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燭龍兄妹讀后感400字。
從前,世界還在黑暗之中。
有一天,一只龍出現(xiàn)了,這條龍的名字叫燭龍。
它的眼睛里有兩只蠟燭。
照亮了大地。
燭龍睜眼時是白天,閉眼時是黑夜。
燭龍還有一個妹妹名叫燭陰。
她每天都會在哥哥的眼睛里。
幫助哥哥看著蠟燭。
以免 熄滅。
有一天,妹妹發(fā)現(xiàn)蠟燭要用沒了。
妹妹很傷心。
但是她聽磷嚇說:“用鯨魚的眼淚可以做蠟燭。
于是妹妹就去收集眼淚做蠟燭。
做完蠟燭大家一起把巨大的蠟燭放進燭龍的眼睛里。
從此大家就有了白天和黑夜。
山海經(jīng)燭龍兄妹的讀后感
主要燭龍有一個妹妹,叫燭陰。
天負責爬進哥哥燭龍里點亮巨大。
可如果燃盡了,燭龍便也要走了。
燭陰很擔心。
她聽磷蝦說:“鯨魚淚可幫你。
”燭陰順利弄到了鯨魚淚,哥哥便也能多活幾年了。
………主要講了:我們要多關心自己的家人。
求山海經(jīng)童話之燭龍兄妹讀后感
《童話山海經(jīng)——夜的守護神》讀后感 今年的暑假我過的很充實也很開心,因為媽媽帶我去書店買了好多我喜歡的圖書,我一回到家里就馬上看了起來,其中有一本叫《童話山海經(jīng)》的書是我最喜歡的,讓我知道了我的祖國有著好多好看又精彩的故事。
特別是有一篇叫“夜的守護神”的一篇,是我最喜歡的,讓我知道了“守護”是需要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才能完成的。
書里的語言很有趣,經(jīng)常逗得我和媽媽哈哈大笑。
以前讀了很多外國的故事,看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中國也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呢。
求山海經(jīng)的讀后感,大概1000個字的
燭龍,別名燭九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鐘山之神[1] ,據(jù)《山海經(jīng)》中記載,燭龍也稱燭九陰,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赤紅色,身長千里,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吸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又能呼風喚雨,不喝水不進食,不睡覺也不休息。
《山海經(jīng)》中記載:“鐘山之神 ,名日燭陰 ,視為晝 ,瞑為夜 ,吹為冬 ,呼為夏。
不飲 ,不食 ,不息 ,息為風。
身長千里 ,在無啟之東。
其為物。
人面蛇身赤色 ,居鐘山下。
西北海外 ,赤水之北 ,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 ,其視乃明。
不食 ,不寢 ,不息;風雨是謁。
是燭九陰 ,是謂燭龍。
“《淮南子· 地形訓》載: “燭龍在雁門北 ,蔽於委羽之山 ,不見日 ,其神人面蛇身而無足。
”《萬形經(jīng)》 曰: 太陽順四方之氣。
古圣曰: 燭龍行東時肅清, 行西時 , 行南時大 , 行北時嚴殺。
山海經(jīng)中的燭龍《大荒北經(jīng)》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
是燭九陰,是燭龍。
[2] 《海外北經(jīng)》云: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身長千里。
……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6-7] 《楚辭·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郭璞注《大荒北經(jīng)》燭龍引《詩含神霧》:“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
”[8] 《萬形經(jīng)》曰:太陽順四方之氣。
《易緯乾坤鑿度·卷上》古圣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
”
山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其名芒草,可以毒魚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實而赤柎,食之不勞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也。
——郭璞云《山海經(jīng)》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燭龍睜眼,赤地萬里。
《山海經(jīng)》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何為不屈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
《燭龍》中“直目正乘”的翻譯
眼睛是直長的。
完整翻譯:西北海外的大荒中,在赤水的北岸,有一座章尾山.山上有尊神,人面蛇身,全身長達千里.紅彤彤的,眼睛是直長的.這尊神就是燭龍.他閉上眼,天下便黑夜;他睜開眼,天下便一片光明.他從不吃東西、從不睡覺、從不呼吸.他能呼風喚雨.這就是燭九陰,叫做燭龍.滿意請采納。
山海經(jīng) 的作者是?以及作者的朝代?
山海經(jīng) 目錄·簡介 ·【的作者】 ·【目錄】 ·【《山海經(jīng)》的地域范圍】 ·【《山海經(jīng)》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山海經(jīng)》怪物、神獸名稱、簡介一覽表 ·相關詞條【讀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簡介 是中國先秦古籍。
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chǎn)、巫術、宗教、古史、醫(y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jīng)》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jīng)》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jīng)」五卷,「海經(jīng)」八卷,「大荒經(jīng)」四卷,「海內經(jīng)」一卷,共約31000字。
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chǎn)等訊息。
其中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jīng)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夸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jīng)》的作者】 《山海經(jīng)》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
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于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
現(xiàn)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jīng)》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zhàn)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
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jīng)》現(xiàn)在最早的版本是經(jīng)西漢劉向、劉歆父子???。
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jīng)》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和郝懿行等。
劉歆(最早可編者):(約前53-前23) 西漢末古文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
字子駿,后改名秀,字穎叔。
沛(今江蘇沛縣)人。
漢皇族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
成帝時為黃門郎。
河平中,受詔與其父總校群書,講六校傳記。
劉向死后,劉歆復任中壘校尉。
哀帝即位,王莽薦舉為侍中太史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
繼承父業(yè),撰成,為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
曾建議為、、等古文經(jīng)設立學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對。
因得罪執(zhí)政大臣,出任河內、五原、涿郡等地太守。
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紅休侯、國師。
地皇末(23),謀誅王莽,事泄自殺。
明人輯有。
劉歆上《山海經(jīng)》表,約在漢哀帝建平年間(前6~前5)。
【《山海經(jīng)》目錄】 山經(jīng) 第一卷 第二卷 《西山經(jīng)》 第三卷 《北山經(jīng)》 第四卷 《東山經(jīng)》 第五卷 《中山經(jīng)》 海經(jīng) 第一卷 《海外南經(jīng)》 第二卷 《海外西經(jīng)》 第三卷 《海外北經(jīng)》 第四卷 《海外東經(jīng)》第五卷 《海內南經(jīng)》 第六卷 《海內西經(jīng)》 第七卷 《海內北經(jīng)》 第八卷 《海內東經(jīng)》 第九卷 《大荒東經(jīng)》 第十卷 《大荒南經(jīng)》 第十一卷 《大荒西經(jīng)》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jīng)》第十三卷 《海內經(jīng)》 【《山海經(jīng)》的地域范圍】 《山海經(jīng)》的地域范圍:《南山經(jīng)》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
《西山經(jīng)》東起山、陜間黃河,南起陜、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北山經(jīng)》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里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
《東山經(jīng)》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
《中山經(jīng)》西達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山海經(jīng)》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對歷史,民俗,科學等的作用 《山海經(jīng)》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
如《海外北經(jīng)》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
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
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
臺在其東。
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斗爭。
《山海經(jīng)》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
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海外西經(jīng)》)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大荒西經(jīng)》) 在《山海經(jīng)》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
在《山海經(jīng)》中,存在著大量的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
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
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經(jīng)》中的文字。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蛇可能就是巫咸國的圖騰。
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jīng)》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
雖然由于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
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的。
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經(jīng)》中黃帝戰(zhàn)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zhàn)爭。
又如《大荒西經(jīng)》、《海內經(jīng)》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
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海內經(jīng)》)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
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碌?。
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大荒西經(jīng)》)這個譜系具有傳奇色彩,具有神譜的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同時,《山海經(jīng)》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jīng)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
例如,關于農業(yè)生產(chǎn),《大荒海內經(jīng)》載:“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
《大荒北經(jīng)》載:“叔均乃為田祖。
”關于手工業(yè),《大荒海內經(jīng)》載:“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
”關于天文、歷法,《大荒海內經(jīng)》載:“噎鳴生歲有十二。
”《大荒西經(jīng)》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
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
”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
有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jīng)》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
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身長千里。
在無{上啟下月}之東。
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 現(xiàn)在,許多學者均認為,《山海經(jīng)》在這里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xiàn)象,只不過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xiàn)象,于是就用神話來解釋。
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例如《大荒東經(jīng)》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又如《海外東經(jīng)》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
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這兩條記載,有人認為前者記載的是太陽黑子活動和北極的極地現(xiàn)象,后者記載的是極地附近的假日現(xiàn)象。
此外,從《山海經(jīng)》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對大地的探測活動。
《海外東經(jīng)》載:“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
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中山經(jīng)》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
南北二萬六千里。
”這些記載,數(shù)字未必確實,但已反映出中國古人的探測活動。
總而言之,《山海經(jīng)》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醫(y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細心鉆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fā)現(xiàn)。
地理學上的科學地位 正如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指出的那樣:“《五藏山經(jīng)》在《山海經(jīng)》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盡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
”據(jù)譚先生研究,《山經(jīng)》共寫了四百四十七座山,這些山中,見于漢晉以來記載,可以指系確切的約為一百四十座,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
其中對晉南、陜中、豫西地區(qū)記述得最詳細正確。
這應該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寶貴資料。
在《海經(jīng)》中,記載了一些諸如結胸民、羽民國、厭火國、貫胸國、不死民、反舌國、三首國、長臂國、三身國、一臂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女子國、軒轅國、白民國、長股國、一目國、大人國、君子國、無腸國、夸父國、黑齒國、玄股國等奇異的國家和民族,雖然這些國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傳說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學和民族學價值。
譚其驤又作《“山經(jīng)”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經(jīng)》中豐富的河道資料,將《北山經(jīng)》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條一條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證出一條最古的黃河故道。
對文學的影響 神話乃文學之母。
神話與文學的關系,就像《山海經(jīng)》神話中所見的盤古與日月江海的關系。
神話說盤古死后,頭化為四岳,眼睛化為日月,脂膏化為江海,毛發(fā)化為草木。
盤古雖死,而日月江海、人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
神話轉換為其它文學形式以后,雖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話意義,神話卻在做為文學中藝術性的沖擊力量而活躍起來。
(語見王著《神話與小說》)例如:先秦文學的南北兩大代表:《詩經(jīng)》與《楚辭》,都有古神話的痕跡,尤其是《楚辭》,保存極大量的古神話。
《老子》、《莊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話而加以哲理化。
《左傳》、《史記》、《尚書》,則是吸取神話而加以歷史化。
《山海經(jīng)》是古代口傳文學的成文紀錄,保留中國古神話最多的一部書,影響后世文學非常巨大。
例:夸父的神話故事見載于《山海經(jīng)》,而《淮南子》與《列子》書中也都有記載,皆據(jù)《山海經(jīng)》而寫就的。
其后的《神異經(jīng)》里那位在東南大荒的巨人樸父,由夸父、博父、樸父的音義來看,此樸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
又據(jù)茅盾《中國神話研究ABC》所說:《列子·湯問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話演變而成,據(jù)「帝命氏二子負山」來看,夸娥極有可能是夸父演化來的。
<中山經(jīng)>姑媱之山的瑤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為《莊子》里藐姑射山的綽約神女寓言。
其后再化為宋玉<高唐賦>的巫山神女朝云。
再化而為杜光庭《仙錄書》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瑤姬,再化而為曹雪芹《紅樓夢》里的絳珠仙草林黛玉。
《山海經(jīng)》中北海海神變?yōu)轱L神的禺強即是《莊子》寓言的鯤鵬之變的根源。
《莊子·應帝篇》“倏忽為渾沌鑿七竅”則是來自<北山經(jīng)>渾沌無面目的天山神靈。
莊周夢蝴蝶的寓言則是《山海經(jīng)》變化神話的靈感。
屈原<天問>、<招魂>、<九歌>、<離騷>與《山海經(jīng)》的神話故事多所雷同。
陶淵明的<讀山海經(jīng)詩>是句句源自于《山海經(jīng)》。
浪漫詩人李白具游仙思想的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梁甫吟>、<北風行>,甚至<清平調>等皆源于《山海經(jīng)》神話。
李賀詩對《山海經(jīng)》神話亦多所運用。
李商隱更是大量運用《山海經(jīng)》神話象征、隱喻的個中翹楚。
魏晉以降的小說:王寶的《搜神記》所志之怪,幾乎是《山海經(jīng)》神話的脫胎。
唐傳奇如《柳毅傳》脫胎于《山海經(jīng)》陵魚(人魚)的演化。
宋名詩人蘇東坡<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的祀歌:「騎龍白云鄉(xiāng)、織錦裳的天孫、謳吟下招的巫陽」,都是直接源于<海內西經(jīng)>的。
元劇《竇娥冤》、明小說《封神演義》、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莫不是《山海經(jīng)》變化神話的一脈相承。
明吳承恩《西游記》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神、獸雜揉的形象是《山海經(jīng)》變化神話的運用。
李汝珍《鏡花緣》的奇聞異事、四十一個神話國等則是海內外經(jīng)遠人異國的改寫。
例:女兒國、毛臉國分別是《山海經(jīng)》的女子國、毛民國。
近代戲?。骸杜@煽椗?、《白蛇傳》、《嫦娥奔月》等莫不取材脫胎于《山海經(jīng)》神話。
古詩詞、小說、戲曲等泛取《山海經(jīng)》神話題材者所在都是,舉不勝舉。
現(xiàn)代詩文也不乏以《山海經(jīng)》神話入詩者:楊牧、余光中、郭沫若、覃子豪、吳瀛濤等在詩中,神話往往成為諷喻性的解說主題。
總之,《山海經(jīng)》神話塑造了不少文學母題,神話與文學幾乎是一體的兩面,是象征的、想象的、樸野的、是敘事描繪的、是情感的、是富于生命力的文學形式。
《山海經(jīng)》的古神話,比之于西洋神話,是嫌零碎、簡陋。
然而雖不是琳瑯瑰奇的篇章,但仔細探究,竟是一塊一塊的璞玉美石,可譽為“中國文學的寶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