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明禮儀的知識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1、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
2、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xiàn)稱為禮貌。
因此,要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形容長輩對晚輩的關心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初二英語語法總結1) leave的用法 1.“l(fā)eave+地點”表示“離開某地”。
例如: When did you leave Shanghai? 你什么時候離開上海的
2.“l(fā)eave for+地點”表示“動身去某地”。
例如: Next Friday, Alice is leaving for London. 下周五,愛麗斯要去倫敦了。
3.“l(fā)eave+地點+for+地點”表示“離開某地去某地”。
例如: Why are you leaving Shanghai for Beijing? 你為什么要離開上海去北京
2) 情態(tài)動詞should“應該”學會使用 should作為情態(tài)動詞用,常常表示意外、驚奇、不能理解等,有“竟會”的意思,例如: How should I know? 我怎么知道
Why should you be so late today? 你今天為什么來得這么晚
should有時表示應當做或發(fā)生的事,例如: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我們應當互相幫助。
我們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用于表示“應該”或“不應該”的概念。
此時常指長輩教導或責備晚輩。
例如: You should be here with clean hands. 你應該把手洗干凈了再來。
2. 用于提出意見勸導別人。
例如: You should go to the doctor if you feel ill. 如果你感覺不舒服,你最好去看醫(yī)生。
3. 用于表示可能性。
should的這一用法是考試中常常出現(xiàn)的考點之一。
例如: We should arrive by supper time. 我們在晚飯前就能到了。
She should be here any moment. 她隨時都可能來。
3) What...? 與 Which...? 1. what 與 which 都是疑問代詞,都可以指人或事物,但是what僅用來詢問職業(yè)。
如: What is your father? 你父親是干什么的
該句相當于: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What is your father's job? Which 指代的是特定范圍內的某一個人。
如: ---Which is Peter? 哪個是皮特
---The boy behind Mary. 瑪麗背后的那個男孩。
2. What...?是泛指,所指的事物沒有范圍的限制;而 Which...?是特指,所指的事物有范圍的限制。
如: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 (所有顏色) 你最喜愛什么顏色
Which color do you like best, blue, green or yellow? (有特定的范圍) 你最喜愛哪一種顏色
3. what 與 which 后都可以接單、復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
如: Which pictures are from China? 哪些圖片來自中國
4) 頻度副詞的位置 1.常見的頻度副詞有以下這些: always(總是,一直) usually(通常) often(常常,經常) sometimes(有時候) never(從不) 2.頻度副詞的位置: a.放在連系動詞、助動詞或情態(tài)動詞后面。
如: David is often arrives late for school. 大衛(wèi)上學經常遲到。
b.放在行為動詞前。
如: 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10 every day. 我們每天經常在7:10去上學。
c.有些頻度副詞可放在句首或句尾,用來表示強調。
如: Sometimes I walk home, sometime I rides a bike. 有時我步行回家,有時我騎自行車。
3.never放在句首時,主語、謂語動詞要倒裝。
如: Never have I been there. 5) every day 與 everyday 1. every day 作狀語,譯為“每一天”。
如: We go to school at 7:10 every day. 我們每天7:10去上學。
I decide to read English every day. 我決定每天讀英語。
2. everyday 作定語,譯為“日常的”。
She watches everyday English on TV after dinner. 她晚飯后在電視上看日常英語。
What's your everyday activity? 你的日常活動是什么
6) 什么是助動詞 1.協(xié)助主要動詞構成謂語動詞詞組的詞叫助動詞(Auxiliary Verb)。
被協(xié)助的動詞稱作主要動詞(Main Verb)。
助動詞自身沒有詞義,不可單獨使用,例如: He doesn't like English. 他不喜歡英語。
(doesn't是助動詞,無詞義;like是主要動詞,有詞義) 2.助動詞協(xié)助主要動詞完成以下功用,可以用來: a. 表示時態(tài),例如: He is singing. 他在唱歌。
He has got married. 他已結婚。
b. 表示語態(tài),例如: He was sent to England. 他被派往英國。
c. 構成疑問句,例如: Do you like college life? 你喜歡大學生活嗎
Did you study English before you came here?你來這兒之前學過英語嗎
d. 與否定副詞not合用,構成否定句,例如: I don't like him. 我不喜歡他。
e. 加強語氣,例如: Do come to the party tomorrow evening. 明天晚上一定來參加晚會。
He did know that. 他的確知道那件事。
3.最常用的助動詞有:be, have, do, shall, will, should, would 7) forget doing\\\/to do與remember doing\\\/to do 1.forget to do 忘記要去做某事。
(未做) forget doing 忘記做過某事。
(已做)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He forgot to turn it off. 辦公室的燈還在亮著,它忘記關了。
(沒有做關燈的動作) He forgot turning the light off. 他忘記他已經關了燈了。
( 已做過關燈的動作) Don't forget to come tomorrow. 別忘了明天來。
(to come動作未做) 典型例題 ----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 Oh,I forgot___. A. turning it off B. turn it off C. to turn it off D. having turned it off 答案:C。
由the light is still on 可知燈亮著,即關燈的動作沒有發(fā)生,因此用forget to do sth.而forget doing sth 表示燈已經關上了,而自己忘記了這一事實。
此處不符合題意。
2.remember to do 記得去做某事 (未做) remember doing 記得做過某事 (已做) Remember to go to the post office after school. 記著放學后去趟郵局。
Don't you remember seeing the man before? 你不記得以前見過那個人嗎? 8) It's for sb.和 It's of sb. 1.for sb. 常用于表示事物的特征特點,表示客觀形式的形容詞,如easy, hard, difficult, interesting, impossible等: It's very hard for him to study two languages. 對他來說學兩門外語是很難的。
2.of sb 的句型一般用表示人物的性格,品德,表示主觀感情或態(tài)度的形容詞,如good, kind, nice, clever, foolish, right。
It's very nice of you to help me. 你來幫助我,你真是太好了。
3.for 與of 的辨別方法: 用介詞后面的代詞作主語,用介詞前邊的形容詞作表語,造個句子。
如果道理上通順用of,不通則用for。
如: You are nice. (通順,所以應用of)。
He is hard. (人是困難的,不通,因此應用for。
) 9) 對兩個句子的提問 新目標英語在命題中有將對句子劃線提問這一題型取消的趨勢,現(xiàn)在采取的作法是對一個句子進行自由提問。
例如: 句子:The boy in blue has three pens. 提問:1.Who has three pens? 2.Which boy has three pens? 3.What does the boy in blue have? 4.How many pens does the boy in blue have? 很顯然,學生多了更多的回答角度,也體現(xiàn)了考試的靈活性。
再如: 句子:He usually goes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提問:1.Who usually goes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2.Where does he usually go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3.What does he usually do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4.With whom does he usually go to the park at 8:00 on Sunday? 5.What time does he usually go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on Sunday? 6.When does he usually go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10) so、such與不定冠詞的使用 1.so與不定冠詞a、an連用,結構為“so+形容詞+a\\\/an+名詞”。
如: He is so funny a boy. Jim has so big a house. 2.such與不定冠詞a、an連用,結構為“such+a\\\/an+形容詞+名詞”。
如: It is such a nice day. That was such an interesting story. 11) 使用-ing分詞的幾種情況 1.在進行時態(tài)中。
如: He is watching TV in the room. They were dancing at nine o'clock last night. 2.在there be結構中。
如: There is a boy swimming in the river. 3.在have fun\\\/problems結構中。
如: We have fun learning English this term. They had problems getting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4.在介詞后面。
如: Thanks for helping me. Are you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朋友妻不可欺的下一句是什么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
對一個人來說 ,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 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 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 、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饋贈 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xiàn)稱為 禮貌。
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 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jié)、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 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 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 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 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 (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xiàn)。
一個人的衛(wèi)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 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wèi)生:清潔衛(wèi)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
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 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后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 人前“打掃”。
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 該 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
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 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
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 得體,協(xié)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或原則。
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 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huán)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yōu)先考慮時間、地點和 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xié)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tài)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wěn);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
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 中的“您”字等。
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 ”;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托人辦事為拜托等等。
要努力養(yǎng)成使用 敬語的習慣。
現(xiàn)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 起”、“再見”。
這十個字體現(xiàn)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tài)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yǎng)和文明素質。
所以,交談時,首 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
否則,會 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tài)的美。
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 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松。
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 睛平視,面帶笑容。
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里 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 也有失儀態(tài)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tài)造型。
端莊優(yōu)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wěn)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
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應兩膝并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 大,一般不超過肩寬。
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 ,起座要端莊穩(wěn)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
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 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
若堅持這一點,那么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tài),都 會優(yōu)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
“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 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tài)。
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wěn),胸要挺,頭要抬,肩放松,兩眼平視,面 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
與他人握手時,目光 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在正常情況 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 出手來之后,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
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 ,那么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后晚輩,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級后下級,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jié)方式。
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 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 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jié),常用于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
在社交場 合里,人們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 (一) 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
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 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
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 ,這是很失禮的。
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
在影劇院萬不可 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不可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
演出結束后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 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1)要注意整潔,遵守規(guī)則。
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內。
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占位置。
查 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涂抹劃線。
(2)要保持安靜和衛(wèi)生。
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
(3)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屬于公共財產,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 破壞。
( 二) 1、騎自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
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 ,不騎車帶人。
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
上車、登船時要 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
在車廂、輪船里,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要讓 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
上 車后不要搶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占座。
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 客應主動讓座。
(三)旅游觀光禮儀 1、游覽觀光:凡旅游觀光者應愛護旅游觀光地區(qū)的公共財物。
對公共建筑、設施和文物古 跡,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墻、碑等建筑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 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huán)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里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其他客人。
對服 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 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
對于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 諷刺。
四、學校禮儀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一)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 部分。
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 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
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 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 記。
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 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 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 道:“再見”。
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
學 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
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 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
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 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
注意同學之間的 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
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 “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
在有求于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 貌用語。
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應及時歸還,并要致謝。
對于 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后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 熱情的幫助。
對同學的相貌、體態(tài)、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 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
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 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
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于參加者人數(shù) 眾多,又是正規(guī)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
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 ,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
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 旗的儀式。
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
當升國旗、奏國歌時 ,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
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 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
神態(tài)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 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 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
不在黑板、墻壁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 」藏斘铩⒒ú輼淠?,節(jié)約用水用電。
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 ,不在校內堵車。
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二)教師禮儀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 教育者。
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 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fā)生作用。
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 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yǎng)往往從他的姿態(tài)中就能表現(xiàn)出來。
作為塑造 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 虛假。
(1)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 見之感。
當講話出現(xiàn)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 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于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于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
站著 講課時,應站穩(wěn)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于昂著頭。
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 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
手勢要得體、自然、 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
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 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jié)。
(1)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
老師在教 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
如果 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余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
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這既是 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
舉止端正,行為有度。
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 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3)分清場合,入情入理。
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xié)調一致。
不要 言過其實,故意夸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五、公務禮儀 (一)當面接待扎儀 上級來訪,接待要周到。
對領導交待的工作要認真聽、記;領導了解情況,要如實回答;如 領導是來慰問,要表示誠摯的謝意。
領導告辭時,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見”。
下級來訪,接待要親切熱情。
除遵照一般來客禮節(jié)接待外,對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聽取,一 時解答不了的要客氣地回復。
來訪結束時,要起身相送。
(二)電話接待禮儀 電話接待的基本要求: (1)電話鈴一響,拿起電話機首先自報家門,然后再詢問對方來電的意圖等。
(2)電話交流要認真理解對方意圖,并對對方的談話作必要的重復和附和,以示對對方的 積極反饋。
(3)應備有電話記錄本,重要的電話應做記錄。
(4)電話內容講完,應等對方結束談話再以“再見”為結束語。
對方放下話筒之后,自己 再輕輕放下,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 三)引見時的禮儀 到辦公室來的客人與領導見面,通常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引見、介紹。
在引導客 人去領導辦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員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數(shù)步遠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給客人。
在陪同客人去見領導的這段時間內,不要只顧悶頭走路,可以隨機講一些得體的話或介紹一 下本單位的大概情況。
在進領導辦公室之前,要先輕輕叩門,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切不可冒然闖入,叩門時應 用手指關節(jié)輕叩,不可用力拍打。
進入房間后,應先向領導點頭致意,再把客人介紹給領導 ,介紹時要注意措詞,應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著對方。
介紹的順序一般是把身份低、 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同志介紹給女同志;如果有好幾位客人同時來訪, 就要按照職務的高低,按順序介紹。
介紹完畢走出房間時應自然、大方,保持較好的行姿, 出門后應回身輕輕把門帶上。
(四)乘車行路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陪同領導及客人乘車外出時要注意: (1)讓領導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2)要主動打開車門,并以手示意,待領導和客人坐穩(wěn)后再關門,一般車的右門為上、為 先、為尊,所以應先開右門,關門時切忌用力過猛。
(3)在乘車的座位上很講究,我國一般是右為上,左為下。
陪同客人時,要坐在客人的左邊 。
〖HTK〗 (五)遞物與接物 遞物與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舉止。
禮儀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
因此,遞物時須用雙手,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例如遞交名 片:雙方經介紹相識后,常要互相交換名片。
遞交名片時,應用雙手恭敬地遞上,且名片的 正面應對著對方。
在接受他人名片時也應恭敬地用雙手捧接。
接過名片后要仔細看一遍或有 意識地讀一下名片的內容,不可接過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處亂扔。
(六)會議禮儀 會議的通用禮儀,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fā)放會議通知時應闡明目的。
(2)擬發(fā)好會議通知。
會議通知必須寫明開會時間、地點、會議主題及參加者等內容。
要 提前一定的時間發(fā)通知,以便使參加者有所準備。
(3)安排好會場。
會場的大小,要根據(jù)會議內容和參加者的多少而定。
如果會場不易尋找 ,應在會場附近安設路標以作指點。
(4)開會的時間宜緊湊。
開“馬拉松”式的長會,往往上面在作長篇報告,下面卻在交頭接 耳呵欠不斷。
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時間,討論實質性的問題,應視為開會禮儀 中十分重要的一條。
(5)迎送禮儀。
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會議,對會議參加者要認真做好迎送工作。
一般應在會 前組成一個會務組,專門處理有關問題。
六、日常交際禮儀 (一)宴請禮儀 宴請是公關交往中常見的交際活動形式之一,恰到好處的宴請,會為雙方的友誼增添許多色 彩。
赴宴要準時,赴宴前應修整儀容以及裝束,力求整潔大方。
在宴請排位時,客人要聽從 主人的安排。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開始進餐,取菜時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夠,可以再取 。
如果主人為你夾菜,要說謝謝。
吃東西時要文雅,閉嘴,細嚼,慢咽。
不要發(fā)出聲音或 嘔嘴。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講話。
剔牙時,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
當主人起身祝酒時,應暫 停進餐,注意傾聽。
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
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飲酒 不要過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勸強灌。
(二)舞會禮儀 參加舞會時儀表、儀容要整潔大方,盡量不吃蔥、蒜、醋等帶強烈刺激氣味的食品,不喝烈 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憊不堪地進入舞場。
患有感冒者不宜進人舞場。
尚不會跳舞者最好不 在舞場現(xiàn)學現(xiàn)跳,待學會后再進舞池。
一般情況下,男士應主動有禮貌地邀請女士;如果是上下級的關系,不論男女,下級都應主 動邀請上級跳舞。
跳舞時舞姿要端莊,身體保持平、直、正、穩(wěn),切忌輕浮魯莽;男士動作 要輕柔文雅,不宜將女士攏得過緊、過近;萬一觸碰了舞伴的腳部或沖撞了別人,要有禮貌 地向對方額首致歉。
一曲終了,方可停舞。
男舞伴應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謝意,女舞伴則 應點頭還禮。
除此之外,還應講究文明禮貌,維護舞場秩序,不吸煙,不亂扔果皮,不高聲 談笑,不隨意喧嘩,杜絕一切粗野行為。
(三)拜訪禮儀 1、拜訪前的相邀禮儀:不論因公還是因私而訪,都要事前與被訪者電話聯(lián)系。
聯(lián)系的內容 主要有四點: (1)自報家門(姓名、單位、職務)。
(2)詢問被訪者是否在單位(家),是否有時間或何時有時間。
(3)提出訪問的內容(有事相訪或禮節(jié)性拜訪)使對方有所準備。
(4)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定下具體拜訪的時間、地點。
注意要避開吃飯和休息、特別是午睡 的時間。
最后,對對方表示感謝。
2、拜訪中的舉止禮儀: (1)要守時守約。
(2)講究敲門的藝術。
要用食指敲門,力度適中,間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
如無應聲, 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應聲,再側身隱立于右門框一側,待門開時再向前邁半步, 與主人相對。
(3)主人不讓座不能隨便坐下。
如果主人是年長者或上級,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
主 人讓座之后,要口稱“謝謝”,然后采用規(guī)矩的禮儀坐姿坐下。
主人遞上煙茶要雙手接過并 表示謝意。
如果主人沒有吸煙的習慣,要克制自己的煙癮,盡量不吸,以示對主人習慣的尊 重。
主人獻上果品,要等年長者或其他客人動手后,自己再取用。
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 ,也不要過于隨便。
(4)跟主人談話,語言要客氣。
(5)談話時間不宜過長。
起身告辭時,要向主人表示:“打擾”之歉意。
出門后,回身主動 伸手與主人握別,說:“請留步”。
待主人留步后,走幾步,再回首揮手致意:“再見”。
七、涉外禮儀 在國際交際中,禮賓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許多外事活動,往往是通過各種交際禮賓活動進 行的。
一般來說,各種交際活動,國際上都有一定慣例,但各國往往又根據(jù)本國的特點和風 俗習慣,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除應發(fā)揚我國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意禮 貌、禮節(jié)之外,還應尊重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了解它們不同的禮節(jié)、禮貌的作法,從 而使得我們在對外活動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1、舉止:在外事活動中,舉止要落落大方、端莊穩(wěn)重,表情要自然誠懇、和藹可親,不 能不拘小節(jié)。
站時,身體不要東歪西靠,不要斜靠在桌面或倚靠;坐時,姿勢要端正,不要 翹腳、搖腿,也不要顯出懶散的樣子,女同志不要支開雙腿;走時,腳步要輕,如遇急事可 加快腳步,但不要慌張奔跑;說話時,手勢不要過多,也不要放聲大笑或高聲喊人。
2、談吐:在與外賓交談時,表情要自然,態(tài)度要誠懇,用語要文明,表達要得體。
別人 在與他人個別交談時,不要湊前旁聽。
若有事需與某人談話,應待別人說完。
交談中若有急 事而要離開時,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在與外賓交談時,不要打聽對方的年齡、履歷 、婚姻、薪金、衣飾價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況。
同外國人交談,最好選擇喜聞樂道的話題 ,諸如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電影電視、風光名勝、旅游度假、烹飪小吃等,大家都會感興 趣。
這類話題使人輕松愉快,能受到普遍歡迎。
如果外國人主動談起我們不熟悉的話題,應 該洗耳恭聽,認真請教,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主動同外國人談論自己一知半解的話題 。
做文明學生手抄報內容
文明禮儀常識 禮儀是為維系社會正常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xiàn)稱為禮貌。
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jié)、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xiàn)。
一個人的衛(wèi)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wèi)生:清潔衛(wèi)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
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后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wèi)生。
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
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
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xié)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或原則。
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huán)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yōu)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xié)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tài)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wěn);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
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
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托人辦事為拜托等等。
要努力養(yǎng)成使用敬語的習慣。
現(xiàn)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
這十個字體現(xiàn)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tài)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yǎng)和文明素質。
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
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tài)的美。
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松。
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
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tài)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tài)造型。
端莊優(yōu)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wěn)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應兩膝并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
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wěn)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
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
若堅持這一點,那么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tài),都會優(yōu)美、自然。
作者:孝義也需要文明 2007-6-23 03:39 回復此發(fā)言 -------------------------------------------------------------------------------- 2 文儀常識 2 文明禮儀常識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
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tài)。
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wěn),胸要挺,頭要抬,肩放松,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
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后,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
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么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后晚輩,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級后下級,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jié)方式。
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jié),常用于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
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三、公共禮儀 (一) 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1、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
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
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
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
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不可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
演出結束后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2、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
(1)要注意整潔,遵守規(guī)則。
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內。
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占位置。
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涂抹劃線。
(2)要保持安靜和衛(wèi)生。
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
(3)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屬于公共財產,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二)乘車禮儀 1、騎自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
不闖紅燈,騎車時不撐雨傘,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不騎車帶人。
遇到老弱病殘者動作遲緩,要給予諒解,主動禮讓。
2、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
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
在車廂、輪船里,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要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
上車后不要搶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占座。
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三)旅游觀光禮儀 1、游覽觀光:凡旅游觀光者應愛護旅游觀光地區(qū)的公共財物。
對公共建筑、設施和文物古跡,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墻、碑等建筑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huán)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里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其他客人。
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
對于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學校禮儀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一)學生禮儀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作者:孝義也需要文明 2007-6-23 03:39 回復此發(fā)言 -------------------------------------------------------------------------------- 3 文明禮儀常識 3 文明禮儀常識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
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
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
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
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
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
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
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
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
在有求于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
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應及時歸還,并要致謝。
對于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后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
對同學的相貌、體態(tài)、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
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
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于參加者人數(shù)眾多,又是正規(guī)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
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
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
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
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
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
神態(tài)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
不在黑板、墻壁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jié)約用水用電。
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
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二)教師禮儀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
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fā)生作用。
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yǎng)往往從他的姿態(tài)中就能表現(xiàn)出來。
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1)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
當講話出現(xiàn)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有損于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作者:孝義也需要文明 2007-6-23 03:39 回復此發(fā)言 -------------------------------------------------------------------------------- 4 文明禮儀常識 4 文明禮儀常識 (2)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于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
站著講課時,應站穩(wěn)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于昂著頭。
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3)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
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
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做其他過分的動作。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jié)。
(1)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
老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
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3)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余的話,給學生干凈利索的感覺。
(4)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
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
舉止端正,行為有度。
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3)分清場合,入情入理。
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xié)調一致。
不要言過其實,故意夸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五、公務禮儀 (一)當面接待扎儀 上級來訪,接待要周到。
對領導交待的工作要認真聽、記;領導了解情況,要如實回答;如領導是來慰問,要表示誠摯的謝意。
領導告辭時,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見。
下級來訪,接待要親切熱情。
除遵照一般來客禮節(jié)接待外,對反映的問題要認真聽取,一時解答不了的要客氣地回復。
來訪結束時,要起身相送。
(二)電話接待禮儀 電話接待的基本要求: (1)電話鈴一響,拿起電話機首先自報家門,然后再詢問對方來電的意圖等。
(2)電話交流要認真理解對方意圖,并對對方的談話作必要的重復和附和,以示對對方的積極反饋。
(3)應備有電話記錄本,重要的電話應做記錄。
(4)電話內容講完,應等對方結束談話再以再見為結束語。
對方放下話筒之后,自己再輕輕放下,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三)引見時的禮儀 到辦公室來的客人與領導見面,通常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引見、介紹。
在引導客人去領導辦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員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數(shù)步遠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給客人。
在陪同客人去見領導的這段時間內,不要只顧悶頭走路,可以隨機講一些得體的話或介紹一下本單位的大概情況。
在進領導辦公室之前,要先輕輕叩門,得到允許后方可進入,切不可冒然闖入,叩門時應用手指關節(jié)輕叩,不可用力拍打。
進入房間后,應先向領導點頭致意,再把客人介紹給領導,介紹時要注意措詞,應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著對方。
介紹的順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同志介紹給女同志;如果有好幾位客人同時來訪,就要按照職務的高低,按順序介紹。
介紹完畢走出房間時應自然、大方,保持較好的行姿,出門后應回身輕輕把門帶上。
(四)乘車行路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陪同領導及客人乘車外出時要注意: (1)讓領導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2)要主動打開車門,并以手示意,待領導和客人坐穩(wěn)后再關門,一般車的右門為上、為先、為尊,所以應先開右門,關門時切忌用力過猛。
(3)在乘車的座位上很講究,我國一般是右為上,左為下。
陪同客人時,要坐在客人的左邊。
作者:孝義也需要文明 2007-6-23 03:39 回復此發(fā)言 -------------------------------------------------------------------------------- 5 文明禮儀常識 5 文明禮儀常識 (五)遞物與接物 遞物與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舉止。
禮儀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
因此,遞物時須用雙手,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例如遞交名片:雙方經介紹相識后,常要互相交換名片。
遞交名片時,應用雙手恭敬地遞上,且名片的正面應對著對方。
在接受他人名片時也應恭敬地用雙手捧接。
接過名片后要仔細看一遍或有意識地讀一下名片的內容,不可接過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處亂扔。
(六)會議禮儀 會議的通用禮儀,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fā)放會議通知時應闡明目的。
(2)擬發(fā)好會議通知。
會議通知必須寫明開會時間、地點、會議主題及參加者等內容。
要提前一定的時間發(fā)通知,以便使參加者有所準備。
(3)安排好會場。
會場的大小,要根據(jù)會議內容和參加者的多少而定。
如果會場不易尋找,應在會場附近安設路標以作指點。
(4)開會的時間宜緊湊。
開馬拉松式的長會,往往上面在作長篇報告,下面卻在交頭接耳呵欠不斷。
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時間,討論實質性的問題,應視為開會禮儀中十分重要的一條。
(5)迎送禮儀。
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會議,對會議參加者要認真做好迎送工作。
一般應在會前組成一個會務組,專門處理有關問題。
六、日常交際禮儀 (一)宴請禮儀 宴請是公關交往中常見的交際活動形式之一,恰到好處的宴請,會為雙方的友誼增添許多色彩。
赴宴要準時,赴宴前應修整儀容以及裝束,力求整潔大方。
在宴請排位時,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開始進餐,取菜時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夠,可以再取。
如果主人為你夾菜,要說謝謝。
吃東西時要文雅,閉嘴,細嚼,慢咽。
不要發(fā)出聲音或嘔嘴。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講話。
剔牙時,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
當主人起身祝酒時,應暫停進餐,注意傾聽。
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
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飲酒不要過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勸強灌。
(二)舞會禮儀 參加舞會時儀表、儀容要整潔大方,盡量不吃蔥、蒜、醋等帶強烈刺激氣味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憊不堪地進入舞場。
患有感冒者不宜進人舞場。
尚不會跳舞者最好不在舞場現(xiàn)學現(xiàn)跳,待學會后再進舞池。
一般情況下,男士應主動有禮貌地邀請女士;如果是上下級的關系,不論男女,下級都應主動邀請上級跳舞。
跳舞時舞姿要端莊,身體保持平、直、正、穩(wěn),切忌輕浮魯莽;男士動作要輕柔文雅,不宜將女士攏得過緊、過近;萬一觸碰了舞伴的腳部或沖撞了別人,要有禮貌地向對方額首致歉。
一曲終了,方可停舞。
男舞伴應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謝意,女舞伴則應點頭還禮。
除此之外,還應講究文明禮貌,維護舞場秩序,不吸煙,不亂扔果皮,不高聲談笑,不隨意喧嘩,杜絕一切粗野行為。
(三)拜訪禮儀 1、拜訪前的相邀禮儀:不論因公還是因私而訪,都要事前與被訪者電話聯(lián)系。
聯(lián)系的內容主要有四點: (1)自報家門(姓名、單位、職務)。
(2)詢問被訪者是否在單位(家),是否有時間或何時有時間。
(3)提出訪問的內容(有事相訪或禮節(jié)性拜訪)使對方有所準備。
(4)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定下具體拜訪的時間、地點。
注意要避開吃飯和休息、特別是午睡的時間。
最后,對對方表示感謝。
2、拜訪中的舉止禮儀: (1)要守時守約。
(2)講究敲門的藝術。
要用食指敲門,力度適中,間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
如無應聲,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應聲,再側身隱立于右門框一側,待門開時再向前邁半步,與主人相對。
(3)主人不讓座不能隨便坐下。
如果主人是年長者或上級,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
主人讓座之后,要口稱謝謝,然后采用規(guī)矩的禮儀坐姿坐下。
主人遞上煙茶要雙手接過并表示謝意。
如果主人沒有吸煙的習慣,要克制自己的煙癮,盡量不吸,以示對主人習慣的尊重。
主人獻上果品,要等年長者或其他客人動手后,自己再取用。
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過于隨便。
(4)跟主人談話,語言要客氣。
(5)談話時間不宜過長。
起身告辭時,要向主人表示:打擾之歉意。
出門后,回身主動伸手與主人握別,說:請留步。
待主人留步后,走幾步,再回首揮手致意:再見。
七、涉外禮儀 在國際交際中,禮賓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許多外事活動,往往是通過各種交際禮賓活動進行的。
一般來說,各種交際活動,國際上都有一定慣例,但各國往往又根據(jù)本國的特點和風俗習慣,有自己獨特的做法,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除應發(fā)揚我國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意禮貌、禮節(jié)之外,還應尊重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了解它們不同的禮節(jié)、禮貌的作法,從而使得我們在對外活動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1、舉止:在外事活動中,舉止要落落大方、端莊穩(wěn)重,表情要自然誠懇、和藹可親,不能不拘小節(jié)。
站時,身體不要東歪西靠,不要斜靠在桌面或倚靠;坐時,姿勢要端正,不要翹腳、搖腿,也不要顯出懶散的樣子,女同志不要支開雙腿;走時,腳步要輕,如遇急事可加快腳步,但不要慌張奔跑;說話時,手勢不要過多,也不要放聲大笑或高聲喊人。
2、談吐:在與外賓交談時,表情要自然,態(tài)度要誠懇,用語要文明,表達要得體。
別人在與他人個別交談時,不要湊前旁聽。
若有事需與某人談話,應待別人說完。
交談中若有急事而要離開時,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在與外賓交談時,不要打聽對方的年齡、履歷、婚姻、薪金、衣飾價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況。
同外國人交談,最好選擇喜聞樂道的話題,諸如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電影電視、風光名勝、旅游度假、烹飪小吃等,大家都會感興趣。
這類話題使人輕松愉快,能受到普遍歡迎。
如果外國人主動談起我們不熟悉的話題,應該洗耳恭聽,認真請教,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主動同外國人談論自己一知半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