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圍棋作文500字
黃龍士:在世時便被尊為棋圣,下棋如淮陰用兵,戰(zhàn)無不勝,在清初群賢蔚起,競長爭雄的狀況中,黃龍士鶴立雞群,一切俯視之,奪得霸主地位。
其為中國古棋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范西屏:中國圍棋鼎盛時期四大棋家之一,被尊為棋圣。
“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絕不經(jīng)意,及一著落枰中,瓦礫蟲沙盡變?yōu)轱L云雷電,而全局遂獲大勝。
”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
施襄夏:中國圍棋鼎盛時期四大棋家之一。
鄧元穗說: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遠,時人曾如此評論施范二人:“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
定庵(施襄夏名號)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
與之詩中李杜(好像詩人李白杜甫),詢?yōu)橹两瘛?/p>
”吳清源:對二十世紀圍棋的影響無與倫比,十番棋將當時所有超一流棋手擊敗。
在棋壇活躍的20余年中,吳氏橫掃千軍,超邁前賢,雄居“天下第一”的無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喻為“懸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了其過人的意志和才華。
道策:日本古代棋圣,被譽為古今無雙具有十三段棋力的大棋士。
道策是近代圍棋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并首創(chuàng)手割論。
秀策:秀策在強者林立的御城棋戰(zhàn)中保持全勝(十九連勝)。
秀策以其棋力及人格的高尚被稱為『棋圣』,在日本歷史上被以『棋圣』尊號的只有道策和秀策兩人。
坂田榮男:有剃刀之稱,鼎盛時期無人感纓其鋒,獲日本一系列頭銜達到恐怖的64項 。
趙治勛:杰出的勝負師,他改寫了諸多記錄,他在日本的奪冠次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坂田,達到了71次。
李昌鎬:共奪得17個世界冠軍,被認為是“50年一遇的圍棋天才。
因其高超的棋藝、輝煌的戰(zhàn)績被稱為“外星人”、“上帝派來下圍棋的人”。
李世石:共奪得10個世界冠軍。
在李昌鎬陷入“低谷”時,李世石取而代之,一時間主宰了世界棋壇。
在曹薰鉉和李世石之間做出抉擇是艱難的,選了李世石是相信他還有很多潛能吧。
中國其他名家,如聶衛(wèi)平、馬曉春等人,不愧為一時之杰,影響了一代人。
但若論棋藝和戰(zhàn)績,似乎還不足以躋身史上十強。
至于正在活躍的常昊、古力之輩,還要看他們日后的表現(xiàn)。
日本其他名家,如武宮正樹的創(chuàng)造力非常杰出,但論戰(zhàn)績還不足以名列其中;其他高人與上榜諸人比,恐怕還略遜一籌。
圍棋中關于雙打吃的小故事大啟發(fā)
雙吃—-就是一步棋可以同時叫吃對方的兩塊棋,對方逃掉一塊,就會被吃掉另一塊。
使用雙吃要找對方兩塊棋的公用氣當我們被雙吃時,我們應該救出有用的那個子,或者子多的。
所以,被雙打吃時,不要慌,把少的、沒用的子,讓對方吃掉。
被雙打吃一方要看哪邊的子重要就要去逃哪邊。
一個小歌謠:雙打吃,真奇妙,總有一個逃不掉,芝麻選哪個,哪邊重要逃那邊。
怎樣控制好少兒圍棋課的紀律
經(jīng)驗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四種方式,十個方法四種方式是:(1)教師進入課堂時,首先要樹立“心中要有火力點”的概念。
每一個班都有一、兩個較調皮的學生,也就是這個班的火力點,所謂擒賊先擒王,找準、控制好這個火力點也就控制好了這個班,就能有針對性地采用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紀律控制。
(2)課后與學生交朋友,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成為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會很配合老師的工作。
(3)老師在接一個新班時,1-2節(jié)課內要熟悉全班同學的面孔,3至4節(jié)課內要記住全班學生的名字,5至6節(jié)課要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
(4)凡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紀律不好時,一定要停頓下來進行整頓,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十個方法是: (1)吸引法:以兒童化的語言,良好的教態(tài),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來吸引學生的方法。
這是在少兒圍棋教學中是最常用、最好的方法。
(2)獎勵法:運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和表揚學生或表揚個別引起全班注意的方法。
如打課堂紀律分,獎小貼紙等。
(3)提問法: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學生精力不集中時,用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老師已準備提問的問題進行提問,以引起其注意的方法叫提問法。
(4)口號法:用激勵人心的口號鼓舞學生士氣,激發(fā)學生愛學習,團結友愛的激情。
如我是圍棋小寶貝,意志堅強不怕累;我是圍棋小高手,打遍天下無敵手。
(5)兒歌法:用瑯瑯上口的兒歌來收攏學生的注意力。
如雙打吃,真奇妙,總有一邊跑不掉。
這種方法經(jīng)常在圍棋課快結束的時候使用。
(6)無聲法:在大多數(shù)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老師突然表情嚴肅,以無聲的方式,靜坐1分鐘,以示警告,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
(7)暗示法:用暗示的方式來控制紀律的方法叫暗示法。
如走近學生敲敲桌子或拍拍學生,暗示其注意。
(8)注視法: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有學生不守紀律時,教師采用注視的方式引起該學生集中注意力,突出眼神,以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
(9)隔離法:采取隔離的方式來分散火力點從而控制紀律的方法。
如兩個學生打架、打鬧時,可采取前后或左右分開他們的做法。
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調整,男女隔開或動靜搭配坐。
(10)威脅法:用其它方法無法解決問題時,可用威脅的手段來控制紀律。
此方法一般不采用。
使用時要注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消學生對圍棋學習的積極性。
寫圍棋的作文
圍棋應該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底蘊的運動項目了。
縱橫各十九路的棋盤,暗合著九五之尊的華貴;361粒棋子,似乎神來于星宿變幻,歲月交替,日月輪回;黑白涇渭的對壘,赫然又是江湖上正邪兩道勢不兩立、你死我生的肅然殺氣。
“誰道紋秤不沙場,遍看旌旗浴血歸”圍棋富有哲學的內涵。
圍棋的哲學首先是“保命”的哲學。
為取得更多利益,首先必須做出兩眼,就地求活,方才能夠擴張勢力,策馬圈地,謀求發(fā)展。
否則,不顧死活,輕舉妄動,只能是被對手鯨吞,落得兵敗身亡的下場。
如果套用時下的話來詮釋,那就是,首先要有“生存”,然后才談得上“發(fā)展”。
圍棋的精妙更多的在于它的辨證、全面和聯(lián)系的思維理念與戰(zhàn)略戰(zhàn)術。
無論是布局謀篇還是攻防格殺,都必須講究一個大局觀,講究子力的配合,棋型的工整,行棋方向的合理,勢力要點的爭奪,最終達到整體實力的增強。
在實戰(zhàn)中,輸贏并不取決于一城一池、一兵一卒的得失,高級戰(zhàn)術往往是通過“棄子”實現(xiàn)實地與規(guī)模、攻擊與防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適時轉換,舍小利,求大利,舍眼前,謀長遠,韜光養(yǎng)晦,臥薪嘗膽,最終獲取全面的勝利。
圍棋的藝術是配合的藝術。
比之象棋或者其它棋類,它更需要眾多子力絲絲入扣的相互配合。
任何一粒棋子在全盤中都只是不起眼的滄海一粟。
但每一落子,都關系到彼此勢力的消長。
通過精確的計算和縝密的權衡,合理搭配,從而與它前后左右產(chǎn)生息息相關的內在聯(lián)系,構成攻城掠地的天羅地網(wǎng)。
數(shù)百手棋中的任何一個差池,都可能帶來滅頂之災。
正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這種依存度的深遠性與隱蔽性,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了。
圍棋質樸而又透著實在。
說質樸,是因為它的每一粒子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與生俱來的血統(tǒng)和身份上的差異。
不象象棋,官兵不一致。
大帥天生就在軍帳中踱步,御林衛(wèi)士則環(huán)侍于歌舞升平的大營,而卒子只配在前方浴血,老馬別著腿踽踽而行。
相比之下,圍棋每一成員內在的平凡,因為“知恥近乎勇”的后天發(fā)憤和榮辱與共、精誠合作的團結精神而愈加熠熠生輝。
圍棋始終汲取和昭示著炎黃的民族精神和儒家性格。
中庸、向善、虛實相照;含蓄、深遠、忍耐執(zhí)著。
今天的圍棋,又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
遠古和近代棋風中的厚重樸拙,演化為現(xiàn)代“超一流”棋手的輕靈飄逸;謀篇布局從拖沓呆板,發(fā)展為快速搶點;攻防定式從拘泥守成,發(fā)展到洗練簡潔、大氣明快。
開門收徒,人機對弈,世界競賽,中華的民族精神通過圍棋得到了傳播、提升與光大。
所有這些,都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弈林高手畢生的心血和不懈的追求。
粒粒落子,正是那追趕時代的聲聲腳步,曠野蠻荒的開山斧音,傳揚奮進的如歌行板……
圍棋的基本走法是什么
第一章 總則 第1條 圍棋的棋具 1、棋盤 棋盤由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構成。
形成361個交叉點,簡稱為“點”。
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通常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盤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作“星”。
中央的星又稱“天元”。
2、棋子 棋子分黑白兩色,形狀為扁圓形體。
棋子的數(shù)量應能保證順利終局。
正式比賽以黑、白各180子為宜。
第2條 圍棋的下法 1、對局雙方各執(zhí)一色棋子。
2、空枰開局。
3、黑先白后,交替著一子于棋盤的點上。
4、棋子下定后,不再向其他點移動。
5、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而使用虛著。
第3條 棋子的氣 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
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這些棋子就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此處的氣便不存在。
棋子如失去所有的氣,就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第4條 提子 把無氣之子清理出棋盤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種: 1、下子后,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2、下子后,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tài),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第5條 禁著點 棋盤上的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后,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tài),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
這個點叫做“禁著點”。
第6條 禁止全局同形 著子后不得使對方重復面臨曾出現(xiàn)過的局面。
第7條 終局 1、棋局下到雙方一致確認著子完畢時,為終局。
2、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時,為終局。
3、雙方連續(xù)使用虛著,為終局。
第8條 活棋與死棋 1、終局時,經(jīng)雙方確認,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2、終局時,經(jīng)雙方確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第9條 計算勝負 著子完畢的棋局,采用數(shù)子法計算勝負。
將雙方死子清理出盤外后,對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shù)。
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
棋盤總點數(shù)的一半180.5點為歸本數(shù)。
一方總得點數(shù)超過此數(shù)為勝,等于此數(shù)為和,小于此數(shù)為負。
采用貼子方式的圍棋競賽,另行制定勝負標準。
第二章 競賽規(guī)定 第10條 先后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后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競賽規(guī)程對此應作明確表述。
猜先的順序是:先由高段者握若干白子暫不示人。
低段者出示一顆黑子,表示“奇數(shù)則己方執(zhí)黑,反之執(zhí)白”,出示兩顆黑子則表示“偶數(shù)則己方執(zhí)黑,反之執(zhí)白”。
高段者公示手握白子之數(shù),先后手自然確定。
雙方段位相同時,由年長者握子。
第11條 貼子 正式比賽采用黑棋貼子制度,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棋貼還3又3\\\/4子。
例如黑方總共得185子則黑勝3\\\/4子,得184子則黑負1\\\/4子,得184.5子則為黑勝1\\\/4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