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語言描寫
一、對話精彩,展露生活氣息 文章中,精彩的人物對話是語言描寫的重頭戲,最能顯露文章的生活氣息。
寫好對話的關鍵是巧借豐富多彩的“說”寫出說話人的神情舉止。
具體方法有很多種:一是用表情點示,如“她竭力抑制內(nèi)心的慌亂,低頭望著自己的腳尖,支支吾吾說:‘我——我沒偷,真的……’”;二是與動作為伴,如“我驚慌地撲到她跟前說:‘媽,你怎么啦
’”;三是借評說表述,如“‘沒有
’女售貨員把這兩字說得很重,生硬得像扔過來兩塊石頭”。
除此之外,描寫對話時還要適時運用嘆詞和語氣詞等,使用“表態(tài)式說”或“目睹式說”描繪說話的腔調(diào),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如“‘唉,好人哪
’他裂帛般叫了一聲,渾濁的眼睛很快被淚水蒙住了……他哽噎著,一邊哭一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學生娃——你——真是俺——的救命恩人哪
俺——給你——磕頭啦——
’”。
這段話就透過語氣詞和嘆詞的精彩描摹,以及對老人的神情與動作的精細刻畫,讓我們仿佛親臨了生活中真切感人的一幕,頓生“人間自有真情在”的生活情味。
學生學過的課文中,《變色龍》一文就運用大量語氣詞和嘆詞,成功地描繪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特定場景里說話時的內(nèi)心活動,栩栩如生地折射了他欺凌弱小、巴結權貴的“變色龍”性格。
二、口語鮮活,凸顯人物個性 語言描寫的本質(zhì)是摹寫人物在具體的交際環(huán)境里說的話,因此理應描繪出生活化、口語化的語言原貌,以便凸顯人物的個性。
為此,描寫人物的語言時絕對不能以書面語言代替活生生的人物口語。
人物的慣用語和口頭禪是個性化口語的寶貴資源,是人物的職業(yè)、地位、年齡、身份、教養(yǎng)、情趣、閱歷、性格等個體因素的話語凝結,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
比如,《賣蟹》中“過濾嘴”與小姑娘砍價時多次出現(xiàn)的“殺人”一詞,顯然就是他砍價的慣用語,展現(xiàn)的是一個貪便宜成性的蟹市老客形象;《孔乙己》中,孔乙己常說的“多乎哉
不多也”,既反映了他讀書人的身份,又表現(xiàn)了他放不下讀書人架子的窮酸迂腐的個性;《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的口頭禪“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則是別里科夫這個沙皇專制制度的忠實奴才的保守、僵化性格的自然流露。
不僅如此,寫文章時,有時為了讓語言更富生活化、口語化,還可以恰當?shù)卮┎逡恍┎煌耆木渥印?/p>
比如,“哦
大記者,干嘛
采訪我
”就是由符合生活實際的口語組成,如換成書面腔的表達——“大記者,你想采訪我
”,句子倒是完整了,可人物當時驚異的心情就沒有先前那么強烈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也明顯變窄了很多,傳達出來的個性化意味也減弱了許多。
三、修辭增色,打造幽默情趣 描寫人物語言時,在對人物語言進行生活化、口語化描寫的基礎上,還應該有意識地做一些修辭潤色或者移植加工的工作,讓語言顯得更俏皮、含蓄、機智,從而收獲一分詼諧之趣。
比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對前去借盤纏參加鄉(xiāng)試的范進的奚落與挖苦——“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瘌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
”“這些中老爺?shù)亩际翘焐系摹那恰?/p>
”“像你這種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鮮活的俗語的巧妙引用與生動形象的比喻相映成趣,讀之令人忍俊不禁,的確收到了幽默生動的藝術表達效果。
描寫人物語言時,反復是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可以加強語勢,突出個性。
比如,“她眼睛發(fā)直,瞳孔散了光,喃喃地自己對自己說:‘我早就知道我考不上,我——早——就……’我不忍心再折磨她,掏出錄取通知書。
哪知,‘我不看
我不看
’她嚇得直往沙發(fā)的一角里縮……”。
這段文字中,兩處反復的成功運用與范進得知中舉后兩次“噫
好了
我中了
”無論是心情還是語氣語調(diào)都很相似。
描寫人物語言時,對比也是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
比如,《故鄉(xiāng)》就是運用對比手法,通過閏土少年時說話伶俐活潑與中年時說話吞吞吐吐的對照,顯示了人物性格的變化。
此外,巧妙地將綽號等借用于對話之中,也會使文章平添幾分趣味。
總而言之,要想成功地駕馭語言描寫,就必須深入生活,掌握豐富的生活化語言,并對其加以提煉,這樣才能設身處地地寫出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塑造出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
描寫語言的句子大全
語言描寫的例句(1)1.老師的一席像在我的心窩里添了一把火,渾身都燒得熱乎乎的。
長的每一句話都打動著在場人的心弦,它像驚雷,把人震醒;它像強心劑,使人振奮;它像補藥,壯人氣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窩!2.老師的親切話語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潤著我的心田。
3.老師的告誡讓我不斷進步,像芝麻開花一樣一節(jié)更比一節(jié)高。
4.老師的這些話,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場春雨,灑落在一塊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滲透了下去。
5.他講起話來多有勁呀,每一句都像小錘一樣敲在我的心上。
6.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銹的播種機,不斷地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識的種子。
7.老師的諄諄教誨,像一股暖流,流進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8.她大發(fā)脾氣道:“你一個女孩子,不是我看輕你,用秤稱一稱能有幾兩重!”9.你別在我這兒啄木鳥翻跟頭?!ㄆü?。
10.俗話說:有愛孫猴兒的,就有愛豬八戒的。
林子大了,啥鳥都有。
11.“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
’你是堂堂的軍官,哭得像個娘兒們,不害羞?”12.你真是鬼拜花堂——死作樂。
都這陣了,還滿不在乎。
13.咱們是小藥鋪,存不住你這根大人參。
14.她這人是屬手電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15.他用鼻孔哼一聲,說:“你是吹糖人兒的出身,口氣怪大的。
”16.她嘴里咕噥著:“跳蚤不大,非要頂起被子來不可!”17.他一聽,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嘲諷地說:“哼,真是高山打 鼓——響(想)得不低”人物語言描寫的例句(2)1.他強壓怒火說:“你小子老鼠舔貓鼻子——膽子不小!”2.他今天居然也動手干家務活了,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啦!3.嘖!嘖!嘖!你說得比唱的還好聽。
4.你有多大本事,敢口出狂言?真是洗臉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淺!5.芝麻粒兒大的事兒,給他一吹,就會有天那么大。
6.這句話就像鉤子似的鉤住了大家的心弦,算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
7.這些話雖然罵得很輕,卻像重錘一般砸在我的心上。
8.媽媽這句話,像一根火柴,點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9.老師的話,如同陽光溫暖著我的心。
10.這家伙的話像一股冷風,吹得我心里寒嗖嗖的,牙齒咯咯打顫。
11.那姑娘的話,鋼針似的刺進我的心窩兒。
12.他話匣子一開, 活像自來水龍頭, 一擰開就嘩嘩往外流水。
13.他啲話就像抽不完啲蠶絲, 越說越多。
14.這個女人生性潑辣, 嘴碴子厲害, 她能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
15.她說起話來唧唧呱呱, 一串一串啲, 像只巧嘴八哥。
16.他說起話來, 像炮筒子一樣沖, 全是火藥味兒。
17.他說話直來直去, 從不拐彎, 發(fā)起脾氣來, 一句話能把人砸個跟頭。
18.這幾句話從她那刀片一樣啲嘴唇中間吐出來, 字字似乎帶著刀刃。
總結:在語言描寫中合理地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寫作方法和恰當?shù)匾靡恍┧渍Z、歇后語以及名人名言能使語言描寫顯得更加的生動、有趣。
運用語言描寫神態(tài)的描寫,還有動作描寫在一個句子要全部用上
1, 媽媽摸了摸弟弟的頭,神情和藹地對他說:以后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綠燈哦 2,小強挨了批評,只見他低著頭,滿臉通紅,一副認真改過的樣子,下課鈴—響,他—個箭步?jīng)_出了教室。
運用語言描寫和引用諺語的句子
描寫的分類編輯描寫角度:正(直接)、側面(間接)描寫人物描寫分為: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肖像等景物描寫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描寫景物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描寫(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側面(間接)描寫的作用編輯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歷歷在目、惟妙惟肖。
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 象寫得有聲、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
描寫的特點編輯細描與白描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涂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質(zhì)樸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
魯迅在《作文秘訣》中寫道:白描卻沒有秘訣。
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diào):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南腔北調(diào)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對父親的描寫就是這樣。
也可以說,白描實際上是用敘述的方式進行描寫。
靜態(tài)與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指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
如《子夜》一開頭,描寫黃昏時蘇州河外白渡橋的景色,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現(xiàn)三十年代舊上海的畸形的繁華的。
動態(tài)描寫:指以動來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
如朱自清《綠》中所寫的梅雨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人物描寫簡介:刻劃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
丁玲說: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
但是要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
人物描寫的手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
正面描寫: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
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
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tài)、行為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側面反映了人物的品行。
進行外貌描寫一般使用:1、簡筆勾勒特征;2、運用修辭手法;3、寄托作者愛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關人物對比;6、一人幾幅肖像;7、結合其它技法。
第二,外貌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
然而人的內(nèi)心與外貌并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
優(yōu)秀作品中寫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寫的壞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
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傷痕。
法捷耶夫的《毀滅》中的英雄萊奮生卻矮小而背脊稍微彎曲。
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心愛的人物也不是臉譜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嚴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實。
在寫批判人物時,有時常常以外形美來反襯人物的心靈丑,如《毀滅》中的反面人物美諦克,他風度翩翩,卻動搖變節(jié)。
《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卻心狠手辣。
心理描寫第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必然產(chǎn)生的心理活動,而不能為心理描寫而進行心理描寫。
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驅(qū)寒取暖,快出太陽;這是人本能的常態(tài)的要求。
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寫心理活動,要防止左一個心理活動,右一個心理活動。
只有在關鍵的情節(jié)、動作、表情出現(xiàn)時,才伴之以心理描寫。
第三,寫心理活動,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
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后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發(fā)現(xiàn)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nèi)心沖突,直到堅定、沉著。
行動描寫:通過語言文字表現(xiàn)人物自身在矛盾斗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寫。
為什么要進行人物行動描寫呢?這是因為人們的所作所為是其思想情感的集中表現(xiàn)。
文學作品中,人物行動描寫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藝的高強。
書中寫他采取先防御、后進攻的策略,又顯示出他的謀略與機智。
作者正是通過對武松打虎的全過程的生動細致描寫,表現(xiàn)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所以,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xiàn)。
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jié))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于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
作者支使人物行動的時候,就要盡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并不能表現(xiàn)典型性格的情節(jié)。
(《關于藝術的技巧》)行動描寫應掌握三個原則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里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應當經(jīng)過選擇,足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
因此描寫人物行動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三、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
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
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么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注意事項以上講的正面描寫方法,在寫作時,不是機械地按照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三種方法進行描寫的。
“人是社會諸關系的總和”。
在描寫人物時,要將這些方法綜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寫之后,我們來看什么是側面描寫。
所謂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
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時,認為這部小說經(jīng)常采用襯托的手法來刻劃人物性格。
他在群英會蔣干中計這回的評語中寫道:文有正襯,有反襯。
寫魯肅老實,以襯孔明之乖巧,為反襯也。
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
譬如寫國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
任何事物總是相互聯(lián)系著矛盾著而存在。
襯托的方法正是辯證規(guī)律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一種反映和應用。
《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
我國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
對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在具體描寫人物時,也應根據(jù)主題需要,按照情節(jié)發(fā)展的具體情況,考慮是用正面描寫還是用側面描寫,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環(huán)境描寫簡介:環(huán)境描寫,是指對人物與之發(fā)生直接關系的那種外界條件--社會和自然的描寫。
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的。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因此,寫人記事常常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描寫。
茅盾在《關于藝術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huán)境。
作品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huán)境或自然環(huán)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lián)系著人物的思想行動。
自然環(huán)境描寫(一)自然環(huán)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l)寫景襯托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xiàn)人物關系;(4)寫景表現(xiàn)人物性格。
?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l、精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
只有抓住特征寫風景,才能做到真,好讓讀者看完以后,閉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寫的風景。
(《契訶夫論文學》)2、要選好寫景的時機和寫景的角度。
契訶夫認為風景描寫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在它能像音樂或者由音樂伴奏的朗誦,向讀者傳達這樣那樣心情的時候,才合適,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體現(xiàn)地方色彩。
魯迅指導青年作者時提出:“現(xiàn)在世界環(huán)境不同,藝術上也必須 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說:“地方色彩,也能增畫的美和力,自己生長其地 ,看慣了,或者不覺得什么,但在別地方的人,看起來是覺得非常開拓眼界,增加知識的。
”4、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
寫景不應該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描繪。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把境界分為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所謂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對比方法寫景。
如《祝?!返拈_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寫景。
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huán)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
如我們寫一個學生,就不能不寫他所求學的社會環(huán)境:學校,學校中班級里的教師、學生及與他們的關系,有時,還要寫到他的家庭、父母、親友。
社會環(huán)境描寫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如同是王愿堅寫紅軍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會環(huán)境與《普通勞動者》的社會環(huán)境就不同;同是寫過去與敵人斗爭,以表現(xiàn)共產(chǎn)黨員品質(zhì)為主題的《清貧》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社會環(huán)境描寫也各具特征。
而當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不少作品進行環(huán)境描寫時表現(xiàn)出的環(huán)保意識,就是過去時代的環(huán)境中所不可能有的。
?進行社會環(huán)境描寫,要努力畫好風俗畫。
高爾基說:不可忘記:除風景畫之外,還有風俗畫。
例如魯迅《風波》開頭所寫的江南農(nóng)村晚飯時的情景,就是一幅頗具特色的風俗畫。
物體描寫在寫作中,我們既要描寫人物,又要描寫環(huán)境,還要描寫物體,即描寫各種動物、植物和各種無生命的物體--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體和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器物、用具等。
這種物體描寫,也稱為狀物。
狀物是對物體的描摹,類似繪畫中的寫生。
狀物的目的在于使讀者對所描摹的物體有一個準確而鮮明的具體印象。
前人對狀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p>
也就是說,狀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和質(zhì)地。
為了使被描摹的物體具體而形象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必須在摹形時注意抓住物體的特征,既抓住物體的整體特征也要抓住物體的局部特征和細節(jié)特征。
為此就要認真細心地觀察物體、弄清該物體與其它物體的區(qū)別,并且區(qū)分出該物體各個部分的不同之處。
根據(jù)前人的經(jīng)驗?摹形要準確、生動,應注意運用數(shù)量詞和方位詞,進行比較,使用比喻,還可以用動態(tài)詞語描寫靜物。
什么是傳神呢?就是要描寫物體內(nèi)在的神態(tài),使描摹的物體具有感染力,從而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或聯(lián)想,或啟迪。
傳神要與形似結合起來,切忌外加。
最好是在摹形過程中傳神,當然也可以在描寫的同時兼用議論,只是要適當,不可過多。
描寫物體--狀物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
其順序與觀察順序有關,與物體本身構造有關,也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關。
按觀察順序狀物,通常是依據(jù)人們的觀察習慣,由部分到整體,由表面到內(nèi)部,或是由形狀、色彩到位置、結構。
按物體的構造狀物,其順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后,從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結構到內(nèi)部結構。
按主題表達需要狀物,它的順序必須與物體的主要內(nèi)容相呼應,以體現(xiàn)物體內(nèi)蘊的意義。
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的句子 越短越好,越多越好
一.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為了以“形”傳“神”,即通過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來揭示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身材生得很高大”,“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既表現(xiàn)阿長的外形特點,又刻畫了一個壞毛病多,不拘小節(jié)的形象。
二.語言描寫。
是指抓住能表現(xiàn)人物個性的語言,使讀者“聞其聲而知其人”。
《背影》一文“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說明父親擔心兒子過分悲痛。
其實,此時最難過的就是父親,但他怕影響兒子的學業(yè),便把悲痛之情壓在心底,表面上顯得比較想得開。
這是一個多么善良的父親啊
“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p>
”說明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說明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擔心兒子路上口渴。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說明父親關心兒子是否順利抵達北京。
“進去吧,里頭沒人。
”說明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
這幾句語言描寫把父子之間深厚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閱讀實例: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
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
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
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
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
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
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zhuǎn)過身子。
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
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選段描寫老王主要運用了 描寫和 描寫。
表現(xiàn)了老王 。
2.與第一段中劃線的句子相照應的句子是: 3.請從肖像描寫的角度,在所學的課文中找出一個類似的人物描寫的句子。
答案提示:1.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表現(xiàn)老王那骨瘦如柴、身體虛弱、病得奄奄一息的樣子 2.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 3.略 三.動作描寫 就是讓人物自己來表現(xiàn)自己,因為行動本身最能顯示人物的性格特點。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為了使藝術作品有教育、說服的力量,必須盡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動,少說話。
”動作描寫不僅要寫人物的一系列動作,而且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的描寫。
《背影》寫“父親”爬月臺時的幾個動詞是:“攀”、“縮”、“傾”。
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因為無物可抓,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
)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多么令兒子揪心啊
“縮”說明腳無處可蹬,是懸空的。
這樣,全身的力量就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
這時的兒子,心情該是多么緊張。
“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樣靈便。
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一個“傾”字寫出了“父親”艱難努力的樣子。
三個動詞非常普通,但表達的感情異常深沉。
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是一個感動作者,感動讀者的背影
作者看著父親的背影流下了眼淚。
這是心疼的淚水,也是感激的淚水。
閱讀實例: 一袋煙快抽完了,父親叫我站起來。
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樹,把頭湊近松樹,“?!绷艘宦暎箘疟鹚蓸淇傅阶约杭缟希缓笮⌒囊硪淼厣煺怪炔浚矣X得他佝僂的身軀在夕陽的余輝中一點一點地凝聚著力量,一點一點地高大。
還剩的一口旱煙吐了出來,籠罩在他的頭上,悠悠地在空中擴散。
1.文段第主要通過_________描寫,細致刻畫了父親的形象。
2.畫“——”線的語句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選出理解準確的一項( ) A.“我”看到了父親在夕陽余輝下漸漸高大的身影,心情十分激動,因為“我”過去從未看到過這樣動人的情景 B.“我”看到了父親為“我”承擔重任的高大身影,感到了父親對“我”的摯愛 C.“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父親在生活中不屈不撓的性格,看到父親充滿力量的形象 答案提示:1.動作2.B 四.心理描寫。
是對人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想法、感觸、聯(lián)想等心理活動的描寫,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zhì)。
閱讀實例: ①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
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②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③“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④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
⑤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⑥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聯(lián)系上下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的意思是: 2.當阿長把《山海經(jīng)》買來給“我”時,我的心理活動是: 3.“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中“神力”指 表現(xiàn)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請到圖書館查閱《山海經(jīng)》聯(lián)系自身感受,想想為何童年的魯迅這么深愛它
答案提示:1.畫線句就是“我”的心理活動描寫,“霹靂”的比喻和“震悚”的心理,說明了“我”被阿長的熱忱深深的打動了。
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jīng)》的欣喜之態(tài)宛然可見。
2.由震驚到敬意,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對阿長說的話有創(chuàng)意即可 3.“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成功”,表現(xiàn)了作者對阿長的敬佩與愛戴。
4.語句通暢,意思表達清楚即可。
小學語文句子的描寫手法有哪些
我高興得一會兒一蹦三尺高;一會靦腆的捂住自己的臉,哈哈大笑; 一會兒露出像花一樣的小酒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