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讀本中華魂讀后感800字
爺爺曾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是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因為,祖國,是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它,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光輝燦爛的文明古國,它,還有著一心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 在我們祖國幾千年的發(fā)展史上,經(jīng)歷里無數(shù)的風險和災難。
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翻譯家冰心說過:“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大家一定知道邱少云吧
敵人的一枚枚燃燒彈扔下,正巧有一枚落在了他身邊,要知道,當時他身邊就有一個水塘,他只要在里面打幾個滾,就能撲滅身上的火。
但是,他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整個精密作戰(zhàn)計劃,他頑強的忍下來了,他絕不是鋼鐵鑄造的,他是一個人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被火燒,是多么痛苦的啊
但是,他忍下來了
頑強地忍下來了
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這是一種堅強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
你們知道“江姐嗎”
她在重慶作黨的通訊聯(lián)絡工作,可就在快要解放的時候,她不幸被捕了。
敵人對她軟硬兼施,還用老虎凳,吊壓浮水等種種殘酷的刑罰,但她始終不屈服
她正義凜然的響亮喊出:“上級的姓名、地址我知道,下級的姓名、地址我也知道,可這是我們黨的機密,不能告訴你們
你們可以砍我的頭,但不能砍倒我的思想,是永遠也砍不倒的
”敵人狗急跳墻,一次又一次地用酷刑,尖尖竹簽子一根一根地插在“江姐”的指頭里,“江姐”的手指被扎得血淋淋的,但她始終嚴守黨的機密。
“江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但她的意志是用鋼鐵做的
她不怕犧牲,嚴守黨的機密,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呀! 我們是祖國的希望,21世紀的中國靠我們?nèi)ソㄔO!我們應該從現(xiàn)在做起,認真學習,長大后才能為祖國作貢獻! 《中華魂》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了。
其中一篇文章是圍繞心系奧運和健康成長這兩方面內(nèi)容寫的。
心系奧運寫了2008年8月8日是一個令中國人民自豪的日子,也是全世界人們向往的日子
有一句話說的好:世界給北京一個機會,北京將還給世界一個驚喜
這了這一天,無數(shù)人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如今,奧林匹克運動會“接力棒”已經(jīng)傳到了我們的手中,我們將不辱使命,勇敢前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奧運精神,學習奧運知識,為奧運健兒加油、助威,堅持鍛煉身體,夢想有朝一日能登上奧運的舞臺,為國家爭光。
為了實現(xiàn)我們心中的夢想,我們小學生必須健康成長。
我作為一名小學生,一定會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我作為一名小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我作為一名小學生,內(nèi)心一定會充滿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魂》這本書真是太好了,既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開擴了視野。
讓我們好好學習,將來也像劉翔哥哥和高敏姐姐那樣為國家做出貢獻。
幽幽中華魂,華魂遍千年
敲響那一排銅質(zhì)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五十三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jié)一個主題:幽幽中華魂
英法聯(lián)軍的堅船利炮,圓明園的熊熊烈火,日俄強盜的燒殺擄掠何曾嚇倒過這堅強的民族
它就像一把利劍刺進這民族的胸膛,鮮血與疼痛驚醒沉睡與麻木;它就像一條鞭子抽在這民族的脊梁,恥辱的怒火燃燒在每個人心上。
但苦難的中國向何處去,黑沉沉的大地見不到一絲曙光。
看
在湘江之畔,在黃浦江邊,在紫禁城下,在黃鶴樓旁,星星點點,點點星星,是誰在擦亮一絲火星,這希望的火星,這振奮的火星
終于,在綠草如茵的七月,在碧波蕩漾的嘉興南湖,在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船上,那些星星之火聚成了一只火炬。
從此,這火炬燃起了一個民族的希望;從此,這火炬開始指引一個民族前進的方向。
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聚集在這火炬下,越來越多的勞苦大眾跟隨在這火炬后,這火炬從廣東來到武漢,從南昌來到井崗山,從瑞金來到陜北,從瓦窯堡又來到北京。
留下您堅韌的身影,它帶領中華民族掃蕩了土豪軍閥,趕走了日寇列強,覆滅了蔣家王朝,焚毀了一切專制與腐朽。
這只熊熊燃燒的火炬就是我們的黨——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
您如噴薄而出的一輪紅日,在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指引著萬千熱血戰(zhàn)士,乘風破浪,奮勇前進,如不滅的燈塔,在漫漫長夜,照亮戰(zhàn)士前行方向;您是力量的象征,激勵著無數(shù)戰(zhàn)士披荊斬棘,與反動勢力作英勇斗爭;您是希望的源泉,鼓舞著中華兒女在急風驟雨中頑強搏斗。
84年的歷程,見證著您奮斗的足跡,82年的滄桑, 回顧漫漫歸程,我們不應忘記,新中國成立后,在您的領導下,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祖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中華民族贏得了地位與尊嚴。
改革開放以來,在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我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生產(chǎn)力極大發(fā)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防力量不斷強大,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香港、澳門順利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回歸指日可待。
神州流香溢彩的廣袤大地上,春天的故事正在燦爛的陽光下繼續(xù),東方強盛巨龍正在逾跳騰飛,太陽如熾,光華亮麗,明媚的春光下,神州紡織著一幅幅日新月異的藍圖:那南海的碧波,掀動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那珠江的潮頭,涌起了春天的信息,那揚子江畔的東方之珠,閃爍著神州迷人的色彩,那九曲黃海的浪濤,勾勒出西部大開發(fā)的藍圖。
神州天空的每一片云彩都顯得那樣的光輝燦爛,昨天的故事依然精彩,明天的夢想更加斑斕。
您將一切無私地獻給了人民,帶領人民奔向燦爛的未來,作為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請允許我為您高唱一曲您的贊歌,相信在您的領導下,定會實現(xiàn)臺灣回歸,從勝利走上新的勝利,從輝煌走上新的輝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愛國之心,那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國
誠然,作為新時期建設的主力軍,我們應該用勤勞的雙手讓祖國繁榮昌盛,我們應該用堅強的臂膀給祖國安定祥和的環(huán)境,要知道,整整八十年,五四青年安家定國的愿望還沒能完全實現(xiàn),完成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無可推卸的責任。
其實怎樣去愛國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這也是永遠無法用語言能夠概括出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相同,都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填寫自己的一頁。
今天我要說,如果祖國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蓮;我愿到萬里戈壁,做茫茫黃沙中的株綠杉;我愿到帕米爾高原上的紅旗甫,讓綠色在生命禁區(qū)里閃耀光芒。
我也相信,只要祖國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會義無反顧的獻出自己最可寶貴的一切一切,這難道不正是偉大民族之魂的閃現(xiàn)嗎
我要歌頌祖國,歌頌她的美麗。
因為她珍存有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因為她是蘇杭、桂林的母親;因為她擁有西雙版納、西沙群島…… 我要歌頌祖國,歌頌她的實力。
因為我們圓了航天夢;因為我們申辦奧運成功了;因為我們加入了WTO…… 我要歌頌祖國,歌頌她的精魂。
因為她哺乳了雷鋒、賴寧;因為她培育了周恩來、;因為她造就了司馬遷、徐悲鴻……
中華魂讀后感500字
關鍵時刻聽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我們心中驀然升起一種無比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國旗來說,莊嚴地飄揚在中華大地上,便是她最燦爛的時刻;對國旗下的人們來說,無私的奉獻便是人生中最絢麗的光芒。
人生苦短,道路漫長,我們不停地走向遠方,用積蓄一生的力量,去迎接生命中最關鍵的時刻。
那關鍵時刻,是一二·九運動在槍口前挺起的胸膛,是長征火箭沖向太空的身影,是孔繁森傾盡一生心血換來阿里人民覺悟的呼喚,是解放軍用脊梁頂往的長江大堤,是亞運序曲前澎湃在運動員胸中的熱血,多少英杰隨歷史而去,唯有他們用生命綻放的光芒照耀著這片土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祖國騰飛的關鍵時刻。
一聲春雷在祖國神州大地上暴響,敞開國門,改革開放。
二十年,祖國的天,“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祖國的地,“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祖國的兒女,“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陽”。
二十年的勵精圖治,二十年的上下求索,我們的祖國挺立在世界的東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會主義航船正乘風破浪昂首向前。
改革開放二十年,激動中國沉息的脈搏,是父輩們的驕傲,面對父輩,我們想說:“我們絕不服輸。
”今天,全世界都在用一個聲音說話:“知識經(jīng)濟,讓知識為經(jīng)濟注入新的活力,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知識的推動下騰飛。
”我們,正值風華少年,十六七歲,是充滿理想的年齡,是求知的關鍵時刻。
展開理想的雙臂,撲向知識的海洋,尋求金色的鑰匙,開啟科學的大門,只有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武裝自己,才能無愧于青春,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我們的國旗。
不幸,我們生在了世紀之末,對中國半個世紀的屈辱凌亂,我們無能為力,無法為國旗再涂上更鮮艷的紅色;有幸,我們站在了新世紀的邊緣,新世紀的激勵與挑戰(zhàn)給了我們一片大展宏圖之地,我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讓國旗永不褪色。
讀《雷鋒日記》讀后感——中華魂
戴著一頂綠色的狗皮帽,穿這一件綠色的軍大衣,手里拿著一把被擦得閃閃發(fā)光的黑色的槍——沒錯,就是雷鋒叔叔。
提起雷鋒叔叔,爸爸媽媽這一輩人總是會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因為他們是在雷鋒精神的影響下長大起來的。
雷鋒就是他們的偶像,心目中的英雄。
而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雷鋒叔叔離我們很遙遠,雷鋒叔叔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們都不太清楚。
暑假里,我讀了《雷鋒日記》這本書。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這就是雷鋒精神的實質(zhì)。
這種偉大精神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教育和激勵人們前進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雖然時代已發(fā)生很大變化,但雷鋒始終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鋒精神始終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書里收集整理了雷鋒同志1958—1962年的日記、書信、詩歌、文章等,供我們閱讀和學習。
引導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做,使我們鍛煉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
一開始,雷鋒的日記只是作為反映雷鋒先進思想的輔助品,現(xiàn)在,雷鋒日記成了我們了解雷鋒生前的的最直接的方式,還可從中收獲更多雷鋒的精神。
其直截了當?shù)氖惆l(fā)方式通俗易懂,有助于更生動、具體地了解作為學習榜樣的雷鋒。
到了后來,《雷鋒日記》逐漸承載著太多政治教育與宣傳的任務,從學習《選集》到愛黨愛國到集體主義到好人好事…… 雷鋒叔叔在我們心中是一位樂于助人,積極向上的人。
其實雷鋒叔叔也是從小事做起的。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
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fā)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
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
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活雷鋒”。
岳洋旭,她是一位熱心公益的小公民。
她是準北市人民路小學的學校文明志愿者,常帶著幾位小伙伴主動為社區(qū)做好事。
撿拾綠化帶白色垃圾,擦洗樓道欄桿,清理墻壁上的小廣告等。
樓道的扶手因為春天多風,積滿了厚厚的灰塵,墻壁上粘貼了大大小小的招貼紙。
她從家里拎著小水桶、拿來了清潔球。
小手伸進水里把抹布浸濕,再去擦欄桿。
只擦了來回一下,抹布馬上變成了黑色的。
清水打了幾盆,她們賣力地擦著。
樓梯扶手干凈了,她們小臉累得通紅,可看到整潔的欄桿,心里別提多么開心了。
鏟除墻壁上的小廣告就更困難了。
粘在墻上的小廣告紙就像頑固的“牛皮癬”。
她先用水淋濕,然后再用金屬清潔球一下、一下地用力擦。
手指蹭破了,手都累酸了,才清理干凈。
社區(qū)里的叔叔阿姨向她豎起大拇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這就是雷鋒叔叔在日記上寫下的話,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雷鋒叔叔有太多讓我們學習的地方,他雖然已經(jīng)離開我們了,但他那默默奉獻、艱苦奮斗、忠于職守的偉大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用書:《輝煌與夢想》讀后感
漢字乃我國最為寶貴的物質(zhì)文化、精神財富——如“國”這個尋常的漢字:口中含玉,這樣就形成了一頭騰飛于世界高空的華龍、一個屬于黃皮膚黑眼睛人民的大家庭。
這無不體現(xiàn)出中華漢字特有的奧妙與氣概!它無時無刻地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紅紙上,老者伸手將紙張摩平,然后取出一支毛筆蘸蘸黑墨,便在紙上瀟灑地飄逸起來,墨在紙上蔓延著,散發(fā)出獨特的氣味……就是這樣,這世上又誕生了一幅幅讓我們?nèi)A人不禁嘖嘖稱贊的妙句對聯(lián)!可以這樣說——每個漢字都是一個性格分明的小精靈,只不過是書紙上的個子約束了它們的自由罷了。
每當我看到“水、火”二字時,左耳仿佛聽見了滾滾長江與滔滔黃河的怒吼聲;右眼又如同看到了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
浪濤沖去了中國自古以來所遭受的種種恥辱,烈火燒去了舊社會的骯臟與黑暗,照亮了勞動人民前進的道路。
又見“木、林、森”三字,眼前馬上出現(xiàn)了一座郁郁蔥蔥的大森林,清風拂面,鳥語花香。
“日、星、月”讓我感到星辰萬變、時間流逝之快。
“父母”、“教師”兩個詞語又讓我想起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與老師的悉心教導……是的,在我國,哪兒都少不了它,誰都對它心生疼愛。
我默默地翻開一本剛剛買來的《水滸傳》,懷著“如饑似渴”的心情。
新印刷的墨香頓時撲面而來,讓人感到莫名的神清氣爽。
只得陶醉地低下頭,碌碌的低聲誦讀起來——武松景陽岡打虎、宋公明三敗喬術清、黑旋風殺四虎……令人百讀不厭地故事都被我深深地鐫刻在心中。
的確,《水滸傳》所演繹出的剛勁豪邁使我熱血沸騰,而《紅樓夢》所表現(xiàn)出的女子多情、世事悲哀常常使我微微抽泣。
以及《西游記》的神話和《三國演義》中的斗智斗勇、男兒熱血的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精彩名著讀物,引人入勝。
古人們留給我們的詩詞也是對我們終生有用、受之不盡的寶藏。
屈原的兩首絕句《離騷》與《天問》讓我感到他那濃濃的愛國之情,也使我聞到了甜美的粽香、聽到了觀眾們?yōu)閯濤堉鄣膲咽拷泻弥?岳飛名將的《滿江紅?寫懷》讓我感受到他那滿腔熱血,以及他對“金兵”的痛恨、對大宋的效忠,讓我記憶尤其深刻的是“岳母”在他的后背上刺上“精忠報國”的故事和詞中那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李清照的《聲聲慢》又使我感受到她那憂愁的心情;賀知章的《詠柳》把我?guī)У搅艘豢米藨B(tài)婀娜的楊柳旁邊,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又把我送到恢弘壯觀的大瀑布面前……名著中的魂,詩詞中的情,都由一個個漢字構(gòu)造起來。
讓我們閉上眼睛,細細感受漢字的溫度,解碼蘊含在中華漢字中的智慧和價值觀;品味那千年文化,體會只屬于我國的悠遠故事……
黑荒丘讀后感800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是辛棄疾。
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
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
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
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
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
為了光復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
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
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
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
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像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
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
比如這首著名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
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
“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西風塞馬”,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
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
這是他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
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
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
我曾專門到南京尋找過這個辛公拍欄桿處,但人去樓毀,早已了無痕跡,唯有江水悠悠,似詞人的長嘆,東流不息。
辛詞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
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這樣不為朝廷喜歡呢
他在一首《戒酒》的戲作中說:“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
這首小品正好刻畫出他的政治苦悶。
他因愛國而生怨,因盡職而招災。
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
但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
但是,每當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機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zhí)著地去工作。
本來有碗飯吃便不該再多事,可是那顆熾熱的愛國心燒得他渾身發(fā)熱。
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
你想這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
他任湖南安撫使,這本是一個地方行政長官,他卻在任上創(chuàng)辦了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威風凜凜,雄鎮(zhèn)江南。
建軍之初,造營房,恰逢連日陰雨,無法燒制屋瓦。
他就令長沙市民,每戶送瓦20片,立付現(xiàn)銀,兩日內(nèi)便全部籌足。
其施政的干練作風可見一斑。
后來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買馬。
閩南與漠北相隔何遠,但還是隔不斷他的憂民情、復國志。
他這個書生,這個工作狂,實在太過了,“過則成災”,終于惹來了許多的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
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
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朝有謗言,又棄而閑幾年,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節(jié)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
別看他飽讀詩書,在詞中到處用典,甚至被后人譏為“掉書袋”。
但他至死,也沒有弄懂南宋小朝廷為什么只圖茍安而不愿去收復失地。
辛棄疾名棄疾,但他那從小使槍舞劍、壯如鐵塔的五尺身軀,何嘗有什么疾病
他只有一塊心?。航甬T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這是我們在中學課本里就讀過的那首著名的《菩薩蠻》。
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
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
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
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永遇樂》)你看“艱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nèi)俱焚。
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么總輪不到他呢
他要不就是被閑置,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
1179年,他從湖北調(diào)湖南,同僚為他送行時他心情難平,終于以極委婉的口氣嘆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
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依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據(jù)說宋孝宗看到這首詞后很不高興。
梁啟超評曰:“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長門事”,是指漢武帝的陳皇后遭忌被打入長門宮里。
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癡情和著那許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壇子。
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
確實,古來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紙山。
但有哪一首,能這樣委婉而又悲憤地將春色化入政治,詮釋政治呢
美人相思也是舊文人寫濫了的題材,有哪一首能這樣深刻貼切地寓意國事,評論正邪,抒發(fā)憂憤呢
但是南宋朝廷畢竟是將他閑置了20年。
20年的時間讓他脫離政界,只許旁觀,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
辛在他的詞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種芙蓉
”這有點像宋仁宗說柳永:“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倒是真的去淺斟低唱了,結(jié)果唱出一個純粹的詞人藝術家。
辛與柳不同,你想,他是一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痛拍欄桿,大聲議政的人。
報國無門,他便到贛南修了一座帶湖別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
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
白鶴在何處,嘗試與諧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
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
東岸綠蔭少,楊柳更須栽。
(《水調(diào)歌頭》)這回可真的應了他的號:“稼軒”,要回鄉(xiāng)種地了。
一個正當壯年又閱歷豐富、胸懷大志的政治家,卻每天在山坡和水邊踱步,與百姓聊一聊農(nóng)桑收成之類的閑話,再對著飛鳥游魚自言自語一番,真是“閑愁最苦”,“脈脈此情誰訴”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
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
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
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
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
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
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
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
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
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
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
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
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
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
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
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
有人說辛詞其實也是婉約派,多情細膩處不亞柳永、李清照。
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
誰解相憐
又把愁來做個天。
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
放在愁邊,卻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丑奴兒》)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
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
當權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huán)境。
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nèi)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
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
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
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
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后掰開嚼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自號“稼軒”,同盟鷗鷺,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
詩,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寫的嗎
詩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的詩人,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當?shù)膯?/p>
“一將成名萬骨枯”,一員武將的故事,還要多少持刀舞劍者的鮮血才能寫成。
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呢
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
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坎坷波折,他與其他的詩人都不同,如果朝廷一直重用他,讓他帶兵打仗收復失地的話。
說不定我們現(xiàn)在就看不到這些描繪真是戰(zhàn)場的詩詞了。
辛棄疾的詞風,不是豪放,也不是婉約,他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使人讀起來好像真的游離在宋代戰(zhàn)場,看到了硝煙的沙場,看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也看到了詩人面對朝廷的不重用而油然而生的無奈和悲嘆。
對現(xiàn)實的不滿的他無處宣泄的自己的痛苦,只能揮揮衣袖,寫下這些詞來懷念、感嘆。
回到現(xiàn)實,有多少人也像辛棄疾一樣,有才而無法、無處施展。
當權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強制埋沒人才,如果不想上演南宋的悲劇,那么。
。
。
中華魂征文1000字
中華魂 民族情碧空萬里,鮮花盛開,金秋十月,祖國六十周年大慶的喜慶日子里,天安門廣場上聳立著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民族團結(jié)柱。
雄偉壯觀的五十六根民族團結(jié)柱矗立于天地之間,歌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jié)一心共同創(chuàng)造的美好今天,憧憬著輝煌的明天
悠悠歷史舞臺,演繹著多少民族興衰;浩浩生命長河,孕育出多少古老文明。
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的古籍中就有了對民族的記載,在之后華夏兒女幾千年的發(fā)展中,陸續(xù)形成了眾多民族,各個民族也早已有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
經(jīng)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經(jīng)歷了那些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帶著歷史留給他們的獨有的厚重感,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團結(jié)一心,浴血奮戰(zhàn),終于創(chuàng)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我們?nèi)A夏兒女各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園
如今,祖國經(jīng)歷了六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是繁榮昌盛,國富民強,但無論生活如何變化,都改變不了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團結(jié)心,每一天,每一刻,都在發(fā)生著感人的故事。
2008年發(fā)生在四川省汶川的“5?12”大地震,中華五千年未曾有過的地動山搖,汶川強震哀鴻遍野,家園破碎,舉國同悲,伴隨著千萬受災難民的一次次呼喊,撕裂了大地,也牽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面對巨大的災難,全國各民族人民紛紛加入為災區(qū)奉獻愛心的行列中去,從白發(fā)蒼蒼柱著拐杖的老爺爺,到活潑可愛,咿呀學語的兒童,從北域的滿蒙兄弟,到遙遠南疆的黎苗姐妹,中華兒女每個人盡其所能,獻出自己的一份份愛心,如同那一條條涓涓細流,匯聚成泱泱愛的海洋,滋潤著每一顆受傷的心,鼓舞著災區(qū)人民,重振信心,重建家園。
現(xiàn)如今,震區(qū)已是成片的新建房屋,人們已恢復了生產(chǎn)生活。
我們?nèi)珖髯迦嗣袢f眾一心,團結(jié)一致,共同面對,正是這種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情使中華人民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堅強
在祖國六十周年的閱兵儀式上,有一個特殊的方隊,她們伴著雄勁有力的軍樂,邁著整齊的步伐,昂首挺胸英姿颯爽地走過檢閱臺,成為閱兵隊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她們就是三軍女兵方隊,由來自漢、滿、壯、黎、苗、藏、羌族等十個民族的女兵組成,為了走出軍威,走出女兵的風采,她們在訓練場上經(jīng)?;ハ啾荣悾銕臀壹m正動作,我?guī)湍阒赋鰡枴?/p>
時間久了,她們從互不相識,到相互了解,又到相知,進而結(jié)下了姐妹般的深厚友誼。
方隊對于這些女兵來說,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少數(shù)民族隊員都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她們都為這個家貢獻著自己的才智,正像人們所說的:天安門前三軍女兵整齊劃一的步伐,不僅僅代表了三軍的颯爽英姿,更用她們有力的步伐在全國的人民面前奏響了民族和諧的最強音……“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優(yōu)美的歌聲,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心聲,不是嗎
中華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二十八年的斗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帶領各族人民經(jīng)過了六十年的艱苦奮斗,開創(chuàng)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
祖國的統(tǒng)一,是民族團結(jié)的基礎,各族人民,無論生活在高山、平原,還是生活在長江、黃河的兩岸,都是生活在偉大的祖國這個大家庭中。
有了家,才有了溫暖、關愛、幫助和扶持,才有了安寧、和諧、幸福和快樂。
各民族大團結(jié),就是愛護我們的大家庭,建設我們的大家庭,保衛(wèi)我們的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千年的華夏古魂世代留傳,萬古長青
這個是我自己寫的哦
以前有回答過這個問題,唉
這么多年了,還是會寫這種東東,沒得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