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魂讀后感500字
我們偉大的中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
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
在華夏大地,這片波濤洶涌的大地上,在寒風凜冽的世界第一高峰,插著一面用愛凝結(jié)成的,萬古流芳的旗幟。
它,就是以“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為目標的民族精神
面對困難重重而勇往直前奮斗的是民族精神;對死亡的威脅自強不息英勇就義的是民族精神;面對凌辱祖國的列強,挺身而出、維護祖國尊嚴的,還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是世界的最高峰,向下方眺望。
它看到了祖國雄壯美麗的大好河山,看到了這片土地上勤勞的中國人……此時,它雖然身在寒冷的峰頂,但它心里卻有一顆熾熱的太陽為它驅(qū)趕寒冷。
但是,當它看到人面獸心的侵略者殘忍地殺害無辜的百姓,一股憎恨在心底油然而生,就仿佛兇猛的列焰在心頭焚燒,久久不息。
望長江黃河浩蕩東流去,撫敵壘炮臺默默聳天立。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風范長存,從太軍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萬雄師過大江獻出年輕生命的戰(zhàn)士;從羅霄山脈戰(zhàn)死的大將,到抗日戰(zhàn)勝和大決戰(zhàn)中英勇獻身的官兵,他們有沒有留下名字的,還有的沒墓場和石碑。
然而“青山處處埋忠骨”,他們的英靈與江河同在,與日月同輝
時間如信風拂過耳際,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閃爍。
悠悠的歲月如水流逝。
你是否還記得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
愛國是高于一切的傳統(tǒng)美德,正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為中華美德的最高音。
屈原因國破而投江明志,張騫出使匈奴、蘇武牧羊北海邊、文天祥為保國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戚繼光率兵抗倭、鄭成功揮師收復臺灣,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國義無反顧,李大釗、陳潭秋視死如歸,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周保中,為還我河山而爬冰臥雪,甘灑一腔熱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獻身堵槍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穩(wěn)如泰山……他們哪一個不是具有著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血可以流。
淚可以灑,但頭不能低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本色,中國人的血脈流淌著頑強不屈的精神
多少榮辱,多少艱辛,多少奮斗,多少犧牲,我們的先輩用血、用汗、用寶貴的生命鑄就了東方大地不屈的中華魂
換得華夏大地陽光燦爛。
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輩、無數(shù)的英烈?guī)е鴮ψ鎳膿磹邸θ嗣竦某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這幸福來之不易,這里面凝聚著無數(shù)英雄的血與生命。
這是他們?yōu)榱撕葱l(wèi)祖國,保護人民而獻出生命的回報,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實…… 今天,我們又站在國旗下,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我們該有多少感想“朝霞艷,國旗升,凝目立,添豪情”,同學們,請珍惜我們花朵般的年齡,用實際行動做出響亮的回答。
弘揚民族精神,再現(xiàn)中華之雄魂。
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用書:《輝煌與夢想》讀后感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一顆世界最璀璨的東方之珠——她高昂著胸脯,像一位巨人一樣屹立在的世界東方,是那樣的堅定、那樣的自豪。
回想這五千年以來——那段可歌可泣的血色歷史,真是百感交集。
從譽有“開元盛世”之美稱的唐朝,到“弘治盛世”、開放的元朝,那曾是多么的輝煌——可因為慈禧的不肯變法,令康熙、乾隆創(chuàng)下的強盛國力付之一炬……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興亡而拋頭顱、灑熱血,多少名人志士為了國家的崛起而傾盡所有
正是他們無悔、無私的付出,新中國才可以迎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
五千年來,祖國歷盡風風雨雨,正是這群滿腔熱血、頂天立地的好男兒、女豪杰的浴血奮戰(zhàn)才得以今天繁榮昌盛的中國
1949年,在毛主席帶領下中國人民獲得了民族的解放,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和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站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的每個中華兒女,無不熱血沸騰、壯志激昂。
恥辱和不幸已經(jīng)成為過去,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輝煌。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歷史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祖國的大地上綻開了一朵美麗的蘑菇云
這個巨大的工程僅用了四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真是不可思議
再加上那艱苦的環(huán)境,更是讓世界人民感到震撼
正當中華民族在黑暗中不斷摸索發(fā)展前進方向的時候,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為中國指明了道路。
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也吹進了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中。
在“改革開放”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群情激昂,紛紛出謀劃策尋求最適合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并互相借鑒,共同進步,全國上下一心,勇往直前,于是,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樓宇大廈拔地而起,代替了柴棚草屋,柏油馬路代替了羊腸小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向小康水平邁進……60年的滄桑巨變,60年的光輝歷程,讓所有中華兒女看到了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
改革的春風不僅給中華大地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更為中華兒女重塑了民族的信心
在中華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這個讓所有人都驚嘆的奇跡,正在穩(wěn)步的走向世界。
在這漫長的探索中,中華人民團結(jié)一致,一齊面對困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考驗:洪澇、地震、雪災……在這些可怕的災害面前,中華人民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
正是他們這堅強不屈的精神,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磨難
這種頑強、堅毅、英勇無畏的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中華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化身;中華魂是自強不息的精神;中華魂是不屈不撓的精神;中華魂是新時代的奉獻精神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無比自豪
我為那些英雄而感到自豪,我為祖國的強大感到自豪,我為這中華之魂感到自豪!我也希望能為祖國盡一點綿薄之力,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老師告訴我,我們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只有現(xiàn)在好好學習,長大出息了才能建設祖國,為祖國做出貢獻。
愛國也可以從小做起
愛父母、愛同伴、愛集體,這些也是愛國
我們雖然不能馳騁沙場,在奧運會上勇奪金牌,但也可以從小做起
幫父母分擔家務;熱愛生活,保護環(huán)境。
撿起一個垃圾、節(jié)約一張紙、剩下一度電……這些都是愛國
不需要做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只要心系國家、心系社會就行了
我們要從小樹立目標,正當四好少年
勤奮學習,活潑開朗;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積極向上,強身健體。
心中要有一個堅定的愛國信念,發(fā)揚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相信未來,祖國會邁上更高的階梯,變得更加富饒、更加強盛
那時,我們也能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將祖國的中華魂發(fā)揚光大,傳遍世界
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世界上有一個名為“中國”的國家,他是永遠打不到的東方巨人
,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
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
中國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是的,每一個中國人絕不可缺少的是精神,是民族精神。
所謂民族精神,是困難重重仍勇往直前的毅力;是遇到風雪仍挺拔屹立的頑強;是發(fā)懸梁錐刺股仍勤奮學習的責任;是被譽為人類文明階梯的誠信。
民族精神,它是世界的最高峰,但絕不是可望不可即,而是只要用心,便近在咫尺的山峰。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大家記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
世間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
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
”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
”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
”李白被她的毅力所感動,刻苦努力,成為了唐朝著名的“詩仙”。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著名作家張海迪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她并沒有沮喪和沉淪,而以頑強不屈的信心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在輪椅上找到了自己的夢想與追求。
她說:“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多么感人至深的一句話,難道你不會為之動容嗎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幾天前的一個故事,讓我們大家都受到深深地感動。
一個公交汽車司機在拉運乘客途中,突然心臟病發(fā)作,極度痛苦,公共車面臨失控的危險,但他仍堅持著做完了三件事:一是把車慢慢靠到路邊;二是踩下剎車;三是打開車門,看著乘客一個個都下去了,才無力地爬在方向盤上,再沒有醒過來。
責任,看似輕巧,實質(zhì)沉重。
當你盡到了責任,你會認為世間萬物是如此美麗。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
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
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掩飾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這,便是誠信,它常是說到容易做到難,但我們中國人,一定要講誠信,講道德。
中華名族,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要發(fā)揚民族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今天我們?yōu)檎衽d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chuàng)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讀后感啊,1500字左右,誰會寫
幫一下啦。
謝謝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注重禮儀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漸漸把“文明禮儀”遺忘在腦后,在這個曾經(jīng)的禮儀之邦里,大家慢慢變得粗魯起來,文明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
我記得在電視里看過一個廣告:在一列地鐵的車廂里,地上掉了一個瓶子,車廂里的人們用腳踢來踢去,誰也不愿撿起它來。
車忽然停了,就見一個系著紅領巾剛上車的男孩把瓶子撿起來握在手中,在那瞬間,電視里響起一個聲音:文明比賽,現(xiàn)在開始。
我還看過一個故事,一位老奶奶準備過馬路,正好遇上紅燈,盡管路上沒有一輛車,一個人,可她還是等到綠燈亮了才走,有人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呢
老奶奶回答道:“我是為了不讓小朋友們誤解,以為紅燈也可以過馬路。
”這個故事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想文明的延續(xù)和長輩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長輩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我們做出好榜樣啊
不久前,我在出板報時,還查到這樣的資料,說的是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一些關(guān)于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
為什么呢
得到的回答是:“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shù)是中國大陸的游客。
”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 那么文明是什么呢
記得英國著名的作家羅斯金曾說過: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yǎng)的人。
是呀,能在各方面都講文明的人一定是十分有修養(yǎng)的。
其實,講文明沒有那么難,因為文明就在我們平時生活的細節(jié)瑣事中:文明是見到師長時的禮貌問好;文明是靜靜聆聽別人講話的耐心;文明是不說臟話和粗話的表現(xiàn);文明是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的舉動……如果你做到這些方面,那么就歡迎你成為“文明家庭”中的一員
可是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跳動著,校園內(nèi)、樓梯上、教室里時刻都可以看見與我們美麗校園不相襯的紙片 、食品袋;有的同學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追逐打鬧,習以為常;還有一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罵人打架……這樣的行為怎么能讓我們對文明禮儀說“你好”呢
文明是人類禮儀的標尺,是美好心靈的展現(xiàn),養(yǎng)成文明習慣是每一個現(xiàn)代人的必修課,擁有文明也就擁有了美好的一切。
所以同學們,就讓文明存在于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吧,行動起來,讓文明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讓我們成為文明之主,讓文明美德伴我們一起成長。
我相信擁有它,我們將擁有快樂和幸福
一切正如廣告中所說:文明一小步,和諧一大步
讀后感(1500字左右)
紅巖》讀后感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guān)的殘酷鎮(zhèn)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jiān)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斗爭。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這里卻奏響“國際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著腳鐐手銬的共產(chǎn)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軍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歲的 “小蘿卜頭”宋振中),遭到了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下的步云橋、渣滓洞、白公館、松林坡、梅園......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紅巖》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群體形象。
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jīng)歷、不同性格的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者,經(jīng)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xiàn)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江姐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她對黨忠貞,對敵斗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guān)頭從容鎮(zhèn)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在赴華鎣山途中,她看到城墻上懸掛著丈夫的頭顱,雖然悲痛欲絕,但為了不暴露身份,仍舊鎮(zhèn)定自若地去與雙槍老太婆會面。
在就義前,她平靜地與戰(zhàn)友們一一告別,親吻“監(jiān)獄之花”,梳理好頭發(fā),換上整潔的藍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皺痕,而后從容走向刑場。
所有這一切,讓人多么激動、崇敬、悲憤、感嘆
《紅巖》里面都是一些真實的人和事情,而這些人和事情同一個年代、一個時代緊緊地結(jié)合在一起。
“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愿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而在這些思想當中,所實踐的都是具體的人,而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
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于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shù)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擇促使我們?nèi)ニ伎迹藨撛趺慈セ钪?/p>
人應該怎么去奮斗
人應該怎么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
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所盡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
《紅巖》里的人物原型--歌樂山的烈士們是一個奇特的英雄群體和文化群體,他們幾乎人人會寫詩。
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間地獄里,他們拿起筆做刀槍,刺向黑暗的社會和兇殘的敵人。
“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xiàn)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那我們該怎樣讓我們的國旗更加鮮艷
在我們享用現(xiàn)代文明的時候,能夠忘記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歷史嗎
能夠忘記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戰(zhàn)爭嗎
能夠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嗎
能夠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莊嚴意義嗎
不,不能,我們也沒有資格忘記。
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現(xiàn)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xù)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