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白帝城托孤
劉備清楚的知道,諸葛亮為人忠義,重視名聲,絕對不會做出反叛的事情,這是第一。
諸葛亮雖然能,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面,他在劉備集團并沒有《三國演義》說的那么有威望。
劉備信任魏延甚至多過信任諸葛亮。
就算諸葛亮謀反,他也搞不定劉備的老部下和益州的那幫新部下。
他的威望是在后來治理蜀國的時候積累起來的。
劉備打的招牌一直都是要維護漢室正統(tǒng),他臨終前的這些話對他劉家的本家人說還是有可能是真的這么想,但對諸葛亮一個外姓人這么說,用意值得懷疑,而且諸葛亮一生的夢想也是匡扶漢室。
劉備最信任的人除了關(guān)羽和張飛之外,就只有法正、魏延,但關(guān)張死了,法正死了,魏延是個武將,沒有執(zhí)政才能,也不行,只能選諸葛亮了。
所以,更多的人認(rèn)為,劉備這是在試探諸葛亮,甚至可能是在敲打諸葛亮,讓他放聰明點,不要亂來。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zhàn)失敗后,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后主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并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
劉禪其實當(dāng)時并不在場,所以感情的色彩實際上并不那么濃厚,至少沒有了去抱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劉備在托孤現(xiàn)場的言行就完全是針對諸葛亮和李嚴(yán)趙云等人的,充滿了政治上的詭詐。
且看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短短幾句,直接給所有在場之人提出并且確定了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問題。
關(guān)羽被東吳殺害以后,劉備報仇心切,竟不聽諸葛亮勸告,親自率軍出征,攻打東吳,結(jié)果 大敗,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宮。
劉備知道自己病難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趕到成都,請諸葛亮來囑托后事。
諸葛亮留太子劉禪守住成都,帶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來到白帝城,進了永安宮,看到劉備病得不成樣子,慌忙拜倒在劉備跟前。
劉備叫諸葛亮坐在旁邊,用手摸著他的肩背說:“自從得了丞相,我發(fā)展了自己的事業(yè),只是由于知識淺薄,沒聽丞相的話,遭到今天的失敗,實在后悔萬分。
看來我這病是難好了,我兒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將大事托你。
”劉備說完,淚流滿面。
諸葛亮也哭著說:“望陛下保重身體。
”劉備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將官,見馬謖也在身邊,就叫暫時退出,對諸葛亮說:“這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對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
”說完,劉備召集眾將官到齊,拿筆寫了遺囑,交給諸葛亮,感嘆地說:“我本想和你們一同消滅曹丕,不幸中途分手。
麻煩丞相把我的遺囑交給太子劉禪,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點。
”諸葛亮拜倒在地上說:“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勞,輔助太子。
”劉備叫左右的人扶起諸葛亮,一手掩蓋?眼淚,一手握住諸葛亮的手說:“我現(xiàn)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話要說。
”諸葛亮問:“有甚么事吩咐”劉備說:“閣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辦成大事,如果劉禪可以幫助就幫助,實在不行,你就作兩川之主。
”(歷史上沒有一個君王肯將皇位讓給一個異姓人來當(dāng),哪怕他的兒子是個弱智,或者殘疾,他都不會這樣干。
如果諸葛亮真的要奪權(quán),又有這句話,蜀漢就要滅亡在他的手里)諸葛亮聽到這話,立即哭拜在地說:“臣一定盡力輔助太子,一直到死了為止。
”說完,叩頭。
劉備說完,雙眼一閉,斷了氣。
終年六十三歲
簡述劉備白帝城托孤的原因和經(jīng)過,100字左右
原因:劉備起兵伐吳兵??;逃到白帝城。
油盡燈枯。
經(jīng)過:把阿斗托付給諸葛亮等蜀國老臣,并說,如果阿斗能成事,就盡力輔佐他;如果不成器,諸葛亮可取而代之。
白帝城托孤,劉備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的
劉備快要死了,對諸葛亮說“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許多人都以為這是劉備對諸葛的信任,也有人以為是劉備對諸葛的試探,我認(rèn)同后說。
劉備一貫以光復(fù)漢室自詡,以延續(xù)漢統(tǒng)為己任,以子孫皇帝終身制為最高綱領(lǐng),豈會把劉家的江山交給諸葛家族
那樣一來漢室在自己手里拱手讓人改朝換代了,還光復(fù)個鳥
再說,老劉真有此心,干脆在白帝城傳位給諸葛亮就是了,還講什么能輔則輔之類的屁話
所以,劉備要么是拿諸葛亮開涮,表現(xiàn)自己的幽默;要么就是正話反說,警告姓諸葛的不要有異心,必須緊密的團結(jié)在第二代領(lǐng)導(dǎo)劉禪的周圍。
總之,這對君臣之間不太正常。
諸位以為如何
劉備白帝城托孤是真心還是假意
有不同說法。
有的就認(rèn)為這是劉備在給諸葛亮背精神枷鎖。
我都這樣對你推心置腹了。
你該死心塌地忠實我劉家了吧
諸葛亮如果這時候忘乎所以,露出點取而代之的意思。
劉備還沒斷氣,喊一聲趙云,趙云可是劉備的衛(wèi)隊長。
絕對手起劍落干掉諸葛亮。
諸葛亮只有痛哭流涕,表示誓死效忠劉家。
另一種說法。
認(rèn)為劉備是真心的。
認(rèn)為劉備這時還沒有真的成為天下共主的皇帝。
皇權(quán)思想還沒那么濃。
現(xiàn)在還是天下三分的亂世。
自己這幫一起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老兄弟就全完了。
這時好歹還有個能勝任接班人的人。
如果諸葛接班,自己一幫好兄弟的事業(yè)好歹有個延續(xù)。
自己一幫老兄弟的子孫后代也會有個好結(jié)果。
從這角度講。
也有合理性。
歸根結(jié)底就是現(xiàn)代人不知道劉備怎么想的。
這些都是推測。
很難說誰的推測就是一定對的。
見仁見智吧。
認(rèn)為劉備是亂世梟雄,在耍權(quán)術(shù),試探諸葛,可以。
認(rèn)為劉備是推心置腹,真心實意,也可。
白帝城托孤時劉皇叔說了一句很典型的話是什么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不為。
這兩句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