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妝容有多難,昆曲演員多么的不容易
是“傳”“世””盛“”秀“四個字、再傳弟子往下延續(xù)”世“”盛“”秀“,昆曲傳習(xí)所的藝人都是傳字,但這三輩藝人很多已經(jīng)不用這個藝名行世了,建國初期號稱”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的《十五貫》就是這一輩老藝人演出的,所謂按字排輩是昆曲傳習(xí)所的弟子才開始,像王傳淞、華傳澔、周傳瑛等等。
傳字輩老藝人的弟子明清時候的昆曲演員是沒有的,就是所謂的傳字輩老藝人
濃墨重彩可以形容京劇昆劇等演員的妝容嗎
這個詞基本上用來表程度,而和‘墨彩’本身沒有什么聯(lián)系了,就像大肆渲染不會用來形容化妝時的技藝,不會說誰化起妝來大肆渲染。
所以,用在不管是形容戲曲演員還是其他演員的化妝上都不是太合適。
濃淡相宜、濃妝淡抹、濃妝艷抹(當(dāng)然,這個詞有時不是褒義)等是用來形容化妝和妝后效果的。
京劇和昆曲在服飾妝扮上有什么區(qū)別 ?
戲曲界常說“京昆一家”,京劇中完整使用大量的昆曲曲牌,化妝上沒有大的區(qū)別。
昆曲《游園驚夢》是講什么樣的故事
希望詳細一點,謝謝
《》即是杜麗娘和丫鬟春香游賞花園大自然的春色中自身的青春之美;《驚夢》則是在夢中與柳夢梅相遇相愛的過程。
作為一個負(fù)責(zé)任的票友,實在不敢跟人推薦青春版《牡丹亭》,演員年輕且功底不好,僅靠扮相和舞美是表現(xiàn)不出昆曲的精髓的。
還是請您觀賞江蘇省昆劇院的張繼青、孔愛萍、龔隱雷,上海昆劇院的張靜嫻、羅晨雪的表演吧
自己比較,一聽便知,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入不入戲。
戲劇里旦角的妝該怎么畫
旦角化妝的整個過程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1、準(zhǔn)備階段:(1)首先換上彩褲,穿上水衣。
(2)洗臉。
用香皂洗去臉上的油漬和污垢。
(3)梳理頭發(fā)。
用發(fā)帶(有的用毛巾)將頭發(fā)向上向后方攏起,以防頭發(fā)搭在臉額部位影響到面部化妝。
(4)在臉上上一層底油(擦一層普通的凡士林或者潤膚霜即可),一定要均勻。
2、面部化妝:(1)拍底色。
用嫩肉顏色的油彩在面部打勻粉底,也可以使用白色油彩加少許紅油彩勾兌成均勻的嫩肉色作為粉底,均勻地拍打在臉上。
眼窩、鼻洼和鼻孔中裸露在外的部分一定要特別照顧,不要留有空隙。
旦角化妝時粉底不宜拍的過薄,要把眉毛和面部肌膚覆蓋嚴(yán)實,以免影響化妝效果。
另外,演員脖頸裸露在外的部分也要拍打粉底,以使臉與脖頸過渡自然,和諧一致。
否則,就會像戴了面具一樣難看。
(2)拍腮紅。
粉底拍勻后,取用較細的化妝筆蘸少許紅色油彩在臉上勾畫出眼影和鼻影的輪廓,再用食指和中指蘸紅色油彩抹勻紅色眼影、鼻影和腮紅。
揉眼影時應(yīng)由兩側(cè)向中間方向(指鼻子兩側(cè))揉。
眼窩(眼瞼、外眼角向外至鬢部)和腮部的紅色較為濃重,口鼻兩側(cè)的及腮下方部位顏色要淺。
拍腮紅要濃淡適宜、色彩均勻、過渡自然,鮮亮麗,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3)敷定妝粉。
將白色定妝粉用海綿塊均勻地敷在臉上以進行定妝,用刷子刷勻。
掃除面部多余的定妝粉,將臉部整理干凈。
(4)刷桃紅面(也有使用朱紅色粉的,本人更喜歡桃紅)。
用海綿球或用刷子在眼周和臉頰處(也就是在原來涂眼影、鼻影和腮紅處覆蓋)刷上桃紅粉,涂擦要均勻。
眼瞼、眼尾(外眼角部分至鬢)及兩腮顏色要濃重。
腮與下顎部位要過渡自然,“T”字區(qū)部位不必涂擦桃紅粉,使其保持光鮮亮麗。
(5)用化妝筆畫好黑色眼圈兒和眉毛。
可先用較細的化妝筆畫出黑色眼圈輪廓,然后慢慢充實中間。
眉毛要向上挑,中間略粗,兩端尖細,呈弦月形。
青衣、花旦畫柳葉眉,武旦、刀馬旦畫劍眉。
畫眼圈時要由內(nèi)而外慢慢地仔細描摹。
上眼線尾翼要長于眼角,上眼線(指眼角上方)尾端尖細上挑,棱角分明。
線條要光滑流暢,輪廓清晰,方顯得有神。
(6)抹勻口紅,需要點紅點的地方,如眉心,用筆的末端點好。
首先用較細的化妝筆勾畫出唇形輪廓,之后把中間空隙填滿。
上唇形似兩片向下的彎月呈左右對稱,棱角分明。
下唇線畫的要微微上翹,方顯得俊俏。
(7)最后將兩手涂成粉白色。
3、貼片子,梳大頭(梳扎,裝扮頭飾):(1)將榆木刨花用溫水調(diào)開至粘稠,浸泡好貼片子用的頭發(fā)。
(2)將片子梳理通順,折出七個小彎和兩個大柳平放在一邊備用,注意要保濕。
(3)勒頭。
在眉梢的上方(左右兩處)各點一點膠水,用吊眉帶吊眉。
吊眉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向后壓住頭發(fā)便于貼片子,另一方面使眼角上挑更顯得有神。
(4)貼片子。
先貼七個小彎。
首先在眉心正上方平貼好小彎當(dāng)中較大的片子,然后按著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左三、右三的順序貼好七個小彎兒,需加小穗的加上小穗。
注意不要先將左側(cè)的三片片子貼好,再貼右側(cè)的三片片子;或者先貼好右側(cè)的三片片子后,再貼左側(cè)的三片片子,因為片子要求左右各自對稱。
七個小彎貼好后,用吊眉帶在頭上繞一下,將片子勒緊。
接著再將兩片大柳貼在左右鬢邊,臉大的大柳要往前貼,臉小的大柳要往后貼。
撫平展理整齊后再次用吊眉帶繞頭勒緊兩個大柳,將吊眉帶扎住。
(5)戴上線簾子。
(6)扣上假發(fā)殼子,并固定好。
(7)將水紗纏在頭上,壓撫平展。
(水紗要壓住上耳廓并使耳廓向后平貼在頭上,因旦角不許露耳)(8)戴好發(fā)網(wǎng)子,固定在腦后。
將假發(fā)殼子系在大別簪上,下面若空,可以墊上一些襯子,用卡子固定好。
將水紗用清水浸濕展平,繞頭勒好。
如果假發(fā)殼子不整齊,可以用余下的水紗蒙一層。
把余下的水紗線頭塞到腦后的假發(fā)殼子里面整理好,并用卡子固定。
4、戴頭面(一般為水鉆頭面): (1)插泡子。
(2)戴泡條子。
(3)將三套系在大別簪上,用卡子固定好,裝飾腦后發(fā)髻。
(4)戴上耳挖子,用卡子固定,以裝飾耳朵后面的頭發(fā)。
(耳挖子應(yīng)指耳后帶吊墜的兩片裝飾品)(5)插大頂花,用卡子固定好。
(6)根據(jù)個人情況添加其他裝飾品,如蝴蝶串、福字、單蝴蝶、偏鳳、珠花等。
(7)戴上壓鬢花,用卡子固定好。
鬢花是指左右鬢邊用以遮耳的兩串塑料花,因旦角不許露出兩耳(在前面扎水紗時就要用水紗將兩耳上廓向后壓貼纏繞在頭上)。
5、穿戲衣:(1)脫掉自己的鞋子,換上彩鞋或彩靴。
(2)換好彩褲。
(3)系上裙子(下面的裙子古代叫裳)。
(4)戴上護領(lǐng)。
(5)穿上帔。
(6)拿好馬鞭、刀槍等道具候場。
戲曲《花木蘭》是什么戲種
豫劇~自己總結(jié)了幾點,您可以從演員發(fā)聲,方言,或者曲調(diào)、表演上分辨1、如昆曲發(fā)聲聽起來類似京劇,多以笛子伴奏,昆曲的表演十分優(yōu)美,講究,一個字概括“雅”2、錫劇為南方劇種,反正我是聽不懂唱得是什么,這個還是要靠多聽就知道了3、揚劇,是我的家鄉(xiāng)戲,這個一般有人會把他當(dāng)作淮劇,如果您是北方人可能也不大聽的懂唱的內(nèi)容,不過揚劇有個代表的曲牌“大陸板”,就是演員跟著板鼓的節(jié)奏演唱,沒有其他伴奏,越唱越快。
4、豫劇很好鑒別的,您聽過豫劇花木蘭吧,“劉大哥講話理太偏”基本唱成這樣的就是啦,都是河南話唱的5、越劇最好分辨啦,基本都是女演員,男的也是女的演,唱腔表演各方面都很柔,而且演員都很漂亮,這是我最喜歡的總之,要想分辨的出各地的戲曲種類,還是要多聽,多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