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現(xiàn)在處境很困難,,但是內(nèi)心很堅強的句子
四面楚歌、危機四伏、山窮水盡、彈盡糧絕、危在旦夕1、四面楚歌【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兵少,糧食也吃完了,漢軍會同諸侯軍隊包圍了一層又一層。
夜里聽到漢軍四面都唱起楚歌,項羽就大吃一驚,說:‘漢軍已經(jīng)全部得到楚國嗎
怎么楚人這么多呢。
’”2、危機四伏【解釋】:到處隱藏著危險的禍根。
【出自】: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
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3、山窮水盡【解釋】:山和水都到了盡頭。
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出自】: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譯文】:尋尋覓覓,山巒重重疊疊,溪流迂回曲折,似已無路可走,繼續(xù)前行,忽然柳樹茂密,山花鮮艷,又一村莊出現(xiàn)在眼前。
4、彈盡糧絕【解釋】:作戰(zhàn)中彈藥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
指無法繼續(xù)作戰(zhàn)的危險處境。
【出自】: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志銘》:“公挺身與兵,屢捷。
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shù)千人南歸。
”【譯文】:公挺身而出與戰(zhàn)爭,屢次獲勝。
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再支持,于是率領(lǐng)部眾幾千人回到南方。
5、危在旦夕【解釋】: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
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出自】:《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譯文】:如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包圍,我窮無援,危在旦夕。
形容處境艱難,盼不到頭,自責無能的古詩詞句
[如蹈水火] 處境艱難。
[流離] 比喻處境由順利艱難。
[瑣尾流離] 瑣尾:細小時美流離:梟的別名。
梟細小時怪可愛,長大后卻非常丑惡。
比喻處境由順利轉(zhuǎn)為艱難。
[天荊地棘] 天地間布滿荊棘,比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孤魂野鬼] 比喻沒有依靠,處境艱難的人。
[寸步難移] 連一步都難移動。
形容走路困難。
也比喻處境艱難。
[寸步難行] 形容走路困難。
也比喻處境艱難。
[進退維谷] 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
形容進退兩難。
[步履維艱] 指行走困難行動不方便。
[左右為難]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進退兩難] 前進和后退都難。
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步履蹣跚]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束手無策] 策:辦法。
遇到問題,就象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一籌莫展]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
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騎虎難下]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
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寫紅軍當時的處境艱難的句子是什么?
橫斷山,路難行。
天如火,水似銀。
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
橫斷山,路難行。
敵重兵,壓黔境。
戰(zhàn)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
敵人棄甲丟煙槍,十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diào)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