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秋之后陰歷八月十六的詩句
民間有句俗語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意思是在一個農(nóng)歷月中,月亮最圓滿的時刻往往不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
什么是“望”
每逢農(nóng)歷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nóng)歷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于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根據(jù)農(nóng)歷歷法規(guī)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日。
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發(fā)生在凌晨,也可能發(fā)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
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fā)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xiàn)在十七日的早上。
眾所周知,陰歷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轉為規(guī)律而制定的,所以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
但農(nóng)歷是綜合陰歷、陽歷優(yōu)點混合而成的,這就難免會有誤差,當人們把農(nóng)歷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十五、十六兩天。
導致滿月遲來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速度不恒定引起的。
受幾百種因素干擾,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所經(jīng)歷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長與最短周期相差13個小時。
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則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xiàn)“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
“望”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十五、十六、十七均屬正常,近幾年就曾出現(xiàn)過農(nóng)歷十七月最圓的情況,只因沒趕上中秋節(jié)所在的農(nóng)歷八月,也就沒人注意。
描寫“八月十五月亮”的優(yōu)美句子有哪些
原創(chuàng)我是沒有啦不過我有古代名家描寫秋天螃蟹的語句:農(nóng)歷八月,天氣漸涼了。
桂花飄香,金菊競放,游蕩在河汊湖蕩里的螃蟹也到了一年中最為肥美的時節(jié)。
在風雅的古人眼里,這時節(jié)最瀟灑最具詩意的,莫過于手把螃蟹,面對一輪皎潔的秋月,在后園子里飲酒看花并分韻作詩了。
魯迅先生有句關于螃蟹的名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這話有些道理。
螃蟹不僅長相古怪怕人,而且那堅硬的外殼如同鎧甲,不是勇士焉能想到吃它的肉呢
不過,在第一個人因為吃螃蟹而成為勇士之后,第二個乃至第N個吃螃蟹者,便只可以是食客了,至多他們之間有雅與不雅之分罷了。
螃蟹確也是一種有詩意的東西。
大約自魏晉以來,秋日里吃螃蟹便成了一種時尚和風雅的象征。
《世說新語》中就明明白白地寫道:“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大約打那時起,吃蟹、飲酒、賞菊、賦詩,遂成了名士秋天里的風流韻事。
《紅樓夢》中,曹雪芹也在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里花了不少篇幅來描寫吃螃蟹并賦詩的雅事:小說先寫李紈和鳳姐伺侯賈母、薛姨媽剝蟹肉,又吩咐丫頭取菊花葉兒桂花蕊兒熏的綠豆面子來,準備洗手。
談笑之際,平兒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臉,卻被琥珀躲過,反抹在鳳姐臉上,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賈府里的多情種子寶玉就說:“今日持蟹賞桂,亦不可無詩。
我已吟成,誰還敢作呢
”沒想到的是,寶玉的那首詠蟹詩寫得很糟糕,倒是此后薛寶釵那一首,“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螃蟹的絕唱”,那詩寫道:“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理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 而今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技術發(fā)達,螃蟹不僅秋天里肥美,一年四季都又肥又大,有的竟夸張得有些讓人生疑。
在這樣的前提下,人們吃螃蟹也就成了一種過氣的時尚。
君不見如今稍像樣的餐館里,哪家的菜譜上沒有香辣蟹之類的大路菜呢
至于品蟹時作詩,那也早已是一種古老的不可復生的行為了。
依我看來,食螃蟹之所以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并不真的在于它的味道就有多么美好,因為當今好吃的東西多的是,但像螃蟹這樣歷千年而不衰的,也真是罕見得很。
吃螃蟹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情,需有極好的閑情逸致。
如果是一個餓了三天的人,那他在一盤上好的香辣蟹和一碗煎蛋面之間,一定會選擇后者。
這樣,吃螃蟹就有了一個前提:不餓而食。
即是說,只有在不餓的前提下,食客們才可能從容地將螃蟹肉費力地從它那堅硬的殼里弄出來(實際上弄半天,也不過只夠吃一嘴罷了)。
豐子愷寫他的父親時就曾回憶說,他老人家的一大愛好便是就著一只螃蟹喝上幾個時辰的黃酒。
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食螃蟹,其意原本也不在螃蟹的,而是在于那份可供渲染的優(yōu)雅或自命優(yōu)雅。
所以,現(xiàn)在有些人想泡美眉的時候,往往會打電話對人家說:“晚上我請你去吃香辣蟹嘛。
”好像一只香辣蟹在手,人就可以立即小資起來、白領起來似的。
明末文人張岱曾寫過一篇關于螃蟹的短文,大談自己年輕時的風雅:“食品不加鹽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
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
一到十月,余與友人兄弟輩立解會,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
從以肥臘鴨、牛乳酪,醉蟹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如玉飯。
果蓏以謝橘,以風栗,以風菱。
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筍,飯以新余杭白,漱以蘭雪茶。
由今思之,真如天廚仙供,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 張岱早年為貴公子,錦衣玉食,晚年卻國破家亡,披發(fā)入山。
在幾乎餓死的晚景里,這先生仍然津津樂道于早年的螃蟹盛宴,令人嘆息。
任何一個年代,嗜奢之風若真如此橫行,鮮有不亡之理。
如何形容八月的優(yōu)美句子
秋雨打著她們的臉。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壓著大地。
已經(jīng)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
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里。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
天空發(fā)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
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
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燼,這是千萬座山風都披著紅毯的旺盛的國土。
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傲立在高高的山巖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望在稻田里緩緩飛翔。
當峭厲的西風把天空刷得愈加高遠的時候;當陌上呼頭的孩子望斷了最后一只南飛雁的時候;當遼闊的大野無邊的青草被搖曳得株株枯黃的時候—一當在這個時候,便是秋了,便是樹木落葉的季節(jié)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
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fā)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于是,山谷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游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
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
晚云飄過之后,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沖洗著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
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銀河的繁星卻越發(fā)燦爛起來。
茂密無邊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應地響著秋蟲的唧令聲,蟈蟈也偶然加上幾聲伴奏,吹地翁像斷斷續(xù)續(xù)吹著寒茄。
柳樹在路邊靜靜地垂著枝條,蔭影罩著蜿蜒的野草叢叢的小路。
……月亮上來了,卻又讓云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里,像個鄉(xiāng)下姑娘,羞答答的。
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真有點兒
云越來越厚,由他罷,懶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
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
西風自然是不會來的。
臨睡時,我們在堂中點上兩三枝洋蠟。
怯怯的焰子讓大屋頂壓著,喘不出氣來。
我們隔著燭光彼此相看,也像蒙著一層煙霧。
外面是連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
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里。
蔚藍色的天空.在深秋時節(jié),一塵不染,晶瑩透明。
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魚鱗的微波,碧綠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絢麗。
涼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發(fā)紅的火星在星空中為我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
近來每晚八點鐘以后,火星就從東南方的地平線升起。
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個星星都亮,不論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國的落葉,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壯的氣氛
落葉染作金黃色,或者竟是朱紅紺赭罷。
最初墜落的,也許只是那么一片兩片,像一只兩只斷魂的金蝴蝶。
但接著,便有嘩嘩的金紅的陣雨了。
接著,便在樹下鋪出一片金紅的地毯。
而在這地毯之上,鐵鑄也似的,豎著光禿禿的疏落的樹干和枝椏,直刺著高遠的藍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
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的長大起來。
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
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秋季是個豐滿充實又有幾分迷人浪漫令人陶醉的季節(jié),有抒不完的情,寫不完的美
請看智慧成功網(wǎng)精選的10篇描寫秋天景色的作文\\\/文章 *秋姑娘不知不覺地來到人間,她一來就不停地忙起來。
她給高粱抹紅了“臉蛋”;給玉米穿上了桔紅色的“裙子”;給稻谷穿上了金色的“西裝”。
一陣陣秋風吹來,稻谷連忙彎下了身子,像在給秋姑娘致謝。
秋姑娘來到了森林里,一片片黃葉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飛舞。
只有松樹 和柏樹的葉子是綠的,他們挺直了身體,威武地站在山坡上。
秋姑娘又來到了果園里。
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紫里透紅的大葡萄,它們相互掩映著自己的身體,太陽出來了,照射在葡萄上就像一顆顆透明的紫色寶石。
桔樹上,一個個金黃色的桔子,讓人看了忍不住想咬一口。
假如你剝開桔皮,你就可以看見一瓣瓣桔子就像一彎彎虧月時的月亮,晶瑩剔透。
遠遠望去,還有一些看似珍珠的圓圓的果子,其實就是龍眼和石榴。
放眼秋天的山山水水,我的筆下寫不盡秋天的迷人和絢麗。
秋天,不僅給大自然換上了金秋十月的盛裝,更是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和舒心的笑容。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我愛秋天
*秋雨打著她們的臉。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壓著大地。
已經(jīng)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
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里。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
天空發(fā)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
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
于是薄暮。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毛衣,枯黃的揚樹葉和鮮艷的楓葉飄落下來,好象是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
雖然寒霜降臨,可青松爺爺還穿著碧綠碧綠的長袍,顯得更加蒼翠。
花園里,菊花爭芳斗艷,紅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勝收。
柿子樹上的葉子全都落了,可黃澄澄的柿子還掛在指頭,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橘黃燈籠,紅通通的海棠把樹枝都壓。
*校園秋景 深秋到了,走進空曠的校園,一陣冷風吹來,讓人感到一陣涼意。
秋天的校園仍舊光彩宜人,樹依舊是那么綠;花兒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經(jīng)來了,依舊竟香開放,依舊用它那芳香吸引著只只蜜蜂;蝴蝶依舊在校園里翩翩起舞,依舊用它那美麗的身影吸引著同學們的目光。
校園的花壇里落著從樹上落下來的幾片黃葉,人們的呼吸在的空氣中凝成了乳白色的熱氣。
雖然已經(jīng)是深秋,但太陽仍舊天天上班,給予植物足夠的光和熱,使它們能夠在寒冷的深秋依然長得很好。
校園里的樹時而隨風搖擺;時而站立不動;時而從樹枝上落下幾片可憐的樹葉。
然而,這些并不影響綠樹在深秋的魅力。
校園里的花都照樣開放,蜜蜂照樣忙碌得采蜜,有許多蜜蜂在花的周圍飛來飛去,在尋找哪一朵比較好。
深秋的天空異常肅穆而爽朗,在自習過后,天空一片漆黑,讓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幾顆星星來點綴,讓人猜測:別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我愛深秋、愛這爽朗的天空、愛這有一絲涼意的季節(jié)
*秋景 你悄悄的走來,默默無聲,一眨眼,大地披上了金色衣裳。
你悄悄走來,走進田間,麥子香味四飄,那畝畝莊稼,遠看好似翻滾的千層波浪 ;近看,麥子,笑彎了腰,高梁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呀收獲的歌,收了麥子,收高梁啊,收了玉米,收大豆啊,收獲完了送國家啊。
悠洋的歌聲道出了農(nóng)家秋收的喜悅。
你悄悄的走來,帶來一見黃衣裳,一見紅衣裳,瞧著邊的山,象是渡上了一層金色。
飄飄悠游從上面飛下無數(shù)黃蝴蝶,一伙在半空中盤旋,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深黃的衣裳變成了淺黃;淺黃又變成了赫石,你看,它多像一個頑皮的小鬼,瞧那邊的山上,高梁如醉,簡直是一片紅海,遮蓋了半個天際,和霞光連在一起,紅的像火焰似的燃燒。
這一黃一紅的連成一片,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溫暖,甚至都忘了在過幾天,寒冬就要來臨了。
你悄悄的走來,帶來了美麗的秋光美景,帶來了豐碩的果實,聽,鑼鼓喧天,好熱鬧,忙了一年的人們臉上露出了內(nèi)心壓仰不住的喜悅: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我迷戀著秋
秋--絢麗多彩的時節(jié), 果實收獲的時節(jié),欣欣向榮的時節(ji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歡欣鼓舞的,雖然春風還是冷颼颼的,心里卻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長出新的希望的幼芽。
春天隨著氣溫的變化,有早春、仲春、暮春之分。
怎樣描繪春景呢
可以寫春天的太陽,新生的綠草,含苞待放的桃樹,發(fā)芽的楊柳,報春的燕子,北飛的鴻雁,消融的堅冰等等,總之,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在復活、蘇醒。
早春季節(jié),冬天的嚴寒漸漸開始退出,太陽的暖流融化了巖石上的冰層,滴下第一個粗大晶瑩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來。
春天,山坡的朝陽處雪開始融化,慢慢地露出黃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潤著泥土,浸濕了去年的草楂;被雪蓋著過了冬眠的草根蘇醒復活了,漸漸地倔強有力地推去陳舊的草楂爛葉,奮力地生長起來。
與此同時,去年秋天隨風搖落下來的草木種子,也被濕土裹住,在孳殖著根須,爭取它們的生命。
山的背陰處雖然還寒氣凜凜,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漸漸衰弱。
朝陽處的溫暖雪水順著斜谷流過來,融化了硬硬的雪層,開始沖開山澗溪水的冰面。
巨大的凍結在巖層上的瀑布也開始活動了,流水聲一天比一天響起來,最后成為一股洶涌的奔流,沖到山下流進河里,河中的冰層就喀嚓喀嚓裂成碎塊,擁擠著向下流淌去,河面突然變得寬闊了,河水漲高了,水波飛濺,沖擊著順流而下的船只。
這時,報春的燕子往來梭巡,空中充滿了它們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綠草,笑迷迷地躺臥在大地上,像是正和低著頭的蒲公英的小黃花在綿綿情話;從滲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處可以聞到一種潮濕的、發(fā)酵似的氣息。
無數(shù)嫩綠的新芽像針尖似的探出頭來,仿佛張著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楊柳開始發(fā)芽,在春風中擺動著柔和的枝條;桃園里、赤條條的桃樹枝上已經(jīng)有了含苞待放的蓓蕾;金燦燦的迎春花像一張張笑臉,興高采烈地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鴻雁北飛,如朱熹《次韻擇之進賢道中漫成》詩所說:“據(jù)鞍又向岡頭望,落日天風雁字斜”;長腿長嘴的白鶴、青鸛和鷺鷥,都鉆到稻田的水渠里,埋頭捉小魚和蟲子吃了。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繪了春天的太陽:新春的太陽還不十分暖,可是一片晴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與身上的熱力。
“?!保ㄖ副本┑谋焙#┥系膱员⑽⒂行┘毸榈穆榭?,把腳下的黃土都弄濕,發(fā)出些亮的光來。
背陰的地方還有些積雪,也被暖氣給弄出許多小坑,像些酒窩兒似的。
除了松柏,樹上沒有一個葉子,而樹枝卻像柔軟了許多,輕輕的在湖邊上,山石旁,擺動著。
天很高很亮,淺藍的一片,處處像落著小小的金星。
這亮光使白玉石的橋欄更潔白了一些,黃的綠的琉璃瓦與建筑物上的各種顏色都更深,更分明,像剛剛畫好的彩畫。
小白塔上的金頂發(fā)著耀眼的金光,把“海”中全部的美麗仿佛都帶到天上去。
老舍寫春天的陽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與身上的熱力”,春天,在陽光中,“天很高很亮,淺藍的一片,處處像落著小小的金星”,陽光使白的“更潔白”,使黃的綠的各種顏色都“像剛剛畫好的彩畫”。
這一切人間的美景,通過陽光仿佛都要“帶到天上去”,真是明媚而絢麗。
早春時節(jié),冰雪剛開始消融,人們還有春寒料峭的感覺,仲春的天氣就轉暖了些,仲春是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二月。
那時,南方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著芳香的氣息,大自然五彩繽紛:青草如綠波,桃花如人面紅,葵花金燦燦,玉蘭花潔白無暇。
杜鵑在芒果樹的枝頭,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囀來喚醒人們的希望。
成群的畫眉像迎親隊似的蹲在枝頭。
桃樹、梨樹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芒果花開得像滿天繁星一樣。
真可以說是鳥語花香的世界。
北方的仲春,海棠花也快開齊了,蝴蝶們還很弱,但小蜜蜂一出世就四處飛,覺得世界確實甜蜜可愛。
燕兒們飛來飛去,遠看過去,好像在給白云釘小黑丁字玩呢。
柳枝輕擺著,像是逗弄著四外的綠意。
暮春時節(jié),天氣更暖和了。
田里到處是熱鬧的蛙鳴;黃鸝、杜鵑悠徐地發(fā)出婉麗的啼聲;茁壯的秧苗青翠欲流;堤上的楊柳,已經(jīng)把鵝毛似的飛絮漫天漫地的灑下來;藍湛湛的天空像空闊安靜的大海一樣,沒有一絲云彩,空氣濕潤潤的,呼吸起來感到格外清新,在陽光下,萬物都像重新涂過各種顏色的油漆,顯得一切都是新生的。
《春香傳》中曾這樣描繪過迷人的春色:“不覺間,已到三春時候,雜花生樹,飛鳥穿林。
春色怡人談復濃,南山花放北山紅,楊枝吹做千條線,喚侶黃鸝弄曉風。
只見那百花深處,杜鵑成群,飛來飛去,爭鳴不已,把春光點綴得十分熟透。
真是一年好景,旖旎風光。
”這是一幅何等美麗的春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