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抱怨:“孩子非常不聽話,越不讓他做的他越做,越叫他做的他越不做,做什么都和我們對著來”;“孩子犯錯,打了,也罵了,可是還是屢教不改,下次接著犯,接著打,最后都打皮實了,并且越打月不聽話”;“講道理根本講不通,有的時候和他說,他比你還清楚呢,說多了吧,又嫌你啰嗦”……面對孩子的這種狀況,家長的批評教育顯得如此無力。有的家長在想,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那樣調(diào)皮不聽話,別人的孩子就那樣乖順呢?甚至覺得自己的孩子或者天生就是這個樣子,教育不好了,于是放任自流,任其自暴自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犯錯的孩子,更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應(yīng)用不當?shù)姆椒ā?/p>
孩子為什么難管教?禁忌效應(yīng)引發(fā)叛逆心理。
經(jīng)常看到1歲多的孩子,媽媽對他說:“不要扔奶瓶啊?!苯Y(jié)果孩子聽后馬上“啪”把奶瓶扔了。“不要把那積木放進嘴里!”孩子聽后馬上把積木塞嘴里。媽媽的“不要”最后都成了提醒孩子“要”。
3歲的女孩大冬天把鞋子脫了在地上走,她媽媽為了叫她把鞋子穿上,手拿小樹枝打她:“你穿不穿?”“不穿?!不穿?!……”每說一個“不穿”就把樹枝抽下去,女孩痛哭著喊:“不要打,不要打……”可是任憑媽媽怎么打,就是不穿鞋子。
鄰家7歲的君君總喜歡在自家的院子里踢足球,媽媽在多次警告無效后,對正在踢球的君君威脅道:“如果你把球踢到窗戶上,我就揍你一頓?!辈灰粫?,“嘩啦”一聲,窗戶玻璃碎了。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呢?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威脅、打罵,只能誘發(fā)孩子的挑戰(zhàn)性,孩子最終就以反抗家長意志的.行動,來證明自己并不是膽小鬼,這就是所謂的禁忌效應(yīng)。
“禁忌效應(yīng)”告訴我們:如果對被禁止的事情掖著捂著“捉迷藏”,孩子往往會尋根問底闖禁區(qū),探個究竟試試看。因而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宜硬性禁止,而應(yīng)該注重引導(dǎo)。首先別把不好的東西當成禁忌,人為地增加對孩子的吸引力。其次是要把孩子不喜歡而有價值的事情人為地變成“禁忌”以提高其吸引力。最后就是對于觸犯禁忌后的引導(dǎo),孩子在觸犯禁忌后,家長和孩子之間就處在了矛盾的對立面上,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幽默效應(yīng)”,巧妙化解矛盾,避免造成因為不當引導(dǎo)而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形成惡心循環(huán)。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大都嚴肅多于寬容,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往往弄得非常對立。其實,風趣幽默的教育更能觸動孩子活潑的天性,它不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謹,還能使孩子在輕松的笑聲中受到刻骨銘心的啟迪,在他的心靈中留下不滅的印跡,使他時刻以此警示自己。
例如,有個4歲的孩子因為癡迷于武俠電視劇,天天沖沖殺殺的,他的父親很是擔心。一天,孩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槍,纏著要買,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積如山。爸爸說:“兒子,你的軍費開支也太大了,現(xiàn)在是和平時期,咱們裁減點軍費如何?”孩子“撲哧”一聲笑了,從此,再也沒有要父親買武器玩具。
前蘇聯(lián)著名詩人依爾?斯洛夫也是一個用幽默教子的高手。有次,詩人回到家,見一家人慌作一團,詩人母親正在打電話向醫(yī)院請求急救。原來詩人的小兒子舒拉為出風頭,別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詩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用不著驚慌,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時機。于是,他輕松地問:“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帶墨水的舌頭,做了一個怪相。詩人一點不惱,從屋里拿出一疊吸墨水的紙來,對舒拉說:“現(xiàn)在沒辦法了,你只有把這些吸墨水的紙使勁嚼碎吞下去了!“一場虛驚就這樣被詩人一句幽默沖淡了,并在家人的嬉笑中結(jié)束。舒拉原想以此成為家人的中心,但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出風頭的錯誤了。
由此可見,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家長不妨巧用幽默,化莊為諧,讓教育變得平和親切,容易接受。
誤會的滋味初中作文(一)
生活是快樂的,但快樂的生活中難免有些小誤會、小插曲。
媽媽的生日臨近,我早早開始準備,屋里被裝飾一新,蛋糕也是用我自己的錢買的,還請了些小朋友。
我和朋友玩得痛快淋漓,一個個眉開眼笑,父母體貼地照顧著我們。
朋友散盡,我的興奮勁兒還沒有過,在屋里跳上跳下。爸媽收拾完,也都坐在客廳里了。我纏著媽媽,問這問那。她看著電視,有一句沒一句地應(yīng)付著我。終于,我的粘人使媽媽厭煩了,她大叫一聲:“你自己玩去!你瘋玩一中午,我們收拾一中午!這是給我過生日么?!”
我一愣,心里一陣委屈。為了給她過生日,我……媽媽的話刺傷了我。我鼻子一酸,眼淚隨即滾了出來。媽媽最討厭我哭,火更大了:“你哭什么?玩了這么長時間,這生日是我的勞動日吧?”媽媽怎么能這么說呢?我心里的滋味,內(nèi)疚又委屈,憤怒又后悔,像被辣到嗓子,發(fā)出一聲含糊不清的嗚咽。我逃跑似地奔回屋里,撲在床上。
我本是想讓媽媽過個快樂的生日,卻招來一句“勞動日”之類的話,我的心被狠狠扯成兩塊,我默默地哭著。我真是想讓媽媽快樂啊!我想著,責備著媽媽,卻又不禁自責起來:也對,媽媽過生日,我卻沒有真正幫她,讓她輕松,反而增加了她的勞動量,讓她更累。我想著想著,睡著了……
從那次誤會之后,我的心靈就慢慢開始長大,越來越會為他人著想,總是關(guān)心著身邊的人,但對父母的關(guān)懷卻還是很少。我想,大概是習(xí)慣了接受他們的愛吧!每當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時,我的心卻會出奇的冷靜,明確分辨著是非對錯。但出于自己的任性,我還是會口是心非,嘴里為自己辯解著,心中卻進行著自我批評。
那次小誤會,在一覺之后就風輕云淡,但我的心卻開始改變了……
誤會的滋味初中作文(二)
在生活中嘗嘗會發(fā)生一些事情,例如矛盾、糾紛、爭吵等等,現(xiàn)在我就說說我和我的好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吧!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因為我在外地讀書,所以必須在學(xué)校住校,那時我上初中,我在超市里買了一盒點心,我給我們寢室的同學(xué)一人分了一些,我吃的很開心。吃著吃著,我才發(fā)現(xiàn)我忽略了一個人,她是我的好朋友,正趴在床上呢,當時我有些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我拿著一個點心走到她的床邊對她說:“剛才對不起,我沒有看到你,你不要生氣,吃了這塊點心吧。;說完我看到她的臉上有了一些不高興的神情,她說”;你就當做我沒有在就算了吧。:于是我又向她解釋,可都沒有用的,于是我們就誰也不跟誰說話了。
我很難過,我開始責備自己,為什么一時疏忽把她忘記了,而發(fā)生了這樣的誤會。我一直不高興,盜了第二天有人勸我,但都沒有使我的心情好轉(zhuǎn)起來,因為我怕我們這個誤會解不開,如此下去,我們的友誼也都不復(fù)存在了。盜了下午,她給了我一個和好的紙條,我也表示想跟她和好,于是我們言歸于好了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是她始終讓我不能忘記,在這件事情上我也明白了,我雖然和她是好朋友,蛋我們的友誼終究沒有到之心朋友的程度,所以交一個朋友要交深一些才行啊。
誤會的滋味初中作文(三)
不知什么時候,我的聊天賬號又被盜了,為什么我的聊天賬號總是會被盜呢?都是因為賬號里的Q幣,引來了黑客,使我的聊天賬號總是被別人盜,這次我的聊天賬號被盜后,實在是很氣憤,剛沖不久的Q幣又沒了,盜我賬號的人真是可惡,更可惡的是還亂刪亂罵我的好友,給我?guī)砹瞬簧俾闊?
盜我賬號的那個人還上網(wǎng)罵我小叔的女朋和我的其他好友,他罵了我叔的女朋友后,我的麻煩來了,她把這件事告訴了我叔,于是我叔便打電話回來了,他氣勢洶洶的對我說“為什么罵他女朋友”,當時我驚呆了,天哪!我什么時候罵過他女朋友了,既然這么說我,我可是很久不上網(wǎng)了的,我向小叔解釋到,我告訴他我的聊天賬號早在一個月之前就被別人盜了的.,我怎么可能上得了網(wǎng)罵他女朋友啊!他聽了我的解釋之后并不相信我說的話,他女朋友說“如果是別人罵她,怎么知道她是我小叔的女朋友”。
這其實很簡單,一看備注就知道了,因為我在她的QQ上備注的是“小叔的女朋友”這幾個字樣,很顯眼,別人一看就知道了,唉!當時真不該那樣子備注,害得我叔的女朋友被罵,害得我被他們誤會。我想他們現(xiàn)在一定很恨我。
此時,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當然是難過的了,唉!被人誤會的滋味真不好受!
誤會的滋味初中作文(四)
同學(xué)之間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小矛盾,特別是被同學(xué)誤會時,那揪心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我今天就被我的同學(xué)也是我的同桌的“陳華杰”給誤會了,了一架,當時,可真想哭……
剛上完一堂數(shù)學(xué)課,老師把練習(xí)冊給評獎了,于是,一下課,我就慌慌張張改起錯來。一把叉、兩把叉、三把叉……我練習(xí)冊上的紅叉叉多不勝數(shù)。怎么改?這道題怎么除不盡?正當我著急的時候,坐在旁邊的“陳華杰”可得意了,只間他左右蹦跳,一下坐在了課桌上,由于我正在改錯,那鋼筆“刷”得一聲在紙上跳了一個“芭蕾”,還有她的杰作呢!我可是氣得頭頂冒煙,恨不得跳起來給他一個巴掌……“好笨、好笨……”只聽他的嘴里又嘟嘟囔囊德念了起來。算了,他也就是這樣,總是嘲笑別人,懶得跟他計較呢!于是,我把背一挺,便又改起錯來。正遇到他的練習(xí)冊是翻開的。他連忙把身子一閃,蓋在練習(xí)冊上,生氣得說:“我決定要告你!”我被弄得云里霧里的,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是怎么回事,他那直鉤鉤的眼神已經(jīng)悄然落到了我的身上。我這才反應(yīng)過來,他又在驕傲了。他總是擔心別人看他的作業(yè),就象要發(fā)狂了一樣。我終于知道,又被他誤會了。說實話,我被他誤會已經(jīng)不下10次,每次都是在笑聲中過去,也就算了。這次可不一樣,我火了,理直氣壯得站起來,朝他大吼:“瓜娃子”。“再喊一聲,你再喊一聲啊!”我更生氣,又接著罵出了各式各樣難聽的話。他好象真的生氣,伸出手就掐住我的脖子,使我喘不過氣來。真狠啊!到現(xiàn)在,我脖子上還有被他掐過的痕跡呢!淚水一下子從眼睛中涌了出來,就象浪潮一般,怎么也控制不住……好想哭。
被人誤會的滋味,被人掐的滋味,你嘗過嗎?被傷害的不只是皮肉,還是同學(xué)之間的友誼啊!當時,可真想哭……
第一次打醬油
孩子能打醬油了,說明小家伙不再是光會哭鬧吃奶的嬰兒,已能夠幫助大人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了,解釋得更具體點就是:孩子會走路、能拿得動醬油瓶、認識鈔票和回家的路了,他(她)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已邁出極為重要的一步。
當為父母者說出“我孩子能打醬油”這句話時,其內(nèi)心的欣喜和自豪是不言自明的:孩子都能做事了,證明本人不再是青澀的小伙或姑娘,已有了愛情的結(jié)晶和生活的幫手,后繼有人,人生層次從此有了顯著的提升。
因為年幼,我第一次打醬油的情景,自然現(xiàn)在已記不得了,但我能根據(jù)記事后打醬油的經(jīng)歷推測出來。
那時,村里人打醬油的去處是生產(chǎn)大隊部的那個小代銷店,代銷店在大隊部那一排十余間草房的最南端,共有兩間大小。小店里的味道至今還留在我嗅覺的記憶中,有糖果的氣味,有煤油的氣味,也有其它日用雜品的氣味,但更濃烈的還是醬油的氣味。
那些氣味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是有著相當?shù)恼T惑力的。順著氣味,我可以在柜臺外看到那些包裝鮮艷的糖果和餅干,可以看到位于南部柜臺內(nèi)側(cè)的那口又黑有大的醬油缸。醬油雖然不能直接去喝,但做菜時倒入它,菜的味道就立時好了許多。如果大人給的醬油錢還有剩余,就可以再買兩顆糖果慰勞一下自己,讓平時淡而無味的口腔甜上一陣子。
因此,我對那個代銷店總是心向往之的,就連那個柜臺內(nèi)的男售貨員,我也是一度抱有羨慕和崇拜之情。設(shè)想我第一次打醬油的情景,當時應(yīng)該是四五歲吧,也許那會兒我正在院子里玩耍,一旁正要做飯的母親把我喊了過去,猶豫了一下以后,就交給我一點零錢和一只空瓶,要我去打瓶醬油。因為我是初次接這樣的活,母親當時一定反復(fù)強調(diào)醬油的價錢,并叮囑我在去來的路上注意安全,也不要弄灑了打來的醬油。
第一次被大人“委以重任”,我一定是興高采烈的,或是受寵若驚的:我在大人眼里再也不是那個只會整日瘋跑、屁事也干不了的熊孩子了,我能打醬油了!從此以后,在大隊部代銷店的柜臺前,開始有了一個怯怯的參與交易的我。
打醬油雖是個簡單的小活,但卻包含著一份信任、一份責任和一份期待。隨后一天天長大,你將開始
踏入社會,在復(fù)雜的成人世界了,你才認識到“打醬油”這樣的活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在某個你謀生的場所,你勞作、爭斗、交往、解釋、提防、表演、沉浮……最終只是想向周圍的人證明一點:我不是“打醬油”的。
第一次罵人
“文面得像個大閨女似的”,這是村里的一些大人給兒時的我所作的評價?!拔拿妗奔次撵o、性子綿,也就是人老實,臉皮薄,不愛說話。記得那時我很怕見到陌生人,因為一有陌生人出現(xiàn)在我面前,就總要問我一些話,而我卻羞于開口,所以人家再簡單的問題對于我來說都是巨大的難題。
話都懶得說,就更不要提罵人了。但我的老家是個偏僻的`小村,人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村人一有委屈或矛盾,往往用“罵”的方式來解決,特別是有些婦女,動不動就出口成臟,有的罵人成性者還被村人封為“罵人精”。也有少數(shù)關(guān)系好的村人彼此間用“罵”來表示親密。在大人的影響下,村里的大多數(shù)小孩也都學(xué)會了罵人,爹呀娘的、姐呀妹的、祖宗八輩什么的,罵出的話都很難聽,有的還蹦出赤裸裸的色情字眼。而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奶奶和我的母親,都不會罵人,她倆甚至沒和村人吵過架,這也是我一直不會罵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我“文面”,所以很少跟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所以罵人和被罵的機會也不多。上學(xué)后,跟其它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接觸,才知道“山外有人,人外有人”,外村的一些孩子的罵人水平當更勝一籌。當然,在學(xué)校里,老師是不允許學(xué)生打架罵人的,但一到課間,離開老師的面,許多學(xué)生還是把嬉笑打罵當成一種常規(guī)的娛樂,有的甚至故意出口傷人。
一次,一個調(diào)皮的男生用一連串的污言穢語語速極快地攻擊一位女生,結(jié)果那女生一時接受不了,哭了,接著就跑到辦公室找老師告狀。老師聽后勃然大怒,領(lǐng)著那女生迅速來到教室,見到那男生,老師厲聲喝問:你怎么罵人家的?沒容男生開口,女生在一旁道:他罵得特快,我沒聽懂。在其他同學(xué)的轟笑聲中,老師便讓那男生把先前罵人的話重復(fù)一遍,男生只得小聲地再“罵”一次,直“罵”得老師哭笑不得。最后,老師當然給了那男生一個非常嚴厲的懲罰。
在隨后不久的一個班會課上,老師又就罵人問題對全班同學(xué)進行了專題教育,并號召同學(xué)向我學(xué)習(xí),因為我不僅成績好,而且從沒有罵人的行為。
但在一天下午放學(xué)后,我卻在村里罵了人,在我的記憶中,那絕對是第一次。事情是這樣的:回到家,我感覺肚子很餓,要找吃的。母親說,鍋屋(廚房)里有剛炒好的土豆絲。一聽有土豆絲,我立即來了精神。要知道那時家里的菜幾乎頓頓都是鹽豆、咸菜,而土豆絲,那簡直是除肉之外最難得的美味。于是,我就高興地拿出一張煎餅,卷上土豆絲,邊吃邊到外面找小伙伴玩去了。在村中的小路上,沒見到伙伴,卻迎面撞到村西的一個中年婦女。那婦女見我手拿煎餅,吃得津津有味,就笑著走到我面前,問我煎餅里卷的什么,給她吃一口行不。我當時嚇了一跳,心想還不夠我自己吃的,你來湊什么熱鬧?剛想走開,那婦女又攔住我的去路,堅持要嘗一口。情急之下,我竟張口來了句“好(四聲)吃種!”,那婦女聽我出言不遜,不滿地嘟囔了一句,轉(zhuǎn)身離開了。
第二天,那婦女專程到我家,對母親說我罵她。母親問了緣由后,很是吃驚,也很生氣。等那婦女走后,母親就訓(xùn)斥我道:你這孩子怎么能罵人呢?你大娘只是跟你開個玩笑,你以為她真的能吃你的煎餅?以后再罵人就撕爛你的嘴!
想想當時我并不想罵那個大娘的,可怎么一著急就開罵了呢?事后我后悔了很長時間,覺得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也在內(nèi)心告誡自己:以后無論遇到什么事,都不能罵人。
但我最終還是學(xué)會罵人了,長大成人的我經(jīng)常用爆粗來應(yīng)對丑惡、消解委屈、表達憤怒。時間,已悄悄把我打磨成一個粗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