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的,關于春天的詩句。
1絕句(杜甫)遲日江山麗,花草香。
泥融飛,沙暖睡鴛鴦。
2鳥鳴澗(王維)人閑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春游曲》【唐】 (王涯)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4《春運》【唐】 (杜甫)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5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清明(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7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8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9春興(武元衡)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10題都城南莊(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11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2江南春絕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3游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4村居(高鼎)(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15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6江畔獨步尋花(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7《相思》【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18《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9《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1《春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2《送春》 【北宋】(王令)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23《絕句》【宋】(僧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24《春詞》【唐】(劉禹錫)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25《春思》【唐】(皇甫冉)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26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7《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8《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29《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30《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31《玉樓春》【宋】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32《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
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33《玉樓春》【宋】(辛棄疾)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34《楚天遙帶過清江引》【元】(薛昂夫)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
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
桃花也解愁,點點飄紅玉。
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旁渡div>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35《春雪》【唐】(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36春思(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37《滿庭芳》 【北宋】(秦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關于寫永春大鵬山的作文
今天,我與朋友們一起,來到了“閩南九寨溝”——永春。
我們早上8點就坐上了旅游大巴,出了繁華的福州市區(qū),眼前的景色就大變樣了:高樓大廈變成了低矮的平房,交錯的立交橋消失了,花草樹木變多了,在城市里沒有出現(xiàn)的牛羊們正悠閑自在地吃著草……真是一處郊外美景呀
三個小時后,我們來到了永春的“云河谷”景區(qū),一進去一塊碑文出現(xiàn)在我眼前。
呀,寫得真不錯呢
我們往前走,這兒的水真清啊
能清楚地看到溪底的沙石;這兒的水真冰啊
手只要放進溪水,過一會就像凍僵了一樣;這兒的水真美啊
它們各不相同,有涓涓細流的泉水,有銀珠飛濺的瀑布。
真不愧為閩南的九寨溝啊
我們繼續(xù)走著,過了小橋流水,聽了泉石聽雨,走了石板小路,摸了冰涼溪水,真是自在極了。
我正享受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突然,“呀”的一聲,葉若琦掉進了冰涼的溪水里,我正想忍住不笑,可鄭安琪又被葉若琦拉進了水里。
哈哈,我還是忍不住笑了。
那么冰的溪水呀,掉進去的感覺肯定很可怕,她們爬上來了,呦,褲子全濕了。
可惡的是,她們竟然說呆會兒也把我拉下水,害得我一直提心吊膽呢
山頂上有個奇特的瀑布,叫“雙龍抱珠”,瀑布被一塊巨石擋住,分成兩條,猶如兩只巨龍抱著一顆龍珠,飛濺的水珠像一位仙女騰空而起,讓原本就十分有趣的瀑布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下山了,我給朋友們展示了我拍的照片,有瀑布的照片、小泉水、小石橋、石子路……他們還夸我照的好呢。
爬完云河谷,我們又去了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廊橋和有雄偉塑像的魁星巖,這兩個景點也十分有趣。
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永春之旅呀
永春岵山景點作文
岵山是桃源姑峰陽山的簡稱,原名小姑。
小姑的來由:《陳氏族譜》稱岵山為小姑。
據(jù)傳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岵山人民為反抗異族統(tǒng)治,暗中準備起義,因被察覺,朝廷派員征剿,鄉(xiāng)民得悉,聚眾計議,集本里所有佛像于宮中,偽裝古剎。
有一民女愿剃發(fā)為尼,誦經(jīng)禮懺,避過大禍,鄉(xiāng)民免于殺戳,后為紀念民女小姑的功德,易岵山為小姑。
建置于北宋期間(約公元960年)至清時,屬集慶鄉(xiāng)安平里十二都。
至民國時期始稱鄉(xiāng)。
解放后先后劃為第四區(qū)、第八區(qū)、岵山鄉(xiāng),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4年復稱鄉(xiāng),1988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
岵山鎮(zhèn)位于永春縣南部,離縣城六公里,東與東平鎮(zhèn)接壤,西鄰仙夾鎮(zhèn)、達埔鎮(zhèn),南與南安市詩山鎮(zhèn)分界,北和桃城鎮(zhèn)、石鼓鎮(zhèn)比鄰,是一個內(nèi)陸半山區(qū)小盆地。
永春仙洞山的作文
永春仙洞山沈亞之(題海)中曾在蓬壺伴眾仙”的詩句。
“蓬壺”,據(jù)傳說是一名的海外仙山。
唐朝詩人李白對仙山欽羨不已,曾提筆揮就”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
” 不知李白是否尋訪得那座仙山,然而,現(xiàn)今在閩南的永春縣境內(nèi)就有一處頗值回味的風景,那就是被人們贊美為“蓬壺勝境”的蓬山風景區(qū)。
蓬山位于距離永春縣城30千米的蓬壺鎮(zhèn)境內(nèi),是一座遠近聞名的文化名山。
相傳千百年前,佛、道兩家同時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于是兩家割袍為界,蓬山瞬間化為二峰:一峰修筑道觀,一峰建造佛剎。
道觀里清修的道士每日在山頂?shù)膸r石上苦練吞云吐霧之功,久而久之,蓬山右峰常見祥云朵朵,云蒸霞蔚的美麗景觀,古人稱其峰為陳巖、瑞峰。
后來,蓬山的一個神奇的故事流傳久遠。
相傳,蓬山右峰有一山洞,洞內(nèi)居住著一群修煉成仙的道士,洞口為石鼓所封。
倘若有“福”之人敲擊此洞石鼓,則鼓聲由遠及近,如雷貫耳;少頃,石門自開,曲徑通幽,眼前展現(xiàn)出瓊樓玉宇,云霧繚繞的景象。
此時,眾仙匯聚,翩翩起舞,美不勝收。
因此,今人稱其為“仙洞山”。
不管山中有無神仙,山上的美妙景致卻吸引了歷代眾多的名士佳俊。
這里,峰巒競秀,怪石嶙岣,林茂樹密,芳草萋萋,澗泉冽冽,游人至此,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南宋時期,一代儒學宗師朱熹曾攜帶一身的書卷氣,興致勃勃地漫步在仙洞山的林蔭小道上。
也許朱熹和友人看到了這塊刻有“提起千萬般,放下全無事”的通仙禪語的路碑,不禁感慨噓噓: “平昔陳編里,心期本自幽。
那堪舊泉石,更作此追游。
”永邑進士陳知柔對此山鐘愛有加,竟在山中營建別業(yè),講學授徒,并與遠道而來的朱老夫子談經(jīng)論詩,其樂融融。
朱老夫子登峰”東望白水漈,南望萬家煙”,不由發(fā)出一聲千古贊嘆”蓬山皆美而陳巖尤勝”。
朱老夫子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在”無極殿”的石柱上奮筆疾揮: “千尋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仙洞山便因為有許多名人幽游而聞名。
明初,林長茂長老將閩南惟一祭祀“神農(nóng)氏”的神廟拓建成真寶殿,爾后民眾又鐫制了不少摩崖石刻。
明相李廷機(號九我)、張瑞圖率眾游閱此山,張曾以其如橡大筆題下”蓬萊仙界”四字,書法遒勁,落落不凡。
蓬山左峰有一佛剎隱于林內(nèi)。
剎乃名剎,俗稱普濟寺,又名普濟禪院,取“普度眾生,慈悲濟世”之意。
該寺始建于五代,宋元時,只有幾間簡陋的院舍。
北宋年間,名僧音凈、武功祖師曾住持本寺,爾后代有高人碩彥。
明朝,該寺已“朝圣有殿,棲禪有室,吞積有廚,放生有池,望遠有亭,開澗有泉”,殿內(nèi)殿外林木掩映,被人們贊譽為“桃源古剎”。
宋朝,永春士子顏廷榘曾讀書于寺中并考取功名。
顏氏“游宦二十年”仍念念不忘”普濟寺”之幽境,垂暮之年仍回到永春并重修殿宇,顏廷榘為之題撰{重修蓬山普濟院記)碑刻一方,至今仍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民國,一代高僧性愿法師、弘一法師杖錫來歸,在普濟寺廣弘佛法,傳為佳話。
大約在70年前,一位“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富家公子、學富五車的風流先生,以極度的冷靜灑脫,訣別了往日的粉塵俗念,皈依佛門,法號“弘一”。
14年后,容貌清瘦的弘一法師,步衲芒鞋,旅途勞頓來到永春。
1939年4月14日,這是一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好日子。
這天,弘一法師應永春僧俗的邀請,飛錫啟程入永,法師先在城東的桃源殿主講了一課佛法,令眾僧如”飲一勺水,而知大海味”。
之后,法師入住普濟寺,謝絕一切活動,掩關靜修,日以治定律典為常課,并題寫一名聯(lián): ”閉門思過,依教觀心”。
1939年11月1日,弘一法師在普濟寺迎來了他的60歲壽誕。
得意門生豐子愷繪制{續(xù)護生畫集)60幅,遠自桂林寄來;著名畫家徐悲鴻精心為大師油畫60壽相。
·革命詩人柳亞子送來祝壽詩: “君禮釋迦佛,我拜馬克斯(思乙大雄大無畏,救世心無歧。
閉關謝塵網(wǎng),我意嫌消極。
愿持鐵禪杖,打殺賣國賊。
”弘一法師提筆回贈: “婷婷菊一枝,高標矗晚節(jié)。
云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1940年11月12日,在永春普濟寺掩關治律572:~的弘一法師搭乘一葉孤舟,離開了永春。
其間,法師在普濟寺潛心編纂了(南山律備覽略編)、(華嚴疏科分)、(道戒釋相概略問答)等律宗著述3卷,這些著作后來成為研究南山律學的重要典籍。
1942年5月12日,不久于人世的弘一法師在給友人的信札中寫道: ”……朽人邇來衰老日甚,何日入桃源(永春),未可預定,至用歉然。
”可見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幾個月仍眷戀著永春,期盼能再登蓬山,悠游林泉,與白云群鳥為侶。
作文永春留安山春夏秋冬
永春縣最高山峰為雪山,海拔1375m,位于呈祥鄉(xiāng)
永春地名的來歷
永春的發(fā)展,其實就是被小泉卡住的,剛剛改革開放就級市定位農(nóng)業(yè)縣,也就是“山美水庫”的水源的問題,不讓永春發(fā)展工業(yè),煤炭資源被省里面和小泉控制,化工廠造紙廠許許多多企業(yè)開辦不批準來辦廠的被關閉。
要知道德化縣的陶瓷工藝,有許多祖籍永春的高級工藝師,就是不引進來自己辦廠,永春介福鄉(xiāng)就是古代的陶瓷基地和瓷土礦產(chǎn)地,還有鋼鐵企業(yè)水泥廠也沒有了。
化肥廠是原永春和晉江地區(qū)最出名的企業(yè),被無情地搞垮了。
泉州市方政府故意弄個“牛姆林”,把有限的資金放在森林中,還在遠離永春上百公里遠都鎮(zhèn)搞一個“美嶺集團”,整個縣的貸款都被遠距離的農(nóng)村拿走了,因為那個地方辦工廠不會污染小泉的水源。
永春達鋪鎮(zhèn)的神香產(chǎn)業(yè)本來要定位省先進單位,后來被泉州市卡住,把所謂的一都小山溝美嶺村搞成全省先進單位等等說永春怎么會發(fā)展
游永春縣雪峰山作文
冬天是寒冷的,也是白茫茫的。
在冬天,可以滑冰,可以堆雪人,也可以打雪仗。
冬天的雪是變化多樣的,那如玉的樣子,仿佛是月宮桂樹落下的葉子,也像蒲公英在天空下飛舞。
看,雪里面的孩子們在堆雪人,剛剛做好的雪人圍上圍巾,戴上鐵桶做的帽子,還真有點像一個人。
風越來越大,小孩們害怕地躲起來,只留下雪人在雪中堅強地站 一會兒,雪停下來了,小孩們?nèi)タ纯囱┤嗽趺礃恿?,到那里時,雪人就留下半個身子在那里,圍巾不見了,就留下個鐵水桶在那里。
看著這一片蒼白,我想起了對面那坐高山被白雪包裹著,假如你這時進山賞雪的話,那就好比童話世界了 這雪就像那動聽的樂章,深情優(yōu)美的詩篇,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和幸福,也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幅“瑞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