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發(fā)三國演義中描寫趙云的片段
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背著一口引十?dāng)?shù)騎躍馬而來。
更不打話,直取那 將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
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
曹 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缸”;倚天劍自佩之,青缸劍令夏侯恩佩之。
那青缸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
當(dāng)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
不想撞著趙 云,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缸”二字,方知是寶劍也。
云插劍提 槍,復(fù)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
云并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 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消息。
忽一人指曰:“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 得,只在前面墻缺內(nèi)坐地。
” 趙云聽了,連忙追尋。
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墻,糜夫人抱著阿斗,坐于墻下枯井 之傍啼哭。
云急下馬伏地而拜。
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
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 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
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
”云曰:“夫人受 難,云之罪也。
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
云自步行死戰(zhàn),保夫人透出重圍。
”糜夫人曰: “不可
將軍豈可無馬
此子全賴將軍保護。
妾已重傷,死何足惜
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 勿以妾為累也。
”云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
”糜夫人曰:“妾身委 實難去。
休得兩誤。
”乃將阿斗遞與趙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
”趙云三回五次請 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
四邊喊聲又起。
云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 奈何
”糜夫人乃棄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后人有詩贊之曰:“戰(zhàn)將全憑馬力 多,步行怎把幼君扶
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趙云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 尸,便將土墻推倒,掩蓋枯井。
掩訖,解開勒甲絳,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 馬。
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zhàn)趙云。
不三合,被趙 云一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一條路。
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
當(dāng)先一員大將,旗號 分明,大書河間張頜。
云更不答話,挺槍便戰(zhàn)。
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zhàn),奪路而走。
背后張頜 趕來,云加鞭而行,不想趷*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nèi)。
張頜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 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
后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 開長坂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張*見了,大驚而退。
趙云縱馬正走,背 后忽有二將大叫:“趙云休走
”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后面趕的是馬 延、張□,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
趙云力戰(zhàn)四將,曹軍一齊擁至。
云 乃拔青缸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涌泉。
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卻說曹操在景山 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dāng),急問左右是誰。
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zhàn)將 可留姓名
”云應(yīng)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曹洪回報曹操。
操曰:“真虎將也
吾當(dāng) 生致之。
”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云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因此趙云得脫此 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
這一場殺:趙云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 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后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dāng)陽誰敢與 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
把三國演義里面所有關(guān)于趙云的詩全寫出來
鋼槍匹馬冠三軍,前后無雙勇絕倫。
昔日當(dāng)陽今漢水,子龍端的膽包身。
長坂坡前血戰(zhàn)時,皆言人馬似龍飛。
今觀漢水無全敵,方表將軍有虎威。
匹馬單槍出重圍,摧破敵鋒任縱橫。
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
黑發(fā)當(dāng)陽扶幼主,白頭萁谷保殘兵。
忠心到底無移改,謚法還應(yīng)得順平。
一馬能將萬騎沖,西除東當(dāng)剿群雄。
鏖兵惡戰(zhàn)全終者,惟有常山趙子龍。
風(fēng)云起處君臣走,驚倒當(dāng)年曹阿瞞。
馬上將軍真猛虎,懷中又有蟄龍蟠。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dāng)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dāng)陽,今日飛身向大江。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
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dāng)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guān)張:漢水功勛在,當(dāng)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書忠烈,應(yīng)流百世芳。
昔日戰(zhàn)長坂,威風(fēng)猶未減。
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并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八面威風(fēng)殺氣飄,擎王保駕功勞高。
非于后主多洪福,正是將軍武藝高\\\/當(dāng)陽草,當(dāng)陽草,斑斑點點如血掃。
借問當(dāng)時何事因
子龍一戰(zhàn)征旗倒\\\/曹公軍將魂魄飛,殺入重圍保家小。
至今此血尚猶存,不見英雄空懊惱\\\/當(dāng)陽救主顯英雄,殺透曹兵幾萬重。
馬蛹紅光離土窟,將軍懷內(nèi)抱真龍\\\/玄德關(guān)張離散后,古城天譴再相逢。
從來良將遇明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當(dāng)年玄德走江陵,路次當(dāng)陽少甲兵。
忽被曹瞞驅(qū)鐵騎,軍民打落盡逃生。
趙云獨仗英雄氣,舍命渾如落葉輕。
槍攪垓心蛇動蕩,馬沖陣勢虎飛騰。
懷中抱定西川主,紫霧紅光射眼明。
斬將奪旗世罕比,擎天保駕功業(yè)成。
我來少歇長坂下,斑斑沙草血猶腥。
子龍子龍在何處
仰天長問三兩聲。
全忠全義真稱羨,永遠標題翰墨青。
三國演義中,描寫趙云的那首詩是什么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血染征袍透甲紅,當(dāng)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曹操軍中飛虎出,趙云懷內(nèi)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趙云的詩句有哪些
鋼槍匹馬冠三軍后無雙倫。
昔日當(dāng)陽今漢水,子龍端的身。
長坂坡前血戰(zhàn)時,皆言似龍飛。
今觀漢水無全敵,方表將軍有虎威。
匹馬單槍出重圍,摧破敵鋒任縱橫。
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
黑發(fā)當(dāng)陽扶幼主,白頭萁谷保殘兵。
忠心到底無移改,謚法還應(yīng)得順平。
一馬能將萬騎沖,西除東當(dāng)剿群雄。
鏖兵惡戰(zhàn)全終者,惟有常山趙子龍。
風(fēng)云起處君臣走,驚倒當(dāng)年曹阿瞞。
馬上將軍真猛虎,懷中又有蟄龍蟠。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dāng)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dāng)陽,今日飛身向大江。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
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dāng)陽救主雄。
三國演義中描寫都是表現(xiàn)趙云和張飛的武藝高強和勇猛,但表現(xiàn)手法不同,說說兩者的區(qū)別。
張飛是不怕死,趙云是藝高人膽大
三國演義中描寫趙云的章節(jié)
從頭開始吧 1 趙云出處山,戰(zhàn)文丑救公孫瓚 2 隨劉備救徐州 3 古城會最后劉備收趙云 4 蔡瑁發(fā)難,趙云護主(飛馬越檀溪)。
5 火燒博望坡,槍挑韓浩 6 火燒新野,槍打許褚 7 長坂坡七進七出曹營,救少主。
(同時槍挑54員將,鉆打許褚、血噴 張遼退曹洪) 8 火燒赤壁,趙云依計接諸葛 9 奪四郡,趙云取貴陽 10 趙云依計氣周瑜(假途滅虢之際) 11 劉備招親,趙云受錦囊 12 截江救阿 13 關(guān)羽坐鎮(zhèn)荊州,諸葛、趙云 水路援劉備 14 馬超大戰(zhàn)葭萌關(guān),趙云領(lǐng)命守后方 15 據(jù)漢水趙云依計敗曹操 16 攻漢中趙子龍單騎救黃忠 17 攻漢中趙子龍蛇盤七探(蛇盤七探槍趙云的絕招)挑番將(心切,出 手殺將) 18 火燒連營,趙云單騎救主 19 諸葛北伐,趙子龍力斬五將 20 諸葛北伐,趙云年老敗姜維 21 諸葛北伐,趙云病亡差不多就這些吧,可能還有些遺漏。
在三國演義中描寫趙云重點故事,反應(yīng)了趙云什么個性。
從正史里粗線條的趙云,到《三國演義》里血肉豐滿的“吾乃常山趙子龍也”,趙云形象得到了一次絢麗升華。
沈伯峻在《論魏延》一文里說,作為歷史人物,論才干,論對蜀漢的貢獻,魏延都比趙云高過一籌,但作為小說人物,趙云的形象卻比魏延光彩很多,甚至比關(guān)羽、張飛都更值得尊敬。
單單從《三國志》或者《資治通鑒》里爬梳出來的趙云形象無疑是單薄的,因為羅貫中對這個人物的偏愛,在羅貫中的雕琢之下,趙云才在高手如林的三國將領(lǐng)中脫穎而出,成為讀者最喜愛的將領(lǐng)之一。
《三國演義》里趙云出場是在第七回, 九十一回之后才因去世從書中謝幕。
這個跨越幅度在三國將星里是數(shù)得著的。
當(dāng)時公孫瓚討伐袁紹,落敗于袁紹手下大將文丑,奔逃中“見草坡左側(cè)轉(zhuǎn)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fēng)凜凜,與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趙云第一次出場時便是一個救人于危難的形象,以后的發(fā)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這一特點。
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少年力挫河北名將,公孫瓚自是大喜,但奇怪的是趙云并未得到封賞。
這次救公孫瓚并未見于史載而出自羅貫中虛構(gòu),為趙云的勇猛定下了基調(diào)。
趙云與張飛 說趙云與劉備的關(guān)系似乎已不新鮮,也許爬梳一下趙云與張飛的關(guān)系是個更有意思的事。
趙云的勇猛在長坂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宣泄。
上篇說到《三國志》對趙云救主只有寥寥數(shù)字,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里,趙云的形象在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之下變得真切可感。
羅先抖出一個包袱,讓糜芳、張飛等人說出趙云反投曹操的懷疑。
性如烈火的張飛甚至說:“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
”這就讓讀者的心為之一揪。
而劉備則堅信:“子龍從我于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
”趙云在亂軍當(dāng)中沖殺奔突、單騎救主的英勇無畏一方面是對張飛誤會的消解,同時也印證了君臣之間的互相信任。
在救甘、糜二夫人的途中,趙云還刺落淳于導(dǎo)救了被縛的糜竺。
這一場一連串的惡斗,趙云不僅從亂軍中救出甘夫人與阿斗,還刺死曹軍將領(lǐng)五十余員;從夏侯恩手中奪得青釭劍,成為他得心應(yīng)手的武器。
趙云力戰(zhàn)四將的驍勇讓曹操頓生愛才之心:“真虎將也
吾當(dāng)生致之。
”命令好下,趙云卻不易生得。
從曹操對趙云的欣賞來突出趙云之勇,便是金圣嘆說的“背面敷粉”的小說技巧。
趙云戰(zhàn)敗鐘縉、鐘紳后又有文聘來戰(zhàn)。
趙云這時懷抱弱子,面對從半夜開始的車輪戰(zhàn)究竟體力不支,正在這緊急關(guān)頭,懷疑趙云的張飛來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dāng)之。
” 但張飛對趙云這個后來加入劉備團隊的人依然不夠信服。
桂陽之戰(zhàn)前,劉備問:“桂陽郡何人敢取
”張飛這會兒大概沒有趙云嘴快,趙云先說:“某愿往。
”張飛奮然曰:“某亦愿往。
”最后劉備最后還是把任務(wù)交給了趙云。
張飛不服,被劉備喝退。
這又是一個包袱。
趙云生擒趙范管軍校蔚陳應(yīng),趙范本就懾于趙云威名,這下便直接納城投降。
趙范欲將寡嫂相嫁。
對趙云拒絕趙范的原因,羅貫中將《三國志》里的話動了手腳。
《三國演義》里寫趙云一聽此言,厲聲而起:“吾既與汝結(jié)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豈可作此亂人倫之事乎
”將封建禮教的內(nèi)容加在三國時代的人物身上,有學(xué)者如周思源對此頗有微詞。
但是,也可以證明趙云的不貪戀美色。
那趙云的婚姻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
他的兒子趙統(tǒng)和趙廣又是何時出生的呢
趙云雖自言“天下女不少”,但這是已見的唯一和趙云有可能聯(lián)姻的女性。
趙云計取桂陽的成績使張飛對趙云的了解深入了一層。
再來看張飛戰(zhàn)張任一役。
時張任佯敗,賺得張飛孤軍深入,被吳懿一軍圍在垓心,進退失據(jù)。
張飛“正沒奈何,只見一隊軍從江邊殺出,當(dāng)先一員大將挺槍躍馬,與吳懿交鋒。
只一合,生擒吳懿,戰(zhàn)退敵軍,救出張飛。
視之,乃趙云也。
”一前一后兩相對比,見證了兩人從彼此不太了解到生死相寄托的生死友誼。
趙云的性格 在〈三國演義〉的英雄譜中,作者刻畫的人物都是類型化的,但又在主要性格之外添加一些次要性格,如除了關(guān)羽的忠勇,還不忘補上幾筆他的驕傲托大,張飛驍勇善戰(zhàn),但又有酒后打罵下級的缺點。
趙云在蜀漢將星中的作戰(zhàn)勇敢自不待言,心思的縝密和做事的沉穩(wěn)也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可。
諸葛亮出使東吳,點名要趙云把他在約定的日期接回;劉備到江東娶親,諸葛亮說:“吾定了三條計,非子龍而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諸葛亮到柴桑吊喪,也是由趙云保護。
從大事到小事,趙云均能以他的出色表現(xiàn)贏得尊重。
趙云長坂坡單騎救主成為他日后為人記住的最有名的一次戰(zhàn)役。
在第五十四回趙云隨劉備到東吳迎娶孫權(quán)妹妹時。
東吳國太問劉備身邊的帶劍侍衛(wèi):“此是何人
”劉備告訴他說:“常山趙子龍也。
”國太一下子想起來,說:“莫非當(dāng)陽長坂抱阿斗者乎
”夏侯淵被黃忠斬首,曹操帶著大量軍糧來奪漢中地。
黃忠奪米失利至午未還,趙云帶上人馬沖進曹軍中,救得黃忠,又把受傷的張著救下,引人馬回至本營。
因趙云自長阪坡一役后再未與曹軍正面交鋒,曹操已不認得趙云面容,問部下此將何人,神勇至斯
有人告訴他說:“是常山趙子龍。
”曹操一下子就想起當(dāng)年那個單騎救主的趙子龍:“昔日當(dāng)陽長坂英雄尚在
”長坂坡是趙云肩上的一塊最閃亮的勛章。
《三國演義》花大力氣演繹歷史,如實地寫了趙云的“兩勸”——要知道,在同樣的情形之下,唯獨寫到了趙云的發(fā)言,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的作者都認為趙云的意見最有代表性,因而錄之——但作者又能跳出歷史之外,向壁虛構(gòu)一些事件以使人物形象更豐滿鮮活。
“趙子龍力斬五將”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與歷史相比,趙云晚年和鄧芝一起帶領(lǐng)軍隊守箕谷一次戰(zhàn)斗,史書上并沒有明確介紹戰(zhàn)況,也虧羅貫中的妙筆將歷史缺失的一環(huán)補得渾然天成。
《三國演義》里的趙云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lǐng)。
他在漢水用“空營計”嚇退曹軍的一場也堪稱經(jīng)典戰(zhàn)役。
當(dāng)時趙云領(lǐng)軍撤退。
部將張翼忙建議關(guān)緊寨門據(jù)守。
趙云喝道:“休閉寨門
汝豈不知吾昔在當(dāng)陽長坂時,單槍匹馬,覷曹兵八十三萬如草芥
今有軍有將,又何懼哉
”又命弓弩手埋伏在寨外。
曹軍過來一看寨門大開,疑有埋伏,忙掉頭撤退,趙云軍中萬箭齊發(fā),慌亂中曹軍除了被箭射死的外,大量人馬自相蹈藉,落入漢水中溺死的人也是不計其數(shù)。
李卓吾(或葉晝)在讀到這段的時候,興奮地批到:子龍何止一身都是膽呢,他還一身都是識啊。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盡管羅貫中對趙云有所偏愛,趙云的形象非常圓滿,但是不容否認的是,趙云在蜀漢集團的地位一直不很高。
劉備當(dāng)上漢中王后,曾向漢帝上表,表前有個上言的一百二十人名單,這個名單上開列了蜀漢眾多將領(lǐng)謀臣,甚至連賴恭、李嚴都列舉了,沒有趙云。
合理的解釋是,趙云是個忠厚的人。
在〈三國演義〉里趙云從來沒有表現(xiàn)過對封賞的強烈興趣,倒是關(guān)羽、張飛十分在乎。
趙云得了桂陽,張飛負氣地說:“偏趙云能得功,偏我是無用之人。
”黃忠被封后將軍,關(guān)羽在荊州聽說后,生氣地說那個老兵有什么作為,敢與我同列
直欲到蜀中與黃忠決一雌雄。
建興七年,一陣大風(fēng)將庭前大樹吹折,諸葛亮占了一課說:“此風(fēng)主損一大將。
”當(dāng)趙云子趙統(tǒng)、趙廣來報丞相趙云去世的消息時,孔明跌足而哭說:“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吾去一臂也。
”連后主劉禪也哭道:“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于亂軍之中矣
”國家主要領(lǐng)導(dǎo)人對子龍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這與他的實際地位似乎不太吻合。
即便不吻合,我們從陳壽那里,從羅貫中那里,也沒有看到趙云一點怨言。
從個方面描寫《三國演義》中的關(guān)羽或趙云,一個即可,,,
從正史里粗線條的趙云,到《三國演義》里血肉豐滿的“吾乃常山趙子龍也”,趙云形象得到了一次絢麗升華。
沈伯峻在《論魏延》一文里說,作為歷史人物,論才干,論對蜀漢的貢獻,魏延都比趙云高過一籌,但作為小說人物,趙云的形象卻比魏延光彩很多,甚至比關(guān)羽、張飛都更值得尊敬。
單單從《三國志》或者《資治通鑒》里爬梳出來的趙云形象無疑是單薄的,因為羅貫中對這個人物的偏愛,在羅貫中的雕琢之下,趙云才在高手如林的三國將領(lǐng)中脫穎而出,成為讀者最喜愛的將領(lǐng)之一。
《三國演義》里趙云出場是在第七回, 九十一回之后才因去世從書中謝幕。
這個跨越幅度在三國將星里是數(shù)得著的。
當(dāng)時公孫瓚討伐袁紹,落敗于袁紹手下大將文丑,奔逃中“見草坡左側(cè)轉(zhuǎn)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fēng)凜凜,與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趙云第一次出場時便是一個救人于危難的形象,以后的發(fā)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這一特點。
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少年力挫河北名將,公孫瓚自是大喜,但奇怪的是趙云并未得到封賞。
這次救公孫瓚并未見于史載而出自羅貫中虛構(gòu),為趙云的勇猛定下了基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