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詞語有哪些
1、最好的年給最好的人,我們錯過了。
2、我想人生中最難過情是一直遇不見,而是遇見了,得到了,又被拿走。
3、一個人身邊的位置只有那麼多,你能給的也只有那麼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
4、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fā)現(xiàn),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么忘記了。
5、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6、記憶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論你攤開還是緊握,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凈。
7、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墻上刻下一張臉一張微笑著憂傷著凝望我的臉。
8、我們微笑著說我們停留在時光的原處,其實早已被洪流無聲地卷走。
9、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想起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10、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
11、你永遠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時候的樣子,因為只有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寂寞。
12、誰是誰生命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轉輪,前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的哀傷的精魂。
最終誰都不是誰的誰。
13、這個城市沒有草長鶯飛的傳說,它永遠活在現(xiàn)實里面,快速的鼓點,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虛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14、時光沒有教會我任何東西,卻教會了我不要輕易去相信神話。
15、離去,讓事情變得簡單,人們變得善良,像個孩子一樣,我們重新開始。
16、一只野獸受了傷,它可以自己跑到一個山洞躲起來,然后自己舔舔傷口,自己堅持,可是一旦被噓寒問暖,它就受不了。
17、傷口就像我一樣,是個倔強的孩子,不肯愈合,因為內心是溫暖潮濕的地方,適合任何東西生長。
18、因為我知道你是個容易擔心的小孩,所以我將線交你手中卻也不敢飛得太遠。
19、總有一天我會從你身邊默默地走開,不帶任何聲響。
你錯過了很多,我總是一個人難過。
20、我就像現(xiàn)在一樣看著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著你開心也跟著你難過,只是我一直站在現(xiàn)在而你卻永遠停留過去。
21、如果我們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時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邊聽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邊慢慢皓首。
22、當你真正愛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語言多么的脆弱和無力。
文字與感覺永遠有隔閡。
23、遺忘是我們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沒有對齊的圖紙從前的一切回不到過去就這樣慢慢延伸一點一點的錯開來也許錯開了的東西我們真的應該遺忘了。
24、什么叫快樂
就是掩飾自己的悲傷對每個人微笑。
25、我不喜歡說話卻每天說最多的話,我不喜歡笑卻總笑個不停,身邊的每個人都說我的生活好快樂,于是我也就認為自己真的快樂。
可是為什么我會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個相似的背影就難過,看見秋天樹木瘋狂地掉葉子我就忘記了說話,看見天色漸晚路上暖黃色的燈火就忘記了自己原來的方向。
26、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27、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28、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xiàn)過的每一個人,于是我總是意猶未盡地想起你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shù)我的寂寞。
29、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人。
30、牽著我的手,閉著眼睛走你也不會迷路。
31、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32、原來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他們的快樂象貪玩的小孩,游蕩到天光,游蕩到天光卻還不肯回來。
33、那些刻在椅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地上的花朵開出地老天荒的沒有風的森林。
34、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矯情。
凡事知足常樂。
35、從蛹破繭而出的瞬間,是撕掉一層皮的痛苦徹心徹肺很多蝴蝶都是在破繭而出的那一刻被痛得死掉了。
36、我們一直在尋覓,尋覓,那個我們都有的結局。
37、傷感的句子:就在那一瞬間,我仿佛聽見了全世界崩潰的聲音。
38、是我勇敢太久,決定為你一個人而活。
39、我站得太久說的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么還是聽不懂
我寫的太多了寫得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么還是看不懂
40、飛機場的騷亂一會兒就停止了,這里的人都是有著自己的方向的,匆匆地起飛,匆匆地下降,帶走別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憶。
41、我落日般的憂傷就像惆悵的飛鳥,惆悵的飛鳥飛成我落日般的憂傷。
42、全世界的人都離開你了我也會在你身邊,有地獄我們一起猖獗。
43、我的眼淚留了下來,灌溉了下面柔軟的小草,不知道來年,會不會開出一地的記憶和憂愁。
44、天空的飛鳥,是你的寂寞比我多,還是我的憂傷比你多,剩下的時光,你陪我,好不好,這樣你不寂寞,我也不會憂傷。
45、如果等待可以換來奇跡的話,我寧愿等下去,哪怕一年,抑或一生
46、我們像是表面上的針,不停的轉動,一面轉,一面看著時間匆匆離去,卻無能為力。
47、我總是這樣凝望那些日升月沉無家可歸的憂傷。
48、大提琴的聲音就象一條河,左岸是我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我值得緊握的璀璨年華,中間流淌的,是我年年歲歲淡淡的感傷。
49、我不知道死亡的時候,凝望蒼穹竟然回那么凄涼,一聲一聲霰雪鳥的悲鳴,斜斜地掠天而去,我看到你的面容浮現(xiàn)在蒼藍色的天空之上,于是我笑了,因為我看到你,快樂得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50、愛情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的義無返顧,一個人的冷暖自知,一個人的天荒地老,無關其它。
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詞語是什么詞
若隱若現(xiàn) ruò yǐn ruò xiàn 【解釋】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xiàn),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
” 【結構】聯(lián)合式。
【用法】有時形容景色似有似無;有時形容記憶模糊不清。
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隱;不能讀作“rěn”。
【辨形】隱;不能寫作“穩(wěn)”。
【近義詞】若有若無、隱約可見 【反義詞】一目了然、黑白分明 【例句】 (1)前方有幾個人影;~;不知是干什么的。
(2)遠處似乎有一處燈光;隔著小樹林~的。
【英譯】partly hidden and partly visible
類似謝謝你若有若無的照顧的句子有哪些
那一縷縷若有若無的云絲,似即似離,莫非是仙女和織女扯下的棉絮
浣溪沙詞中傷春感,傳出一縷若有若無、情致纏綿的句子。
急
詞牌釋義[題考〕 【南唐書】:『王感化善謳歌,聲韻悠揚,清振林木,系樂府為歌板色。
元宗嘗作[浣溪沙]詞二闋,手寫賜感化。
』此浣溪沙一調創(chuàng)于五代南唐中主。
所謂攤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調結構破一句為兩句,增七字為十字。
后人以李璟本首細雨、小樓一聯(lián)膾炙人口,因名之為南唐浣溪沙。
而本調沙字意當為紗;或又作浣紗溪,則應作為紗,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
本調別名山花子。
〔作法〕 本謂四十八字,儼然一首七言詩,但頷聯(lián)與尾聯(lián)各缺四字耳。
第一、二句,即為七言詩仄起之首二句。
第三句亦與仄起七言詩之第三句同。
而第四句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為不完全之七言詩第四句。
后半首二句句法,更與七言詩頸聯(lián)無異。
第三句亦與七言詩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詩之末尾三字。
據(jù)詞中有減字之例,則此調殆亦可名為減字七言詩矣。
詞牌由來《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后用為詞調。
沙,一作“紗”。
有雜言、齊言二體。
唐、五代人詞中,見于敦煌曲子詞者,均為雜言;見于《花間》、《尊前》兩集,多為齊言,亦有雜言。
至北宋,雜言稱為《攤破浣溪沙》(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齊言仍稱為《浣溪沙》(或《減字浣溪沙》)。
詞牌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三句兩平韻 韓 偓宿醉離愁慢髻鬟(韻)可仄平平可仄韻六銖衣薄惹輕寒(韻)可平平仄仄平韻慵紅悶翠掩青鸞(韻)平平可仄仄平韻羅襪況兼金菡萏(句)可仄可平平仄仄雪肌仍是玉瑯玕(韻)可平平仄仄平韻骨香腰細更沈檀(韻)可平平仄仄平韻名家作品一、浣溪沙 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繅車2。
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4。
注釋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
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
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
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
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
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鑒賞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xiàn)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xiàn)在蘇軾詞中。
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
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
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二、浣溪沙作者: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
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4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5。
注釋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zhèn)。
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xié)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娘曲詞云,'蕭蕭暮雨郎不歸'。
子規(guī),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
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
《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進去請業(yè),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
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
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fā),悲嘆衰老。
鑒賞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jié),溪邊蘭草初發(fā),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
子規(guī)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于子規(guī)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
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
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
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
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
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guī)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tài)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三、浣溪沙作者:蘇軾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1細雨斜風作小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
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1.泗州,今安徽泗縣。
劉倩叔,生平不詳。
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
泗州在淮河北岸。
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
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fā)云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筍,萵苣筍。
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
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鑒賞此為一首記游詞。
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本無意之風景,于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
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
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四、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注釋懶《花草粹編》作“慵”。
《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熏爐:玉制(或白瓷制)的點燃熏香的鴨形香爐。
熏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斗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
遺,應為“通”之誤。
賞析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
作者用白描的藝術手法,繪制了兩幅清淡典雅的畫面:一是室外“閨婦夜晚傷春圖”,一是室內“閨婦夜晚懷人圖”。
不同感受通過基本相同之處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現(xiàn),因此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意境。
兩幅畫面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突出了詞旨。
五、浣溪沙作者:李清照繡面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注釋繡面:唐宋以前婦女面額及頰上均貼紋飾花樣。
芙蓉:荷花,此處指很好看。
飛:《歷代詩余》作“偎”寶鴨:指兩頰所貼鴉形圖案,可參敦煌壁畫供養(yǎng)人之婦女繪畫,或以為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釵,古代婦女頭上的飾物。
香腮:美麗芳香的面頰。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標致。
箋:紙,指信箋、詩箋。
賞析此詞當是易安早期作品。
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寫采用比擬、襯托、側面描寫的方法。
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歡快俊朗。
六、浣溪沙作者:李清照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注釋莫許:不要。
琥珀:松柏的樹脂積壓在地底億萬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紅褐色。
琥珀濃,指酒的顏色很濃,色如琥珀。
疏鐘:斷續(xù)的鐘聲。
瑞腦:一種熏香的名字,也叫龍腦,即冰片。
魂夢:即夢魂,指睡夢中人的心神。
辟寒金:任昉《述異記》:“三國時,昆明國貢魏嗽金鳥。
鳥形雀,色黃,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
至冬,此鳥畏霜雪,魏帝乃起溫室以處之,名曰辟寒臺。
故謂吐此金為辟寒金。
”詩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貴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頭飾小巧。
辟《樂府雅詞》作“碎”,誤。
髻鬟:古代婦女的兩種發(fā)式。
燭花:蠟燭燃燒時的燼結。
賞析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作。
寫女主人晚來用酒遣愁,夢里醒來的孤寂,隱含無限的離情別緒。
通過夢前夢后的對比,把年輕少婦沉重的愁苦情思從側面烘托出來。
全詞寫的相思,卻不著相思一字,具有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七、浣溪沙作者:李清照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注釋閑窗:原作“間窗”蓋“閑”之誤。
帶護闌的窗子。
閑,闌也。
閑窗,一般用作幽閑之意。
沉沉:指閨房幽暗,影子濃重。
理瑤琴:理,調理定調,一般指代彈琴。
瑤琴:玉為飾,美的琴。
遠岫:遠山。
薄暮:傍晚,黃昏。
細風:微風。
輕陰:暗淡的輕去。
賞析此詞當屬李清照前其作品。
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
傷春、懷人,相輔相成。
“崔”、“弄”兩詞琢煉得妙。
“弄”字寫出一幅風雨戲云,陰云飄卷的動畫面,表現(xiàn)了女主人孜然獨處的凄寂心境。
八、浣溪沙作者:李清照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注釋紅日,別版做簾日. 三丈透,三丈為虛數(shù).指太陽升起的高度. 透:透過. 金爐,別做佳人. 金爐為銅制的香爐. 次第:依次. 香獸:香料炭屑制成的 獸型燃料. 地衣:地毯. 佳人:指宮女.舞點,別做舞急,舞徹,舞點.舞點,按照音樂中的節(jié)拍舞一支曲調.溜:滑落. 酒惡(e三聲),別做酒渥.亦稱中酒,指酒至微醉.時拈,別做時沾,時將.常常拈取.花蕊:此處代指花朵.嗅:聞. 別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宮殿.簫鼓:蕭和鼓.泛指樂器. 九、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鑒賞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
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
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
”夕陽西下,是眼前景。
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
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
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聯(lián)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
這一句應上“幾時回”。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
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十、浣溪沙作者:晏殊內容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
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鑒賞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記載:“晏元獻公雖起田里,而文章富貴,出于天然。
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
’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唯說其氣象。
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
‘“這段話頗能道出晏殊富貴詞的獨特風格。
這首詞前五句描寫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跡,細節(jié)刻畫,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錦繡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澤與氣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環(huán)境寫得博大高華,充滿富貴氣象。
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既不是傷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羈旅思鄉(xiāng)游子的離愁,更不是感時憫亂的深愁,而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
劈頭“小閣重簾有燕過”點出環(huán)境與時令。
此句看似平淡,實乃傳神一筆,有破空而來之勢。
這匆匆一過的穿簾燕子,莫非是遠方使者,給簾內入傳遞了春將歸去的消息。
像平靜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層層波瀾。
一下子打破了小閣周圍寧靜的空氣,起著溝通重簾內外的作用。
閣中人目隨燕影,看到“晚花紅片落庭莎”。
原來時已暮春,庭院滿地落紅。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謝,形容落花的時間,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節(jié)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跡,滿庭莎草已是一派濃綠。
“紅片”與“庭莎”,綠肥紅瘦,相映成趣。
“曲欄干影入涼波”,庭院中池邊的曲曲欄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涼波”的“涼”既是時已入暮,池水生涼的真實寫照,又是個中人此時此地心境凄涼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寫的是簾外景物,從視覺所及落筆。
“重簾”、“過燕”、“晚花”、“庭莎”、“曲欄”、“涼波”諸意象所組成的畫面,其色澤或明或暗,或濃或淡,或動或靜,使整個庭院呈現(xiàn)出一片凄清冷落。
雖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處境、心曲,已躍然紙上了。
片兩句由簾外轉入簾內,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
“一霎”、“幾回”乃互文。
雖說是“好風”、“疏雨”,小閣里的人卻聽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見環(huán)境是何等的靜,人是多么孤獨。
上句“翠”、“生”二字,一為冷色,一為動態(tài),這種化虛為實的描寫,把周圍的景物寫活了,給人以質感。
好風入檻,翠幕生寒,孤身獨處,情何以堪。
下句“圓荷”即荷葉。
疏雨滴嫩綠的荷葉上,聲音本是極細極微,但偏偏閣中人卻聽得清清楚楚。
簾外之凄清冷落如彼,簾內之空虛寂靜如此,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況又值“酒醒人散”之后。
末句以情語作結,總束全詞,興起感情波瀾,似神龍掉尾,極有跌宕之致。
此詞表現(xiàn)了作者優(yōu)越閑適的生活,卻又流露出索寞悵惘的心緒。
結句抒發(fā)的亦是富貴閑愁。
前人評晏殊詞圓融平靜,多富貴氣象。
晏殊自云:“余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悅其氣象。
”此詞可見一斑。
十一、浣溪沙 作者: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
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
一場春夢日西斜。
鑒賞 此詞寫夏日黃昏麗人晝夢方醒、晚妝初罷、酒臉微醺的情狀。
全詞婉轉有致,猶如一幅別具韻味、濃墨重彩的油畫。
首句寫室內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著瑩潔的寒冰,碗邊凝聚的水珠若露華欲滴。
古時富貴人家,嚴冬時把冰塊收藏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氣。
一“寒”字正反襯出室中的熱。
接著,作者筆觸寫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過輕薄的紗衣,呈露出芬芳潔白的肌體;晚來濃妝的嬌面,更勝似豐艷的荷花。
二、三句設喻。
用意用語均似“花間”。
“粉融”,謂脂粉與汗水融和。
不點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處。
“香雪”借喻女子肌膚的芳潔,雖亦古詩詞中常用之語,但本詞中卻有特殊的意義,它跟“冰寒”句配合,盛夏中得清涼之意。
以“玉”、“冰”、“粉”、“雪”之白,襯托“妝面”之紅,寫夏日黃昏女子妝罷的情景,真如一幅優(yōu)美的彩照。
過片寫她那下垂的鬢發(fā),已靠近眉間額上的月形妝飾;微紅的酒暈,又如紅霞飛上臉邊。
兩句寫女子微醉的情態(tài),艷而不俗,細而不纖。
古時女子的面飾,有以黃粉涂額成圓形為月,因位置兩眉之間,故詞稱“眉際月”。
李商隱《蝶》詩之三“八字宮眉捧額黃”,似即指此。
“欲迎”、“初上”,形容絕妙。
不獨刻畫之工,且見詞人欣賞之情。
“月”與“霞”,語意雙關,既是隱喻女子的眉和臉,也是黃昏時的實景。
可以想象這位美艷的姑娘,晚妝初過,穿著件單薄的紗衣,盈盈佇立,獨倚暮霞,悄迎新月。
“一場春夢日西斜”,方始點明,原來上邊五句所寫的,都是晝眠夢醒后的情景。
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妝。
“春夢”,謂剛才好夢的短暫。
慵困無聊,閑愁閑恨,全詞之意,至此全出。
末句倒裝,“日西斜”三字,與上片“晚來”接應
形容美玉的句子
這塊玉形狀圓潤,仿佛整塊玉里都浸著水一樣,水潤且有光澤。
是上等的老坑翡翠,顏色墨綠剔,被人精心打磨散發(fā)出一陣若有若無的靈氣。
能采納不?!
形容地獄的句子
1. 血光沖天。
無盡地霧氣在繚繞陣腥風聞之令人欲嘔,猩紅的,匯聚成河。
2. 遍地的殘破肢體,內手腳,頭顱,到處都是……3. 一具具仙神的身體,掛在骨山上。
吊在惡魔城堡前,死前遭受極刑地種種慘烈狀態(tài),還依然保持著。
4. 血光蔽日,那是一片陰慘慘地血色修羅世界。
一座座高大地魔像巍然而立。
不過全部都沾染著猩紅的血水。
連綿成片的地惡魔城堡,形狀和惡魔地頭顱異常接近。
矗立在這片陰森的煉獄中,無盡地骸骨在漂浮。
七八座巨大的枯骨山高聳而立,滾滾而流的血河在雕像、城堡、骨山下呼嘯而過……5. 一陣陣驚天動地的大響,宛如天雷一般突然爆發(fā)了開來,地獄內血光沖天,腥味撲鼻,血水不斷翻涌,大地在劇烈搖動,仿佛要翻渡過來一般。
6. 大地都猛烈搖動了起來。
煞氣充斥天地間。
整片天空都不再明媚。
天地間所有景物都籠罩上了淡淡地血色!7. 大地在劇烈的抖動,一聲聲若有若無地沉悶魔嘯,在深層地下不斷傳出。
8. 這里森然恐怖,充斥著無盡地陰森氣息。
9. 而整片大地也像燒紅的鐵塊一般,透發(fā)出通紅的光彩。
所有巨大地石柱、巖壁都閃爍著駭人地血芒。
10. 四周寸草不生,只有無所歸處的孤魂
用若有若無與若隱若現(xiàn)一起造一個句子
天上的月亮被云層遮擋得若有若無,湖水里月亮的影子若隱若現(xiàn)地顯得很神秘的樣子。
詩中描寫雨中的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的詩句是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是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就是描寫西湖的美景。
百度上直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滿意請采納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