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后感 1000字
哇, 你哪的啊。
怎么和我們一模一樣吶
求一篇文學類讀后感字數1000左右
非原創(chuàng): 1、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 ——愛默生 的確,只有文化可以開啟我們對美的感知,而我們怎樣才能了解文化呢
文學的確是一條捷徑。
了解文化,是離不開一本好的文學性書籍的,而我也選擇一本文學性讀物,希望通過它來了解文化,開啟我對美的感知。
我選擇的書籍,是一位中國很有代表性的作家朱自清的散文集,為什么要選擇他的散文集呢
朱自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他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因此,這本書對于我們學習即將接觸到的散文,是有很大益處的。
朱自清的散文寫的十分的“真”,他總是用真摯的感情,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記寫真實的景物,發(fā)表真實的議論,正因為他時時追求真切的內容,打動了我們這些讀者。
朱自清的記人記事的散文有《背影》、《冬天》、《給忘婦》、《兒女》等,看過之后,覺得都是一些極平常的事件,但回頭仔細回味,卻總會被他所寫的真切、感情的真摯所打動。
寫景的散文有《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羅馬》等,朱自清在描寫景物的時候,總能真切的表現出來,可以使我們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不論描寫什么景物,作者總是追求著一種真實,眼前的真實。
這本書的導語中有一段話: “對散文內容、情感的真實,在《論無話可說》中,朱自清極坦白的告訴讀者:‘十年前我也寫過詩;后來不寫了,寫散文;入中年后,散文也不大寫的出了——現在是,比散文還要散的無話可說’。
朱先生剖析自己的感情,真切而感人。
他散文內容的真實,由此可見一斑。
” 從這段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的“真實”的確是出了名的。
再從文學藝術的表現上說,朱自清散文有兩個突出的方面: 第一、 散文中寫出了許多別致的情感 第二、 語言的清秀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朱自清的散文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能夠以散文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很不容易的。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學發(fā)生以來,一位重要的文學家;他雖然只活了五十歲,但在散文領域留下的遺產,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2、 愛的教育讀后感 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zhí)過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tài)度,讀了這書好像丑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于如愿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fā)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tài)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3、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以19世紀早期英國偏遠鄉(xiāng)村為背景,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敘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yǎng)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
后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但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yōu)秀完成了學業(yè)。
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
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
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fā)出燦爛的火花。
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敘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
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在打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簡·愛作為愛情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
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溫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
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
更為可貴的是簡·愛并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
”“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
”“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guī),甚至也不是憑著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仿佛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 也正因為此,簡·愛敢于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
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于蕓蕓眾生的每一個人。
只有兩個相互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
后來,簡·愛含著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于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
那會是一份不完整的愛。
如果她繼續(xù)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
如果說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于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么她最后的歸來則是她出于堅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蒼白的灰姑娘的故事。
而是簡·愛勇敢果決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著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
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
”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凈化。
簡·愛是,一個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認識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追求的女性,一個不再只是盲從于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價值和情感做出了獨立判斷的女性,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
夏洛蒂·勃朗特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簡·愛發(fā)出了一個屬于女性自己的聲音——對于平等、獨立、完整、自由的堅持和追求。
求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00字左右 不要太多 我們老師叫我們寫的 。
放牛班的春天劇情是描寫一個原本在院長眼中,是一群不守規(guī)矩,沒有教養(yǎng)、無可救藥的孩子,如何在一位教音樂的耐心教導下,脫胎換骨,蛻變成溫文儒雅,乖巧懂事的可人兒。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為面對一群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為老師帶來驕傲的。
一個名叫“石池”的學校有著一群特別的學生,他們就像校名一樣:掉落在池底的頑石。
所有的老師都管不住他們,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長的暴力管理。
孩子們就這樣活著。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
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后,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馬修,一位失意的音樂家,成了孩子們的新班主任。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梁——音樂。
那雖然不是什么名曲,只是為孩子們普寫的樂章,但它同樣可以震撼人心。
最起碼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里那群頑劣孩子讓我厭惡,可后來從他們的歌聲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么。
它是天籟之音,是愛的天空里最動人的樂章。
不,又不全是愛。
影片總讓我記得一些凌散的,與主題絲絲連連纏繞,卻又無關緊要的片斷。
還記得那個五音不全,吹口琴,唱著“禿老頭,禿老頭,你死定了……”的那個孩子,還記得那個個子很小,不會,也還記得那個已經不能用五音不全來形容,讓人無法聽的孩子……他們都受到了馬修老師的音樂肯定,雖然有點沾不上邊:女中音,指揮助理,譜架。
但他們都被音樂所震撼,洗禮了心靈。
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
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
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
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fā)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fā)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
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
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
音樂與愛是緊緊相連,不可分割的。
他們都有著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
這讓我想到聲樂課,音樂欣賞課上,莊曄,陳新坤老師也總反復的強調愛對音樂作用的巨大。
以及愛和音樂間的相互作用。
是的,偉大的音樂家們在用愛譜寫出一篇篇優(yōu)美的旋律,而人類也在被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為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
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于這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讀過一些關于該片的評論,許多人認為是法國電影受“新浪潮”影響以來的一次回歸。
因為該片運用的是最簡單最古典的技法,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眾的青睞。
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劇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
這也創(chuàng)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
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yè)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
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
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
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fā)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
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
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十萬個為什么親子閱讀讀后感500字
寫讀后感要注意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后面加一句 讀了之后深受感觸等話語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然后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最后升化主題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和父母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
《西游記》讀后感 《西游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
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fā)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yōu)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么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yōu)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少見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證據如下: (一)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于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
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并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了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fā)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
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ǘ┏诵『⒁酝?,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
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并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么寡情薄意。
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
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
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輕人,老人和中年人。
他們同樣需要豬八戒這種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責任心的人總是能取得別人的青睞與喜歡的。
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責任心的人嗎
答案沒有人會清楚。
我想會比較少見吧,現代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負責,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應該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豬八戒也許是個幽默,有責任心且值得信賴的人吧。
這是我對他的印象
父母課堂讀后感怎么寫
《父母課堂》讀后感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作為一名家長,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學習之后,我逐步改變了許多影響孩子發(fā)展的思想及行為習慣,找到了很多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好方法.我對兒子的教育最多的是命令和教訓,要求這要求那,卻不愿聽聽他的需求.讀了《您真的愛孩子嗎》后,我真實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也發(fā)現了我們家現今的不足之處.到底需要怎樣改變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我和經過考慮后得出以下幾個結論:一、增加親子互動 盡量少出去應酬,抽時間陪兒子打球、做拼裝玩具等他喜歡的事.每星期全家至少在一起吃飯一次,他可以在飯桌上說說他遇見的趣事.二、增強家庭學習氛圍 讓孩子多花時間進行一些有益的課處閱讀,激發(fā)孩子的求知興趣.同時我們也要從自己做起,多進行閱讀,家庭的學習氛圍好了,孩子也會跟著靜心學習.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我們應該了解兒子的心理,真正掌握他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產生波動,我們不能一味地責備,而是要平和細致地問清原因.四、培養(yǎng)學習自覺性 兒子做作業(yè)拖拉,學習自覺性較差.對此我們將采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加以改善:首先與他進行討論并且做出約定,只要他能自覺并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允許他提出適當附加條件.隨著他自覺性的提高,附加條件將逐漸減少,直到不允許有任何條件,他也能自覺進行學習.五、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我打算逐步培養(yǎng)他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形成為他人服務和參加家務勞動的意識.我會要求他收拾好自己的房間(玩具、圖書、VCD片的整理),父母做清潔工作時做小助手等.六、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兒童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世界觀、道德觀逐步形成.我們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身教勝于言教,我們將從坐公交車時給老人讓座、與同學團結互愛、尊重師長、愛護小動物、做錯事坦然承認、碰到困難自己解決做起,鑄成孩子未來誠實坦蕩、富有愛心、堅強自立的優(yōu)良品格.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我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親子共成長觀后感
親子家書親愛的爸爸: 您好
這是我第一次給您寫信,想和您說說我的讀書故事。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這是您和媽媽教育引導的結果。
牙牙學語時,我牽著媽媽的手逛街,看到大街上的廣告牌,我會睜大好奇的眼睛,問媽媽:“那是什么字
”媽媽便告訴了我,我就把它們牢牢地記在心里。
漸漸地,我腦子里的字越來越多,我能試著看書了
那時,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大人都夸我是個聰明的孩子。
上了幼兒園,你們就想辦法讓我認字,教我準確的讀音,給我買了很多圖畫書,給我講故事。
也真是奇怪,當時很多小朋友看不懂,不要看的書我卻很喜歡看。
我開始看童話了,愛上了丑小鴨演繹成白天鵝的神奇,同情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感動于小紅帽的勇敢……在童話的世界中,我感受著愛,感受著堅強。
唐詩宋詞也是我的最愛,媽媽教我每天背一首,在背誦過程中,我認識了李白,認識了杜甫,認識了蘇軾,在幼兒園的舞臺上,我大顯身手,我成了同學心中的“小博士”。
上小學了,我看起了四大名著,如癡如醉。
被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所感動,被孫悟空的神勇機智所欽佩,被魯智深的豪爽大力所折服,被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所嘆息……書看得多了,內心也變得更加豐富,于是,就有了一種沖動,流瀉于筆端。
一年級時,當一首《秋天的早晨》的小詩出現在《小學語文報》時,那時,我是多么的興奮與激動
后來,一發(fā)而不可收,《釣魚記》《捉蚱蜢》《小鵪鶉》……一篇篇文章的發(fā)表,讓我享受著讀書帶來的快樂,也收獲著一份份喜悅,我被評為了“十佳優(yōu)秀讀書小讀者”、“十佳書香家庭”,并當選為“浙江省小學生作家協會會員”…… 書伴著我漸漸長大,如今,我是一個小小少年了,在書海里遨游,我很快樂
高爾基說過,讀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我有時候也有這種感覺。
買到新書后,我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
有時候,一起買來的書,表哥還沒翻過,我卻早看完了。
讀書還能改善我的性格。
記得有一次,我和您吵架了,我賭氣說再也不理您了,就拿了一本書在房間里看,看著看著我被一個詞難住了,不知怎么的我就跑出來問您這個字怎么念,全然忘記了剛才的拌嘴。
您也禁不住笑了出來。
我想,如果不是那本書,我的煩躁的心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靜得下來呢。
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的家里,我是個幸福的孩子,爸爸,感謝您和媽媽的付出,為我創(chuàng)設了這么溫暖的環(huán)境,小精靈以后一定會更努力,讓你們?yōu)槲叶湴?/p>
祝 工作順利
兒子添翼 2008年11月5日兒子: 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信。
在信中你談了一些讀書的心得,表達了你對讀書的喜愛之情。
對此我也想談一些看法與你交流。
愛讀書的確是你的一大優(yōu)點,記得你還很小的時候,大概是讀幼兒班之前吧,你就很喜歡看嬰兒雜志,要爸爸媽媽給你講圖畫故事,我還清晰地記得你托著下巴專注的神情。
家里雜志不多,但你百看不厭。
后來你上了幼兒班,接受了學前教育,你的識字量明顯比其他小朋友要多,你愛動腦筋,與老師互動很積極,你也愛動手,當別的小朋友都耐不住性子想早點回家玩的時候,你卻頭也不抬地完成動手作業(yè),我想這可能就是讀書給你帶來的好處吧——讀書發(fā)展了你的智力,培養(yǎng)了你的耐心。
你在信中說你喜歡看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一樣,話說得雖有點夸張,可有時你確有那般模樣。
常??吹侥闩踔鴷砂胩斓乜?,看著看著你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甚至是手舞足蹈,天暗下來了也覺察不到。
一本很厚的書,買來之后不到兩個小時就看完了。
你還非常關心名家最新的大作,“故事大王”鄭淵潔的作品一本都不肯落下,《哈利波特》續(xù)集你總是想在第一時間里得到。
你的閱讀面也很廣,科學探索是你的最愛,童話小說興趣頗濃,你居然還愛看《資治通鑒》,這讓大人們大感驚訝。
幾年下來,爸爸媽媽的書架已經被你占去了一半。
閱讀擴大了你地知識面,有很多事情現在爸爸媽媽不知道倒要來問你了。
看到你在閱讀中一天天地成長,爸爸媽媽感到由衷地高興。
兒子,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前面講了你那么多優(yōu)點,這是對你的成績的肯定,但我也要指出你的缺點。
你對讀書的興趣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可能你自己沒有覺察到,現在你看的書沒有一、二年級時候多,可能是與學業(yè)加重,空閑時間減少有關,但我認為你的興趣有所轉移,看電視的時間多了,玩游戲的念頭蠢蠢欲動。
這是很不好的苗頭。
多看書能讓人更有文化,有涵養(yǎng),看電視會浪費很多時間,會讓人變得淺薄,而玩游戲更會迷亂人的心智,使人一事無成。
在這里我要給你講一個課本中的故事。
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通達聰慧,是當地出了名的神童,但后來由于不努力讀書,最終還是淪落為平常人。
“小時聰明,大時了了”,多可惜啊
兒子,你很有讀書的天分,只要你想把書讀好,你一定能讀好,這一點,爸爸媽媽深信不疑,你要努力啊
兒子,現在爸爸媽媽每年暑假都帶你到外地旅游,目的就是讓你多了解社會,接觸現實,而讀書則能讓你“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意為“想象不受時空之限制而馳騁無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行路兩不廢,這才是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之道。
最后送你幾句讀書名言,望你讀后有所啟發(fā)。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
――西漢·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 英國·莎士比亞 爸爸 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