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2.學習古人勤學好問,把學習與思考結(jié)合起來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
教學設(shè)想
1.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孔子,教學第一、二、三則。
第二課時,講評練習,教學第四、五、六則,總結(jié)思想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釋詞、口譯,分析前三則。
教學過程
1.簡介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50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經(jīng)周游列國、終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個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還整理《詩》《書》,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哟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迷信鬼神的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fā)意義的見解。
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談?wù)?。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jù)。
2.教師范讀課文。
3.正字正音。
慍yùn罔wǎng說yuè——不亦說(悅)乎
4.教學第一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子曰”:子,古代用作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里可譯為先生、老師,指孔子??鬃诱f。“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了、學過,后面省略了學的內(nèi)容;而,順接連詞;時,按時,時時;習,溫習、實習;之,代學習的內(nèi)容。學了(什么),按時溫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學習、研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別人;知,了解;而,轉(zhuǎn)折連詞;慍,惱恨、怨恨;君子,這里指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卻不惱恨(他),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人嗎?
這一則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一則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一層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tài)度。
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一層表明了學須有友?!抖Y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于學業(yè)進步,自然成為樂事。這一層講的是朋友間虛心互學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
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層直接表明了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其實也表明了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墩撜Z憲問》篇孔子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幫助體會這一層的含意。這一層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yè)的正確態(tài)度。
第一則三句話講了三個意思,層次分明,言簡意賅。
5.教學第二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朗讀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而,順接連詞;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詞“之”;為,作為、當作。復習舊知識,能夠領(lǐng)悟新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語言雖簡,含意卻很豐富。這里的“知新”,包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lǐng)悟到新的內(nèi)容,即知識的擴大。這里的“溫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復閱讀,而是在不斷復習的過程中,思考探究,獲得新體會,掌握新知識。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6.教學第三則。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順接連詞;思,思考;則,就;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只是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chǔ),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7、教學第四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貢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以何。為什么,憑什么;謂之,稱他。子貢問道:“孔文子(謚號),為什么稱他為‘文’呢?”“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聰敏;好(hào),喜愛;恥,把……當作恥辱;下問,問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以,以是,因此??鬃哟鸬溃海ā翱孜淖樱┞斆舳窒埠脤W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因此(他的謚號)稱他為‘文’”。
這一則中,孔子對弟子進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里孔子借回答子貢提出的問題,教育弟子既要勤學,更要好問,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表明了在學習上要有勤學好問、不恥下問的態(tài)度。韓愈在《師說》中說:“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樱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意思是說,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蜊白诱埥坦俾毜拿Q,向萇弘請教關(guān)于音樂的事,向師襄學過彈琴,向老聃問過“禮”的知識。這些人的學識和個人修養(yǎng)都不如孔子。這正是孔子對子貢答話的很好的注解。8、教學第五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識(zhì),記?。恢?,它,代所學的東西;厭,滿足;誨,教導;何有,有何,有哪一樣;于,在;哉,嘆詞。默默地記住學過的東西,對學習從不感到滿足,教誨人從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詞:識:記住;厭:滿足;誨:教導。
翻譯: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皩W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罢d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tài)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子谝簧际沁@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xiàn)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yīng)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边@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yè)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敝v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翻譯:孔于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p>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范文1
孔子,我相信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無時不閃現(xiàn)著他仁愛、好學的影子,他的一生固然坎坷,但仍阻止不了他對知識的渴望,除此之外,孔子還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使世界和平。
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孔子在各國之間奔走,曾在許多國家做過官,但總覺得這官職不適合自己,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就一一放棄了。為了和平,他曾去過楚國等一些大國,他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已經(jīng)成為華夏精神的一種內(nèi)涵,已經(jīng)溶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可以不夸大其詞地說,孔子文化思想是我們中國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是孔子在《論語》中告誡我們后人要忠心,講誠信,常復習所學的知識。
孔子在他那個時代得不到的和平,我們今天擁有了,可在他那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有的品格,我們今天遺失了,不過也不能說遺失了,只能說是擁有的少之又少了,倘若把這些東西找回來,那么就真的是太好了。
在《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中,我最賞識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孔子可以在那個時代不論富貴貧賤,不論年歲地位,只要你好學,他就愿意教,教任何人,使古代詩人倍出。可與之相比呢?現(xiàn)在的輟學兒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和這些兒童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有父母的疼愛,有老師的教育,這是這些兒童所無法享受到的?。?/p>
孔子在普及文化教育的事業(yè)上做了很大的貢獻,我由衷地期望我們這個時代也能有更多像孔子這樣的人,以實現(xiàn)我們的美好愿望:使幼有所愛,中有所為,老有所養(yǎng),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范文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軍事家。這本《孔子的故事》就記錄了他的一生。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在河南江蘇交界的地方)的貴族,如果再往遠說,他們還是殷代貴族的后代。孔子的父親叫紇,字叔梁,是魯國一個職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氣。孔子的母親姓顏,叫徵在。
孔子30歲時他已經(jīng)有了3000多名學生了,可是,他認為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如果誰有知識,誰哪里有他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被后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是春秋時期最有學問的學者之一,他的言行舉止對后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故事》講了一系列關(guān)于孔子的事跡,它告訴我們,學習的魅力,帶領(lǐng)我們一同感悟圣人傳給我們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對他的學生的教育中,對于學習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訴我們許多學習的方法,同進也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而這種快樂,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備的,因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素質(zhì)。反復的學習是為了便于熟練的掌握,不懂就問,可以提高知識水平。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就更應(yīng)該要認真學習,熟練的掌握,它不僅能夠充實自己,也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chǔ)。
圣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禮”。崇高的道德思想,是從古至今君子的作為。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互相關(guān)愛、互相包容,那么,這個世界就會是個美好的樂園。
本書告訴我們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活得充實。用道德充實自己,用知識填充自己,有抱負、有追求,積極向上,既使早早的就離世了,那么他也就無憾了。
現(xiàn)在,美味可口的家肴,令我們情不自禁;琳瑯滿目的衣物,更使我們留戀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現(xiàn)在,我們更加需要用知識來填滿自己,用道德來包裹自己。
孔子的故事讀后感范文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是啊!書是人類的朋友,書能使人進步,書能使人獲得樂趣,書能使人獲得知識。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孔子的故事》。
這是孔子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事,寫成了一本書,孔子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廣收門徒,傳播禮道,將復興周禮作為己任。后人雖然評論孔子過于執(zhí)著,但他們卻不能了解孔子以禮治國的本性意義,當禮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時候,嚴酷的刑法就會失去它的意義,這也并非是不能實現(xiàn)的幻想。
孔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曾說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睂τ诓徽?shù)脕淼臇|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會動心。
平時我們喜歡什么東西,都會千方百計得到這個東西,而不惜傷害了別人。孔子他就不會那樣做,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傷害到別人,所以他才不會用心計得到那東西。對于他來說,那是不正當?shù)膩淼臇|西。以后我們一定要讓心靈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東西虛有的外表所誘惑!
孔子一生經(jīng)歷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經(jīng)歷了這么多,孔子才會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的精神對我們影響至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給我們積極的思想,正確的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的人格。樹立了榜樣,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樣是無比強大的力量源泉!
《孔子》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jù),相互征戰(zhàn)??鬃訛榱死硐氡甲咴诹袊g,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
孔子的觀后感范文一:
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部電影講述公元前七七O年——公元前四七六年,外有戎狄入侵,內(nèi)有諸侯割據(jù),周天子失去權(quán)威,社會動亂、禮崩樂壞;諸侯車間竟相稱霸,戰(zhàn)火連連,紛爭不斷,而孔子正是生活在春秋后期的魯國。他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他在魯國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xiàn)實之前。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lǐng)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世間不容其推崇。他曾多次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最終年邁之時返回魯國,在失意中離世,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
時至今日,他的思想在我們現(xiàn)在的21世紀具有很高的評價,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首創(chuàng)的一個教育原則,即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啟發(fā)誘導的方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鬃右虿氖┙痰乃枷牒蛯嵺`,不僅對我國古代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今天九年義務(wù)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為此,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才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普及義務(wù)教育的歷史重任。
結(jié)合電影《孔子》,我受到如下啟示:1、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掌握學生的特點,才可能正確實施因材施教。2、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3、從教育教學上要善于啟發(fā)誘導。4、從學生出發(fā),用愛來溫暖學生,熱愛學生,敬業(yè)愛崗,為教學奠定基礎(chǔ)并儲備內(nèi)在動力。5、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構(gòu)建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根本上因材施教,提高義務(wù)教育質(zhì)量,打造高效課堂。
孔子的觀后感范文二:
常有思想,有謀略的人,也為他能更進一步的實現(xiàn)自己仁政的夢想而感到高興。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孔子過人的指揮才能。但這引發(fā)了佞臣謀反,直接導致了季桓子罷黜孔子。孔子從此便開始帶著弟子周游列國。
“子見南子”的情節(jié)讓我印象頗深。衛(wèi)國,是孔子周游列國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機會施展個人才能和影響力的外國。而給他這個機會的是南子,沒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機會在他國施展自己的學識和抱負。所以講究禮節(jié)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眾人的勸誡,去見了名聲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輕 -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預料之中,可是南子卻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
孔子師徒的周游之路異常艱辛。遭人嘲諷,被人誤解,居無定所。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孔子一行人四處漂泊講學,卻常常遭人驅(qū)逐。后被困于小村莊,絕糧多日,但即使在這種連生命都難保的危難關(guān)頭之時,孔子依然講誦《詩》《禮》,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處境艱難得時候嗎?”孔子便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边@表現(xiàn)出了孔子對于理想的堅持和身處逆境時的平和心態(tài)。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被眾人接受,甚至處處被人誤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燒,鼓舞著他不斷講學。就算身處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艱難困苦。
顏回,子路,相繼去世,讓孔子一夜白了頭??鬃右廊辉谄粗?,直到魯君請求孔子回國。當問及是如何找到他時,一人說“有人告訴他,東面有個外鄉(xiāng)人,其額像堯帝,其肩像子產(chǎn),神氣像大人物,卻狼狽像喪家之犬,我一聽那說的便肯定是夫子你?!笨鬃诱f確實是喪家之犬。我不知孔子是如何說出這句話,內(nèi)心活動是什么,我只是感受到了濃濃的悲傷與深深的無奈。
孔子望著窗外,喃喃自語,魯春秋,后人理解我因為這本書,誤解我也是因為這本書。 后世之人,一直在學習孔子,但也許正如南子所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領(lǐng)悟到的境界?!?/p>
禮儀是個人心理安寧、心靈凈化、身心愉悅、個人增強修養(yǎng)的保障。當每個人都抱著與人為善的動機為人處事,以文明市民的準則約束自己時,那么,所有的人都會體驗到心底坦蕩、身心愉悅的心情;禮儀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根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為紐帶的一種社會關(guān)系。家庭禮儀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禮儀是人際關(guān)系和諧的基礎(chǔ)。社會是不同群體的集合,群體是由眾多個體匯合而成的,而個體的差異性是絕對的;禮儀是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關(guān)鍵。職業(yè)是人們在社會上謀生、立足的一種手段。講究禮儀可以幫助人們實現(xiàn)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進全體員工團結(jié)互助、敬業(yè)愛崗、誠實守信,可以增強人們的交往和競爭實力,從而推動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要繼承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有助于提升個人素質(zhì)。禮儀是社會交往的潤滑劑和黏合劑,是熟人之間的奢侈品,會使不同群體之間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和諧相處。
禮儀對當代中國非常重要,正如孔子所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禮治國,才能使國家永遠昌盛,百姓安居樂業(yè),實現(xiàn)大同社會。
孔子的觀后感范文三:
《中國文化概論》課上,我們觀看了影片《孔子》。東周末年,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jù)一方,常常為了爭霸而互相爭戰(zhàn),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鬃樱ㄇ?51~前479)就生活在這個時代,為了理想,他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沒有人會否定孔子的才智,他不費吹灰之力幫魯王收回汶上三城;沒有人會否定孔子的人品,他為救陪葬的漆雕弓而向這個慘絕人寰的社會發(fā)起犀利的攻擊。[)這樣1個偉大的人,卻屢屢失措。他懷才不遇,代理國相僅僅百余天;他被人誤解,引起很多人的冷嘲熱諷;他窮困潦倒,甚至一度差點餓死,只能以琴樂代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被蛟S孔子的時代真的還沒有到來!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情節(jié)。在白雪茫茫中,當孔子與弟子行經(jīng)冰河時,冰裂開了,顏回與滿車的竹簡陷入冰窟。顏回為了打撈竹簡,不顧冰寒,一次次的潛入水底,孔子痛哭流涕,那個一簞食、一瓢飲而能自得其樂的文弱書生的形象頓時顯得無比鮮明,我的眼睛濕潤了。顏回死后,孔子抱著他的尸體久久不肯放手,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痛。孔子的另1個弟子子路在衛(wèi)國內(nèi)亂時,為護幼君,血戰(zhàn)眾敵,慘死亂軍刀下,他死前說:“夫子說過,君子就是死,也要正衣冠?!笨鬃幼铉姁鄣?個弟子,一文一武,心甘情愿的以生命捍衛(wèi)了“禮”的尊嚴!
孔子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卻讓他的學生們緊緊追隨。到底是1種什么力量支撐著孔子?或許正如電影中南子所說:“世人都知道夫子的痛苦,但沒有人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達到的境界?!?/p>
或許孔子已經(jīng)預料到后世對他的評價,孔子說:后人理解我,因為《春秋》;后人誤解我,也因為《春秋》。我想這與大家對國學熱的態(tài)度一樣吧。近年來,國學熱開始興起,國學、國學閱讀和國學教育幾乎成為人們談?wù)撍枷胛幕瘯r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各種解讀國學的書籍爭相出版,各種品說國學的節(jié)目也陸續(xù)開播,世界各國開辦孔子學院,甚至奧運會上也高呼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國學熱的興起,正說明了大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
國學是1種智慧的發(fā)酵和歲月的沉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哲理,只有細細品味,或許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溫故而知新”或許就是對國學的最好詮釋吧!
真熱愛,源于真了解。了解孔子,了解國學,傳承文化血脈,中國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文化現(xiàn)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