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縈繞總想起家鄉(xiāng)的國槐,想起我與國槐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國槐在我們那里又叫笨槐,與刺槐相比,它不僅生長緩慢,而且花期晚,一般到每年的五、六月份才開花,從整體顏色上看,它顯得深沉黯淡樸實無華。國槐盡管個頭不是很高,但壽命很長,可以與松柏、棗樹相媲美,所以在農(nóng)村的房前屋后、路旁溝畔種植國槐成了農(nóng)家人的首選。
春天來了細雨如絲,家鄉(xiāng)的國槐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抽出嶄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幾只不知名的鳥兒在林間歡快地唱歌……夏天,國槐長得郁郁蔥蔥,密密層層,茂密的枝葉仿佛是撐開的綠色大傘。村中的老人圍坐在樹下的石凳上,一邊品嘗著濃濃的香茶,一邊談笑風聲啦著家常,樹蔭下涼風習習,大家感到愜意溫馨。夏天也是國槐開花的時節(jié),淡綠的槐花,猶如翡翠雕琢般晶瑩滴翠,一簇挨著一簇,帶著濕潤的露水,點綴在墨綠的樹葉之間,顯得格外美麗。入秋后,槐花開始凋謝,一陣秋雨過后,砸落一地白花,等它漸漸落完以后,便會長出一條條豆角一樣的`果實。深秋時節(jié),國槐樹的葉子變黃了,秋風吹來樹葉紛紛落下,仿佛是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光禿禿的國槐樹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猶如一位高貴的公主,頭戴銀冠身穿潔白的紗裙,陽光一照銀光閃閃顯得格外迷人。
國槐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于它被稱為槐米的花蕾。據(jù)
當我將擰下的花蕾從樹枝上捋下來,均勻地灑在塑料布上,等它慢慢晾干。大約三四天后,花蕾開始變得很干燥了,用手一搓就碎成粉末,這時才成了真正的槐米。在母親的幫助下,用細火把它放進砂鍋里,不斷來回攪動,把它炒成黃褐色,加白糖或蜂蜜攪拌均勻,取出放進瓶里,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槐米茶了。飲用時,掬一小撮放進茶壺,開水沖泡一個時辰,倒出來就是黃色透明的茶湯,未及品嘗早有一股異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神往。慢慢品起來,它比西湖龍井茶更有鮮美之氣,比高級茉莉花茶更香濃,比鐵觀音的味道更綿厚而悠長,連飲幾杯,會感到滿足而舒適,清爽而快慰?;泵撞桦m未上茶經(jīng),是確實我們魯中地區(qū)地地道道的土特產(chǎn),清閑時節(jié),當您輕啜慢抿地細細品來,清雅可口,似有微微清涼之意自心頭散遍全身。夏天常喝,清毒驅(qū)熱,使人不會出現(xiàn)中暑病癥。
家鄉(xiāng)人偏愛國槐,還因為我們當?shù)厝耸巧轿饔罉芬泼翊蠡睒涞暮笠幔驗榛睒浼耐兄l(xiāng)人的故園情結(jié)。“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边@首民諺始終悠悠地唱響在大槐樹后裔子民的心中。他們走到哪里,這首歌就唱響在哪里。它的子孫們從一個地方遷到另一個地方,但都象槐樹一樣認真的活著,活的有骨氣,活的有價值。
國槐的生命力是頑強的。一年四季,她扎根于貧瘠的土壤,汲取著生命繁衍生息的的血脈,經(jīng)歷著風吹雨打,嚴寒酷暑,卻從不曾向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低頭,總是璨然笑對藍天,默默上演著生命的天路歷程,演繹著屬于自身的那一份精彩。她從未苛求更多的水、陽光和空氣,也不須施肥澆水,它的生長開花結(jié)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們無情的攀折它的嫩枝,采摘她含苞欲放的槐米,從不必稍存愧疚或感激。最后只剩下褐色的光禿禿的枝干直指蒼穹寂然無語,剖白著自己的一片冰心。來年夏日,沐風滯雨、飽經(jīng)滄桑和坎坷的老槐樹又會在夏陽的熾烈里綻放生命的粒?;ò尫派目|縷幽香。
我愛國槐,更愛像國槐一樣樸實無華頑強不屈奉獻自己笑對生活的父老鄉(xiāng)親們!
多年來,我有了一個習慣,每每想念家鄉(xiāng)的時候,就在電腦上打開谷歌地圖,找到靈臺縣,再找到星火鄉(xiāng),再找到上塬村,在那里面可以清晰看到家鄉(xiāng)的影像,看看莊里人住的房子,看看莊里人種的地,似乎也能找到回家的感覺,倍感溫馨。
家鄉(xiāng)地處于黃土高原溝壑區(qū),千百年來聰明智慧的先人們,充分利用黃土高原土層厚土質(zhì)堅的有利條件,因地制宜,鑿窯洞而居,上塬人則選擇通往上良的那條大溝,順著溝的邊緣,齊刷刷的挖一個大坑下去,挖下的土用木轱轆車子一車子一車子順著溝邊,轟隆隆倒下。挖成的窯莊,在正面子挖三只順窯,中間的作廚窯,“鍋頭連炕,煙筒朝上”,做飯和燒炕在一道工序里完成,既經(jīng)濟又實惠。右邊的窯洞是客窯,功能類似于現(xiàn)在的客廳,平常是老人或者家長居住,其他還有裝糧食的、養(yǎng)牲口窯,放柴的等等。
窯頂還要在雨天后碾壓平整、使得下雨利水,同時還可當作晾曬糧食的“場”,夏天碾麥曬麥都在上面。
一聲啼哭,誕生了一個生命,生命的印記從此便和這土窯洞有了血肉聯(lián)系。我這個年紀的上塬人絕大多數(shù)是出生在窯洞中的。窯莊的院子雖小,卻容得天地;窯洞不大,卻裝得下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上塬莊的最南頭叫溝垴,我們家就在溝垴,自然就成了溝垴人,中間部分是當莊,大部分是楊家人,北莊就是薛家人和景家人了。三大姓楊家人最多,薛家次之,景姓最少。
小的時候,我從沒睡過懶覺,天剛亮,父親就在旁邊催著起床,給你爺攏火盆去,我還要順便要把大人的尿盆端出院子倒在糞堆上,大人們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溝里擔水,農(nóng)忙時節(jié),得起得更早,天亮時水擔好了,就不會影響一天農(nóng)活。
中午,我得去飲牛了,生長在黃土旱塬上的牛也是可憐,每天只能喝一次水,澇壩沒水的時候,只能去水泉溝里了,我們家離水泉溝有兩三里路,要走過整個莊到了最北頭,才往下走那九曲十八彎的下坡路,走到溝底,有一汪清泉從山根底下的泉眼緩緩地流出,甘甜的泉水養(yǎng)活了上塬的200余口人,還有家畜,記得從小到大,一年四季,渴了就是一馬勺泉水。吃冷饃,喝涼水,習以為常。
水泉邊上有幾個漚麻的池子里散著臭味,被水泡脫了的麻桿皮,曬干了就擰成了麻繩,女人用納鞋底,男人則用作拉車的繩。喝飽了的牲口打著飽嗝,搖著尾巴,悠悠地往上爬了,尾巴一抬,一泡稀屎拉在早已接好的糞籠里,一把鐵鍬挑著一個糞籠,飲牛人標準裝備,除了自己牲口的.,還可以在路上拾到人家牲口拉的。
出了圈的牲口吆在路上瘋狂地撒著歡兒,繞著人家的麥垛撐圓了身子拱著,其實它就把麥垛當成癢癢撓了,弄不好會拱翻了人家的麥垛,踩爛了人家光光的曬場,引得那家女人罵你個祖宗三代。
上塬人從吃完臘八那頓攪團就開始盤算年怎么過?先要掃窯,掃掉窯洞里的灰塵蛛網(wǎng),然后磨好白面,做一鍋豆腐,臘月二十三殺一頭肥豬,去集市置點年貨,一個豐盛的年開始在心中醞釀了。
過了初一,提幾坨油餅,去鄰里給長輩拜年,看著豬肉盤子端上來,抓起酒瓶,給長輩看個酒,趴地上磕個頭,常常因為搞不清那個方位是上,索性就向著人磕。從初一吃到初七八,就算告一段落,接下來,就該糊個燈籠過十五了。聽著遠處排社火的鑼鼓,找來一把老掃帚,抽下幾根節(jié)疤少的一化四半,扎個八卦燈籠,糊上紙,貼上剪紙,或者畫個鳥,下一年鞠個火罐燈籠,在后來就弄個轉(zhuǎn)燈,每年換著花樣,做這個是我的長項,每年就為圖個喜慶。
“王朝馬漢喊一聲,莫呼威相下退,相爺把話說明白,見公主不比同僚輩……”晚上,“場房”里,貴菜爺,文學爸幾個愛唱戲的在那里自娛自樂,不知道誰拉的板胡像絲線一樣越拉越長,越長越細,細得可以讓人心顫。
“正月里剃頭死他舅”,到了二月,大人、小孩在莊里互相串騰著,剃個頭、理個發(fā),女人們提上籃籃,拾點地軟,纏上一鍋攪團,對于胡吃海喝了一個月的莊里人來說,吃頓地軟攪團倒也清新爽口。
二月二,龍?zhí)ь^,炒一鍋豆豆,左右兩個口袋各裝一樣,在大人們慫恿下,掂個骨都(木頭錘子,用來砸碎土坷垃的工具)在麥地里打瞎瞎,嘴里叫上,“龍?zhí)ь^、虎抬頭,瞎瞎抬頭一骨都。”
等到陽坡地的苜蓿冒出點尖尖,女人,娃娃邊迫不及待地提個籠籠,拿個刀刀,相互招呼著,“掐苜蓿走”。有了苜蓿菜,女人便變著法的做苜蓿菜圪塔,苜蓿拌湯,苜蓿攪團,苜蓿饃饃。
春季是多風的季節(jié),幾乎不停地刮著,時小時大,時緊時慢,吹綠了整個塬上,也吹開了桃花杏花,吹來了槐花飄香,吹黃了地里麥子,吹得塬上的人個個臉膛發(fā)紅。
杏花落后,眼盯著杏娃一天天長大,長到指拇蛋蛋大,娃娃們就開始吃了,吸溜一聲,口里的酸水從嘴角流到了腳面上。
溝里洼里的洋槐花開了,香味隨著風彌漫在塬上的角角落落,飄進了窯洞。鄰居的女人嫂子說,洋槐花可以蒸菜疙瘩吃,很香甜,可惜我沒有吃過。
拔了節(jié)的麥子噌噌噌地長,一天一個樣,很快,幾天的功夫,就抽了穗,灌了漿,一望無際的麥浪洶涌澎湃。玉米也有半米高了,高梁谷子都在爭先恐后地往上竄。麥黃時節(jié),麥地變成了金色的海洋,大人忙著在麥地里揮汗如雨,小孩子則在杏樹下打轉(zhuǎn)轉(zhuǎn),爬上樹一搖,杏子嘩啦啦滾落一地,大人生怕孩子吃壞了肚子,總愛說,“桃飽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
秋季,塬上到處是玉米,綠子、黃子、紅粱、蕎麥……把田野裝扮得五彩繽紛。到處彌漫著濃郁的花香,靠近大路的蕎麥地邊,早有養(yǎng)蜂人,擺放了一箱箱蜜蜂。去上山放羊時,偷著扳幾個玉米棒棒,踹在懷里是必須的,燒得焦黑,吃起來卻甜,核桃開始灌瓤,找根釘子,把尖的那頭塞進門縫扳彎,惦著斧頭找塊磨石,把釘子打扁,磨出刃來,核桃刀刀做成了,成了那段時間口袋里最重要的物件,接下來的幾個月,當伸出熊爪一樣比核桃皮染黑的手時,往往會招致大人的責罵。
那時候的冬天,雪總是下得很大,早上開了門,大雪封門是常有的事,我們走在上學路上,常常被大雪淹沒小腿。北風刮在臉上,刀子割一樣,腳凍腫手凍腫,耳朵也腫了,只有熱炕才是最溫暖的地方。
現(xiàn)在的上塬人早已不在窯洞里了,一部分人在塬邊上蓋房居住,另一部分已住進了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小康屋了,再也不用半夜起來去溝里擔水,打開水龍頭水可以自己流到鍋里,互聯(lián)網(wǎng)接進了家家戶戶,女人在淘寶上選著防嗮霜,臉上的顏色從此變得紅潤。男人們在手機上打著麻將,吃飯時雖然不會端著碗去隔壁的園文家看看他媳婦做的啥飯,卻喜歡在微信群里曬一曬自己漏的粉糊,饞得整個莊里人口水連連,紛紛嚷著,“走,到趙改勤家里吃走?!?/p>
清明節(jié)
搞笑的愚人節(jié)過去,莊重的清明節(jié)來,學校組織一部分學生去,去做一件我們從來沒做過,又叫我們激動的事——去醒儂公園掃墓。
周四,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排著整齊的隊伍出發(fā)。天空陰著臉,烏云籠罩著大地。到公園,高聳入云的墓碑搶先進入視覺,一棵棵松柏屹立在周圍,像一個個臨危不懼的邊疆戰(zhàn)士,守衛(wèi)著的英靈。
踏上碑階,隨著主持人宣布掃墓開始時,我心跳不由加速。
當我目送鮮花時,我不禁自言自語:“們,你們是多么偉大,也是多么光榮呀!你們生在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卻又為新中國犧牲在戰(zhàn)場上,我真為你們感到自豪呀!”好一會兒,我才從思緒中回過神。
“默哀一分鐘?!敝鞒秩税l(fā)話。我默默地低下頭,合上雙眼,在心里祈禱:安息吧,們!我們會把新中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的,“少年強則國強”,看著吧!……
突然,碑臺上傳來話語,是中隊輔導員在介紹的事跡。我認真地聽著,這些事好像全部發(fā)生在我眼前。我想們同自己的戰(zhàn)友與敵人廝殺,多少知名大將沖鋒焰陣,被嚴刑拷打卻寧死不屈,無數(shù)平凡戰(zhàn)士不畏艱險地戰(zhàn)斗,卻不臨陣退縮。他們用血肉之軀擋大炮……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今天的新中國。
該繞碑臺走,我用雙手觸摸著刻得栩栩如生的石膏像。他們好像親切地對我們說:“孩子,你們要好好讀書呀!過去我們天天打仗,都沒讀書,現(xiàn)在你們環(huán)境好,要多讀書,不然在社會上無法立足呀!”
真得該回去,看著那挺拔的紀念碑,那蒼勁有力的“人民紀念碑”和“永垂不朽”幾個大字,看著那顯眼的紅星,我思緒萬千……
清明節(jié)周記 篇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節(jié)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與悲傷。我與爸爸媽媽因為思念家鄉(xiāng),便一起到美麗的鄉(xiāng)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弊嗟纳酱?,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郁郁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與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xiàn)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蒙蒙的細雨如煙似云,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覀冃蕾p著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著。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與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皟和W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蔽乙髡b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nóng)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嘆。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游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著不愿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fā)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么與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xiàn)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nóng)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nóng)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鄉(xiāng)村,到處呈現(xiàn)著別樣的風景。
清明節(jié)周記 篇3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那個要的節(jié)氣,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后來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了清明節(jié)的別稱,也變成了清明節(jié)的一個習俗。
“這車堵得要命,什么時候才能到呀?”一大早就爬起來去給姥姥掃墓的我記得大聲問道。今天是清明節(jié),這車大部分都是去給親人上墳的……
隨著剎車的聲音,車子停在了百陵園的停車場。到了這里人們的心情都想著灰蒙蒙的天空。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濃濃的燒香的味道,又給這思念親人的清明節(jié)增添了幾分濕濕地、柔柔地情感,這讓人想起了杜牧的那句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從人們那憂郁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強忍著不讓留下的淚珠,他們是在思念失去的親人,還是在懷念從前的日子?
來到姥姥的墓碑前,我深深地鞠了三躬,表示我們大家都很想她、很愛她。雖然我沒有見過姥姥,但親愛的姥姥一定會在某個地方關(guān)注著我的成長……
清明節(jié)周記 篇4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jié)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跟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跟我們一樣,幸福跟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jīng)跟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跟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jié),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jié)。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jié),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清明節(jié)周記 篇5
清明節(jié)即將的時候,我們周六、周天上學沒放假。我問媽媽這周為什么這么特殊,周六、周天要上課,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墒菋寢尭嬖V我這只上兩天學,其實周一、周二、周三要放三天假。我驚訝的哇了一聲!媽媽說這下你高興了吧。
我這三天假過的很好,第一天媽媽回老家上墳了,家里只剩我跟爸爸了,因為姐姐也去上學了,其實那天我也不是沒課,而是課外興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了一會,就去上課了,因為媽媽回老家上墳去了,所以我跟爸爸只好坐公交車去上課,上完課我跟爸爸準備回家,正走著了,爸爸告訴我今天的舞蹈課不上了,而且爸爸還是笑著對我說,其實是真的。我以為是爸爸跟我開玩笑了,可是回到家媽媽正在看電視,我上完廁所,爸爸跟媽媽在一起看電視,見媽媽還不著急帶我去上舞蹈課,我就問媽媽,什么時候帶我去上舞蹈課呀!媽媽說,舞蹈老師生病了,今天不去上課了。原來爸爸說的是真話!
清明節(jié)這天,閑著沒事。媽媽帶我去公園尋找春天。
我們一走進公園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蘭花,滿樹白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整個樹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沒了,就像一把打開的白色花傘一樣。
接著我們又被桃花吸引。玫紅色的桃花,鮮艷的不能再鮮艷了。每一個枝頭都盛開著玫紅色的`花朵,真有一種“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感覺。引來許多游客來賞花、拍照。在河邊背陰處,一株桃樹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苞像一顆顆紅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我更喜歡著滿樹的紅珍珠。
我們又去尋找櫻花,可它已經(jīng)開敗了。因為前幾天櫻花正盛開的時候下雨,美麗花朵被雨打下落了滿地,鋪在地上就像給綠色的草地蓋了一層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很特別跟其它花都不一樣,其它花是五個花瓣,只有紫藤花沒花瓣,它長的像洋槐花的果實一樣;它長的方式也很特別,其它花是長在枝頭,而它是樹干上冒出來的一簇一簇的。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樹枝包裹的嚴嚴實實,像有人給樹枝穿上了紫色的花衣服。
我還發(fā)現(xiàn)山坡上,大樹下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草。它悄悄地在那里生長,開出很小很小的藍色的花朵。遠遠望過去,藍色的小花朵像綠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點點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在盛開的花朵里,所以春天才這么美麗!
清明節(jié)周記 篇6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時節(jié)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著爸爸媽媽到老家——溱潼去掃墓。
溱潼位于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素有“蘇中明珠”的美稱,這里不僅有世界珍稀動物“四不象”———麋鹿,還有聞名天下的“溱潼會船節(jié)”。聽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說,會船節(jié)時這兒可熱鬧了!再過一天就是“會船節(jié)”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賽龍舟的壯觀場面啊,可媽媽說,我當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覺得十分遺憾。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xiàn)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zāi)乖谛〈宓谋M頭,一到那兒,爺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團等供品,然后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爺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爺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zhí)S游移狡桨舶?,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jié)束,太陽已經(jīng)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松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只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折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的小紅軍。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tǒng)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