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zhèn)參觀建川博物館。對于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復制的地道戰(zhàn)的場景,大伙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鉆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柜。導游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chuàng)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仿佛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炜?,“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蔽腋吲d地指著墻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眽ι系闹芏鱽響嵐P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zhàn)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zhàn)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里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游告訴:“抗戰(zhàn)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zhàn)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里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卻是激動不已,心里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2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為特色,仿佛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消息讓我有些心里發(fā)癢,早想去一睹為快。于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fā)芽的嫩柳都為之瘋狂),我一頭鉆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展和改進起來的,于2010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為于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宏偉建筑(它是建國十周年“中國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鉆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宏偉”:它依舊是帶著沉穩(wěn)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于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我光是找尋從哪里能走進這座宏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于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群(里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臺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著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guī)е€沒參觀里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為了找入口,我?guī)缀鯂鴩┳吡税肴Γ。┬睦飬s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筑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征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著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著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筑和里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后,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著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筑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墻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yōu)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筑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huán)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并沒怎么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柜臺,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臺階直通建筑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臺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后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fā)著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著厚厚的地毯,流連于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tài),都讓我深深為之感嘆。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著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著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huán)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ㄔ煜翊砣嗣駥Ψ鸬男叛?,對來生的祈禱;鼎,是中國先民對祖先的祭祀禮器;造像中每個神的安詳神情,都是人民內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穩(wěn)定,是政權鞏固,國富民強的象征。)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里!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愿意去了解和贊嘆她的人散發(fā)著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著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柜里陳列著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著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秘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制作的晶瑩、精致的杯盤……
一個八零后爸爸抱著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著:“這是龍泉窯……;這是釉里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著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復著那些詞匯——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仿佛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沖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xù)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復雜?。?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說實在的,轉了這么久之后,說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著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秘的半層高的臺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為父親制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像。
在這面幕墻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啟發(fā)。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發(fā)絲的一位人物??催^展廳里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chuàng)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并且在承繼傳統的過程中追求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么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里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么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嘆為觀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筑的邊線用水墨表現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閑,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峰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匯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guī)е@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溫建國歷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捌饋恚〔辉缸雠`的人們!……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是??!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挨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粗察o的展館,看著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為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里帶著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宏偉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里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筑: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征,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征。它象征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征著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回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征著過去,更象征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筑,可以說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3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文廟”二字。左邊貼著歷屆高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著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著,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里愉快的游著。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著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著抗戰(zhàn)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著一臺水輪發(fā)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zhàn)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著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zhàn)英雄們拿著這些武器保家衛(wèi)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里安心地學著知識。謝謝抗戰(zhàn)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著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4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qū)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筑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么大的博物館有什么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采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后,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復原室是由發(fā)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并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qū)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guī)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瑯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后,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huán)節(jié)。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后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顒咏Y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獲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5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fā)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梁”,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fā)展,這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huán)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tài)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嘩、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桿,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fā)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yè)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jié)的滋潤。博物館里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yǎng)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huán)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游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qū)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鑒、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6
旭日的陽光映射大地,參與黨校學習的同學將一同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就這樣,我們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車。窗戶打開迎著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氣。一切都這么適合出去。熱熱鬧鬧的到點趕到,大家都基本到齊了。博物館一進門,一副裁剪藝術的大海報吸引著我,歷史的魅影旋渦把我們一下拉進了展廳。在仔細熟悉了一下博物館的平面圖之后,了解到博物館共有6個大館再加上一個臨時展覽館。
歷史館里彌漫著一種古香,展品的靜止無聲帶來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樓,旗袍,火炮,它們仿佛演著當時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空的滄桑巨變,留下的最閃光的,是鉆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溫州,江南漁鄉(xiāng)特有的風土情調,詩意又溫柔如水。其中當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溫州的經濟發(fā)展見證了溫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連串的數字更是最能體現溫州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處已是溫州人的足跡。出口那雙巨大奧康皮鞋,太象征了。溫州人在歷史的重壓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腳印上,立起了高樓櫛比,立起了商街繁華,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后建設新溫州的任務,無疑落在我們的肩上了。
工藝館,陶瓷管,書畫館(雖然沒看到,但是據打聽)。溫州的明間,工藝和文化紛紜呈現。能人的手,藝人的口,看不厭的甌繡墨寶,聽不倦的越劇南戲。不值得我們驕傲嗎?而現在世人對文化的輕蔑態(tài)度,是不應該的。
自然館給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約會,最怡情。霸王龍,梁龍和翼龍模型,侏羅紀的血性呈現盡致。大白鯊,雙頭鯊,大海龜,輻噴,深藍的另一世界。險些迷茫在叢林中,忘卻時間。
時間轉瞬,游覽結束。溫州,我們的故地,有很多懷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為了永久。
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溫州人,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7
今天,我去了歷史博物館參觀,而這次參觀讓我真正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進門,就有一種濃厚的古代藝術氣息,有很多的陶瓷、首飾出現在我眼前,接著我向里走去。一路上都是各種各樣古代工藝品、錢幣、武器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各種著名遺址,有姜寨聚落遺址、玉門關遺址……我突然想起我學的古詩中就有玉門關這一地名。據工作人員介紹,玉門關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九十公里的祁連山西端疏勒河南岸隔壁,真是壯觀。在第一展廳中,我發(fā)現了古代人的由來,先是南方古猿變成能人,再變成直立人又變成早期智人,最后才是人。從圖片中看出人的腦子越來越大,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技術,旁邊介紹了麥積山石窟和彬縣大佛寺石窟。讓我對歷史遺址大有了解。
此次參觀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絲綢之路。它講述了張騫出使羅馬13年開辟了這條路。從沙盤上可以看出,這條大路橫貫亞歐。從洛陽出發(fā),一直通到歐洲羅馬,途中經過撒哈拉盆地、天水、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喀什……,一路上應該翻越不少山峰,并且要經過匈奴奇兵出沒的地方,路上水源極少,戈壁風沙極大,一路上真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仿佛我也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給我上了一節(jié)無比奇妙的歷史課。這次參觀讓我永生難忘。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8
今天,晴空萬里,天氣宜人,學校組織我們去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一起去歷史博物館游玩,我們打了一輛出租車,到了那里,我興奮無比,夢寐以求的地方我終于到來了。
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多達375000件,儲藏量居全國第一位,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順著每個展館轉下來,從遠古時代的簡單石器,到1840年前社會生活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就如同翻開了古長安的活史書,仿佛又回到古時代,感受著歷史的滄桑巨變,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tài),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芍^琳瑯滿目、精品薈萃。陜西歷史博物館分為二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陜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fā)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
第一個展廳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鳳鳴岐山》,以陜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tài)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第三部分是《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征,表現了秦帝國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第二個展廳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第二部分是《沖突融合》,以陜西豐富精美的農業(yè)民族與草原民族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征。第三部分是《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為西部重鎮(zhèn)和西北區(qū)域中心的陜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chuàng)造和精神傳承。
時間很快過去了,雖然這么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fā)展變遷,游歷史博物館讓我們再次想起了身上肩負使命,我們要從歷史中總結教訓,展望美好的未來。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1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文廟”二字。左邊貼著歷屆高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著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著,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里愉快的游著。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著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著抗戰(zhàn)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著一臺水輪發(fā)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zhàn)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著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zhàn)英雄們拿著這些武器保家衛(wèi)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里安心地學著知識。謝謝抗戰(zhàn)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著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2
旭日的陽光映射大地,參與黨校學習的同學將一同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就這樣,我們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車。窗戶打開迎著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氣。一切都這么適合出去。熱熱鬧鬧的到點趕到,大家都基本到齊了。博物館一進門,一副裁剪藝術的大海報吸引著我,歷史的魅影旋渦把我們一下拉進了展廳。在仔細熟悉了一下博物館的平面圖之后,了解到博物館共有6個大館再加上一個臨時展覽館。
歷史館里彌漫著一種古香,展品的靜止無聲帶來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樓,旗袍,火炮,它們仿佛演著當時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空的滄桑巨變,留下的最閃光的,是鉆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溫州,江南漁鄉(xiāng)特有的風土情調,詩意又溫柔如水。其中當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溫州的經濟發(fā)展見證了溫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連串的數字更是最能體現溫州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處已是溫州人的足跡。出口那雙巨大奧康皮鞋,太象征了。溫州人在歷史的重壓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腳印上,立起了高樓櫛比,立起了商街繁華,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后建設新溫州的任務,無疑落在我們的肩上了。
工藝館,陶瓷管,書畫館(雖然沒看到,但是據打聽)。溫州的明間,工藝和文化紛紜呈現。能人的手,藝人的口,看不厭的甌繡墨寶,聽不倦的越劇南戲。不值得我們驕傲嗎?而現在世人對文化的輕蔑態(tài)度,是不應該的。
自然館給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約會,最怡情。霸王龍,梁龍和翼龍模型,侏羅紀的血性呈現盡致。大白鯊,雙頭鯊,大海龜,輻噴,深藍的另一世界。險些迷茫在叢林中,忘卻時間。
時間轉瞬,游覽結束。溫州,我們的故地,有很多懷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為了永久。
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溫州人,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3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fā)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梁”,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fā)展,這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huán)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tài)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嘩、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桿,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fā)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yè)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jié)的滋潤。博物館里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yǎng)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huán)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游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qū)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鑒、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xù)發(fā)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4
今天,我去了歷史博物館參觀,而這次參觀讓我真正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進門,就有一種濃厚的古代藝術氣息,有很多的陶瓷、首飾出現在我眼前,接著我向里走去。一路上都是各種各樣古代工藝品、錢幣、武器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各種著名遺址,有姜寨聚落遺址、玉門關遺址……我突然想起我學的古詩中就有玉門關這一地名。據工作人員介紹,玉門關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九十公里的祁連山西端疏勒河南岸隔壁,真是壯觀。在第一展廳中,我發(fā)現了古代人的由來,先是南方古猿變成能人,再變成直立人又變成早期智人,最后才是人。從圖片中看出人的腦子越來越大,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技術,旁邊介紹了麥積山石窟和彬縣大佛寺石窟。讓我對歷史遺址大有了解。
此次參觀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絲綢之路。它講述了張騫出使羅馬13年開辟了這條路。從沙盤上可以看出,這條大路橫貫亞歐。從洛陽出發(fā),一直通到歐洲羅馬,途中經過撒哈拉盆地、天水、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喀什……,一路上應該翻越不少山峰,并且要經過匈奴奇兵出沒的地方,路上水源極少,戈壁風沙極大,一路上真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仿佛我也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給我上了一節(jié)無比奇妙的歷史課。這次參觀讓我永生難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5
今天是三下鄉(xiāng)實踐隊的第二天,匠心之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堅持。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橋梁博物館。
橋梁博物館,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里建起來的我國第一座橋梁博物館。它的造型設計、內容豐富、科技手段先進,展示了高科技水平,為海滄大橋增添不少景色。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梁百年回顧展示館和海滄大橋監(jiān)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我們欣賞了中國橋梁百年回顧展,以歷史為經緯,以橋梁科技為線索,系統地回顧了我國古代與當代橋梁建設的輝煌成就,介紹橋梁科技知識和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橋梁,以及規(guī)劃中的21世紀的宏偉橋梁工程。
在我國古代橋梁中有保存完好的趙州橋、宋代的泉州洛陽橋,還有1937年建的錢塘江大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在當代橋梁中有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西陵峽長江大橋等,其中汕頭海灣大橋為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大橋種類繁多,老師悉心的講解,讓我們對此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我們還參觀了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從大橋設計、施工、科研、投融資、監(jiān)理、景觀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橋的建設過程。
展館充分運用了現儀展示手段和大量實物模型,并設計了多處可供游人參與的大型場景式展示。實物模型十分逼真,仿佛身臨其境。
廈門橋梁博物館,這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館,讓我們收獲頗多,感受到我國建橋的高科技水平。
一、鵝頭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溫州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最讓我留連忘返的是藝術品展廳。在展廳里各個年代各種造型的藝術品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有一只造型獨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圓圓的桶上有一個長長的把,這個把的造型是一只鵝頭,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為它代表著鵝的翅膀和尾巴,整個桶看起來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頭展望的鵝,使我想起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爸爸告訴我說:這種桶是溫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鵝頭桶,是古人用來裝洗衣服的,因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們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著鵝頭桶提回家,這樣既輕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聰明,我也要好好讀書,假如我也發(fā)明一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讓將來的觀看,那該多好啊!
二、蝴蝶盤
呀,博物館里怎么會飛進蝴蝶來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盤子,它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輪,整個盤子漆成棕紅色的,可好看了。聽爸爸說,“這是古代人在過大年的時候裝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盤。”我們家也有果盤,但那是玻璃做的,雖然看起來很洋氣,也很好看,可我還是喜歡這只蝴蝶盤。不知道現在還有這種盤子賣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廳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字盤,在爸爸的講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發(fā)展史。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要印書,先在一塊磨平了的蠟石上將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張紙一張紙地拓印出來,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來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這樣很費時,而且無法再版。后來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人們覺得方便多了,畢升把一個個字刻在特制的泥塊上。然后燒硬要排版時,就按文章將這些字排在一個特制的字盤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來以后還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們發(fā)明了機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還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實也沒多大進步,現在可好了,采用電腦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質量也越來越好,不知道將來的印刷還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