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落葉落下的聲音句子 (有點深度)
秋雨打著她們的臉。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壓著大地。
已經(jīng)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
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里。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
天空發(fā)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
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dāng)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
于是薄暮。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毛衣,枯黃的揚樹葉和鮮艷的楓葉飄落下來,好象是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
雖然寒霜降臨,可青松爺爺還穿著碧綠碧綠的長袍,顯得更加蒼翠。
花園里,菊花爭芳斗艷,紅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勝收。
柿子樹上的葉子全都落了,可黃澄澄的柿子還掛在指頭,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橘黃燈籠,紅通通的海棠把樹枝都壓。
描寫秋天的山林美的句子100字三年級
常掛嘴邊的就不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識滿天下,知心能。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恨心。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fù)小人心。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云出岫本無心。
當(dāng)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
路遙知馬力,事久知人心。
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
一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針。
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fēng)流只為貧。
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紅粉佳人休使老,風(fēng)流浪子莫教貧。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黃金無假,阿魏無真。
客來主不顧,應(yīng)恐是癡人。
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后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鬧里有錢,靜處安身。
來如風(fēng)雨,去似微塵。
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先到為君,后到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
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家之計在于和,一身之計在于勤。
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寧可負我,切莫負人。
再三須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重負,言輕莫勸人。
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yīng)無切齒人。
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久住令人嫌,貧來親也疏。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jīng)書。
養(yǎng)子不教如養(yǎng)驢,養(yǎng)女不教如養(yǎng)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
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無數(shù),哪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余。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善化不足,惡化有余。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
知者減半,省者全無。
在家由父,出嫁從夫。
癡人畏婦,賢女敬夫。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fēng)光好,道院僧房總不如。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庭栽棲鳳竹,池養(yǎng)化龍魚。
結(jié)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
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無。
描寫秋天景物的古詩2首,帶三百字賞析
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 白云生處有人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
“寒”字點明深秋季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yīng)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fēng)光。
“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還照應(yīng)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
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
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二月花”這樣饒有趣味的詩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
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
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fēng)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
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
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
“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yīng),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
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
這里的“人家”照應(yīng)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
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
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
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傾向。
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huán)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jīng)很鮮明,很強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
為了要停下來領(lǐng)略這山林風(fēng)光,竟然顧不得驅(qū)車趕路。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jīng)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
通過前后映襯,已經(jīng)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wěn),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詩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
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xiàn)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xiàn)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xiàn)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見地。
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
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我國古代文學(xué)中,常將“秋”與“愁”等同起來。
這首寫秋的詩卻爽朗明快,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境。
前兩句是議論,直接表達了秋日勝春朝的看法。
后兩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鶴形象,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比柳宗元大一歲的劉禹錫,雖然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同樣遭受打擊,但心理承受能力卻大的多。
劉禹錫貶到朗州時(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歲。
正感到春風(fēng)得意,一覺醒來卻被趕出了朝廷,苦悶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干什么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二首》) 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yè)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
同時,他的自我表現(xiàn)欲也比較強,愛顯示自己。
晚年與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時,還得意洋洋地唱著:“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云外倚欄桿。
忽然笑語半天上,無限游人舉眼看。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站在塔頂上大聲說笑,他居然以此為樂。
劉禹錫也研究哲學(xué),也篤信禪宗,但效果與柳宗元不一樣,在怎樣用于立身處世這一點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實實的好處,他能通過哲學(xué)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為一種具有歷史深度的感悟。
這樣,他就能從有限的時空跳出來,在更高的層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zhì)是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
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
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diào)秋天并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
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大展鴻圖。
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
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
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xiàn)。
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言志”,“詩情”即志氣。
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
這就是第一首詩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
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
氣以勵志,色以冶情。
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
景隨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
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fēng)骨見長。
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fēng)度,令人敬肅。
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像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
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shù)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吟詠。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shù)是思想的結(jié)晶,“藝術(shù)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
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自己縮寫】
關(guān)于秋天的美好、詩句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摟——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宋·黃庭堅《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fēng)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
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fēng)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西風(fēng)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 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描寫秋天的優(yōu)美散文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1、陽德澤,萬光輝 2、碧玉妝成一樹高,萬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4、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6、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7、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南宋?志南和尚《絕句》)8、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10、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二)、描寫夏的古詩詞 1、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5、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三)、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1、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2、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3、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5、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6、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7、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8、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9、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四)、描寫冬天的古詩詞 1、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2、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3、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6、已訝衾枕冷,復(fù)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p>
7、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
遇秋不悲的詩句有哪些
古人描寫秋天的詩句很多,但不悲的詩句不多。
現(xiàn)列舉幾句: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2、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甫《山行》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6、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李白《子夜吳歌》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10、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小聲甘州》