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繁華美麗的街在什么地方?我是旅游者,希望你們能幫助我,謝謝!!!
西安風得意盡賞花 古城處處有春花 歷代關(guān)于花的詩詞文賦為少因有了時代做背景,呈現(xiàn)的氣象也各不相同。
不論是李后主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還是易安居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都有國破情傷的悲凄底色,而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雖略顯張揚輕狂,卻也唯有在盛世大唐,方能有這樣明媚熱烈之句。
西安看花,去年園博會時最宜。
可錯過也有錯過的好處。
但凡盛事,必舉全民之力來做,力求盡善盡美,反而著了刻意,隆重得讓人不自在,不若懷一顆閑散之心,信步走,有花觀花,有景賞景。
車過漢中時,已驚喜于車窗外的油菜花海。
此時節(jié)江南一帶的油菜花已式微,而在這里又逢著大片明艷嬌嫩的黃,像是缺憾被意外彌補。
進得西安市內(nèi),見古城墻內(nèi)外,處處是新嫩綠意。
楊花懸吊在高處,若不凝神,是極易被忽略的;梧桐花一向張揚,密密地壓滿枝,在有了年歲的街巷里,肆意開放;柳絮已略微地起了些,不時有一兩片從眼前飄過,伸手抓取不住,倏忽不見。
木本的花多質(zhì)樸,潑辣辣的,似尋常鄉(xiāng)野女子。
大雁塔外,幾樹小葉桃正艷。
古人已將所有的美好描述盡了,除了灼灼,我竟想不出別的詞來形容。
大慈恩寺內(nèi)有片精致的牡丹園,在大雁塔上俯看得分明。
白、粉、紅、紫,初開的、怒放的、垂暮的,面容姿態(tài)各有千秋。
以前年幼,看花時只覺不喜這樣大團的繁復的花,現(xiàn)在方知,偏得有這般的大氣富貴,才稱得起盛世之美。
不禁想起《鏡花緣》里武則天命百花齊放的故事。
雖是故事,但遙想中華數(shù)千年來唯一的女帝,確實霸氣。
塔的另一側(cè)是個幽靜的所在,游人也罕來,園子里樹木蒼翠蔽日,間或有鳥鳴,是歇腳小坐的好去處。
幾尊菩薩石像似隨處散落在園間,低眉垂目,一片安祥。
抬頭望塔,偶有幾株小小的野草野花生長于塔上的石墻瓦縫間,嫩綠鵝黃的星星點點,給這莊嚴大氣的千年古塔添了幾分活潑靈動。
帝都宜使思秦唐 在西安這樣的城市,若只沉湎于花木之美未免過于輕淺。
從一走出火車站,入目的灰色城墻便開始提醒:這里是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帝王之都。
穿越是無可能,只好憑吊。
之前已無數(shù)次地在影視片里看到兵馬俑坑,也有收到復制的陶土兵俑做禮物,但當自己進入一號坑里,親眼看到那些兵俑、馬俑、陣列、陶土碎片,親手觸摸坑壁的黃土,才真真實實地感受到震撼。
一個人,要有多么強大的信念和力量,才可以成就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同樣是這一個人,又該是多么的貪戀和懼怕,才會興起要建這個墓葬群的念頭。
始皇帝,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前無來者的時代,卻不可能逃過有始就會有終的宿命。
也許吧,任誰立于權(quán)力的巔峰,都會忘記來路,都會迷失于榮耀,都會比常人更恐懼于死亡。
一個小展廳里在做一位當代藝術(shù)家的展覽。
藝術(shù)家用金銀箔為材料繪制了秦始皇的六匹戰(zhàn)馬,主題即為“神馬”。
結(jié)合當今的流行語“神馬都是浮云”來看這巨大的墓葬遺址,只覺諷刺中略含悲涼。
比較起來,反而是女人看得開一些。
有關(guān)武則天的無字碑,世人流傳多種說法,而我寧肯相信,精明如她,必定看穿了一切,于是,是非功過,留待后人評說——這樣的氣魄,始皇帝當自愧弗如吧。
我沒有再去咸陽乾陵看她,她應該也不屑得被后世游人穿梭打擾,生時,已活得辛苦。
說到碑,不得不提碑林。
碑林就在南門墻根。
穿過長長的熱鬧的古玩市場,最深處,靜謐的一隅。
這個時代,越是與喧鬧對比,越能感覺出安靜的力量。
在一個又一個展室里緩步徐行,看那些或工整或狂放的筆劃,那些殘破的、曾經(jīng)精美的紋刻,那些在歷史書里存在的名字,懷古之思不曾間斷。
其實,那些紀念功業(yè)表彰成績的石碑也不過是為虛名,歷史雖久,書法雖美,卻不能使我感動。
只有在第一展室里,那些出自不知名的工匠之手的、密密麻麻卻工工整整的典籍,讓人心驚。
那是在活字印刷術(shù)發(fā)明之前,將經(jīng)典刻于石壁,以拓印裝訂成冊,供人閱讀學習。
如今的閱讀是方便了太多,不僅有紙質(zhì)的書,還有電子書,而愛書的人,還有幾多
不由念起狄更斯的那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希望只是我太過悲觀了。
西北美食亦豪爽 西北人擅做面食,這點早有耳聞,而對于我偏向于米飯的腸胃來說,不免有些擔心會愧對。
事實證明這擔心大可不必:新鮮的吃食對吃貨來說總是好的。
鐘樓向西,鼓樓腳下,是市民口中的回民街。
坐在老米家泡饃店里,對面是當?shù)匾粚戏驄D。
每人一個大海碗,就著甜蒜和辣醬,吃得滿頭汗。
那個海碗讓我有些疑慮,是不是吃得下
老爺子抬頭笑了:我年輕的時候,能吃兩大碗,泡七八個饃。
此饃非山東人熟悉的饅頭,而是一種叫作托托饃的面餅,泡在肉湯里仍不會失去筋道。
粉絲、肉塊,辣椒,再輔上一碗清口用的羊湯——若非別人告知,我斷不敢相信那是羊湯,竟是極清爽又不失鮮香的——一大海碗的泡饃被我消滅得干干凈凈。
褲帶面也是此行的驚喜。
落座后店家會先呈上一大碗醬汁及幾個料碟,而后才端一盆面上來。
面寬約四五公分,又薄又勻,長長的一根,吃時須自己將面撈進醬汁里攪拌入味。
這面也叫“biang biang面”,那個“biang”字大約是陜西人自創(chuàng)的,寫法很復雜,詞典里并查不到。
西安的吃食無關(guān)精致,只是實在。
到哪兒去都是滿滿當當?shù)拇笈璐笸?,讓人哭笑不得?/p>
再加上必不可少的油潑辣子,真讓人感覺到西北人的豪氣了。
另還有臊子面、肉夾饃、涼皮等諸般美味,只可惜時間太短,短到還來不及嘗個遍就要離開。
離別也因此被感謝,因為離別,才成就了我對面食和西安的一番留戀和掛牽。
摘自《滕州日報》4月26日\\\/荊泉行走\\\/ 這篇文章讓我這個在西安生活了4年的人感慨頗多。
找一些描寫宮殿華麗的優(yōu)美句子
騰王閣序也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