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蘇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王朔于1978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先后發(fā)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無知者無畏》等中、長篇小說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后進入影視業(yè),分別參演了1991年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和1993年電視劇《海馬歌舞廳》都獲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
王朔的故事:女兒是我的一面鏡子
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jīng)感嘆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主動要求到這世上來的,在親子關(guān)系當中,如果一定要說誰欠誰,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來到這個世上就開始給予,我的女兒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與之相比,為了養(yǎng)育她而所花的金錢根本微不足道。
他更提出:許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說什么要贏在起跑線上,把孩子訓(xùn)練成一個賺錢機器,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老了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能有個靠山,說白了就是自私,為著自己的未來能有保障,而去罵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績,無情地剝奪孩子的快樂。
也是因為這樣吧,王朔在自己養(yǎng)育女兒的過程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兒能快樂度過一生,他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個詞兒了,什么成功,不就是掙點錢,被SB們知道嗎?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親的暴力中度過的,他說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挨打是父親打他打到筋疲力盡,抽支煙,休息一會兒,緩過來繼續(xù)打。當時年少的他跪在那里,看著香煙的霧氣里父親那張讓自己感到心悸的臉,心想:要是和這個人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多好。同時也暗暗發(fā)誓:絕對不讓自己的孩子將來也有這樣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兒的成長歷程里,他沒對女兒動過一次手。
對于女兒的學(xué)習(xí),王朔的觀點是:小孩子有興趣的東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會去學(xué),如果他不喜歡的東西,你逼他去學(xué),也沒用,很快就會忘掉,等于白花功夫,而且還剝奪了孩子的快樂。三聯(lián)閱讀3lian.com/zl/轉(zhuǎn)載請保留
女兒王咪面臨中考的時候,王朔送她去了美國讀書。有意思的是,在國內(nèi)不愛學(xué)習(xí)的女兒,到了美國變成了一個特別愛學(xué)習(xí)的人,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加利福利亞大學(xué)伯克利分校,主修藝術(shù)史專業(yè)。對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學(xué)習(xí)的,因為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國內(nèi)的那種教育,扼殺了孩子對學(xué)習(xí)的興趣和熱愛,幸虧我有遠見卓識,及時保護了我女兒對學(xué)習(xí)的興趣,她到美國以后,被美國那種寬松、趣味的教育氛圍一激發(fā),學(xué)習(xí)的欲望馬上就出來了,而且一發(fā)不可收。 王咪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回到國內(nèi)找工作,拒絕老爸的“好意”,最終,她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藝術(shù)財經(jīng)》雜志的一名編輯。 女兒的獨立,讓王朔非常驕傲,他說:“我從未對女兒要求過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但是她一路走來,真的成為了我最希望她成為的.那種女性:你必須內(nèi)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發(fā)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nèi)心強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在許多讀者的印象里,王朔總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敢言敢為快意恩仇的樣子,但是他說:“其實這么多年,我一直在扮演一個叫‘王朔’的人?!?/p>
他心里其實也明白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的:自私、欺軟怕硬、富貴可淫、威武可屈……這是他在這么多年闖蕩人世的過程中提煉出的生存法則,這么多年,他就是靠著這一套生存法則活著,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茍全性命于亂世,惹不起躲得起”。但隨著女兒逐漸長大,大到可以和他探討人生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面對著女兒那雙清澈的眼睛和如花般盛開的笑容說一句:爸爸的人生,是這樣走過來的……女兒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他看見自己身上的一切偽善,并為此感到深深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逼迫他去拷問那個隱藏在“作家王朔”外衣之下的靈魂,讓他再也沒辦法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剩下的時間,他用來陪伴家人。當年,他和妻子沈旭佳離婚后,女兒歸沈旭佳撫養(yǎng),母女倆遠赴美國,沈旭佳曾不無憂傷地對王朔說:“你錯過了許多女兒成長中的時刻。”但當時正忙著追名逐利的他,對這句話
這么多年來,王朔和母親的關(guān)系一直可以算得上是“針尖對麥芒”,年幼的時候,母親忙于工作,疏于對他的關(guān)心和照顧,母子之間一直沒有建立起親密的感情,這使得他在母親年老的時候,有一種心理是:你過去不拿我當回事,不可能現(xiàn)在老了想要兒子了,就來了一個兒子。
也是有了女兒之后,他慢慢能體會到母親的心情了:女兒小時候我管過女兒嗎?不也沒管嗎?可是現(xiàn)在,我不也牽掛著她,希望她能陪在我身邊? 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王朔心里一直非常希望女兒能夠回國發(fā)展,但又不愿意勉強女兒。
有一次,身在美國的王咪突然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不上父親了,家里電話一直是忙音,MSN又不在線,她心急如焚,非常擔(dān)心獨居的父親會遇到什么危險,不得不打電話給年邁的奶奶,讓她去父親的房子看看。結(jié)果是王朔前天晚上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而家里電話又沒掛好,氣得王咪在電話里和父親發(fā)飆,罵他是“白癡”!也是這一次,促使王咪回國發(fā)展,“他身邊也確實太需要一個人了。”
如今王朔和女兒的關(guān)系,更像是朋友。父女倆長得特像,這也使得王咪經(jīng)常怪他:“都是你,肥頭大耳的,把我拐帶丑了!”他就安慰女兒:“你別急,走不了美女路線,咱走氣質(zhì)路線?!备概畟z在一起經(jīng)常這樣相互打趣。他感嘆:“有個女兒真是太好了,到我這樣的年紀,許多常人眼中的快樂都算不上是快樂,惟有和女兒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p>
在王咪的結(jié)婚典禮上,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我特別幸運,有一對非常寬容我的父母,讓我自由自在地成長,即使在離開他們的日子里,他們的愛,也一直保護著我……”
王朔雖然沒有勇氣去參加女兒的婚禮,他怕自己會當場哭得不成樣子,“那也太丟人了”,但當他聽到朋友給他轉(zhuǎn)述的女兒在婚禮上的這番表達,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他說:“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得到女兒這樣的評價,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欣慰。”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誰都對得起自己也不委屈是不可能的。刨除不可能還是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對不起,二是遭到對不起?!薄案杏X上遭到對不起還寬綽一點,還可以拿怨恨當拐杖四處揮舞一下,還可以憐憫自己,理直氣壯地接受別人的慰問,向家人朋友撒嬌,手段比較多。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理想主義者內(nèi)心永遠不認同這個世界,永遠伸著脖子在向世界的盡頭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交朋友還是酒肉朋友比較好,酒肉在朋友在。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有一種悲痛是在心里號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我只是喜歡不高興,不高興的時候最踏實,看什么都很清楚,不會做出將來可能后悔的事,興高采烈的時候往往控制不住。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我們都不同意安逸會使人墮落的觀念。我們都出自貧困,看過太多貧困產(chǎn)生的罪惡。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知識化的過程是一個被概念化的過程,從一個活生生的人變成一個機器的過程。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我現(xiàn)在能不承認我是理想主義么?我就是個事兒逼,沒什么想什么,多什么嫌什么。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所有男的都是自己野心的奴隸,所有----大部分女的都是自己天性的主人。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所有的光榮----你們牛逼。所有的丑惡----我也有份。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到頭來你會發(fā)現(xiàn),人之不自由,最大的掙不脫就是人與人,親情,友情,愛情——所有別人為你的付出。我們就是這樣緊緊地捆在一起,生于溫情,死于溫情。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社會潛移默化太厲害了,人要墮落你讓她走電梯她也會摁往下走的箭頭。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我允許你對我撒野,因為我愛你。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崩潰了可以再收拾起來,收拾不起來就攤在地上。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每一個概念都可以多解,你說的越肯定引起的爭議越大。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自由是絕對孤獨。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只要我沒有放棄自己的舒適和欲望,我就覺得自己至少不那么勇猛,至少應(yīng)該知羞,知道自己仍在枷鎖中比很多果敢的人差很遠,談?wù)摿贾獣r就不敢那么理直氣壯。
——王朔《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致女兒書讀后感(一)
這兩天在讀王朔的小書《致女兒書》,和原本期待的長輩給晚輩講述人生經(jīng)驗的脈脈溫情不同,這更像是王朔的自傳。他從宇宙洪荒開始寫人的起源,大筆一揮,從猿猴寫到人,從古寫到今、追朔中國人的祖先,再到自己家族王家和薛家的淵源,這種寫法很是有趣。我抱著打探家私的心情,結(jié)果卻又復(fù)習(xí)了一遍遺忘已久的歷史知識。
書的前半部分,沒有分章節(jié)更別說分篇了,讀起來有點喘不過來氣。王朔寫到了他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父親是軍人,母親是醫(yī)生,在王朔十歲之前,父母都不在身邊,父親的面目模糊到王朔早上見過,傍晚在人潮中就分辨不出哪一張是自己父親的臉。的確,那是一個單一雷同的時代,張揚個性是禁忌,所有人都具備同一種精神氣質(zhì)。母親是家中一霸,脾氣火爆,表達關(guān)懷的方式是粗暴的,以至于把最親近的人都逼到遠遠的;他母親又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當然,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她母親則表現(xiàn)得毫無遮掩。王朔說他一直很佩服她這種凡事先想到自己的本事。
我特別同意王朔對于親情的看法:血緣關(guān)系不代表一切,你從來不付出,照樣什么也得不到,沒有誰天生對誰好的。也許這種觀念特別不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養(yǎng)兒防老更是不容質(zhì)疑。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爸媽,他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又如何呢?中國人似乎到近三十年才慢慢開始學(xué)習(xí)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愛,如何經(jīng)營和至親的人的關(guān)系,然而和西方成熟的家庭關(guān)系相比,還有著漫長的距離。而我隱約覺得,中國社會目前出現(xiàn)的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事件,背后都可以從家庭中找到最初埋下的禍根。一個社會是由家庭組成的,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當一個社會出現(xiàn)偏差的時候,回到家庭,也許能提供一種反思的路徑。
回到這本書,王朔毫無保留地剖析自己和父母的關(guān)系,我想他是想試著去告訴他女兒,什么才是一個正常的家庭關(guān)系。而所謂的正常,在當下又是多么地稀缺。我們很容易在現(xiàn)實的光怪陸離中跑偏,把原本最簡單的善意扔到了光年以外。
致女兒書讀后感(二)
沒想到自己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在哭。
其實我之前對王朔和他的書并不了解,覺得他就是一個嬉笑怒罵的人,當然這里“罵”占主要成分,其實也對他存在一種偏見。結(jié)果這學(xué)期沒想到文學(xué)社要我做一次王朔的讀書會講座,于是我不得已開始惡補王朔的作品,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卻是這樣喜歡。
我選擇讀的他的第一本書是《致女兒書》,小小薄薄的一本書,是之前我在書店很多次看到想買下來后來又沒有買的一本書。
開篇的序言就把我看笑了:“總的說來,出這書再次證明了我是不甘寂寞的、虛榮的、拿親情出來賣錢——那怎么了?我就這樣。瞧不慣我別買呀。就跟你多正經(jīng)似的。誰也沒求著你?!逼鋵嵵斑@本書剛剛出版的時候我就聽到很多這樣的評論聲音,坦白地說,我自己也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想法,所以看到這里就笑了。
“我這書不想男的看。男的一肚子臟心眼兒,張嘴兒就是臟問號。我這書是寫給女性親屬看的,女兒嘛?!?/p>
“我認為女的比較關(guān)心人、本身的潛在可能,能聊到一塊兒去。男的分工好像是管物質(zhì)交易、社會關(guān)系的那一部分,所以特愛比較價格,分高下,什么都放在一起比,特討厭。我們這里是聊可能性、潛在的,本來就鬧不明白還沒到可以拿來交易的程度的東西,男的冒出來猛一聽經(jīng)常不懂,還得裝什么都懂,比誰都懂,就他懂就他對,知道好歹例外,傻精傻精的一個個的在我看來?!边@段連著讀下來非常有氣勢,特別好玩。
北京話太生動了,其實我覺得方言都特別生動,比普通話生動:“有一天聊小時候的愿望,我說我特想被人養(yǎng)起來一直其實,別人說你這心理完全是一女的心理,我想了想,說:還真是。這也沒什么丟人的`。我就拿自己當一女的要求了。我們女的從小挨坑,每月疼半拉禮拜,不太關(guān)心誰比誰精,都你們精行了吧,你們知道什么和什么互相一換就能多出幾張紙來,這幾張紙拿哪兒去都能還換出東西來,就你們家紙多,你們機靈,比人會算,叫人精兒,簡稱雞賊?!?/p>
關(guān)于男人和女人的討論,特別精彩,讀到后面也笑抽了:“男的也不都不是東西,女的也不都是東西,各有各的是東西和不是東西;男孩就還行;女人,老婆子,娘兒們,眼睛瞪得跟鈴鐺似的,瞳孔寫著仨字兒,我愛錢!而且急急的,必須需要,現(xiàn)在就要——也不是東西!結(jié)論是孩子都行,男孩女孩都好,不分性別,那就是歲數(shù)不大好嘍,歲數(shù)是一比較操蛋的東西,能把一人平白從好變成比較次,也不能完全這么說吧?這不成罵人了?老而不死謂之賊?咱不學(xué)孔先生瞧不起人,把人分等兒,把年齡分段兒,哪年齡段兒,哪等兒人,哪性別,都有好的次的,合得來合不來的,瞧著順眼不順眼的,好人還有濫好人呢,可憐之人還有可恨之處呢,所以誰也別說誰了,都不怎么樣,說操蛋是都夠操蛋的,說好也都有個一二三四五六七,也都不容易,又成和事佬了。窮人犯壞,笨蛋抖攢兒,雞賊假惺惺看著真是生氣,但是人家又礙著誰了?還不是給你們當一樂兒?買的,賣的,都沒吭聲,沒言語,你一個看熱鬧的,瞎跟著著哪門子急呀?是為序?!?/p>
王朔用非常生動的語言給女兒講述了人類的歷史:“最早都是人不人鬼不鬼,披頭散發(fā)坐在樹梢上,喝西北風(fēng),一年四季吃水果。忽然雷劈下來,大樹一棵接一棵燒起來,像盛大的火炬接力賽。大火過后頭上全是天空了,那敞亮,那浩蕩,真叫猿猴崩潰,像咱們現(xiàn)在被扒光了衣服扔到大街上?!?/p>
“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門就是一溜腳印,跟蹤別人經(jīng)常被人家反跟蹤,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窩子堵著山洞像守著冰箱一樣樣吃。”
“選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那天,是小麥成熟的季節(jié),放眼望去一片金黃,大家指小麥喜悅地結(jié)巴起來:黃……黃……轉(zhuǎn)臉看見剛選出來的這位。又一齊指著他結(jié)巴:黃、黃帝。”
講到吃的東西:“那時候喝面湯,也叫糊糊,疙瘩湯。喝不了的,忘一邊了,天熱,隔了夜,發(fā)酵了,成酒了。有小氣的,舍不得倒,一喝,美了。再喝,成醋了。也成。有時候糊糊稠了,發(fā)酵了,大起來,胡亂再烤,成面包了,巨香無比。從此知道吃干的了。”
說到膚色和相貌,有著特別精彩的食物的比喻:“皎皎者易污,你看老姜的女兒老崔的女兒,蒙古人種和高加索種生的孩子,牛奶里加雞蛋,做出的蛋糕就是起司的,老牙色,就均勻。加黑人,怎么做躲不開巧克力。再往后,下死勁揉中國這團面的是滿族大師傅,等于不放奶多磕雞蛋,到咱們上好幾代,一盤子雞蛋糕——點倆黑葡萄?!?/p>
讀這段的時候想起我姥姥:“你也見過奶奶年輕時的照片吧,確實很好看,大眼睛,高鼻梁,還有一頭紅頭發(fā)。奶奶一說誰好看都是大眼睛高鼻梁。我問她,你覺得馬好看嗎?!?/p>
“南京‘總高’原來那個院子在孝陵衛(wèi)……和你出生的老政治學(xué)院83號院別提多像了。能閱幾千兵的大操場;廟似的大禮堂;老大爺似的垂柳;一座座崗樓似的宿舍樓教學(xué)樓和一扇扇敞開無人的樓門。唯一不同是操場四周環(huán)繞一圈明溝,南方雨水大,走水的,溝里的草又綠又肥。我去的那天,剛下過雨,溝里存著二遍綠茶般澄澈的水?!边@樣漂亮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