喝水等情景,并參與了和學生的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好奇的學生們向她詢問了各種有關太空的問題。媒體稱,美國航空航天局設立“太空授課”計劃,是為了通過宇航員的“現(xiàn)身說法”,培養(yǎng)青少年對于科學、數(shù)學以及太空探索等多個學科的興趣,芭芭拉的首次太空授課可謂圓滿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
面對美中兩個大國展開的“太空授課”活動,作為航天大國的俄羅斯也坐不住了。俄羅斯之聲17日的文章《來自太空的課程》稱,莫斯科教育和科學部準備在今年9月1日新學期開始后,也推出向中學生介紹航天知識的教學計劃。俄羅斯航天員將在國際空間站上為中小學生授課,課程包括生理、生物、物理和化學等。
俄專家認為,太空授課活動會重新喚起年輕人對太空的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航天事業(yè)接班人。從國際空間站向學生展示科學試驗,對提高孩子對航天科學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俄教育和科學部計劃今后定期舉行這種太空授課活動,一周一次或更多,總之所有的課程都將被安排在新學年教學計劃中。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4
神舟十號飛船20xx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道飛行十五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fā)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號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的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實驗。對接完成之后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鍵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fā)現(xiàn)、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遠營中可能遇見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作為一名初中生,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神十成功發(fā)射了,承載著我們中國的夢,這是我們航天史上的巨大突破。而且,在這次神十發(fā)射后還進行了我們首次太空授課,作為一個將要升入初二開始學物理的學生,在第一時間就觀看了這次太空課。在這次授課中,王亞平老師講解了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了解了在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這讓我對將要學習的物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在真正接觸到物理的時候,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的特點。
這一次觀看這一篇視頻,我有了非常大的感觸。我接觸到了平時我想都沒有想過的在太空中進行的科學實驗。他們讓我進一步了解到了太空中的生活,那些科學道理雖然復雜難解,但是確實繡人迷人的。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的未來奮斗。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做出貢獻。這樣也許我們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到那些神秘詭異卻又迷人的太空,甚至在太空中進行進一步的發(fā)展和研究。也許我們還在那里代代繁衍下去,開始不一樣的生活。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實驗空間站。太空生活讓我充滿了無限憧憬。讓我們一起向未來奔跑吧,一定向未來努力發(fā)展奮斗,向太空進發(fā),向祖國美好生活努力奮勇獻力。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5
今天我們在早上10:00看了航天員王老師給我們講課。
首先是稱質量,其實具體的演示,王亞平給指令長聶海勝稱了一下他的體重。
第二個實驗是關于失重的單擺運動。在地球上,單擺小球會在一定范圍內來回晃蕩,但是在太空當中給它一個作用力,它會做圓周運動?,F(xiàn)場的同學們見到這個現(xiàn)象,也感到眼睛一亮。
第三個實驗是王亞平手里拿了兩個我們從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當中,給它一個作用力,它就會朝著一個方向去轉動。
第四個實驗和水有關,是要驗證表面液體的張力,捏出一個水泡之后,形成了一個水膜,后來緊接著的實驗就是給一個水膜不斷的注水,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最讓大家驚喜的就是王亞平在后來就給這個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進去了一個紅色的水滴,這個棉絮狀的水滴就蔓延開來,彌漫了整個的水球。
王亞平介紹說,在失重環(huán)境下,人們能夠獲取結構更加均勻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導體晶體,有利于開展材料學基礎性研究,優(yōu)化和改進地面生產(chǎn)工藝。失重條件下冷原子鐘的頻率穩(wěn)定度會大大提高,可以應用于高精度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
神舟十號航天員20日上午在天宮一號進行的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傳遞出這樣一種理念:向民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科學精神,同樣是中國開展航天活動的重要任務。
實際上,太空科普教育活動也是世界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美國就開始推行“教師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計劃。作為載人航天的后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剛剛開始,但歷次神舟飛行在實現(xiàn)工程目標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學的熱情。30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已經(jīng)成為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tǒng)的技術骨干,而他們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員楊利偉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勵下走進航天行列的。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茖W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y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航天科普活動中蘊藏著中國航天走向明天的無窮潛力。
在今天的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我意猶未盡。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行則國行;少年富則國富,這就是我的中國夢。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就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6
20日上午,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的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教室的電視機旁,我和同學們一起激動地觀看這次太空授課直播,看見亞平老師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后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里,每當主講航天員王亞平完成一個實驗演示,同學們就異口同聲地發(fā)出“哇”的驚喜聲,并伴以熱烈的掌聲。
雖然在小學二年級在語文課本里,我讀過一篇《到太空去》的課文,課文里也介紹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內容太過簡單,不能滿足我對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課直播正是一個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好機會。我認真的聽著講課,在驚喜連綿中,讓我進一步放飛科學夢想。
這次授課是在神舟系列飛船發(fā)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號是在前不久剛剛發(fā)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輝煌一頁。二十多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艙外活動,從單個飛船飛行到兩飛行器對接組合飛行,從實驗性飛行到應用性飛行的歷史進程。每一次突破,都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成功發(fā)現(xiàn)的驚喜和激動,也讓人類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另一種無限美好的希望。 而神十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太空授課生動體現(xiàn)了“應用性”特色,體現(xiàn)了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功能。
雖然太空授課在美國早就已經(jīng)開展了,但是作為載人航天的后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才剛剛開始,這次授課,也極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進科學的熱情。
作為學生,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次的“太空授課”呢?我認為,要立足于現(xiàn)在,也要展望未來。我們要在中國蓬勃發(fā)展的航天事業(yè)中,找到了需要借鑒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夢想的不易,不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自己的勤奮學習,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將進一步領悟它的真諦,轉而為己用,去追逐未來,去實現(xiàn)夢想。夢想是生活的航標,我們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與希望寄托給了夢想。要有夢想,要愛學習,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云海中升起朝陽,恰似人生需要夢想點亮,學習載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7
20xx年6月20號上午10時,中國首位“太空老師”女航員王亞平在神十的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太空授課。我們班在老師的組織下,準時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內容使我們了解微重力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太空老師”王亞平在天宮一號里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還與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通過太空授課進行科普教育活動,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xiàn)象。讓廣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更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在這次太空授課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8
從神舟十號升空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有關注三位航天員在太空中的一舉一動。而今天終于可以觀看在天宮一號中的太空授課,近距離地看到在太空中各種有趣的現(xiàn)象。
其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王亞平老師利用一個金屬圈,先做出一個水膜,看到那個小小的水膜在金屬圈中輕輕晃動,這是在地球上完全做不到,真是非常神奇。而且,這個水膜還非常結實,無論王亞平老師怎么晃動,它也不會破,然后王亞平老師還往水膜不斷注水,只見那個薄薄的水膜慢慢變大,最后變成了一個圓圓的大水球!那個水球晶瑩透亮,還能在上面看到王亞平老師的倒影,真是漂亮!王老師還往水球注入紅色的水,那紅色水在水球中慢慢擴散開來,最后充滿了整個水球,就像一個漂浮在空中神奇的魔法水晶!
沒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東西,都能有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實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把今天的太空授課錄下來,要多看幾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奧妙。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9
看了這次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的視頻之后,真是令我大開眼界,王亞平阿姨雖然不是專業(yè)的老師,但是他講課非常生動,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這次的太空授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學世界真的太神奇了??茖W在是改變我們生活,甚至改變著我的世界觀,因為科學的力量,我們走進了太空,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神十授課,讓我們每一個學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學的力量。
這堂課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關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雖然太空還是離我們很遠,但是,我相信未來我們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們還需要繼續(xù)去探索。
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一起攜手把中國帶進一個強大的時代吧!中國加油!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中國夢,太空科學夢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特別的科學實驗課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神奇的科學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我們的中國夢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科學張力無限
航天員太空授課觀后感10
今天,我在學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課,這堂課的老師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這位老師就是神舟十號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老師。
雖然這堂課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但是神舟十號的另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和張曉光叔叔都有為這堂特殊的課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個無重力的狀態(tài),但是無重力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終于有機會看看三位航天員在無重力狀態(tài)下的樣子了,我抱著期待的心情開始認真地聽課。
課程的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給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只見他先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站穩(wěn),然后兩腳往上一收,做出一個打坐的動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僅沒摔在地上,還穩(wěn)穩(wěn)地往上漂浮了起來!接著王亞平老師只用一只手指,輕輕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聶海勝叔叔,聶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實在太神奇!王亞平老師這樣的神功,看得同學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原來這就是太空中失重狀態(tài)下,航天員平時活動的樣子呀!每個人都身輕如燕,還能輕而易舉地拿起很重的東西,省下了不少力氣,真是讓人羨慕!
太空授課接下來的實驗,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實驗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點長大,學習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一樣,飛上太空,感受一下無重力的狀態(tài)!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看神十航天員太快授課活動,這真是令人激動的一件事,這次的課堂很特別,當然讓我感覺很好。觀看了這次的神十航天員太快授課之后,讓我受益匪淺,我感覺到科學實在是太強大了。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陀螺了,只有這個旋轉起來的陀螺在地面和太空中的狀態(tài)不會改變,而其他的東西都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xiàn)象,對于太空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xù),我希望未來,我也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的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2
今天是一個讓人激動的日子,更是中華人民值得驕傲的一天。因為我們即將會上一節(jié)非比尋常的課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在清晰的電腦畫面上,我們能看到三位偉大的航天員正準備給我們上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太空課程。在僅有的40分鐘里,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
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huán),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里,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針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發(fā)未傷”,這對于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xiàn)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3
20xx年6月20日,這是一個令許多熱愛科學、向往太空的人們激動的時刻,神舟十號上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為大家進行授課。我們也沒有忘記,美國的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為學生們展開人生中精彩的一課,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光榮的女教師卻隨著“挑戰(zhàn)者號”隕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國的三位英雄航天員實現(xiàn)了她的夢想。
授課航天員分別是女航天員王亞平,男航天員聶海勝,由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在浩瀚的太空上為我們講授了精彩的一課。這節(jié)課共40多分鐘,王亞平共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是在太空中的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球和水膜的實驗。這五個實驗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許多地方都有著深厚的物理知識,這一課也可以說是物理學家們研究的結晶。
首先,王亞平老師講授了質量測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用幽默、親和的語言為我們講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礎知識,又讓聶海勝老師在太空艙里表演雜技——半空打坐,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聶海勝老師用手在地上一撐令自己浮起來,然后竟然在半空中盤起來雙腿,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淖似饋?。然后,王亞平老師又說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聶海勝老師身上輕輕一推,聶海勝老師就向后飛了過去。王亞平老師說,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中,人的體重會輕很多。那么,怎樣才能測量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體重呢?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量乘以速度,根據(jù)這個原理,就能測出物體在太空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支架固定后,在擺軸的前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這時我想:這小球一定會左右大幅度擺動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慢悠悠地懸浮著!想要它動該怎么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很好玩,材料是我們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師把干擾力用各種方式施加給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飛行著,多有趣啊。
第四個實驗的材料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放大鏡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師首先擠了擠水袋里的水,我不禁有些擔心:水灑出來不會帶來麻煩嗎?但是王老師擠了半天才擠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珠!這個水珠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毫不猶豫的落下來,而是像航天員們一樣在空中飄浮著,格外有趣。然后,王老師張開嘴,一口將小球吞了下去——我還真沒聽說過“吞水喝”的呢。然后用到金屬圈了!王老師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又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后的金屬圈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于失重這個神奇的現(xiàn)象。
第五個實驗還是需要水膜,王老師將水膜體積變大,又用針管將紅色液體打入其中——只見紅墨水的顏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開來,逐漸“占領了”水球,圓圓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滿了妖嬈的紅色。
神州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說明我國為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征著我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和逐漸昌盛的國運。我看到,中國這個巨人又站起來了!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4
20xx年6月20日星期四,我們班在多功能教室看了太空授課,是神州十號的航天員——王亞平老師給我們授課。
開始前,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王亞平老師,聽他給我們授課。
中午10:00授課開始了,我認真的看著。知道了在太空里:太空人員可以站著睡覺;在飛船里可以不穿太空服;在太空中所有東西會失重……
我記得最清的兩種實驗:有陀螺表演、水膜表演。①“陀螺表演”有兩個陀螺,一個陀螺轉動一個陀螺不轉動并用指頭在兩個陀螺上面壓一下,轉動的陀螺會走,不轉動的陀螺會向前翻滾。這就是陀螺表演。②“水膜表演”一個水袋和一個鐵環(huán),把鐵環(huán)放進水袋里,在慢慢的拿出來,水膜就做成了。水膜有個特點,特點是搖晃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小水滴,可是水膜也不會破。還有不斷的給水膜加水,水膜就變成了大水球。這就是水膜表演。
這些實驗太精彩了,而且這些實驗在地球上是做不出來的??赐曛?,我還想看,因為太神奇了。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到太空去體驗太空生活。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5
20日上午,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的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教室的電視機旁,我和同學們一起激動地觀看這次太空授課直播,看見亞平老師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后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里,每當主講航天員王亞平完成一個實驗演示,同學們就異口同聲地發(fā)出“哇”的驚喜聲,并伴以熱烈的掌聲。
雖然在小學二年級在語文課本里,我讀過一篇《到太空去》的課文,課文里也介紹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內容太過簡單,不能滿足我對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課直播正是一個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好機會。我認真的聽著講課,在驚喜連綿中,讓我進一步放飛科學夢想。
這次授課是在神舟系列飛船發(fā)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號是在前不久剛剛發(fā)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輝煌一頁。二十多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艙外活動,從單個飛船飛行到兩飛行器對接組合飛行,從實驗性飛行到應用性飛行的歷史進程。每一次突破,都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成功發(fā)現(xiàn)的驚喜和激動,也讓人類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另一種無限美好的希望。 而神十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太空授課生動體現(xiàn)了“應用性”特色,體現(xiàn)了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功能。
雖然太空授課在美國早就已經(jīng)開展了,但是作為載人航天的后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才剛剛開始,這次授課,也極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進科學的熱情。
作為學生,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次的“太空授課”呢?我認為,要立足于現(xiàn)在,也要展望未來。我們要在中國蓬勃發(fā)展的航天事業(yè)中,找到了需要借鑒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夢想的不易,不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自己的勤奮學習,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將進一步領悟它的真諦,轉而為己用,去追逐未來,去實現(xiàn)夢想。夢想是生活的航標,我們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與希望寄托給了夢想。要有夢想,要愛學習,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云海中升起朝陽,恰似人生需要夢想點亮,學習載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6
20xx年6月20號上午10時,中國首位“太空老師”女航員王亞平在神十的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太空授課。我們班在老師的組織下,準時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內容使我們了解微重力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疤绽蠋煛蓖鮼喥皆谔鞂m一號里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還與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通過太空授課進行科普教育活動,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xiàn)象。讓廣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更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在這次太空授課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后感7
同學們可苦學習,為中國夢增添色彩帶著航天員的美好祝愿,我們結束了今天這堂特殊的科學實驗課,我也相信我們能夠為中國夢增添色彩,能夠為中國夢添磚加瓦,一幕幕令人震撼的科學實驗結果實在令人感嘆。
科學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科學在我們得瑟還能干活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中國夢的實現(xiàn)還需要我們去努力,還需要我們去用科學的力量建設我們的祖國。今天宇航員叔叔阿姨給我們上的這堂特別的科學實驗課,將會是我以后的動力,是我為中國夢增添色彩的動力,竟會是我開啟科學世界大門的鑰匙,加油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科學的力量為我們偉大的中國增添色彩!
王亞平太空授課(一)
**年x月xx號,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xiàn)自動交會對接,我非常的激動,因為這是我國航天領域的進步,并且在接下來,王亞平通過高科技,進行了一次太空授課活動。
我通過電視機屏幕,看著太空艙里,王亞平為我們展示了一系列宇航員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細節(jié),以及在線回答了全國小學生一些太空的小疑問。讓我了解微重力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特點,還了解液體表面張力作用,并且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正當我看的入迷的時候,王亞平宣布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結束, 我舉得有點遺憾,不過我知道,最喜愛太空中能進行這么久的實驗,已經(jīng)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我也學到很多的知識了。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二)
大家都知道,三位可敬的宇航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已經(jīng)成功升上了太空,電視上說王亞平還要在太空給我們講課,真是十分期待,有時候,我還會想,會不會有和我讀過的太空小說里有關的內容呢?
今天,終于可以在有關媒體上看到太空授課了。昨天下午老師早早地就宣布說:明天必須好好看完,并且寫出
我們打開了電腦,媽媽在邊上看著,她說她也要學習一點。隨著視頻的播放,我們仿佛也走進了一個神秘的太空世界,也越發(fā)感覺到有趣了。
我們先看到了三位宇航員在向著我們揮手,都是笑瞇瞇的,顯得很有活力,他們在太空里能做到像武林高手一樣,身輕如燕般地在飛行器內飛來飛去的,他們像橫著身子攀巖一般地在艙內游來游去,雖然可能做不到十分到位,也可能會有一些氣體在阻攔著,但是他們悠然自得的樣子也讓我十分羨慕。要是我也能到太空就好了,可是還得有未來的學習,現(xiàn)在只能是可望不可即。
我早就知道宇航員的吃飯、睡覺和運動和我們不一樣,但是在看到的時候還是感到十分新鮮。他們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用食品袋包著,里面有炒雞蛋、牛肉和蝦仁之類的,讓人垂涎三尺。宇航員喝的飲料和水都是裝在水袋里的,他們用吸管吸出來喝,王亞平在喝著一杯檸檬汁的時候還豎起了大拇指,好像味道很不錯,令我挺羨慕的。
這三位宇航員做運動時也十分有趣,他們用拉力器或自行車重量器來做運動。在《快樂閱讀》中有一篇文章上說宇航員只有在太空里多做運動,才能在回到地球的時候和原來的體型一樣,我看到有一本書上說,宇航員在太空靜止呆久了,就會身體萎縮,腿竟然像麥稈一樣細,實在是太驚人了。
宇航員在太空中測體重也十分巧妙,王亞平首先是給我們演示了一下兩個彈簧的情況。一個上面掛了一個比較重的物體,一個掛了一個輕一些的,在地球上應該是那個掛著重物的彈簧往下沉一些,可是在王亞平手中,在太空里,兩個彈簧都沒有被拉長。他們測體重的質量測量儀也十分獨特。聶海勝橫在這個質量測量儀上,由王亞平拉動一根固定在艙壁上的有彈力的繩子來控制,機器往外晃了一下又往艙壁撞去,當撞到艙壁的一剎那,顯示器上顯示出了聶海勝的體重:74千克。比我才重一些呢,看來宇航員只有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才能到達自己心目中最美麗的太空,到達自己心目中夢想的'彼岸。
王亞平又為我們展示了失重狀態(tài)下掛在小杠子上小球的運動,在地球上,之前被拿著的小球被人一下子松開,就會搖來擺去的,重心十分不穩(wěn)定,可是在王亞平做實驗的時候,小球卻緩緩地像氣體一樣飄落而下,當王亞平把小球輕輕地推一下的時候,小球竟然轉個不停,不像在陸地上那樣很快地停下。
我們看了王亞平玩陀螺。當陀螺本來就靜止不動時,把它放到艙內,陀螺很悠閑地在艙內飄來飄去,還輕輕地轉動著彩色的每一邊,像一個風鈴、一個風車一樣,實在是太好看了!把陀螺事先轉好,再把它放回艙內,陀螺就會在空氣中旋轉起來,是不改變自身方向旋轉的,而且只能看見****一種顏色。啊,宇航員的生活一點也不枯燥無聊,還能玩這些東西,我從書上看,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精彩游戲在等著他們。可是,一想到他們?yōu)榇烁冻龅呐Γ冶闶中呃ⅰ?/p>
王亞平從水袋中擠出了一滴水,這滴水珠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在空中快活地跳著舞,王亞平把它吸到了嘴里,滋潤了一下嗓子。她把一個鏡子邊一樣的東西放到水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來時,它已經(jīng)成為了一張水膜,薄薄地像特意粘住了一樣貼在固定物上,水表面煥發(fā)出奇妙而又美麗的光澤,仿佛這是一面嬌氣的鏡子,讓人不忍心打碎它,又十分想在里面照一照自己的容顏,好像這層水膜能把人變漂亮一樣,的確,它看起來嬌柔,讓人們也感覺它十分光滑。
王亞平在水膜上加水,使它變成了一個圓滑可愛的水球,在水球里面加氣體,用特制的管子吹進去,還可以吹出兩個小水泡一樣的東西,真是日月同輝??!王亞平把水球染成了紅色的,像是美麗的夕陽一般,我看著這東西,不知不覺地竟然聯(lián)想到了火星,真心希望我們中國有一天也能開發(fā)火星文明。有幾個同學還提出了幾個問題。
我看著看著,也看到了有一位同學列出的算式,也聽到了另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除了毛細現(xiàn)象知道一點之外,其他的我都聽不懂,我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夢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滿中國偉大的旗幟;我希望,人造衛(wèi)星和天宮一號能夠更加地斗志昂揚;我憧憬,有一年人們的高科技發(fā)明能傳遍全宇宙;我懷念,天地開辟時的那份純真,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地去探索外星和不明飛行物的奧秘,我想象著,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個威嚴而又美好的夢境。
謝謝宇航員,也同樣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的一切。但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樹立起人類在宇宙的尊嚴,還不算晚。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三)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臺,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yōu)槲覀兩弦惶蒙鷦拥恼n,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向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wěn),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wěn)穩(wěn)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嘆。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yōu)樽鎳鵂幍昧藰s譽,實現(xiàn)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后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