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的鳥紀(jì)錄片觀后感1
今天,我們四年級的同學(xué)一起觀看了《遷徙的鳥》這部記錄片。聽老師說,這部記錄片是由三百多名人員跟隨候鳥,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制作好的。在影片中,我不僅認(rèn)識了許多美麗的鳥兒,更從里面感受到鳥兒遷徙的過程中是多么的艱難。
在一個冰天雪地上,鳥兒在休息。刺骨的寒風(fēng)呼嘯著,小鳥們凍得瑟瑟發(fā)抖。突然,小鳥們驚叫著起飛。原來發(fā)生雪崩了!山上的雪像白色的洪水一樣沖下來......在茫茫的大海上,天色已昏暗,精疲力盡的鳥兒落在輪船上休息??捎行B兒還是奮力飛舞著翅膀繼續(xù)飛翔......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候鳥總是不屈不撓地克服著,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一個沙灘上,一只翅膀受傷的鳥兒在那里痛苦地掙扎。結(jié)果被蟹發(fā)現(xiàn)了,成群的蟹向它奔來,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鳥兒成為蟹的大餐,心里非常傷心。
在一艘大船上,許多被人類捕捉的鳥兒困在籠子里悲鳴,它們的眼睛多么憂傷。我也不禁十分難過,恨透了捕捉鳥兒的人。其中有一只鸚鵡非常聰明,它用嘴巴打開牢籠,死里逃生。我們不禁為它歡呼。
一幅幅畫面讓我感動,鳥為了生存,付出了多少代價啊!它們決不半途而廢,一定要到達終點。我們?nèi)艘惨粯?,成長的道路上要經(jīng)受多少挫折和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遷徙的鳥紀(jì)錄片觀后感2
這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遷徙的鳥》這部電影。在電影中,我們認(rèn)識了美麗的灰雁、高貴優(yōu)雅的大天鵝、會輕功水上飄的克拉克水鳥、還有白鸛……
剛開始的時候,由嚴(yán)寒到清春,萬物復(fù)蘇、柳綠花紅,隨著春天的到來灰雁、斑頭雁、大天鵝、沙丘鶴飛回來了,它們飛過海洋,飛過繁華的城市,飛過茂密的森林,飛過荒涼的沙漠,雖然鳥類在自然界都有天敵,但它們最大的敵人還是人類。
我看見:在金黃的草原上,鳥類的家園被破壞;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鳥兒被扼殺;在現(xiàn)代化的城市里,休憩的鳥兒被城市污水給淹沒。這一切誰造成的!是人類!我們就應(yīng)好好的問問自己。
當(dāng)然電影里面也有好人。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只灰雁被漁網(wǎng)纏住腳了,幸虧有一個小男孩碰到了那只灰雁,及時地把它救了出來,才趕上隊伍。老奶奶向遷徙途中休息的白鸛送食物。我真為他們感到自豪這也說明了人和動物能像朋友一樣相處。
我雖然不能到森林里保護每一個小動物,但我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保護環(huán)境愛護小動物。
遷徙的鳥紀(jì)錄片觀后感3
《遷徙的鳥》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電影。它獲得75屆奧斯卡最佳紀(jì)錄片獎提名,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獎。據(jù)說,攝制組由300多名成員組成,包括50多名飛行師和50多名鳥類專家,跟隨著侯鳥的遷徙路徑整整三年時間,全部拍攝行程近十萬公里??催^的人都被它的畫面所震撼,也會被它的音樂所感染。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英文雜志上看到《To Be By Your Side》這首歌,簡單看了歌詞大意,以為只是一首普通的情歌。在后面的介紹中卻得知它是一部描述候鳥的影片插曲,好奇感油然而生。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開篇的這句簡短的話引起了我對鳥與人類關(guān)系的深入思考。鳥是影片里面帥氣的男主角,大自然便是美麗卻不妖艷的女主角,人類連配角都不是。影片中沒有太多的解說,大自然被它拍攝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畫,可以看出,導(dǎo)演確實花了很大的心思,太多的言語顯得蒼白無力,活生生的畫面足以說明一切。
鳥是人類最難與接近的動物,是什么樣的拍攝技巧使得人類能夠與鳥零距離接觸呢?拍攝的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得到了鳥類的信任,風(fēng)雨過后總會綻放絢麗的彩虹,他們收獲了成功。候鳥感受到了他們的真誠,這種對鳥類的保護意識值得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光是領(lǐng)略到還不夠,必須拿出我們的誠意來,我想這才是導(dǎo)演的意圖。
鳥作為地球的一分子,它們眼觀人類的進步也暗自欣喜,同時也感覺到了生存的.危機。為了配合所謂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它們不得不從這片林子遷到另一片林子,林子越來約難找,窩越來越小。飛翔不再自由自在,漸漸的,空氣中有了塵土的顏色;漸漸的,也將聽不到風(fēng)吹動樹葉的聲音。曾幾何時,俯視大地,看不到路上飛馳的汽車;眺望空中,看不到航行的飛機;它們帶著自由與飛翔的夢想,享受著單純的快樂。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它們不但漸失夢想,而且漸失幻想的能力,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飛翔。于是,失望與難過不斷糾纏,它們開始躲藏自己遠離人類。大自然因為有了飛翔的鳥兒,更加的神奇亦更富有魅力。作為地球的一分子,我們有責(zé)任讓我們的家園保持原有的魅力,喚醒身邊沉睡的人們,還鳥兒一片自由的天空。
遷徙的鳥紀(jì)錄片觀后感4
這樣一部片子對于我這樣有著飛翔情結(jié)的人來說,真是視覺盛宴。
我不是在看電影畫面里的鳥兒們遷徙,而是自己在和它們一起飛越千山萬水,一起扇動著雙翼在天空中趕路。
好美好美的片子,美到什么程度呢?每一幀畫面你都可以截下來做電腦桌面,每一幀。
這個星球的生物們是這么美好,水、山、沙漠、綠洲、樹、海、森林、草原。鳥類、哺乳動物、水生動物。
果然是的,我也堅信,如果沒有人類,這個星球會更美麗。
影片雖然與自然,與動物,與地球生命有關(guān),卻絲毫沒有說教的意味。只有流動飛翔的畫面,只有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音樂,連解說都少得只是那么寥寥數(shù)語,沒有字幕的英文。作為一個觀眾,我甚至不需要聽懂解說,我也能夠理解畫面向我傳達的是怎樣一種飽含愛和敬畏的心情,而且那么真誠、那么深切。
作為一部紀(jì)錄片電影,它的演員都是一群群鳥兒。大雁、鶴、天鵝……作為候鳥它們的遷徙艱辛萬分,尤其是飛越海洋時,它們有時候必須夜以繼日地趕路,因為找不到落腳點。望著飛翔時它們伸直的脖頸,扇動翅膀時不停起伏的雙胛,我常常隱隱地覺得自己的后背和脖頸在發(fā)酸。它們風(fēng)雨兼程的飛行,渴了喝過公路邊廢棄的卡車水箱里滴出來的水,用工廠外面的污水洗過自己的羽毛,深夜里披著滿天星光,疲憊地落在海上的輪船甲板上,將頭埋進自己的翅膀里。它們的遷徙困難重重,常常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落單掉隊,甚至被獵人或天敵殺掉??墒撬鼈兪冀K不曾放棄自己一年一度對生命的承諾。
我想,冥冥中其實真的有一雙看不見的手,他掌握著自然萬物的生命奧秘。地球用幾百萬年的時間,選擇了人類作為這個世界的高智慧生物,賦予我們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權(quán)利,我們只是眾多生命中的一員,我們不是主宰。人類本應(yīng)該只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鏈中的一環(huán),卻沒有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做出自身應(yīng)有的貢獻,而是不斷破壞著生物的鏈條,不斷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奪,毫無止境,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加速著地球的衰老和物種的滅絕。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人和人也好,人和社會也好,人和自然以及其他生命也好。
如果20xx真的到來,我相信地球會重新選擇一種更美好的生命,賦予他更高的愛和智慧。也許茫茫宇宙中還有另外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星球,這個星球上有著與地球相類似的植物和水,有著一切形態(tài)多樣的生命物種,它不是樣樣都碩大無朋的潘多拉,它就是另外一個地球。
遷徙的鳥紀(jì)錄片觀后感5
《遷徙的鳥》是一部紀(jì)錄片,記錄了候鳥們艱辛萬分的遷移過程。雖然這部電影沒有任何文字,但每個人都感覺得到候鳥們那百折不撓的精神。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一種對于回歸的承諾。故事重點環(huán)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們?nèi)绾慰朔毫拥淖匀画h(huán)境,在大風(fēng)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浩瀚汪洋中如何獵食;如何逃避人類殘忍的獵殺……這些困境,候鳥都要一一面對、一一克服。沙丘鶴在漫天風(fēng)沙中追尋出路,它們既要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御風(fēng)沙的摧殘,可它們都能昂首挺胸與大自然作戰(zhàn)到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出路,飛達它們的目的地繁衍生息;企鵝在冰天雪地下仍要與海獅、海豹們對抗到底,保護企鵝寶寶的安全,盡管危險重重,但仍堅強支撐下去,面對親情,自身的安危也顯得微不足道;大天鵝飛越1200公里,始終對生命保持著一份堅持……這些候鳥們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又要克服大自然嚴(yán)峻的挑戰(zhàn),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佩服更令我感動。鳥兒們的這種精神不正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嗎?
生活中的人們,何嘗也不是像這群遷徙的鳥一樣呢?你只有張開雙翅,努力地、無畏地、堅強地飛,一直保持著一份對未來的堅持,不被重重困難所壓倒,才能實現(xiàn)你人生的目標(biāo)啊!如果遇到困難你怕了、累了、跌倒了卻不愿自己站起來,那也許永遠不可能達到你理想的目的地。所以,堅持下去吧,只要堅持下去,你肯定會看到成功正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遷徙的鳥紀(jì)錄片觀后感6
我總相信,大自然賜予了世界最豐饒的禮物。接納我們生存,看歷史的斗轉(zhuǎn)變遷、動物的生息繁衍,得以擁有包容的胸襟以及更為開闊的視野。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的其他生靈,卻往往在用渺小的甚至微弱的生命跳動觸及我們的心靈,在所謂的四季輪回的習(xí)性更替里給我們以感動。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p>
候鳥的遷徙雖然只是季節(jié)性的習(xí)性,但卻讓它們不得不跋山涉水跨越千里,唯有不停地飛行去往南方的溫暖地,才得以將自己的生命延續(xù)。中間穿插著兩個溫暖的故事,向觀眾傳遞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理念。它們在用行動證明著生命的珍惜不朽,用每一公里的飛行距離在詮釋堅持的意義。遇到過雪崩、獵人、天敵、迷路等一系列不可抗因素,丟失過一度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但依舊不得不為了最終的目的地而忘卻苦難、固執(zhí)向前。這是一個關(guān)于堅持的故事,卻讓人看到了暖動人心的力量,因為太難做到,而佩服它們的得到。小男孩的解綁、老婦人的投喂,是僅有的閃現(xiàn)在畫面中的兩個人物,但都帶著人文主義的光芒,是拯救的存在,而襯托了在這場“逃亡”里的溫暖成分,一貫提倡的這種和諧共處在這部紀(jì)錄片之中被完全地顯露出來。
整部紀(jì)錄片的畫面堪稱震撼,不難預(yù)見,整個拍攝一定是一場浩大的工程,甚至在我眼里算是一個奇跡。影片通過高科技空中拍攝系統(tǒng)全程追蹤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600多人的參與拍攝,歷時3年之久,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攝制組提前一年與鳥類的接觸適應(yīng)才換取了它們的信任,得以在專業(yè)飛行員的跟蹤拍攝中得到最完美的呈現(xiàn)。
極少的字幕疊加,多是用音效來突出整個情節(jié)的進程,時而明朗歡快,時而突突急急,幾首淳樸的法語民謠讓人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遇見大自然的靈動與美妙。獵人數(shù)槍的音效突然閃現(xiàn),急促而出人意料,直接營造了一種令人驚訝惋惜之感,直接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紀(jì)錄片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情節(jié)的繁復(fù),而是觀眾的共鳴,所以不難看出它的成功之處。
《鳥的遷徙》觀后感(一)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之人黑暗之際感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一一泰戈爾
適者生存,這是一個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候鳥的遷徙目的只有一個:生存。《鳥的遷徙》里講了許多鳥的故事,灰雁,大天鵝,會“輕功水上漂”的克拉克水鳥……
片頭,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一群群候鳥成群結(jié)隊地飛回北方的故鄉(xiāng),它們飛過遼闊的海洋,飛過茂密的叢林,飛過荒蕪的沙漠,飛過繁華的都市。穿過萬水千山,飛過大江大河,經(jīng)歷百種艱辛,只因心中的信念:飛向遠方。
在電影里,我看到了它們的漫漫遷徙路,它們自由自在的翱翔,歡樂輕松的嬉戲,也有它們與自然進行艱辛的搏斗,人類對他們殘酷的獵殺,但沒有什么能牽絆它們,只因心中的信念,他們一次又一次起程。
在眾多鳥兒的故事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只差點落單的灰雁,它降落在一個水池休息,卻被水里的網(wǎng)勾住了雙腳,在小男孩為它解開網(wǎng)眼之后,它就帶著腳上殘缺的網(wǎng)繩,追向伙伴們。掠過寧靜的湖面和金黃的麥田,穿過引水渠和橋洞,飛過叢林沼澤,飛過埃菲爾鐵塔……
信念牽引著他們,將其引向幸福的目的地。
信念對于我來說很模糊,我記得楊老師講過信念的重要,而此刻,我剛看完《鳥的遷徙》好像明白:何為信念。
鳥兒的信念,是飛向大洋彼岸,飛回故鄉(xiāng),這才有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候鳥遷徙;種子的信念,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沖破土壤,這才有了燦爛綻放的花朵;蠶蛹的信念是在痛苦中掙扎著,在痛苦中掙脫層層束縛,這才有了破繭成蝶的華麗轉(zhuǎn)身。
世間萬物都須有信念。
信念是呼吸的空氣,是沙漠中旅人的甘泉,是寒冬中第一縷暖陽,信念讓人有目標(biāo)與動力,讓人充滿活力,永葆年輕。
沒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只要你一定想,并帶著信念出發(fā),你就一定能。
《鳥的遷徙》觀后感(二)
這星期,我們學(xué)習(xí)了《燕子專列》這篇課文,知道了燕子在遷徙途中饑寒交迫,瀕臨死亡時,得到了瑞士人們的及時救護,并用專列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
老師在課后向大家推薦了一部紀(jì)錄片——《遷徙的鳥》,建議我們在雙休日好好看一遍。
我認(rèn)認(rèn)真真地觀看了,它講的是各種候鳥們春天從南方飛往北方,秋天從北方飛往南方的情景。
春天,候鳥們從南方飛往北方。雪雁、白鸛、丹頂鶴、大天鵝……他們告別南方,向著北方出發(fā)。有的要飛越2500英里,從墨西哥灣飛到北極地區(qū);有的要飛越3100英里,從非洲中部飛到歐洲西部;有的要飛越1800英里,從美國西部飛到阿拉斯加……
從南方飛往北方的路程,危機重重。候鳥們總是要餓肚子,總是要找不到水喝。在雪山面前,候鳥們總是要遇到雪崩。候鳥們在雪山下的河里捉魚吃,突然雪山上的大雪塊從山上滑下來,機靈的鳥兒們連忙閃到一旁;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的鳥兒,就葬身大雪了。
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成群結(jié)隊的鳥兒們在這歇腳,聽見“噠噠噠”的聲音,鳥兒們提高了警惕,不一會兒,一群馬兒飛奔過來,鳥兒們馬上飛走了??傻锐R兒們跑過了,還有一只鳥兒落隊了……
每每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背景音樂也會變得憂傷起來,我的心就會特別為這些鳥兒難過。經(jīng)過千山萬水,候鳥們總算到達目的地。它們在那兒搭巢建窩,產(chǎn)卵孵蛋,養(yǎng)育幼鳥。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zhuǎn)眼,候鳥們又要開始遷徙了。
秋天到了,候鳥們要從北方飛往南方了,返回的路程比南方飛往北方的路程還要艱難。它們飛到田野上,獵人們拿槍打它們;它們飛到城邊的河里,泥土粘住了腳,飛不起來了;經(jīng)過荒島,翅膀不小心摔斷了……但是它們偶然也會碰到好心人,給鳥兒們吃的。
這樣的跋山涉水,候鳥們又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紀(jì)錄片沒有多少的語言,卻用一幅幅畫面和一段段音樂打動了我。好佩服這些小小的候鳥們,它們不管刮大風(fēng)下大雨,到了遷徙的時間,再惡劣的天氣也無法阻擋它們;不管遷徙的路上有多少危機,它們還是堅持飛到目的地。它們這種不怕風(fēng)雨、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感到震撼。
《鳥的`遷徙》觀后感(三)
在寫這篇博文之前,我特地上了百度百科,來找尋有關(guān)《鳥的遷徙》的資料。而百度百科里也如此記敘到:2001年,法國著名導(dǎo)演雅克·貝漢拍攝完成了轟動世界影壇的記錄片《鳥的遷徙》。
影片以真實而質(zhì)樸的鏡頭描寫了各種候鳥為了生存而艱難遷徙的歷程,以及它們在為夢想的天堂而飛翔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智慧和情感。為了完美而真實的再現(xiàn)鳥兒遷徙的神奇與美麗,整部影片歷時四年,行程十萬公里,僅拍攝膠片就長達460公里。
除此之外,影片還動用了17名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xué)考察隊,以及300多名攝影師,使用了滑翔機、直升機等八種不同的飛行器。而影片剛一上映,就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nèi)掀起了法國本土2500萬人次的觀影熱潮,并獲得了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jì)錄片獎的提名和法國凱薩獎的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在我看來,大自然是如此的青睞鳥兒,給了他們流線型的軀體,使他們能夠自由的飛翔,他們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頑強不息的代名詞。
《鳥的遷徙》是一部很安靜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無數(shù)種候鳥的飛翔,以及它們的覓食和嬉戲。很少的畫外音,偶爾有字幕流淌出來:
“灰雁,旅程數(shù)3000公里,地中海盆地(往返)北歐。”
“灰鶴,旅程數(shù)4000公里,伊比利半島(往返)北半球森林?!?/p>
“黃嘴天鵝,旅程數(shù)3000公里,東亞(往返)西伯利亞苔原?!?/p>
讓我欽佩的不是他們拍攝這部片子的難度,難度不用多說,百科上他們拍攝的艱辛全部都有記載,讓我欽佩的是這部片子的鏡頭,這部紀(jì)錄片的鏡頭及其的干凈而且簡單,畫面始終只有鳥兒拍打翅膀不停飛行的畫面,而他們飛越的無限的山脈,廣袤的草原,歐洲連片的古堡,波濤洶涌的海面和無垠的沙漠都是最完美,最天然的背景。
而最讓我感到壯觀則是以整個地球為背景,在旋轉(zhuǎn)的角度下,映著藍色的海洋和褐色的陸地,清晰地看到大片白色的飛鳥群緩緩移動。用這樣直白的鏡頭詮解一只微不足道的飛鳥被放在幾千公里的大場景下,看后讓人震驚的是候鳥大遷徙時執(zhí)著的精神,或許如影片開場時的畫外音,這是一場生命的搏斗。
影片的背景音樂也非常的值得稱贊,干凈,純粹,與影片的整體氛圍十分的契合。在恢宏旋律里人聲的哼唱,伴著長鏡頭下鳥的飛行,時不時響起,由弱到強。影片用聲音賦予這些遷徙中的鳥類以令人肅然起敬的力量,渲染著神圣的氛圍。說實話,當(dāng)時在看的時候,隨著音樂的不時響起,我總是會不由的泛起一陣雞皮疙瘩,我被狠狠的震撼到了。
這部影片的主題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正如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這是一部有關(guān)鳥類保護的片子。影片的前半部分講述了鳥類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愜意,舒適。而后半通過人類的活動以及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與前半進行對比,完美的烘托出了片子的主題。
遷徙的鳥觀后感1
《遷徙的鳥》是一部非常出色、評價極高的自然紀(jì)錄片,由著名法國大導(dǎo)演雅克·貝漢執(zhí)導(dǎo),2001年上映。
《遷徙的鳥》直接界定了世界頂級紀(jì)錄片“獲取真實”的標(biāo)準(zhǔn)——前后共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這部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xué)考察隊的電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轟動。短短三個星期內(nèi)就有250多萬法國人為它走進影院。
印象最深刻的是沙丘鶴在沙漠中,有一只小鳥因為翅膀受傷沒有跟上大部隊的形成,成為了螃蟹的食物;有一只雛鳥在稻田里,然而不遠處就是一臺收割機,雖然影片中沒有講述鳥最后怎么樣了,但是結(jié)局可想而知;還有一只企鵝的幼崽,被其他鳥類當(dāng)作食物,影片中雖然沒有直接的鏡頭,但是大鳥嘴上的血跡和企鵝媽媽的悲鳴有告訴了觀眾結(jié)局······
這部影片在一開始向觀眾講述了候鳥的遷徙的雄偉壯觀,但是到后面就開始講述現(xiàn)代化對候鳥的影響以及鳥類之間的自相殘殺,這一切都值得思考。
為了完成這部紀(jì)錄片,攝制組一共花費了四年來讓鳥習(xí)慣有攝像機,這樣一來才能拍打在遷徙的過程中的鳥。有些甚至要在雛鳥一出生就將攝像機放在旁邊,讓鳥兒能夠習(xí)慣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電影開篇第一句話飽含深意?!哆w徙的鳥》的導(dǎo)演、拍過100多部電影的名導(dǎo)雅克·貝漢說:“飛翔對鳥來說不是人們想象的什么樂趣,而是為了生存而拼搏。它們要穿越云層、迎著暴風(fēng)雨,許多困難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
遷徙的鳥觀后感2
《遷徙的鳥》是一部紀(jì)錄片,記錄了候鳥們艱辛萬分的遷移過程。雖然這部電影沒有任何文字,但每個人都感覺得到候鳥們那百折不撓的精神。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一種對于回歸的承諾。故事重點環(huán)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們?nèi)绾慰朔毫拥淖匀画h(huán)境,在大風(fēng)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浩瀚汪洋中如何獵食;如何逃避人類殘忍的獵殺……這些困境,候鳥都要一一面對、一一克服。沙丘鶴在漫天風(fēng)沙中追尋出路,它們既要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御風(fēng)沙的摧殘,可它們都能昂首挺胸與大自然作戰(zhàn)到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出路,飛達它們的目的地繁衍生息;企鵝在冰天雪地下仍要與海獅、海豹們對抗到底,保護企鵝寶寶的安全,盡管危險重重,但仍堅強支撐下去,面對親情,自身的安危也顯得微不足道;大天鵝飛越1200公里,始終對生命保持著一份堅持……這些候鳥們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又要克服大自然嚴(yán)峻的挑戰(zhàn),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佩服更令我感動。鳥兒們的這種精神不正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嗎?
生活中的人們,何嘗也不是像這群遷徙的鳥一樣呢?你只有張開雙翅,努力地、無畏地、堅強地飛,一直保持著一份對未來的堅持,不被重重困難所壓倒,才能實現(xiàn)你人生的目標(biāo)啊!如果遇到困難你怕了、累了、跌倒了卻不愿自己站起來,那也許永遠不可能達到你理想的目的地。所以,堅持下去吧,只要堅持下去,你肯定會看到成功正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遷徙的鳥觀后感3
《遷徙的鳥》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電影。它獲得75屆奧斯卡最佳紀(jì)錄片獎提名,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獎。據(jù)說,攝制組由300多名成員組成,包括50多名飛行師和50多名鳥類專家,跟隨著侯鳥的遷徙路徑整整三年時間,全部拍攝行程近十萬公里??催^的人都被它的畫面所震撼,也會被它的音樂所感染。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英文雜志上看到《To Be By Your Side》這首歌,簡單看了歌詞大意,以為只是一首普通的情歌。在后面的介紹中卻得知它是一部描述候鳥的影片插曲,好奇感油然而生。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開篇的這句簡短的話引起了我對鳥與人類關(guān)系的`深入思考。鳥是影片里面帥氣的男主角,大自然便是美麗卻不妖艷的女主角,人類連配角都不是。影片中沒有太多的解說,大自然被它拍攝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畫,可以看出,導(dǎo)演確實花了很大的心思,太多的言語顯得蒼白無力,活生生的畫面足以說明一切。
鳥是人類最難與接近的動物,是什么樣的拍攝技巧使得人類能夠與鳥零距離接觸呢?拍攝的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得到了鳥類的信任,風(fēng)雨過后總會綻放絢麗的彩虹,他們收獲了成功。候鳥感受到了他們的真誠,這種對鳥類的保護意識值得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光是領(lǐng)略到還不夠,必須拿出我們的誠意來,我想這才是導(dǎo)演的意圖。
鳥作為地球的一分子,它們眼觀人類的進步也暗自欣喜,同時也感覺到了生存的危機。為了配合所謂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它們不得不從這片林子遷到另一片林子,林子越來約難找,窩越來越小。飛翔不再自由自在,漸漸的,空氣中有了塵土的顏色;漸漸的,也將聽不到風(fēng)吹動樹葉的聲音。曾幾何時,俯視大地,看不到路上飛馳的汽車;眺望空中,看不到航行的飛機;它們帶著自由與飛翔的夢想,享受著單純的快樂。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它們不但漸失夢想,而且漸失幻想的能力,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飛翔。于是,失望與難過不斷糾纏,它們開始躲藏自己遠離人類。大自然因為有了飛翔的鳥兒,更加的神奇亦更富有魅力。作為地球的一分子,我們有責(zé)任讓我們的家園保持原有的魅力,喚醒身邊沉睡的人們,還鳥兒一片自由的天空。
遷徙的鳥觀后感4
這樣一部片子對于我這樣有著飛翔情結(jié)的人來說,真是視覺盛宴。
我不是在看電影畫面里的鳥兒們遷徙,而是自己在和它們一起飛越千山萬水,一起扇動著雙翼在天空中趕路。
好美好美的片子,美到什么程度呢?每一幀畫面你都可以截下來做電腦桌面,每一幀。
這個星球的生物們是這么美好,水、山、沙漠、綠洲、樹、海、森林、草原。鳥類、哺乳動物、水生動物。
果然是的,我也堅信,如果沒有人類,這個星球會更美麗。
影片雖然與自然,與動物,與地球生命有關(guān),卻絲毫沒有說教的意味。只有流動飛翔的畫面,只有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音樂,連解說都少得只是那么寥寥數(shù)語,沒有字幕的英文。作為一個觀眾,我甚至不需要聽懂解說,我也能夠理解畫面向我傳達的是怎樣一種飽含愛和敬畏的心情,而且那么真誠、那么深切。
作為一部紀(jì)錄片電影,它的演員都是一群群鳥兒。大雁、鶴、天鵝……作為候鳥它們的遷徙艱辛萬分,尤其是飛越海洋時,它們有時候必須夜以繼日地趕路,因為找不到落腳點。望著飛翔時它們伸直的脖頸,扇動翅膀時不停起伏的雙胛,我常常隱隱地覺得自己的后背和脖頸在發(fā)酸。它們風(fēng)雨兼程的飛行,渴了喝過公路邊廢棄的卡車水箱里滴出來的水,用工廠外面的污水洗過自己的羽毛,深夜里披著滿天星光,疲憊地落在海上的輪船甲板上,將頭埋進自己的翅膀里。它們的遷徙困難重重,常常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落單掉隊,甚至被獵人或天敵殺掉??墒撬鼈兪冀K不曾放棄自己一年一度對生命的承諾。
我想,冥冥中其實真的有一雙看不見的手,他掌握著自然萬物的生命奧秘。地球用幾百萬年的時間,選擇了人類作為這個世界的高智慧生物,賦予我們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權(quán)利,我們只是眾多生命中的一員,我們不是主宰。人類本應(yīng)該只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鏈中的一環(huán),卻沒有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做出自身應(yīng)有的貢獻,而是不斷破壞著生物的鏈條,不斷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奪,毫無止境,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加速著地球的衰老和物種的滅絕。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人和人也好,人和社會也好,人和自然以及其他生命也好。
如果20xx真的到來,我相信地球會重新選擇一種更美好的生命,賦予他更高的愛和智慧。也許茫茫宇宙中還有另外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星球,這個星球上有著與地球相類似的植物和水,有著一切形態(tài)多樣的生命物種,它不是樣樣都碩大無朋的潘多拉,它就是另外一個地球。
遷徙的鳥觀后感5
寒假的一天,媽媽帶我去看一部由30個科學(xué)家用了40個月拍成的電影一一《遷徙的鳥》。主要動物是:斑頭雁、丹頂鶴、夭鵝、海鸚鵡等。它們春季飛往北極圈,翻山越嶺,不怕惡劣的夭氣,中途不吃不喝,不怕艱辛,終于到達目的地。鳥兒們在這兒生兒育女,秋季把孩子帶回自己原先生活的地方。別看小鳥們那么小,可它們還是使出吃奶的勁兒,盡量跟上媽媽。
我想:遷徙的鳥兒真可憐?。∷鼈冇械牟环謺円沟仫w,有的白天飛,晚上休息。但還是有種種災(zāi)難迎接著遷徙的鳥兒們:自然災(zāi)害、環(huán)境破壞、人類偷獵者們。這使鳥兒們的隊伍從一隊減少到一半;從一半減少到兩三只。有些鳥兒因為非常疲倦,就在工廠旁休息,結(jié)果,被油浸得飛不起來了:有些鳥兒因為喝了廢棄水,就中毒死亡了;有些鳥兒被煙霧熏死了;還有些鳥兒被偷獵者打死了。聰明的科學(xué)家正在想辦法讓遷徙的鳥兒不遷移,這樣,鳥兒的只數(shù)會越來越多,不再減少,這是一個多么好的辦法!再說,絕大多數(shù)鳥兒都是消滅害鼠害蟲的能手,是樹木的“醫(yī)生”,是農(nóng)民、漁民的“助手”。在科學(xué)研宄中,鳥兒有很多用處:人們根據(jù)鳥兒的飛行發(fā)明了飛機:鳥兒還為研宄空氣污染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我們要學(xué)習(xí)鳥兒堅強、堅定,不達到目的永不灰心的品質(zhì)。我們還要保護鳥兒,讓人類成為鳥兒的好朋友。要成為鳥兒的好朋友,必須做到幾個條件:不能亂砍伐樹木;要保護環(huán)境;不能捕殺鳥兒;工廠排出的廢物必須在當(dāng)?shù)鼐吞幚?,不可亂排。要是人類再不保護鳥兒的話……也許,它們就會從世上消失,那就意味著我們再也見不到鳥兒了。所以,我希望人人都保護鳥兒,讓它們世世代代,繁殖后代,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生機勃勃。
遷徙的鳥觀后感6
我總相信,大自然賜予了世界最豐饒的禮物。接納我們生存,看歷史的斗轉(zhuǎn)變遷、動物的生息繁衍,得以擁有包容的胸襟以及更為開闊的視野。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的其他生靈,卻往往在用渺小的甚至微弱的生命跳動觸及我們的心靈,在所謂的四季輪回的習(xí)性更替里給我們以感動。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guān)于承諾的故事?!?/p>
候鳥的遷徙雖然只是季節(jié)性的習(xí)性,但卻讓它們不得不跋山涉水跨越千里,唯有不停地飛行去往南方的溫暖地,才得以將自己的生命延續(xù)。中間穿插著兩個溫暖的故事,向觀眾傳遞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理念。它們在用行動證明著生命的珍惜不朽,用每一公里的飛行距離在詮釋堅持的意義。遇到過雪崩、獵人、天敵、迷路等一系列不可抗因素,丟失過一度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但依舊不得不為了最終的目的地而忘卻苦難、固執(zhí)向前。這是一個關(guān)于堅持的故事,卻讓人看到了暖動人心的力量,因為太難做到,而佩服它們的得到。小男孩的解綁、老婦人的投喂,是僅有的閃現(xiàn)在畫面中的兩個人物,但都帶著人文主義的光芒,是拯救的存在,而襯托了在這場“逃亡”里的溫暖成分,一貫提倡的這種和諧共處在這部紀(jì)錄片之中被完全地顯露出來。
整部紀(jì)錄片的畫面堪稱震撼,不難預(yù)見,整個拍攝一定是一場浩大的工程,甚至在我眼里算是一個奇跡。影片通過高科技空中拍攝系統(tǒng)全程追蹤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600多人的參與拍攝,歷時3年之久,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攝制組提前一年與鳥類的接觸適應(yīng)才換取了它們的信任,得以在專業(yè)飛行員的跟蹤拍攝中得到最完美的呈現(xiàn)。
極少的字幕疊加,多是用音效來突出整個情節(jié)的進程,時而明朗歡快,時而突突急急,幾首淳樸的法語民謠讓人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遇見大自然的靈動與美妙。獵人數(shù)槍的音效突然閃現(xiàn),急促而出人意料,直接營造了一種令人驚訝惋惜之感,直接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紀(jì)錄片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情節(jié)的繁復(fù),而是觀眾的共鳴,所以不難看出它的成功之處。
遷徙的鳥觀后感7
候鳥遷徙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shù)千里,當(dāng)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候鳥大舉遷徙,是為生存搏斗。除了飛行,他們別無選取。
關(guān)于《遷徙的鳥》,總有太多溢美之詞難于言表。影片力求客觀地紀(jì)錄了一場關(guān)于鳥類遷徙的夢,而創(chuàng)作者的攝像機亦經(jīng)歷了這一場長途跋涉的飛行。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yán)峻的挑戰(zhàn)。那種應(yīng)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xué)習(xí),實為現(xiàn)今人生應(yīng)有的態(tài)度。故事重點環(huán)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huán)境,在大風(fēng)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獵食鳥類的遷徙是一個周而復(fù)始的過程,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候鳥應(yīng)對逆境不屈不撓,克服著自然環(huán)境中的重重困難,它們的族群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以延續(xù)。
而人類在鳥類的遷徙過程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主角:一位老婦人為遷徙的鶴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鳥遭到射殺;一只還不會飛翔的雛鳥被聯(lián)合收割機碾過;一只候鳥陷在工廠的泥漿里,無法逃脫鳥類絕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與渺小亦凜然曝曬于外,工業(yè)時代對大自然的玷污無情得令人汗顏。讀書筆記1000字
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的配樂。有人稱經(jīng)盛贊該片的配樂擁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陽的氣魄,充溢著獨屬于夢想時代的宏大情懷??v觀影片中鳥類群翔的段落,那適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或而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或而是空靈圓潤的女高音獨唱,與影片中的自然聲效完美地彌合成一體,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蒼蒼的悲愴之氣。除去現(xiàn)場音效,音樂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樂作為與情感有直接聯(lián)系的元素往往能夠深入到內(nèi)心世界,將主角的感情,思緒以及事件發(fā)展的劇烈激動表達得淋漓盡致。
大型數(shù)字紀(jì)錄片《遷徙的鳥》無論從拍攝技巧還是資料上,均帶給了我們久違的驚喜,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帶給我們?nèi)碌囊暵犕昝栏惺?,這也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創(chuàng)新。那種應(yīng)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xué)習(xí),實為現(xiàn)今人生應(yīng)有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